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鮮花
A. 聖莫雷對於諾貝爾獎的意義諾獎的儀式上鮮花都要從聖莫雷來
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義大利城市,諾貝爾逝世的地方版)空運來,這意味著對諾貝爾權的紀念和尊重。這個就是為什麼花要從聖莫雷空運來的緣故了,聖莫雷是諾貝爾逝世的地方,用聖莫雷的花頒獎意味著對諾貝爾的紀念和尊重。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麗塔花錢買的諾貝爾獎是什麼發明
1986年12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深藍色的音樂廳顯得格外庄嚴、典雅。從1901年開始,每年這一天都要在這里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只有少數幾年因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中斷除外。
下午4點30分,是90年前諾貝爾撒手西去的時刻。音樂廳里燈光輝煌,主席台四周擺放著紅黃兩色鮮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後、轎瞎皇室成員入場,發獎儀式開始。年近八旬的美籍義大利女生物學家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和另一位美國生物學家斯坦利·科恩兩眼閃閃發光,懷著激動的心情聆聽著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貝里斯特隆的致詞。接著,他們從卡爾十六世手中接過獎品——鑄有諾貝爾頭像的金質獎章、醫學和生理學獎的證書。當然,還有獎金。
「灰白的短發梳理得端莊大方,明亮的雙眸透射出聰穎和智慧,臉上露著甜蜜而溫柔的微笑」——中國《光明日報》駐羅馬的中國記者這樣描寫麗塔。
麗塔1909年4月22日生於義大利都靈一個猶太家庭,為了當醫生的理想,她發誓終身不嫁。歷經磨難,她於二戰結束後應聘到美國華盛頓大學工作,不久加入美國籍。她在那裡一邊教學一邊研究。進入20世紀50年代,麗塔和科恩幾乎同時發現,動物在受傷以後,會用舌頭舔傷口,而傷口接著便很快癒合。於是他們從分析動物的這一行為入手,於1951年從小白鼠的唾液中分離出兩種物質:一種物質能促進動物皮膚表皮細胞的生長發育;另一種物質則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發育,被稱作神經生長基因(NGF)。他們還於1953年成功地分離出這種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蛋白,揭示出神經生長和演變規律,並因此獲諾貝爾獎。
然而,這個20世紀50年代初的發現為何在事隔30多年後,才得到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垂青呢?為什麼已退休閑居家中多年的麗塔突然間又名聲大噪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1995年8月,瑞典《每日新聞》發表一篇長文,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原來,麗塔的獎是用錢買來的,出錢的是她所屬的義大利菲迪亞醫葯公司。
那麼,這一秘密又是如何暴露出來的呢?
原來,在1995年義大利反黑手黨的「凈手」行動中,葯品局局長普修里尼被罷了官,他在預審法庭上供出了其中的內情:198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評選同義大利的菲迪亞醫葯公司有不尋常的聯系。
據普修里尼交代,1986年諾貝爾獎頒發後,菲迪亞醫葯公司總經理戴維·瓦勒肆物曾向他透露,是該公司出資2000多萬馬克(一說數千萬瑞典克朗)「買下」這項科學桂冠的。他們出錢幫助麗塔得獎,自己也獲得了巨額的利潤。
那麼,麗塔又是如何「如願以償」的呢?菲迪亞醫葯公司又怎能獲得巨額利潤呢?
在20世紀80年代初,菲迪亞醫葯公司負責科研的經理格里奧建議,麗塔的前述發裂帆液現有助於公司新葯的開發,公司應大力支持她。於是,公司便有意識地開展了一系列幕後台前的交易活動。其一是拉攏瑞典有關評獎的教授,包括在卡羅琳醫學院(生理學和醫學獎的評定、頒發機構)的評獎委員會任要職的教授。例如,給卡羅琳醫學院評委會委員、世界神經醫學權威福馬斯·霍克菲爾特在美國的私人賬戶匯去5000美元,名曰「贊助」。請霍氏夫婦免費去馬德里旅遊。果然,「付出總有回報」:在投票時,霍氏投下了使麗塔得獎的關鍵的一票。其二是,公司給「相關」人物以誘人的頭銜,邀請他們與前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參加以麗塔為首的學術研討會,爭取他們為麗塔提名,讓已退休的麗塔繼續「研究」,多次舉辦醫學講座會,讓她和公司都揚名四海。
公司的一切前述動作都有一個明確的極終目標——錢。那錢從哪裡來呢?錢從賣葯來,而葯要賣得出去,就要有知名度。因此,使出渾身解數,不擇手段,花錢把麗塔與葯綁在一起,推上科學界最高的獎台,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公司賣的什麼葯,又怎麼與麗塔綁在一起呢?
