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溫州茶山鮮花

溫州茶山鮮花

發布時間: 2023-08-26 04:27:55

Ⅰ 溫州有什麼特產大神們幫幫忙

[五味和魚生] 魚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帶,是一種細長扁平的小魚。五味和老店製作魚生,已有60—70年歷史。該店用獨特的傳統配方,選用細如扁面條的鮮小白帶,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黃嶼產蘿卜絲、紅糟、食鹽、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於春汛期間,密封,於翌年三伏天啟封,瓶裝出售。許多回鄉探親的溫州籍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常隨帶幾瓶回去,視為不可多得的家鄉風味。 [五昧香糕] 又稱五色香糕,為溫州市傳統名點,創於60年代後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為主料,經糕盤加工成型後蒸炊而成。一包五條,其色各異。紅色配以桂花香精,黃色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為餡,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風味,老幼咸宜。溫州市五味和食品廠、縣前食品廠生產的五味香糕,曾被評為最佳溫州貨和浙江省優質產品。 [五香腌鴨蛋] 在溫州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又添了這種新的佐飯品。其配方和製法是:桂皮120克,茴香、辣椒粉各70克,甘草100克,化椒50克,食鹽750克,加水1.5公斤,煎煮約一小時,冷卻棄渣,加黃泥1.5公斤,鹽50克,攪拌均勻,取洗凈揩乾的鴨蛋百個,沾上粘料,放人小壇內,密封。一般腌制30天即可煮食。 [長人餛飩] 早在宋時,我國就有冬至吃餛飩的習慣。據說富家擺闊,一碗餛飩有十多味,餡心各異,稱為「百味餛飩」。30年代.樂清有長人名叫陳立標,在溫州城裡肩挑餛飩擔沿街叫賣,後在漁豐橋設店。所制餛飩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蓋料有紫菜、蛋絲、肉鬆、蝦米、湯清味美,為顧客所贊賞。 [文成拉麵] 已有幾百年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勻,再用雙手反復揉至粘性成團。切成1厘米寬,上蓋濕毛巾防乾燥。約過15至20分鍾,雙手將其兩端提起,邊拉邊抖,即可任意延長。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長時,再合並重新拉細至棉紗一般,拋人滾湯中,稍煮即熟,撈起加入調味輔料,便可食用。 [文成發菜] 又叫「菜心」,是傳統家常菜。將芥菜洗凈曬軟,切細攤曬至手捏無水滲為度,加3%~4%的食鹽揉勻,盛小口缸罐內捺實,嚴封倒置陰涼干凈處,可久存3年不變質。其味甜中泛酸,異香撲鼻。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溫州樂清縣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200℃高溫的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白蛇燒餅] 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鍾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軟酥鬆。 [寺前餛飩] 永強寺前街餛飩,創始於清道光年間。