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鮮花嶺故事

鮮花嶺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8-05 12:18:37

A. 六安瓜片的故事

傳說一馳名中外的安徽綠茶——六安瓜片,又名齊山雲霧,產在六安的齊頭山蝙蝠洞一帶。為啥光在蝙蝠洞一帶有呢?這里有個故事。
早先年,齊頭山是個富饒的地方,青的山,綠的水,莊稼齊整,人丁興旺,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鮮花。正在人們議論給齊山種一些花草的時候,來了一個身穿灰黑色衣衫的艷治女人,阻止人們栽種花草,說:「花多妖艷,於人畜莊稼不利。」
村民老實,想想過去這里花少,人畜安全,五穀豐收,便信以為真,停下栽花之舉。黑衣女郎得寸進尺的說:
「齊頭山父老,這里是個好地方,我就在此落腳吧!」
村民最明理,天地乃天下人的天地,有何不可呢?就給她搭了一間木板房,砌灶安鍋,諸事甭她煩神。這女人怪咧,雖然長得面如滿月,眼若流星,一見到花,就面目猙獰,眼若銅鈴,把花掐光。有時女小囡穿件花衣裳,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撕掉。漸漸的齊頭山連花影兒也見不到,更怪的是,自她來後,齊頭山的那個洞里,每天五更便冒出一股濃濃的黑氣,漫過村莊,漫過田野,漫過嶺坡,樹竹越長越小,莊家年年減產,熱人們面黃肌瘦。人們人們發現白天她在木屋裡住,夜晚,木屋裡點著燈,但她卻悄悄地飛到齊頭山的山洞裡。人們大驚,這是妖怪嘛!有人悄悄地請法師、道士來想要捉怪。法師、道士還未進村,就跌的鼻青臉腫,請法師的人則被一陣大風吹得無影無蹤。一次如此,兩次如此,三次沒人敢去請法師了。就是有人敢去,法師、道士也不敢來。
沒有鮮花,沒有色彩,這種日子怎麼過呢?人們只得紛紛攜兒帶女去逃荒。還未到山坳口一個黑大漢拿著大棍,橫擋住去路,喉道:「還想逃嗎?」一棍掃下來前面的幾戶人家的鍋碗瓢盆已打得紛紛碎,碰著頭的開了瓢,碰著手,掛了彩。一次如此,兩次如此,只要一到山坳口,那個大漢便橫在面前。人們只好忍受著。
中年人形容枯槁,小姑娘也沒有血色,十股人死的死,失的失,只剩下兩三股人了,村子裡雞不鳴,狗不叫,就像一口大棺材似的;沒有歌聲,只有哭聲;沒有鮮花,只有妖霧。人們日子過不下去了。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銀發如雪,神扛扛的老太婆。她手挎一隻籃子,籃子上蓋了一塊布。對村民說:「鄉親們,我要在這里住下。」
眾人一聽,驚楞的瞪圓眼睛,心裡疑惑不解,我們這里人都跑不徹,她還光葫蘆頭往刺里鑽。村民都是善良的,說:「老人家不是我們不做善事,只是這地方,十年前來了妖怪,把我們作踐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們都快填妖精肚子了,何必來墊我們的棺材底呢?你快走吧!」
那老太婆笑笑說:「謝謝好心的鄉親們,只是我一把老骨頭硬的很,妖精不怕卡死,就來吞吧!」
眾人一聽這口氣,知道老太婆有些來頭,就說:「老人家,那好,求你發發慈悲吧,不過你赤手空拳,如何制服妖精呢?」
老太婆把籃子擺到眾人面前說,「全靠它!」掀掉蓋布,眾人一看,全是花種子。
眾人一思謀,這妖精是怕花仙。於是,便有老太太安排,大人、小孩一起動手,把附近的一個高嶺坡全種上花。種到洞口,花籽兒沒有了老太婆從口袋裡掏出一把茶籽,和年輕人把它種上。
春天來了,兩場春風一吹,三場春雨一下。嶺坡上,山洞邊的花籽兒、茶籽兒都破土而出,一個勁往上竄,一天一個樣。黑衣女人看到洞旁的茶苗,頓覺詫異,便把村民叫來問道:這是啥玩意?
老太婆趕忙站到眾人面前,說
「它是瓜——片」
黑衣女人瞅瞅老太婆,追問道:
「為啥叫瓜片」
「它的葉子像切開的一丫一丫吃了瓢的瓜皮!」
黑衣女人瞅瞅,果然象。就驅散村民,回到洞里,噴出一股股濃濃的黑棋,直向茶苗和花苗壓去。老太婆一見不敢怠慢,忙從口袋裡掏出一把花蕊,用嘴一吹,那些花蕊,就像風箏一樣飄向黑氣,花蕊的香氣,沖了黑色的濁氣。黑色妖氣頓時變成乳白色霧,繚繞著,化成霧珠。第二天清晨,黑衣女人又從洞里吐出一股更大的黑棋,直壓向茶苗和那嶺坡上已經結蕾的各種花卉。老太婆又從口袋裡掏出一把乾花蕊,撒向黑氣,花香沖了濁氣,黑氣變成白霧,在陽光下變成露珠。
第三天清晨,黑衣女人有從洞里噴出一股更大的黑氣,直卷茶苗和錠蕾的花。老太婆又趕忙掏花蕊,可是沒有了。她就縱身跳人黑氣中,變成一個美麗的仙女,身披百花紗布,大口大口的吸著黑氣,護著茶苗和花苗。黑氣進了她肚裡,又變成白氣排出來。這時,漫山遍嶺的鮮花開了,又紅的、黃的、藍的、紫的、橙的~~~~~香氣四溢。黑衣女人伸頭一看,大驚失色,大叫一聲:「氣煞我也!」噴出最後一股黑氣,縮到洞里,跌倒在地,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隻大蝙蝠。黑氣卷向美麗的仙女,仙女跌落下來,暈昏在地。鮮花越開越旺,香氣四溢,黑氣變成霧氣,霧氣變成露珠。一會霧散日出,晴空萬里,人們看到仙女昏在塵埃里。頓時,眾人圍上去,面對恩人,大人流淚,小人哭喊,倒是上了年紀的人有見識,叫眾人安靜,撬開她的嘴,餵了點水。仙女才微睜開雙眼,輕輕地說:
「我是百花仙女,奉王母之命送茶籽兒給觀音。卻南海經過此地,看到蝙蝠精在此作怪,便留下來~~~~」
眾人一看百花仙女不說話了,閉上眼睛,都以為百花仙女「仙逝」了,不禁放聲大哭淚落滿面。忽然百花仙女又微睜雙眼,輕輕地說:
「我中了蝙蝠精的毒,但不礙事,你們趕緊採摘瓜片,培成茶葉,泡水喂我,就能驅毒健身。」
村民們遵命,採摘葉子,培成茶葉,泡水喂百花仙子。三日後,仙子恢復如初,告別眾人,徑往南海。眾人為了感謝百花仙女除了禍害,把那鮮花盛開的山嶺,起名為鮮花嶺,把蝙蝠住過的洞叫蝙蝠洞。年年栽種茶樹,由於那裡霧氣濃,溫差大,加上鮮花嶺鮮花的香氣,所以,瓜片的葉厚、醇香、成了中外馳名的好茶,起名叫「齊山雲霧」。傳說二據多年來請教了不少老農和茶工,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說法有二。一種說;1905年前後,六安州(現改為市)某茶行的評茶師,從收購的上等綠大茶中專揀嫩葉摘下,不要老葉和茶梗,作為新產品,拋售於市,獲得好價。這一創舉,不脛而走,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隨即僱用當地婦女,如法炮製。並起名曰:「峰翅」,意為「毛峰」(蜂)之翅也。此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靠近齊頭山的後沖,把採回的鮮葉直接去梗,並分別老嫩炒制,結果事半功倍,成茶無論色,香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周圍茶農竟學習,紛紛仿製。附近的齊頭山茶戶,自然捷足先登。這種茶形如葵花子,遂稱「瓜子片」以後叫得順品,就成了瓜片。 傳說三麻埠附近的祝財主(人稱祝家樓),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之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僱用當地有經驗的茶農,炮製貢茶。1905年前後,有人在附近的後沖專采春茶第一、二片嫩葉,用刺茅的花穗紮成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製成新茶,形質俱麗。獲得袁的贊賞。當地茶商也懸高價收買,促使周圍茶農仿製。這種新茶登市之後,蜚聲遐邇,連當時茶市上的峰翅,亦遜色多矣。峰翅因其不含老葉和茶梗,品質自然較大茶為優。但畢竟深深刻上了大茶的烙印。這種先夭不足,終使其超脫不了商品光衰的規律,到20世紀50年代初就絕跡於市了;而瓜片則無論是色、香、味、形和採制方法,與大茶相比已有了脫胎換骨.

