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鮮花
❶ 什麼茶葉好喝上檔次
1、杭州龍井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
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老井的品質為最佳。
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
好茶還需好水泡。
「龍井茶、虎跑水」被並稱為杭州雙絕。
虎跑水中有機的氮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於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2、蘇州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
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級禮品。
3、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
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
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
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4、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廬山。
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擾旁漏分適宜茶樹生長。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六安產茶,有著悠久的歷史。
據史書記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
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雲頂上茶」之贊語。
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
六安瓜片根據品質共分為名片與一、二、三級共四個等級。
起成品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啟困,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自然平展,色澤寶綠,大小勻整。
六安瓜片宜用開水沏泡,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沖泡後茶葉形如蓮花,湯色清澈晶亮,葉底綠嫩明亮,氣味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
六安瓜片還十分耐沖泡,其中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濃郁清香。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為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因起其外形如瓜子狀,又呈片狀,故名六安瓜片。
它最先產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所以又名齊雲瓜片。
六安瓜片的採摘季節較其他高級茶遲約半月以上,高山區則更遲一些,多在穀雨至立夏之間。
六安瓜片工藝獨特,長期流行手工生產的傳統採制方法,生產技術和品質風味都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色。
這種獨特的採制工藝,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獨特風格。
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採摘,標准為多采一芽二葉,可略帶少許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隨摘隨炒。
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
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
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6、恩施緩爛玉露
產於湖北恩施。
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
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葉底色綠如玉。
「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7、白毫銀針
這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松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
