鮮花調
① 《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1)鮮花調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② 形容鮮花調謝的成語
殘花敗柳
【解釋】: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盪回或被蹂躪遺答棄的女子。
【出自】:元·白樸《牆頭馬上》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讎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示例】:我是個嫩蕊嬌花,不比那~。
◎明·無名氏《女貞觀》第二折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被摧殘的女人
③ 孟姜女調的基本旋律形態是什麼還有剪靛花調和鮮花調的基本旋律形態
小調(抄Minor mode)——調式的一種,襲七聲音階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 、"現代小音階"四形式。小調的色彩一般較大調黯淡,常用來表達悲哀、憂郁的情緒。自然小調(小音階)的二三兩音間與五六兩音間為半音。調式分為大調式和小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調式叫大調式,其中穩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大三和弦。小調式也是由七個音組成的,其中穩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小三和弦。小調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為小三度,因為這個音程最能說明小調式的色彩。小調與大調相比簡單多,每一個大調都有一個附屬的小調,而且這個附屬小調所用的調號是共用該大調的調號,我們可以將小調看成是"寄生"於大調的另一種音階。將該大調的主音向下移小三度就可以找到小調的主音了。
④ 民歌《茉莉花》的介紹
江蘇民歌《茉莉花》,其旋法以五聲音階曲折的級進為主,旋律婉轉流暢,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點,宛如一幅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的圖畫。歌詞一般只有開始關於茉莉花的幾段,不唱《西廂記》的故事。民歌手往往採用吳語演唱這首歌曲,其風格細膩優雅,聽來感到新穎親切,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
與江蘇的《茉莉花》比起來,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調則更具有敘述性質。它的速度緩慢,旋律的進行委婉。民歌表演者為了加強對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時從戲曲音樂中汲取素材來豐富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後有一個較長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呂劇「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貼切。
民歌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國音樂源遠流長,但最大遺憾是,長期以來大多數只有曲牌名及歌詞,很少有曲譜記載。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由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
現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線歌舞團到北京作匯報演出,演唱很成功,後灌制了唱片,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揚州大規模採集民歌,所收錄的1000餘首民歌中,就有儀征、江都、興化三種「茉莉花」,詞曲大同小異。90年入選《中國民歌集成.江蘇卷》的揚州民歌達230餘首,「茉莉花」(即「鮮花調」以7種詞曲形式列入該書,第一種即為何仿這一首,在其曲最後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詞、記譜」。
⑤ 《茉莉花》的歌詞
茉莉花
歌曲原唱:梁靜茹
填詞:姚若龍
譜曲:李正帆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 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不讓誰把心摘下 就等那個人愛呀
茉莉花呀茉莉花 誰當我情人 茉莉花
你說我真好 什麼都好
誰當我情人做夢都會笑 我望著窗外的街角
看到辛酸走來幸福走掉 你說我真好 比誰都好
有適合的人要幫我介紹 如果我真的那麼好
你為什麼不要 為什麼不要 嗚呼......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茉莉花呀茉莉花
(5)鮮花調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由姚若龍作詞,梁靜茹演唱的一首歌。
梁靜茹(Fish Leong),1978年6月16日出生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瓜拉庇勞縣,祖籍中國廣東省,華語流行女歌手。
1997年,梁靜茹被李宗盛發掘,簽約滾石唱片,並獨自到台灣地區發展。1999年發行首張專輯《一夜長大》正式出道。2000年因歌曲《勇氣》 獲得廣泛關注,並獲第12屆台灣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提名和馬來西亞娛協獎十大原創歌曲獎。
梁靜茹的音樂以抒情淡雅類為主,同時包含輕快、搖滾等多種音樂元素,她的聲音溫暖而磁性,她是在用她的心和內涵去歌唱 ,聲音溫暖而磁性,音樂風格以抒情淡雅類為主,也包含多種音樂元素;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梁靜茹的音樂以淡雅抒情類為主,輕快、搖滾等多種曲風共存。
⑥ 江蘇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是小調中什麼的變體A鮮花調 B剪靛花調 C綉荷包調 D孟姜女調。
應該是D孟姜女調
⑦ 宋祖英的《茉莉花》 歌詞
《茉莉花》
詞曲:何仿
歌手:宋祖英
專輯:飛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7)鮮花調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1911年英國作曲家班托克出版的《各國民歌一百首》中,把《茉莉花》的鋼琴伴奏寫成一首二部卡農,並先後編入了《兩首中國歌曲》、《七首中國歌曲》。1937年格林編的《各國歌曲集》亦收入了《茉莉花》。
⑧ 鮮花調謝那個字錯了
「鮮花調謝」的「調」字錯了,應該是「凋」。
凋謝,指(草木花葉)脫落、衰落、零落。
⑨ 鮮花調謝是什麼意思
聽起來貌似是花枯萎復了,但是仔細的制咬文嚼字會發現端倪。既然是鮮花那為什麼會一下反應凋謝呢?通俗的 花兒凋謝已經算夠牽強的了,因為其中有個 兒 字。但是常常會被運用在文學上做總結。 鮮花凋謝,則更為少用,極大的可能運用在總結事物上。非特定指花的凋謝,而是更強調一種事物運作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
⑩ 民謠茉莉花的含義是什麼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10)鮮花調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