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節是哪個民族
A.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插花節是彝族的風俗習慣。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雲南楚版雄彝族人民一年一權度的插花節。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B. 鮮花節是什麼族
怒族的鮮花節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
C. 山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啊
苗族。
農歷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專「踩花山」節。屬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桿」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志,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稱花桿頭)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桿豎好。
D. 花婆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花婆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
據壯族民間傳說,壯族始祖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
農歷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里同一輩的婦女結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念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E.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簡介
彝族,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內征吉祥如意;在房容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F. 鮮花節是哪個名族的節日高懸分!
怒族的鮮花節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
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仙女是一位聰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由於氣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災,田地乾枯、山野荒蕪,人們生活十分艱難。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艱險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出一個大岩洞,將泉水引入怒寨。人們有水喝了,土地也濕潤了,草綠了、樹活了、莊稼也長好了。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
十分崇拜她。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歷三月十五日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阿茸姑娘雖然死了,但是人們懷念她,滿山遍野的山花也為她開放。後來,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因為阿茸姑娘是人們心目中的仙女,所以這一天也叫仙女節。
鮮花節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來准備去參加節日的活動。人人都認真地打扮起來,特別是姑娘們都穿起了他們民族的節日盛裝,然後帶上她們早已准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要的各種食物,手捧一束束的鮮花,一家家、一夥伙地從家裡出來,從寨子里出來,翻山越嶺到捧打鄉吉母登寨附近的仙女洞或丙中洛鄉附近的貢當崖仙女洞。各個村寨的人都來了,仙女洞前好不熱鬧。
由於有一部分怒族人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台四周掛著許多經幡、唐卡。祭台上擺滿了各種祭品,祭台前兩側坐著穿紅黃教服的老人。他們吹嗩吶、打鼓、敲鑼、念經。祭台旁邊有一個3米來高的燒香台,台上插著松枝、鮮花和各種顏色的彩旗,長長的竹桿尖上插著一個個老玉米。松枝象徵著吉祥如意、萬古長青,玉米象徵五穀豐登、年年有餘,鮮花是敬獻給仙女阿茸的。
祭祀後,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著祭台和燒香台走一圈,並把鮮花插在燒香台的竹桿叢中。祭祀活動結束之後,人們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鮮花、喝仙水。
整個祭祀活動之後,人們一家家或親朋好友圍坐在山坡上,將准備好的食物擺在鋪有松針的地上,吃喝起來。他們邊吃邊喝邊唱,興起時又踏起歡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滿了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晚間,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們對唱情歌、歡快地跳舞,通宵達旦。
G. 花兒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回族。
花兒節是流行於青海、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的一種民族代表性很強回的活動,也是一種以答民歌形式為主導的活動。
花兒在花兒流行區內,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言志抒情。一曲花兒可以使陌路人成為朋友。無論來自青海的、來自臨夏東鄉、西鄉、北鄉、南鄉的,在人生地不熟、情感上寂寞的時候,參加一次花兒節,可以釋放多少思鄉之情,也可以消散謀生中的疲倦,有利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而花兒節的舉辦,不僅溝通了花兒流行區人民的情感,也滿足了蘭州人民的文化需要。為緊張、喧囂的城市生活送來了一縷帶著鄉間泥土芳香的、充滿人情味的生活氣息。
花兒節的舉辦,增強了民間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的搶救、保護、開發和利用。就花兒文化來說,花兒文化的生態平衡正在打破,花兒文化的生態環境正在毀壞,花兒文化正在模糊和消失。
H. 插花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為隆版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權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在曇華山中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櫻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另外,布朗族插花節即潑水節。
布朗族插花節,即潑水節。農歷清明節後10天。節前,各家殺豬,炸「烤蚌」。節日當天早飯後,全寨青年男女穿戴—新,敲著蜂桶鼓、象腳鼓,排隊到江邊,姑娘們以碗盛沙,到佛寺前空場上堆放,插上鮮花。全村老幼圍著沙堆,跟在象腳鼓、蜂桶鼓隊後面跳舞,幾圈之後,由鼓隊引導,在全村各通道跳舞,慶祝活動要持續5~7天。插花節期間,還有「洗佛」的活動。關門節、開門節,與傣族同。春節,時間與漢族春節同,停止生產,打鞦韆,打陀螺。節日期間,製作豐盛的食品佳餚。
I. 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鮮花節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是我國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版人民最隆重的傳權統節日。
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仙女是一位聰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時,由於氣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災,田地乾枯、山野荒蕪,人們生活十分艱難。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艱險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出一個大岩洞,將泉水引入怒寨。從此,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十分崇拜她,都稱她為仙女。
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歷三月十五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阿茸姑娘死後,滿山遍野的山花也為她開放。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