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生日鮮花
1. 雲南省峨山玫瑰花原漿怎麼樣
好。
1、鮮花。雲友廳南省峨山玫好絕隱瑰花原漿使用的是玫瑰花鮮花,通過低溫超臨界萃取,將其原液超濃縮而成。
2、功效。雲南省峨山玫瑰花原漿具有行氣解郁、和宏模血、止痛,具有治療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等的功效。
2. 下面五個人的生日
1912年2月14日
聶耳(1912-1935)中國作曲家、音樂活動家。原名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乳名嘉祥,聶耳是他在上海的藝名。祖籍雲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於昆明甬道街72號「成春堂」中葯店小樓上,一個清貧的中醫家庭。父親聶鴻儀是玉溪人,母親彭氏是玉溪附近峨山的一位傣族婦女。
1918年入昆明師范附屬小學,開始接受正規教育。聶耳自幼喜愛音樂,能敏銳辨別聲音,模仿能力特別強,能奏多種樂器,並對學習各種樂器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天不亮就到城外練習演奏,直到深夜才回來。聶耳師從民間音樂家,學會了演奏二胡、笛子、簫、三弦琴、月琴、管風琴、曼陀林、手風琴、小提琴等多種樂器,對許多傳統樂曲漸熟於心。為以後音樂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昆明秀麗的風光和豐富的藝術資源留給聶耳深刻的印象,在他後來創作的《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作品中,突出地表現了他那濃濃的鄉情。
1922年,聶耳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為該「學生音樂團」的活躍成員。1925年考取設在昆明省立第一聯合中學的插班生。聶耳在中學讀書期間受到「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風潮的影響,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組織「九九音樂社」,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他的處女作《省師附小校歌》,就是這個時候問世的。1927年秋,聶耳初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高中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這時他不顧反動派的迫害,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青年讀書會和音樂、戲劇演出,參與散發傳單等秘密活動,1928年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投身革命活動。在思想上、行動上從普通學生轉變為具有共產主義思遲逗想的進步青年。
1930年夏,聶耳在省立第一師范畢業。因為在昆明參加過許多學生運動,為了躲避雲南地方當局的迫害,不得不離開昆明,取道越南、香港到上海,在「雲豐申庄」當店員。
1931年4月,聶耳以刻苦自學的成績和多項卓越的表演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這段時間,聶耳除了參加演出、聽音樂會、聽唱片,同時自修鋼琴、和聲學、作曲法,還研究各地的民歌、戲曲,分析了大量的中外音樂名作,研究漢語的聲韻學、聲調的變化規律,並開始了他早期的音樂創作。後來,聶耳離開上海到北平。在北平,聶耳與左翼戲聯和音聯的手消同志取得聯系,參加了他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和演出。他常在群眾性的集會上,演奏《國際歌》,聽眾隨著他的樂聲齊聲合唱。
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聶耳成為一名用音樂武器與敵人進行戰斗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積極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工作,並以「黑天使」為筆名發表藝術評論,抨擊靡靡之音,提出替「大眾吶喊」的主張。
1933年至1935年,是聶耳在上海活動的最後三年,也是他創作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三年。這期間,他創作了《開礦歌》(田漢詞,影片《母性之光》插曲)、《開路先鋒》(孫師毅詞)和《大路歌》(孫瑜詞)、《義勇軍進行曲》、《新的女性》、《畢業歌》和《賣報歌》等34歌曲。對勞動人民生活的深切體驗是聶耳的創作源泉。1934年,在為田漢編寫的《揚子江暴風雨》歌劇譜寫歌曲時,聶耳多次黃浦江邊聆聽搬運工人的勞動號子,終於創作出《打夯歌》、《碼頭工人歌》、《苦力歌》等四歌曲。同年,他為影片《桃李劫》的插曲《畢業歌》、《飛花屯》的主題歌《飛花歌》譜曲;為舞劇《回春之曲》中的《告別南洋》等作曲。聶耳是中國音樂史上第1個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階級英雄形象的作曲家,這些歌曲集中表現了工農群眾在舊中國階級壓迫下的苦難和反抗。
1935年,中國正獨自經歷著與日本帝國主義的殊死搏鬥,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者已進行了4年的浴血拚搏,「挽中華於危亡之中」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呼聲。1935年3月,聶耳開始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彷彿聽到了母親的呻吟。同胞的呼聲,祖國的召喚,戰士的怒吼,愛國的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不斷地產生,僅用兩夜功夫聶耳就完成了曲譜初稿。為躲避特務的追捕,身帶《義勇軍進行曲》初稿出國,在日本定碼薯賣稿後寄回上海。一首表現了中華民族剛強性格,顯示了祖國尊嚴的革命戰歌誕生了。
《義勇軍進行曲》發表後,伴隨救亡運動的巨浪,抗日戰爭的烽火,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享譽海外,在全世界傳播開來。《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的重要關頭。堅持以民族大義為重,主張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廣闊胸懷,表達了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戰勝的意志,也表現出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們的心聲。它的每個音符,每個樂句,彷彿都蘊藏著雷霆萬鈞之力。
