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安妮鮮花講座

安妮鮮花講座

發布時間: 2023-08-06 11:34:22

1.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整理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讀後感1

寶媽說:與其說英語啟蒙,更多的是英語學習規劃。說到了phonics這類對小嘟嘟來說還比較長遠的學習內容。泛讀了本文後,對整體的英語啟蒙有了一定規劃。安妮鮮花也一再強調了聽說讀寫的順序以及早期需要大量的聽力輸入,培養良好的聽力辨音能力。下文為摘記的一些重點,作為自己學習的筆記。

嬰兒在9個月以前聽音辨音能力強,以後逐年減弱,最晚到12歲。——英語啟蒙越早開始越好。這樣就引申出來為什麼很多啟蒙類學習一般都以12歲為分水嶺。

音才是英文啟蒙的重點,26個字母分為letter name和letter sound兩個屬性,而教字母的letter sound,是北美學前班一年的重點任務,兩者同時學習。推薦免費資源網站:www.starfall.com,其中的ABCs裡面的朗讀方式也是這樣的方法。letter sound這個概念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感到非常陌生。原來學過lettersound的人,簡單的詞聽到單詞的發音就能基本判斷出拼寫,同時看到單詞也能讀出來。其實,這就是常見的phonics的學習閱讀的方法。

第三個問題,也是我在寶寶18個月左右十分困惑的問題。到底要不要摳單詞?要不要解釋英文對應的中文意思?答案是不要。安妮鮮花在本書中再一次強調了語感的培養。確實,我在很多地方都得知了答案,但是在實踐中往往會忍不住去摳單詞、去解釋中文意思,哪怕是自己在聽兒歌或看繪本時候,也會先將英文轉化為中文意思理解了再用英文念出來,可怕的啞巴英語思維。再次強調,英語啟蒙不要摳單詞、不要逐句翻譯成中文,現在這個階段語感、韻律的培養,比讀懂更加重要。就像中文學習的過程,聽多了讀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意思了。等到達這樣的境界,小朋友理解英語就再也不用在腦子里過一遍:英中英了,而是自然而然形成了英語思維。

安妮鮮花在此推薦了《語感啟蒙》,反復聽強調早期的語感培養。

phonics是科學閱讀的技能,是背單詞的方法之一,但絕不是為背單詞而服務的。

選書的方法

非常簡單的選書方法:Five Finger Rule(五個手指法則),隨便找出書中有代表性的一頁,讓孩子出聲地試讀。如果遇到一個單詞卡殼了,則豎起一個手指;如果五個手指都豎起來了,這頁還沒有讀完,則這本書太難;如果讀完這一頁一個手指也沒有豎起來,或者只豎起來一個手指,則這本書太簡單。

科學選書的I pick原則:即purpose(目的)我為什麼選這本書,interest興趣(我喜歡這本書的主題嗎?),comprehend理解(我能理解這本書的內容嗎?)和know認識(我認識這本書裡面大部分的單詞嗎?)

遵循分級閱讀的規律,使用I pick原則選書,不能違背。在具體操作上,以興趣等級和難度等級為參考,難度等級以GEL為參考。興趣等級永遠選擇適合年齡的。

選書的兩大方法並不適用於繪本閱讀,因為繪本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以讀圖和簡單的文字為主,這主要用於高階的閱讀選書。

避免過度閱讀,包括時間過度和難度過度,兩三歲的孩子每天在15-30分鍾,堅持比大量更加重要。作者說:最近加入了小花生網,同齡的雞娃太多了。讀後感難免會進行比較,比較了之後難免就會產生焦慮了。同齡的很多牛蛙,每天至少看20本書,難度也是更上了一個level,相比較小嘟嘟每天在3-5本的閱讀量,不免就有些焦慮了。突然一瞬間,我就坦然了,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節奏。小嘟嘟除了看中英繪本,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玩具上,專注於各類玩具也未嘗不可。

先培養好韻律(rhymes),再學習phonics。即從聽力辨音能力入手尋找語感,再通過「phonics-閱讀」不斷循環往復,才是硬道理。daily five即:word work ,listening to reading,read to self,read to someone,writing。有感情流利閱讀重於理解,也就是說要能夠非常流利的閱讀出來,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4歲是一個分水嶺。

近期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給寶寶挑選合適的資源上」,包括繪本、視音頻,各類資源越找越多,打開了一片藍海。但是資源越多,也就是越少!

視頻類:暫時選擇了Disney'English、Big Muzzy還有SSS作為日常輪播;

音頻類:在SSS的基礎上增加了語感啟蒙。因為我們專注聽了一年多的SSS,導致過渡到別的資源顯得有些困難。前幾晚嘗試著先聽語感啟蒙,結果小嘟嘟還是鬧著不肯睡覺,一切換到SSS就瞬間安靜慢慢入睡了。

繪本類:以廖彩杏的100本繪本為引導,來反復閱讀。

附記視頻順序:

一、《迪斯尼神奇英語 Disney'English》:適合零基礎的孩子,安妮鮮花、爸媽網、大粽子老師推薦。適合看3-5遍之後,逐句反復聽和跟讀。花一年左右時間學完,可以初步聽懂和理解英語生詞約400個。人教版小學英語的單詞量只有700多!

二、《瑪澤的故事 Big Muzzy》:Big Muzzy語速很慢(比粉豬和penelope都慢),其重復性是任何純粹的動畫片沒得比擬的:一個單詞或表達裡面的角色會誇張地用不同語氣重復很多次,有些表達甚至還會以兒歌的形式多次重復,很適合孩子啟蒙。

三、《清華幼兒英語語感啟蒙》介紹:該教材收集了英語國家教育兒童所廣泛採用的36首手指游戲和動作歌謠,用動畫和教學演示的方式紡排成適合中國幼兒認知能力的.教學VCD和圖畫書,讓中國幼兒接受英語母語一樣的語感啟蒙教育。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讀後感2

這本書是我在一個群裡面,群主媽媽列的一個書單中的一本書,我就照單把兩本媽媽讀的關於孩子學英語的書都買下了,還有一本是《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還沒有看),先談談《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這里有個學習英文的寶庫,裡面附有大量的免費學習的網路資源,還有安妮鮮花的觀點非常正確,「單詞是末,閱讀才是本」。

我們的孩子學習中文就是頭2年的大量的輸入,然後才有了強大的輸出,一開始我們不會糾結孩子的發音,是否跟讀等,也不必認字,學習英文也是這樣,當作母語一樣學習,當然我們少了英語環境這是個事實,但是我們可以創造,我們可以給孩子聽大量的英文兒歌,音頻,看原版的動畫片,讀原版的繪本,大量的輸入,估計也要2年,之後就會有巨大的收獲和驚喜了,就像我兒子現在的中文語言水平,總是會給我們驚喜,說的話太厲害了,很快大人就要講不過他了。

英文教材我是買對的,我先按兵不動,不急著教兒子也是正確的,我要先自己花時間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英文學習道路,我要學習很多知識,(孩子學習的同時,家長也要給自己充電),我也是從群里的討論才知道了現在國際上都是用phonics(自然拼讀法),不教音標,讓孩子自己拼讀,見字發音,英文單詞的讀音還是很有規律的,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研究過。

安妮鮮花在博客上發表了自己對女兒安妮在加拿大學習的第一手資料,與國外老師的交流體會以及對中外英語學習差異的思考等,引起的大量的關注,回國後,創辦了安妮英語俱樂部及安妮英文圖書館,還匯總了博文出版了這本書。

我是個英語發燒友,在英文水平達到頂峰時大學畢業了,以後就沒有進步了,我深信多學習一種語言就多打開一扇認識外面世界的窗戶,世界上很多優秀的書、報刊等都是英文的,我們看到的翻譯過來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已經有了譯者的思維,我非常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用自己的思維去直接看外面的世界。這必須有個過程,沒有捷徑,但是路走對了,絕對比目前國內一般的孩子在課堂上及課外輔導班上學習的英文更實用更高水平。

