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聖母
① 熱奈是哪個國家的劇作家
讓·熱奈(Jean Genet,1910年12月19日-1986年1月15日),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評論專家、社會活動家。屬
熱奈早年曾是個流浪者,還曾因偷盜罪被捕,後來轉而從事寫作。著有小說《布雷斯特之爭》(Querelle of Brest)、《小偷日記》、《鮮花聖母》,戲劇《嚴加監視》、《陽台》、《黑奴》、《屏風》等。
熱奈曾導演過電影,亦有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如寧那·華納·法斯賓德就曾根據《布雷斯特之爭》拍了一部名為《霧港水手》的電影。
② 誰能把《鮮花聖母》的pdf轉成txt再發給我
= =
那個PDF文檔是掃描得來的~
你要想得到TXT只能用OCR~
不過那個可不是個輕松活~
以上~
③ 耽美什麼意思
耽美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為反對自然主義文學而呈現的另一種文學寫作風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發暴露人性的丑惡面為主的自然主義,並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學的意義」。耽美在日文中的發音為TANBI,本義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義就是浪漫主義。耽美,沉溺於美,詳細解釋則是「包含一切美麗事物,能讓人觸動的,最無暇的美」。後來這個詞被日本的漫畫界用於BL(boy's love)漫畫上、結果引申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最後更發展為男同性戀漫畫的代稱之一。
耽美的概述→耽美的起源及發展 →耽美和BL(boy's love) → 耽美名詞解釋→ 耽美愛好者→ 中國耽美的發展 → 耽美作品表達形式→ 耽美小說漫畫 → 耽美網站→耽美動畫
耽美:念作:dan mei.出自日語,在日文中的發音為TANBI,原意是指唯美主義,後經台灣
演繹,變成BL的代稱了,專指女作家寫/畫給女讀者看的小說或漫畫。 1--耽,沉溺之意。《衛風·氓》中寫到,「士之耽兮,尤可說(通「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說(通「脫」)也」。則耽美,為沉溺於美 。 2-古希臘就有對男性軀體的崇拜,在某些場合還會對美少年頂禮膜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神話的由來》有論述)
耽美——殘酷的美,無法到達的終點,唯美夢幻。
字面解釋為:沉溺於美。
耽美作為一種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紀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學界盛行,算是浪漫主義的一個分支,包括日本文學巨匠三島由紀夫在內的大批小說家都曾受過此影響。但是,60年代以後,這個詞逐漸從原意中脫離,變成了漫畫中一類派生產物的統稱,那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BL」,描寫男男愛戀的動漫(小說)作品。
20世紀中葉,准確地說,就是1963年前後,已經在日本發展了十幾年的新漫畫中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少女漫畫分支。 不同於以前由男性作家繪畫的類少女作品和極少量女性創作的作品,一直附著在男性向漫畫基礎上的為女性服務的漫畫開始邁出真正意義上的步伐,小學館、講談社、集英社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少女漫畫專刊或者別冊。然後在昭和41年(1966年)後的幾年中,日後被稱作「昭和二十四年組」的少女漫畫家們陸續出現了。 所謂昭和24年組,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後的知名少女漫畫家們的統稱。在經過近20年新漫畫的熏陶和歷練後,這批熱愛漫畫並且有極高天賦的女性終於來到了世人面前。在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內鈴惠、五十嵐優美子等正統少女漫畫家,也出現了萩尾望都、竹宮惠子、山岸涼子等第一批跨足「BL」領域的先輩。