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供應連
① 有沒有雲南鮮花直供供應商最好是在基地裡面發出的
雲南型瞎弊雲花朵朵鮮花批發平台就是位於雲卜族南鮮切花出營線上商城、斗南拍賣市場中心上,公司還擁有著3200家鮮切花種植基地,與斗南周邊各類鮮花基地和物流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全程能做到採摘預冷,恆溫倉儲,保證鮮花以最好的品神槐質出倉,值得信賴!
② 曾估值超10億的「花卉行業獨角獸—宜花科技」疑似倒閉停止運營
近日鮮花行業說了解到,致力於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改變落後鮮花產業的服務平台—— 宜花 ,疑陷入經營問題而停止運營。
目前,宜花的app、官網均無法打開,我們多次嘗試撥打宜花的客服熱線和聯系曾經認識的某位宜花員工,但一直沒人接聽和未回復。
再次多方打聽聯繫到了一位曾經和宜花合作的花農朋友,據花農朋友說,從去年開始,宜花就已經開始拖欠大家的款項,目前有很多人的錢都沒拿到,我還有萬把塊錢也沒拿到,現在什麼人都聯系不到,*&%T¥*M*&D!(這位朋友也憤怒地發表了許多吐槽)
在網上查到的各種負面信息,如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而將其列入經營信息異常 、 多起司法訴訟申請凍結宜花公司財產 等問題。
申請人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3日向本院申請仲裁前財產保全,請求查封、扣押或凍結被申請人北京宜花花卉有限公司價值704307.50元的財產。
申請人廣州市荔灣區輝皇花卉批發部與被申請人北京宜花花卉有限公司申請訴前財產保全一案,申請人於2019年11月26日向本院申請財產保全,請求對被申請人北京宜花花卉有限公司價值共317031.13元。
也有普通消費者覺得「宜花—找鮮花」app提供的鮮花種類多樣,配送及時,花新鮮,在「宜花」推出「充值即享優惠」活動,「充五千或者是一萬的消費者,購花時享受優惠」,作為平台常客,為了購花方便和享受優惠,向「宜花—找鮮花」app里充值了5000元,目前還剩3790餘元無法退款。
采購供應鏈的坑
一些熟悉鮮花行業的朋友應該知道,大的鮮花公司、鮮花電商在采購供應鏈中有非常多的坑。
就以「宜花」來說,采購員對花材品種、等級、病蟲害識別的專業程度,市場行情的把控能力,上游采購倉和采購員的管理能力,稍有不慎,就會出問題。
供應商管理問題導致 宜花回扣事件 所造成的采購失控,這也許也是從曾經到停止運營前一直存在的問題。
「包月鮮花」風口時的焦慮和黯然離場
曾經宜花也是做過面向C端的包月鮮花業務的,利用平台B端業務的優勢,宜花也曾幻想站在風口起飛。
只是當時宜花在這塊業務上有些單一,遲遲滿足不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起步也較晚,也就被flowerplus、花點時間等平台甩在了屁股後面。從體量、營運模式完善度等方面都不具競爭力,因此在日常鮮花賽道上,宜花最後選擇了離場。
B2B模式的物流之坑
B2B采購業務是宜花的主要業務。就物流層面而言,一站式冷鏈物流是區別於傳統鮮花行業的關鍵因素,也應當是其優勢。
宜花希望通過一站式冷運物流體系提高鮮花的運送效率,大大降低鮮花的折損程度,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但另一方面,一站式冷鏈物流在提升了運送效率與降低鮮花損耗的同時也成了主要的成本源,因而在價格上並沒有給宜花帶來優勢,反而成為實現盈利的絆腳石。
物流配送還是自有物流體系,在多個主要城市建立倉儲中心,加之還有推廣費、平台維護費等,這就讓原本采購價格低廉的花材增加了不小的額外成本。
資料顯示,2016年宜花在淡季交易額為4000萬元左右,鮮花交易量約5000萬支,團隊人數也從600餘人砍至400餘人以節省人工成本,而在這一年僅實現分倉盈虧平衡。
現今看來,宜花當時透露的財務情況也許更為嚴重,縱然盈利,也是利潤微薄。
另外,與傳統鮮花行業一樣,陷入了供需不平衡的狀況。由於宜花是從花農處直采鮮花然後賣給花店,因此平台方的鮮花供應情況與花農這一生產方和花店這一需求方有著直接關聯。
