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觀後感200字
① 《鮮花》觀後感
鮮花觀後感?你的問題能不能詳細有點?是在寫文章?國產的鮮切花太多內了...家庭常用插容花_康乃馨母親節的象徵,代表偉大的母愛。花期很長10-20天,水不能太多否則會根會爛掉。百合品種很多——西伯利亞(香水百合)白色、馬可波羅白粉色、黃天霸淡黃色,象徵著百年好合。需要深水養。玫瑰品種——瑪利亞粉綠色、黛安娜粉色、黑玫瑰,愛情友誼的象徵。需要深水養。以上一年四季都有。現在市場上市的——牡丹、綉球、蝴蝶蘭、馬蹄蓮。
② 「中國民歌知多少」觀後感
解放前,種瓜調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營、柏楊等地廣為流傳,並在歌唱間伴有打擊樂器。湖北利川是《龍船調》的故鄉,1955年春節,利川舉行全縣業餘音樂、舞蹈、戲曲匯演,《種瓜調》受到好評。後經利川縣文化館幹部周敘卿和黃業威收集整理,加工潤色,改為表演唱《龍船調》。《龍船調》以《種瓜調》為基礎,積累了當地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字里行間透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經過反復推敲錘煉,詞義更加精煉,旋律更是極其流暢、優美動人,集中而風情萬種地表現了土家么妹兒的嬌羞、嫵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從而完成了從形式到內容的重大飛躍。1957年利川民間藝人汪國盛、張順堂首次將《龍船調》作為參加全國第二屆音樂舞蹈匯演節目在北京懷仁堂演唱,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武漢歌唱家劉家宜最早將她唱的《龍船調》灌成唱片流行全國,王玉珍又將《龍船調》唱到了日本,還有著名歌唱家王潔實、謝莉斯、魏金棟、李谷一、湯燦等多次傳唱。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將其唱到了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在全球掀起了傳唱《龍船調》的熱潮。
2.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中國民歌。
起源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國音樂源遠流長,但最大遺憾是,長期以來大多數只有曲牌名及歌詞,很少有曲譜記載。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由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
現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線歌舞團到北京作匯報演出,演唱很成功,後灌制了唱片,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揚州大規模採集民歌,所收錄的1000餘首民歌中,就有儀征、江都、興化三種「茉莉花」,詞曲大同小異。90年入選《中國民歌集成.江蘇卷》的揚州民歌達230餘首,「茉莉花」(即「鮮花調」以7種詞曲形式列入該書,第一種即為何仿這一首,在其曲最後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詞、記譜」。
起源爭議
1942年,新四軍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採風時,記錄了一首當地民間藝人演唱的《鮮花調》。1957年,已在南京前線歌舞團工作的何仿,將其改編成了民歌《茉莉花》參加全國匯演,《茉莉花》被首次標名「江蘇民歌」。但《鮮花調》早在清末就唱遍全國,山東省就有《鮮花調》,假設何仿在臨清記錄了這首民歌,並由山東前衛歌舞團演出,今日豈不成了山東民歌?因此筆者認為,最先「注冊」與它的原產地,是兩碼事。
有文章說,據已故音樂史學家章鳴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據筆者考證,《鮮花調》之名卻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揚州清曲有《鮮花調》,這是不辯的事實。但據中國戲曲音樂、曲藝音樂、民間歌曲等集成記載,全國各地到處都有《鮮花調》,證明《鮮花調》最早出現於揚州清曲中非常牽強,至於傳播到全國的方式,有人提出是通過歌妓的說法也不能讓人信服,至今並沒有發現歷史上有揚州歌妓跑遍全國的記載。還有人提出,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即《鮮花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就來自於揚州清曲,同樣也沒有拿出確鑿的證據。[1]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南京市的六合區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3.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於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經考據《康定情歌》的作者是四川宣漢的李依若創並於40年代,逐漸流傳開來。40年代中期,就讀於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的福建學生吳文季在從軍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後將此歌轉交給他的老師伍正謙。伍正謙十分喜愛,又請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師配樂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後,將原名《跑馬溜溜的山上》改名為《康定情歌》,後來伍正謙在學校的一次音樂會上首次演唱了這首歌曲。後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舉辦的個人演唱會上公開演唱了此歌,以後便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節目,從南京唱到了大西北,從國內唱到了國外,使《康定情歌》傳遍了世界。