當然,在那個時代,此類作品被稱為耽美,或者——「少年愛」。 那個年代,日本還沒有任何一本專門的BL刊物,所有此類作品都在普通少女漫畫雜志上連載,故事的題材全部是「非本土非當代」的設定,而主角則都是15-18歲的少年,並且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悲劇。可能是因為出生年代的原因,在大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一直致力於經濟復甦,但是戰爭的陰雲還是在頭頂揮之不去。那時的女性也依舊處於延續了百餘年的低下地位,不論是經濟還是能力都附屬在男性身上。於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窒息感」籠罩在所有女性身上。如果是普通少女漫畫,這種感情會變成奮起的動力 耽美圖片(2)
,讓作品變得充滿男性感的強硬。而在耽美領域內,這些則原原本本的展現了它本來的面目,殘酷、充滿矛盾、以及對現實的絕望。[1] 用異常美貌的少年取代了本應該出現的「女性」,使故事的矛盾大大激化,感情沖突變得無以復加。而對角色本身,也往往加之殘酷非理性的對待。但是少年那略顯卻還未成熟的第二性徵的軀體出乎想像的增加了美感,還有因為各種因素強化和增幅,能夠跨越性別的「愛」。種種疊加,就產生了無法抗拒的悲劇美。 至於耽美,何以最終演化成BL(boy's love)的代名詞,好像應從日本戰後70年代少女漫畫界的變革「少年愛」時代說起。當時,反主流文化的抬頭迫使其從內容以及思想中尋求變化,推出了以新人為主創力量的別冊,山岸涼子描寫同性戀的《白屋二人世界》這種類似實驗性作品就是在當時推出的。純粹、鋒利、殘酷、浪漫……這是整個「少年愛」時代的特徵,也許剛開始還有所收斂,能比較隱昧的表達,但是在發展了近10年後,1976年左右,竹宮先生的《風與木之詩》(《風と木の詩》),山岸先生的《日出處天子》(《日出処の天子》)等能夠跨越時代的精彩作品開始連載,然後是1978年創刊的第一本耽美漫畫刊物《JUNE》的出現……這些把少年愛這一分支推向了第一個巔峰。而且,那時的少女漫畫家不像現在這般草率,往往都是用耗盡生命般的熱情和努力去創作,因此幾乎每部作品都能達到幾乎完美的程度,放在今天閱讀也毫不遜色的精彩。就這樣,乘著時代的風,一個宛如夢幻的黃金時代到來,沒有不能看的,沒有不好看的,有的只是能不能承受激烈程度的區別,把「耽美」這種風格真正發展到了極限。然而,黃金時代卻又如此短促,在1984年兩部作品連載結束後嘎然而止,隨著另一個風潮的驅動提早進入了下個時代…… 時至今日,耽美、YAOI、BL等稱呼逐漸風行,這些對於大部分喜好此道的人而言可能沒什麼太大區別,但其實每個詞都代表一個完整的時代,支持著此類作品的繁衍,又嚴格的把其與現實生活中的同志文學予以區分。沒錯,BL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純粹出自女性之手,只為女性服務的一種少女漫畫分支。而這樣一個完備且龐大的分支究竟是如何發展然後壯大的呢?縱觀整個BL漫畫發展史,所得到的也許只能是一段稱不上浪漫的女性意識發展史吧……
耽美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食不果腹的人會喜歡耽美。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之所以有美感是為了生存,美感使人類可以趨利避害,是人類漫長進化道路上的加速劑。當人不再整天為填飽肚子而奔波時,為生存而產生的美感漸漸變成一個脫離物質利害關系的需求,一種純粹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將這種需求推向了極至。現實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轉而投向虛擬的文字、漫畫世界,在那裡一切的一切終於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為一個耽美作者,終於擁有了創造完美的能力。
耽美和BL(boy's love)
BL就是同性戀嗎?
Boys』 Love 是指男孩子間的愛,也稱為少年愛。兄弟戀僅是BL漫畫小說的一個小分類項目,BL一般是指男孩和男孩之間或是男人和男孩之間的戀情。與GAY圈不同,這個群體大多是純愛,一般比較純情,雖然也有肉體接觸,但是這相對於GAY依舊是更為理想化。
耽美和BL有什麼區別?
