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縉雲煙花店

縉雲煙花店

發布時間: 2024-06-28 00:19:17

1. 縉雲有哪些民風民俗

縉雲民風淳樸,習俗簡樸厚實,重禮節,好往來,重農崇儒,重教崇文,節儉自奉,慷慨待人。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 民俗節慶
縉雲的民間節慶主要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立夏、祭祀黃帝典禮、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春節:春節是我國的農歷新年,是全國城鄉最大規模和最隆重的傳統民俗節日。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人們要做一系列的准備工作,如辦年貨、大掃除、掛彩燈、貼春聯,農村還要燃放煙花爆竹。在外地工作的家庭成員,一般需在大年三十之前趕回家過年。
縉雲各地過年從農歷12月25日開始到30日止。吃年飯除自家人外,還要請鄰居及至親好友,人越多越好。表示鄰里和睦,預示人丁興旺。大年三十這天還必須准備好第二天要吃穿用的所有東西。而初一則穿新衣、吃余飯,其他什麼也不做。預示來年有吃有穿、有錢有閑。春節期間還要探親訪友。現在也有不少人去全國各地或外國旅遊觀光,這是一種新興的過節方式與社會新時尚。
元宵節:縉雲人把正月十五稱作正月半,從上古以來人們早就形成鬧月半或鬧元宵的傳統。初一剛過,大家就興高采烈,忙著操辦元宵節鬧花燈的各項准備工作。如板龍,一般以 1 丈 2 尺長、 18 公分寬、 8 公分厚的龍板為一節,而且要上等的松木做成;龍殼要上等的毛竹,劈成很細很薄的條子,用貯麻紮好,糊上透明的紙,最後請有相當水平的美術藝人上彩,一條以假亂真的龍就創作成功了。正月十二正式開迎,迎前要祭拜,並由德高望重的老者畫龍點睛後,才可上燈起龍。一條板龍由龍頭、龍身、龍尾組成,長的有 300多節,短的也有100多節,每節2人扛,龍頭要 16 人抬著,搖頭擺尾,前面四面大鑼,樂隊開路,龍珠滾動,排燈兩立,時而是一條長龍,時而是一條盤龍,燈光閃爍鞭炮齊鳴,好一場熱鬧景象。天天從下午 3 點出發,晚上12點後返回,到正月十六晚上結束,要將龍撕碎,將龍板歸房以待明年重用。板龍出迎了,抬閣、走馬燈、秧歌隊、八仙隊、獅子隊也出發了,大街小巷出迎、觀看的人擁擠在路的兩邊,鑼鼓聲、鞭炮聲、喝彩聲、響徹雲天。
清明節:主要是祭祀活動。大的有仙都民祭黃帝活動,由縣政協主持,民間企業負責人或個人出資為主祭。禮儀與公祭黃帝一致。小的是民間的族祭與家祭,一般出門在外的人員都要回家參加祭祖,表示對祖先的敬仰與懷念。祭祖時,清明餜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縉雲的一種特色食品,農村家家都會自製,縣城市場可以購買。
立夏:立夏要吃立夏飯、立夏湯,也有的吃橡塗(一種用雞蛋與麵粉糊的薄餅)。立夏飯以米摻蠶豆、筍、芥菜等做成,外加煎雞蛋。立夏湯為紅棗、桂圓、荔枝、豆、花生加紅糖煮成,一般作點心或晚上吃。立夏開始,農事漸漸繁忙,民間傳說吃筍可以接腳骨,煎雞蛋好象箬帽,說是可以遮日蔽雨。立夏這一天忌諱坐門檻,以防苦夏,民間還有稱體重的風俗。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這一天,縉雲習俗是家家都將艾葉懸於堂中,用來避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上,有驅魔祛鬼的神效。人們要吃雄黃酒,在家中的角落處灑雄黃粉末,或者大人要用雄黃酒在孩子的臉上和身上塗抹,目的是驅逐病菌蠹蟲等病害。給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面用絲布包好,清香四溢,再用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在縉雲,端午節的粽子必須是已出嫁的女兒送的。這一天,也是孩子可以開始洗冷水澡的第一天。
七夕節:七月七,最大的活動是獻山廟會(我們在後面導游詞中會詳細介紹),其次是疊羅漢。羅漢是縉雲縣歷史流傳下來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分迎羅漢、疊羅漢和背羅漢三種。
迎羅漢是縉雲鄉村的一個傳統節慶,主要是在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寺廟開光時進行,全縣鄉村組成羅漢隊,其中大號、長號、鑼鼓隊開路,毛公旗(長旗)緊隨,羅漢隊、三十六行、十八狐狸、銅錢鞭、秧歌隊,從村裡出發步行到固定的廟,沿途所到的村莊都要用茶水、便飯招待,用鞭炮、鑼鼓接送,廟前塔2-——5個戲台,請業余和專業戲班演戲或叫品戲場,熱鬧非凡。這種節慶主要是乞求風調雨順、年年有餘和天下太平。
疊羅漢選擇在比較大的道壇,身著古色服裝,腰系大扎包,由身強力壯的人任羅漢柱(由基柱、中柱、頂柱)及左右、前後4人(叫插翼)和羅漢頂,共8-——12人組成,這種叫疊羅漢。
羅漢疊好後,鞭炮齊鳴,羅鼓喧天,嗩吶、大號響起,要繞天井8-——10圈,並且選村中最寬敞的道路沿街迎,觀眾緊隨,熱鬧非凡,主要是為了乞求好運氣、好收成。