採用上白麵粉製成的餛飩皮薄如蟬翼;餡心用當天宰殺的豬後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給自己定下嚴格規矩,一鍋湯只煮一碗餛飩,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雞蛋絲、紫菜、碎肉和蔥花等。 [老酒汗] 溫州特產名酒,以蒸提優質黃酒精華而馳名中外。晚清時曾列為貢品。老酒汗酒精度為64度,含酯量約0.3%,出酒量僅1%,即100公斤優質黃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質清冽醇芳,飲後香留齒頰,並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溫州酒廠生產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芝腳糖] 晚糯米炊熟曬干,與沙混合爆成米花,篩凈,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薑、豬油、調製成型,切成長方塊。其特點是一品多味。舊時也有特製咸芝麻糖過年。其用料和製法與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蝦米(切碎)、蔥花和精鹽,別有風味。 [燈盞糕] 清光緒末年,溫州人陳大姆、陳碎姆兩兄弟,在東門陡門頭設攤炸燈盞糕。內餡是豬腿肉和黃嶼蘿卜絲,外皮用新黃豆和米粉漿拌和,採用鮮豬油炸制。因糕如燈盞,故名。此品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 [李大同雙炊糕] 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制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咸宜,是溫州市名牌茶食。 [楊梅酒] 永嘉各地盛產楊梅,習稱「楠溪梅」,年產量10000餘擔。除供應市場外,還與白酒配製成「楊梅酒」,運銷國內外市場。楊梅酒甜中帶酸,人口舒適,可抵禦暑氣,為夏令美酒。 [縣前湯圓] 縣前湯圓素負盛名。從前有10多個品種,後只做最受歡迎的麻心湯圓、擂沙湯圓和鮮肉湯圓。麻心湯圓的餡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豬板油攪拌而成;擂沙餡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調制;鮮肉湯圓的餡心是新宰殺的豬後腿肉糜。溫州風俗,訂婚時都將縣前湯圓券與喜糖一起分送親鄰戚友。 [虹橋綠豆糕] 虹橋綠豆糕創始於清同治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 麵粉加熟豬油,分別搓成水油皮、干油酥,開成多層酥皮,包入豆沙餡,製成球形。用小刀在頂部鍥成六個大瓣,放小火溫油鍋中炸至成熟開瓣為止。成品酥皮層層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錢倉早蠶豆] 產於平陽錢倉,其特點是季節早,鮮嫩,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特專程送京作為國宴佳餚。因此名揚海外。 [膠凍] 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有解酒功效。 [黃坦糖] 以精糯米為原料,用麥芽發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為佐料,分別製成鬆脆的糖絲、硬韌的糖條、各式花樣糖餅,香甜可口。此為黃坦民間傳統食品加工業,明、清代甚盛,銷於浙南閩北,素惠美譽。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溫州牛肉焙片] 創始於1936年城區五馬街福祿壽糖果店,原為廣東師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門庭若市。