BL的確是耽美一個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時候兩者甚至都可以換用。但耽美還包括武俠、玄幻、懸疑推理,近代歷史……實際上一切可以給讀者一種純粹美享受的東西都是耽美的題材。因此BL只是屬於耽美的一部分。而將文或圖用詞句或畫筆描繪得極為美麗,到達了唯美的境界,就叫耽美。以下用一段句子來做說明——
×.普通寫法:他喝著冰涼的啤酒,卻不小心從大開的嘴裡流了些酒出來,他連忙伸出舌頭舔了舔。
×.耽美寫法:他喝著冰涼的澄色液體,卻不小心從他半張的薄唇間溢出幾絲殘汁,他微吐出紅舌意猶未盡地舔著。
註:耽美並不只適用於BL,一般向也可,是幾世紀前唯美主義的通稱,但到了現在從日本傳到台灣之後大家似乎都將它當成了BL的代稱了,其實在日本JUNE才是BL的代稱,和漢字的耽美完全不同。
耽美中的名詞解釋
如果你准備走進耽美的世界,那麼首先要明白下面的術語! 所謂耽美原是指唯美主義,之所以成為BL小說只是一種巧合而已。男男間的愛情,又稱之為BL即boy`s love.如果您是一位漫畫迷的話,就 耽美圖片(4)
應該會發現在漫畫市場中有一種叫BL漫畫的小說,所言所畫的既是boy和boy間 (當然更包括了man ,嘿嘿)的情慾糾葛。而在耽美小說中又分之bl小說、同人文及同志小說,一般同志小說是指現實生活中(基本上是有同志自己著筆)的同性戀小說,而同人文是指經由動 漫改編的小說。讀者一般看到的是JAPAN耽美,港台耽美和原創耽美!在JAPAN,這種由女性作家描繪給女性讀者看的「男同性戀」漫畫稱為「耽美漫畫」,台灣則稱其為「B L」漫畫。所以所謂的「耽美情結」就是指B L情結。具體說就是BOY'S LOVE,再具體一點就是陷於美少年和美男子的危險戀情而不能自拔的情結![2]
BL名詞:
——BL :boy』s love的簡稱,就是男生與男生之間的戀愛。BL=玻璃,所說的「搞玻璃」、「搞基」就是同性戀之意。 攻受的模式解釋:
通常有以下幾種:
1.〖強攻弱受〗
2.〖弱攻弱受〗 3.〖弱攻強受〗 4.〖強攻強受〗
5.〖雙攻單受〗
6.〖虐攻虐受〗
7.〖年下攻式〗
耽美愛好者往往是由耽美狼,腐女,同人女組成的。耽美狼-一個合格的耽美狼,應該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你所支持的,是人類最單純的愛情。無論是男人跟女人也好,男人跟男人也好,女人跟女人也好。這種愛情是很純粹的,是無論美醜胖瘦,每個人都有權力擁有的,所有愛人之人,都是值得被祝福的。 如果你喜歡的,僅僅是小說里營造出的美人世界。那麼,抱歉,你不是同人女,你也沒資格做寫原創的耽美狼。 如果整天把自己幻想成男人,在虛擬的網路世界冒充男人欺騙別的gay,甚至在論壇發一些"我被爸爸強X了""我被我哥哥x了" 的無恥帖子。那麼,抱歉,你充其量只是一個擁有女性外皮的「猥瑣男」。 真正的同人女,只要是愛情,就會真心的支持,從來不會在意對方是美是丑。 真正的耽美狼,是用自己的筆,來寫出感人的故事,書寫愛情的偉大,不分男女。 對懷有真愛的人心懷好感,用真心去愛護身邊的朋友,知道了對方同性戀的身份也不會大驚小怪,也許會好奇,也許會追問,但那隻是善意的好奇心。 見到疑似gay的人,會心花怒放,不由自主的YY,甚至偷偷摸摸跟上一小段兒,看到曖昧的動作就會滿腦子粉紅。但絕對不會故意堵在別人門口,要求認識別人。 雖然看過GV,看過男人跟男人的H,但是不會走火入魔,在虛擬的世界裡冒充男人,騙取別人的愛情和信任,還發一些YY的帖子博取同情。 不以自己是同人女yyBL為恥,能夠大膽承認自己的愛好,並且可以坦坦盪盪的告訴不理解的人:我想的,只是愛情。 不要以自己是耽美狼寫文為辱,可以坦然書寫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堂堂正正的告訴歧視它的人:我寫的,只是愛情。
現在的同人女在乎的大多數在他們的性生活,H可取,但不是全部,同人女要做的只是去理解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幫助他們,而不是因為好奇而窺視他們,甚至對他們做出不該有的遐想。
現在某些耽美狼太在意耽美文中兩方的美醜,一旦攻受有了缺點,相貌不是完美,就對那些愛情嗤之以鼻,愛情是最美麗的感情,而他們超越了性別的情感更加璀璨耀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因為他們的相貌身家不那麼盡如人意而剝奪他們相愛的權利呢?
我們要做的,只有寬容。
至於腐道,目前似乎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標准,不過,「腐女也是有節操」的。所謂「腐道」,最起碼有以下幾條共同默認的准則:
1)女變男即斬!女穿男切腹!
