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鮮花生料
⑴ 請問用鮮花或者乾花如何釀酒或配製酒請教具體方法。
生料釀酒技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生產工藝規程及其操作方法;二是生料酒麴,。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生料釀酒的工藝規程再科學再合理,如果沒有適用於生料釀酒的酒麴或酒麴的質量不好,其生料釀酒不會成功。反過來說,即使生料酒麴的質量再好,但是工藝規程不科學不合理或者操作不當,其生料釀酒也不會成功。為什麼試用生料釀酒的廠家很多,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呢?歸根到底一句話總結:要嘛是工藝操作問題,要嘛是生料酒麴質量問題。
由此可見,欲取得生料釀酒的成功,一是必須有一套科學的工藝規程和操作方法;二是必須採用正宗的質量好的生料酒麴。另外,欲取得生料釀酒的成功還必須注意下述幾個問題。
1、 學習生料釀酒要有恆心
任何一門再簡單的技術都有一定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領。而且掌握這些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領,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還需要一個熟悉和熟練的過程。欲想熟悉和熟練地掌握該項技術,就必須有恆心和耐心。
例如:騎自行車的技術就是再簡單不過的了。然面,當您第一次騎上自行車後必然要被摔下來,何也?這是因為雖然你懂騎自行車的方法,但是操作不熟悉之故,如果你堅持練習,不怕摔很快就掌握騎自行車的技術了。如果你第一次騎上自行車被摔下車,不承認是由於自己不熟練之故,反而責怪自行車不好就此停下來不再練習,那第你永遠也不會騎自行車。
學習騎自行車的道理與學習生料釀酒技術的道理完全一樣。生料釀酒技術雖然再簡單,但也是一門科學和技術,也有它特定的生產工藝和操作方法。雖然通過閱讀有關論著資料及說明書,對生料釀酒的技術有所了解,但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更談不上熟悉和熟練二字。因此,欲想學會生料釀酒技術,就要像學騎自行車那樣,不怕摔倒,堅持反復試驗,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和熟練其操作方法。所以,要有恆心和耐心。無數事實證明:一次不成功,不能證明這門技術不好。
2、 堅持小試和中試
一些採用生料釀酒不成功者的共同特點是:對生料釀酒的生產工藝和操作方法一知半解,不作任何小試,一下就貿然投料幾百、幾千公斤。由於不熟悉不熟練工藝操作而遭致失敗,失敗後不是承認自己在操作上有問題,而是得出生料釀酒技術不可行的結論。
任何新技術的採用,都必須要經過小試,中試這一程序,採用生料釀酒技術也不例外。小試的目的是為了練兵。通過幾次的小試即能證明此項技術是否可行。從經濟意義上說即使通過幾次小試都歸於失敗,其損失也不會太大。以生料釀酒而言,小試的設備僅需玻璃瓶一二個、高壓鍋一隻、玻璃冷凝器一隻,總投資100多元,即使試驗失敗,這些「設備」也有其他用途,所損失的僅是幾斤糧食而已。
小試的方法是:先熟讀有關生料釀酒的工藝流程和操作要點,然後按照工藝操作,也可以在實驗中邊做邊對照。
其次,每次小試以一二斤糧食為好。發酵容器最好採用50000ml的玻璃瓶。因為採用玻璃瓶發酵,能清楚地從外觀察到原料在發酵過程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便於在今後的大生產中能准確地掌握原料的發酵情況,投料後,每天都要注意和觀察溫度、原料的變化情況並作好記錄。溫度最好控制在25℃以上和35℃以下。並隨時根據生產工藝和操作要點作調整和處理。經過如此反復度驗,即能熟悉和熟練地掌握其工藝操作和要點並進入中試程序。
中試可投料幾十斤或上百斤。小試成功,中試的成功把握就很大。中試的要點掌握溫度、厭氧、攪拌問題,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能蒸餾,出現異常情況怎麼處理的問題。