B. 小學二年級縣級三好學生事跡範文

三好學生是一個用來評價一個優秀學生的榮譽稱號。三好學生是中國的學校給予被評選出來的優秀學生的一種榮譽稱號,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小學二年級縣級三好學生 事跡 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小學二年級縣級三好學生事跡1
鮮花嶺中心學校2013縣級三好學生事跡材料

金釗,男,麻埠鎮鮮花嶺中學九一班學生。他是一名積極進取,不斷追求更大進步;學習上刻苦鑽研,勤奮踏實;工作上積極負責,注重團隊合作;生活上作風簡朴,嚴於律己的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品德上:開朗善良,尊師愛友,孝順長輩

金釗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庭以務農為生。從小他就隨著父母一起參加務農勞動,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據,從小的經歷讓他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艱苦的生活也鍛煉了他的意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讓他永遠銘記在心。他也發自內心地尊重與敬愛老師。他知道是老師們給予了他知識,幫助他成長,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他的健康成長和進步。他還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樂,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

二、思想上:積極進取,嚴格要求,不斷進步

金釗始終貫徹黨的先進思想,努力學習的黨的知識。作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他始終不忘要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用一個共青團員的標准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求知,不斷進步,不斷學習,處處發揮著先鋒模範的作用。

三、學習上:樂於探究,勤奮刻苦,成績優秀

知識改變命運,他深知一個生在偏僻農村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在學習上,他一絲不苟的 學習態度 ,勤於鑽研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不懂就問的學習作風,加上謹慎謙虛的良好習慣,使他成績一直名列第一。多次獲得表彰,每學期都榮獲學校“優秀班

幹部” 、“三好學生”的稱號。他深深的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必須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標准。他始終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能力上:扎實肯干,以身作則,工作出色

入學以來,金釗擔任過副班長、勞動委員,職務意味著責任。無論擔任什麼職務,他都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同時主動和同學們一同分享他的 學習 經驗 ,共同探討新的 學習 方法 ,與同學們共同進步並配合班主任老師一起搞好同學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工作。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忙碌的服務工作,他都盡量協調好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團結同學,樂於助人,做好老師的小助手和同學們的好朋友。一直以來,在工作上他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和同學們的信任。

五、生活上:勤儉節約,互幫互助

金釗同學日常生活節儉,樂於助人,努力發揮一個優秀學生幹部應有的素質,與同學加強溝通與交流,融洽同學間的關系,促進同學間的學習和合作,使同學間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友愛圈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六月的中考,他將帶著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恆,以更高的要求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追夢的路上充滿艱辛、布滿荊棘,追夢的路上有苦有累,但他相信自己,會用汗水和努力為自己鋪出一條通往夢想的五彩路。帶著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支持,將再接再厲,為做好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學生”而努力奮斗!

