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橋鮮花
A. 岳陽南江橋有什麼好玩的
平江是個「山自青青水自流,花香鳥語滿溪頭」的好地方。有人說平江山多、坡陡、人窮、路不通。那是過去的事了。現在不一樣了,開通了京珠高速和平伍公路,鄉村都修通了水泥道路,縣城距長沙、岳陽就一個小時車程,非常方便快捷。近些年,來過平江的人都感覺平江有六好:好山、好水、好人、好吃、好玩、好住。
平江有那數不清的山山嶺嶺峰迴路轉,延綿不斷,萬丈連雲幕阜峭拔南北,萬頃奇峰碧嶺,滿目蔥蘢,清翠欲滴。邁步林中來個深呼吸會讓人神清氣爽,通體舒筋。
平江大有汩水,中有昌江,小有140多條河流匯聚成波濤不驚的汨羅江。無數條山谷里的小溪水清澈澄碧,水質甘甜。喝一口幽谷甘泉,讓人頓覺口舌生津,渾身潤爽。
平江民風純朴,熱情好客,童叟無欺,男女老少對待賓客無論親疏與否,微笑相迎,沏茶給果。特殊的山水養育出來的姑娘小伙更是嬌情俏麗,英俊瀟灑,城鄉到處可見風流倜儻之美,玉樹臨風之帥的小伙,大街小巷,村村寨寨的美眉柳發飄逸,輕靈柔美,臉如桃花眼如水,頸如蘭花肩如琴,幽然清香,秀色可餐。年輕的小媳婦們腰若流紈素,指若削蔥根,真的讓人禁不住要不斷回頭張望。
在平江無論農家、小店,還是酒樓、賓館,做出的飯菜一律甜香可口,腐乳、醬干、火焙魚、蒿粑粑等地方小吃清香誘人,大街小巷夜宵攤上的臭豆腐,油豆腐燉魚頭,清蒸臘肉更是可口香甜……還有那名為參席、稱葛席、齋席的平江風味筵席,極富有民間特色;前兩者大魚大肉用蓋碗扣著一碗一碗上桌,吃一碗撤一碗,最後六碗不撤;後者齋席全場豆腐蔬菜,不見點滴肉絲。筵席上那炸麵粉肉的清香、肘子的濃香、土雞的甜香、田雞的鮮香、筍片的脆香,還有那牛肉薯粉絲,當歸黑豆山羊肉、油豆腐燉臘肉、鱔魚面、野芹菜炒鱔沫等等。那不是一股的誘人異香,香得人非讓人撐個肚兒圓不可,想少吃兩口減減肥還真的有些做不到哦。
平江有許多好玩的地方,100多處人文自然景觀集山水石林於一體,寓史詩情趣於其中。爬幕阜山,風光加典故,登臨不覺疲。極目遠眺,真是「名山峻拔跨三州,千里煙花一望收。盡道洞庭俱在眼,塵埃不辨岳陽樓」。登福壽、連雲,林木蓊鬱,雲霧繚繞,青蔥滴翠,一條條高山溪流噴珠濺玉,柔暴不定,時而緩緩盤旋、時而怒吼飛瀉,千姿百態,形成佳趣天成的瀑布景觀。還有那峭壁上的千年古藤和搖錢樹極為罕見,如果你登攀上去抱一抱,摸一摸,包你福氣旺旺,財氣多多,邁步林間沒有雜味只有撲鼻而來的醉人氧香。 泛舟汨江、漂流峽谷,讓人玩得心跳,平江建有連雲峽谷、汨水源頭,福壽白水、梅仙河4處風格迥異的漂流場所。連雲山峽谷漂流是二人乘一隻皮筏艇,隨峽谷急流飛瀉而下4公里,險象環生,驚心動魄,那份刺激、那種興奮,讓人漂一次兩次也不過癮。汨水源頭則是四人乘竹筏由艄公艄婆掌舵,帶著四位漂客。沿著水流平緩,清澈見底的汩江水,聽著艄公艄婆和岸邊山妹子打情罵俏的平江山歌,悠悠而飄。福壽與梅仙漂流則是沿著潭深灘急的白水河和昌江水一路樂漂飄。那份情趣,那種愜意,讓過慣了城裡喧囂生活的人漂得不想回家。
炎炎夏日,在平江的幕阜、連雲、福壽、梧桐山上,涼爽愜意,沒有蚊蟲,夏天睡覺不用電扇空調,還得蓋床薄棉被,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四面環山之後又三面環水的「綠色飛碟」旅遊度假村---盤石洲,山水重繞,形似天外飄來的「綠色飛碟」,更是天成的一幅人間美景。還有那大大小小的賓館酒店,農家小院,家家乾乾凈凈,清清爽爽,待客真誠熱情。平江90%的農家都建起了小洋樓,許多村寨都有農家樂,吃喝漂一條龍服務,包你玩得樂,喝得香,睡得甜哦。 平江特產
平江火焙魚
