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非洲最大鮮花出口國

非洲最大鮮花出口國

發布時間: 2023-06-12 23:24:05

A. 肯亞是哪國啊!和美國好嗎中國呢

【國名】肯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enya)。
【面積】582646平方公里。
【貨幣】肯亞先令。
【國徽】1963年制定的肯亞國徽以一枚與國旗色彩一致的梭形盾徽為中心,兩側各有一隻金獅,一隻扶長矛,一隻扶盾徽。後面中央持有斧頭的白色公雞,是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的徽記。根據當地傳統,公雞象徵新的生活。兩只雄獅體現了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也暗示肯亞與英國的聯系。雙獅足下是非洲第二大山----肯亞火山,它踩著肥沃土地,結滿咖啡、柑桔、劍麻茶、玉米和菠蘿,到處是果實和芬芳,這是肯亞人民生活安寧、國家興旺的縮影。國徽下方的咖啡色飾帶上寫有斯瓦希里語的「共處」字樣,表達出肯亞人民對和平、友愛、自由和平等相處的願望。
【人口】3150萬(2003年),人口增長率2%。全國共有42個民族,主要有基庫尤族(21%)、盧希亞族(14%)、盧奧族(13%)、卡倫金族(11%)和康巴族(11%)等。此外,還有少數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斯瓦希里語為國語,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全國人口的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首 都】內羅畢(Nairobi),人口約200萬(2003年)。年平均氣溫27.9℃。
【國家元首】總統姆瓦伊·齊貝吉(Mwai Kibaki曾譯為姆瓦伊·基巴基),2002年12月30日就任。
【重要節日】國慶節:12月12日。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3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5 小時。
【雅稱】早在一八七一年,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在其名著《人類的起源》中曾預言:「人類始祖的化石將在非洲發現。」60年後,果然在非洲發掘出人類遠祖的頭蓋骨化石。這些化石因發掘於肯亞,故肯亞被人們稱為「人類的搖籃」。國家公園:納庫魯(非洲觀鳥天堂)、塞侖蓋蒂大草原。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鄰索馬里,南接坦尚尼亞,西連烏干達,北與衣索比亞、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海岸線長536公里。境內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位於熱帶季風區,沿海地區濕熱,高原氣候溫和,全年最高氣溫為攝氏22-26℃,最低為10-14℃。
[編輯本段]簡要歷史
肯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境內曾出土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公元7世紀,東南沿海地帶已形成一些商業城市,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沿海地帶。1890年,英、德瓜分東非,肯亞被劃歸英國,英政府於1895年宣布肯為其「東非保護地」,1920年改為其殖民地。1960年3月,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和肯亞非洲民主聯盟成立。1962年2月倫敦制憲會議決定由上述兩黨組成聯合政府。1963年5月肯舉行大選,肯盟獲勝。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獨立。1964年12月12日肯亞共和國成立,仍留在英聯邦內,喬莫·肯亞塔為首任總統。1978年肯亞塔病逝,丹尼爾·阿拉普·莫伊繼任總統達24年。
[編輯本段]政治情況
獨立以來,肯盟長期一黨執政,1991年12月肯改行多黨制後,又連獲 1992年和1997年兩次多黨選舉勝利,莫伊蟬聯總統。2002年12月,由14個反對黨組成的全國彩虹同盟(簡稱「全盟」)在第三次多黨選舉中擊敗肯盟上台,姆瓦伊·齊貝吉當選肯第三任總統。
2003年,肯新政府將根除腐敗和振興經濟作為施政要務,推行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政局保持基本穩定。1月15日,政府公布三項法案《肯亞憲法修正法案》、《反腐敗和經濟犯罪法案》和《國家公職人員職業道德准則法案》,後兩項法案於4月份經議會審議通過正式生效。2月24日,齊貝吉總統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對發生於10年前的侵吞政府巨額補貼的「戈登堡丑聞」進行重新調查。25日,肯大法官伯納德·春加因涉嫌腐敗和瀆職被迫引咎辭職。7月23日,肯政府啟動一項「全國反腐敗行動五年計劃」,由司法和憲法事務部負責實施。 9月29日,齊貝吉總統向議長提交個人財產申報單,並要求所有公務員於10月2日前申報個人財產。6月18日,齊貝吉總統對政府各部進行重大改組,將農業和畜產發展部一分為二,解除一名副部長職務,任命兩名新部長、五名副部長。還對30餘家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層及部分駐外使節進行調整,涉及人員達96人。8月,肯總統府對部分政府部門易名。副總統辦公室和國家重建部更名為副總統辦公室和地區發展部,合作發展部更名為合作發展和營銷部,畜產發展部更名為畜產和漁業發展部。8月23日,肯副總統兼地區發展部長瓦馬盧瓦病逝。9月25日,齊貝吉總統任命穆迪·阿沃里為副總統兼內政部長。11月10日,肯六所公立大學約3200名教師為增加工資舉行罷工。12月2日,蒙巴薩市政廳4000多名職工因長期被拖欠工資舉行罷工。年內,肯政府實施了國企私有化和法制改革,實行免費小學教育計劃,規定最低工資標准,撥款1.8億肯先令用於艾滋病防治。12月底,據肯《東非旗幟報》民意調查顯示,全國民眾對齊貝吉總統執政的滿意度為58.4%。