昨天我在揚子晚報上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英文水平達到初中生了,媽媽是搞英文培訓的,許多我們都學不來,簡直是個罕見的英語天才,但是我在安妮鮮花的書里看到的在國內培養孩子的英文的一系列的方法都是可以學習的,她的女兒並不是神童,人家外國人是非常重視閱讀的,教英文的方法跟我們完全不同,跟我們教中文也不一樣,那是大量的閱讀,不像我們每個年級列幾本書的書單,再出題考考就算閱讀考級了,他們講究的是流利的朗讀以及速讀與精讀結合等等,單詞也是按照拼寫規律來識記的,每周就教十幾個單詞。安妮鮮花強調媽媽的英文水平並不重要,水平高點當然更好,可以和孩子交流,媽媽要做的就是在恰當的時候給孩子合適的書及材料,媽媽會提供許多繪本、音頻、視頻等,但是孩子可能只喜歡其中的小部分,沒關系,等以後有機會再拿出來,說不定孩子就喜歡了。

「背1000個單詞不如積累100個真實場景下的表達方式,輸出是輸入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輸入一點點就開始關注輸出,極可能引發孩子的逆反和厭學。」中文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學習phonics,需要有前期的准備,大量的聽原版兒歌、故事、動畫片,加強聽力辨音能力。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如果急功近利,最終損害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英語能力,更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發展後勁。」學習其他東西也是如此,家長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比較,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後勁比學習成果更重要。看了這本書,我也在思考中文教學方法,閱讀中文繪本的方法,我們大人認識了字往往忽略了繪本上圖畫中的細節,不懂得欣賞圖畫,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聽音辨別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要欣賞孩子的閃光點。

我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去關注安妮鮮花的博客,以及其他關於孩子學英語的方法等,我發現我們這里的家長都是關心哪個培訓機構好,而不是自己認真的去教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家長也要充電也要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把孩子扔給培訓機構就自己打麻將去了。我也剛剛起步,我是想讓同樣家裡有幼兒的家長不要錯過的孩子的英語啟蒙,我也正在摸索階段。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讀後感3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這本書系統而具體介紹孩子特別是在幼小啟蒙階段的英語學習理論、方法和措施。其中一些觀點、理論思維具有前瞻性,方法和措施具有可操作性。想想自己曾經10多年的英語學習過程,甚至在大學期間通過所謂的四、六級英語水平測試,而現在也是啞巴、聾子的英語水平,著實令人深思。而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來闡釋孩子特別是啟蒙階段的英語學習方法措施、使我們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方法的問題思考頓然茅塞頓開,對如何學習好英語的焦慮也豁然開朗。

仔細拜讀本書,本人從書中提煉到了幾個關鍵詞:「英語興趣」、「英語輸入」、「英語語感」、「英語語境」、「Phonics」、」英語閱讀「。

「我們所給的一切資源,都是滿足他們內在的需要,只有內在的需要得到滿足,外在的資源才能內化成能力」,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還是怎麼做事情,都要以興趣為前提。為此孩子們的英語學習,首先要培養孩子英語學習的興趣,用不同的方法方式、用不同的資源來引導孩子喜歡上英語,愛上英語,抓住孩子英語興趣的火花,並及時提供其感興趣的資源,使孩子的興趣更濃,這樣最終會使英語知識轉換成內在的能力。書中對對孩子的英語興趣培養也提到了很多方法和措施。比如提供英語兒歌和動畫片,重復的磨耳朵,英語繪本,提供與年齡相適應的分級閱讀。

英語輸入本人認為這是孩子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基本通徑,英語輸入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是孩子對英語有興趣後而給予各種外界資源的一種方法,也是孩子接受英語學習手段,輸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兒歌、童謠、動畫片、繪本音頻、有感情的閱讀等。當然輸入不是簡單的灌輸,並要注重方法。要循序漸進,量變到質變,只要輸入的資源正確,方法科學,自然就有好的輸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書中講述了孩子英語輸入輸出過程中6大誤區,這里簡單的羅列一下:1、讓孩子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認字母,背單詞,2、聽英語的時候讓孩子去跟讀,3、要求孩子像背古詩一樣背誦英語,4、要求孩子用英語與家長對話,5、孩子用英語對話熟練後才開始注重閱讀,6、找專門的外教練口語就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些學習誤區應該在平時學習中應予避免。

」英語語感「和」英語語境「這是對孩子英語學習的基本要求,英語語感是指在英語學習中(包括英語單詞的拼讀和英語閱讀)的韻律和節奏。與我們學習中文一樣,比如重視」音節」,「重音和節奏」,「聲調和語調」。我認為這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注意方法,思想上要重視,同時在措施落實上要予以強化。當然語感也強調對英語要有感情的,不論是自然拼讀還是流利的閱讀過程中。書中提到一個措施:有感情的流利的閱讀=前期聽力積累+流利閱讀+快速閱讀理解+朗讀訓練。總結的很好。

英語語境也就是英語學習的情景,或是可以理解成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書中有個觀點:「背1000個單詞,不如積累100個真實場景下的表達方式」。這充分說明情景對應對英語學習時何等的重要,不論拼讀某一個單詞,學一句話,甚至讀一篇文章,不能簡單的理解單詞、句型、文章的意思,而是要去聯想其情景對應。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單詞、語法、句型等。這是一種英語思維能力的鍛煉。比如就某一個單詞,不能用中文來體會單詞的意思,而是要用圖畫或場景來體會其意思。當然光有這種情景對應意識還不夠,還要在平時多積累豐富的場景,來強化和提升孩子情景(語境)應對能力。

Phonics(自然拼讀)和英語閱讀這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種學習技能,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其學習和教學的最終目標能叫孩子見詞能讀,聽詞能寫。其作用是提高閱讀能力水平。由於本人不是專業人士,無法對其Phonics進行准確的定義分解以及闡釋,僅僅理解成為學習的技能和教學方法。具體的運用也是孩子在學習中和老師的教學中去實踐而吧!這種學習技能與閱讀是相輔相成,通過Phonics來掌握占閱讀量50%左右的Sight Words,靠大量的閱讀來鞏固,最終提高閱讀能力,在提高閱讀過程中,需要強化運用Phonics。同時也還要注意:通過Phonics來提高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的體系和次序。閱讀也講究科學的閱讀,也就是說採用分級閱讀。

如何在現有環境下讓孩子學習英語,學好英語?《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這本書提供很好的理念和具體操作方法,完全值得仔細研磨。文中介紹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措施不能簡單理解為一種手段,而是各種措施應互相綜合運用,相互相成,融會貫通。

當然英語語言學習不但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關注孩子成長的客觀規律,注重英語語言學習的科學性,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全面提高孩子的英語綜合能力。避免再次出現英語聾子和英語啞巴的現象。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這句話作為英語學習者和教育者共勉!