供不應求。從此溫州相繼開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溫州市食品公司職工經過多次革新生產工藝和配料,製成了有溫州特色的牛肉焙片,暢銷國內外。1982年被評為浙江省最佳產品。 [溫州狀元紅] 此酒已有800多年歷史,解放後曾一度斷檔。1988年秋,溫州酒廠按照秘方恢復生產。酒味醇香,色紅透亮,廣受歡迎,先後遠銷日本、法國,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溫州甜煉乳] 溫州甜煉乳是我國首創產品。其質量、產量在全國均首屈一指。由名聞全國的溫州實業家吳百亨創辦的百好煉乳廠,至今已有60多年生產歷史。吳氏以「白口擒雕」為商標,寓意要戰勝當時壟斷我國煉乳市場的英商英瑞煉乳公司的鷹牌煉乳。擒雕牌煉乳先後榮獲中華國貨展覽會金獎和西湖博覽會特等獎。1958年該廠一分為二,在瑞安部分稱「瑞安百好煉乳廠」,生產擒雕牌甜煉乳,在溫州部分稱「溫州乳品廠」,生產江心牌甜煉乳。80年代初,兩廠日產量近6萬公斤,煉乳質量也不斷提高,多次在全國和全省獲獎。這兩家乳品廠現為圍家出口煉乳的定點廠家。生產熊貓牌出口甜煉乳,產品遠銷亞非各國。並通過香港轉口其他國家。 [楠溪麥餅] 楠溪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沙頭歷來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別有風味,往來旅人常備為干糧。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精。包攏後,用木槌捶成扁圓形,放在平底鐵煎盤中兩面傝白,再轉到烤爐中焙硬。食之鬆脆、噴香,堪稱美食。 [矮人松糕] 抗日戰爭後期,溫州人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人們以谷個子矮小,稱其糕為「矮人松糕」。此點心選用當年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豬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炊熟切塊,現炊現賣。其特點是松軟綿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故顧客接踵。 [莘塍豆腐乾] 瑞安莘塍賡春醬園出品的豆腐乾,以口感和回味鮮美名聞遐邇。它選用當年新豆,經過浸水、磨細、濾凈、煮漿、結凍、壓擠、切塊,用雙缸醬油和香料製成,放在通風處晾乾後上市。每當客車在瑞安莘塍、塘下等停靠站停下時,就有許多小販提籃沿車窗口往來叫賣,購者踴躍。[福壽糕]用純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飴糖、桂花和香精,拌勻後,用模具壓製成蝴蝶、連環、百子、以及福、祿、壽、喜等字,間有紅、白兩色,作為婚嫁喜慶饋贈的吉祥物。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經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囟進食 土特產 [人工河蟹苗] 溫州市龍灣區海濱,天河、永興等河蟹養殖基地,1994年有河蟹苗萬畝,產幼蟹近10萬公斤,銷往全國各地。 [三杯香] 泰順名茶,採摘於清明前後,因沖泡三次後仍有餘香而成名.該炒青綠茶外形條索細緊有苗鋒,色澤翠綠油潤,芽毫藏隱,泡開之後呈一芽兩葉葉形。 [大荊紅花芋] 樂清大荊鎮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種紅花芋。它個大而均勻,去皮後呈粉紅色,艷如花蕾, [上吳枇杷] 「浙南五月碧蒼蒼,蠶老枇杷黃」。浙南有名的批杷生產基地——永嘉縣六龍鄉上吳村,有枇杷樹46,67多公頃,10多個品種。