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由於製作時未經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
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濕退熱,常作為葯用。
在港澳地區,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價值。
8、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崇安縣武夷山。
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
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究。
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葯」美譽。
9、安溪鐵觀音
產於閩南安溪。
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
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
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
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10、普洱茶
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
普洱茶的呂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葯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❷ 花茶有哪些總類
花茶類:茉莉花茶,白蘭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金銀花茶,玳玳花茶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產品,產區遼闊,產量最大,品種豐富,銷路最廣。
茉莉花茶既是香味芬芳的飲料,又是高雅的藝術品。茉莉鮮花潔白高貴,香氣清幽,近暑吐蕾,入夜放香,花開香盡。茶能飽吸花香,以增茶味。只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便可領略茉莉的芬芳。
茉莉花茶用經加工乾燥的茶葉,與含苞待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其色、香、味、形與茶坯的種類、質量及鮮花的品質有密切的關系。大宗茉莉花茶以烘青綠茶為主要原料,統稱茉莉烘青。共同的特點是;
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黑褐油潤,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
也有用龍井、大方、毛峰等特種綠茶作茶坯窨制花茶的,則分別稱為龍井、花大方、茉莉毛峰等。近年來暢銷京、津市場的蘇萌毫、茉莉春風、銀毫。龍都香茗、霧都花茶就屬這類產品,統稱特種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多採用名茶代表性花色做茶坯,各具名茶外形特色(如扁片形,直條形,捲曲形),鮮花則採用品質上等的伏季茉莉,其代表性花色品種有:
(1)茉莉大白毫
簡稱茉莉大毫。系福州茶廠採用福鼎大白茶等良種早春嫩芽特製成坯,並以雙瓣和單瓣茉莉交叉重窨。清工巧制,"七窨一提"而成。產品外形毫芽肥壯重實,緊直勻稱,色澤嫩黃,滿披銀毫,內質香氣鮮濃,滋味濃醇,湯色微黃,葉底勻亮。
(2)天山銀毫
福建寧德茶廠生產,是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的特種花茶。選用高級天山烘青綠茶與"三伏"優質茉莉,按傳統工藝窨制而成。茶形緊秀勻齊,白毫顯露,色澤嫩綠,水色透明,香氣鮮靈濃厚,葉底肥嫩柔軟。
(3)茉莉蘇萌毫
是蘇州茶廠創制的特種花茶,曾獲農牧漁業部優質名茶稱號。該茶採用高檔烘青綠茶和優質茉莉經"六窨一提",精工窨制而成。以香氣鮮靈,滋味醇厚鮮爽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色澤綠潤顯毫,香氣鮮靈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黃柔軟。
白蘭花茶
用白蘭窨茶,已有悠久的歷史,純粹的白蘭花的茶香氣濃烈、持久,滋味濃厚,主銷山東、陝西等地,是僅次於茉莉花茶的又一大宗花茶產品。主要產地為廣州、蘇州、福州、成都等地。年產量2,000~3,000噸。
白蘭花茶主要原料是白蘭花,其次也有用同屬之黃蘭(已稱"黃桷蘭")、含笑等的。
白蘭(Micheliaalba)亦稱緬桂,葉革質,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緣,葉柄長1.5厘米,基部楔形。花單生於葉腋,夏秋開白花,花被8~10枚,披針形,有馥郁香氣,4月下旬到9月陸續開放,而以夏季最盛。
黃蘭(Micheliachampaca)亦稱黃緬桂、黃桷蘭,外形與白蘭極相似,惟其花為淡黃色,葉柄上托葉痕較長,葉背有毛,亦是優良的窨茶香花。