一方面,鮮花種植依然以散戶花農為主,產地目前種植技術仍和國外差距甚大。另一方面,即使在鮮花電商大力教育市場的情況下,花店端的銷售依然是以禮品鮮花、節慶鮮花為主。
這就導致了,這個行業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生產端高度分散、技術落後,需求端高度集中,由此花農與花店兩端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鮮花銷售現狀,宜花作為采購平台,自然也陷入此種泥淖中。
把鮮花從產地直接送到花店,去中間化,宜花的模式就是這么簡單。但為了完成這樣一個模式,背後需要付出的卻是非常多的。
在早幾年還並沒有大規模出現的日常鮮花、團購花像現在這樣走入更多消費者的家中。國內的鮮花供應端也不像現在這樣,有順豐、跨越、中通等物流公司做到最快隔天就送到,采後處理、種植理念也有更進一步。
宜花的創始人榮超曾經反復強調宜花的核心是技術能力,通過高新技術對原本的鮮花供應鏈做一個「升級換代」。
而從建立供應鏈管理協同系統,配合RFID技術,將分揀效率大大提高。自行開發供使用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商品管理系統、大數據預測系統、各地區采購系統、采購任務系統、采購招標系統。
改變傳統落後的供應鏈模式導致鮮花價格貴、可選擇品類少、購買不方便,鮮花質量既沒有標准也沒有保障。
宜花雖然失敗了,但它的理念值得繼續學習,目前整個鮮花行業仍然需要改進很多地方,發展和進步要靠每一個行業人的共同努力和態度。
③ 結合案例分析國外鮮花電商模式取得成功的關鍵有哪些
供應鏈規劃。
供應鏈規劃、運營效率及成本把控,是決定鮮花電商的成敗關鍵。鮮花電商供應鏈的核心相比傳統交易模式,更加註重規范化和標准化,以保證鮮花品質。
O2O、B2B、B2C是鮮花電商主要沒升神的業務模枯虧式。隨著眾多鮮花電商的興起,O2O轉單模式的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笑態傳統轉單業務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B2B模式依賴於對上下游商家的匹配,信息服務成本較高。
④ 鮮花冷鏈運輸的核心不是「冷」,是恆溫
近年來,電子商務平台興起,消費模式轉變,線上購物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足不出戶買遍全球,進一步推動物流的發展,疫情的影響下更加推動這各行各業從傳統的商業模式中轉變出來。
對於鮮花行業的我們來說,物流運輸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物流運輸的時效嚴重影響鮮花的品質高低,還影響購買者的用花體驗,我翻閱了一些文獻,從以下幾個方面帶大家了解鮮花冷鏈運輸及發展情況。
1、生鮮冷鏈目前發展情況
生鮮產品自身具有腐爛性,保質期較短,低溫下可以降低生鮮產品的氧化反應,從某種程度上來理解, 冷鏈是生鮮產品的「生命線」 。冷鏈的核心不是「冷」,而是「恆溫」冷鏈更准確的說法實際上是溫控供應鏈,是對物品在適當溫濕度控制下流通過程的管理。
隨著電商平台的飛速發展,生鮮電商也占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不斷吸引各大電商企業參與競爭,鮮花產業也是其中之一,而生鮮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物流配送的問題。
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極易出現損耗、變質等現象,極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費,這也是生鮮物流急需解決的問題,高效運輸保質保量是生鮮物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由於冷鏈運輸對溫度的要求,相對常溫物流系統來說,冷鏈物流運輸的要求更高、更復雜,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大,造成國內的 冷鏈物流發展緩慢 。