2. 現在學安妮花英語好還是新概念英語好

安妮的路線來,是加拿大兒童的英語源學習路線

引言中安妮鮮花中摘錄如下:「所以我們覺得安妮的英語啟蒙道路真實地反映了加拿大孩子英語啟蒙的做法和成果,而這些做法和我們過去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和目前國內的英語啟蒙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我們萌生了要把它們記錄下來的想法,而這,就是我們新浪博客的起源」

安妮9月回到中國,不到4歲到加拿大,至少上到小學2年級,這種成長路線,安妮更應該擔心的是漢語。一般的孩子要是有這種母語環境,那也不會太差,基本也都會使英語成為母語。同樣我們看到林克媽媽,則在書中體現了中國環境下學習英語所付出的艱巨的思考和努力,包括大量的游戲,押韻的三字經,大量的TPR等等,處心積慮。所以說,我們不能否定環境的巨大作用,後面我會指出這個環境差異。
覺得新概念還是應該有比較大的幫助的。不過要通過不斷地背誦和朗讀 才能真正達到效果。有的人是用裡面的課文進行翻譯的訓練,然後對照原文。這樣的話英語的水平提升也是比較快的。我覺得對語言的學習還是從聽到說到寫再到翻譯。當然閱讀是貫穿始終的。
希望你好好地學英語。使之成為一個真正可以應用的工具

3. 我「英語渣」能教好孩子嗎踩准四點帶出原版娃

Hi~我是卷兒媽~

兒童心理學+腦科學研究者

一個愛琢磨教育方法的媽媽

分享教育心得、啟蒙干貨、學習資源

文 | 卷兒媽

來源 | 微信公眾號「卷兒媽教子手記」

ID:juanr-ma

最近老家有個親戚,看了我公號里一些關於英語啟蒙的文章,她說自己既有點焦慮,也有點困惑,說:「你這是自己英語好,能教了孩子,像我們,自己還是半瓶子的水平,怎麼敢拿出來教孩子?再給孩子帶溝里。」

我說,你想多了。以現在的 社會 條件、學習資源,以及你們家好幾套房子要拆遷的「硬實力」,真有心把孩子英語雞上來,簡直不要太輕松。

我的英語水平跟海淀媽們比起來,恐怕分分鍾被秒掉。但這並不影響我帶卷兒學英語,孩子三個月也學到了悠遊第三級。

我自己從小對英語挺有興趣,初中時,英語常考滿分,但上了高中,英語下滑得厲害,原因是:對老師抱有不切實際的要求。

當時我內心對英語老師的角色,是有一個設定的——要洋氣優雅有格調。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對老師會有這種匪夷所思的要求,「崇洋心態」?好像又不完全是,更像是完美主義者的心態吧,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就想它方方面面都滿足自己的幻想。

但我們那會兒的英語老師,怎麼說呢,無論發音,還是舉止,都和我內心設定的角色大相徑庭。因為對老師的抗拒,我和這門課也隨之緣起緣滅。

現在想想自己當時太幼稚, 這世界上哪有人會百分百滿足你的幻想?如果有,那一定還是幻想!

扯得有點遠,我的意思是, 作為家長,咱們也不要幻想自己能百分百達到孩子的要求,或者是達到一個完美教育者的水平。我們只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我一直認為,在孩子的啟蒙期, 家長的管理水平,比專業水平更重要。

就好像,我老闆的寫作水平不如我,但他可以帶著整個公司前進。

這其實是專業能力與職責劃分的問題,老闆是搭檯子的,員工是唱戲的。

對應到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樣, 父母是那個搭檯子的人,孩子才是上去唱主角的。

以前上學,我們給老師起外號叫「老闆」,後來我們老師知道學生在背後這樣叫他,他開班會時說,「我很慚愧,我還擔不起『老闆』這個稱號。」

當時我們都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現在看,要當好孩子的「老闆」,領導力、影響力這些管理與戰略層面的能力,要遠遠高於專業水平。

因此,對於覺得自己英語水平不好,就不敢教孩子的父母,不妨這樣想:

假如我是一個老闆,要新創一家公司時,我會怎麼做?

我認為有四個基本點: 1.確立思路與大方向;2.創設工作環境;3.提供資源;4.回報獎勵。

對孩子的英語啟蒙,也一樣可以從這四點著手。

下面,我就具體說說這四個方面。

01 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父母們心中要有一條主線

任何事要做成,需要先設計好路徑,有一個宏觀的戰略思路。

很多人其實內心不是不敢教,而是不知道怎麼教,從哪兒入手。今天聽了一個講座,趕緊跟著學,明天看了某一篇文章,又去模仿,搖擺不定,效率最低。這個問題的實質原因,就在於內心缺乏一條篤定的教育思路。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自己拿不準思路,就找位好老師跟著。

我們國家英語啟蒙屆有5位大咖, 廖彩杏 吳敏蘭 汪培珽 安妮鮮花 蓋兆泉 。這五位都有獨到理論,有實踐成功經驗,她們的孩子在英語方面,一個比一個牛。

廖彩杏推薦採用 「有聲書」 做啟蒙,制定一年的學習計劃,合理分配到52周,每天播放3次,每次30分鍾,每周3-4本。讀一本,在播放記錄表上,畫個小勾勾。 「重復」 ,是她替孩子選購英文兒童繪本的首要原則。從一開始的「句子、句型重復」,到「概念重復」。

吳敏蘭更看重 親子共讀 游戲 互動 充分調動「五感」參與到學習中 ,五感,就是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通過親子五感 游戲 ,培養孩子的興趣。她認為,兒歌等富有韻律感的文字,可以幫助孩子熟悉語感,利於孩子模仿。

汪培珽採用 「喂英文故事」 的共讀方式,英文照書念,中文翻譯大概意思就行,不用逐詞逐句翻,不主動翻譯。每次讀之前,先把繪本里孩子不認識的單詞,帶孩子查清楚並確認發音。

安妮鮮花其實是兩個人,他們是一對海歸夫婦,女兒的名字叫安妮。安妮鮮花是兩個人共同的IP。他們倡導 海量輸入,營造英語環境,用英語作為日常背景音去磨耳朵,不主張死記硬背單詞、練句型、記語法。

蓋兆泉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學家斯蒂芬·克拉申 「二語習得」 論的踐行者,認為無意識的輸入成果大於有意識的學習;聽力輸入,需要建立在 「可理解」 的基礎上,遵循 「i+1」 原則,就是在自己的現有水平上加一個1,即理解+新知。

五位大咖的理論,各有各的特色和側重點,具體實施的路線上,各有千秋,但底層的思路上,有很多共同點:

1.早做啟蒙,低幼階段學語言比大童有天然優勢;

2.大量聽力輸入;

3.遵循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規律;

4.順應孩子的興趣;

5.尊重孩子的語言沉默期,輸出是輸入積累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產物。

家長們可以從中選擇一條路線,細致研究一下(這幾位都出了書),跟著走就行。

我們家的啟蒙思路,可能更接近蓋兆泉老師的路線。她也是上面5位大咖中,唯一一個孩子完全在國內環境中學習英語的,因此,我感覺她可能更了解中國孩子的問題和困惑。而且她的啟蒙路線做的也非常直觀和系統,我之前在 《幼兒園外教推薦的寶藏資源,能省不少培訓班學費》 這篇文中,曾經分享過蓋兆泉老師的一份路線圖:

其實整體的思路就是, 家長心裡有一條軸, 知道啟蒙期不同階段,該重點去培養什麼,比如磨耳朵?刷動畫?刷分級?報班?請外教?孩子相應達到什麼程度?然後據此提供相應的支持就可以了。正如蓋兆泉老師講的: 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02 給孩子搭好檯子

帶他上來「唱戲」

什麼樣的環境,算是好的學習環境?

我接觸過一些家庭,家裡做了大量的英語布置,比如花瓶,桌子,櫃子,門把手等顯眼的地方,貼上英語字卡,便於孩子去認知單詞;有的會專門開辟一個小空間,當作家庭英語角;有的會和孩子一起製作手工英語掛圖。

還有的家庭,注重磨耳朵,就像前面安妮鮮花提到的, 「將英語當成背景音」。

天津大學的鄔麗娜老師在她的書中曾提到, 營造家庭英語環境的4個關鍵點 ——15分鍾親子英語互動 游戲 +30分鍾英文動畫片+30分鍾英語兒歌音樂+15分鍾英文繪本親子閱讀=家庭家庭浸入式英語環境。

每天總計是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這個時長是依據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的成功案例設定的。

每天90分鍾,相當於小學的兩個課時,一年下來大約 730 多個課時;

如果按現在線上外教課25分鍾一課時計算,每天90分鍾,差不多相當於3.5個課時,一年下來就 1200 多個課時。對比一下,現在小學生一周才上2個課時,孩子真的很難「浸入」。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創設英語學習環境、將英語生活化的很好方式。

但在我看來, 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家長將自己變成孩子的學伴,當不了孩子老師,總可以當孩子的同學吧。

一起學習,讓自己真正投入到孩子的世界裡,和他切磋,互動。我是真的很享受跟孩子一起學習的感覺,我當年沒學過自然拼讀,現在跟孩子一起學,感覺新奇有趣;我當年跟著土味英語一路學過來,現在也想跟著卷兒一起走一遍原版路線;我當年沒有這么好的圖書資源,現在跟卷兒一起沉浸其中感覺自己像個大富翁。

03 找對資源,

選好工具

互聯網是一次真正的學習革命,不但實現了線上學習的方式,而且提供了海量的學習方法與資源。

放在我們那個年代,不要說當「原版娃」,我甚至很難聽到一次原版的錄音,直到上了高三,才第一次在英語老師的帶領下,看了英文版的《泰坦尼克號》。

而現在網路上,原版的動畫、免費的啟蒙課程,數不勝數。只要找到適合孩子的英語程度看的東西,再選好合適的設備,就可以輕松帶出一個「原版娃」。

那麼,怎麼才知道是否適合孩子學習程度的呢?

