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系統花店
㈠ 盒馬鮮生CEO侯毅透露,將上線鮮花業務,「花加」將要起死回生嗎
有可能的,因為盒馬鮮生屬於阿里系企業。從電商初興起,較為垂直的鮮花市場便有玩家涉足。時至今日,鮮花市場幾度迎來風口,又幾度式微,相關玩家也換了一撥又一撥。在相關鮮花電商平台外,阿里巴巴、京東等也相繼涉足。
有數據顯示,花加2016年銷售3億,2017年銷售近8億。甚至於17年7月,花加完成數億元的融資,真格基金入局,並開始嘗試線下花店業務。
然而花加的一帆風順在2017年按下了暫停鍵。一直以來,花加都被認為是「以補貼換銷量」,資金枯竭的傳聞一直存在。在當時,有業內人士指出,鮮花電商的配送成本本就居高不下,在大量補貼之下,花加成本更甚,一束鮮花往往虧損近半,除非花少配草多。
但將成本分攤在產品之上,往往意味著用戶體驗受損。在相關社交平台上,不乏有用戶對花加產品進行吐槽。再加上「毒花」事件的出現,花加處理不力,品牌形象不斷受損。更有甚者,花加多名高管相繼出走或離任,而知情人士透露,這些高管在任期間均負責花加的運營。而其線下業務,也被曝運營狀況不佳,線下花店已經陸續撤店,員工也已經離職。
㈡ 生鮮電商扎堆發展鮮花售賣靠譜嗎
鮮花有了專屬分欄
生鮮電商扎堆發展鮮花,短期內還算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據了解,每日優鮮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青島等地上線了鮮花業務。此外,叮咚買菜在2020年11月上線鮮花業務,公開數據顯示,「三八」節當天鮮花銷量相比平時增長超過100%。
與此同時,花加、花點時間等鮮花電商,雖然褪去了資本市場的光環,但經過數年耕耘,也有了相對穩定的客群與市場。山姆、BHG、盒馬會員店裡鮮花區域更是成為了超市中的一部分。似乎,鮮花出現在消費者購買生鮮果蔬時,更容易被裝進購物籃和訂單界面了。
據觀研天下報告《2021年中國鮮花電商市場分析報告-行業競爭現狀與前景評估預測》數據顯示,有30.8%的用戶選擇鮮花電商平台消費是因為價格優惠,僅11.85%的用戶認為鮮花電商平台服務到位。
分割流量,提高用戶黏性
對於習慣了運輸不易長途運輸的果蔬水產的生鮮電商,運輸鮮花似乎成了「順手」的事情。「叮咚買菜的供應鏈優勢可以很好地契合鮮花。」叮咚買菜鮮花品類負責人俞水稱,從供應鏈、冷鏈的角度來看,鮮花和生鮮都屬於對供應和運輸能力要求較高的商品。
俞水表示,鮮花采購中規模效應很重要,叮咚的規模優勢、生鮮冷鏈基礎和前置倉配送能力是鮮花采購的前提。鮮花可以為平台帶來更多元化的產品,幫助提高用戶黏性。
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稱,依靠生鮮的供應鏈能力,能夠實現大規模的產地直采。雲南產地空運直發鮮花的方式,極大縮短了采購鏈路,減少了流通環節,「保證了品質,還提高了性價比」。截至目前,每日優鮮上鮮花SKU已擴展至60多種。
生鮮電商進入鮮花市場的賽道,或許將讓原有的市場格局發生變化,至少鮮花電商的客流被分流到各大平台。有業內人士稱,不少鮮花電商在競爭過程中還是通過「燒錢」來擴張從而占據市場,各個生鮮電商認為鮮花有利可圖,既有的生鮮系統也可適當借用。
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稱,線上即時零售模式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鮮花購買的便捷性,激活了鮮花零售市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的提升,除了禮品鮮花市場向高端化、品質化方向轉變外,作為未來主要增長方向的日常鮮花市場,具有十分廣闊的增長空間。
專業不足掣肘
供應鏈的穩定性的確讓生鮮電商賣鮮花有了底氣,也能確保送達消費者手中的鮮花的品質。生鮮電商依靠自身渠道和冷鏈運輸能力,對鮮花市場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至於是否會沖擊鮮花電商、鮮花店乃至超市「鮮花檔口」的市場,現階段看來生鮮電商不具有攻擊性。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稱,不同於鮮花電商所售賣的禮物型鮮花,保鮮期很短、經營難度大,生鮮電商所售賣的基本是養殖性鮮花,保鮮的難度會降低。生鮮電商賣鮮花,一般是根據時令、根據各種節日進行少量銷售。
從事IT行業的王先生稱,「生鮮電商平台上的花種很有限」。王先生以叮咚買菜為例表示,平台難以滿足其私人定製花束的訴求,叮咚買菜當日所選的鮮花種類基本以玫瑰為主。
盡管生鮮電商賣花做不到面面俱到,但在零售專家胡春才看來,生鮮電商賣鮮花折射出大眾消費升級的需求,「鮮花不是必需品,某種意義上屬於奢侈品」,一般是通過專賣店銷售,現在生鮮超市開始涉足鮮花市場,可證實對鮮花有需求的人在日漸增加,「從服務於特定客群的專賣店到變成生鮮電商、超市銷售的大眾消費品,屬於時代的進步。生鮮電商銷售鮮花,會加速鮮花消費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