2)不強迫直男接受BL,不掰彎直男。
3)MarySue傾向御免。
4)平胸小受退散。(問出「小受難道要豐胸嗎」這個問題的人請出門左轉右轉隨便,腐女不合適你。)
5)原則上不認同RPS(RealPersonStory,真人YY),實在忍不住地情況下,以不打擾當事人為底線。
6)對GAY持「不探究、不圍觀、不騷擾」的基本原則,如被求助則予以幫助。
有一句話深得人心,那就是「同人女、耽美狼有義務比一般人有文化,有素質」。
耽美網站 耽美網站的出現對大陸耽美文學的發展是一大促進。很多耽美愛好者通過這一渠道發表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 然而由於耽美屬於小眾非主流文化,管理人員年輕化、多屬在校學生,無資金、無經驗、無時間投入,無法形成正規化的運營,各個非商業站點由於維持困難、伺服器不穩定數據丟失、管理者無經驗管理,再加河蟹,逐步銷聲匿跡。 在非商業站點逐漸衰落的同時,商業站點異軍突起。女性文學綜合站(不僅包括BL而且還包括言情等)晉江文學城、連城讀書、四月天以及台灣的鮮網,提供了書籍出版福利,再加上重視版權以及網站相對穩定、功能齊全,逐步吸引了大批耽美作者讀者。 近兩年,另一類站點悄然興起——小說下載站。其特點是盜文成規模、下載成規模,大量耽美愛好者不斷盜文發文下載,互相傳播推薦各分支好文。這類站點往往是各類文學綜合論壇,耽美只是其中一重要分支。
世界經典耽美小說及作者
1.托馬斯·曼:《魂斷威尼斯》 2.詹姆斯·鮑德溫:《喬萬尼的房間》 3.讓·熱內:《鮮花聖母》 4.馬賽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5.安德魯·紀德:《背德者》 6.弗吉尼亞·吳爾夫:《奧蘭多》 7.雷德克利芙·霍爾:《孤獨之井》 8.曼努艾爾·普伊格:《蜘蛛女之吻》 9.瑪格麗特·尤瑟娜:《哈德里安的回憶》 10.奧黛麗·洛德:《贊米:我名字的新拼法》
④ 鮮花聖母怎麼樣
他是一個同性戀、易裝癖、犯罪者、游盪在無邊的黑夜以及巴黎社會最底層的阿姑仔。 他長的不是很好看,因此常常被他的男人們嘲笑和利用,他用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養著他們,還要強忍被他們當面背判所帶來的羞辱。 但他沒有一句怨言,因為他執著地愛著他們,也享受自己穿著一條骯臟但美麗的絲綢長裙,坐在凌晨混亂而嘈雜的酒吧里被其他男人瞟上一眼的榮光。 他有一個有錢而孤獨的母親,這也註定他將秉承母親的個性,在孤獨中掙扎著艱難成長,直到他遇見那個捕蛇的男人。 他瘋狂地愛著他,直到他死了。他選擇了離家出走,像個遊魂一樣用此後一生的時間尋找另一次真愛。 他叫「神女」,熱內說,他死的時候像個「聖女」。肺癆讓他大口大口地吐血,他躺在鮮血之中,像躺在一朵鮮艷的花的花瓣里。 他走的那天巴黎下了雨——一個很適合死神出行的天氣。他的屍體被裹在被單中,純潔而僵硬。他的掘墓人也許是哪天他曾用一個媚眼瞟過的男人,如今送他踏上永恆的幸福旅程。 此時,他的情人路過這里,用一種陌生的眼神看著棺材裡的神女並匆匆離去,因為他早已經不記得他了。 ——這是神女對於男人的最後一次失敗。 「神女」是讓.熱內的《鮮花聖母》里最讓人同情的一朵「惡之花」,當他在暗夜裡展露他的妖嬈,留給世界的卻是深深的悲涼。作為與他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的另一朵「惡之花」,讓.熱內用充滿愛的筆觸去撫摸他,於是,「光明世界」中的我竟感到了絲絲的羞愧。
⑤ 讓-皮埃爾·熱內的法國作家
讓·熱內( Genet,1953年9月3日-),同性戀者,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熱內早年曾是個流浪者,還曾因偷盜罪被捕,後來轉而從事寫作。著有小說《布雷斯特之爭》、《小偷日記》、《鮮花聖母》,戲劇《嚴加監視》、《陽台》、《黑奴》、《屏風》等。
熱內曾導演過電影,亦有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如寧那·華納·法斯賓德就曾根據《布雷斯特之爭》拍了一部名為《霧港水手》的電影。 他的生平頗為傳奇。幼時被父母遺棄,後淪落為小偷,青少年時期幾乎全是在流浪、行竊、監獄中度過的。熱內認為他的犯罪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但這個偽善的社會本身卻不受任何懲罰,所以他決定與這個社會勢不兩立。他發現寫作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判逆方式,於是在監獄中創作了小說《鮮花聖母》、《玫瑰奇跡》。這兩部作品以及熱內的另一部小說《小偷日記》都帶有相當程度的自傳性。《鮮花聖母》、《玫瑰奇跡》是二十世紀法國文學中的奇葩,但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一種「惡之花」。因為小說描寫的都是最為忌諱的問題,如同性戀和監獄生活等,並把罪孽的心態提示得淋漓盡致。而在作者絢麗多彩的文筆中不難看出試圖走向詩意的美麗的努力。薩特在讓·熱內的作品中發現了一種特別的,甚至可以說高尚的東西,即他對人的荒謬生活處境表示了毫無拘束的抗議。