原來,公司竭力要賣的是一種名叫「克羅納西」的、與前述麗塔和科恩的發現有關的新葯,是一種牛腦提取物和一種鈉鹽的合成物,據稱可以治療和修補受傷的神經組織。這種葯沒有在患者身上做過認真的試驗,更不用說用於臨床。人們對其療效表示懷疑,因而進不了大部分歐洲和美國市場,只能在義大利國內、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少數國家小量銷售,但其利潤卻占該公司經營額的80%。於是,瓦勒突發奇想,使出「妙招高招」:藉助諾貝爾獎的神聖光環。於是有了前面的一幕幕丑劇。
麗塔獲得了遲到的榮譽後,公司聲名鵲起,醫學界對「克羅納西」的懷疑也就自然減少,於是這種葯品熱銷世界市場。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公司經營額翻了一番。
可是,好景不長。熱銷的葯並沒有發現確切的療效。醫學家終於經過實驗證實,「克羅納西」並不能治療神經損傷。德國首先宣布禁止進口該葯。進入20世紀90年代,歐洲其他國家也相繼停售此葯。義大利當局在1993年也最終裁定它沒有療效,並禁止產銷。幾個月之後,菲迪亞公司宣告倒閉,接著便被國家接收,而公司總經理也因賄賂罪成為階下囚。
菲迪亞公司花錢買獎售假葯一事被披露以後,世人嘩然。但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主席斯頓·吉利納爾卻堅決否認此事。他說:「這種指責毫無根據。雖然菲迪亞公司支持神經醫葯研究,也包括支持瑞典的研究人員,但這不能同諾貝爾獎扯到一起。」不過,他的這一辯解顯然蒼白無力,隨著1999年初暴露的、此前國際奧委會一些委員因受賄改變2000年奧運會舉辦地的投票表決一事,人們更相信這一點。
麗塔在華盛頓大學時,曾和中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薛杜普一起學習,都是著名胚胎學家維克托·漢布格教授最青睞的門生,一輩子獻身醫學,成就卓著。但為了金錢、名譽搞前述活動,使「晚節不保」,令人嘆息。此時,我們回憶起崇高的古希臘科學精神——不為名利獻身的科學的精神,它在講究功利的世界上更顯得難能可貴。
C. 諾貝爾的資料(簡介)
諾貝爾,全名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
諾貝爾生前擁有Bofors (卜福斯)公司。此公司擁有350年歷史,此前主要生產鋼鐵。諾貝爾擁有Bofors後把公司主要產品方向改為生產軍工產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公司多項產品曾授權多國生產,並受軍隊廣泛好評。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液納美元)作為基塌備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即諾貝爾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其中炸葯為最為出名的一項。人造元素鍩(Nobelium)就是以諾貝爾命名的。
1821 569
下一條回答
南京種牙?2018年「康貝佳」三維精準"即刻用"種牙
南京種牙多少錢?「康貝佳口腔」精細種牙,種牙惠享折上折,低價不低質,不亂價,不隱..
電話咨詢:更多詳情
南京康貝佳口腔醫院廣告
諾貝爾,地磚?質量,瓷磚1088
諾貝爾,「12月2日南京家裝博覽會」100餘品牌,諾貝爾1088/套爆款促銷限時特惠,數量..