4.走西口
據說它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這首歌不但山西人會唱,山西鄰近的內蒙、陝西,甚至更遠一點的寧夏、青海、甘肅也有許多人會唱。
中國有句老話叫「十里不同音」,說的是民歌有很強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許多地方的人會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當時有許多山西人曾到過這些地方,他們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這首歌,時間長了,當地人也學會了。
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對新婚夫婦生離死別的悲苦與近代山西人出外謀生的艱辛,它的背後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對命運的挑戰,是對新環境的開拓。走西口固然艱辛,可是勤勞智慧的人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他們開啟了「海內最富」的輝煌時代。走西口這一自發行為深刻地改變了山西與蒙古地區的發展進程。
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清初通過康雍乾三世的恢復發展,到乾隆朝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內地貧民迫於生活壓力,「走西口」、「闖關東」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等地老百姓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的移民活動。「走西口」這一移民活動,大大改變了口外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同時,占移民比例極高的山西移民,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將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當地形成富有濃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晉文化作為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人口遷移,與當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晉北很多人到口外謀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舊謠充分說明「走西口」者多為自然災害引起的飢民。清光緒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現被稱為「丁戊奇災」的近代最嚴重的旱災,甚至部分地區寸雨未下。自然災害引起的人口流遷,以忻州、雁北等晉北地區最為突出。晉北各州縣貧瘠的土地,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大批百姓離開故土。例如「陽高地處北塞,砂磧優甚,高土黃沙,滿目低土,鹼鹵難耕……地瘠民貧,無所厚藏,一遇荒歉,流離不堪。」在貧瘠的土地,寒冷的氣候,無川流灌溉的惡劣自然環境里,晉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災歉,人們不得不流離失所,奔赴口外謀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離鄉北上口外蒙古,艱苦創業,開發了內蒙古地區。更重要的是,他們給處於落後游牧狀態的內蒙古中西部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伴隨著「走西口」移民的進程,口外蒙古地區以傳統單一的游牧社會演變為旗縣雙立,農耕並舉的 多元化社會。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作為移民主體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由於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絕大多數,因而當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晉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說是晉文化在這一地區的擴展。
人口的流動,帶動了文化的傳播,而文化的傳播,又拉近了地區間的距離,增強了它們的認同感。「走西口」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進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與內地的交流,進一步增進了蒙漢之間的民族感情,對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繁榮穩定產生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
還有很多可以查一查,如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東北民歌《烏蘇里船歌》,陝北民歌《送情郎》都很好聽。
③ 鮮花遇上毒花觀後感四年級一班的作文
我愛花,百花叢中,我最喜歡菊花了.它雖沒有牡丹的高貴大方,也沒有花中專仙子—水仙的淡雅、芳香,但它屬卻有著自己獨特的美. 菊花雖然錯過了美好的春天,但它卻在百花凋零的秋季,欣然綻放,展現出它不同尋常的美.菊花的品種很多:有乳白色的銀...
④ 2012五月的鮮花觀後感
還寫這個呢。。
作為其中的一名演員,忍著腳傷卻依然把最美的笑容展回現給攝像機,我真答的很珍惜這次晚會。晚會中有很多很不容易的演員,大家可能並不專業,但卻有最敬業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所以再苦再累我們都忍住了,因為我們真的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告訴祖國,可以把擔子交給我們了,祖國的未來,我們可以扛得住!