【憲法】1964年頒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迄今已經歷大小30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過修憲確立實行一黨制。1991年12月改行多黨制,規定:肯為多黨制民主國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5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當選總統需在獲得多數票的同時,在全國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過25%;總統擁有最高行政權和任免權,有權召集或解散議會;總統和內閣集體對議會負責;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論、集會、結社和遷徙的自由。1997年以來,肯反對黨以憲法不適應多黨制要求為由,強烈要求全面修憲。1997年9月,肯頒布《修憲委員會法案》草案,開始修憲。 2001年6月,朝野雙方就修憲程序性問題達成一致,聯合成立修憲委員會,著手起草新憲法。2002年9月,修憲委公布新憲法草案,遭到肯盟主流派系的攻擊。後因肯大選,修憲進程暫停。全盟政府上台後恢復修憲。2003年4月30日,全國制憲大會開幕。因各黨派之間及全盟內部就總統候選人年齡上限、總統許可權及是否設總理職位、其產生方式和許可權等問題意見不一,修憲工作進展緩慢。
【議會】 國民議會成立於1963年,為肯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1992年底舉行首次多黨議會選舉,議會中開始出現反對黨席位。根據憲法,國民議會有立法、審議財政計劃、通過政府財政預算、監督政府事務等職責,並有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彈劾閣員或政府的權力。國民議會由224名議員組成,其中民選議員210名,總統指定議員12名,當然議員(國民議會議長和總檢察長)2名。每屆議會任期5年。本屆議會為第9屆,於2002年12月選出。議會中除當然議員外,全盟佔132席,主要反對黨肯盟68席,其它黨派22席。議長為肯盟成員弗朗西斯·奧利·卡帕羅(Francis Ole KAPARO),副議長為全盟議員戴維·穆西拉(David Musila)。
【政府】 實行總統制。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檢察長共26人組成。本屆內閣於2003年1月組成,6月進行重大調整,主要成員如下:總統姆瓦伊·齊貝吉,副總統兼內政部長穆迪·阿沃里(Moody AWORI),總統府省級管理和國家安全國務部長克里斯托弗·穆倫加魯(Christopher MURUNGARU),副總統辦公室和內政部國務部長莉納·基利莫(Linah KILIMO,女),財政部長戴維·姆維拉里亞(David MWIRARIA),外交部長卡隆佐·穆西約卡(Kalonzo MUSYOKA),公路、公共工程和住房部長拉伊拉·奧廷加(Raila ODINGA,曾譯為萊拉·奧廷加),教育、科學和技術部長喬治·賽托蒂(George SAITOTI),地區發展部長穆西卡里·科姆博(Musikari KOMBO),計劃和國家發展部長彼得·尼翁戈(Peter NYONGO),農業部長基普魯托·基魯瓦(Kipruto KIRWA),畜產和漁業發展部長約瑟夫·蒙亞奧(Joseph MUNYAO),衛生部長夏麗蒂·恩吉盧(Charity NGILU,女),旅遊和新聞部長拉斐爾·圖朱(Raphael TUJU),交通和通訊部長約翰·米丘基(John MICHUKI),地方政府部長卡里薩·馬伊薩(Karisa MAITHA),水資源管理和發展部長馬莎·卡魯亞(Martha KARUA,女),能源部長奧奇洛·阿亞科(Ochilo AYACKO),貿易和工業部長穆希薩·基圖伊(Mukhisa KITUYI),土地和安置部長阿莫斯·基蒙亞(Amos KIMUNYA),環境、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部長牛頓·庫倫杜(Newton KULUNDU),勞工和人力開發部長希勞·馬克韋雷(Chirau MWAKWERE),合作發展和營銷部長彼得·恩杜維加(Peter NDWIGA),婦女、體育、文化和社會服務部長納吉布·巴拉拉(Najib BALALA),司法和憲法事務部長基拉伊圖·穆倫吉(Kiraitu MURUNGI),總檢察長阿莫斯·瓦科(Amos WAKO)。
【政黨】目前,肯有合法政黨40餘個,主要政黨有:
(1)全國彩虹同盟(National Rainbow Coalition-NARC):簡稱全盟,執政黨。成立於2002年10月22日,由民主黨、論壇(肯亞)、自由民主黨、國家黨等14個政黨為贏得2002年大選聯合組成。作為一個鬆散的聯盟,全盟尚無統一的黨章以及各級組織機構,由齊貝吉、瓦馬盧瓦、奧廷加、賽托蒂、穆西約卡、阿沃里等主要成員黨領導人組成的「首腦會議」進行集體領導。2003年底,齊貝吉總統宣布將在近期內解散全盟內所有政黨,組建一個統一的全盟黨,但遭到部分成員黨領導人的反對。全盟內部主要政黨情況如下:
肯亞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Kenya):1992年1月成立。以第一大部族基庫尤族為主,在中央省和內羅畢省級特區影響較大。該黨主張進行憲法、立法和行政改革,促進社會公平,進行經濟改革,發展自由市場經濟,吸引投資,增加就業,改善基礎設施狀況等。主席姆瓦伊·齊貝吉。
論壇(肯亞)(Forum of the Restoration of Democracy-Kenya,簡稱FORD-KENYA):1992年10月,由「恢復民主論壇」分裂而成。以盧希亞族為主,力量主要集中在西方省。主席穆西卡里·科姆博。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LDP):原為名不見經傳的小黨,2002年10月14日,從原執政黨肯盟分裂出來的眾多實力人物加入該黨,使之成為肯政壇一支重要力量。主席丹尼斯·科迪(Denise Kodhe)。
(2)肯亞非洲民族聯盟(Kenya African National Union):簡稱肯盟,主要反對黨。成立於1960年3月,執政時期黨員人數曾達400餘萬人。其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團結,反對部族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歧視和剝削,致力於非洲獨立、自由和解放事業。1963年肯獨立後長期執政,2002年經嚴重分裂後在大選中敗北,成為肯第一大反對黨。主席一職在前總統莫伊辭職後空缺,總書記為桑古力,其總統候選人肯亞塔·烏胡魯為議會反對黨議員團領袖。