《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35年4月初,黨組織得知聶耳有被國民黨逮捕的危險,且考慮到他有去國外學習的願望,於是通知他先去日本,再從那裡轉道去蘇聯。聶耳於4月中旬東渡後,受到中國留學生的熱烈歡迎,聶耳是抗日斗爭的鼓動者,但對日本文化有渾厚興趣,於是計劃停留一年。此間,他最後完成了《義勇軍進行曲》,把樂譜寄回國內,並在留學生聚會上演唱。同年7月,聶耳於暑假期間赴神奈川藤澤市鵠沼海濱,住在日本友人家中,天天練琴游泳。7月17日,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
聶耳逝世後,他的生前好友張天虛收領了遺體,並在當地火化後帶回上海。1937年,聶耳的骨灰安葬於西山碧雞關旁,1980年5月又遷葬到西山太華寺與三清閣之間,由楚圖南、光未然、徐嘉瑞等立碑,徐嘉瑞撰寫碑文。解放後,郭沫若為聶耳墓題了「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大字並撰寫了碑文。全文為: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為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同志,中國共產黨黨員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於風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於日本鵠沼之海濱,享年僅二十有四。不幸面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四年,一九五四年二月,郭沫若撰。
牛頓出生時英國採用的仍然是羅馬皇帝凱撒判定的舊歷;直到1725年英國才改用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新歷,即今天世界通用的公歷。
舊歷(儒略歷)較新歷(格列高利歷)遲12天。牛頓的生日按儒略歷計為1642年12月25日,按當今公歷計為1643年1月4日,相差12日。
1727年3月20日,牛頓因膀胱結石病逝,享年84歲。他終身未婚。英國以隆重的國葬儀式將牛頓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里,豎立著一座墓碑,碑文用拉丁文寫成的。碑文的最末一句是這樣寫的:「讓人類歡呼曾經存在過這樣偉大的一位人類之光。」——這是英國政府對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的贊頌。
1867年11月7日出生至1934年
居里夫人與鐳的發現
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譽為「鐳的母親」。她1867年11月7日誕生於俄國沙皇侵略者統治下的波蘭首都華沙。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使她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興趣。
1891年,她到巴黎繼續深造,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學業完成後,她本打算返回祖國為受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是,與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一個未來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 X射線之後,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都叫它貝克勒爾射線。
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刻研究,於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
理化學校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在攝氏6度的室溫里,她完全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過嚴格的高等化學教育,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礦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爾的幫助下,她連續幾天測定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認,用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絕不能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
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裡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可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
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聖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制這種礦物,從中提取製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於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後,礦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麼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
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裡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提煉鐳,他們辛勤地奮斗著。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
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繼鐳的發現之後,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錒等也相繼被發現。探討放射性現象的規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質成為科學界的首要研究課題。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6日逝世日期:1971年4月29日
籍貫地: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回龍山香爐灣 家人:父親李卓侯,姐姐李希賢,夫人許淑彬,女兒李林(中國科學院院士)身份: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李四光,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原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魯迅」是其投身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1881年9月25日誕生。