2013年4月5日
小學二年級縣級三好學生事跡2
2012年縣級三好學生優秀事跡材料

女,今年九歲,就讀於青龍鎮第二小學四年級(2)班。她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熱愛集體、積極向上。她小小年紀,卻以良好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勤奮學習、開闊視野:在學習上,她刻苦努力,一絲不苟,愛鑽研,能夠虛心請教,不恥下問。從入學到現在她作業工整、能及時完成,成績優異,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她喜歡閱讀,一有空就讀書,一有書就愛不釋手。廣泛的閱讀開闊了她的眼界,同時也提高了的她寫作水平。

心地善良、禮貌待人:有人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朱張鑫同學有一顆潔白無暇、善良真誠的心靈,她追求純真、無私無邪。在家裡,關注親人的冷暖,以禮相讓,經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家務活 ,讓親情其樂融融。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為善,深得鄰里喜愛。傳遞愛心、助人為樂: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對於困難同學,她總是樂於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為樂,真誠奉獻。有同學上課忘了帶學慣用具,她總是豪爽的拿出自己的文具借給他們,有同學不會的問題,她總是熱情耐心的幫其解決。她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小小心靈裝滿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學校組織的多次獻愛心活動,她都能積極參與,無私奉獻。

勇擔重任,熱愛勞動:她勞動積極肯干,臟活、累活總她是搶在先,從不惜力。對待班級的勞動任務,她都能夠提前出色的完成。對於學校組織的大型勞動,她不但自己肯干,還表現出極強的組織能力和號召力。

全面發展,興趣廣泛:“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力量源泉,朱張鑫同學的身上有著一股強烈“向上”的追求.她一直在追求著思想上的向上:“做個好孩子,做個好學生,做個好公民。”她尊敬長輩和師長,團結同學,遵守校規校紀,對人講禮貌,自覺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和社會公德,深得鄰居、家長、老師和同學的好評。進入小學校園,通過學習,當她知道了少先隊組織是少年 兒童 的先進組織後,她每時每刻就把自己置於組織約束之下,嚴格要求自己。她追求全面發展,除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外,她還特別喜歡看書、聽音樂、 唱歌 、跳舞和 體育運動 。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學昭示,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近年來她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學校開展的《愛護環境公物,創建美好校園》的演講比賽中她演講的《爭做環境小衛士》榮獲三等獎。在老師的輔導下她寫的詩歌《親愛的老師》在學校校刊《小白楊》上發表了。

好學生的標準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直以來這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小學的幾年裡,她一步步地朝這個目標在前進、在努力,全面認識自己、提高自己,不斷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在 社會實踐 中吸取了甘甜,擁有了豐潤,豐滿了羽翼!
小學二年級縣級三好學生事跡3
xx同學入學三年來,一直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熱愛集體,樂於奉獻。每學期均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一直擔任班長和中隊長職務。在學校老師的關愛和 教育 下,該同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學習勤奮,成績優秀

該同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專心,勤學善思,不懂就問,學習成績始終名列班級前茅。同時養成了 愛好 閱讀的良好習慣,廣泛閱讀了歷史類、傳記類、名著類等多種題材的作品,有效拓展了知識面。並注重寫作鍛煉。其中撰寫的三篇 作文 習作《在草原上 學開車 》、《媽媽生氣了》、《讀(買火柴的小女孩)有感》分別發表在《陝西廣播電視報》和《漢中日報》上。

二、熱情待人,熱愛集體

該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他總是能伸出援助之手,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特別是在去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當天,他不怕危險和老師一道站在樓門口疏散同學;之後他不僅為受災兒童傷心流淚,而且拿出自己積攢的零用錢捐獻給災區,表達愛心。他發自內心地尊重和敬愛老師,因為他懂得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自己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入學來他一直擔任班長和中隊長,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能積極帶頭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並能大膽管理,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另外能積極出謀劃策,組織同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能力,奉獻社會。

三、愛好廣泛,素質全面

該同學不僅學習成績優秀,各方面素質都很突出。他愛好體育活動,愛好書畫,愛好音樂。經過勤學苦練,他身體健康,漢字寫得端正秀氣,少兒書畫作品獲國家級二等獎,每次參加學校 故事 會比賽均獲第一名,2007年還去北京參加了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綠野尋綜》的節目錄制。

綜上所述,xxx同學聰明好學,樂於助人,成績優異,工作出色,綜合素質高,不愧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不愧為一名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小學二年級縣級三好學生事跡相關 文章 :

