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景縣鮮花

景縣鮮花

發布時間: 2023-08-26 04:17:04

❶ 有關蓮的資料

蓮花:最早出現於東漢,跟佛教文化有關。因為蓮花在佛教中是一種聖潔物。因為佛教在我國雖幾起幾落,卻也久盛不衰,影響到社會各階級、階層,深入到文化意識的各個領域,因此,蓮花紋在瓷器、陶器紋飾中經久不斷。 東漢;用高溫釉畫成單個蓮瓣。 酉晉後期出現蓮瓣紋,一件器有幾個蓮瓣。六朝時期蓮瓣的特徵是短、肥胖、粗大,多為刻花。 唐代的蓮瓣也還比較肥胖,排列比前朝緊密些,多為刻花。 北宋的蓮瓣紋,蓮瓣稍瘦,排列緊密,多刻花、劃花。 南宋蓮瓣細長、排列緊密,形似菊花。 元代:蓮瓣肥大,蓮瓣與蓮瓣間有空隙,瓣中繪有雜寶,"有些不可名狀。瓣中繪雜寶之風格,明、清尤甚,至今不滅。 明代:早、中期的蓮瓣較寬大,排列漸緊,瓣與瓣間空隙漸小,以至於無,蓮瓣完全聯在一起。 清代: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蓮瓣逐步變形,即所謂異化,圖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嚴格的宗教神聖意義了。 元、明、清的蓮瓣以繪畫為主,極少有劃花、刻花。

蓮花
LOTUS
蓮花在佛教上被認為是西方凈土的象徵,是孕育靈魂之處。佛身多置於蓮花之上,所以佛座亦稱蓮座。

歷代詩人贊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把蓮花喻為君子,給以聖潔的形象。

蓮花亦稱荷花。它那一莖雙花的並蒂蓮,是人壽年豐的預兆和純真愛情的象徵。在百花中它是唯一能花、果(藕)、種子(蓮子)並存的。蓮花以它那美、愛、長壽、聖潔的綜合象徵成為中國人喜愛的名花,因此常藉與「連」同音組合在傳統的吉祥圖案中。

❷ 簡要回答普通話的標調方法

一直以來自我認為普通話還說得不錯,所以初高中也參加了很多的演講、朗誦之類的比賽,那時也沒人指導說我普通話有什麼問題,剛上大學的我去校廣播檯面試時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話說的有多爛,現在我已在廣播台播音一個學期了,但仍感覺自己的普通話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會在網上找一些關於練普通話的一些方法,順便貼出來跟想說好普通話的朋友們一起分享。再補充下,其實不管怎樣最要緊的還是要知道自己的普通話在哪些字音上有問題,最好找個普通話標準的人讓他幫你指導下,因為只有找到後才有針對性的去練習。我當初就是平翹舌不分,把好多平舌讀作了翹舌,開始自己還不知道,去廣播檯面試時才知道的,哈哈,後來我就把所有的平舌音寫在本子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不斷地自我糾正才改過來。總之,先發現,多練習,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一、普通話的語音

