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鮮花巷
A. 泉州鮮花港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摘要 泉州鮮花港,聽到這個名字讓人感覺是的海洋,這鮮花港位於州市城東鐦罅啞學校往前在直走就可以看見鱸花港的標志,打算國慶節去看的,節假人太多,所以到現在才來欣賞,大門口可以停放電動車,汽車,節假人滿I患,這時來人較,空氣S,適合賞花。
B. 泉州鮮花港園藝有限公司怎麼樣
泉州鮮花港園藝有限公司是2016-09-27在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泉州市豐澤區華大街道城東社區華園北路35號。
泉州鮮花港園藝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503MA2XNWHR21,企業法人唐天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泉州鮮花港園藝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花卉、林木、水果、蔬菜的種植及銷售;餐飲服務;住宿服務;游樂園服務;冷熱飲品及小吃制售;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策劃;銷售:預包裝食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泉州鮮花港園藝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泉州鮮花港園藝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C. 泉州花巷名稱的來源
泉州古街巷―――花巷
泉州市區中山中路左側(承天巷對面),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街巷。連接許厝埕、新路埕,直通新華路,現在許多人把它統稱為「花巷」。
唐代,泉州子城有四門,南門曰「崇陽」(曾改祿蒸),此巷在其西側。經歷宋、元、明三個朝代,泉州城池不斷擴大,這里遂成市井中心。
這條名聞遐邇的古街巷,任憑歲月的流失,王朝的更替,它依然存在。巷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積淀和人文景觀,周邊有唐代的崇陽門(南鼓樓),宋代兩度知泉州的真德秀在此建真濟亭,吳真人的女弟子———鄞仙姑的仙姑宮,明弘治已末進士、官至南戶部右侍郎顧珀的府第、五代晉江留從效的郡園———留府埕、明代黃徽孕的太僕埕、清代許盛之許厝埕、湖廣按察使丁煒的丁厝埕、明代黃鳳翔之子兄弟進士的黃門埕、蔣德王景府第———關刀埕及新開馬路———新路埕,史稱「真濟七埕」。
它們都曾有過一段輝煌的年代。由於城市的變遷及人世的興衰,它們大部分已成陳跡,但是富有神秘和迷信色彩的傳說和深入人心的民間故事至今還廣泛流傳下來。
(一)花巷的沿革
唐宋時期,泉州刺桐港已成為「梯航萬國」的東方大港,海外商人遠涉重洋來到泉州從事商貿活動。當時泉州郡城范圍不大,只有城門四座,政府又規定,外夷人居住或通商貿易只能在城外。那時,南門(崇陽門)西並無花巷之名。倒是有一市曹,地點在今西街會通巷南端一帶,此地至今仍有一座市曹宮供奉觀音,人稱市曹媽,其實是過去的圓通巷。
斯時的市曹是官方設置的,是郡城低級士民聚居的地方,商賈雲集於此,三教九流應有盡有。衣攤鞋店、菜市客棧、名點小吃、說唱講古、書攤、賭攤、賣卜解夢、茶館酒肆等比比皆是。南宋時一浙江人來此開「龍家」木梳店,遠近聞名,斯時有「泉州的木梳、福州的虱篦」之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當時汴京的繁華,泉州市曹一帶也可以與之媲美。過去戲劇中,有縣官在案桌上拍響驚堂木,大喊:把××押去市曹斬首!說明古代這里還是殺人的地方。
元代,泉州郡城繼續向南擴大,但仍遵宋例,與外國買賣均在城外進行,泉州府志記載:元代「地城要地,莫盛城南關(德濟門)四海舶商,諸蕃琛貢,皆於是乎集」。政府嚴禁在城內從事商貿,崇陽門上有人卓望,下有重兵把守,西側有官屋,供屯駐軍兵居住,他們大部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信奉伊斯蘭教,時人就把他們駐扎的地方的小巷叫「蒙古巷」,這是花巷最早的巷名。
元代統治者實行民族分化和歧視政策,把南宋的遺民列為最下等的人———南人。對南人控制極嚴。為了防止南人反抗,三戶人家只能使用一把菜刀並且要供養一名元兵。民族壓迫造成江南一帶大規模農民起義———紅巾起義。統治中原近100年的元政權滅亡了。
由於元政府對開科取士不重視,泉州士子許多人棄學從商,這是當時泉州對外貿易發達一躍為東方第一大港的原因之一。
元明鼎革後,人們出於民族隔閡和報復心理,此巷不再叫「蒙古巷」,而用閩南語的諧音叫「夢米果巷」又俗稱「賣米果巷」,並就巷名編出一段動人的民間故事。
早時,泉州一知府在睡夢中,夢見他走進一小巷,又進入一老嫗家,見她廳堂的桌上放些碗糕在祭祀,知府這時肚子已餓了,就把它吃光,然後回衙署辦公,一覺醒來,卻是南柯一夢!
醒後,夢中情景歷歷在目,於是知府就微服私訪,來到夢中的小巷,進入一家民宅,見到的與夢中情景一樣,他所吃的碗糕,原來是祭祀她兒子的,經詢問,得知老嫗的兒子忌辰剛好是他出生之日。知府認為自己是老嫗的兒子再來投胎,於是孝思之心油然而生,知府念其孤寡,日後不斷在經濟上接濟她,直到老嫗壽終。
不管此巷是叫「夢米果」或「賣米果」,「蒙古巷」才是它的正名。
清末民初,泉州扎花手工藝漸漸在此落戶,他們以賣熟花為主,供市民婚喪喜慶。
泉州婦女發式是束發成「髻」,發髻用簪插固定在腦後,髻上有戴花的傳統。鮮花雖美,但容易凋謝,而熟花(即人造花)經久耐用,顏色鮮艷,使用方便,深得婦女嘗識。
泉州人過大年時,需用「三牲」、「米果盒」及各種食物來祭祀祖先,在祭品插上春枝、銀枝,「春」字在閩南語中是「剩」,意思是「年年有餘」,銀枝是象徵來年能發財致富。遇上婚喪喜慶,婦女的頭上也都有戴花的習慣,以示吉祥。因此泉州傳統的扎花手工長盛不衰。
清末民初,由王阿城開設的萬盛扎花店在巷中落戶,隨之有萬源、金鳳……1924年南鼓樓拆除,蒙古巷拓寬,巷中扎花店多達40多家,成為賣花專業巷。市民要買花就不約而來,蒙古巷名逐漸被人們淡薄了,「花巷」成為新的巷名只不過100年左右。
D. 泉州網紅打卡景點有哪些
1、石龍谷森林公園
石龍谷生態景區位於泉州市美麗鄉村「虹山鄉」東北側,被譽為「天然氧吧」、「彭祖文化發源地」,青山疊翠、花海盪漾、峽谷流水、鄉野農耕。
香草世界度假村是國家AAA級景區,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全國休閑農業示範點,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天柱山風景區,台商獨資興建,是一個集生態茶園、果園、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E. 泉州市豐澤區城東鮮花巷要坐幾路車幾路公交車
公交線路:k1路,全程約17.9公里
1、從泉州市步行約330米,到達泉州行政中心站
2、乘坐k1路,經過14站, 到達清源山風景區(180醫院路口)站
3、步行約850米,到達阿強盆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