1. 小學二年級三好學生事跡

2. 縣級三好學生主要事跡材料5篇

3. 優秀三好生事跡材料2篇

4. 小學三好學生事跡材料4篇

5. 三好小學生主要事跡

6. 小學二年級好苗苗事跡

C. 六安瓜片為什麼被列為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現在已經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並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詳細列出了六安瓜片茶原產地保護范圍為六安市的26個鄉鎮。名列第一位的是六安市裕安區石婆店鎮。其次,分別為:石板沖鄉、獨山鎮、西河口鄉、青山鄉,金寨縣響洪甸鎮、青山鎮、燕子河鎮、響齊辦、天堂寨鎮、古碑鎮、張沖鄉、油坊店鄉、長嶺鄉、槐樹灣鄉、張畈鄉,霍山縣佛子嶺鎮、黑石渡鎮、諸佛庵鎮、磨子潭鎮、漫水河鎮、太陽鄉、大化坪鎮,金安區毛坦廠鎮、東河口鎮、舒城縣曉天鎮。 六安瓜片
石婆店鎮所產的六安瓜片茶無論在形、色、味、香均堪稱一絕。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核心生產區。鎮內有多家專門從事六安瓜片茶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企業和廠家。如安徽省六安市徽煌茶廠,六安市金六茶廠,紅石春茶廠等。
瓜片在清朝初年,被列為「貢品」。據《食品科技》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紹:1856年4月27日,咸豐帝的懿嬪(即慈禧)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載淳(即同治)。咸豐帝聞知此事,喜不自勝,便當即諭旨:「懿嬪著封為懿妃」。按照宮中規定,慈禧從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級的生活待遇。於是,在她的飲食規定中就有:每月供給「齊山雲霧」瓜片茶葉十四兩。 有詩嘆道:「催貢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似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另有一首《竹枝詞》描繪了當年貢茶的情景:「春雷昨夜報纖芽,雀舌銀針盡內衙。柳外龍旗喧鼓吹,香風一路貢新茶。」 曹雪芹《紅樓夢》有80多處提及,第41回,妙玉烹茶給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因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還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說:這水是五年前從梅花上收集的雪,放入瓮中埋在地下,是專門用來烹茶用的。 《人民日報》曾刊載過這樣的消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生前喜飲六安瓜片,在彌留之際,還要醫務人員泡杯六安瓜片留香。 【現狀】解放後,瓜片產值增長了2.7倍,均價提高25%。近年來,「六安瓜片」經歷了一系列的潮起潮落,其產量曾一度嚴重滑坡,目前,六安已擁有天然優質的「六安瓜片」茶園30萬畝,開發出「六安瓜片」三品十級等系列,年產報品、精品「六安瓜片」達3萬余公斤。現在,金寨縣已是全國100個、全省13個重點產茶基地之一。瓜片茶是金寨縣的傳統保茶,而「齊山雲霧」則名占魁首。 【存儲】六安瓜片的貯存,與品質的高下密切相關。要求乾燥密封。目前,普遍採用鍍鋅鐵皮茶桶包裝。每桶裝干茶25千克左右。老火茶下烘後趁熱踩桶,用錫焊封。 【產地】主產地是六安市裕安區,金寨縣這里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抱,雲霧繚繞,氣候溫和,生態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綠色飲品。 裕安區交通地圖
六安茶之主要產區位於安徽省六安地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之品質最佳,尤以金寨齊雲山周圍的瓜片為珍品,故金寨產的瓜片又名為「齊山雲霧」。 六安茶文----六安瓜片獨特工藝 六安瓜片宛如瓜子的外形,寶綠潤亮的色澤,黃綠清澈的湯色,清芬撲鼻中別具一格。我國許多著名的茶葉學者,在品評是認為,製作瓜片茶鮮葉質地較其他名茶粗老,但其品質卻如此獨特,究其原因,除了大別山深處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長環境、富饒多彩的品種資源外,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發揮才智所創造的採制工藝是一個重要因素。 人們總結六安瓜片傳統的採制工藝有四個獨特之處: 一是摘茶等到「開面」。即新梢長到一芽三、四葉時開面,葉片生長基本成熟,內含物豐富,成茶香氣高。 二是鮮葉要扳片,採摘回來的鮮葉,經過攤涼、散熱、再進行手工扳片,將每一枝芽葉的葉片與嫩芽、枝梗分開,嫩芽炒「銀針」,茶梗炒「針把」葉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扳片在我國綠茶初制工藝雖獨一無二,最為科學的一道工序。扳片的好處,既可以摘去葉片,分開老嫩,除雜支劣,保持品質純一衛生,又可以通過扳片起萎作用,利於葉內多酚類化合物幾蛋白質、醣類物質轉化,提高成茶滋味和香氣。 三是老嫩分開炒,炒片分生鍋和熟鍋,每次投鮮葉一兩至二兩。生鍋高溫翻抖殺青,熟鍋低溫炒拍成形。 四是碳火拉老火。炒後的濕坯茶經過毛火、小火、混堆、揀剔,再拉老火至足干。拉老火是片茶成形、顯霜、發香的關鍵工序,人稱「一絕」。拉老火採用木炭,明火快烘,烘時由兩人抬烘籠,上烘2—3秒種翻動一次,上下抬烘70—80次即成。有人形容其「火光沖天,熱浪滾滾,抬上抬下,以火攻茶」,成為一道引人入勝的景觀。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六安瓜片的化學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 。其化學成分是由3.5-7.0% 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葉中含有20-30% 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 的游離氨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編輯本段瓜片功效
營養價值高
1.六安瓜片是所有綠茶當中營養價值最高的茶葉,因為全是葉片茶生長周期長,茶葉的光合作用時間長,茶葉積蓄的養分多。