1910-1915
讓.熱內(Jean Genet)生於1910年12月19日,巴黎阿薩斯街89號公共救濟院塔爾尼埃醫院。母親卡米耶.加布里埃爾.熱內,時年22歲,單身,自稱是「女管家」。當時父親健在,但「不留姓名」。七個月後,即1911年7月18日,母親將孩子拋棄在育嬰堂,從此一去無消息,不曾回頭看望親生兒子。同年7月30日, 讓.熱內被一家姓雷尼埃的鄉村小工匠收養,家住莫爾旺山區的阿里尼村,後來,作家在小說《鮮花聖母》中提到這里。養父母承諾將他養到13歲。他有幸得到一位奶媽的看護,奶媽使他從小受到基督教的教育,並加入了阿里尼教堂的唱詩班。
1916年-1923年
1916年9月, 讓.熱內進入地區學校讀書,品學兼優,名列前茅。但有一次教學活動對他幼小的心靈打擊很大。 六十年後, 作家在一次會見中談及此事。他說:「我很小的時候就不是法國人,就不是村裡人。我知道這事的方式簡直幼稚之極,愚蠢之極。事情是這樣的:老師要求寫一篇小作文,每個同學都要描寫他自己的住屋……根據老師的評價,我的描寫最精彩。他大聲向全班朗讀了我的文章,但所有的同學都恥笑我,說:『可這不是他的屋子,他是一個撿來的棄兒。』我頓時感到心被挖空了,蒙受了奇恥大辱……哦!話雖不太厲害,但我恨法國。豈是一個『恨』字了得,應該比恨還要深,說法國令我作嘔也不過分。」(見《公開宣布的敵人》)。
從此,他就開始小偷小摸,他偷學校的尺子、鉛筆,從養父母那裡偷幾個小錢買糖果點心讓同學們分享。他在沒有發表的一則《小偷日記》中寫道:「十歲時,我就偷我所愛的人,我也知道他們都很窮。人家發現了,都管我叫小偷。我想,小偷這個字眼對我傷害很深。」
1922年4月養母歐仁.雷尼埃去世,讓.熱內改由其女兒貝爾特撫養。1923年7月小學畢業,成績全區第一。這是他第一次但也是最後一次領到文憑,後來他再也沒有機會接受任何學校教育。
1924年-1929年
1924年10月,他被送到巴黎地區一家學徒培訓中心學印刷。但才過半個月,他就從中心逃跑,並給小夥伴留下話說,他要去埃及或美洲。中心主任在報告中已經注意到他像女孩子一般「嬌柔」,「冒險小說讀得太多,精神狀態可疑」。
不久有人在尼斯發現了他,他被重新送回公共救濟院收容。此後兩年,他像商品一樣被頻繁轉手,在好幾個作坊、農場干過活,受到非人的待遇,實在難以忍受,他一逃再進。他做夢都想逃離法國,警察不時在車站、列車、港口城市抓到他。他很快被遣送回巴黎。
1925年4月, 他被安排到盲人作曲家熱內.德比克塞依家裡學習詩歌藝術,但到了10月就被開除了,原因是他在一次集市上「挪用」並「揮霍」了一筆錢。
16歲那年,即1926年3月,他第一次嘗到被監禁的滋味,在小羅蓋特監獄蹲了三個月的班房。6月被釋放,7月又因無票乘車被拘留,送到莫城關押了45天。
1926年9月2日,法院委託都蘭的梅特勒農村兒童教養所對他監督勞改,直到他成年。
他在裡面待了兩年半。在他看來,這是一座「兒童苦役犯監獄」。在這間兒童地獄里,他感到「反常的幸福」,長篇小說《玫瑰的奇跡》對兒童教養所的生活有大量描寫。
1929年-1935年
年滿18歲後, 讓.熱內應征入伍。他志願到法國東方部隊服役,1930年1月28日到達貝魯特,加入駐守在大馬士革的布雷連,在那裡當了一年兵。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和阿拉伯世界接觸,為他晚年的阿拉伯情結埋下了伏筆。
1931年7月, 他被調到法國另一支殖民軍──摩洛哥土著兵團──服役,在摩洛哥駐守19個月。
1933年6月復員後, 曾在巴黎拜訪了大作家紀德,爾後即決定進行一次長途跋涉,聲稱要去利比亞的的黎波里坦。他從巴黎出發,徒步南下,來到西班牙,但不久就走不動了。他寫信給紀德說,他「一路流浪,從一個村鎮走向另外一個村鎮」。從後來發表的自傳體小說《小偷日記》可以看出,他靠乞討和賣淫為生。
1934年4月, 他重返軍隊,簽署了第三次服役合同,在圖爾的阿爾及利亞土著兵團當兵。在這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國內外名著,特別對俄國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感興趣。1935年10月,他繼續簽約服役,被調到駐扎在埃克斯昂普羅旺斯的摩洛哥殖民步兵團當兵。