種植最多的「大紅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黃,果晶柔軟,味甜如蜜,食之滿口生津。還有「紅毛丫頭」,紅紅果子,大如雞蛋,25~26顆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66.67餘公頃。 [馬蹄筍] 溫州食用筍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其中以夏季食用的馬蹄筍最為難得。馬可蹄筍形如馬蹄,原名綠竹筍,平陽的水頭、麻步,瑞安的湖嶺、高樓,蒼南的馬站均為主要產地。馬蹄筍營養價值高,除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外,還有生長激素、維生素B12,以及有抗癌作用的物質,馬蹄筍的鮮、嫩、脆,超過毛竹筍和其他筍類。 [中華烏塘鮫] 棲息於海灘泥塗之中,故又稱泥魚。其個體不大,卻是青蟹的剋星。溫州樂清灣、靈昆島、永強等灘塗盛產此魚,是菜市場常見的生猛海鮮新品種。 [中華獼猴桃] 又名藤梨,號稱「水果之王」,盛產於溫州山區,僅永嘉就有十幾個品種,年產量約300噸。泰順黃橋、司前、竹里、嶺北等地亦有引進紐西蘭獼猴桃品種的生產基地。獼猴桃所含維生素C比柑桔多1.2倍,有抗癌作用。成書於唐代的《本草拾遺》,說它具有治骨節瘋、癱瘓不遂、長年白發及痔病等功效。 [烏牛早] 永嘉名茶,是我國茶類中特早發芽的品種,3月上旬即可採制。用它加工的「烏牛龍井」,外形扁平,味醇氣香,色澤翠綠,為茶中珍品。1994年以烏牛鎮為中心的烏牛早茶葉基地,連片茶園達80公頃,並問周圍鄉鎮輻射。是年永嘉全縣有烏牛早茶園533.33公頃,產量約60噸。 [文旦] 品種有二:一是樂清、永嘉種植的楚門文旦;二是平陽漁塘鄉水港村產的水港文旦。肉脆味甜,爽口無渣,風味上乘。 [文成筍干] 有浙南林海之稱的文成縣石烊林場,是茅竹、竹筍的主要產地。每逢初春,山民們紛紛上竹山,整株挖出即將破土的嫩筍,去泥剝殼,切分兩爿,人大鍋中煮,去其澀液,然後攤在竹簾上曬干或用炭火焙乾即成。其特點是鮮嫩、醇香、味美,可常年儲藏。 [石斑魚] 又名國魚、紅鮮魚。其肉細嫩、鮮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優點,營養價值高,為日本、香港宴席上的名菜。溫州市產地以洞頭洋為主、南、北麂海區為次。每年4—5月間發情,延續到10月左右。漁民釣到石斑魚時,立刻進行技術保活;並選擇在清水流暢的海灣里用網箱飼養,遠銷國際市場。 [永嘉田魚] 學名田鯉。養殖於水稻田,形似鯉魚。永嘉稻田養魚已有數千年中歷史,至今相沿。該魚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當年魚苗最大的達0.5公斤。全縣養殖面積5666.67公頃,年產量達80餘萬公斤。肉質肥嫩,少骨刺,味鮮美,營養豐富,兼有利尿、消腫的葯用價值。田魚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觀賞魚類,人們譽之「體像鯉魚,味賽鯽魚,色如金魚」。市區菜市場有售,還遠銷國外。 [永嘉早香柚] 永嘉中部山區岩頭、花坦,碧連等地,有百畝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個,其中花坦鄉巽坑村荃地達400畝。永嘉早香柚原產碧蓮,9月下旬成熟,屬我國特早柚類品種。平均畝產1500公斤。肉質脆嫩,果汁多,甜酸適口,1993年在泰國曼谷國際農產品評比中獲銀質獎,1994年又在全國第三次柚類評比中獲金杯獎。 [對蝦] 樂清灣有灘塗養殖約6666.67公頃,其中對蝦養殖1133.33公頃。先後引進、開發刀額新對蝦及日本對蝦等品種。溫州其他沿海各縣亦均發展灘塗對蝦養殖。 [西瓜] 溫州種植的西瓜品種,有蘇密1號、中育1號、廣東新澄1號、台灣新紅寶和浙蜜1號,均為良種,瓤紅鬆脆,汁多味甜。中熟型的新紅寶和廣東新澄1號,因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各地種植較多。