抗衰老
六安瓜片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抑制細菌
3.六安瓜片抗菌 六安瓜片原料
研究顯示,六安瓜片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安瓜片具備整腸的功能。
降血脂
4.六安瓜片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六安瓜片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減脂
5.六安瓜片瘦身減脂 六安瓜片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防齲齒、清口臭
6.六安瓜片防齲齒、清口臭 六安瓜片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防癌
7.六安瓜片防癌 六安瓜片對某些癌症有抑製作用,但其原理皆限於推論階段。對防癌症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8.六安瓜片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
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9.六安瓜片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六安瓜片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六安瓜片減輕病況。
編輯本段沖泡方法
六安瓜片一般都採用兩次沖泡的方法,先用少許的水溫潤茶葉,當然水溫一般在80℃因為春茶的葉比較嫩,如果用100℃來沖泡就會使茶葉受損,茶湯變黃,味道也就成了苦澀味,「搖香」能使茶葉香氣充分發揮,使茶葉中的內含物充分溶解到茶湯里。 待茶湯涼至適口,品嘗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咽,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著重品嘗茶的頭開鮮味與茶香,飲至杯中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干),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茶,二開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編輯本段瓜片傳說
傳說一
馳名中外的安徽綠茶——六安瓜片,又名齊山雲霧,產在六安的齊頭山蝙蝠洞一帶。為啥光在蝙蝠洞一帶有呢?這里有個故事。 早先年,齊頭山是個富饒的地方,青的山,綠的水,莊稼齊整,人丁興旺,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鮮花。正在人們議論給齊山種一些花草的時候,來了一個身穿灰黑色衣衫的艷治女人,阻止人們栽種花草,說:「花多妖艷,於人畜莊稼不利。」 村民老實,想想過去這里花少,人畜安全,五穀豐收,便信以為真,停下栽花之舉。黑衣女郎得寸進尺的說: 「齊頭山父老,這里是個好地方,我就在此落腳吧!」 村民最明理,天地乃天下人的天地,有何不可呢?就給她搭了一間木板房,砌灶安鍋,諸事甭她煩神。這女人怪咧,雖然長得面如滿月,眼若流星,一見到花,就面目猙獰,眼若銅鈴,把花掐光。有時女小囡穿件花衣裳,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撕掉。漸漸的齊頭山連花影兒也見不到,更怪的是,自她來後,齊頭山的那個洞里,每天五更便冒出一股濃濃的黑氣,漫過村莊,漫過田野,漫過嶺坡,樹竹越長越小,莊家年年減產,熱人們面黃肌瘦。人們人們發現白天她在木屋裡住,夜晚,木屋裡點著燈,但她卻悄悄地飛到齊頭山的山洞裡。人們大驚,這是妖怪嘛!有人悄悄地請法師、道士來想要捉怪。法師、道士還未進村,就跌的鼻青臉腫,請法師的人則被一陣大風吹得無影無蹤。一次如此,兩次如此,三次沒人敢去請法師了。就是有人敢去,法師、道士也不敢來。 沒有鮮花,沒有色彩,這種日子怎麼過呢?人們只得紛紛攜兒帶女去逃荒。還未到山坳口一個黑大漢拿著大棍,橫擋住去路,喉道:「還想逃嗎?」一棍掃下來前面的幾戶人家的鍋碗瓢盆已打得紛紛碎,碰著頭的開了瓢,碰著手,掛了彩。一次如此,兩次如此,只要一到山坳口,那個大漢便橫在面前。人們只好忍受著。 中年人形容枯槁,小姑娘也沒有血色,十股人死的死,失的失,只剩下兩三股人了,村子裡雞不鳴,狗不叫,就像一口大棺材似的;沒有歌聲,只有哭聲;沒有鮮花,只有妖霧。人們日子過不下去了。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銀發如雪,神扛扛的老太婆。她手挎一隻籃子,籃子上蓋了一塊布。對村民說:「鄉親們,我要在這里住下。」 眾人一聽,驚楞的瞪圓眼睛,心裡疑惑不解,我們這里人都跑不徹,她還光葫蘆頭往刺里鑽。村民都是善良的,說:「老人家不是我們不做善事,只是這地方,十年前來了妖怪,把我們作踐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們都快填妖精肚子了,何必來墊我們的棺材底呢?你快走吧!」 那老太婆笑笑說:「謝謝好心的鄉親們,只是我一把老骨頭硬的很,妖精不怕卡死,就來吞吧!」 眾人一聽這口氣,知道老太婆有些來頭,就說:「老人家,那好,求你發發慈悲吧,不過你赤手空拳,如何制服妖精呢?」 老太婆把籃子擺到眾人面前說,「全靠它!」掀掉蓋布,眾人一看,全是花種子。 眾人一思謀,這妖精是怕花仙。於是,便有老太太安排,大人、小孩一起動手,把附近的一個高嶺坡全種上花。種到洞口,花籽兒沒有了老太婆從口袋裡掏出一把茶籽,和年輕人把它種上。 春天來了,兩場春風一吹,三場春雨一下。嶺坡上,山洞邊的花籽兒、茶籽兒都破土而出,一個勁往上竄,一天一個樣。黑衣女人看到洞旁的茶苗,頓覺詫異,便把村民叫來問道:這是啥玩意? 老太婆趕忙站到眾人面前,說 「它是瓜——片」 黑衣女人瞅瞅老太婆,追問道: 「為啥叫瓜片」 「它的葉子像切開的一丫一丫吃了瓢的瓜皮!」 黑衣女人瞅瞅,果然象。就驅散村民,回到洞里,噴出一股股濃濃的黑棋,直向茶苗和花苗壓去。老太婆一見不敢怠慢,忙從口袋裡掏出一把花蕊,用嘴一吹,那些花蕊,就像風箏一樣飄向黑氣,花蕊的香氣,沖了黑色的濁氣。黑色妖氣頓時變成乳白色霧,繚繞著,化成霧珠。第二天清晨,黑衣女人又從洞里吐出一股更大的黑棋,直壓向茶苗和那嶺坡上已經結蕾的各種花卉。老太婆又從口袋裡掏出一把乾花蕊,撒向黑氣,花香沖了濁氣,黑氣變成白霧,在陽光下變成露珠。 第三天清晨,黑衣女人有從洞里噴出一股更大的黑氣,直卷茶苗和錠蕾的花。老太婆又趕忙掏花蕊,可是沒有了。她就縱身跳人黑氣中,變成一個美麗的仙女,身披百花紗布,大口大口的吸著黑氣,護著茶苗和花苗。黑氣進了她肚裡,又變成白氣排出來。