國外父母常用 Five Finger Rule 規則:比如讀繪本,隨便找出書中代表性一頁,讓孩子出聲試讀,如果孩子有5個單詞不認識,就表示太難了;如果沒有一個不認識的,或者只有一個不認識,則表示太簡單。

我們可以理解為,一頁上有2-3個單詞不認識的,屬於適合孩子程度的。也就是比孩子正常水平,高出一點點。

平常我給孩子提供的設備,主要就是繪本,點讀筆,平板,電視。我覺著這四樣是基礎的,聽覺、視覺、觸覺,都能照顧到。

早上起床—洗涮這個時間段,我會播放繪本里的音頻,溫習昨天讀過的繪本;下午放學,卷兒爸會給她用手機投屏到電視,看英文動畫片。

有的家長還會給孩子配備詞卡、有聲書、投影儀等,設備升級,視聽效果更好,但別因此忽視了陪伴。

愛奇藝、騰訊、B站,都有大量的幼兒英語啟蒙類的動畫,而且多數都是免費的,從幼兒園看到小學畢業都看不完。

這個時代, 真的是一個有史以來最有利於學習的時代。 只要家長有心,就能幫孩子找到資源和工具。

04 多給孩子正向的反饋和鼓勵

興趣來自於擅長,擅長來自於誇獎。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細水長流的積累,中文英文都一樣。語言學習一個重要的機制是連續不間斷輸入,每天哪怕只輸入30分鍾,也要比隔三差五輸入個2、3小時,效果要好得多。

而長久的堅持,一定需要興趣驅動的。 所以,在最初啟蒙階段,一定要多給孩子鼓勵,贊賞他的每一次進步。

我跟卷兒一起走路,聽到卷兒蹦出某個單詞時,總是特別驚訝地說:媽媽真想不到,連這個詞你都會呀!

這種驚訝,就是對孩子的正向反饋,她會很得意,覺著自己展現出了超乎媽媽意料之外的能力。之後她會主動去努力學習更多詞彙。

有時我會讓她去當奶奶的小老師,站在小黑板前,教奶奶學英語,每次聽到奶奶的發音,她都咯咯大笑,然後自己再給奶奶讀一遍,還用老師的腔調說:「你會讀了嗎?自己讀一遍試試。」

這是一種輸出,也是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一種方式。

總之,正如美國應用語言學家De Houwer和Lanza所說, 孩子的外語啟蒙,只需要父母具備正確的理念,應用科學的方法,採用合適的材料。

家庭英語啟蒙的關鍵就在這幾點, 父母的英語水平高低,並不能起決定性作用。

所以,放寬心,在這個資源豐富,學習工具多樣化的時代,我們自己的英文水平,絕對不會成為孩子的天花板。

只管加油就是了!

花絮 /Titbits/

大漠孤煙直,啟蒙不能遲。

語言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0-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這一時期也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黃金期,7歲之後,上了小學,語言環境更少,而且受到母語學習和表達方式的干擾,學習效果相比學齡前反而差一些。

每個牛娃背後,都站著一對堅持不懈的父母, 沒有誰是天生牛起來的。 只要付出心力,幫孩子規劃出一條適合他的學習路徑,為他創造環境,提供資源和工具,多給他鼓勵,他一定可以成為英語牛娃!

此外,我聽到過一句很美好的話,做孩子的陪讀,是陪伴在前,讀在後。陪伴勝於學習。

後台回復「英語」「磨耳朵」「數學」「數獨」「拼音」「紀錄片」,可獲取各類對應英語啟蒙資源~

有需要的親,在文末點個「 在看 」,然後長按下面二維碼,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領取~

- END -

更多啟蒙干貨

我之前發過不少學前啟蒙、幼小銜接方面的,寫干貨費老大勁了,希望能對朋友們能有幫助:

【背詩】學前背完多少首詩,上了小學才夠用?

【數學】幼升小最難的一道面試題,我帶孩子半個周末就破了

【英語】讓孩子熱愛英語,本身就是個謬誤

【英語】英語啟蒙:自然拼讀容易踩的坑,知道得越早越好(附磨耳朵資源)

【英語】教娃自然拼讀,你不擔心他跟漢語拼音搞混嗎?

【閱讀】帶4歲娃讀完1000本書後,我寫了這份5000字的閱讀規劃

【美育】說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雞娃】海淀牛娃真實水平到底如何?學前「快樂教育」的孩子,還能追上嗎

【幼小銜接】和小學老師聊了一下午,終於搞清幼小銜接究竟要准備啥?

卷兒媽 兒童心理學+腦科學研究者

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作品散見於《中國教育報》《 時尚 育兒 》等。

我相信,方法對了,每個孩子都是牛娃!

4. 磨耳朵是什麼意思

今天在論壇上看到一位媽媽發的帖子,「對磨耳朵的理解」,感覺說得很到位,摘到這里與大家分享。
磨耳朵看似簡單,但理解其中的內含卻需要花些功夫,真正能磨出英文耳朵,學問真的很大。
同樣是磨耳朵,效果可是不同的。

接觸安妮鮮花的家長對磨耳朵的概念應該不陌生,我在2年前由於大寶的緣故開始接觸安妮鮮花,剛開始對磨耳朵的理解很簡單,以為就是大量的輸入,不斷地讓她聽。到現在開始明白其實磨耳朵還是有很大的學問,深感以前對磨耳朵概念理解的膚淺。把自己對磨耳朵的一點理解分享給大家:

1、首先要正確理解概念,什麼是磨耳朵的概念呢?
磨耳朵是指英語語音輸入積累的總稱,既有精聽又有泛聽,既有無意識的語音輸入也有聽力理解。

1)其中特別要強調磨耳朵,不光是泛聽。成立了上海安妮鮮花俱樂部後很多家長會問,關於磨耳朵的問題,其中較多的都是集中在該如何提供輸入資源。通過溝通會發現較多的家長認為,磨耳朵就是提供大量的輸入資源,甚至有些家長只提供大量的音頻,不斷的作為背景音在輸入,然後會感覺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認真地聽,而且好像沒什麼效果。首先泛聽很重要,需要有大量的語音輸入和積累,但大家一定不要忽視了精聽。在輸入資源方面不能單一的提供音頻資源,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難開展精聽,需要通過一些有故事情節,如動畫或者繪本閱讀,這樣讓孩子能夠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進行聽力的輸入。這個只要我們提供的動畫片和繪本是適合的,孩子一定會喜歡,而且會很專注。我家大寶磨耳朵比起其他很多孩子來說是晚了,大概是中班才開始的,中文對她來說是明顯的主導語言,剛開始我們也只是提供音頻,發現效果不好,孩子不願意聽,後來有個契機她突然喜歡上了my little pony,買了些中文的書看,在找視頻的時候,沒找到中文的,就問她,只有英文的你看不看,她由於喜歡pony,硬著頭皮只有點頭說可以的,就這樣開始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慢慢喜歡上了英語。