其他政黨還有論壇(人民)(Forum of the Restoration of Democracy-People)、方舟黨(Safina)、肯亞社會民主黨(Kenya Social Democracy)等。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7個省(PROVINCE)和1個省級特區,省以下設區(DISTRICT)、鄉(DIVISION)、村(LOCATION)。
【司法機構】法院分為四級,即地區法院、駐節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在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地區設伊斯蘭法院。首席大法官埃文斯·吉切魯(Evans GICHERU),2003年3月任職。
【重要人物】 姆瓦伊·齊貝吉:總統、武裝部隊總司令、肯亞全國彩虹同盟領導人、民主黨主席。1931年11月15日生於中央省涅里區,基庫尤族,信奉基督教。曾在倫敦經濟學院攻讀公共財政專業,並獲理學士學位。1960年參與創建肯亞非洲民族聯盟(肯盟),任該黨全國執行書記。1963年當選議員。肯獨立後,歷任經濟計劃和發展部副部長、工商部長、財政部長。1979年至1988年任副總統和肯盟副主席。1988年至1991年底任衛生部長。1992年1月退出肯盟,組建肯亞民主黨並任主席。曾參加1992和1997年兩次總統選舉,得票分居第3和第2位。2002年10月率民主黨與其他13個反對黨結成全國彩虹同盟,並被公推為總統候選人。2002年底大選獲勝當選肯總統, 12月30日宣誓就職。從未訪華。喜愛高爾夫球運動、閱讀、音樂。已婚,有三子一女。
[編輯本段]經 濟
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實行以私營經濟為主、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混合經濟」體制,私營經濟占整體經濟的70%。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茶葉、咖啡和花卉是農業三大創匯項目。旅遊業較發達,為主要創匯行業之一。工業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日用品基本自給。肯獨立後,經濟一度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經濟形勢影響,經濟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復。90年代初因政局動盪、西方停援及自然災害等原因,經濟滑坡。1991年起實施結構調整計劃並取得成效。1994年至1996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5%。1997年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腐敗為由中止對肯貸款,加之受自然災害影響,經濟每況愈下。2000年,肯經濟負增長,陷入獨立以來最困難時期。2001年以來,肯經濟止跌並開始微弱增長。2003年,肯新政府出台經濟復興戰略,將支持農業和旅遊業作為重點,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外援開始恢復,製造業和農業均比上年有所增長,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8%。今後一段時期人,肯經濟仍將面臨資金不足和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的制約。
2002——2003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08.0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5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1%。
貨幣名稱:肯亞先令(Kenya shilling)。
1肯鎊=20肯先令。
匯率(2003年10月):1美元=77先令。
通貨膨脹率:1.9%。
失業率:21.7%。
【資源】 礦藏主要有純鹼、鹽、螢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銀、銅、鋁、鋅、鈮和釷等,除純鹼和螢石外,多數礦藏尚未開發。森林面積8.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林木儲量9.5億噸。 主要礦物有東南部塔莫塔附近的重晶石,姆里馬山的鈮和西南部卡卡梅加、馬卡爾傑的金。吉爾吉爾是世界最大的硅藻土礦之一,馬加迪湖中有豐富的天然鹼和鹽。
【工業】獨立以後發展較快,門類比較齊全,是東非地區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2%。以製造業為主,2002年,製造業產值1108.53億肯先令,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從業人員約23萬。較大的企業有煉油、輪胎、水泥、軋鋼、發電、汽車裝配等廠。85%的日用消費品產自國內,其中服裝、紙張、食品、飲料、香煙等基本自給,有些還供出口。(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農牧漁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2002年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全國7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牧業。可耕地面積10.48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8%),其中已耕地佔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糧食基本自給,並有少量出口。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占據歐盟25%的市場份額,2002年出口產值267億肯先令。肯還是世界上除蟲菊主產國,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0%。2002年,肯農牧漁業總產值1368.47億肯先令。(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漁業: 資源豐富,大多來自境內的淡水湖泊,其中維多利亞湖產魚量占漁業生產總量的90%。2002年捕魚量17.9萬噸。(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小麥、稻子、高粱、木薯等,糧食基本自給。主要經濟作物是咖啡、茶葉,劍麻、除蟲菊、棉花等。