3. 聶耳的的生日是多少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國音樂家,字子義(亦作紫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生平介紹
聶耳是雲南玉溪人,出生於昆明。聶耳從小喜愛音樂,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並進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他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又是革命者。 恰恰因為後者,才能出現前者輝煌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樂乃心聲」。聶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個特定的民族危亡時代所造就。那些鏗鏘有力的音符,也都是當時環境下人民的心聲。 日本鄭此侵華和國內抗日群眾運動的風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樂與革命從此結合到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的十天後,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聲可聞、難民在街上到處流離奔走哭喊的環境中,聶耳在日記中首次提出「怎樣去做革喊派迅命的音樂」。聶耳是一個天才的音樂家,又是一個革命者,而且恰恰因為後者,才能出現前者的輝煌。他的一系列作品,特別是《義勇軍進行曲》,正是共產羨陸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
《義勇軍進行曲》在銀幕上首次響起時,不幸正逢聶耳去世,但這支歌作為民族革命的號角響徹了中華大地,還享譽全球。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英、美、印等許多國家電台經常播放此歌。戰爭結束前夕,美國國務院還批准將其列入《盟軍勝利凱旋之歌》中。 新中國成立前夕徵集國歌時,周恩來就提出用這首歌,並在新政協會上一致通過。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和此後每年的國慶節,聶耳譜出的樂章都雄壯地奏響,這足以告慰亡逝於異國的英靈。
■音樂創作生涯只有兩年,卻創作 出許多影響幾十年的歌曲
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 秋末深入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 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 並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他 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積攢,才買到 一把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
聶耳的音樂創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作出《大路歌》、《碼頭工人歌》、《開路先鋒》、《新的女性》、《畢業歌》、《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個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會生活的最底層。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記中總結說:「音樂與其他藝術、詩、小說、戲劇一樣,它是代替大眾在吶喊,大眾必然會要求音樂新的內容和演奏,並要求作曲家的新態度。」
從小家境貧寒的聶耳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鄙視那些鑽在「象牙之塔」中的孤芳自賞和為少數人服務的「陽春白雪」。他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在上海,他經常踏著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登台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闆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田漢在香煙包裝紙上匆匆寫下 《義勇軍進行曲》,聶耳於國內定 下初稿,最後譜成於敵國境內
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於發現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獄。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3Q
4. 我的家鄉峨山作文大全
我的家鄉坐落在太行山腳下,一條小溪從村旁流過.從遠處看,那條小溪像一條銀絲帶,緩緩向東流去;走近一看,小溪清澈見底,小魚小蝦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兩岸山上的翠柏四季常青.我的家鄉就像是一個大公園,一年四季都有數不完的美景.
春天,山上的迎春花,果園里的桃花、梨花.都順著時令開了.從遠處看,山坡上一片紅,一片黃,一片白.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各種鮮花把山坡全蓋住了,走近聞一聞,花香撲鼻,令人陶醉,不時有幾只蜜蜂在花叢中采蜜.一望無際的麥田裡,農民伯伯正在勞作,更為春天增添了生機.
夏天到了,小鴨子在河裡歡快地游著,不時潛到水下捕食.河面上小船來來往往,穿梭行駛.乘大人們不注意,孩子們偷偷跳到河裡捕魚捉蝦,高興極了.到了傍晚,每家每戶都把飯菜端到門前的石桌上,坐上凳子,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秋天來了,涼氣送爽.小河岸邊的果園里,一片豐收景象.那金燦燦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還有像小燈籠似的柿子,掛滿了枝頭.秋風吹來,那熟透了的果子隨風舞動,送來一陣陣迷人的清香.農民伯伯正忙著走進果園,去採摘那豐收的果實.他們小心翼翼地把果子摘下來,放在包裝箱里,裝到三輪車上,運到城市裡,讓城裡的人們一起分享這豐收的喜悅.
冬天到了,潔白的雪花飄落下來.山坡上、田野里、屋頂上、院子里到處是雪,整個村莊彷彿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村裡的孩子們在雪地里瘋跑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大人們也開始忙家裡的事,有的在打掃衛生,有的去購買年貨,有的聚在一起討論明年的致富大事.雖然天氣寒冷,但每個人都覺得很溫暖.
我的家鄉,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迷人的風景,我愛我的家鄉!