俗話說,魚吃跳。現在營養專家加上了一句:「魚吃小。」小魚比大魚更有營養。怪不得我家鄉出產的平江火焙魚歷來那麼走俏呢。顧名思義,火焙魚就是用細火焙烘加工的魚。它不像僵硬的干魚、鹽漬的咸魚,它焙得半干半濕、外黃內鮮,這就兼備了活魚的鮮、干魚的爽、咸魚的味。莫看平江火焙魚的個頭只有小指頭般長短粗細,弄起來這頗費周折。 先說焙火焙魚的魚,就極有講究。它必須是江河塘庫里野生野長的小小的肉嫩子魚,這類魚暫時還沒有人工方法來繁殖喂養。我的家鄉平江縣山高水長,境內溪河漫流,山塘密布,無論是大河小溪,還是淺塘深庫,總是生衍著無窮無盡的肉嫩子魚,在那清澈若空的淺水裡自由自在地游盪。就像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魚也是一方山水養一方魚。東南西北四鄉八嶺,肉嫩子魚的嘴臉、鱗色、形態各異,土名方號自然也各不相同,有的喊「摸沙機」,有的稱「滯夾腦」,有的叫「麻嫩」,有的號「紅須」。但都有肉嫩子魚的共同特點:寸把長,指尖粗,肉多刺少,腸肚不苦,永遠也不大,永遠也捕不盡。同一口山塘,同一段流水,每天都有人去捕,但從來沒有聽說誰一回捕澇過幾十、上百斤的肉嫩子,也從來沒有遇見過撒清水網打空轉身的。漫步城鎮各處的菜市場,總能看到有人提著那長方型的竹藍子來叫賣火焙魚。火焙魚必須薄薄一層地攤開,這才新鮮。在我孩童的歲月,農民提到縣城裡來賣的火焙魚,都是用一張荷葉、瓜葉或是字紙一起一起地攤著的,日記本紙大小一起,每起賣一角錢、兩角錢。現在是要三、五塊錢買一兩了。 這肉嫩子魚其實是極容易捕撈上來的。可以撒網,可以鮒凼,可以安鑽籟,可以刮撈子。在我看來,十八般漁藝中,最有意思的便是「陣魚」。小時候到鄉下外婆家,「陣魚」曾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喜悅。找來一塊方桌大小的蚊帳布,用兩根竹條彎成十字架將布的四角綁住,安一根長繩子吊索,便做成了一個四方形的魚罾。魚罾裡面撒上些白米飯和糠餅作誘餌,再擱上一塊卵石作沉坨,用竹竿挑著,顫悠悠地沉下水塘里去。過不了多久,塘里的肉嫩子魚見到白花花、香噴噴的餌食,便會搶著進來吃食。殊不知落入了我們設下的捕魚陣。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用竹竿穩穩地將魚罾挑上來,一出水面,水點直滴的魚罾里總會有幾只肉嫩子魚活潑亂蹦。碰上運氣好,有時還能「陣」到幾寸長一隻的鯽魚和游叼子魚呢!而現在,總有人喜歡用毒葯鬧魚或是用電流打魚,這種趕盡殺絕的竭澤而漁,使得原來到處都有的肉嫩子魚,日見地稀少了。 肉嫩子魚焙烘火焙魚,是不用開腸破肚擠去內臟的。這類魚雖然肚子里也長有小小的苦膽,但由於山裡水質好、無污染,吃起來絕對沒有半點兒苦味。焙火焙魚是個過細的活兒。將那牛二闊鍋洗凈,用柴火燒熱了,細細地塗上一層茶油,再將那鮮活的肉嫩子魚倒進鍋里,勻勻地攤開來,鍋熱油溫,那魚兒幾個翻滾,自然是周身沾上了清油,這樣便不會結鍋。灶里的暗火正紅,魚鍋熱氣蒸騰,漸漸地水氣散去而只聞魚香撲鼻而來。隔一段時光,便搗紅搗紅灶膛的暗火,輕輕地翻轉翻轉魚攤。象是燒窯的大師傅,火候掌握精確的,焙出來的火焙魚,只只完整如初,不粘不爛,不焦不枯,香噴噴,金燦燦,一望便令人垂涎三尺。 火焙魚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門,無論煎炒蒸汆都是開味的好菜。平江火焙魚的出名,在做法上自然也有獨樹一幟。最有名的應當算是酸辣火焙魚熬豆腐。紅鍋冷油,抓上一撮火焙魚丟進去,稍作翻炒,開半鍋湯,放鹽、姜、醬、醋、大蒜、紫蘇葉,青椒或干椒皆可,再選上大半斤那鄉下來的油豆腐,那種麻石磨盤磨出來的皮薄心空油黃黃的油豆腐,燒開後蓋上用文火慢慢地熬著。對了,酸辣火焙魚熬豆腐,還有酸料沒有說。這酸料卻不能是一般的酸醋能夠代替得了的。它必須選用平江百姓人家起養的酸壇里的酸刀豆、酸蘿卜,切成細條佐進去,這才是正宗的平江酸辣火焙魚熬豆腐。單是酸壇里夾出來的那幾塊壇子菜,就會讓你口水直滴,何況還有油豆腐加火焙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