由於運輸與配送體系的不配套,缺乏專業性在多流通環節的運輸中,生鮮產品的 損耗率還較大 。據文獻,鮮花在我國物流運輸中的損耗大約在30%左右,長途運輸中的損耗略高一些,而一些發達國家損耗率僅僅只有2%左右。
2、鮮花冷鏈物流運輸的核心競爭是什麼
我國花卉產業蓬勃發展,斗南花市更被譽為亞洲最大的鮮花交易市場。鮮花屬於較為嬌嫩的植物,在運輸過程中對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比其他商品的物流要求相對較高。但從目前物流的發展狀態看,無論是採收、運輸還是配送基本都缺少冷鏈的保護,想要持續、快速 健康 的發展,就需要具備完善的運輸物流體系以及專業的處理技術做支撐。
鮮花物流運輸主要分為航空貨運(時效快)、冷鏈 汽車 (低溫保護)、 汽車 貨運(近距離),中鐵(時效穩定)及快遞(小貨量),不同的運輸方式對貨量有一定的要求,不同重量、規格運價不一樣,且服務也不一樣,有的可直接配送到店,有的需要自行提貨。
雖然我國花卉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花卉物流的發展水平低,鮮花冷鏈運輸是行業的一個突破口,降低冷鏈運輸的成本和提高配送服務或將成為冷鏈物流運輸的核心競爭。
3、鮮花冷鏈運輸成本為什麼這么貴
鮮花物流是指花卉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實體和信息流動過程。它包括花卉產品的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也就是說你所支付的物流費用包含的不僅僅是運費,還包含以上各項費用,這就是為什麼運費貴的原因之一。
①裝卸成本。鮮花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人工的參與,目前鮮花冷鏈物流中的裝卸大部分是人工完成,人工裝卸成本較高。另外,裝卸人員搬運過程中力度控制不到位也很可能對鮮花造成損耗,增加了成本。
②運輸成本。鮮花冷鏈物流過程中的運輸成本包括冷鏈車的溫控設備費用、燃油費用等支出。冷鏈車對優化路線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均裝滿整車直達目的地,以此減少成本。對於不能直達需轉運的地區,轉運時大部分交由第三方配送者完成。
③落地配成本。鮮花冷鏈物流的配送成本主要是在後端物流從花店到消費者線下即時配送過程中體現,目前一些冷鏈公司還沒有配送服務,需采購商到指定地點自提或請提貨人轉交給第三方快遞配送,由他負責配送至消費者手中。然而第三方快遞大多數不具備鮮花冷鏈運輸的條件,通常在常溫下配送,也暫時做不到全程冷鏈,還需承擔轉運費等。
④信息與時效成本。信息成本是指鮮花冷鏈物流的上游和下游因信息不對稱而承擔的損失;時效成本,鮮花自採摘的那一刻起便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降低品質,運輸時效越長,損耗越大,成本越高。相反,中間環節越少,花材成本越低,花材損耗率越小。
4、鮮花冷鏈運輸未來發展方向
運輸是鮮花的必經之途,冷鏈運輸是保證鮮花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基地直采,就近配送能夠減少鮮花流通環節,縮短鮮花運輸時效,減少運輸成本,還能保證鮮花的品質。但鮮花需要發到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就需要冷鏈物流運輸的加持,預計鮮花冷鏈運輸將會朝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①建立完整的鮮花冷鏈物流運輸專線,全程冷鏈運輸結合最優運輸路徑,將鮮花冷鏈物流運輸中損失降低到1%以下。
②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實時跟蹤鮮花運輸情況,鮮花交易信息平台可以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實現生鮮產品運輸信息的透明化,同時消費者可以根據商品上的條形碼了解商品的產地,解決當下生鮮產品的溯源問題,為保證商品的信息的公開性,給上下游雙方提供一個對稱的鮮花實時狀態信息,降低運輸途中的信息成本。