【服務業】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旅遊業為主。
【旅遊業】肯支柱產業,近年收入均在3億美元左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2002年接待遊客101.34萬人次。旅遊業職工佔全國職工總數的9.1%。主要旅遊點有內羅畢、察沃、安博塞利、納庫魯、馬賽馬拉等地的國家公園、湖泊風景區及東非大裂谷、肯亞山和蒙巴薩海濱等。2003年,因受恐怖主義襲擊威脅,肯旅遊業受到影響。(資料來源:2003年肯亞經濟季評)
【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2002年運輸業產值為695.06億肯先令,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3%。
公路:總長15萬公里。其中定級公路6.3萬公里,瀝青路6700多公里,全天候石子路1.8萬公里。但目前大多路況較差。2002年全國新登記注冊的各種車輛32638輛。
鐵路:總長2765公里。2002年客運量479.4萬人次,貨運量222.7萬噸。
水運:蒙巴薩港是東中非最大的港口,有21個深水泊位、2個大型輸油碼頭,可停泊2萬噸級貨輪,總吞吐量可達2200萬噸。2002年實際吞吐量為1278.3萬噸。
空運:全國共有3個國際機場,4個國內機場和300多個小型或簡易機場。肯亞航空公司開設16條國際航線,與30多個國家通航。2002年旅客總量394.8萬人次,貨運總量17.2萬噸。(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財政金融】財政收入主要靠稅收。2002/2003財年,政府實現稅收2230.56億肯先令。
截止2002年底,外匯儲備10.68億美元。2002年債務總額7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其中內債33億美元,外債46億美元,償債率11%。
截止2003年7月,肯共有43家商業銀行,其中四大商業銀行--巴克萊銀行、渣打銀行、肯亞商業銀行和肯亞國民銀行業務總量占肯整個金融業的60%。2003年前7個月,肯金融業同比增長0.9%。
(資料來源:2003年肯亞經濟季評)
【對外貿易】在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主要出口商品為茶葉、咖啡、花卉、水泥、劍麻、除蟲菊、純鹼、皮革、肉類和石油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油、機械、鋼鐵、車輛、葯品、化肥等。主要貿易夥伴是東部和南部非洲國家以及英國、德國、荷蘭、美國、日本等國。2002年,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科邁薩)為肯最大商品出口地區,占肯出口總額的46%;歐洲聯盟為肯第二大商品出口地區和最大的商品進口地區。
(資料來源: 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外國資本】肯自1963年獨立以來,一向重視吸收利用外國資本為本國經濟建設服務。1964年政府頒布實施《外國投資保護法》。目前,英、美、德、法等國在肯設有數百家公司,投資領域遍及農業、工業、商業、旅遊、金融、交通運輸等部門。1997年以來,西方國家對肯投資減少。2002年,肯獲外國直接投資5000萬美元。2003年肯新政府上台後,外國投資有所增加。
(資料來源:2003年世界投資報告)
【外國援助】主要援助國和國際組織有日本、德國、英國、美國、荷蘭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開發協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歐盟和非洲發展基金等。外援主要用於農業、軍事、交通運輸、教育、衛生、電訊及社會發展項目。1995年至2000年,援助占政府財政收入的10%,年約2.3億美元。2003年,肯政府共收到來自世行、非洲發展銀行和歐盟國家的財政援助77億肯先令。預計今後3年,西方國家及國際金融機構將陸續向肯提供3000億肯先令的發展援助。目前,日本是肯最大的援助國。
(資料來源:齊貝吉總統在2004年3月30日肯九屆二次議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人民生活】2003年,肯人口總數3150萬,人口增長率2%。其中城市人口990萬,職工實際年均工資約為280美元,全國貧困率56%。2000年,肯失業率高達21.7%,比1995年上升了50%。肯人均期望壽命52歲。2002年底,肯人口中艾滋病病毒攜帶者220萬,感染率14%,其中艾滋病人70萬。肯普通民眾的就醫狀況較差,有醫院480所、診所3800個,醫療系統從業人員5.1萬人,其中醫生4300人。
(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編輯本段]其它
【軍事】1963年獨立後建軍。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由總參謀長、陸、海、空三軍司令、省級管理和國家安全國務部長及主管軍隊財政撥款的總統府副常秘6人組成的國防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向總統負責;總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總統通過總參謀長統帥全軍。實行志願兵役制。現役人數2.44萬人,其中陸軍2萬人,海軍1400人,空軍3000人。1997成立國防學院,培養上校和准將級軍官,以及高級警察和文職官員等。1998年5月,肯政府改組軍隊指揮系統,成立西部軍區、東部軍區和中央行政與後勤指揮中心。現任(第5任)總參謀長約瑟夫·基布瓦納(Josegh KIBWANA)上將,2000年11月任職至今。2002/2003財年國防預算支出140億肯先令,占預算支出總額的4.3%。
【文化教育】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2003/2004年度教育預算支出610億肯先令,占預算經常項目支出總額的30%。教育體制分為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兩類,正規教育實行小學、中、大學「8-4-4」學制。非正規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掃盲活動。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2002年肯受教育率為75%。2000年,肯有成人文盲、半文盲約430萬。著名高等學府有內羅畢大學、莫伊大學、肯亞塔大學、埃格頓大學、肯亞塔農業技術大學和馬塞諾大學。另有30個職業培訓學校,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學。2003年1月肯新政府上台後,開始實行免費小學教育。