1936年-1937年
1936年6月18日, 讓.熱內因不堪忍受長期待命而開小差逃離部隊。為了躲避追捕, 他不得不四處漂泊,穿越歐洲一路流浪,歷時一年,行程855公里。《小偷日記》就是這段生活的回憶和寫照。
熱內揣著假證件,從尼斯出發,化名熱傑蒂進入義大利邊境,來到布林迪西,然後乘船准備去阿爾巴尼亞,但很快被驅逐出境。他又企圖在希臘的科孚上岸,沒有成功。於是他偷渡到南斯拉夫,但一到貝爾格萊德即被捕,監禁一個月,然後被押送到一個邊境村莊,但後來警察又在義大利的巴勒莫發現了他,他正准備偷渡到非洲。他又蹲了一陣子班房,然後被推向奧地利。但剛落腳維也納就被捕,於是又蹲監獄,被驅逐,1936年年底流落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在那裡不久又被捕,於是他請求政治避難。在人權協會的保護下,他在當地住了近半年,給一個德國籍猶太醫生的女兒上法語課,女學生叫安娜.布洛克,當時34歲,這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次異性戀,但他聲稱是一次未發生性關系的「白戀」。
1937年5月, 他重新開始流浪,徒步翻越波蘭邊界。在波蘭的卡托維茲被捕,監禁14天。爾後,他穿過希特勒德國,他很驚訝,德國「既是警察國家,又是犯罪國家」,在人人皆偷的國度里,他進行偷盜心安理得,有得心應手之感,《小偷日記》對此有獨特議論。
接著, 他在比利時短暫逗留後,重新回到巴黎,但不久又打算浪跡天涯。1937年7月28日,他寫信給安娜.布洛克:「……我只好南下,朝阿爾及利亞、尼日、剛果挺進,然後去美洲……」
1937年-1941年
1937年9月16日, 他因在薩馬里丹幾家商店偷了12條手絹的現行罪被捕,被判處一個月監禁, 緩期執行。三天後,警察發現他攜帶手槍和偷盜來的身份證,他又一次在巴黎被捕, 判刑五個月。他寫信給安娜.布洛克說:「您不要來看我在牢房深處的慘相。這種苦修的狀態當然是孤獨的。基督教諸位大聖徒們難道不正是追求這樣的境界嗎?」
經調查證實他是逃兵後,他可能被判重刑,但精神病檢查結論對他有利(精神失常, 反復無常,無道德觀念)。當局允其提前退伍,僅判處他2個月監禁。但此後接連出事。1938年5月釋放後,10月又因偷4瓶開胃飲料被捕監禁2個月。1939年1月釋放,5月因使用假車票在火車上被捕,坐牢35天。釋放僅三天,又因流浪罪被捕監禁15天。 回巴黎後,10月在盧浮宮商店偷一件襯衫和一塊零頭綢布被捕,兩個月監禁。12月17日釋放,兩個星期後在市政廳集市上偷一塊邊角毛料,10個月監禁。
1940年12月,他在聖米歇爾大街吉貝爾書店偷書(歷史和哲學圖書)被當場抓獲,四個月監禁。
1941年12月,他因偷一塊布料被一位裁縫追逐,卻撞在一位書店老闆手裡,幾天前他偷了書店新出版的幾部普魯斯特著作,兩案並發,判處三個月零一天監禁。
1942年
這一年, 讓.熱內盡管也吃了不少苦頭(坐了九個月牢房),但對他的一生來說則是重要的「魔術般」的年頭,是他從小罪犯到大作家大轉折的關鍵一年。
這年年初,他在桑特監獄開始創作《鮮花聖母》。
3月被釋放後,他在巴黎塞納河岸邊擺舊書攤,出賣他偷來的書。4月,他因偷書被捕被判處八個月徒刑, 被關進弗雷納監獄。他在裡面創作了長詩《死刑犯》,然後自費印刷。10月出獄後,他設法將自己的詩歌小冊子流傳開去。他同一位叫弗朗索瓦.桑丹的小知識分子有聯系。一天,桑丹來到熱內的房間,發現了熱內創作的一大堆手稿,有小說、劇本和電影腳本。年底,長篇小說《鮮花聖母》已經脫稿。
1943年-1944年
1943年2月, 讓.熱內時來運轉,通過書攤兩名熱心顧客的介紹,他認識了當時有名的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讓.科克托。大作家看了《鮮花聖母》,起初對小說的粗俗內容很反感,但馬上就發現小說的重要文學價值,即設法將書出版。3月1日,熱內同科克托的秘書保羅.莫里安簽署了他的第一個出書合同,此時,他正創作第二部小說《玫瑰的奇跡》。
5月, 他因偷一部絕版書再次被捕。作為慣犯,他很可能被判處終身流放。科克托請了一位大律師為其辯護,審判那天,由於有「當代最偉大的作家」出庭助威,熱內只被判了三個月的監禁。
9月24日, 熱內釋放後不到三星期,又偷書當場被抓獲,蹲了四個月的牢房,此時,《鮮花聖母》秘密出版,正在裝訂之中。
12月,他在桑特監獄接待一位名叫馬克.巴爾貝扎的年輕出版商的探獄,不久,巴爾貝紮成了熱內著作的主要出版商。
1944年1月, 形勢急轉直下,他不但沒有被釋放,反而被當作流浪漢轉押到圖雷爾勞改營,准備送往當時法奸保安隊控制的集中營。就在這危急關頭,科克托再次動用他的各種關系將熱內保釋。但終身流放的判決並沒有被解除。