這時,漫山遍嶺的鮮花開了,又紅的、黃的、藍的、紫的、橙的~~~~~香氣四溢。黑衣女人伸頭一看,大驚失色,大叫一聲:「氣煞我也!」噴出最後一股黑氣,縮到洞里,跌倒在地,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隻大蝙蝠。黑氣卷向美麗的仙女,仙女跌落下來,暈昏在地。鮮花越開越旺,香氣四溢,黑氣變成霧氣,霧氣變成露珠。一會霧散日出,晴空萬里,人們看到仙女昏在塵埃里。頓時,眾人圍上去,面對恩人,大人流淚,小人哭喊,倒是上了年紀的人有見識,叫眾人安靜,撬開她的嘴,餵了點水。仙女才微睜開雙眼,輕輕地說: 「我是百花仙女,奉王母之命送茶籽兒給觀音。卻南海經過此地,看到蝙蝠精在此作怪,便留下來~~~~」 眾人一看百花仙女不說話了,閉上眼睛,都以為百花仙女「仙逝」了,不禁放聲大哭淚落滿面。忽然百花仙女又微睜雙眼,輕輕地說: 「我中了蝙蝠精的毒,但不礙事,你們趕緊採摘瓜片,培成茶葉,泡水喂我,就能驅毒健身。」 村民們遵命,採摘葉子,培成茶葉,泡水喂百花仙子。三日後,仙子恢復如初,告別眾人,徑往南海。眾人為了感謝百花仙女除了禍害,把那鮮花盛開的山嶺,起名為鮮花嶺,把蝙蝠住過的洞叫蝙蝠洞。年年栽種茶樹,由於那裡霧氣濃,溫差大,加上鮮花嶺鮮花的香氣,所以,瓜片的葉厚、醇香、成了中外馳名的好茶,起名叫「齊山雲霧」。
傳說二
據多年來請教了不少老農和茶工,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說法有二。一種說;1905年前後,六安州(現改為市)某茶行的評茶師,從收購的上等綠大茶中專揀嫩葉摘下,不要老葉和茶梗,作為新產品,拋售於市,獲得好價。這一創舉,不脛而走,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隨即僱用當地婦女,如法炮製。並起名曰:「峰翅」,意為「毛峰」(蜂)之翅也。此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靠近齊頭山的後沖,把採回的鮮葉直接去梗,並分別老嫩炒制,結果事半功倍,成茶無論色,香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周圍茶農竟學習,紛紛仿製。附近的齊頭山茶戶,自然捷足先登。這種茶形如葵花子,遂稱「瓜子片」以後叫得順品,就成了瓜片。
傳說三
麻埠附近的祝財主(人稱祝家樓),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之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僱用當地有經驗的茶農,炮製貢茶。1905年前後,有人在附近的後沖專采春茶第一、二片嫩葉,用刺茅的花穗紮成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製成新茶,形質俱麗。獲得袁的贊賞。當地茶商也懸高價收買,促使周圍茶農仿製。這種新茶登市之後,蜚聲遐邇,連當時茶市上的峰翅,亦遜色多矣。峰翅因其不含老葉和茶梗,品質自然較大茶為優。但畢竟深深刻上了大茶的烙印。這種先夭不足,終使其超脫不了商品光衰的規律,到20世紀50年代初就絕跡於市了;而瓜片則無論是色、香、味、形和採制方法,與大茶相比已有了脫胎換骨.<--
編輯本段製作工序
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採摘,標准為多采一芽二葉,可略帶少許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隨摘隨炒。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其獨特處是無法用機械,必須採用傳統工藝,工具是生鍋、熟鍋和竹絲帚或芒花帚。炒制時,每次投鮮葉100克左右,翻炒1—2分鍾,葉片變軟,色澤變暗時,轉至熟鍋,邊炒邊拍,使葉子逐漸成為片狀。六安瓜片的顏色、香味之所以與其它茶葉不一樣,其奧妙主要在於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拉毛火時,均用精選栗炭,每烘籠投2—3斤,烘到八九成干時,揀去黃片、 漂 片、紅筋、老葉等。拉毛火的後一天開始拉小火,每烘籠投葉5—6斤,火溫不宜太高,烘到足干。拉老火, 場面很大,木炭通紅,火焰沖天,兩個人抬著烘籠烘上3—5秒鍾.拾下翻茶,如此這般,連續翻烘81次.直至葉片綠中帶霜.趁熱裝桶密封。這樣,六安瓜片就形成了特殊的色、香、味、形。 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 生鍋與熟鍋:炒茶鍋口徑約70厘米,呈30度傾斜,兩鍋相鄰,一生—熟。生鍋溫度100℃左右,熟鍋稍低,投葉量約100克,嫩片酌減,老葉稍增。鮮葉下鍋後用竹絲帚或蘆花帚翻炒1—2分鍾,主要起殺青作用,炒至葉片變軟時,將生鍋葉掃入熟鍋,整理條形,邊炒邊拍,使葉子逐漸成為片狀,用力大小視鮮葉嫩度不同而異。嫩葉要提炒輕翻,帚把放鬆,以保色保形。炒老葉則帚把要帶緊,以輕拍成片。炒至葉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時即可出鍋,及時上烘。 毛火:用烘籠炭火,每籠投葉約1.5公斤,烘頂溫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揀去黃片、漂葉、紅筋、老葉後,將嫩片、老片混勻。 小火:最遲在毛火後一天進行,每籠投葉2.5—3公斤,火溫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後一次烘焙,對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響極大。老火要求火溫高,火勢猛。木炭要先排齊擠緊,燒旺燒勻,火焰沖天。每籠投葉3—4公斤,由二人抬烘籠在炭火上烘焙2—3秒鍾,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邊烘邊翻。為充分利用炭火,可2—3隻烘籠輪流上烘。熱浪滾滾,人流不息,實為我國茶葉烘焙技術中別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籠茶葉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籠拉來拉擊,一個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葉片綠中帶霜時即可下烘,趁熱裝入鐵筒,分層踩緊,加蓋後用焊錫封口貯藏。 [六安瓜片核心生產區域] 六安瓜片現在已經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並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詳細列出了六安瓜片茶原產地保護范圍為六安市的26個鄉鎮。名列第一位的是六安市裕安區石婆店鎮。其次,分別為:石板沖鄉、獨山鎮、西河口鄉、青山鄉,金寨縣響洪甸鎮、青山鎮、燕子河鎮、響齊辦、天堂寨鎮、古碑鎮、張沖鄉、油坊店鄉、長嶺鄉、槐樹灣鄉、張畈鄉,霍山縣佛子嶺鎮、黑石渡鎮、諸佛庵鎮、磨子潭鎮、漫水河鎮、太陽鄉、大化坪鎮,金安區毛坦廠鎮、東河口鎮、舒城縣曉天鎮。 石婆店鎮所產的六安瓜片茶無論在形、色、味、香均堪稱一絕。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核心生產區。鎮內有多家專門從事六安瓜片茶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企業和廠家。如安徽省六安市徽煌茶廠,六安市金六茶廠等。