⑤ 2012年5月4號五月鮮花的觀後感
昨天是五四青年節。中央一台隆重推出一台由大學生演出的一台晚會《五月的鮮花》,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0周年,共同回顧中國青年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共同瞻望我們偉大祖國燦爛美好的未來,共同抒發我國各族青年奮發有為的情懷
山西大學喊出劉胡蘭的「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到河北大學大呼董存瑞的「為了新中國,前進!」從延安大學《畢業歌》中「同學們,拿出力量,背負起天下的興亡!」到南京財大《以青春的名義宣誓》里「讓青春的花朵開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從
對第一面黨旗、第一面軍旗、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動情講述,到訪問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長江大學搭人梯救人的英雄集體……整場晚會通過歌舞、合唱、器樂演奏、情景劇、詩朗誦和技巧表演等豐富的演出樣式,發出當代青年大學生勇於擔當歷史重任、胸懷報國之志的鏗鏘吶喊,抒揚了濃厚的愛國愛黨情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演的1600名演員全部來自全國百所高校,由100位大學生組建的「五月的鮮花」舞蹈團承擔了晚會當中所有伴舞部分。他們將用飽滿的熱情、以青春獨有的方式展現當代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風采,為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隆重獻禮.
讓我明白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彪炳史冊的壯麗篇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大青年沖鋒在前,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浴血奮戰、赴湯蹈火。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青年發憤圖強,為改變國家一窮二白面貌勇挑重擔、艱苦創業。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廣大青年銳意進取,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頑強拼搏、再立新功。一代又一代青年茁壯成長、發奮成才,涌現出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譜寫出一首首感人至深的青春凱歌。實踐充分表明,廣大青年確實是我國社會最積極、最活躍、最有生氣的一支力量,確實是值得信賴、堪當重任、大有希望的!
⑥ 順義鮮花港觀後感1000
我沖著香味埋下頭去,一朵大如海碗的菊花,琺琅掐絲般的花瓣,緊護著花芯,由內向外,欲拒還迎地一縷縷一層層曲卷著張開,花色由赭紅暈染漸變成極淺的黃。我可能從未與一朵菊花如此接近過,花瓣上芊細隱約的紋路被放大成通道,我相信跌入這些通道,就會獲得她神秘的美艷。當時的情形,以王家衛式的描述應該是這樣的:我和她最接近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我對她一無所知,二十三秒之後,我會喜歡上了另一朵花。
我抬起頭來——實際上,是一隻唐突的胖蜂沖過來打擾了我和這朵不知名的異色菊花之間的秘密溝通。在吃了一驚之後,回頭發現已經完全跟同伴們走散了,大家都不知不覺地去各尋所愛了。