南京拉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19條評論
留下評論,萬一火了呢
發布
熱心網友
34
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8-08-24 10:14 · 回復Ta
熱心網友 : 拉屎吧
熱心網友 : 謝謝太多了
查看全部3條回復
紅鬍子501
23
非常團埋毀好非常好非常好
2017-12-13 17:57 · 回復Ta
12serqw3
23
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哈哈呵呵
2016-12-06 19:13 · 回復Ta
熱心網友 : 好好好
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相關問題
《諾貝爾》主要內容簡要概括
內容簡介 諾貝爾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從小體弱多病,但卻有著驚人的精力和毅力;早年生活貧困,後來卻成為少有的大富翁;他沒有正式的學歷,卻成為一位科學家和擁有幾百項專利的發明家。最後他又把一生積累的巨額財富捐贈給在科學、文學和和平事業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動人的故事刻畫出諾貝爾傳奇的一生。
12 瀏覽370 2018-10-13
諾貝爾獎資料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於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舉行隆重的授獎儀式。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她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屠呦呦成為國內第一個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獲得者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女性。她也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23 瀏覽155 2018-05-20
誰有諾貝爾的簡介資料
諾貝爾(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學家。1833年10月21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卒於義大利聖雷莫。諾貝爾1842年隨家去俄國聖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在美國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過4年。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里工作。 1859年諾貝爾開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廠爆炸。為了防止以後再發生意外, 諾貝爾將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質中,使用比較安全。諾貝爾稱它為達納炸葯,並於1867年獲得專利。1875年諾貝爾將火棉(纖維素六硝酸酯)與硝化甘油混合起來,得到膠狀物質,稱為炸膠,比達納炸葯有更強的爆炸力,於1876年獲得專利,1887年諾貝爾發展了無煙炸葯。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在橡膠合成、皮革及人造絲的製造商都獲有專利。 諾貝爾經營油田和炸葯生產,積累了巨大財富。他逝世時將遺產大部分作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約20萬美元)獎給前一年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方面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士的獎金,即諾貝爾獎,於1901年第一次頒發。1968年起,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由瑞典國家銀行提供資金。
213 瀏覽2728 2017-09-20
諾貝爾的資料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聖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遺囑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為紀念諾貝爾,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贊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約為7.5萬美元,80年代約為22萬美元,90年代達到1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5萬美元)。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遺產到底有多少錢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諾貝爾獎特別是和平獎在評選過程中有時仍受政治等因素影響。 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沒有復議。在發表最後結果時,也只有獲獎人的姓名和簡要理由。有關評選的記錄和候選人材料等,50年內都不得向外界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諾貝爾獎各頒獎機構都極為強調其嚴格的獨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對評選結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諾貝爾獎的紕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音樂廳內,物理學獎得主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頒獎。新華社/法新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提供,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首建於1786年,是以維護和發展瑞典文學和文字為宗旨的國家學院。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四公開宣布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根據古老的傳統,退出文學院的院士名額將不添加,只有在現任院士去世後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當日出版的《瑞典日報》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學院,原因是他對文學獎評委會2004年評選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滿。 諾貝爾獎的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這個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和原則為: ——評選過程的第一步是推薦候選人。推薦者必須有一定資格,他們必須是:前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某些國際性會議和組織的成員(和平獎)、各國議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和平獎)。任何人都不能推薦自己為獲獎者。瑞典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結束,9月份左右推薦人把推薦報告遞交有關評選機構。評選委員會在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討論後,於10月中旬公布評選結果。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 2004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到9月份時,各領域的獲獎人已基本內定,然後由評委會召開大會正式決定。 ——10月的第二個星期里,選出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選舉結果揭曉,立即通知獲獎者。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和平獎)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在瑞典,由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諾貝爾獎」對中國,意義何在 據統計,平均一個國家在建國後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中國成立50年了,為何竟沒有一位中國本土科學家戴上這頂科學皇冠? 1999年,毋國光、陳佳洱、楊福家和朱清時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緊接著經濟學家何煉成就此也談了自己的意見。