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鮮花
⑴ (李嶠《風》)這首詩描寫的哪幾種自然現象感受到風的力量
李嶠《風》這首詩描寫的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吹開春天的鮮花、掀起巨浪,使竹竿傾斜,這四種種自然現象感受到風的力量
《風》
原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1)掀起鮮花擴展閱讀:
《風》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未得確證。有人認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蔥郁。等及峰頂之時,一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風》作者簡介:
李嶠,唐代詩人。字巨山,贊皇人。李嶠是隋內史侍郎李元操曾孫,少有才志,二十歲舉進士。初為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吏部尚書、中書令。剛直廉正,因觸忤武後,貶為潤州司馬。後召為鳳閣舍人。一生崇尚節儉,反對鋪張。
曾反對武則天在洛陽白司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採納。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詩文為當時人所稱道,前與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後被尊為「文章宿老」。
也是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詩多為詠風頌物之作,詞新典麗,而內容較為貧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李嶠集》,《全唐詩》中有其作五卷。
⑵ 李嶠的((風))詩意是
唐代李嶠《風》的詩意: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春天來臨的時候,春風又吹綠了千溝萬壑,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捲起漫天狂瀾,入林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風,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經由生命個體用心去感受或通過外物的變化知曉。
原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可以催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竹傾斜。
(2)掀起鮮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未得確證。有人認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蔥郁。等及峰頂之時,一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風的力量。前兩句就「風」的季節功能而言:秋風能令萬木凋零,春風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後兩句則就「風」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只見竹竿一齊傾斜。
全詩無出現一個「風」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之外部形態與外顯特點,而是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或原態的改變去表現風之柔情與強悍,可見詩人對物態常識的熟知與瞭然。
在這種生活常識的支撐下,詩人熟練地通過外物的形變來顯發風之特點,以間接描寫來表現風的種種情態,讓人真切感受風的溫存與魅力。
詩人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讓人真切地感受「風」之魅力與威力。
如果將四句詩連續起來,反映了世問的歡樂和悲傷,表達了「世風」和「人風」。風是善變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風是多情的,姿態豐盈,萬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詩,以動態的描述詮釋了風的性格。
⑶ 關於大海的詩歌
1、《致大海》-普希金
節選: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這是你最後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憂郁的怨訴,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
我最後一次在傾聽,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2、《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節選: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3、《致大海》-舒婷
節選: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贊嘆,
大海的夕陽,招惹多少詩人溫柔的懷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還由海風日夜,
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灘上留下的足跡,
多少次向天邊揚起的風帆,都被海濤秘密,秘密地埋葬。
4、《你見過大海》-韓東
節選:你想像過大海,你見過大海,也許你還喜歡大海,
頂多是這樣,你見過大海,你也想像過大海,
你不情願,讓海水給淹死,就是這樣。
5、《大海睡了》-劉饒民
節選: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裡,
大海睡覺了,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
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她睡熟的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