這里是位於北京順義區楊鎮的北京國際鮮花港,時維九月,歲屬三秋,最後一季鮮花展以菊花之名在此開幕,我和一群朋友聞訊而來,意取今年最後一季的花事。實際上此時園中並不只有菊花,成片的馬鞭草、鼠尾草、醉蝶花各據一方,分庭抗禮,爭奇斗艷。在這里,移情別戀是要被原諒的。人的感官中,視覺是最快速的感知,當你剛剛喜歡上一朵花,馬上又發現她周圍沒有一朵遜色於她,抬起頭來,這種喜愛一圈一圈地擴大,你的周圍,成千上萬,奼紫嫣紅,沖擊你的視覺。這種喜愛,由「她」變成了「她們」。 可能是受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影響,菊花給人一種錯覺:有秩序的金黃。其實不然,菊科植物有2萬多種,是雙子葉植物中最大一科,即使作為觀賞的菊花也有3千多種,最是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由北京國際鮮花港南門進來,是為「花神廣場」,面積開闊,由幾何形花池格成規則的排列,分種各色菊花,構成圖案,是典型的歐派花園布局風格。不過菊花卻自古就是中國人喜愛的花卉,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自從陶淵明以來,文人賦於菊花清幽,高潔的象徵。其實不止文人墨客,民間百姓也極愛菊花,僅僅是最樸素的審美——菊花大朵芬芳,花色艷麗且花形巧妙——就已足夠招人愛了。當下園中菊花花期只算是「半盛」,估計全盛期要到十月初吧。但半開的菊花最是嬌艷,鮮嫩可人。也有提前怒放的,大如碗口,或金黃、或雪白、或淡紫、或赭紅;花瓣則如絲、如片、如縷。
最熱鬧的是百日草。穿過花神廣場,是一條櫻花大道,中間設計成跳泉,是早春時好流連的地方。道左有一大片花田,種滿百日草。百日草其實是引進品種,原產於墨西哥,世界各地均有引種,還被阿聯酋選為國花。百日草也是菊科植物,又叫百日菊,因為她的花期很長;還叫做對葉菊,因為她的葉子兩兩相對而生。百日菊的好處是她的花朵色彩最是艷麗多樣,同一片花田裡,紅、粉、黃、橙、紫、藍——「亂花漸欲迷人眼」。花田裡噴灌系統嘶嘶地搖頭工作,水珠噴淋著花朵花葉,反射明麗陽光,嬌艷不可方物。舉著相機,每按一次快門,都會覺得遺憾——每次取景都不能表現其美的十分之一呀。
⑦ 2016順義鮮花港觀後感150字總分結構
我沖著香味埋下頭去,一朵大如海碗的菊花,琺琅掐絲般的花瓣,緊護著花芯,由內向外,欲拒還迎地一縷縷一層層曲卷著張開,花色由赭紅暈染漸變成極淺的黃。我可能從未與一朵菊花如此接近過,花瓣上芊細隱約的紋路被放大成通道,我相信跌入這些通道,就會獲得她神秘的美艷。當時的情形,以王家衛式的描述應該是這樣的:我和她最接近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我對她一無所知,二十三秒之後,我會喜歡上了另一朵花。
我抬起頭來——實際上,是一隻唐突的胖蜂沖過來打擾了我和這朵不知名的異色菊花之間的秘密溝通。在吃了一驚之後,回頭發現已經完全跟同伴們走散了,大家都不知不覺地去各尋所愛了。
這里是位於北京順義區楊鎮的北京國際鮮花港,時維九月,歲屬三秋,最後一季鮮花展以菊花之名在此開幕,我和一群朋友聞訊而來,意取今年最後一季的花事。實際上此時園中並不只有菊花,成片的馬鞭草、鼠尾草、醉蝶花各據一方,分庭抗禮,爭奇斗艷。在這里,移情別戀是要被原諒的。人的感官中,視覺是最快速的感知,當你剛剛喜歡上一朵花,馬上又發現她周圍沒有一朵遜色於她,抬起頭來,這種喜愛一圈一圈地擴大,你的周圍,成千上萬,奼紫嫣紅,沖擊你的視覺。這種喜愛,由「她」變成了「她們」。 可能是受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影響,菊花給人一種錯覺:有秩序的金黃。其實不然,菊科植物有2萬多種,是雙子葉植物中最大一科,即使作為觀賞的菊花也有3千多種,最是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由北京國際鮮花港南門進來,是為「花神廣場」,面積開闊,由幾何形花池格成規則的排列,分種各色菊花,構成圖案,是典型的歐派花園布局風格。不過菊花卻自古就是中國人喜愛的花卉,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自從陶淵明以來,文人賦於菊花清幽,高潔的象徵。其實不止文人墨客,民間百姓也極愛菊花,僅僅是最樸素的審美——菊花大朵芬芳,花色艷麗且花形巧妙——就已足夠招人愛了。當下園中菊花花期只算是「半盛」,估計全盛期要到十月初吧。但半開的菊花最是嬌艷,鮮嫩可人。也有提前怒放的,大如碗口,或金黃、或雪白、或淡紫、或赭紅;花瓣則如絲、如片、如縷。
⑧ 第十屆桃李杯鮮花觀後感
從曾經的站在台上跳,轉換為在台下觀摩
這次的合肥之行讓我學習的角度有所轉變
因為以前參加比賽我的重心只會在自己的作品上
而這一次我更加關注別人的作品,了解其創作方法和表現能力~
從走台到和光,從半決賽到決賽
我不想只看到作品展現在舞台上那一刻哪個好那個不好
更想了解哪個作品為什麼好為什麼好
當然,在這期間看到了許多的好節目,當然難免也有許多令人費解的節目