如今,「中國需要諾貝爾獎」成了中國人共同的呼聲。 諾貝爾獎對中國科學家的意義有多大?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得獎的意義在於鼓勵大家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原始創新。諾貝爾獎對人類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科學家也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 趙忠賢院士強調,諾貝爾獎並不是唯一的科學標准,並不能把它當做科學研究的唯一目標。因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規律———必然要進行科學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諾貝爾獎。獲獎並不是一個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認為從事科學研究不得諾貝爾獎不行,這就不對了。 ■中國科學家為何沒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技館館長、科學史專家王渝生介紹,中國科學傢具有諾貝爾獎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國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頓———吳有訓效應」、30年代趙忠堯的正負電子湮滅早期實驗、40年代錢三強、何澤慧夫婦的鈾核三分裂的發現、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 不可否認,我國曾多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趙忠賢院士認為,從科技史的角度講,中國沒有得到「諾貝爾獎」是有原因的。1901年頒發了第一次「諾貝爾獎」,而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進北京,從此往後的半個世紀,中國都處於戰亂和列強壓迫之中,總體上說,基礎科學研究沒有什麼重大的發展。解放後,在科技上有了很大發展,但改革之前處於封閉的狀態。對我國來說,有很多問題,經濟、科學、國防,這時主要科技成就是「兩彈一氫」的研究,這一領域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在基礎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但是,畢竟還很少。改革以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又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對科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趙忠賢院士認為,建國後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有很多原因,從客觀上講,十年「文革」期間,國際上科技高速發展,而我們對基礎研究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和積累;從主觀方面講,我們原始創新型基礎研究比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創新科技強調得不夠。 ■百年中國科技史,給人何種啟示 楊振寧教授說,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評選的方法和成績,我不認為是正確的。關於物理、化學和醫學這些方面,中國大陸到現在還沒有人獲諾貝爾獎。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今天,不論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學研究,設備是非常貴的。中國現在漸漸上來了,可是與先進國家最好的設備相比還差一截。第二個原因是學術要有傳統。學術傳統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年輕人知道哪個問題是值得去做的,哪個問題容易有發展前途。中國科學的傳統一時還發展不上來,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趙忠賢院士說,一個實驗室、研究所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傳統非常重要。要注意積累,發揚傳統,不斷培養年輕一代。在20年代,索默菲沒有拿到諾貝爾物理獎,但是索默菲實驗室卻有七個學生都拿到該獎,這就是因為索默菲實驗室的學術傳統影響到了下一代。我想,在積累和傳統方面都做到了,不斷有年輕人發展起來,更多的重大的原始性創新科技就會出現,有人獲獎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有差距原因何在 據1996年統計數據,中國科研開發經費只佔GNP的0.5%,相對於發達國家(美國是2.45%,日本是2.9%),不但比例低而且絕對數量少,如果按人均則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無疑是嚴重製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因素。 談及產生差距的原因,我國著名科學家趙紅州教授認為有四點:其一,科學知識積累不夠;其二,科學研究時間不足;其三,缺乏科學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學人才識別和甄選機制。 楊振寧認為,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的落後。但他也逐漸樂觀起來,他認為中國科學家做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級工作的條件正在成熟。他說,兩年前,也就是中國大幅度增加科學家薪金之前,我研究了10所最好的大學正教授的年薪,算下來人均還不到2000美元。兩年來我看到政府給他們增加了許多,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覺得中國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夠得到諾貝爾獎級的工作。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這恐怕已經有300年的歷史,當近代科學興起之後,中國卻出現落後了,而在700年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最前列。中國科技的興盛與衰落的原因難道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嗎? 趙忠賢院士在談到中國技術史時說:「在文化上,我認為儒家文化抵禦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盡管儒家文化也有其精華,在培養人的修養、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方面是先進的。從總體上看,這種文化機制不利於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中國科學家要拿到「諾貝爾獎」,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巴丁教授在同一領域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他在訪問中科院物理所時,曾半開玩笑地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講了獲得諾貝爾獎應該具備的三個條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機遇;第三是合作精神。 趙忠賢院士說,這些方面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很重要。他所說的「努力」,不僅指勤奮,還指要選准方向,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做出原始創新成果。他所說的「機遇」,還包含著所選的工作的意義大不大,有的雖然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但是意義不一定大,也不可能得獎;他所說的「合作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人的特點也許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中庸,不太允許標新立異,雖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做起來就困難了。今後我們要學會容忍標新立異,鼓勵不同的學術觀點,同時要有安定、自由的環境和穩定的支持,為科學家創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條件。 真正的科學家的快樂是通過解決一個個科學問題來享受的,雖然他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一些,但他不會要求太奢侈的條件,當前最需要的是穩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熱愛科學、有科研素質的人才從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夠貫徹江總書記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國科學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創新工作,得獎的幾率就會增加。