【新聞出版】2003年全國各種英文報刊日發行總量約152.68萬份,各種斯瓦希里語報紙日發行量約為9萬份。主要報刊:《民族日報》,英文版,發行量約20萬份;《東非旗幟報》,英文日報,發行量約7萬份;《今日民族報》,斯瓦希里文日報,發行量約5萬份;《肯亞時報》,英文日報,前執政黨肯盟機關報,發行量約5.2萬份;《每周評論》,肯最大的私營英文周刊,發行量約1.85萬份;《東非人報》,英文周報,1994年11月首次發行,在肯亞、烏干達和坦尚尼亞同時出版。斯瓦希里語報以《民族日報》媒體集團創辦的《塔伊法》(意為「今日民族報」)最有影響。 肯亞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成立於1963年,向內羅畢的廣播電台、電視台和報刊提供新聞和圖片。 肯亞廣播公司,系英殖民者建立,電台於1927年開播,用英語、斯瓦希里語、印地語和15種非洲語言廣播。1963年肯獨立後,將其收歸國有,改名為「肯亞之聲」。 肯亞廣播電視公司,1987年成立,系肯目前規模最大、廣播電視節目能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視公司。「肯亞電視網」,1989年成立,肯第一家私營電視台,用英語播放。目前,肯有至少13個電視台和17個調頻廣播電台,但覆蓋范圍主要限於內羅畢、蒙巴薩等大城市。
[編輯本段]對外關系
奉行和平、睦鄰友好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謀求地區和平與發展,反對外來干涉,重視發展同西方及鄰國的關系,注意同各國發展經濟和貿易關系,開展全方位務實外交,強調外交為經濟服務。 肯是聯合國、非洲聯盟、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成員國,洛美協定簽字國,也是政府間發展組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東非共同體和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等次地區組織的成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總部設在內羅畢。截至2003年,肯同10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關於國際形勢:認為冷戰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生巨大變化,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經濟因素成為國際關系的主導因素。東西方關系進入新時期,而南北關系無顯著改善。多極化趨勢雖有所發展,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國際和平與安全主要受到有關地區和國家內部沖突的影響。強烈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活動,認為恐怖主義從來都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應始終被視為非法行為,支持國際社會的反恐斗爭,但強調反恐斗爭並非針對穆斯林社會。 關於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認為現存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公正、不合理。西方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並利用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從發展中國家漁利,客觀上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貧困。主張政治上應遵守《聯合國憲章》,特別是恪守主權平等和互不幹涉內政等基本國際關系准則;經濟上應加大發展中國家在制定「游戲規則」過程中的參與力度,在此基礎上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關於非洲形勢:認為沖突、動盪是阻礙非洲國家發展的最主要因素,非洲仍是世界最脆弱的地區。貧困和外債制約著非洲發展,經濟全球化對非洲的挑戰大於機遇,非洲面臨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危險。非洲國家應通過自身和有關國際、地區組織的努力,以睦鄰友好和尊重領土完整為原則,和平解決爭端,通過地區一體化提高應對全球化挑戰的能力。呼籲發達國家向非洲國家提供發展援助,減免非洲國家債務,向非洲產品開放市場。支持 「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NEPAD)」的實施,但擔心「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框架下的發展機遇特別是西方對非援助為少數非洲大國所操縱,對該計劃的普遍性心存疑慮。 關於聯合國改革:主張對聯合國機制和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使其更具透明度和代表性,在決策方面更加民主、高效。主張增強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作用,並在聯大與安理會之間建立更加平衡的關系。認為非洲至少應在安理會中有兩個常任理事國席位,同時支持日本和德國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 關於人權問題:認為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基本人權。發展中國家在貧窮的狀態下,首先應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否則民主、自由及其它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無從談起。主張通過對話加強國際人權交流,反對在人權領域搞對抗,反對西方國家利用人權問題對別國施壓。