總體的參賽作品卻不像我最初想像的那麼那麼精彩~
不知道是為了「擴招」還是「安慰」各個院校,群舞參賽近80個作品
但是真正能夠讓人拍手稱贊的卻寥寥無幾。。。
第一場群舞中《葡萄熟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節目
至少它打破了之前幾個舞蹈的平淡無味
這是一個維族舞男子群舞,沒有復雜的調度,也沒有新穎的主題
但是一群來自新疆的男孩用他們投入的熱情和幽默打動的了全場觀眾~
拍手點:熱情到極致
第二場群舞中沒有哪一個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
《吼秦腔》是我們陝西省藝校的作品,其實在沒看之前我抱有很大的期望
因為作品的主題很新穎,應該是群舞表現的頭一回
但是整個舞蹈太注重「吼」,音樂大於舞蹈,從頭到尾都是亢奮狀態
所以動作表現和調度技法基本都被抹殺
如果能把我們陝西悠久的文化內涵表現出來,一定會是一個很好的作品
《喜鵲喳喳喳》和《妞啊扭》還不錯
整體用了很多豐富的調度和技法
值得借鑒的是可以把很小的主題立意通過舞蹈本身的表現力展示出來
拍手點:調度構圖到極致
第三場群舞中《蝴蝶飛》一定是整場的亮點
這個舞蹈其實幾個月前在韓國我已經看過,當時就很震驚
沒想到今天再次看到時她更加的完美了
主題並不新穎也沒有多麼深刻
但是演員卻通過東北秧歌中的轉手絹把最小的主題最大化的展現出來
音樂加有現代元素起伏非常明顯,在整個舞蹈高潮部分起到很大助力
調度的處理很豐富,演員表現力也很飽滿
所有演員轉手絹沒有一個失誤,將東北手絹花的絕活表現到淋漓盡致!
拍手點:手絹花轉到極致
第四場群舞中《羚羊的外套》是一個能夠觸及人心靈的舞蹈
本以為這樣的主題會用傳統的思維去表現保護藏羚羊
但是整個舞蹈都是出人意料的細節
從開始用足尖鞋來表現羚羊的幽默,到最後羚羊被射殺扒掉皮後赤裸的扔到台上
這樣的表現形式個觀眾的視覺沖擊感極強,讓人有落淚的沖動
而台前的一長條布也是一個巧妙的運用,像一個傳送帶一樣能把人和道具直接拉到幕後
舞蹈中有復雜的調度和高難的技巧,但是迎來了全場的歡呼~
拍手點:深刻的主題、煽情到極致
而在《蝴蝶飛》和《羚羊的外套》這兩個都很精彩的作品中
我個人還是覺得更欣賞後者
前者重形式,後者重內涵
前者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訓練「絕活」
後者卻用了簡單的動作去觸及人心靈
前者會讓所有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拍手叫絕
而後者會讓觀眾看完後意猶未盡值得深思
舞蹈當然是一種肢體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
她需要形式美也需要表達情感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現在大多舞蹈注重肢體表現而輕視人類情感
我個人更希望多看到能夠觸及人類精神層面,貼近生活,給人有教化意義的舞蹈~
當然在創作技法的運用上也是必不可少
音樂的前後對比和音效十分重要
主題立意的深刻和意義是首要
表現手段和故事情節一定要新穎
主題動作的撲捉一定要形象簡單
段落的劃分要清晰後半段要有亮點
等等。。。。這些都是在創作中自己該注意的
正所謂群舞考編導,獨舞考演員
獨舞的比賽中我並沒有發現多美新穎的主題
只能說北京幾所專業院校學生的表現能力絕對沒得說,也沒法比。。。
我們只能找准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的長項,提高自己特有的實力!
今天就要回北京了
迎接我的又將是新的學期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
樂觀面對這未知的一切吧
目標明確,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生活在繼續,陽光在繼續,微笑也再繼續。。。
⑨ 2018《五月的鮮花》觀後感600字
①觀後感一般先要說說是因為什麼緣由而觀看了這部小說、這篇文章、這部電影、回這部答電視劇……②然後就要復述下大概內容了,就如電影來說吧,大概講講它的中心主旨內容,或者是電影所反映的精神,特別讓你感動或者記憶深刻的部分也要提一下,順便說下理由。③最後說說自己的內心看法以及感受。這樣大概就差不多了。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