2)輸入量的積累,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接觸到的一些孩子原來基礎都差不多,但是兩三個月後差距就出來了,什麼原因,歸根到底是輸入量的問題。磨耳朵的前100個小時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堅持下來,孩子對英語就不排斥了,而且會有些簡單的輸出。這個過程家長的堅持和選擇很重要,千萬不要覺得沒什麼效果,就半途放棄或者是由於工作忙沒時間,給孩子聽得間歇性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前100個小時的關不過,也就類似與學武術,基本功站馬步沒打扎實的話,越往上後面的難度就越大。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積累到300小時以上,輸出不成問題了,700小時與外教的交流不成問題,1000小時以上的聽力已經沒問題了。

2、兒歌童謠和韻律詩等對耳朵的辯音及韻律節奏非常有效。
很多家長磨耳朵開始的形式大致分兩類,一類是比較嚴格按照安妮鮮花的理念,從兒歌類開始,孩子也比較小容易接受;還有一類就是從動畫片開始,孩子相對要大一些。針對前一類只要引導得好,可以很好的按照安妮的啟蒙路線圖一步步走下去。這里要提一下的是第二類,部分家長覺得孩子的輸入不錯,而且孩子也很喜歡動畫片,覺得就沒什麼必要再去聽那麼簡單的兒歌之類的。其實這里有個誤區就是對兒歌童謠的價值理解不夠,孩子的韻律節奏可以通過看聽大量的音視頻得到幫助,但與針對性的對Rhymes的訓練對韻律節奏特別是辨別音素能力的提升效果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安妮媽媽在磨耳朵系列中提供了大量的兒歌童謠的原因。

3、磨耳朵過程中,語言的互動對孩子的輸出及進一步的輸入幫助很大。
語言的學習是需要環境的,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家長確實比較難給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甚至有些家長覺得用了安妮的理念,只要不斷不斷的輸入,孩子就能自然地流利輸出和交流了,對語言互動方面沒太重視。在培訓中,安妮媽媽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在去某城市講座後,很多家長都非常興奮,覺得理念很好,終於找到了方向,特別是磨耳朵覺得很輕松,不就是大量的給孩子提供資源。同一批孩子,有些家長理解了安妮的理念,認識到語言互動的重要性,但由於客觀的原因沒法提供給孩子好的互動,就報讀分館的磨耳朵課程,讓專業的老師能夠保持和孩子的定期互動和輸出的激活和引導。最終跟進下來發現2個多月後孩子的差距很明顯,後來就急著過來報讀輔導課程。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說明報班的重要,而是想通過例子說明家長一定不要忽視了語言互動的重要性,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堅持親子閱讀或者參加一些故事會等的交流,讓孩子能夠有一個激活的平台,這對孩子的輸出是有很大幫助的。

磨耳朵是基礎,是一種能力。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家長花時間和精力,同時更需要我們的智慧和堅持。為了我們孩子的英語啟蒙之路,一起堅實地走好第一步。

5. 格林·蓋步爾斯來的安妮(二)

2、At Green Gables 在格林•蓋布爾斯

And so the next morning Marilla said , ' Well ,Anne Matthew and I have decided to keep you ,only if you're a good girl , of course. Why , child ,what's the matter ?'

第二天早上,瑪麗拉說,「好吧,安妮,馬修和我已經決定將你留下,當然,你必須聽話。怎麼了,孩子,發生什麼事了?」

'I'm crying, ' sobbed Anne, 'because I'm very happy ! It's beautiful here ! People say I'm very bad ,but I'll try very hard to be good . Oh . thank you ! Thank you ! '

「我在哭,」安妮抽泣的說,「因為我非常高興!這里很漂亮!大家說我很淘氣,但我會盡力做一個好孩子。哦,太感謝你們了,謝謝!」

'Now stop crying, child ' said Marilla a little crossly ,' and listen .We're going to adopt you , and send you to school after the summer holidays.'

瑪麗拉有些不愉快的說:「別哭了,孩子,聽著,我們將收養你,暑假後還要把你送到學校去。」

Anne stop crying. ' Can I call you Aunt Marilla ? I've never had any family at all , so I'd really like to have an aunt. We could imagine that you're my mother's sister.'

安妮停止了哭泣。「我能叫你瑪麗拉阿姨嗎?我從來沒有過家,所以我特別想要一個姨媽。我們可以將您想像成我的姨媽。」

'I couldn't ' answered Marilla firmly(adv.堅定地,堅決地,堅固地,穩固地).

「我無法那樣想像,」瑪麗拉堅定地說。

'Don't you imagine things ? ' asked Anne ,surpised.

「您從來也不幻想嗎?」安妮驚訝地問道。

' No ,I don't ' Marilla replied. 'I do my housework ,and look after Matthew, and go to church on Sunday. There's no time for imagining things in this house. Just remember that , Anne '

「不,從來不幻想。」瑪麗拉回答。「我要做家務,照顧馬修,周日還要去教堂。在這家裡沒有時間去幻想。記住這一點,安妮。」

Anne was silent for a few minutes . Then she said , ' Marilla do you think I'll find a best friend in Avonlea ? Someone who really understands me and knows all my secrets(n.秘密;隱私). I've always wanted a friend like that.'

安妮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瑪麗拉,我在埃文利會找到一個最好的朋友嗎?一個真正理解我,知道我所有秘密的朋友。我一直想要一個那樣的朋友。」

' Our friends , the Barrays , have a daughter called Diana, who's eleven ,like you But if you want to play with her , you'll have to be very good. Mrs Barry is very careful about Diana's friends.

「我們的朋友巴里家有一個姑娘叫黛安娜,她今年11歲,與你同歲。但是你想和她一起玩,就必須非常乖。巴里太太對黛安娜交什麼樣的朋友要去很嚴。」

'Diana ! What a beautiful name ! ' said Anne excitedly. ' Her hair isn't red is it ? She looked sadly at her red plaits.' I hate my hair.

「黛安娜!多好聽的名字呀!」安妮興奮地說。「她的頭發不是紅色的吧?我希望不是」 她傷心的看著她的紅發辮。「我恨我的頭發。」

'Diana has dark hair.She's a good,clever girl. Try to be like her,Anne.'

「黛安娜長著黑色的頭發。她是個聰明乖巧的女孩。多像她學習吧,安妮。」

When the two girl mets ,they knew at once that they whould be good friends. The often played together,in the fields,or by the river,or in the garden.In the morning Anne helped Marilla with the housework.Then in the afternoon she played with Diana,or talked happily to Matthew while he worked on the farm . She soon knew and lover every flower, tree ,and animal at Green Gables.

兩個小姑娘初次見面,立刻就知道他們會成為好朋友。她們經常在田野、小河邊、或花園里一起玩耍。早上安妮幫助瑪麗拉料理家務。下午和黛安娜一起玩,或者與在地里幹活的馬修高興的聊天。很快她就認識並愛上了格林•蓋布爾斯的每一種鮮花、樹木和動物。

The Cuthbers had another friend,Mrs Rachel Lynde .She liked to know 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in and around Avonlea. She was very interested in the Cuthberts' little orphan girl,so one day she visited Marilla.

蕾切爾•林德太太是卡斯伯特家的另一個朋友。她喜歡打聽發生在埃文利村及四周的一切事情。她對卡斯伯特家收養的小孤女很感興趣,因此有一天她特意來拜訪瑪麗拉。

'I was very surprised to hear about the child, ' she told Marilla . 'So you and Matthew have adopted her!'

「聽到小女孩的事情我很吃驚,」她告訴瑪麗拉。「那麼你們已經收養她了!」

'I'm surprised myself' answered Marilla with a smile. ' But she's a clever little thing ,you know .And she's always dancing ,or singing or laughing.'

「我自己也很吃驚,」瑪麗拉笑著答道。「但你知道,她是個小機靈鬼。總是唱啊跳啊笑啊。」

Mrs Lynde shook (v.搖動 shake的過去式;n.可裝配為木箱的各個部件;) her head sadly.'What a mistake , Marilla! You've never had any children yourself, so how can you look after her ?'