B. 近年來,肯亞憑借發展鮮花優越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花卉業,已成為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這里優越的地

肯亞被赤道穿過,位於東非高原上,氣候溫和宜人,四季鮮花怒放,其首都內羅畢被譽為「陽光下的花城」.大力發展了花卉業、旅遊業、成為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和著名的旅遊國家;結合選項.
故選:C.

C. ______洲是咖啡、椰棗、油棕和香蕉的原產地;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是______

非洲是咖啡、椰棗、油棕和香蕉的原產地;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是肯亞.
故答案為:非;肯亞.

D. 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和著名的旅遊國是什麼

非洲最著名的旅遊國應該是南非好多人都去南非旅遊也有人去愛傑看埃及金字塔

E. 世界第3大花卉出口國和世界最大的木薯生產國分別是

肯亞是世界第3大花卉出口國;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木薯生產國。

根據肯亞鮮花委員會(KFC)數據,肯鮮花生產目前佔全球總量的7%,僅次於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居全球第三位。2014年,肯生產鮮花達13萬噸,價值546億肯先令(約合5.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主要由於鮮花種植技術進步,及肯鮮花產品在全球的形象有所提升。

但同時,肯鮮花部門也面臨挑戰,包括今年全球市場供給增加帶來的價格下降、匯率波動及即將到來的厄爾尼諾雨季破壞基礎設施、增加疾病傳播等。

(5)非洲最大鮮花出口國擴展閱讀:

泰國商務部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6月20日至6月23日,「2013年世界木薯會議和泰國木薯展」將在泰國呵叻府蘇蘭拉里理工大學舉行。本次會議將由泰國對外貿易部代表泰國商務部與呵叻府及相關木薯行業協會聯合舉辦。

木薯在促進泰國經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泰國國內,木薯在包括醫葯、化學產品、動物飼料、替代性能源等大多數產業中都充當原材料。泰國的木薯年產量大約為2600萬至3000萬噸;

其中,25%到30%用於國內相關產業,70%到75%用於出口。木薯還為260萬以上的泰國農民創造了收入,在泰國木薯相關行業工作的勞動者人數高達100萬人以上。

泰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最大木薯產品出口國的地位。2012年,泰國的木薯出口總額達到800億泰銖(1美元約合31泰銖),創歷史新高。泰國商務部預計,2013年,泰國的木薯出口總額將達到900億泰銖。

為鞏固泰國「世界質量最佳木薯主要出口國」的地位,並幫助泰國木薯業相關人士交流木薯業的貿易信息,第一屆世界木薯會議於2009年舉行。會議直接促成的木薯交易的交易總量達390萬噸,交易總額高達150億泰銖。