含笑(Micheliafigo)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分枝緊密,小枝及葉柄均密生褐色絨毛,葉倒卵圓形,花單於葉腋,長2~3厘米,淡黃色,香氣清純雋永,是高級窨茶香花,並常作觀賞用。
白蘭花香濃郁持久,是窨制烘青綠茶的主要原料,白蘭花茶的特徵是,外形條索緊結重實,色澤墨綠尚潤,香氣鮮濃持久,滋味濃厚尚醇,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明亮。
白蘭花茶多以中、低檔烘青茶坯作原料,其窨制技術主要有鮮花養護、茶坯處理、窨花拌和與勻堆裝箱等四步。
珠蘭花茶
珠蘭花茶,是我國主要花茶產品之一,因其香氣芬芳幽雅,持久耐貯而深受消費者青睞。主要產地在安徽歙縣,其次在福建漳州,廣東廣州;以及浙江、江蘇、四川等地。窨制珠蘭花茶的香花有兩種不同科的香花,即米蘭和珠蘭,它們花形雖同,但香型卻略有差異,故不少人把兩者混淆在一起。現將它們的各自特點分別作一介紹。
米蘭:又稱米仔蘭、魚子蘭、樹蘭。原產我國南方及東南亞,植物學分類屬楝科(Melidceae),米仔蘭屬。學名Aglaiaodorata但我國許多地方也將其稱為珠蘭,據說人們取其花形如珍珠,叫珍珠蘭,簡化後就稱"稱蘭"了。其實,它與珠蘭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多分枝,無節,葉為單數羽狀復葉,互生,長8~13cm,小葉3~5片,對生,倒卵圓形,全緣無毛,葉面深綠色,較平滑。花腋生,呈圓錐花序,黃色,花萼五裂,裂片圓形,花瓣五片,雄蕊五枚,花柱合生成筒較花瓣略短,頂端全緣。花香似蕙蘭,清香幽雅,吐香時間持續2~3天,是提煉香精和窨制花茶的好原料。常見有大葉米蘭和小葉米蘭兩種,小葉米蘭枝稠葉密,樹態優美,開花時先從小枝上部葉腋抽出圓錐花序,綴滿細如魚卵的金色花蕾。放室內滿室清香,沁人心脾。在福建漳州有一株300年生米蘭,高達6米,干粗20厘米,單株年產鮮花100千克,俗稱"樹蘭王"。
珠蘭:也叫珍珠蘭、茶蘭、屬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c),金粟蘭屬,學名Chloranthaisspicatus。為草本狀蔓生常綠小灌木,莖圓柱形,無毛,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12~22厘米,邊緣細鋸齒,齒尖具腺體,葉脈隆起花序頂生,常為2~3或更多分枝的圓錐花序,花無梗,黃白色,具淡雅芳香,疏離地排列在花序軸上。4~6月開花,以5月份為盛花期,占年產量70~80%,故夏季窨制珠蘭花茶最佳。
珠蘭花茶以清香幽雅、鮮爽持久的珠蘭和米蘭為原料,選用高級黃山毛峰、徽州烘青、老竹大方等優質綠茶作茶坯,混合窨制而成。
珠蘭黃山芽為珠蘭花茶的珍品,其品制特徵是,外形條索緊細,鋒苗挺秀,白毫顯露,色澤深綠油潤,花干整枝成串,一經沖泡,茶葉徐徐沉入杯底,花如珠簾,水中懸掛,妙趣橫生,細細品啜既有蘭花特有的幽雅芳香,又兼高檔綠茶鮮爽甘美的滋味,一杯在手,實為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尤為高尚女士所愛不釋手。
普通的珠蘭花茶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墨綠油潤,花粒黃中透綠,香氣清純雋永,滋味鮮爽回甘,湯色淡黃透明,葉底黃綠細嫩。
由於珠蘭花香雋永持久,在窨制後,花香氣分子的揮發與茶葉對香氣完全吸咐達到平衡需要在一段時間,即窨後的熟成作用需持續100天左右。據歙縣茶廠有經驗的的老師傅介紹,在密封乾燥的茶箱內,貯藏3~4個月的高級珠蘭花茶,比剛窨制完畢時香氣更加沁人心脾。
玫瑰花茶
世界上的花卉大多有色無香,或有香無色。唯有玫瑰、月季、紅梅等,既美麗又芳香,除富有觀賞的價值外,還是窨茶和提取芳香油的好原料。
玫瑰(Rosarugosa)原名徘徊花,原產於我國,朝鮮及日本,是薔薇科的落葉灌木。其品種繁多,連同月季可謂花中最大家族。因玫瑰花中富含香茅醇、橙花醇、香葉醇、苯乙醇及苄醇等多種揮發性香氣成分,故具有甜美的香氣,是食品、化妝品香氣主要添加劑,也是紅茶窨花主要原料。我國廣東、上海,福建人嗜飲玫瑰紅茶,著名的有廣東玫瑰紅茶、杭州九曲紅玫瑰茶等。
玫瑰、薔薇、現代月季均屬薔薇屬的一種,共同具有甜美的濃郁花香,均是窨制花茶的重要原料。
玫瑰(R.rugosa):落葉灌木,莖密生銳刺,羽狀復葉,小葉59片,橢圓形或倒卵圓形,上面有皺紋,夏季開花,花單生,紫紅色至白色,有濃郁芳香,花及根可入葯,有理氣活血、收斂作用。
香水月季(R.odorata),通常為藤本,高4~6米,刺少,散生,彎曲,葉橢圓形,有光澤,有尖銳細齒,花1~3聚生,白、粉紅、紫紅色,如我國大量栽培的新品種"墨紅"即為此種。
薔薇(r.multiflora):藤本,株高3~6米,分枝多,刺細,散生,卵形小葉9枚,花小,單瓣,白色或深淺紅色,多數呈聚生傘房花序,花期在56月,重瓣花桃紅色,多人工載培作觀賞用,花略有芳香。
玫瑰窨制花茶,早在我國明代錢椿年編、顧元慶校的《茶譜》中就有詳細的記載。我國目前生產的玫瑰花茶主要有玫瑰紅茶、玫瑰綠茶、墨紅紅茶,玫瑰九曲紅梅等花色品種。
玫瑰花採下後,經適當攤放,折瓣,揀去花蒂、花蕊,以凈花瓣付窨。廣東玫瑰紅茶實行單窨,下花量為100公斤茶用10~16公斤花;福建玫瑰綠茶兩窨一提,總下花量為100公斤茶用於50公斤花;九曲紅梅汪、一窨一提,用花量為20公斤。
桂花茶