5. 聶耳的生日
1912年2月14日
聶耳(1912-1935)中國作曲家、音樂活動家。原名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乳名嘉祥,聶耳是他在上海的藝名。祖籍雲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於昆明甬答缺滲道街72號「成春堂」中葯店小樓上,一個清貧的中醫家庭。父親聶鴻儀是玉溪人,母親彭氏是玉溪附近峨山的一位傣族婦女。
1918年入昆明師范附屬小學,開始接受正規教育。聶耳自幼喜愛音樂,能敏銳辨別聲音,模仿能力特別強,能奏多種樂器,並對學習各種樂器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天不亮就到城外練習演奏,直到深夜才回來。聶耳師從民間音樂家,學會了演奏二胡、笛子、簫、三弦琴、月琴、管風琴、曼陀林、手風琴、小提琴等多種樂器,對許多傳統樂曲漸熟於心。為以後音樂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昆明秀麗的風光和豐富的藝術資源留給聶耳深刻的印象,在他後來創作的《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作品中,突出地表現了他那濃濃的鄉情。
1922年,聶耳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為該「學生音樂團」的活躍成員。1925年考取設在昆明省立第一聯合中學的插班生。聶耳在中學讀書期間受到「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風潮的影響,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組織「九九音樂社」,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他的處女作《省師附小校歌》,就是這個時候問世的。1927年秋,聶耳初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高中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這時他不顧反動派的迫害,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青年讀書會和音樂、戲劇演出,參與散發傳單等秘密活動,1928年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投身革命活動。在思想上、行動上從普通學生轉變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進步青年。
1930年夏,聶耳在省立第一師范畢業。因為在昆明參加過許多學生運動,為清脊了躲避雲南地方當局的迫害,不得不離開昆明,取道越南、香港到上海,在「雲豐申庄」當店員。
1931年4月,聶耳以刻苦自學的成績和多項卓越的表演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這段時間,聶耳除了參加演出、聽音樂會、聽唱片,同時自修鋼琴、和聲學、作曲法,還研究各地的民歌、戲曲,分析了大量的中外音樂名作,研究漢語的聲韻學、聲調的變化規律,並開始了他早期的音樂創作。後來,聶耳離開上海到北平。在北平,聶耳與左翼戲聯和音聯的同志取得聯系,參加了他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和演出。他常在群眾性的集會上,演奏《國際歌》,聽眾隨著他的樂聲齊聲合唱。
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聶耳成為一名用音樂武器與敵人進行戰斗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積極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工作,並以「黑天使」為筆名發表藝術評論,抨擊靡靡之音,提出替「大眾吶喊」的主張。