③建立鮮花運費險保障,此前已有企業小范圍、有針對性的推出「鮮花險」,將鮮花流通環節中的常見損失,進行保險標準的量化賠付,提供不同的理賠服務,這樣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體驗。但由於生鮮產品流通環節過多,很難判定是哪一個環節造成的損耗,做「鮮花險」的風險較高,目前,還沒有針對TOB的市場的「鮮花險」,
對於有品質問題的鮮花僅賠付鮮花損耗的花款,不對運費進行賠付(沒有運費險)。或許,哪家生鮮物流企業先實行「鮮花險」,或許會成為競爭力的一部分,但太冒險。
④制定相關花卉流通標准,完善鮮花冷鏈物流行業的運輸標准、保鮮標准、包裝標准以及冷鏈標准等,全面提高花卉流通標准,多方合作建立專業、一流的鮮花冷鏈運輸生態系統,加快鮮花冷鏈物流發展的進度。
關於鮮花物流運輸,我們最關心的是時效與花材的新鮮度和品質問題,在 社會 經濟的不斷發展下,物流運輸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不改變就會被淘汰,無論是從服務,還是技術上都是物流企業需要提升的和發展的,而對於花店或批發商們需要解決的是「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
希望行業朝著更加精細化、專業化、規范化、標准化、集中化發展,真正做到全程冷鏈,同時能夠降低運輸成本。
最後說一句,大部分物流運輸都是依託於第三方發貨的,花易寶也是一樣的,物流運費都是由物流方統一收費的,別再說我們家運費貴了,這個「鍋」我們實在是背不住啊
參考文獻:
⑤ 生鮮電商「520」鮮花熱銷,「浪漫經濟」升溫、鮮花電商擴張
目前,各大平台紛紛加強對鮮花供應鏈的建設,布局直采基地、搭建加工中心,控制花材成本的同時保證鮮花品質。伴隨電商物流越來越便利,鮮花電商的市場規模繼續擴大,鮮花電商賽道正向千億級市場規模靠攏。
盒馬:五月鮮花銷售同比增長2倍
盒馬北京數據顯示,進入5月,鮮花銷售同比增長2倍,在勞動節、青年節、母親節、「520」等節日的加持下,鮮花需求被進一步激發。為應對5月鮮花消費旺季,盒馬加大備貨量,昆明基地每天直發新鮮花材,以保證品質和鮮度。盒馬方面透露,5月「花神」芍葯問鼎「榜一」,成鮮花市場「頂流」。盒馬北京數據顯示,從5月1日到19日,芍葯銷售同比增長5-6倍。變色的落日珊瑚、御前表演等小眾花材增長明顯。
今年盒馬推出100天「不斷電」計劃,芍葯季將實現「超長待機」,從3月一直到7月,消費者可以買到來自全國十多個品種的優質芍葯。盒馬花園負責人履言介紹,「其中,四川成都、山東菏澤、甘肅蘭州、天津貫穿3至6月的主線,雲南、洛陽、金華等地作為後備資源的輔助。」
叮咚買菜:花材價格穩定、玫瑰熱銷
「520」檔期,叮咚買菜上架鮮花套餐。叮咚買菜鮮花負責人介紹,在上海、北京,有不少居家生活的用戶選擇「跨區送花」,為愛人預訂下單玫瑰花束表達愛意。叮咚買菜准備了包括紅玫瑰、粉紅漸變玫瑰、香檳玫瑰等禮品花和日常玫瑰花束,並新上架了99元的玫瑰芍葯「520」套餐。
5月18日到20日,叮咚買菜玫瑰花的整體預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其中華東區域預售量超百萬枝,玫瑰套餐在19日前就已售罄。北京地區的玫瑰花預售量超數十萬枝。
據介紹,今年由於受到年初低溫天氣影響,不少鮮花產區的生長時間推後,玫瑰花材市場供應不足,出現了普遍漲價的情況。叮咚買菜所有玫瑰花都來自其在雲南鮮花主產區的直采基地,可以更好地做到穩量穩價。目前平台上的花材價格和往年持平,通過全程冷鏈運輸,從採摘到送到位於上海的大倉最快可在48小時,最大限度保證花材的新鮮和更長的花期。
除了玫瑰,多種平價花材、綠植也正在上架中,5月19日,叮咚買菜上海地區推出「陽台花園」梔子花月季綠植盆栽組合套餐預售。叮咚買菜鮮花負責人介紹,隨著復工復產,未來還會有更多現貨花材上架,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每日優鮮:紅玫瑰銷量增長超10倍
「520」當天,每日優鮮稱,鮮花整體銷售額將實現翻番。象徵愛情的紅玫瑰最受用戶青睞,銷量增長超10倍。
在產地直采模式下,每日優鮮通過加大對鮮花智能供應鏈的建設,實現了精準訂貨與補貨,在縮減鮮花采購成本的同時,極大地降低了損耗,鮮花業務上線不到一年就已經實現了盈利。
鮮花電商市場規模繼續擴大