林德太太難過的搖搖頭。「瑪麗拉,你犯了一個大錯誤。你自己從來沒有過孩子,你怎麼能照顧她呢?」

Just then Anne ran in from the garden. She stopped suddenly when she saw a stranger(n.陌生人;外地人;局外人) in the kitchen. Mrs Lynde looked at the thin little girl in the short dress, with her freckled face and red hair.

這時安妮從花園里跑進來。當她看到廚房裡的陌生人時突然停了下來。林德太太看著穿著短小衣服的瘦弱女孩,她的紅色頭發和一張不滿雀斑的臉。

'Isn't she thin ,Marilla ? ' she said . ' Just look at theose freckles ! And hair as red as carrots !'

「她多瘦啊,瑪麗拉。」她說,「看她那些雀斑!還有像胡蘿卜一樣紅的頭發!」

Anne's face went red .She ran up to Mrs Lynde.

安妮的臉紅了。她跑向林德太太。

'I hate you !' she shouted angrily. 'I hate you ! You're a horrible ,fat old woman !' And she ran upstairs.

「我恨你!」她生氣地喊道。「我恨你!你是個可怕的胖老太婆!」說完她跑上樓去。

'Oh dear ,oh dear ! ' said Mrs Lynde. 'What a terrible child ! You'll not have an easy time with her,Marilla.'

「天哪,天哪!」林德太太說道。「多可怕的孩子。你就甭想省心了,瑪麗拉。」

'You were rude(adj.粗魯的;無禮的;狂暴的;未開化的;) to her,Rachel, 'Marilla replied ,before she could stop herself.

「你對她太粗魯了,蕾切爾,」瑪麗拉說道,話沒說完,瑪麗拉已經後悔了。

'Well !' said Mrs Lynde. She got up and walked to the door. 'I think this orphan is more important to you than I am .When I think how long we've been friends... You'll have trouble with her , I can tell you . Well ,I'm sorry for you ,that's all. Goodbye.'

「好吧!」林德太太說。她站起身走到門邊。「我想著孤兒對你來說比我重要。當我想到我們成為好朋友已經多年……這孩子會給你找麻煩的,我敢保證。好吧,我只想說我為你感到難過,再見吧。」

Marilla went upstairs to Anne's room . The child was lying on her narrow (adj.狹窄的;有限的;勉強的;精密的;度量小的;n.海峽;狹窄部分,隘路;vt.使變狹窄)bed,sobbing loundly.

瑪麗拉來到樓上安妮的房間里。孩子躺在她窄小的床上,正在大聲地哭泣。

'You mustn't get angry like that, Anne ,Mrs Lynde is my friend, and you were very rude to her.'
「你沒必要那麼生氣,安妮。林德太太是我的好朋友,而且你對她太沒禮貌了。」

'She was rude to me !' said Anne. 'She said I was thin and freckled and red-haired. It was very unkind!'

「是她先對我失禮的!」安妮爭辯道。「她說我是瘦小枯乾,還長著雀斑何紅頭發。這也太刻薄了!」

'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 ,' said Marilla. 'But you must go to her and tell her you're sorry.'

「我理解你的感受,」瑪麗拉說道,「但你必須到林德太太家去向她道歉。」

'I can never do that ,' said Anne firmly(adv.堅定地;堅決地;堅固地;穩固地;).

「我不能那麼做,」安妮斬釘截鐵地回答。

'Then you must stay in your room and think about it .You can come out when you agree to say that you're sorry.'

「那麼你只能呆在你的房間里好好想一想。直到你同意去道歉才能出來。」

Anne stayed in her room all the next day. Downstairs the house was very quiet without her. That evenning, while Marilla was busy in the garden ,Matthew went up to Anne's room. The child was sitting sadly by the window.

第二天,安妮整日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由於安妮不在,樓下房間里非常安靜。那天晚上,瑪麗拉在花園里忙碌著,馬修來到樓上安妮的房間。孩子正神情憂郁地坐在窗前。

'Anne,' he said shyly,'why don't you say you're sorry? Then you can come down,and we can all be happy.'

「安妮,」他有些難為情地說道,「你為什麼不肯道歉呢?那樣你就可以下樓去,我們大家都可以高高興興的了。」

'I am sorry now,' said Anne, 'I was very angry yesterday ! But do you really want me to ...'

「我現在是後悔,」安妮說,「昨天我太生氣了!可您真想讓我去……」

'Yes , do , please . It's lonely downstairs without you .But don't tell Marilla I've talked to you.'

「是的,去道個歉吧。樓下沒有你太冷清了。但別告訴瑪麗拉我和你談過。」

Marrila was pleased to hear that Anne was sorry. Later that evening, when she and Anne were in Mrs Lynde's warm kitchen,Anne suddenly fell on her knees.

瑪麗拉聽到安妮願意道歉非常高興。那天晚上,當瑪麗拉和安妮在林德太太溫暖的廚房裡時,安妮突然跪了下去。

'Oh Mrs Lynde,' cried the little girl, 'I'm very sorry . I can't tell you how sorry I am , so you must just imagine it .I am a bad girl ! But please say you will forgive me .I'll be sad all my life if you don't ! '

「哦,林德太太,」小女孩抽泣著,「我非常對不起您。我說不出我有多後悔,所以只能請您想像一下。我是個壞女孩 ! 但請您告訴我您會原諒我的。如果您部原諒我,我一輩子都會難過的。」

' She's enjoying herself ! ' thought Marilla , watching Anne's face. ' She doesn't look sorry at all, but happy and excited ! '

「這孩子好像還挺喜歡這樣做的!」瑪麗拉看著安妮的表情暗想,「她看上去一點也不難過,倒是有一點高興何興奮!」

But Mrs Lynde said kindly , ' Of course I forgive you .' And later she said to Marilla , ' Perhaps you're right to keep her . She's a strange little thing , but I think I like her.'

林德太太和藹地說道:「我當然原諒你。」後來她對瑪麗拉說:「也許你讓她留下是對的。這小傢伙有些特別,但我想我挺喜歡她。」

6. 掌握這些秘訣,爸媽英語不行,也能培養出「英文牛娃」

叮當3歲了,從4.5個月開始聽英文兒歌,到後面跟唱兒歌,讀英文繪本,看英文動畫,上嘰里呱啦的萌芽課程,3歲前的英語啟蒙告一段落。


我覺得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目前的學習情況,以及3歲後的英語啟蒙方向了。


於是,最近把市面上熱門的英語啟蒙指導書又看了一遍,整理了一些讀書筆記,對一些重要觀點進行了梳理總結,尋找一些啟發吧。


整理的書籍有:



文章比較長,各家觀點有分有合,查閱不便請先 收藏 ,再慢慢研究吧!



作者: 中國台灣 廖彩杏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自己的孩子



丨 作者介紹


廖彩杏,龍鳳胎媽媽,台灣中正大學兒童語文發展碩士,曾任英文老師。英語專業出身,無留學背景。


有了孩子後開始全職,直到孩子大了才開始出書、講學。她的專長是兒童語言學發展、兒童文學,為孩子挑選合適的有聲書。


丨 內容特色


本書主要介紹自己的啟蒙經驗,詳細介紹了100本有聲書書單以及52周播放記錄表。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安妮鮮花認為「英語啟蒙的問題絕不僅僅是英語本身的問題,更是綜合 育兒 理念的問題。在孩子的英語啟蒙路上, 第一環境需要家庭來營造 ,站在孩子的身後, 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資源,點燃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


她秉持「 不必先認單字、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文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 」的「四不一沒有」原則,透過「 定時定量英文輸入 」的簡易行動方案。



1.為什麼要對孩子做「英語啟蒙」


廖彩杏認為, 孩子天生就是語言家 。在啟蒙的時候掌握MM法則,即材料Materials和方法Methods,學習之路可以事半功倍。


「幼兒一開始是由耳朵來學習」的,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流暢,在於成長階段是否大量接收到了 咬字清晰且有內涵的語言輸入


廖彩杏相信透過耳朵所接受「知識真、故事善、文字美」的英語刺激,才是培養孩子扎實能力的基礎。


事實上,廖彩杏的雙胞胎女兒也是從5歲開始才聽了第一本有聲英文書的。


2.父母英語口語不行會影響孩子嗎?