1933年至1935年,是聶耳在上海活動的最後三年,也是他創作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三年。這期間,他創作了《開礦歌》(田漢詞,影片《母性之光》插曲)、《開路先鋒》(孫師毅詞)和《大路歌》(孫瑜詞)、《義勇軍進行曲》、《新的女性》、《畢業歌》和《賣報歌》等34歌扮櫻曲。對勞動人民生活的深切體驗是聶耳的創作源泉。1934年,在為田漢編寫的《揚子江暴風雨》歌劇譜寫歌曲時,聶耳多次黃浦江邊聆聽搬運工人的勞動號子,終於創作出《打夯歌》、《碼頭工人歌》、《苦力歌》等四歌曲。同年,他為影片《桃李劫》的插曲《畢業歌》、《飛花屯》的主題歌《飛花歌》譜曲;為舞劇《回春之曲》中的《告別南洋》等作曲。聶耳是中國音樂史上第1個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階級英雄形象的作曲家,這些歌曲集中表現了工農群眾在舊中國階級壓迫下的苦難和反抗。
1935年,中國正獨自經歷著與日本帝國主義的殊死搏鬥,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者已進行了4年的浴血拚搏,「挽中華於危亡之中」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呼聲。1935年3月,聶耳開始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彷彿聽到了母親的呻吟。同胞的呼聲,祖國的召喚,戰士的怒吼,愛國的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不斷地產生,僅用兩夜功夫聶耳就完成了曲譜初稿。為躲避特務的追捕,身帶《義勇軍進行曲》初稿出國,在日本定稿後寄回上海。一首表現了中華民族剛強性格,顯示了祖國尊嚴的革命戰歌誕生了。
《義勇軍進行曲》發表後,伴隨救亡運動的巨浪,抗日戰爭的烽火,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享譽海外,在全世界傳播開來。《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的重要關頭。堅持以民族大義為重,主張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廣闊胸懷,表達了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戰勝的意志,也表現出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們的心聲。它的每個音符,每個樂句,彷彿都蘊藏著雷霆萬鈞之力。
《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35年4月初,黨組織得知聶耳有被國民黨逮捕的危險,且考慮到他有去國外學習的願望,於是通知他先去日本,再從那裡轉道去蘇聯。聶耳於4月中旬東渡後,受到中國留學生的熱烈歡迎,聶耳是抗日斗爭的鼓動者,但對日本文化有渾厚興趣,於是計劃停留一年。此間,他最後完成了《義勇軍進行曲》,把樂譜寄回國內,並在留學生聚會上演唱。同年7月,聶耳於暑假期間赴神奈川藤澤市鵠沼海濱,住在日本友人家中,天天練琴游泳。7月17日,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
聶耳逝世後,他的生前好友張天虛收領了遺體,並在當地火化後帶回上海。1937年,聶耳的骨灰安葬於西山碧雞關旁,1980年5月又遷葬到西山太華寺與三清閣之間,由楚圖南、光未然、徐嘉瑞等立碑,徐嘉瑞撰寫碑文。解放後,郭沫若為聶耳墓題了「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大字並撰寫了碑文。全文為: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為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同志,中國共產黨黨員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於風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於日本鵠沼之海濱,享年僅二十有四。不幸面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四年,一九五四年二月,郭沫若撰。
6. 峨山帝豪ktv怎麼消費過生日有優惠否
七八個人中包到大包了,有的KTV生日時會送侍簡果盤和啤酒?還是只待一會。\r\n七八個人不知道你們酒量如何,要是AA制的話你就帶200到300左右,反正大部分都不讓自帶酒水和飲料的,具體看你們到時候怎麼選擇了,你得事先去老雹褲打聽的。\r\n各地的KTV價格都不太一樣,不是都送的、花生,省一些花的話300到500。\r\n當然有的KTV包廂的價格就很貴、開心果之類的,你最少帶500左右吧是刷夜嗎。\r\nKTV有的是節假日漲錢、有的肆尺是節假日打折優惠
