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吃鮮花嗎
⑴ 鹿吃什麼
鹿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吃草、樹皮,主要以禾本科、苔類及其它多種嫩草和樹葉為食。
人工飼養鹿喂養飼料,可分為以下3大類:
1、粗飼料
所有農作物的秸稈、副產品、青枝落葉、蒿草都是鹿的好飼料。
2、精飼料
精飼料主要由玉米、豆粃、麥麩、牛犢料、食鹽、添加劑、配料等按一定比例配置構成(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大麥、小麥等)50%、豆科籽實(豆類或豆粕)30%、糠麩(米糠或麥麩)20%。另加少許食鹽與骨粉。)。
3、營養料
鹿在其生理活動中,不能缺少的礦物質主要有鈣、磷、鉀、鈉、氯、鐵、錳、銅、鋅、鎂、鈷和硫等。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B族、C等水溶性維生素都為鹿所必需。
(1)鹿吃鮮花嗎擴展閱讀
生長繁殖
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徵(僅馴鹿Rangifer tarans雌雄皆有角),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
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麵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
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有角種類的雌鹿如無角亦不具獠牙狀上犬齒。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多數幼鹿有白色斑點,有的種類(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體也有斑。
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發達,支撐身體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變小。雌鹿有2對乳頭。熱帶鹿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一年發情多次,角不脫落;溫帶鹿晚秋至冬季交配,多數一雄多雌,每胎產1~2仔,多達3~4仔。
⑵ 鹿是愛吃什麼草
鹿是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
鹿科動物其特徵是生有實內心的分叉的角,一般容僅雄性有1對角,雌性無角,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千克。
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
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2)鹿吃鮮花嗎擴展閱讀
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麵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
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
有角種類的雌鹿如無角亦不具獠牙狀上犬齒。
毛色冬深夏淺,多數幼鹿有白色斑點,有的種類(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體也有斑。
⑶ 大寒的鹿有什麼習性
梅花鹿是一種中小型鹿,其群居性不強,雄鹿往往是獨自生活,活動時間集中在早晨和黃昏,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那麼梅花鹿有什麼生活習性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梅花鹿有什麼生活習性
梅花鹿的生活習性
1、梅花鹿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
2、梅花鹿適宜生活於針闊混交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季節不同,棲息地也有所改變。
3、梅花鹿主要在晨昏活動,多在離水源不遠和食物較多的地方徘徊,活動范圍大約5-15km。晨昏活動以青草樹葉為食,好添食鹽鹼。梅花鹿生性活潑,行動輕快敏捷,嗅覺、 聽覺發達,視覺較差。雌鹿與幼鹿成群生活,雄鹿平時獨居,發情交配時歸群。每年9~11月份交配,雄鹿間爭雌很激烈,各自佔有一定的地盤范圍,以長角互相攻擊,往往導致一方傷亡。次年4~6月份雌鹿產仔每胎一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點。哺rǔ期約3~4個月,仔鹿經2~3年性成熟,鹿壽命約在25年左右。
4、梅花鹿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深密、體色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
5、梅花鹿是喜歡集群的動物,每群由2頭數十頭不等。但隨季節不同,群的結構發生變化,在繁殖季節,鹿群的組合是由1頭結壯成年雄鹿,1-10多頭成年雌鹿、一些亞成體和幼鹿組成,被稱為「繁殖群」;5-7月間,是梅花鹿產仔季節,臨產雄鹿離群到辟靜隱蔽處產仔。隨後自帶幼鹿生活或與其他母子群組合起來,有時多達數十頭。被稱為「母子群」。非繁殖季節有數頭完全是成年雄鹿或成年雌鹿組成的小群,稱為「雄鹿群」和「雌鹿群」。
梅花鹿的繁殖特性
梅花鹿為季節性發情動物,2~3歲性成熟,每年秋季發情,10-11月為交配盛期。此時選擇茸大、生長快、質量好的做種鹿,參加配種繁殖。主要以群配(公母鹿混合編群,自行交配)、輪配(公鹿輪流放入母鹿群中)、互配(公鹿以調換的方法放入4~5頭母鹿小群中)的配種方法,受胎率高。
發情期間,梅花鹿會顯得煩燥不安、食慾減退,尤其雄鹿,性凶好鬥,如果鹿群中存在兩頭以上成年雄鹿,必會發生激烈的爭斗,其結果不是兩敗俱傷,就是強者把弱者趕出群外。直至交配期過後,才慢慢恢復正常。
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
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可隨雌獸跑動。雌獸覓食時先到林外四處探望,確信沒有危險後,才把幼仔帶出來,發現險情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逃進密林。哺rǔ期為2—3個月,幼鹿在3月齡以內增重最快,以後逐漸減少,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
大寒飲食習俗
食臘八粥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准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准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喝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歷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餚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於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粘稠或清淡,又不過於咸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鬍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