語音是語言的表現形式,是語意依託。學好一種語言,首先要學好語音。
學好語音,關鍵在於發音練習。各個方言區的人學說普通話往往會因為受到方音的干擾,而影響普通話的准確性,這種干擾程度不同地表現在聲母,韻母和聲調上。因此,我們需要進行語言辯正,改方音為標准音。這就需要下一番苦功,記住漢字的准確讀音,多讀多練,不斷提高自己說普通話的水平。下面,我就把聲母、韻母和聲調訓練中容易混淆的問題羅列如下:
(—)聲母訓練:
聲母中容易混淆的有:
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後音(翹舌音)zh、ch、sh。
1.利用漢字偏旁類推的方法
例如:「章」(Zhāng))是翹舌音:由此可類推「樟」,「彰」,「障」,都是翹舌音;「成」(chéng)類推「誠」、「城」;「支」(zhī)類推「枝」、「肢」……以一個記一批。
2、藉助聲母和韻母的配合規律來區別
普通話中ua.uai.uang三個韻母只跟zh、ch、sh拼,不跟z、c、s拼,遇到這些韻母的字,聲母肯定是翹舌音。
如:裝(zhuāng)
窗(chuāng)霜(shuāng)
拽(zhuài)揣(chuāi)
衰(shuāi)抓(zhuā)
刷(shuā)
(二)韻母訓練:
韻母中容易混淆的前鼻音an、en、in與後鼻音eng、ang、ing。區別前、後鼻音韻母的方法有:
1.利用漢字偏旁類推的方法
例如:「正」(zhèng)是後鼻音,由此可類推「政」「整」「證」「征」「症」都是後鼻音;「真」(zhēn)是前鼻音,由此可類推「鎮」「縝」「慎」等都是前鼻音。
2.藉助聲母和韻母的配合規律區別
普通話中d、t只跟鼻音eng、ing相拼,不跟前鼻音en、in相拼。
(三)聲調訓練:
漢語語音的最大特點是:聲調區別意義。聲調是語音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同聲母,韻母共同構成普通話的音節。在不同方言區的人們對話中,聲調是最顯著的區別特徵,也是不同方言區的人們之間理解詞義的最大障礙。因此,聲調也是學習普通話語音的重點和難點。
聲調訓練要領:陰平調(一聲),起音高高一路平;(調值為55調)
陽平調(二聲),從中到高往上升;(調值為55調)
上聲調(三聲),先降後升曲折起;(調值為214調)
去聲調(四聲),高起猛降最底層。(調值為51調)
標調口訣:a母出現莫放過,無有a母找o,e;
iu、ui兩韻標在後,i上讓標調把點抹;
單個母音頭上畫,輕聲音節不標調。

二、普通話的語流音變

在說話的過程中,由於相連音節的相互影響或表情達意的需要,有些音節的結構發生程度不同的變化,這種現象就叫做語流音變。
語流音變是有一定規律的,掌握這些規律,可使普通話說得自然和諧,親切柔美,不生硬別扭。普通話中語流音度的規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變調
在語流中,由於相連音節的相互影響,使某個音節本來的調值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叫做變調。普通話的變調有兩類——上聲變調和「一」,「不」變調。
1.上聲變調的規律
(1)在非上聲前,念半上,就是只降不升。
如:好人 老師 考試 笨鳥先飛
(2)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念直上
如:老馬 領導 可以 演講
2.「一」,「不」變調的規律
(1)「一」在非去聲前念去聲,去聲前念陽平。
如: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如: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2)「不」在去聲前念陽平
如:不勸告 不正之風 不負責
(3)「一」,「不」夾在詞語中間念輕聲。
如:試一試 看一看 忙不忙 跑不了
(二)輕聲
語流中的有些音節失去了原有的聲調,念得又短又輕,這種音節就是輕聲。輕聲比較靈活,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輕聲的規律可分為規律性較強和規律性不強兩種。
1.規律性較強的輕聲詞:
(1)助詞和語氣詞一般讀輕聲。如:的、地、得、了、著、過、呢、嗎、啊……
(2)名詞、代詞的後綴讀輕聲。如:孩子、桌子、人們、上頭、下面……
(3)疊字的第二個音節讀輕聲。如:高高興興、痛痛快快、淅淅瀝瀝、爸爸、媽媽、舅舅……
(4)動詞的某些結果補語。如:停住、推開、關上……
(5)部分詞語的襯字。如:黑不溜秋、稀里糊塗、叮零哐啷……
2.規律性不強的輕聲詞:
普通話中不少雙音詞的後一音節習慣上念輕聲,這些輕聲詞規律性不強。例如:
玻璃 蘿卜 眼睛 窗戶 女婿 媳婦 豆腐 多少
(三)兒化韻
在語流中,後綴「兒」字不另成音節,而和前面的音節合讀,使前面音節的韻母成為捲舌韻母,這種音變現象叫「兒化韻」。
兒化韻的發音,有兩條基本規律:
1.便於捲舌的直「r」。「便於捲舌」指的是韻母的發音開口度大,與捲舌不沖突。
如:鮮花兒xiān huār 大夥兒dàn huǒr
唱歌兒chàng gēr 白兔兒 bái tùr
2.不便於捲舌的就加er。所謂「不便於捲舌」指的是韻母的開口度小,或是鼻韻母的韻尾,發音動作和捲舌發出沖突,就在主要母音後加「er」。
如:電影兒 diàn yǐng er 金魚兒 jīn yú er
小雞兒 xiǎo jī er 手絹兒shǒu juàn er
兒化韻常常帶某種特殊的感情色彩。例如:
紅紅的小臉蛋兒 (喜愛的感情)
他是一位慈祥的老頭兒 (親切的語氣)
您可慢慢兒走 (關心的語氣)

