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與鮮花
1. 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花朵植物
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花朵植物
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花朵植物,在我國有著許多的文化,包括了一些傳統習俗文化,民族文化等等,大家都知道我國是有二十四個節氣的,花兒也和人一樣,在不同的節氣綻放自己,以下看看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花朵植物。
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花朵植物1
春天
立春:四季報春、辛夷
雨水:杏花、紫葉李
驚蟄:桃花、棠梨
春分:含笑、垂絲海棠
清明:桐花
穀雨:牡丹、酴糜
夏天
立夏:月季、虎耳草
小滿:小薊、珍珠梅
芒種:石榴花、梔子花
夏至: 冠花貝母、紫花泡桐
小暑:松果菊、荷花
大暑:玉葉金花、槐花
秋天
立秋:八月菊、秋海棠
處暑:紫茉莉、茉莉
白露:蔥蘭、金桂
秋分:慈姑
寒露:菊花、海紅豆
霜降:千日紅、石竹
冬天
立冬:雪松、冬櫻花
小雪:象牙紅、野山茶
大雪:長壽花、瓜葉菊
冬至:臘梅、枸骨
小寒:報歲蘭、款冬花
大寒:瑞香、山礬
擴展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鬥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花朵植物2
二十四節氣對應花信口訣
二十四節氣對應花信也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即從小寒到穀雨的二十四番花信風。
小寒: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二十四節氣對應花信是什麼意思
我們所說的花信也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而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候,就是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按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這種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我們的古人很早就發現天地萬物雖然各不相同,然而生老病死、盛衰枯榮、星移斗轉、陰陽消長,似乎有著相類的呼吸和脈動。古人逐漸發現植物的萌芽、發葉、開花、結果、葉黃、葉落,動物的蟄眠、復甦、始鳴、繁育、遷徙等,都是受氣候變化制約的。
冬去春來,從小寒到穀雨這八個節氣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種花卉綻蕾開放,人們把花開時吹來的風叫做「花信風」,於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法。並且二十四番花信風不僅反映了花開與時令的自然現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種現象來掌握農時。
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花朵植物3
寒露代表性植物
一、菊花是著名的秋花、也是最早被人類認識和利用的草本之一。
在漫長的歲月中、菊花為了生存、不斷適應著極端的氣候。它們是主動還是被動選擇了秋天呢?已經無從知道。只知道、在夜長晝短的`秋天裡、它們憑借一點寒露、在黑夜裡積蓄能量、而綻放在晚秋絢爛的秋陽里。
其實從菊花保持著這樣耐寒的天性、可以推出、菊花在遠古、一定經歷過極其寒冷的氣候階段、有些品種滅絕了、而有些品種、驕傲地活了下來、是它們內心有著期待太陽的動力嗎?