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有利條件 中國農業科學家生物技術研究所劉德虎研究員說:中國最大的優勢是人才優勢。在國外,幾乎所有著名的研究室里都有華人,甚至一些在國內我都看不上的學生,到了國外,不知怎麼就成了人才了。 中國有人才,這當然是第一要素。楊振寧認為,要說優勢,我認為就是中國具有得這個大獎的人才條件。楊振寧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書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國學生,大家都認為中國學生質量最好,可以說中國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應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發展,中國這樣的人才是不成問題的。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一個好傳統,就是政府對教育非常重視,中國的年輕人非常勤奮。楊振寧認為,過去,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是經濟落後,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離諾貝爾獎已不是遙遙無期,而僅一步之遙!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不利因素 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來說拿到國際大獎的不利因素是,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活動太少。過去不先進,人家有成見,還需要了解我們。作為基礎研究,與國際接觸、交流,尤其是與世界一流實驗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國際間交流不夠,原因往往是由於經費不足。劉德虎研究員說,一些科學工作者應邀參加國際會議,去前要先寫信給人家,看人家願不願意給你提供來往機票、食宿等經費。這就像「要飯的」一樣,花自己的錢理直氣壯,干嗎不花自己的錢?因為一年一個項目經費只一二十萬元人民幣,你去國外開會,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去一回,科研經費還會有多少呢?按項目進行投資,項目申請必須寫得非常完備,但是作為原始創新科技,又有誰能看得那麼細、看得那麼遠、看得那麼准呢?如果能先寫出結果再進行創新的話,那不任何人都可以創新了嗎? 有專家認為,現在有的項目投入不算太少,但是,還要避免分散,應該把錢集中在真正獻身科學又有科學素養的人身上,鼓勵他們的好奇心。現在的評估體系不是把資金投資給科學家身上,甚至出現了該拿錢的人拿不到錢的現象;申請專利的體系跟不上,對已有科研成果的保護不力;科研的連續性不夠,不斷地申請,科研過程不斷地被打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中國科學家離「諾貝爾獎」究竟有多遠 中國多少年能夠拿到這個獎?楊振寧說,假如經濟增長快,還不止一個中國人會獲「諾貝爾獎」。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快,而且中國領導人對科技發展的速度有很殷切的要求,對研究工作的投資也有大幅度的增長。 諾貝爾獎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機會畢竟太少了。趙忠賢院士說,如果對個別事件做估計這很難。但是從整體水平來說,中國要拿諾貝爾獎
D.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流程
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從1901年開始,每年頒獎就選在這一天。地點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音樂廳總經理佛斯貝格表示,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就是為諾獎頒獎典禮而建的。
頒獎儀式在下午4時舉行。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音樂廳舞台上放10隻花籃,鮮花是從義大利聖雷莫運來的,諾貝爾晚年曾在那裡度過一段很長的時光。
儀式開始,獲獎者由穿著整齊的瑞典女大學生帶領,從幕後走上舞台。接著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致詞。在樂曲聲中,瑞典國王為獲獎者授獎。獲獎者要到舞台中央,從國王手裡接過金質獎章和證書,此時會場上報以熱烈的掌聲。每頒獎一次,樂隊演奏一段長約10分鍾的樂曲。最後頒獎儀式在瑞典國歌聲中結束。
諾貝爾獎項的評選流程
評選獲獎人是在頒獎的上一年初秋開始,先由發獎單位給那些有能力按照諾貝爾獎章程提出候選人的機構發出請柬。評選的基礎是專業能力和國際名望;自己提名者無入選資格。候選人的提名必須在決定獎項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書面通知有關的委員會。
從每年2月1日起,諾貝爾獎評定委員會根據提名開始評選工作,在9-10月初這段時間內,委員會將推薦書提交有關頒獎機構;只是在少有的情況下,才把問題擱置起來,頒獎單位必須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後決定。
各個階段的評議和表決都是秘密進行的。獎只發給個人,但和平獎例外,也可以授予機構。候選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評出的獎,卻可在死後授予。
諾貝爾獎獲得者一旦確定下來,馬上通知本人。獲獎者名單在每年的10月初公布。
E. 諾貝爾獎由誰評的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peace獎由挪威議會選出。經濟獎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諾貝爾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該委員會三年一屆。
評選過程:
諾貝爾獎的評選過程為(以下為主要過程,具體獎項的過程稍有不同):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不得毛遂自薦。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
每年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前伏鍵況嚴加保密。
每年10月中旬,公布各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每年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瑞典國王及王後出席並授獎。
諾貝爾頒獎典禮流程:
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從1901年開始,每年頒獎就選在這一天。地點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音樂廳總經理佛斯貝格表示,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就是為諾獎頒獎典禮而建的。
頒獎儀式在下午4時舉行。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音樂廳舞台上放10隻花籃,鮮花是從義大利聖雷莫運來的,諾貝爾晚年曾在那裡度過一段很長的時光。
儀式開始,獲獎者由穿著整慧巧齊的瑞典女大學生帶領,從幕後走上舞台。接著廳猛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致辭。在樂曲聲中,瑞典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獲獎者要到舞台中央,從國王手裡接過金質獎章和證書,此時會場上報以熱烈的掌聲。每頒獎一次,樂隊演奏一段長約10分鍾的樂曲。最後頒獎儀式在瑞典國歌聲中結束。
F. 獲得諾貝爾獎卻把鮮花獻給對手的科學家是誰
yui ui ryu fgh h rfty t yhjk cfgh f dx z u df tyu ty ...................
G. 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在哪裡舉行
每年的12月10日即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均成為無數人關注又激動的一天。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音樂大廳,都要舉行庄嚴隆重的諾貝爾獎授獎儀式,由瑞典國王親自授獎。此時,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諾貝爾基金會人員的陪同下,步入裝飾著鮮花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巧禪,進入受獎席位。在肢斗庄嚴、肅穆的大廳里,基金會的主席簡要地介紹各位獲獎者的貢獻,每位獲孝飢塵獎者也以他們各自的本國語言發表簡短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