溫州主要西瓜產地,有永嘉岩頭,樂清大荊,平陽北港、宋埠,瑞安梅嶼、莘塍、塘下,龍灣永強等地。 [羊棲菜] 俗稱「大麥菜」,是暖溫帶性的經濟海藻,屬馬尾藻科,產於溫州沿海島礁,現洞頭、蒼南已大量養殖。《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稱羊棲萊主治「癭瘤結氣」、「利小便」,有治療*本豚氣」、「水氣浮腫」,「宿食不化」等功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生物鈣以及各種維生素,對防治甲狀腺腫大、高血壓、風濕病、大腸癌以及消除大腦疲勞、促進皮膚光滑等均有顯著療效。羊棲菜藻體還含有豐富的褐藻膠、甘露醇、碘等,它們均可作為工業原料。食用方法主要為炒制,可製成調味晶和海藻凝膠食品。葯用可作為治療風濕病用的含脂多糖葯物;製成逆轉錄酶抑制劑;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皰疹葯;膽固醇下降劑;抗糖尿病劑以及治療弓形體感染用的脂多糖。化工上可作為香皂原料的添加劑和傢具板的粘合劑。 [江蟹] 即梭子蟹。其肉細嫩、鮮美。除鮮燒外,還可加工製成咸蟹、醉蟹、悶蟹、蟹糊,可製作40餘種佳餚。溫州海岸線長,海面遼闊,梭子蟹資源豐富,素稱「梭子蟹之鄉』,是我國出口梭子蟹的主要產地之一。每當金菊盛開、蟹肥膏紅時節,產地所獲梭子蟹除上市和冷凍外,還採用「活蟹籠養』辦法,起運時先作技術處理,使之處於冬眠狀態,運抵外地或國外後,再使復甦。 [花生] 90年代初期,全市種植花生面積約2000公頃,以平陽麻步、瑞安馬嶼、永嘉楠溪種植較多。產品肉滿,出油率高。大部分炒、煮食,小部分加工成花生醬和作為多種糕餅的原配料。 [蒼南荔枝] 南方名果,早在1934年蒼南馬站利用小氣候引種。1975年馬站亞熱帶作物試驗站以「元紅」為主栽品種,種植92公頃27625株。實踐表明,馬站適於載培.荔枝。成熟期為7月下旬,果呈棕褐色,果肉乳白色,汁多味濃,唯個子比原產地稍小,核亦小。 [牡蠣] 營養豐富,含蛋質為白米的8倍,素有「海中牛奶」之稱。樂清牡蠣有扇形、狹長形、三角形和橢圓形等。風味也因地而異。蒲岐的體小肉嫩;水漲的個大味清;清江的體似酒杯,色清昧醇。1980年樂清從日本引進體大殼薄肉肥;生長快、單產高的真牡蠣,在清江海區養殖,並大規模開展海區留種自然增殖和人工培育純苗補充的工作,逐漸形成優勢種群。1993年清江鎮共放養筏架1010台,產蠣肉27萬公斤。 [龜腳] 學名石砌,長5—8厘米,因形似烏龜之足而得名。龜腳分布於海浪沖擊的崖礁縫中,瑞安北麂、北龍、大峙等海島有產.其肉淡紅色,肥而細嫩,味極鮮美。因漁民要攀登海島懸崖找尋、挖采,十分艱險,所獲不多,故更顯名貴。 [沙崗粉干] 永嘉楓林鎮西北的新坊、鑊爐、兆潭、東岸庄、徐家灣等村莊統稱沙崗.這里農戶向來以製作粉干為副業。粉干為民間主要副食品。其製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搗成塊狀,再壓成細條,扎製成貼,曬干即成。沙崗粉干細如紗線,潔白軟韌,快熟難斷,耐煮湯清,是溫州地區最優質粉干之一。 [靈昆文蛤] 文蛤,是我國沿海的灘棲見類,素以「天下第一鮮」著稱。不僅肉鮮味美,營養豐富,且貝殼光滑,有美麗花紋,是加工為工藝美術品和裝飾品的原料。靈昆島於1980年從江蘇引進文蛤苗試養成功後,經國家投資,建成文蛤養殖基地,已形成一定規模,產品遠銷國外。 [甌江子鱭] 子鱭,甌江特產,上市時節滿腹是子,故名。學名叫鳳尾魚,也叫鳳鱭,系因尾部有分叉、細長而尖、形如風尾而得名。它從立夏、小滿開始,洄遊人甌江中游鹹淡水匯合之處產卵繁殖,一直到夏至、小暑,捕獲期約兩個月。此魚高蛋白、高脂肪,肉質細嫩、鮮美,久負盛名。食法有紅燒、油炸或加工成魚干。尤以油炸鱭為夏日筵席上的時鮮佳晶。 [甌柑] 溫州栽培柑桔,已有千餘年歷史。甌柑早在唐代便列為貢品。今有柑桔種植面積近1.333萬公頃,優良品種有「茶山溫州」、『梧埏溫州」等,還培育出無籽甌柑。甌柑肉質鮮嫩無渣,香甜略帶苦味,夏日食甌柑猶如玉液瓊漿,沁人心脾。