連花也開得像秋天的太陽、金燦燦一片。那是歷經艱辛的擁抱。
古人從菊花的植物特性和葯用價值、發掘了菊花、菊花是清寒之花、是長壽之花、代表堅韌和生生不息。
"霜女星娥不俗情、施朱點出淺深更。
平泉記上遺嘉品、木草經中注別名。
氣得清涼開更早、色沾寒露久逾明。
今朝樽酒來籬下、不為重陽為爾傾。"宋朝韓維《桃花菊》
這是寫的寒露時節、紅黃漸變的菊花、它讓我想起絢爛的非洲菊、在花瓣和花蕊之間、有黃、紅橙的變色。但是這是一本中國本土的菊花、在自然和人工培植過程中、花瓣產生了紅黃漸變的顏色。
詩人當然覺得稀奇、說這是司掌秋天的霜神和仙女、特地用胭脂點出的色彩。
唐朝宰相李德裕、曾經有平泉山莊、裡面記錄了有菊花、成書於漢朝、起源於先秦或更古老歲月之前的《神農本草》、記載菊花、叫作「節華。那麼為什麼叫作節華呢、唐朝元稹用一句詩解釋了這個節華、「此花開後更無花」。有人說梅花冬天開啊、可是上古時代、梅花的欣賞和利用、遠遠不及菊花普遍。因為梅花長在南方、還沒有像菊花這樣、南北平原野地、到處都有。梅花的欣賞、起源於南北朝、而盛在宋朝。
那麼「氣得清涼開更早、色沾寒露久逾明」、就是對菊花開放在寒露時節的贊美了。
因為菊花是靠著秋天的陽光和露水蓬勃、別有一種不同的朝氣、許多花木經過霜露、是飄搖零落的姿態、而獨有菊花啊菊花、飲寒如蜜、卓然開放。
無論菊花經過培植和嫁接、有多少改變、但是那種秋冷而開的特性、永遠沒有改變過。
所以菊花是歷史悠久、久負盛名的秋花。
二、最是清高幽蘭
「菊華寒露濃、蘭愁曉霜重。
指佞不長生、蒲萐今無種。」唐朝李咸用《題友生叢竹》
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有一種花頗有名氣、但是種植不廣泛、那就是蘭花。先秦時代人們已經知道利用蘭草、因為蘭草芬芳、有葯用價值。
春秋戰國時代的鄭國、有三月三上巳節、在溱洧水邊、男女採集蘭草、下河沐浴祈福。
但是蘭草不像菊花、對水土的要求相當地高、需要通風、有流水的砂石森林、陰涼清幽、所以蘭草沒有菊花那種頑強的再生能力。到後來、隨著人們的居住范圍擴大、蘭草就越來越不好找了。
後來文人多喜歡用蘭草自比、來表達自己的清高、實際也是因為這個群體比較講究生存環境。
蘭花香氣清冽、被稱為天下第一香、只要養護得當、秋冬也開花、且一朵花開、香氣繚繞、經久不散、稱為王者之香。
蘭花葉片修長婀娜、不勝裊娜風致、秋冬一盆蘭花、有如青青仙子、共清風明月、寒露星光、李賀有「幽蘭露、如啼眼」、就將蘭花和露水結合起來、那是一種仙魅之幽美。
晏殊也有晚秋名句「檻菊愁煙蘭泣露」的美句、寫寒露蘭花的綽約清美。
只是蘭草因為稀少越來越遠離普通百姓的生活、所以詩人乾脆菊花蘭草都不喜、種最好養活的竹子過秋冬。竹子四季常青、倒是一勞永逸的綠化做法。
三、唐宋興起的木芙蓉、填補了晚秋木本花事的空白
木芙蓉原產湖南、當然屈原時代就應該有、因為「搴芙蓉兮木末」大概率是木芙蓉。只是這種花木、到了繁榮的唐朝、才逐漸被認識並推廣種植到其他地方。
這種親水的木本、有著水澤植物耐寒的特性、居然在晚秋開花、且寒露風清、凋謝無數的紅葉、獨獨滋生這樣艷麗的木本。
木芙蓉高大舒展、當水中的荷花開謝的時候、岸上的芙蓉花絢爛而開、那嬌紅的白粉紅、你簡直以為她是穿越錯了季節、如牡丹之富麗、如荷花之潔凈、卻偏偏開在晚秋的寒露風霜里、人們不知道該贊美還是該疼惜、這是秋貴妃。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韓愈《木芙蓉》
在寒露中盛開的木芙蓉、遠遠比荷花更紅艷絢爛。
想必荷花都會嫉妒它、只不過這兩種不同的花、擁有相同的名字吧。
我來到這里、已經是遲到了晚秋、如果我摘下你、只怕這座祠廟都毫無風采。
我還是決定、自己勤快點、經常來看你。
我不想你寂寞開落在秋風里呀。
宋朝之後、木芙蓉的種植更加廣泛、因為木芙蓉根系發達、可以固坡護塘、所以水岸往往種植木芙蓉、九月晚秋、芙蓉如霞、給人晚秋的明艷和歡快。
木芙蓉別號拒霜、不是拒絕寒霜、是她的繁茂有如春天、你站在花樹下、如同芙蓉帳暖讓你有心理的春天。
2. 立秋開什麼花
菊花:花期在每年的秋季,而且開花時會散發一種淡雅的香味。 沙漠玫瑰:能從每年的五月開始綻放,一直持續到十二月。 桂花:是常見的立秋開放的花。 米仔蘭:開花時花朵常為黃色,而且可以在夏、秋兩季開花。 午時花:花期在每年的六到十月。