1944年-1948年
1944年4月, 在馬克.巴爾貝扎主辦的雜志《孥》上發表了《鮮花聖母》的片段, 這是熱內首次公開發表自己的作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月,在弗洛爾咖啡廳,讓.熱內認識了大作家薩特。
1944年8月19日, 他最親密的一個朋友,年輕的法共抵抗戰士讓.德卡寧在解放巴黎戰役中犧牲,他開始寫長篇小說《盛大的葬禮》獻給烈士。
1945年3月《盛大的葬禮》脫稿,即投入《布雷斯特之爭》。詩集《秘密的歌》在《孥》上發表,第二年,《玫瑰的奇跡》也在該社出版。
1946年,熱內開始自傳體小說《小偷日記》和詩歌《絮蓋漁夫》的創作,改寫了他的舊劇作《嚴加監視》 ,並投入劇本《女僕》的寫作。1947年4月19日,《女僕》 在阿特涅劇院上演。7月,兩個劇本在雜志上發表,獲七星詩社獎。詩集《苦役》發表。11月《盛大的葬禮》在伽利馬出版社不署名出版。12月,《布雷斯特之爭》(科克托
插圖)在保羅.莫里安處秘密出版。
1948年5月31日, 芭蕾舞劇《阿達姆之鏡》上演。《弩》雜志社出版了讓.熱內的《詩集》。他還開始寫劇本《輝煌》,但生前不讓搬上舞台。他寫了一篇廣播稿《罪童》,但受到禁止。
1948年秋,瑞士出版商阿貝爾.斯基拉秘密出版了小說《小偷日記》,伽利馬出版社不甘示弱,幾個月後也連忙出版。根據刑法規定,讓.熱內必須繼續服刑。以薩特和科克托為首的「全巴黎文學界」呼籲總統赦免對熱內的刑罰,讓.熱內名聲鵲起。
1949年-1954年
讓.熱內的文學成就開始得到文學評論的重視和承認。
1949年2月,劇本《嚴加監視》在馬蒂蘭劇院上演,法國著名小說家和批評家弗朗索瓦.莫里亞克開始關注「讓.熱內現象」。伽利馬出版社則加緊出版《讓.熱內全集》。
1949年8月12日, 法國總統發布特赦令,免除了對讓.熱內終身流放的刑罰。但作家卻陷入了莫名其妙的精神危機,沉悶不語,幾乎擱筆了五六年。他的創作源泉來自暗無天日的牢籠,一旦脫離了牢籠,竟然有茫然若失的感覺。他後來對一位記者說:「自由了,我卻迷路了。」
1949年,《小偷日記》由伽利馬出版社正式出版。
1952年,文學大師薩特為熱內全集的出版鳴鑼開道,寫了《喜劇演員和殉道者聖熱內》一卷長篇序言,頓時使讓.熱內聞名全世界。熱內心理上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壓力。他對科克托說:「你和薩特給我塑了像,其實我是另外一個人。這另外一個人有話要說。」
這時期,熱內在其好友扎瓦的陪同下到處旅行,去了義大利、德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此時,他對電影情有獨鍾。1950年他編導了短片《愛情之歌》。他還寫了兩部電影劇本:《禁止的夢》和《苦役犯監獄》。
1955年-1961年
從1955年開始,作家恢復了創作活力。他從戲劇創作中尋找擺脫危機的出路。三部劇本先後推出,使他在現代派劇作家中名列前茅。
1955年春,他已經完成了《陽台》劇本的部分手稿,並開始創作劇本《黑奴》。
12月,他又編了一出短劇《她》,但「忘」在出版商的抽屜里了,並開始《屏風的寫作。如果說熱內這三部劇本的構思靈感來得很快,修改卻異常艱難。《陽台》和《屏風》四易其稿,《黑奴》重寫三次,而且每次再版都要根據演出效果和各方評論進行修改,藝術上精益求精。
1957年《陽台》在倫敦上演。
從1957年年底起,熱內不再常住巴黎,又開始四齣旅行,荷蘭、瑞典、科西嘉、土耳其、希臘都留下他的足跡。 1958年,《黑奴》問世。在阿姆斯特丹,他在認真修改《屏風》的同時,醞釀一部七本系列劇《死亡》。10月,《黑奴》在呂代斯劇院成功上演。
1960年,《陽台》最終搬上了法國舞台。
1961年-1967年
1961年2月, 《屏風》在《弩》上發表。此時他已50歲,正處於榮譽的頂峰。他的書被譯介到全世界,他的劇本到處上演,風靡一時。他對舊作《苦役犯監獄》進行修改。
1966年4月16日,《屏風》在巴黎著名的奧德翁劇院上演,引起轟動和風波。
1967年-1972年
1967年12月22日,他開始一次遠東的「再生」旅行,小住日本,途徑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和中國。
1968年5月, 巴黎發生學生造反運動,他立刻從摩洛哥趕回法國,支持學生遊行,但拒絕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同年8月,他應美國一家雜志社的邀請,到美國參加反對越戰的示威遊行。
1969年11月,他再次到日本,參加日本鐵路員工的遊行活動。