7. 峨眉山的傳說
1、峨眉山
從前,峨眉山只是一塊方圓百餘里巨石,顏色灰白,高接藍天,寸草不生。為了建設美好的家園,一個聰明能乾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綉花女,決心用他們的雙手將巨石打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為他們的決心和努力所感動。
在神仙的幫助下,石匠把巨石鑿刻成起伏的山巒和幽深的峽谷;綉花女把精心綉制的布帕和彩帕拋向天空,彩帕飄向山頂,變成艷麗無比的七彩光環;布帕飄舞在石山上,變成蒼翠的樹林、飄的彩雲、飛瀑流泉、怒放的山花,變成歡唱的飛鳥、跳躍的群猴和遊走的百獸。
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綠水歡歌。因為這座青山象綉花女的眉毛一樣秀美,所以人們把這座青山叫峨眉山。
2、九老洞
神話傳說的起源出自《封神演義》,我們口中的財神爺趙公明便是在峨眉山上九老洞修煉得到,後來在商周交戰中出面幫助商朝,但後來被周朝姜子牙一方打敗,在最後的姜子牙封神中被風味「金龍如意正一龍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
納珍天尊,招財使者等仙官,統管人間一切金銀財寶,如果我們有幸去峨眉山上旅遊,在位於峨眉山中山區的仙峰岩的九老洞內,有一個石床,相傳便是趙公明睡過的,後事的人在這里建起來財神殿,每年有眾多遊客來這里祭拜祈福。
3、白龍洞:白娘子的洞府
相傳最初的青蛇是雄性,為了於白蛇配對,與白蛇在峨眉山進行了一場打鬥,隨後青蛇戰敗,從此甘願變為女兒身,伺候白蛇終身,而兩蛇爭斗的地方被命名為「斗龍壩」。後來的人蛇愛情便是從白蛇下峨眉山開始。
4、神水閣
故事起源於遠古大神軒轅的問道之旅,在他路過峨眉山的時候,特地從東海龍宮引來瓊池玉液,從此有了神水閣里邊的水甘甜可口更具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功效。
5、峨眉金頂祥光
從前有個叫蒲公的人,他天天上山采葯,熬葯給那些有病的苦難人喝,讓菩薩看到了,菩薩看到了此景被深深感動了,賦予了她幸福,以後人們就把能看見佛光當作一種吉祥的象徵。並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金頂祥光「。
6、女媧石
相傳在上古時期女媧補天的時候一塊石頭從女媧爐子里掉出來,掉在了峨眉山上,這塊石頭又高又大直插雲霄,因為這塊石頭直插天穹,所以它連接了天庭與人間,從此天上的神仙不用通過南天門來到人家,這塊石頭就相當於他們的後門被命名為「天門石」,有神仙想到人間來玩了,便通過這塊石頭來到峨眉山,從此峨眉山上有神仙。
7、天門石
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但是,峨眉山上還有兩塊比峨眉山更高的大石頭,這兩塊石頭形狀差不多,隔得很近,石壁很陡,人們叫它「天門石」。相傳是女媧煉石補天的時候,從爐里掉出來滾到峨眉山的。
沒有這塊石頭以前,神仙們如果要去人間,必須要從南天門經過天梯,天梯有青鸞看守,沒有玉帝、王母的旨意,誰也別想過去。自從有了這塊上通南天門下通峨眉山的天門石之後,神仙們就可以不經過天梯就能到人間了。所以天宮里的那些神兵天將、仙女小童,就時常偷偷跑到峨眉山來玩。
8、枯葉蝶
相傳三月初三,王母娘娘大辦蟠桃盛會慶祝生日,各路神仙都來了。王母娘娘叫太白金星帶著仙女們到蟠桃園去摘蟠桃,太白金星清點仙女人數時,發現守蟠桃園的兩個仙女不見了,經過調查,才知道那兩個仙女私自從天門石去了峨眉,王母娘娘十分惱怒,馬上吩咐巨靈神把她們抓回來。
兩仙女來到峨眉後,被看不完的奇花異草、游不完的翠谷幽泉完全迷住了,忘記了回去的時辰。忽然看見天上飄來一團白雲,雲頭上站著一個人,金盔金甲,手執開山大斧,正是巨靈神。
她們嚇得慌了手腳,急忙變成兩棵珙桐樹。巨靈神看到一片翠綠的樹林中,兩棵開著白花的珙桐樹格外顯眼。潔白的花瓣,就象仙女腰上的飄帶,巨靈神料想準是兩個仙女變的。
他掏出紫金鎖,想去鎖珙桐樹。兩仙女又急忙變成兩只畫眉飛走了,巨靈神也不蠢,他知道畫眉平時只喜歡在樹林里唱歌,這兩只偏要飛上天的一定又是兩仙女變的。他也變成一隻岩鷹,追趕著畫眉。兩仙女一看自己的招數又被巨靈神識破了,思考著一定要變一個巨靈神認不出的東西,才能逃脫。