立秋哪些花朵開花
1、菊花
菊花的花期在每年的秋季,具有清寒傲雪的品質,而且植株的品質繁多,花色艷麗、花姿優美,開花時會散發一種淡雅的香味。
2、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的花朵顏色艷麗,為鮮艷的玫瑰紅色,花形與喇叭相似,而且花期較長,能從每年的五月開始綻放,一直持續到十二月,因此植株在衡清立秋也能開花。
3、桂花
桂花是常見的在立秋盛開的花卉,是我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開花時具有濃郁的香味,但植株的花朵外形小,花色艷麗多彩,多和跡數小花常聚集生於枝端。
4、米仔蘭
米仔蘭又名米蘭、樹蘭等,葉面深綠色,且具有光澤,開花時花朵常為黃色,會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可以在夏、秋兩季開花。
5、午時花
午時花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在午間開放,花色為鮮紅色,其花期在每年的六到十月,因此咐棚前在立秋的時候,午時花可以開花。
3. 立秋有什麼植物
菊花:花期在每年的8-9月份開花,花型豐富。 桂花:花朵呈現金黃色,會散發出清新的香氣。 木槿花:開花後需要追施2-3次磷鉀肥料。 石蒜花:不耐潮濕,最好每周澆水一次。 梔子花:會在每年立秋開花,花朵為白色。
立秋有哪些植物
1、菊花
菊花的花期在每年的8-9月份,其花朵形狀豐富,花色有白色、黃色、藍色、紫色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且菊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
2、桂花
桂花會在每年的立秋開花,其花朵呈現金黃色或橘黃色,香氣清新淡雅,養殖桂花時,需要將植株生長過於密集的枝葉剪疏。
3、木槿花
木槿花在開花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養分,養殖木槿花時,需要在植株花期時追施2-3次肥料,可以選擇磷鉀肥或者尿搏物素,使木槿花的花色鮮艷。
4、石蒜花
石蒜花不耐潮濕,養殖木槿花時,如果澆水過於頻繁,就會導致植株漬水爛根,從而使亂升得木槿花生長不良,最好每隔一周澆水一次。
5、 梔子花
梔子花會在每年的立秋時節開放花朵,其花朵呈現白色,養殖梔子花時,需要為其提供排水性較為良基陪液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微酸性土壤。
4.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有哪些
1、立春:四季報春、辛夷
2、雨水:杏花、紫葉李
3、驚蟄:桃花、棠梨
4、春分:含笑、垂絲海棠
5、清明:桐花
6、穀雨:牡丹、酴糜
7、立夏:月季、虎耳草
8、小滿:小薊、珍珠梅
9、芒種:石榴花、梔子花
10、夏至:冠花貝母、紫花泡桐
11、小暑:松果菊、荷花
12、大暑:玉葉金花、槐花
13、立秋:八月菊、秋海棠
14、處暑:紫茉莉、茉莉
15、白露:蔥蘭、金桂
16、秋分:慈姑、闊葉十大功勞
17、寒露:菊花、海紅豆
18、霜降:千日紅、石竹
19、立冬:雪松、冬櫻花
20、小雪:象牙紅、野山茶
21、大雪:長壽花、瓜葉菊
22、冬至:臘梅、枸骨
23、小寒:報歲蘭、款冬花
24、大寒:瑞香、山礬。
(4)立秋與鮮花擴展閱讀
淵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鬥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經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故,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北鬥鬥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