通過多次的小試和中試都取得成功,並且也熟悉和熟練地掌握了其生產技術,再擴大規模生產即能立於不敗之地。規模生產與中試的區別,僅僅在於發酵容器和蒸餾設備的擴大和選型問題。
3、 選擇資深的技術單位作為依靠
眾所皆知,市場經濟時代必然魚龍混雜、「李鬼」橫行,偽劣假冒層出不窮。就以目前的生料釀酒技術市場而言極為混亂。自稱為「發明人」的,謊稱已獲得國家「專利」的,在三個月內「榮獲」金獎七八枚之多的,自吹為「全世界第一」的比比皆是。可見,在真假難辯之際,採用哪一家的生料釀酒技術作實驗和生產,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檢查和考核是否資深的技術單位。
第一, 從信息來源上的選擇。凡是在廣告上吹成「天下第一」、「全世界最先進」,包你每年賺多少萬元者,不可採信。據筆者向國家專利局查詢,迄今為止,沒有一家在生料釀酒技術上獲得國家專利,因此,凡是自稱已獲得國家專利者都是假冒,更不可信。
在生料釀酒技術上,真正擁有技術實力的單位,決不會胡編、瞎吹、更不會以不實之詞去作虛假廣告。
第二,考查其單位的經營范圍。凡是一邊自吹是生產釀酒的「發明人」,是什麼生料釀酒「集團公司」和「垮國公司」、一邊又在兜售「養豬養狗」技術、「洗衣粉製作」技術、「游戲撲克」、「透視麻將眼鏡」等等者,即知是一家炒賣信息的單位,不具有生料釀酒技術的實力。所吹噓的「世界上最先進的」酒麴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差的生料酒麴。
第三,考查其技術能力。眾所皆知,生料釀酒技術,是在傳統的釀酒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非從天而降。因此,不懂得傳統的釀酒技術也就不懂得生料釀酒技術。
無論是傳統的酒麴還是生料酒麴,都是由糖化劑和發酵劑兩部分組成。而且無論是糖化劑和發酵劑都是微生物製品。因此,生產釀酒技術涉及到微生物,發酵工程及釀酒科學等多門學科。
由此可見,一個不知微生物為何物,一個連酒廠大門都未進過的,甚至連什麼是「酒醅」和「酒醪」都分不清楚的人,很可能就是一個「李鬼」。對於這樣的所謂技術單位,無論他如何吹得天花亂墜,只須向他提出幾個釀酒常識問題,如他不能回答或含乎其詞,或問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即知此單位是個什麼單位。
第四,不要相信「免費」的把戲。凡是企業即無免費之說,試想一下:如果免費,這個企業豈不要喝西北風嗎?辦企業就是為了營利,為了賺錢怎麼能會「免費」?
所謂「免費培訓技術」、「免費贈送酒麴」、「成本價出售設備」等等,實際上是一種陷井,「免費培訓技術」如果是實,你寫一封信叫他傳授技術,他能傳授嗎?所謂「免費培訓技術」是指技術培訓不收費,但必須購買設備。一套簡陋設備價值一二仟元卻要你四五仟元,「堤內損失堤外補」這就是所謂的「免費培訓技術」的實質。還有一家「集團公司」在《生料高產釀酒》宣傳資料中公開露骨地寫道:他們是「免費」培訓技術的,但在「免費培訓」前,你必須把口袋裡的人民幣首先要亮給他看,以表示「誠意」。由此可看出「免費」是什麼把戲了。
再者,即使你得到「免費培訓技術」後又花三伍仟元買了他的設備回來做不成功怎麼辦?問他,他說你操作不當,你不可能為了這三伍仟元而再花萬把元去與他打官司吧?這就是當今騙子的高明之處。
當然,要想學會一門技術,一分錢不花是不可能的,只是應該考虛到,萬一此技術不成功也不會造成嚴重損失時才值得花錢,但不能過多。
綜上所述,生料釀酒技術要取得成功,除了有恆心和耐心認真學習外,應選擇一家有技術實力的單位作為後盾,以便能夠長期地得到他的支持和幫助。另外,還要選擇正宗的質量好的生料酒麴。
釀酒的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出酒率高,二是酒的口感好。出酒率高而口感不好誰買?口感好而出酒率很低,虧本生意誰做?
在採用生料釀酒上,為了達到出酒率既高口感又好,則是生產技術問題也是酒麴質量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先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