廖彩杏介紹自己雖然的外文系畢業的,但和很多媽媽一樣,在家庭中主要的溝通方式依然是中文。


廖彩杏認為 女兒的英文發音 之所以能清晰標准、語調流暢自然,完全與母親的英語口說能力無關,而 是拜有聲書所賜



3.究竟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廖彩杏推崇用有聲書來做英語啟蒙的敲門磚,主張閱讀英文原版繪本,不翻譯,聽原文,100本書單,全部有音頻,其中很多有JY配套音頻。


有聲書閱讀要把握三點:



書中附有做專門的播放計劃的一張表格,確保有效重復,做到循序漸進、持續播放。



100本英文有聲書單中包括: 包括鵝媽媽童謠押韻、蘇斯博士的故事與兒歌、以26個字母為主題的ABC字母書、適合兒童閱讀的科學有聲書等。



書中還有針對家長的疑慮,根據實際播放經驗,與兒女、學生聆聽有聲書的各種反應,以貼近家長需求的形式,找出解決之道。


按照廖彩杏的建議,父母只需三步驟: 准備有聲書、按下播放鍵、畫個小勾勾,如此按表實行、順序播放,一天三次、每次10-30分鍾。


只要一年時間的灌溉,孩子的英文種子就能萌芽,自然而然愛上英文,說上一口字正腔圓的好英文。



作者: 汪培珽

出版社: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自己的孩子



丨 作者介紹


汪培珽,2個孩子的媽媽。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在銀行工作9年後,辭職成為全職媽媽。非專業出身,有留學背景。


主要著作:《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丨 內容特色


本書主要介紹自己給孩子講英文故事經驗+私房英文書單。




書中就父母對英語學習最想知道的問題進行了集中的梳理,幫助家長就孩子的英語學習理念和方法理清了思路,並給出了最為親切和實用的答案。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汪培珽相信即使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只要持續地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聽懂英文,並從中累積語感和閱讀基礎,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汪培珽認為,如果准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在某種語言環境里,就會自然習得這種語言。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汪培珽特別強調,家裡的日常對話只有中文,孩子從未被教過任何英文發音。 她是把故事書當牛奶,「喂」給孩子聽。


從大女兒在襁褓里開始,一直是自己念英文故事,大約在孩子4歲的時候,開始加上英文故事書的原版錄音帶,變成 「媽媽念」加上孩子自己聽。



3.究竟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書中汪培珽詳盡地介紹了「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實際步驟和注意事項,並提供私房英文書單,推薦了0到2、3、4、5歲這四個階段書單。(但是只有書名,沒有配所推薦書籍的封面。)



4.如何為孩子講英文故事:


A.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英文完全照書念,中文翻譯要自然、口語化,不用拘泥於逐句翻譯。 一英一中念完3次,以後只念英文。



B. 除非孩子問問題,否則不必加中文解釋。年紀小的孩子,可以試試不要翻譯,直接讀英文。


C . 翻譯次數可以視孩子反應增減 。當你發現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試試不動聲色地將翻譯抽掉,只念英文。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時候了。



d. 進階之後,翻譯要力求清楚有趣。避免故事加深難度之後,如果翻譯工作沒做好,可能會讓孩子因為聽懂而失去興趣。記住「每本英文故事書只要能順利地念完第一次,以後再念它就不是問題了。」


e. 每本念熟了,再加下一本。


汪培珽認同有聲故事書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法寶,但她認為先讓孩子熟悉並喜歡上這個故事後,再讓孩子聽配套音頻,與廖彩杏略有不同。



作者: 安妮鮮花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自己的孩子



丨 作者介紹


安妮鮮花本名鄭獻民,中國政法大學學士,律師。非英語專業出身,無留學背景,但有海外生活經歷。



回國後和丈夫一起創辦安妮英語俱樂部,致力於搭建兒童英語啟蒙的交流平台。


丨 內容特色


介紹自己孩子的英語學習經驗+自然拼讀相關內容涉及最多最全+英語學習免費資源匯總。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安妮鮮花從普通家長的視角,以自己的孩子安妮八年來在中加兩國的英語啟蒙的親身經歷為線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鮮活生動的範例,揭示在西方國家中小學教學中非常流行的自然拼讀法,闡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體系和層次,讓人讀後感覺茅塞頓開。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安妮鮮花認為,「人的辨音能力真的是嬰兒期最強、以後逐年減弱,那麼從出生以後就開始進行語音信號輸入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應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為孩子的大腦中存儲了大量正確的英語語音,以後再聽到的時候,就更容易接受和識別。」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安妮鮮花認為,「媽媽英語不好寶寶照樣行」


她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啞巴英語過來的,雖然都曾考過幾級證書,但是就像有人說的,能把26個字母的音都發準的人都不多,包括我自己在內。其實, 英語不好的媽媽,只要方法對頭,揚長避短,寶寶的英語照樣行。



3.究竟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她認為: 「英語啟蒙的問題絕不僅僅是英語本身的問題,更是綜合 育兒 理念的問題。在孩子的英語啟蒙路上,第一環境需要家庭來營造,站在孩子的身後,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資源,點燃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


本書的啟蒙總路線:


2歲以前: 花大力氣在聽力輸入上,培養整體的語感、韻律節奏感。


2-4歲: 繼續聽力輸入,同時加強情境對應的訓練,通過動畫片、原版書來建立對應模式,以繪本為主,輔以孩子喜歡的分級讀物。


在音頻運用方面:對於小寶寶,要給予大量的語音信號,強化聽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繪本音頻和兒歌歌曲一起播放,作為原版繪本親子共讀的預熱。


4歲以上的孩子: 4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4歲以上的孩子,在學習自然拼讀的同時,仍要加大自主閱讀的閱讀量。


如果4歲以上的孩子英語學習才剛剛起步,則可以幾步同時進行,按照原本繪本親子閱讀三步曲,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先加大聽力輸入,同時培養英語閱讀興趣,然後開始自然拼讀學習,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4.如何做親子閱讀


安妮鮮花認為大人發音不準,可以迴避和學習,同時贊同可以用母語解釋。



5.如何有效運用音頻


對於小寶寶,要給予大量的語音信號,強化聽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繪本音頻和兒歌歌曲一起播放,作為原版繪本親子共讀的預熱;


6.自然拼讀Phonics


書中詳細講解了自然拼讀Phonics內容,提供了海量的英語學習免費資源,包括Phonics及Sight words專輯、動畫和音頻視頻綜合資源專輯、在線繪本及有聲讀物專輯等。



7.告別中式英語從娃娃抓起


書中第五章詳細介紹了 中國家庭英語啟蒙注意點 ,包括有營造家庭英語小環境、音頻是媽媽的好幫手、親子閱讀重點是情境對應、原版繪本親子閱讀三部曲、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英語啟蒙具體問題答疑等。



作者: 吳敏蘭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教育機構眾多幼兒



丨 作者介紹


吳敏蘭,2個孩子的媽媽,現任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美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


專業出身,先後在泰國、韓國,瑞典,中國台灣讀書,學過七種語言,有留學背景。


丨 內容特色


書中主要集合了其創辦的凱斯教育機構里的授課經驗,以眾多幼兒為本書研究對象,按年齡詳細123本英文繪本+每本繪本拓展延伸介紹。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Rosemary Wells曾說 ,「每天花20分鍾講故事,孩子會愛上書本、會想要 探索 這個世界,並且開始思考,同時學會擁有夢想。」