F. 花卉之國是哪個國家

問題一:鮮花之國是哪個國家 每當春夏之交,荷蘭的大地便披上了五彩繽紛的「花衣」,到處是花團錦簇。尤其從海牙到阿姆斯特丹沿海一帶,更是花水相映,風景如畫,紅的、黃的、橙的、紫的各色鮮花競相怒放。人們稱荷蘭為「鮮花之國」,可以說毫不誇張。
荷蘭人特別愛花,在他們的經濟活動和家庭生活中,鮮花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荷蘭,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可以說是鮮花遍地,四處飄香。
花的品種很多,最為出名的是鬱金香、風信子和茨菇花。荷蘭人尤愛鬱金香,把它視為花中之王,如今鬱金香已成為荷蘭的象徵,被尊為「國花」。所以,荷蘭又有「鬱金香之國」的美稱。
以前,荷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沒有鬱金香就算不上富有。17世紀初,荷蘭有位商人為了得到一株罕見的鬱金香花種,付出的代價竟是8000磅麥子、1600磅黑麥、8頭肥豬、4頭壯牛、12隻肥羊、1000磅乳酪、兩大桶酒、1張床和1隻銀酒杯。在我們看來,這似乎是天方夜譚,可當時確有許多人為了花傾家盪產。
300多年前,鬱金香從土耳其傳入歐洲,很快風靡整個西歐,尤其在荷蘭更以其名貴而身價百倍。當時一個鬱金香的球莖相當於相同重量的金子,阿姆斯特丹街上一幢漂亮的房屋,只用3株鬱金香就可以買到。經過幾代人的精心培育,現在荷蘭的鬱金香已有2000多個品種。
在荷蘭,家家戶戶的庭院窗檯都種滿了鮮花,許多名貴的鬱金香還有好聽而有趣的名字。有一種橙色鬱金香,因花朵碩大而壓彎了花梗,形似沉思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被尊稱為「丘吉爾」;一種鬱金香,似月光般皎潔,被稱為「明月」;一種白色典雅的鬱金香,被譽為「中國女性」,真是十分貼切而富有情趣。
平時朋友見面,總是互送一束鬱金香,表示美好的祝願。每逢迎賓送客,荷蘭朋友也總要送上幾束鮮艷奪目的鬱金香。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荷蘭都要舉行大型的「花節」,有鮮花展覽和花車 *** ,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來此游覽觀光。
荷蘭人愛花,種花,也賣花。荷蘭有1萬多公頃土地種植花卉,年產鮮花60億株,每年都有大量鮮花出口,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花卉生產國和出口國。阿姆斯特丹附近的阿斯麥爾花市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場,每天平均約賣出600多萬份盆花和剪花,其中80%銷往國外。每年4~6月份,每天都有裝載鬱金香等鮮花的飛機和冷藏車,直抵倫敦、巴黎、柏林等大城市,遠銷125個國家和地區。鮮花給荷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瑞士是鍾表之國

問題二:神龍之國,森林王國,花卉之國是那個國家? 神龍之國:不丹,是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小國
森林王國:加彭,位於非洲中西部
花卉之國:荷蘭

問題三:哪個國家的盆栽花卉是最強的 當然是中國和荷蘭了,我國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花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
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國,其年出口量佔世界花卉總出口量的60%以上。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花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與世界花卉產品年消費額1000多億美元比較,我國花卉產品出口額只有1億多美元。這個事實表明,我國花卉產品出口與種植面積極不匹配,也說明我國花卉產品在國際主流消費市場所佔份額微乎其微。換言之,作為花卉種植面積最大的我國,花卉產品並未進入國際主流消費市場。

問題四:花卉王國是哪個國家 荷蘭向來享有「世界花卉之國」 的美譽

問題五:世界上花卉消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花卉消費最多的國家是德國,年消費量30億美元。
世界上花卉消費最多的國家是德國,年消費量30億美元。
世界上花卉出口最大的國家是荷蘭,年出口花卉13億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開花植物是目前生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寒拉邁德的巨型紫藤枝幹長153米、重達252噸,覆蓋面積4100平方米,每 年開花150萬朵左右。
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城是唐朝時的長安(今西安),當時有花3000餘種。
世界上單朵最大的花是現印度尼西亞大花王,大花王每朵花開5瓣,直徑1.2米-1.4米,重9公斤左右。
世界上最香的花是荷蘭的野薔薇,香氣可傳5公里。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花是中國的雪蓮,即使零下50攝氏度,也鮮花盛開。
世界上最耐高溫的花,是非洲的野仙人掌,可在灼熱的沙漠上茁壯生長。
世界上最早用鮮花報時的城市是瑞士的日內瓦,已有28年歷史。