編輯本段湯色味道
【湯色】湯色杏黃明凈,清澈明亮,滋味醇正回甜,葉底嫩黃,整齊成朵。 湯色
【味道】滋味醇正回甜,香氣濃高鮮爽,並有熟栗清香。可沖泡3-4次,以第2-3次最好,瓜片不耐泡,味道很清淡,等級越好,茶越好,味越淡。
編輯本段品鑒技巧
六安瓜片的一般品嘗有四個步驟: 嘗茶:從干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 聞香:鑒賞茶葉沖泡後散發出清香。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
展之過程,茶葉溶解情況及茶葉沖泡沉靜後的姿態。 品味:品賞茶湯的色澤和滋味。品飲前,先用「高沖、低斟、括沫、淋蓋」等傳統的方法沖泡。品飲時,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戲稱「三龍護鼎」 品茶工於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形以色為主。 六安瓜片的選購常識。正常氣溫年景,新茶一般在穀雨前十天內即可產出;真正葉片營養豐厚的茶草應在穀雨前後幾天內。選購品嘗「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即從干茶和泡茶兩個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評賞
望色:通過觀望應具備鐵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澤一致,可見烘製到位。聞香:通過嗅聞應具備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氣,尤其是有如燒板栗那種香味或幽香的為上乘;有青草味的說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過細嚼應具備頭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覺,略用清水涮口後有一種清爽甜潤的感覺。 觀形:通過察看應具備片卷順直、長短相近、粗細勻稱的條形,可見形狀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發湯品嘗
茶具一般選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為佳,沒有條件的可選用礦泉水或純凈水等PH值近於中性的水質為適宜。根據茶具容量,放入茶葉適量,清淡適中,不宜過多。為避免片茶原香流離,當今有人主張用開水高沖、緩收、起壺至茶具2/3處加蓋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滿加蓋)。片刻後,即可品鑒。步驟如下:首先聞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覺是否有悠悠的茶葉清香;以其香味濃度體驗茶葉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蓋扶動茶葉查看湯色,一般是青湯透綠、清爽爽的,沒有一點的渾濁。其葉片顏色一般是穀雨前十天的茶草製作的新茶,泡後葉片顏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勻稱。相近穀雨或穀雨後茶草製作的片茶,泡後葉片顏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勻稱,茶湯相應也濃些、若時間稍候一會兒青綠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兩口茶湯後,再小呷細細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涼、絲絲的甜味;葉片營養生長豐厚的茶草製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湯,往往能夠使你明顯感覺到茶湯的柔度。四是觀其形。干茶開水發湯後,先浮於上層,隨著葉片的開湯,葉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陸續下沉至杯碗底。有原來的條狀開發為葉片狀,葉片大小近同,片片疊加。
編輯本段名茶、名史、名人
名茶、名史、理所當然的涉及眾多古今中外名人。筆者由於知道有限,也不可能把所有都搞清楚,現就所知列舉一、二。 一代皇後慈禧太後,每月方使享用14兩。在晚清慈禧膳食單上,也有規定月供瓜片十四兩。 六安瓜片
一代名將葉挺將軍,最愛喝的茶是「六安瓜片」。他不僅自己愛品嘗,在革命戰爭年代周恩來第一次喝「六安瓜片」就是葉挺將軍送的。 一代偉人周恩來,不僅與葉挺將軍有一段「六安瓜片」的情結。在他病重辭世之前,還向喂茶的醫護人員說:「我想喝點六安瓜片。」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作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特使,一九七一年七月第一次秘密訪華,為中美兩個大國建交打開大門。回國前國家贈送他一桶「六安瓜片」茶,作為禮品茶。 大別山這塊熱土,不僅有聞名中外的六安茶,也有聞名中外的里邊人。現在仍健在的洪學智、汪永華,據說洪老每年都要喝幾斤「六安瓜片茶。劉伯承夫人汪永華老人去年年前回鄉看望鄉親,回北京臨走時鄉親們送什麼也不要,唯獨只要了」六安瓜片「。並且說,六安瓜片茶好,劉帥活在最愛喝。 現代最有名望的中國茶葉專家陳櫞、王澤農在他們所著的《中國名茶研究選集》、《中國名茶及其生產特性》書中,對「六安瓜片」評價極高,稱之為歷史傳統著名綠茶。1992年,王澤農作有《滿庭芳二闋》:「更喜齊山密林,巍崖下,婉轉溪流,得天厚,六安瓜片,甘香潤吻喉」贊詠「六安瓜片」。 2006年蕪湖茶博覽會上,「六安瓜片」在眾名茶中評為「茶王」,其品味無不贊絕。用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教授詹羅九的話說:六安瓜片的採摘技藝和加工工藝實為中國茶葉烘焙技術之一絕,可以作為制茶技藝之最,申報吉尼斯記錄。 胡錦濤主席將六安瓜片贈送給普京。