甌柑還能去胃中瘕熱,利水谷,止嘔咳,生津止渴,久食能通筋絡,開腸胃。儲藏得法、春後不潰的甌柑,還有清心消暑、去邪祛毒、降血壓等作用。礦山、井下、爐前接觸煤氣煙毒硅塵的工人最宜吃甌柑。 [河鰻] 又名鰻魚、鰻鱺、白鱔,是降河性洄遊性魚類,秋季性成熟的親鰻,成群降河人海進行繁殖產卵,11月至翌年5月,鰻苗從河口溯河進入淡水域生長,故甌江下游為捕撈鰻苗的重要河段。80年代開始試養,現面積約13餘公頃,主要出口日本,余內銷。 [泥蚶] 俗名花蚶、絲蚶、系棲息於海塗中的雙殼類軟體動物。蚶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2,味爽口,為佐酒佳晶。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泥蚶能治痿痹瀉痢,潤五臟,利關節,健胃,益血色。位於樂清灣東南側的蒲岐,已有四五百年養泥蚶的歷史。解放後洞頭亦有養殖,1990年養殖面積為32.53公頓。該縣大門、黃嶴利用蝦塘排水溝養殖泥蚶,經濟效益顯著。 [承天雪龍] 著名的泰順高山雲霧茶。其外形條索扁平,挺削如劍,色澤嫩綠、鮮活;肉質葉形初展單一,大小均勻廠芳香濃郁、持久,葉底嫩帶玉色,可謂茶中極品。 [荊州板栗] 永嘉縣白泉荊州村,素稱「浙南板栗之鄉」。早在300年前,荊州村就種植板栗,栗樹高大,果多而肥,單樹產量高達150公斤。地勢較高的永嘉刁匕部山區有多處板栗基地,共533.55公頃,產量250噸左右。荊州板栗肉質細膩、香甜,糖炒更佳。 [茶山楊梅] 溫州茶山盛產楊梅,已有幾百年歷史,1994年已發展至500餘公頃,產量逾1000噸。甘甜而略帶酸味,是解暑止渴佳晶。尤其是丁嶴楊梅,顆顆紫黑色,玲瓏剔透,多彳十無渣,香沁心脾。 [席草] 編織草席的原料,溫州各地早召種植。清代,溫州出產的麻筋草席、印花席陳供應本地外,還運銷省內外。80年代初期種植面積超過660公頃,後因經濟效益下降而減種。溫州還有資源豐富的龍須草,以之綱成席和枕席,涼爽舒適,暢銷國內外。龍須草還可編織出口工藝品創匯。 [黃腹角雉] 我國特產珍禽,屬國家一級保護鳥,產於泰順縣烏岩嶺自然保護區。體型略大於家雞,羽毛鮮麗。尤其是雄鳥,頭頂有一簇由黑色和棕紅色羽毛組成的羽冠,頭兩側有一對鈷藍色的角狀突,腹部純淡黃色,背面黑底綴以許多米黃色的圓斑和棕紅色的塊塊,顆顆小白點散布其間,顯得格外柔和、勻稱。更為別致的是,它胸前掛著一塊從喉部垂下的肉質裙,肉裙中央鮮紅,外緣鑲以藍色的條紋圖案。文成石蟬林場也曾發現黃腹角雉,被專家們確認為新分布。 [黃鱔] 俗名鱔鰻,肉嫩味鮮,營養豐富,《本草綱目》謂其「性味甘,溫無毒,人肝、脾、腎三經,能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濕」。溫州黃鱔野生於池塘、溝渠、稻田等處,耐飢抗病,生活力強,分布面廣。現已人工飼養。 [菊花雞] 溫州特產細毛烏骨雞,味美,葯用價值高,因周身羽毛向上捲曲似菊花,故名。其特點是:軀幹部似圓球,全身羽毛潔白無瑕,羽枝如絲,頂上毛冠大而圓,中間附生半球形軟頂骨,耳垂呈翡翠色,額前肉冠形似胡桃,連同頷下肉垂呈藍紫色,腿羽擴張如帚,五趾羽毛宛如兩把雪白的小扇子,婆娑而行,別具風趣。 [彈塗魚] 又名跳魚,屬魚綱鱸形目彈塗魚科。有兩種,一種俗稱花蘭,體長12—45厘米,青藍色,背部遍布小星點,質好、味美;另一種俗稱扣蘭,體長不到10厘米,骨硬,略有苦味。溫州沿海塗灘肥沃,適宜彈塗魚生長繁殖。以甌海區沙村為例,村民下灘塗捕捉彈塗魚,年捕獲量約50噸。分鮮食、干晶兩種,均為筵席上名菜。有滋肝補腎和癒合創口的功效。 [雁盪毛峰] 清《雁盪山志》雲:「浙東多茶品;而雁盪山者稱最,每春清明日採摘芽茶進貢;《甌江逸志》雲:「甌地茶,雁山第一,祛腥膩;除煩惱,卻昏散,消積食」。雁盪毛峰主要產於雁盪大龍湫背、兜率洞和雁湖岡等高山之上,其外形壯實,芽葉成朵,泡在杯中亭亭玉立,湯色清碧明潔,芳香四溢。 [雁盪香魚] 也叫溪蛆,產於樂清縣雁盪石門潭,因腹腔溢射香脂而得名。體長約10—20厘米,肉質細嫩,味香美,焙食尤佳。香魚形態優美,花色艷麗,有觀賞價值。 [溫州白豬] 溫州白豬是引用前擊豬與蘭德瑞斯進行復式雜交選育而成毛白色,身長、臀豐,背闊、肚圓之頭方正,四肢健壯,體質結實,成年公豬體重:250—300海斤,母豬200—250公斤。其主要特點是生燼快,繁殖力強,屠宰率高。 [溫州芥菜] 芥菜屬十字花科。溫州芥菜栽培歷史悠久。清咸豐年間已相當普遍,有「水心芥菜,九山圓蒲」之說。最早栽培的花葉菜,俗稱烏筋芥。品種較差,但易於栽培;今改種優質大葉菜,鹿城區近郊和甌海區梧埏一帶為主要產區,年產萬噸以上。 [溫鬱金] 因產在溫州而命名,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末端膨大成紡錘形塊根,稍扁,肥滿,外皮細皺,表面淡黃色,斷面有光澤。加工成葯,味苦、辛甘、性寒,具有和血散瘀、行氣解郁的功效,治胸肋脘腹疼痛、痛經等症,瑞安市馬嶼、陶山各鄉鎮,為全國三大鬱金產地之一,產品出口印尼等國。 [瑞安白銀豆] 浙江省名優品種,因老熟豆粒潔白如銀,故名。最早在瑞安市馬嶼荊谷鄉種植,已有100餘年歷史。現溫州市各地都有零星種植。白銀豆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富含澱粉、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質。鮮豆粒含有多種維生素,有滋陰補腎的功效。 [楠溪江香魚] 甌江八珍之一。生息分布在大小楠溪,上至巽宅,溪口,下至沙頭,尤以大楠溪產最佳。年產約50噸。楠溪江香魚頭小吻尖,尾分叉,身上細圓鱗發光。除腹部為銀白色外,全身呈淡黃色。一條100—150克重,體長為15嚴20厘米。肉味鮮美,素有「淡水魚之王」美稱,清燉、白燒、熏焙咸宜。 [楠溪素麵] 溫州素麵亦稱索麵,質量首推永嘉楠溪:細如銀絲,潔白柔韌,口感好。雞蛋素麵湯,故親友均以素麵為不可少的禮品。凡有弄璋、弄瓦之喜,親友上門道賀,一概請他們吃素麵湯,加兩個雞蛋。
希望採納

Ⅱ 母親節的鮮花都有什麼花

康乃馨——美國的母親花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的康乃馨(學名香石竹)。從此,康乃馨成為母親節約定俗成的象徵性花卉。葉片修長而不捲曲,花瓣緊湊而不易凋落的康乃馨是最適合送給母親的禮物,那一束靜美的鮮花,一縷柔和的淡香,最適合表達我們對母親溫柔繾綣的情誼。

萱草——中國的母親花

萱草又被稱為忘憂草,是我國傳統的母親花。古時候,遊子若遠行,一定要先在母親居住的「北堂」前種植萱草,希望母親有萱草為伴,可忘卻煩憂,減少思念。由於萱草花色橘黃,狀若百合,色形俱美,經常在庭院中種植,因此「北堂種萱」這一傳統由來已久。唐代詩人孟郊在詩中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清晰明了地講述了母親依靠在堂門上,憂傷的思念著遠在他鄉的遊子,已經看不到門前盛開的萱草花。

萱草是歷史悠久的母親花,相比康乃馨,它更適合我們中國人聊表「寸草心」,以報「三春暉」的情感!

魯冰花——最愛的母親花

母親花里,如果偏要選一個最愛,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羽扇豆(俗名魯冰花),因為它承載著太多童年美好的回憶,每一次想念媽媽,耳畔都會想起令人憂傷的旋律「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噙著滿滿的淚花,忍著無比的思念,堅持著遊子的拼搏。

羽扇豆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魯冰花」。台灣省山地的茶農種植茶葉,特別是培育特有的高山雲霧茶時,需要在茶山周邊,甚至在茶樹附近栽培羽扇豆,據說可以幫助茶樹正常生長,具有芳香甜美的氣息。久而久之,台灣省的人們將美麗的羽扇豆與故鄉的懷想、母親思念連在了一起,變成我們最愛的母親花。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