三、普通話詞語與方言詞的主要差異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方言詞語十分復雜,很少有共性的特點,在此只為大家指出方言詞語與普通話對比分析的著眼點,提供普通話詞語規范運用的思路,有針對性地進習訓練、提高。
(一)詞語不同,詞義相同
比如「好孩兒」這個詞,在方言中有許多種不同的詞形:

這些方言詞語中的「小、伢、娃、兒」等語素與普通話「小孩兒」這個詞還有一些聯系。有些方言詞語從詞語上很難看出與普通話表示同一意義的詞語之間的聯系。如「麻雀」一詞:

(二)詞義不同,詞形相同
這種類型的方言詞最容易產生歧義。比如:
面:普通話指麵粉,面條;吳方言專指麵粉。
粥:普通話指稀飯;河北淶源話指干飯。
饅頭:普通話指發酵的麵粉蒸成的無餡的圓形食品,吳方言專指包子。
媽媽:普通話指母親;上海話指伯母;河北景縣等地指乳房。
(三)某些方言語素有特定的構詞規律
比如福建永春方言中的「仔」,表示「小」的意思,常跟在名詞性語素後面構成方言詞語:

對這類方言詞語可用類推的方法換成相應的普通話詞語。

四、方言語法與普通話語法的主要差異

(一)量詞的用法不同
普通話的量詞非常豐富,而有的方言往往是一個量詞可以稱說多種事物,比如吳方言中「只」:
吳方言 普通話
一隻陽台,兩只床 個,張
兩只別針,三隻帽子 枚,頂
三隻檯子(桌子),四隻燈 張,盞
有些方言恰恰相反,對同一事物可用幾個量詞來稱說。比如廣州話的人稱量詞除「個」以外,還有「支、粒、條、丁」等,使用不同的量詞往往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如「三兩粒人做的也嘢」(三兩個人能做得了什麼)中的「粒」就含有輕蔑之意。
(二)詞語的重疊情況不同
不少方言的名詞重疊後,意義與普通話不盡相同。比如四川仁壽縣和甘肅省臨洮縣方言,往往把普通話中的某些單音節名詞,帶「子」尾的名詞,單音節兒化的名詞都變成重疊式,並且讀成兒化韻,有的帶有「細小」等附加意義:

武漢話的動詞重疊,借後綴「神」表示接連不斷的樣子:眼睛眨眨神(眨個不停),「水開得翻翻神」(不停地沸滾)。
廣西南平話形容詞AAA式表示程度極深:「白白白」(極白),「瘦瘦瘦」(極瘦),「老老老」(極老)。
(三)詞語的搭配情況不同
比如蘇州話的「吃」與固態,液態,氣態的可食性質都能搭配,而普通話就必須使用不同的動詞與之搭配:
普通話 蘇州話
吃 飯 吃 飯
喝湯(水、茶、酒)吃湯(水、茶、酒)
吸 煙 吃 煙
(四)語序不同
普通話表示疑問的語氣詞放在句尾,而有些方言卻放在謂語之前:

普通話的賓語放在謂語動詞之後,而青海西寧話卻把賓語放在謂語動詞之前的說法:「你飯吃」,(你吃飯)「你我給」(你給我)。
湖南保靖話表示正在發生,進行的動作時,總是把副詞「在」放在句末:「我吃飯在」。(我在吃飯)
(五)某些方言詞綴表示特定的語法意義
客家話的小稱,常用後綴「子,里或[∑.1]」表示,後綴多讀輕聲。

語言文字是國家主權和尊嚴的象徵。語言和文字是信息的載體,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徵,是統一團結的紐帶,堅持語言文字的統一,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都具有重要意義,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社會發展和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需要,是未來世界的需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質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