鮮花電商賽道競爭日趨激烈。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有近6.6萬家經營范圍全部包含「電子商務」、部分包含「鮮花、花卉」的鮮花電商相關企業,其中成立於5年內的鮮花電商企業佔比近七成。從企業注冊資本來看,三成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從地域分布上看,廣東省、上海市的鮮花電商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兩位,分別為1.6萬家、1.5萬家,佔比分別為25.0%、23.9%,遠超其他省份。
鮮花電商相關企業三年平均增長率達21.1%,2021年,鮮花電商相關企業注冊數量約5240家,增速為6.5%。2022年以來,已新增注冊近820家鮮花電商相關企業。
公開報道顯示,伴隨電商物流越來越便利,鮮花電商的市場規模繼續擴大,預計2022年將突破千億元大關,2025年將達到1500億元。
編輯 王琳
校對 趙琳
⑥ 生鮮行業的疫後重塑,雙循環下「魚和鮮花」如何兼得
文 | 王小胖
「雙循環」火了。
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持續擴大內需,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才能持續拓寬經濟發展的空間。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作為受季節、物流影響巨大的生鮮行業,諸如水產、鮮花,在疫情期間遭受重創。農產品、海產品無法及時運輸出去,而鮮花、水產也不像蔬菜水果那樣是剛需,疫情之下面臨市場需求萎縮......
這是很多傳統行業的縮影,也是「雙循環」經濟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直以來,生鮮行業互聯網化是個很大的難題。
互聯網電商發展的成熟階段,才開始了針對生鮮產品的進一步嘗試。究其原因,是早期供應鏈和冷鏈物流技術不成熟,而中國幅員遼闊,如何以可控的損耗完成配送,是一大難題。
這個硬骨頭,12 年前就有小型互聯網電商公司易果網以及專做有機食品的康樂及沱沱公社等試圖正面求解。然而由於貨品難保鮮,以及當時不完備的物流,最終未能成功。
但是,生鮮產業一直被巨頭們惦記著。
目前,國內生鮮市場的總體規模近 5 萬億,而生鮮電商的規模近 1000 億,線上的滲透率並不高,只有 2% 左右,是所有行業里滲透率最低的,且相對於 3C、服裝等成熟行業,增速也很緩慢。從這方面看,其可供行業參與者發揮的空間巨大。
入局者眾,各大互聯網巨頭均有布局,但似乎仍然沒有擺脫低速增長的桎梏,以盒馬鮮生為例,2018 年也只開出了 20 家門店。
傳統生鮮行業有自己的供應鏈。以鮮花為例,傳統的鮮花供應鏈,要通過至少四級以上渠道:花農生產出來,運到交易市場或是采購商到田間地頭收花,之後經過一級、二級甚至三級批發商,才到達城市和花店。
這也帶來諸多問題: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交易時間長,導致鮮花損耗嚴重;鮮花價格高,品質卻難以保證。根據艾瑞咨詢統計,每層批發商要加價 15%-20%,而花店零售環節至少加價 60%。而一旦鏈條中某一環出了問題,整個供應鏈就受阻無法運轉。
這個供應鏈,在疫情下被打破了。農戶們種出的鮮花由於運輸問題,無法送到批發商的手中。更有甚者,即便是送到批發商手中,傳統線下花店的需求也因為人們居家隔離而萎縮。
大量農產品被困在產地,消費者獲取商品的難度和成本也在提升,這時候亟需一個破局者,把消費者依舊存在的需求,和農戶之間對接起來,重新點燃內需引擎。
科技 真正的力量,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互聯網直播開辟鮮花銷售新局面
對於雲南的花農來說,情人節本是個增長點。但是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讓一切都有了不確定性。2 月 13 日,情人節前一天,京東收到雲南昆明、楚雄、玉溪多個鮮花種植基地的緊急求助,涉及 3000 畝花田、45 個品種的 3000 萬支玫瑰滯銷。