D. 合肥六安在哪裡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六安古老而神奇,民風純朴,風情獨特。美麗的山川,豐富的飲食,尋常的起居,日常的勞作,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居住 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宅坐青山龍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後山前水),「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左高右低)。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道路相沖。古時城鎮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當」,謂可祛邪消災。

飲食 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區多食稻米。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如清明前腌禽蛋,梅雨季節制豆醬,立冬後腌花菜蘿卜,冬至後腌魚肉家禽,春節前做糯米年糕。六安人歷來好客,舊時宴席菜餚一般為八樣、十樣,即「八大海」、「十大海」。

婚嫁 舊時婚姻之事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須經以下程序:提婚,又稱「提媒」;訂婚,又稱「下書子」;結婚,也稱「完婚」。完婚當天,男方備花轎、新衣、禮物,由媒人率迎親隊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飯」,後由親人背至轎上,嫁妝前行,花轎隨後。繞至男家,新娘由人攙扶從紅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禮,後入洞房,飲圓房酒,鬧新房。為烘托喜慶氣氛,有「贊喜句」之風俗,一人唱賀,眾人道好,賓客也可對新婚夫婦適度嬉戲逗樂,謂「新婚三日無大小」。完婚後,還有回門、會親等事。

禮儀 舊時禮儀習俗主要有:迎客,賓至主人出門揖迎,賓前主後,入室後讓上座,獻茶敬煙。坐席以8人或10人為滿,坐次視桌面縫線而定,縫線直對門向,則中堂左側為上,右側為次。敬奉煙、酒、飯、茶等物時均雙手捧呈,神情專一,目不斜視。見面,常見者互相問候,拱手作揖;不常見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輩見親友,應先招呼。

春節 習俗很多,大多屬一些美好、幸福、吉祥、安康之類的祝願和盼望。如臘月十八、十九兩天為「掃塵日」,除舊布新,祈求康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為「小年」,祈求平安。臘月的最後一天為「除夕」,貼春聯,掛新畫,結綵燈,放爆竹,點花燈,吃團圓飯,合家守歲,翹盼新春。除夕與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為「過年」,正月初三早晨,便燃鞭炮「送年」。

元宵節 「正月十五大似年」,「早過十五晚過年」,是六安的傳統。早餐元宵、餃子,元宵中常裹一枚銅錢或硬幣,吃上者謂可「交財運」。早餐後,或趕會,或觀燈,或逛集,或玩樂。是夜,城鄉大鬧花燈。在城鎮,燈會巡禮時,所經居民、店鋪門前,均要燃放爆竹,致送煙、糖之類;在鄉村,燈歌隊、龍燈隊競相出場表演,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端午節 盛行包粽子、賽龍舟之俗。粽子有火腿粽、棗仁粽、肉餡粽、豆沙粽等,有葷有素,花色繁多。至於賽龍舟,更是一種氣勢壯闊的水上競技活動,下水龍舟扮成青龍、黃龍、白龍諸色。舟上劃手身著綵衣,結扎齊整,雙手執槳,分坐船舷,擊鼓者則立船頭。一聲令響,數舟齊發,水上群情激昂,岸上歡聲雷動。

中秋節 有「早過端午晚過節(中秋節)」之俗。若中秋之夜天高氣清,月輪慢轉,家家在庭院、門前或樓台擺上桌椅,備齊月餅、水果和茶水,邊吃邊敘,親情融融。在農村,除了賞月、品嘗食品之外,青少年們多到村外打火把、撂火球、舞火龍火獅,天上人間,飛彩流霞。待一切平靜之後,三五成群的孩子們便悄悄地去「摸秋」了,所謂「摸秋」,就是借月光偷摘莊稼,摸著不同的莊稼就有不同的兆頭,是一種充滿神秘、冒險和人生嚮往的樂事、趣事。

除了春節、元宵、「五·一」、國慶等傳統和法定節日外,聖誕節、情人節等現代時尚節日也悄然走進人們的生活中。與此同時,還保持並發揚了一些地方節日傳統,如農歷二月初二(稱「花朝」)定親,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登高,農歷十二月八日「臘八節」,吃「臘八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也有二十四日)過小年,送灶老爺上天平安。在婚嫁方面,一般經過提親、定親、送日子(選定婚配日期)和成親四個步驟,彩禮的輕重、程序的繁簡,以雙方經濟為基礎,經過男女雙方協商,男方多尊重女方意見。喪葬方面,一般經過去世、出殯、柩放(用草包裹或在用磚建成的櫃屋裡放置)和下葬四個環節。在人行將去世時,子女應趕至死者面前送終(俗稱「送老」)。柩放1-3年後,入土下葬。隨著喪葬文明的發展,火化率也逐漸提高,喪葬程序得以簡化。生育方面,生孩子的第二天,要向岳父母報喜,第三天產婦要用艾水熏澡,嬰兒也要洗澡,稱「洗三」。在小孩滿月時,要請親朋好友喝「滿月酒」。周歲時(俗稱「抓周」),親朋好友道喜祝賀。到10歲時,也有做10歲生日的。人到60歲時,兒女們要為父母做「六十大壽 以後逢生日,也做壽,但一般沒有逢十做壽場面大。

熱點內容
1米8盆栽 發布:2025-02-04 21:39:14 瀏覽:766
客廳鮮花擺放 發布:2025-02-04 21:13:11 瀏覽:158
丁香酚面 發布:2025-02-04 21:10:40 瀏覽:796
玫瑰鮮花圖片大全花束 發布:2025-02-04 20:53:11 瀏覽:412
櫻花鋪滿床 發布:2025-02-04 20:48:05 瀏覽:761
排比牡丹 發布:2025-02-04 20:43:43 瀏覽:430
萊蕪辛庄花卉 發布:2025-02-04 20:43:04 瀏覽:726
七夕微信花 發布:2025-02-04 20:35:12 瀏覽:236
西蘭花蒸多久能熟 發布:2025-02-04 20:26:22 瀏覽:704
色彩臨摹鮮花 發布:2025-02-04 20:04:36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