同樣的,吳敏蘭也認為 幼兒能從經驗中學習 ,進入學校之前, 孩子所有的學習經驗都來自於家庭。


她說:「幼兒時期的英語閱讀,重點在於讓孩子對英語產生好感度、喜愛閱讀,一旦建立了英語閱讀的興趣與動機,孩子日後會自發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吳敏蘭認為, 不必擔心爸媽的英語程度影響孩子的英語閱讀力。


在孩子英語學習的路上,若父母並非唯一的學習來源,而同步包括有學校老師、影視、書籍、網路等不同媒介時,家長就沒有必要為可能說錯的語法,或講到一半卡住而過度焦慮。


在日後接觸英語的過程中, 孩子依然會有各種機會有英文的刺激。 因此父母一時說錯並不要緊,其他環境提供的英語學習來源,大可彌補爸媽「英語不夠好」的缺憾。


3.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吳敏蘭支持閱讀原版繪本,但不要把孩子的閱讀全交給有聲書。英語閱讀,還需要有「文化內涵」支撐孩子的英語學習。


孩子必須透「具象」的事物和經驗,才能了解「抽象」的概念和意義,而繪本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想要孩子開口說英文,並且「言之有道」,給予大量的「養分」(繪本閱讀)是很重要的。


4.原版繪本親子共讀建議:



5.推薦123本原版繪本的原則



6.分年齡推薦,有附繪本拓展介紹資料


推薦的123本繪本,按年齡段劃分(0-6歲),同時幾乎每本推薦後面都附有配套資料,如音頻獲取鏈接、作者官網資料等。


大部分繪本後面,要有配套的親子互動小 游戲 、繪本拓展創意等。


網站www.lexile.com可以查詢繪本的閱讀分級,不過是以英文母語國家為準的,需注意考量。



作者: 蓋兆泉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丨 作者介紹


蓋兆泉,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碩士,在外研社從業17年,資深編輯,曾主編,編輯,翻譯,審核過百餘本英語教學圖書,無留學背景。


從2013年至今,主持編寫3-12歲大型英語分級讀物有多年英語教學領域的編寫出版經驗,熟悉英語教學法、各種教學理論、教材和分級讀物、中小英語教學現狀和英語培訓市場。


丨 內容特色


提出「二語習得理論」,以此勾畫出適合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路線圖,以及自己孩子啟蒙經驗,並附有分級標准,書單等。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蓋兆泉將英語啟蒙認為是「 英語學習的新機遇:習得時代的來臨 」。


孩子天生有很強的語言吸收能力,不管是哪種語言,只要家長能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多接觸、多聽,讓孩子將語言和圖像建立起關系來,孩子就能很快習得這種語言。


0-3歲是兒童母語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3歲開始引入英語,如果方法得當,孩子的兩種語言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蓋兆泉認為「家長英語不行,也不用氣餒,可以用動畫片、讀物音頻、點讀筆、教學軟體、學習網站等多媒體的方式,補充創建一個良好的聽力環境。



英語不太靈的媽媽,如果懂英語教學中規律性的東西,不走彎路,藉助外部資源,也一樣能培養英語牛孩。」


3.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蓋兆泉提出 「二語習得理論」 ,即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認為「習得」才是最適合兒童學習英語的方法。


書中總結出非常清晰的英語學習路線圖——從3歲到12歲,持續10年,分4個階段。


蓋兆泉認為,3、4歲是中國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理想模型。從3歲開始引入英語,如果方法得當,孩子的兩種語言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她認為 3歲是一個英語啟蒙比較理想的起點。


中國兒童二語習得路線圖



啟蒙階段:3-5歲,先聽說


啟蒙階段,有條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外語幼兒園。沒有條件的就 多聽 聽多了再「說」。



啟蒙階段家長引導很重要, 家長的熱情是孩子學英語的第一動力。家長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讓孩子在多種多樣的立體環境中,吸收語言。


和孩子說日常用語,做 游戲 ;

給孩子看原版動畫片和Flash故事;

聽歌唱歌;

讀分級讀物給孩子聽;

放錄音聽,讓孩子看著圖畫書聽。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只要求孩子注意理解「意義」,建立英語聲音和實物具象之間的聯系,而不用注意文字。


聽到一定程度(兒童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1年),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簡單的輸出。


掃盲階段:6歲,學習自然拼讀,家長高度參與,把孩子領進閱讀世界。


全面發展階段:7-9歲,閱讀、拼寫、語法和寫作。


提高階段:10-12歲,學科英語與學術英語。


4.支持達一定程度後報相應的英語補習班。


如果孩子在家中積累了1000聽力詞彙量後,可以考慮在5歲給孩子報「外教口語班」。


6歲聽力詞彙量達3000,可以報自然拼讀班。


7歲開始給孩子報班,系統學習一套教材,逐步學習英語的語法知識,培養閱讀寫作能力。


5.不支持用原版繪本作為啟蒙讀物,而支持分級閱讀讀物。


蓋兆泉認為,繪本是母語讀物,是英美國家為本國孩子編的讀物,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因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在生活中已有大量的聽力輸入,繪本的編寫主要注重的是故事好、圖畫美、文字美。


繪本不具有體系性 ,本與本之間無難度上的可以區分, 做不到循序漸進


中國孩子在英語啟蒙階段,最關鍵內容是常用詞彙、短語和句子的聽力輸入。而繪本的用詞是非控制的,經常出現「非常用詞」。 用繪本來進行英語啟蒙,是有難度的不合適的。


6.在青春期前學外語,都有一定優勢。


關於大孩子(8-12歲)學習建議,可以根據路線圖,補上聽的環節,將閱讀的介入快一些等。



1.英譯啟蒙勢在必行,且越早越好, 0-3歲是兒童母語發展的黃金時期。


2.父母英語不好,口語差,日常交流少,不影響孩子英語學習。


堅持閱讀英文原版繪本,分級閱讀;

利用動畫片、讀物音頻、點讀筆等做聽力補充即可。


3.小童讀英語繪本不翻譯,大童開始讀英文繪本可以翻譯中文 ,後期再酌情減少直至全部英文。


4.啟蒙路線:



5.最佳啟蒙時間:


英語啟蒙最好的開始是出生,

其次就是現在!

7. 安妮花系統賬號可以用幾次

在會員期間可以一直使用。
安妮鮮花八年研究成果,外研社出版。當當五星圖書,好評率99.7%。2011-2021暢銷10年,再版30餘次,2021年積累更新再版問世。拼讀法為基本線索,全面系統展現語言構建的次序和體系。提出中國孩子語言學習與閱讀學習的科學方法和路線圖。
海歸夫婦,全國「十二五」教育科研重點規劃課題組專家,先後8次榮獲教育領域突出貢獻人物獎項。安妮鮮花倡導的磨耳朵、繪本、自然拼讀、閱讀的英語啟蒙理念和方法,已經被全社會所接受。以安妮鮮花為名開設新浪博客,訪問量超千萬。著有暢銷書《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出國不出國——北美金字塔教育的啟示》,獨創以閱讀為主線培養國際化思維能力的英語路線圖,讓數十萬家庭和孩子受益。

熱點內容
鮮花水果店名 發布:2025-02-04 19:36:51 瀏覽:595
標準的蘭花指圖片 發布:2025-02-04 19:36:40 瀏覽:792
關於情人節話題 發布:2025-02-04 19:04:31 瀏覽:662
梔子花唯美作文 發布:2025-02-04 19:02:29 瀏覽:390
康乃馨恆安興 發布:2025-02-04 19:01:40 瀏覽:513
北京順義減河公園鬱金香圖 發布:2025-02-04 18:53:45 瀏覽:426
鮮花布藝袋 發布:2025-02-04 18:45:54 瀏覽:672
家養鮮花 發布:2025-02-04 18:44:36 瀏覽:122
300白色情人節 發布:2025-02-04 18:43:51 瀏覽:55
芹菜炒百合功效與作用 發布:2025-02-04 18:13:42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