花期不等人,京東第一時間開展「救花」助農行動,推動鮮花產業從線下走到線上突圍。一方面,京東物流迅速部署供應鏈和冷鏈配置,解決鮮花從地里走出來、運出去的難題;另一方面,京東開辟綠色通道,讓鮮花基地極速入駐京喜開店,兩天後,2 月 15 日滯銷鮮花便已在京喜上架。同時,針對鮮花生命周期短的問題,京喜發起了「鮮花助農」專場營銷和 600 多場直播,尤其是京喜直播成為本次「救花行動」中重要的實時播報窗口,通過視頻講解、現場連麥,直觀為消費者呈現真實的鮮花滯銷景象,直播帶貨快速打開鮮花銷路。
疫情期間,助農直播為滯銷鮮花打開了新局面,而開辟日常鮮花消費的增量市場,才是京東為農戶提供的「長久之計」。
鮮花市場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以節假日和慶典贈送為主的禮品鮮花,另一部分是以日常消費為主的生活鮮花。在中國市場上,前者占據主流,鮮花在非節假日備受「冷落」,從業者也面臨旱澇不均的局面。根據荷蘭花卉協會的統計數據,在日本、美國等對鮮花沒有特別偏好的發達國家,日常消費佔到鮮花市場的 30%—40%;而作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中心,我國的日常鮮花消費佔比僅為 5%。
在買花這件事上,存在一片巨大的日常生活鮮花消費藍海。京東正「喚醒」不同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建立消費意識。
對於下沉新興市場,人均鮮花消費顯著低於一二線城市,京東通過有針對性的貨與場的重構,釋放新興市場的鮮花消費力。在京喜、京東秒殺,通過產業帶直播的方式省去中間環節,給予鮮花品類重磅資源和流量扶持,撬動供給端降低成本、提高備貨效率。9 月 8 日,在京東 9.9 超級秒殺節的雲南鮮花產業帶直播中,消費者身臨其境「走入」花田,加之低於日常價 50% 的京東秒殺價,大大激發了鮮花消費潛能。這一天並不是特別的節假日送花高峰期,但消費者當天買走了 20 萬枝花,其中 70% 來自下沉新興市場。
對於那些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京東在挖掘原有的節假日消費需求外,開辟了一塊全新的日常鮮花消費增量市場。8 月底,京東 PLUS 會員上線了鮮花特權,向超過 1500 萬會員提供每月一次的立減 30 元優惠,可享受 9.9 元、19.9 元的包郵月度定製鮮花。用半杯咖啡的價格,培養這群已接觸過鮮花的品質型消費者,形成鮮花日常消費習慣。
「數字化賣魚」拉動產業消費新趨勢
其實不止是鮮花這樣的非必需消費,包括像水產這樣對冷鏈要求更高,消費需求也更剛性的類別,也在數字化手段的推動下,發生著「人貨場」的重塑升級。
水產行業今年過的也不好。即便是有助農直播,漁民的苦衷仍舊顯現的淋漓盡致:近日,一位漁民走進京東直播賣貨,與其它品類在直播間的訂單成交火爆相比,一些消費者並不願意為魚買單,評論區里充斥著拆台聲:「無良商家,這個時候賣魚安全嗎?」……委屈的漁民抹起了眼淚,解釋說「賣給大家之前都是經過安全檢測的。」然而,還是有消費者不買賬,情急之下,這位漁民在鏡頭前竟生吃魚「以證清白」。
「漁民的無奈我們感同身受!」京東生鮮海鮮水產業務負責人李曉飛對此嘆道。京東注意到這場直播,立刻聯系這名漁民,包下了他今年所有捕撈上來的魚。
「考慮到像他一樣困難的漁民還有很多,京東生鮮當晚決定面向水產品全行業,推出包銷國內 20 萬噸水產品的計劃,聚合京東全平台資源、全渠道能力幫助漁民擺脫困境,同時又讓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水產品。」李曉飛表示。
20 萬噸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2020 年中國人均海鮮消耗量預計在 36 公斤,京東包銷的數量,相當於 550 萬國人的年消費水產量。
京東生鮮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目標,是因為今年以來,京東生鮮已經通過產品創新開發、電商運營指導、營銷資源傾斜等多維舉措,成功幫助海南、福建、廣東等水產主產區走出滯銷困境,打造了諸多成功案例。
以海南水產龍頭企業翔泰漁業為例,京東生鮮通過大數據分析,結合用戶需求,聯合翔泰將羅非魚大宗凍品開發成酸菜魚、水煮魚等新型方便菜產品,即便在疫情期間,翔泰的羅非魚系列產品銷售額也增長超 100%。
京東怎麼讓生鮮電商跑起來?