他對法國外國移民的生活條件深表關切,與薩特、杜拉斯等作家站在一邊,參加外國移民的遊行活動。
1970年3月1日至5月2日,他在美國聲援「黑豹運動」,在各大學做報告,向新聞媒體發表文章和聲明,呼籲釋放美國黑人運動領袖。
1970年10月20日,根據一位巴勒斯坦領導人的建議,讓.熱內訪問了設在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原定逗留一星期,結果在那裡住了半年。12月初,他秘密會見阿拉法特,獲得通行證並允諾為巴勒斯坦人民作證。
1971年經過巴黎時,他聯合一批作家寫一本關於黑人鬥士喬治.傑克遜的書,然後再寫關於巴勒斯坦的書。
隨後的兩年內,他三次來到約旦。但1972年12月,他被當作「煽動者」驅逐出約旦。
1973年-1981年
由於美國拒絕給讓.熱內辦理入境簽證,約旦又禁止他入境,他只好留在法國編撰關於巴勒斯坦和美國黑人的著作,但進展很緩慢,10年後才成書。
1974年,雅克.德里達出版了一部題為《喪鍾》的書,系統地評論了讓.熱內著作,此書得到被批評者的認可。這一年,熱內在《人道報》等報刊上發表同情和支持外國移民斗爭的文章,再次到摩洛哥、土耳其和希臘等國旅行。
1976至1978年,他又在電影創作上費了不少精力,但半途而廢。
1977年,他為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成員寫的書作序,並在《世界報》頭版發表,引起社會強烈不滿,後來他不得不沉默了兩年。
1979年他患喉癌住院治療,身體明顯開始虛弱。
1982年
從1982年3月起,熱內移居摩洛哥。
同年9月, 他陪同一位巴勒斯坦女青年重返中東,來到貝魯特的第二天,正好遇到以色列軍隊入侵黎巴嫩首都,他們目睹了以軍血洗巴勒斯坦營地的暴行。19日,讓.熱內是進入屍橫遍地的夏蒂拉巴勒斯坦營地的第一位歐洲見證人。他感到大為震驚,立刻趕回巴黎,發表了重要的政治性文章:《在夏蒂拉的四小時》。
1983年-1986年
1983年7月, 熱內根據他多年寫的手記和草稿,不分日夜撰寫他的最後一部書《一個戀愛中的俘虜》,因為他知道病情開始惡化。
1983年12月,讓.熱內榮獲法國文學大獎。
1984年7月他再次重返約旦,去看望他熟悉的人和地方。
1985年8月,他對最早的劇本《嚴加監視》進行修改。
1985年12月,《一個戀愛中的俘虜》脫稿。
1986年4月14日午夜, 讓.熱內逝世,享年76歲,安葬在摩洛哥北部沿海西班牙城市拉臘歇的舊墓地上。
1986年5月, 《一個戀愛中的俘虜》由伽利馬出版社出版。人們從書中可以讀到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的看得見的一生只是精心偽裝的一個個圈套。」
⑥ 鮮花聖母 和孩子們的書txt
現在能買到的中譯本是余中先翻譯的,加上原著語言的原因,據說很難讀,先看看書評再決定吧。
⑦ 求一部外國小說的名字,是一個有名的作家在監獄中寫的
《鮮花聖母》(台灣譯名《繁花聖母》)
讓·熱內(1910-1986)法國作家。他的內生平頗為傳奇。
幼時被父母遺棄,後容淪落為小偷,青少年時期幾乎全是在流浪、行竅、監獄中度過的。
熱內認為他的犯罪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但這個偽善的社會本身卻不受任何懲罰,所以他決定與這個社會勢不兩立。
他發現寫作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判逆方式,於是在監獄中創作了小說《鮮花聖母》、《玫瑰奇跡》。
應該是這部吧?我剛好也在找
⑧ 鮮花聖母的內容簡介
寫於獄中的《鮮花聖母》是法語文學中的奇葩,翻開本書,大部分人都忍不住會質疑內起讓·熱奈——這個容偷竊過、賣淫過、入獄過,沾染過任何離經叛道行徑的法國同性戀戲劇家、小說家、詩人。
寫作是一種考驗,閱讀更是一種考驗。「鮮花聖母」、「神女」、「寶貝」、「含羞草」……如果抱著神聖美麗的心情讀讓·熱奈的這本書,那麼從一開始,所有的東西都將轟然倒地。直白的同性戀描寫、毫無自製的暴力隨時出現、冒犯社會秩序的叛逆人格展露,他筆下的小說世界與一切崇高無關。
當年薩特的一次斡旋,讓因偷竊罪第十次被叛刑的讓·熱奈免遭流放。於是他追隨了薩特的存在主義警世恆言,三部名劇《陽台》、《黑奴》和《屏風》讓他成為法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家之之一。可事實上,此前寫作的處女作小說《鮮花聖母》更類似於波德萊爾當年的「惡之花」,是他們與主流社會最為格格入不時撞擊出的燦爛火花。
⑨ 鮮花聖母之類的網名
白蓮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