兩仙女商量了一下,心裡已經有了主意,她們落在了一堆枯枝敗葉中,變成了兩只蝴蝶。蝴蝶的兩個翅膀顏色枯黃,上面還有葉脈,就和地上的枯葉一模一樣。果然,巨靈神找遍全山,也再沒有找到她們。
巨靈神找不到仙女,只好回天宮向王母娘娘復命。王母娘娘覺得這塊石頭正好立在南天門外,替那些凡念未消的人搭了一道私下凡間的橋,此石不除,天宮不得安寧。她立即命令巨靈神斬斷天門石,斷絕兩仙女的歸路,永遠不許她們再回天宮。
巨靈神拿起巨斧就對著天門石頂砍去,一斧頭,天門石就被砍去了大半截,接著又是兩斧把巨石劈成了兩塊。天門石被斬斷,兩仙女再也不能返回天宮,永遠變成了峨眉山的兩只枯葉蝶。
8. 青神中岩寺:先有中岩 後有峨山
眉山青神中岩,唐代建寺,川南佛剎叢林之一,素以「川南第一山」、「西川林泉最佳處」著稱,分上、中、下三寺,統稱中岩,面積約5平方公里。
中岩屬龍泉山脈,最高處為慈姥岩,海拔616米。
正因為中岩以山水奇秀、林壑幽美而聞名,又有「西川林泉最佳處」之說;所以,我們曾經在十餘年間多次來過,還在山上住過一夜。以前來要轉乘很多次車,從成都新南門車站到眉山青神,再轉中巴、小巴沿江顛簸到中岩,有時彎漏回程可能還要搭上四面透風的小麵包車。
後來有了自己的SUV,方便多了,且道路大部分都修成水泥路了。
中岩傳說是開山祖師第五羅漢諾詎那尊者道場。中岩三寺,各有特色。下寺緊依岷江,岩壑清幽。寺建於西晉,盛於唐宋明清,有「先有中岩,後有峨山」之說。自唐以來,李白、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大詩人文豪均在此留下詩章、游記、題名。
有一次來時,曾有新~加~坡抑或港~台的信徒結伴前來,團隊浩大,可見其影響頗深。只愧我等不是信男信女,無法領略他們的心境。我們只為文化和山水而來,拜膜的是另一種神境。
山門內,翠竹叢叢,林泉相依,陽光透射,空氣清爽。而遊人的心境,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路途中常可見到在任何一處山林都有的景觀,據說可壯腰和筋骨。
一處「情侶石」也頗有情趣。
岩上「喚魚池」3個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同王弗聯姻時所題。
過了「喚魚池」,也就是進山的曲徑了,五月、六月的陽光灑在地上,心情極爽。加之鳥叫蟬鳴,風拂林木,每次來都有新的感覺。
中岩勝境牌坊處,是上寺與中寺的分界。
此處有「下山虎」一尊。古來以虎前牌坊為界,是中岩中、下寺交界處,前後用石鑿有上山虎和下山虎各一隻。
相傳北宋年間,因中、下兩寺僧人爭香火而發生械鬥,告官縣衙,縣官糊塗,判兩寺不和乃為「神虎」相剋,令毀虎求和。眾僧循言,先擊毀上山虎,正搗毀下山虎時,恰逢東坡途遇,力勸眾僧明辨是非,才留下這無頭無股的「下山虎」文物古跡。
下面右中圖的山石,是不是那隻被僧人砸毀的上山虎呢?真有點像!
到了接引亭,略作休息,便可一路爬山,觀賞不盡的風光、人文景觀了。記得我們在這里,還吃了自帶的便飯呢。
中寺在一段陡削的坡路之上,附近岩間佛龕密集,刻有許多石像,人稱「千佛長廊」。 而山林中的千佛岩石刻,大多遭到破壞,佛像的頭大都被盜走,還有那個年代被毀祥侍壞的,少量留下來的和後來才重建的精美的佛像,給這座山林彰顯了佛的濃郁氛圍:
一路山崖疊翠,青竹拂袖,鮮花傍崖,好不安逸。
看不盡的摩崖佛像與壁刻題字,彰顯佛教與華夏文化的淵源。
再向上便到了黃庭堅題刻「玉泉」的覆岩下,從玉泉岩至雙龍橋之間,可遠眺峨眉,俯瞰岷江。黃山谷玉泉品茗,刻《玉泉銘》與石壁上,文人雅士,達官顯宦紛至沓來,吟詩品茗,形成玉泉碑林。范成大、陸游等也留下詩篇石刻。
順便說一句,中岩慈老峰的茶也清香著哩,喝了,也就免不了要買點回家呢。
崖壁間依然有很多摩崖造像。
山崖峭壁上,連花也開得這般豪氣!連樹也長得這般爽氣!
有一段路是起伏的,先往下,然後再上。山林中樹和竹,並行拔高,還有些許芭蕉點綴其間。
這尊雕刻古樸而精美的石獅,獅頭所向是一處高高的石階,石階上有個牌坊。這里就是中寺了。
石墩上的雕刻像是孫猴子在鬥牛魔王。
很精美的飛檐和佛塔。
農家主人的大公雞和雞婆好漂亮,散放的雞是「資格」環保的。
雞們也有和諧溫馨的「天倫之樂」。
中寺地處中岩主峰「慈老峰」上,古為「景德禪院」,建有山門殿、四大天王殿、藏經樓、葯師佛殿五重及十數幢佛堂、僧房、亭榭等,規模金碧巍峨,為中岩之冠,歷代香火鼎盛,含宏光大,享譽川西南。可惜禪院建築殆毀。現景為1985年重建。其中石坊上「景德禪院」四字為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手書。
這里的「原住民」善良厚道,不管你買不買他的香火,他都熱情地招呼你坐下休息。有一位大哥,我們往次來還住過他家,他有一個老母和小孫女,與我們很合得來,遺憾他老母幾年前在92歲高壽去逝了。