對於生鮮行業來說,京東的優勢毋庸置疑。
作為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數年來積累的智能供應鏈服務能力,尤其是不斷完善冷鏈物流,為生鮮電商的發展帶來新契機。依託京東搭建的電商物流一體化體系,生鮮可以通過京東物流自建的干線、支線運輸網路及 社會 化冷鏈協同網路,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
早在 2018 年 12 月,京東物流就推出了冷鏈卡班,以集散分撥的方式提供點到點的固定班次冷鏈運輸服務,來滿足商家多批次、小批量不足整車的冷鏈運輸需求,這種模式非常適合鮮花、水產等生鮮商家。並且,京東自主研發的智能溫度監控平台,可實現全流程的可視化溯源,以及溫控冷鏈車全程「0 斷鏈」、「0 腐損」,讓鮮花、水產「鮮活」送達,解決生鮮電商歷來存在的痛點難題。
在銷售和品牌建設方面,京東更是經驗豐富的好手。有許多生鮮企業或種植戶、養殖戶還未「觸網」,不懂怎麼玩轉電商,京東為他們提供電商運營指導和電商直播培訓。依託全渠道的銷售方式,京東讓鮮花、水產等生鮮產品在線上電商平台、線下生鮮超市都能買得到;針對生鮮產品缺少大品牌背書的問題,京東則利用線上線下全矩陣營銷資源,推動各地區生鮮產品品牌建設升級。
在當前雙循環的經濟戰略方針下,以京東為代表的零售平台,正在發揮既有互聯網、又有供應鏈的長處,通過智能供應鏈升級傳統生鮮行業,減少農戶和消費者之間的流通環節,提升消費增量市場。
行業震盪之下,把一二線市場的消費需求和產地對接,讓花農和漁民都能提高銷量、創收增收,也讓一二線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源頭產品的實惠產地價。
依託京東強大的冷鏈網路和供應鏈一體化,疫情之下,京東平台上的線上花卉、水產商家受到的負面影響遠低於傳統的線下從業者。而這場疫情,也讓包括花卉、水產在內的生鮮行業對供應鏈效率的需求和產業數字化達成了廣泛深刻的共識。
互聯網 + 的意義就是能在線上暢通數字渠道,讓數據、網路為人服務,以人為本,把疫情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讓技術落地,賦能產業的過程中,又總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現實難題,包括調動資源、在供需兩端的新通路切換、用戶教育的成本等等。但是這些成本的付出,有利於把疫情造成的高額損失減小,這也是為什麼,疫情顯著加速了智能供應鏈的推廣。
而在這樣一個雙循環時代,京東的實踐還多了一層意義。通過建立起新的通路,在供需之間產生新的鏈接,本質上來說,就是在製造出一片增量市場、拉動內需——原本因為麻煩不常買花的人們,發現日常的鮮花消費也能愉快簡單,原本水產消費頻率較低的消費者,飯桌上也多了幾道魚鮮。
內循環,從不意味著在固定存量里零和搏殺,它可以在 科技 力量的推動下,做精做深,擴大邊緣,打開一片廣闊的新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京東等 科技 企業,在最艱難的時刻,「啃下最硬的骨頭」,也是一種 社會 責任和商業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