問題六:被譽為"花卉王國"的國家 有兩個國家有此稱號 1。 比利時(這個是通常的標准答案) 巧克力王國(比利時)1983年創建的比利時巧克力品牌,致力於將比利時最好的巧克力展現在世人面前,85%的產品出口到全球60多個國家。產品種類有:雅緻綜合巧克力、12星座心形巧克力,黑松露巧克力,吮指回味。 吉莉蓮,30年前由Guy和Liliane Foubert創立,是目前比利時最大的盒裝巧克力生產商,每天生產75噸高品質的巧克力,銷往全球132個國家。惟一被比利時王室授予金質獎章的巧克力品牌,有「巧克力王國中的至尊」之稱。現主要的有貝殼(金貝殼)、雪球、精典、寶石、情人及世界之粹7大系列。 2。瑞士 其實瑞士也有巧克力王國這一說法:除了鍾表和軍刀外,瑞士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東西,那就是巧克力。瑞士的巧克力的種類豐富,價格也適中,最適合作為禮物。牛奶巧克力是在瑞士發明的。因為調節牛奶的溫度非常困難,雖然歐洲各地都對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沒有成功,後來,瑞士人達尼爾・彼德於1875年發明了製作方法。現在瑞士的巧克力種類繁多,味道也是各種各樣。 19世紀初,巧克力對瑞士人來說也只是一種舶來品。然而,兩個世紀後的今天,瑞士卻成了世人心目中的巧克力王國。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擅長革新的瑞士人一次又一次地完善了巧克力的製作方法,並使巧克力實現了從昂貴的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的轉變。 瑞士巧克力王國香滑可口的榛果巧克力:1819年,弗朗索瓦.路易.卡耶在日內瓦湖畔的沃韋(即現在雀巢公司總部所在地)建立了瑞士第一家巧克力工廠。他通過半自動化生產流程,極大地提高了巧克力的質量和產量,使巧克力第一次成為大眾消費得起的食品。在這之前,500克巧克力要賣到6瑞士法郎,相當於當時一個普通工人3天的工資。1826年,菲利浦・蘇沙爾也創建了一家巧克力工廠,他使用瑞士唯一的自然資源―水力作為動力生產巧克力,再次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並降低了成本。在他的工廠里,每個工人每天的產量躍升到25至30公斤,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瑞士最有名的巧克力就是「瑞士蓮」巧克力了,它被公認為世界巧克力中的極品,1879年,魯道夫.蓮(Rodolphe Lindt)創造出了世界首塊入口即能溶化的巧克力,引來舉世注目,及深深吸引了一向對巧克力要求嚴格的史賓利家族。一八九九年Rudolf Sprungli收購Rudolphe Lindt的秘方及廠房,並以其姓氏Lindt作為產品品牌,以紀念他在巧克力製造上之偉大成就。瑞士蓮產品特質:採用一百七十多種的巧克力配料;堅持選用上乘的可可豆及可可脂;力求保持巧克力的味道完味;香甜幼滑,是巧克力中之極品。它的種類也很繁多,主要可分為:排裝薄片裝、寶鑽『濃情系列』、夏威夷果仁、薄荷等,基本上保質期為十二個月。

問題七:世界花卉產量最多哪個國家 中國是聞名世界的茶的故鄉,但她卻不是世界上產茶最多的國家,不要誤導了!
茶葉總產量最大國家是印度。他們佔有茶葉生產的天時地利。
2001年茶葉產量85萬噸,產值30億美元,其中75%來自種植,25%來自茶葉加工。從事茶業和輔助就業人口240萬,茶葉出口創匯3.72億美元。與中國的3000萬茶農,茶葉產值12.09億美元,出口創匯3.42億美元相比,較為先進。

問題八:世界上最大蔬菜花卉生產國是哪個國家 天國

問題九:世界著名低地國是什麼 荷蘭
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十三世紀以來共圍墾約7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當於荷蘭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如今荷蘭國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境內60%以上的地區海拔不超過1米,27%的土地低於海平面,最低點為6.7米。北、西部沿海有海拔30~6... ...現在國名荷蘭語音譯為「尼德藍」,意為「低地」。譽稱:風車之國,低窪之國,花卉之國。

G. 厄瓜多為什麼盛產鮮花

氣候抄條件常年25度左右襲,最適合鮮花生長:
厄瓜多分為西部沿海、中部山區、東部亞馬遜河流域地區和加拉帕戈斯群島。
【西部沿海平原地區】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部分丘陵、山地達700米。熱帶雨林氣候,平均氣溫23℃-25℃,河流較多,土地肥沃。

【中部安第斯山區】屬亞熱帶森林氣候,盆地為熱帶平原氣候,平均氣溫為23℃-25℃。

【東部亞馬遜地區】屬亞馬遜河流域,多原始森林,全年濕熱多雨,平均氣溫25℃。

厄瓜多是全球火山最密集的國家,從而會產生很多的火山灰,火山灰是非常適合種植花卉的,所以這里花卉都異常的艷麗,目前厄瓜多已經成為世界鮮花出口大國。

熱點內容
沈陽蘇家屯花卉市場 發布:2025-02-08 11:57:15 瀏覽:257
七夕土情話 發布:2025-02-08 11:57:13 瀏覽:458
大同市七夕 發布:2025-02-08 11:55:52 瀏覽:559
上墳插花好嗎 發布:2025-02-08 11:47:31 瀏覽:152
思憶荷花 發布:2025-02-08 11:44:05 瀏覽:482
梔子花可以預防小兒黃疸嗎 發布:2025-02-08 11:43:54 瀏覽:894
鬢間不是海棠紅的結局 發布:2025-02-08 11:42:12 瀏覽:52
蘭花怎樣分盆 發布:2025-02-08 11:40:39 瀏覽:609
荷花湯包 發布:2025-02-08 11:29:07 瀏覽:948
菊花盆景圖片 發布:2025-02-08 11:25:01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