過了一年,埋宴爛我們又去中岩,那個小女孩又長大了一歲,還是那麼天真可愛。
大哥還有一個親家,在上寺當管理,兩個人早年都當過本地的生產隊長。他們養的雞散放在山林中,只早晚喂糧食,很環保哦。我們在山道上曾看見過「不準放羊」的標示,非常奇怪,大哥說他們什麼都養,敞放在山林中。他們賣的香火晚上都不收回,早起有人路過,見無人就把錢壓在貨攤上,拿走需要的東西。
下圖拍攝的是這家人的又一個小女娃後代——
攝於中岩慈老峰
又往下去,是伏虎台。
轉過中寺,在中岩至上岩的道旁,巨石嶙峋,密布宋、明遺刻。岩下有一小石橋橫卧溪壑之上,名「虎橋」,橋頭為仙人伏虎之處,稱作「伏虎台」。
《四川通志》載:「唐·無盡禪師曾伏虎於石筍下,所謂伏虎台也。」台上巨石壁上題刻為宋至清各代名士題詠,集書法草、篆、行、隸、楷之大成,乃藝術寶庫也。其中,尤以南宋政和年間高陵李時題書「中岩」二大字為佳,均為四川省重點保護文物。
中寺的一處寺廟,早已顯出破舊之態,此時,千手觀音正隱藏在煙霧中。
再往上走,是澗道。
當然,這些潤筆之詞,是景區介紹上說的。說實在的,這里管理不是很好,「流泉響石」因為沒有什麼水,已經不再奢望。不過其他也還差強人意。聽做古玩的宋先生講,小時候,三十年前,應該與此說法相當。
上澗道即是上寺。上寺早已毀掉,新寺聽說正有旅遊景點開發商准備承建。其實,幾年前來到上寺,見其一片荒蕪,有下面賣香火大哥的親家在此設了信徒捐款箱。我們也曾捐了些許銀兩。聽說那位大哥已經高壽,且有嚴重的心臟病,下午欲下山輸液。還能堅守於此,真難為他了。
下圖這位老人是中岩寺的末代和尚,一個人孤獨地守在上寺被燒毀的寺廟殘基上,好些年前見他時,他正為重建中岩上寺而籌集「功德錢」(據說重建中岩寺要100萬)。
廟宇無存,苔影依舊,默默述說著歲月變遷。
猶有昆蟲不問世事,留下遊人空嘆人間:
再往上還有東坡讀書亭,幾年前已經是一處四方光架子了,在「5.12」地震中,覆瓦滑落不少。也不知現在重建沒有。前些年看上寺尚無新建,想必東坡讀書亭也還是老樣子,還可能更遭,不看也罷。
蹬慈姥峰從後山兩千餘米溪流棧道回返,行走其間,溪水叮咚,如歌似曲,穿行在遍布的竹木和桫欏林間……
9. 2010雲南旱災作文
雲南旱災
年我們友消國家又出旱災!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截至目前,由降水異常偏少和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導致的氣象乾旱已波及中國12個省份。北方冬麥區旱情為30年一遇,小麥主產區旱情為50年一遇。
北方大旱可能造成比冰災更嚴重後果!
河南是我國小麥主產區,但是在過去的107天時間里,這里沒有下過一滴雨;全省7000萬畝農田, 4519萬畝農田受旱,其中50萬畝麥田不同程度地出現麥苗枯死的現象。
這個人口大省的一大支柱產業就是食品工業,而食品工業又離不開河南豐富的農產品。如果今年的小麥產量因為大旱而大幅下降,不僅直接影響到河南全省的經濟發展速度,甚至還會影響很多食品的價格。現在河南全省上下正在全力以赴,應對旱情。
和去年春天南方的凍災相比,今年北方的災情延續的時間可能更長,范圍可能更廣,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和水災,凍災一出現就來勢洶洶不同的是,旱災的發生是悄無聲息的,但它卻有可能愈演愈烈.
雲南2009年遭遇10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災,乾旱范圍之廣、歷時之長、程度之深、損失之大, 雲南民眾在取水點取水均為雲南省歷史少有。其中楚雄市尤為嚴重,20餘萬農村人口缺水。嚴重乾旱已經造成燃州全省742萬人、45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雲南各災區採取憑票供水、築壩蓄水、組織運水等措施保障災區民眾用水。2010年小麥播種面積3700萬畝,受災面積達3148萬畝,占已播種面積的85%。雲南省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已經把解好段知決人畜飲水問題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10. 玉溪峨山溫泉哪裡最好泡
玉溪大中森鍵營春遊街映月潭溫泉最好。映月潭溫泉有28個不同特色的泡池有酒浴,鮮花浴等,還要不同特色的賣巧蒸汽可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