桂花茶除富於寓意和用作觀賞以外,還是窨制花茶,提煉芳香油和製造糖果、糕點的上等原料。桂花茶以廣西桂林、湖北咸寧、四川成都、重慶等地產制最盛。廣西桂林的桂花烘青、福建安溪的桂花烏龍、四川北碚的桂花紅茶均以桂花的馥郁芬芳襯托茶的醇厚滋味而別具一格,成為茶中之珍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桂花烘青還遠銷日本、東南亞,賣價超過質量上等的烏龍茶。尤其是桂花烏龍和桂花紅茶研製成功,為烏龍、紅碎茶增添了出口外銷的新品種。
在我國,適制花茶的桂花主要有金桂、丹桂、銀桂、四季桂。
金桂Osmanthaisfragrans(var,thamburgii):常綠喬木,枝梢淡褐,葉具短柄,對生,長橢圓狀廣披針形,兩頭尖,上部邊緣有細齒,花在葉腋形成聚傘花序,小花梗,花初開淡黃,後變為金色,具濃郁芳香,果實橢圓形,呈藍紫色,開花期為9月。主載品種有圓葉金桂(杭州)、咸寧晚桂(咸寧)、球桂、柳葉蘇桂(武漢)等。
丹桂(var.aurantiacus)):為金桂的變種,花色較濃,近金紅色,香氣稍淡。主載品種有'硃砂丹桂'、'大葉丹桂'等。
銀桂(var.Latifolirs):為常綠喬木。枝葉密茂,雌雄異株。葉橢圓形,對生,先端短尖,呈深綠色,花呈聚傘花序,花冠四裂,裂片呈橢圓形,香氣濃郁,是窨茶香的主要原料,開花期為9月,品種有'純白銀桂'等。
四季桂(var.semperflorens):本品種除89月開花較多外,四季都能開花,花黃白色,香氣淡雅,是觀賞花的主要樹種,因花的產量較低,窨制花茶少用。
桂花香味濃厚而高雅、持久,無論窨制綠茶、紅茶、烏龍茶均能取得較好的窨花效果,是一種多適性茶用香花。主要的桂花茶有:
桂花烘青
是桂花茶中的大宗品種,以廣西桂林、湖北咸寧產量最大,並有部分外銷日本、東南亞。主要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墨綠油潤,花如葉里藏金,色澤金黃色黃,香氣濃郁持久,湯色綠黃明亮,滋味醇香適口,葉底嫩黃明亮。
桂花烏龍
是"鐵觀音"故鄉福建安溪茶廠的傳統的出口產品,主銷港、澳、東南亞和西歐。主要以當年或隔年夏、秋茶為原料。品質特點是,條索粗壯重實,色澤褐潤,香氣高雅雋永,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明亮,葉底深褐柔軟。
桂花紅碎茶
是西南農業大學制茶教研室根據國際市場"芳香茶"風靡歐州的發展趨勢,以天然桂花窨制紅碎茶添香以代替人工加香的紅茶所到取得的一項成果,產品送往美國、法國獲得好評。主要特點是,外形顆粒緊細勻整,色澤烏潤,香味濃郁,甜爽適口,湯色紅亮,葉底紅勻;加工成袋泡茶香韻尤為細膩悠長,久久不散。
金銀花茶
以金銀花作窨茶香料,是近年來由湖北咸寧縣所首創。
金銀花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紅金銀花Lonicerajavar.Chinensis)。黃脈金銀花(var.aureotrticulata)和白金銀花(var.halliana)等。香氣以白金銀花最佳。此花初開時為純白色,翌日變為黃色,香氣逐漸散失,故窨茶以開花當天最好。
金銀花茶以綠茶中的烘炒青作原料,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色澤灰綠光潤,香氣清純雋永,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甘爽,葉底嫩勻柔軟。
窨茶之金銀花應選擇白金銀花等品種,因其色白、香濃、內含成份豐富,窨茶效果最好。
金銀花採回後應撿去雜葉、梗、蒂,雨水花應除去表面水,及時付窨。
金銀花的配化量根據茶坯等級和花的好差而定,高檔茶二窨一提,配花量45~50公斤,提花4~5公斤,實行整朵窨制。
窨制方法是將應配鮮花均勻鋪在待窨茶坯上,拌合均勻。高檔茶最好用箱窨,堆窨則根據氣溫高低確定堆的大小。一般堆寬100~120厘米、高40~50厘米。
根據金銀開放吐香的習性,窨制時間一般控制在20~30小時內,不宜太短,也不應太長,否則茶葉發黃,滋味沉悶不鮮。
玳玳花茶
玳玳花茶是我國花茶家族中的一枝新秀,由於其香高味醇的品質和玳玳花開胃通氣的葯理作用,因而深受國內消費者的歡迎,被譽為"花茶小姐"。暢銷華北、東北、江浙一帶。
玳玳(Citrusaurantiumvar,amara)亦稱回青橙,芸香科,柑桔屬,常綠灌木,枝楞、細長,葉互生,革質,橢圓形,春夏(4~5)月開白花,香氣濃郁,果實扁球形,當年冬季為橙紅色,翌年夏季又變青,故稱:"回青橙",因有果實數代同生一樹習性,亦稱"公孫桔"。
玳玳花每年開花兩次:
春花:開放在4~5月上旬,較白蘭,茉莉早,但花期短,僅1個月左右,而花量佔全年採收量的90%以上,鮮花質量也好。困此,採花應及時,窨茶用花應采其花朵已開而未開足的為宜。
夏花:主要開在7~9月,很少採收,多讓其結果。但專供作花茶之玳玳,則也採花作窨茶原料。採收多在清晨含苞欲放時進行。
玳玳花茶一般用中檔茶窨制,頭年必須備好足夠的茶坯,貯於乾燥、冷涼的環境中,讓其綠茶風格保持如常尤忌霉變。窨制前應烘好素坯,使陳味揮發,茶香透出從而有利玳玳香氣的發展。
玳玳的開放度與香氣的濃淡有密切的關系。未開放稱"米頭花",香氣低淡,含苞待放者為"撲頭花",芳香物隨花瓣開裂而散發,進廠後稍攤,散發悶熱味後就可窨花,效果最佳;第二種稱"開花",花瓣開裂,花蕊顯露,芳香物質已揮發,香氣低。因此,進廠之鮮花應立即攤放散熱,厚度4~6厘米,雨花則要等表面水蒸發後才會"破頭"開放,故應輔以風扇使表面水速蒸發。由於玳玳花瓣厚實,芳香油在較高的溫度條件下才容易散發,因此常加溫熱窨,以有利香氣的揮發和茶坯吸香。將茶花拌和後,送上烘乾的機加溫,出烘後立即圍囤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