中秋節:是縉雲民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其形式與全國各地大致相似,上輩要求下輩盡量回家團聚。過節時,每戶人家除了吃月餅外,還烹制一桌豐盛的宴席,全家人會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重陽節:最重要的是官方舉行的祭祀黃帝典禮。仙都鼎湖峰是黃帝煉丹觴百神飛升之地,黃帝祠宇是我國南方祭祀黃帝的重要場所,與陝西黃陵遙相呼應,形成「北陵南祠」緬懷先祖的格局。每年在清明節和重陽節分別舉行民祭和公祭黃帝典禮。祭祀活動採用「禘禮」(古代最高的禮祭)的規格,以傳統與現代、禮與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期間將開展各種競技活動、民間文藝表演和仙都文化交流等活動(這一點我們在鼎湖峰景區的導游詞中會詳細講解)。九月九日,又是老人節,全縣開展一些老年人健身娛樂及尊敬老人活動。有時還舉行大型的攀岩登山活動。在這一天,民間有吃麻糍、金團(糯米做的一種甜食)的傳統。
二 文化娛樂
1、婺劇:是浙江著名的劇種之一,原稱高腔、崑腔、徽班、亂彈、三合班等,因主要流行於金華(古稱婺州)一帶,解放後統一改用此名。婺劇兼收崑曲、徽戲等戲曲精華,是經過多方融合與發展而形成的新劇種。婺劇的表演誇張、生動、形象、強烈,講究武戲文做,文戲武做,所謂:「武戲慢慢來,文戲踩破台」。由於過去服裝沒有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畫的人物姿態,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變臉、耍牙、滾燈、紅拳、飛叉、耍珠等。角色行當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凈)、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凈)、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雜(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
婺劇名演員有江和義、徐東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錫貴、王金龍、葉阿苟、鄭蘭香、葛素雲、吳光煜等。
婺劇的傳統劇目十分豐富,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僧尼會》、《對課》、《黃金印》、《孫臏與龐涓》、《三請梨花》、《斷橋》、《西施淚》和現代戲《桃子風波》等。
2、採茶戲:屬民間戲劇,又稱「燈戲」,相傳早在明代永樂年間新碧小溪村已有演出,到清代時已流傳很廣。其音樂來自民歌小調,節目有《十二採茶》、《販茶》、《盤茶》、《討茶租》、《四姐妹採花》等。20年代開始摻入徽、亂小戲。到現在民間仍有演出。
3、鼓詞:屬民間曲藝,俗稱「唱鼓事」,在縉雲縣內流行。唱鼓詞的大多為盲人。鼓詞內容多改編傳統戲文、民間故事,大多沒有唱本,靠口傳心記。鼓詞伴奏樂器為鼓和板,唱詞以7字句為主,間或有4--11字句。唱腔多為吟誦式,白、表、唱兼容。根據情節需要,也插入戲曲唱腔和民間小調,有慢板、中板、緊板三類節奏;根據不同感情,又有平板、清板、罵板、哭板、浪板之分。
常唱傳統曲目有:《買柴記》、《情義緣》、《玉鳳釵》、《滿門賢》、《雙金鈿》、《水紅袍》、《玉簪記》、《芙蓉扇》、《雙珠連》、《天寶圖》等。
4、蓮花:屬民間曲藝,在迎神賽會時,演唱隊身穿長袍,頭戴草帽,規模大的有數十人、上百人,使用的打擊樂器有大板、小板、蜈蚣簽、響碟、響盞、木魚、竹綁等。基本曲調有「高韻」、「平韻」、「沙臘梅」等,演唱時一領眾和,節奏性強。蓮花隊各有一套固定曲目,世代相傳。由於曲調通俗化,唱詞口語化,演唱內容多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在民間流行很快。
5、鋼叉舞:據朱氏宗譜記載,鋼叉舞開始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70年),離現在將近500年了。其起源與祭祀關雲長有關。據說每年的五月十三是關雲長紀念日,村民為表示對他的感謝,總要請有名的戲班演三天三夜的戲,村裡組織迎案。迎案是民間的一種籠統說法,包括羅漢班、台角、高台、長腳鹿、推車、疊牌方、翻豬刀等內容。羅漢班其實就是武術班,包括舞刀、打棍、打拳、雙鐧、矛、盾、響鈴、叉等,響鈴叉又代表一種兵器,是從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模仿過來,他充滿陽剛之氣,據說有驅邪護正的作用,能發揚關雲長忠義效國、除惡護正之精神,因此每年起案時都要先到關帝廟祭拜,而後才能上街表演,響鈴叉(即鋼叉)由此產生。為發揚這項民間文化,先前的少數幾個表演者將它逐步推廣,成為廣大群眾的一項活動。《鋼叉舞》還參加了麗水大型踩街活動和省吳山廣場文化藝術節,深受好評。「鋼叉舞」還獲2002浙江省第三屆廣場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暨全省廣場民間舞蹈(鼓樂)大賽金獎。
6、廟會迎案:由祭祀胡公、陳十四娘娘等發展起來的文化廟會,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俗稱"迎案"的廟會,其實是規模宏大的民間體育文藝大會演。
每年農歷正月初八宮前村迎胡公、外前村迎白衣丞相,二月初二水口村迎陳十四娘娘,五月十三金竹村迎關公,六月初六岩背、桂村迎朱相公,七月初七前村年迎三太祖,七月初七和十月十五獻山廟會迎陳十四娘娘,八月初九臚膛、靖岳村迎胡公,十四橫塘岸村迎胡公,九月初十赤岩山迎「三將軍」,十月十五日縣城迎城隍老爺。其中以赤岩山、獻山廟和城隍廟會最為隆重盛大,方圓數里鄉村組隊送案,多時達三四十支隊伍。迎案隊伍以羅漢班為主,另有高蹺、三十六行、十八狐狸、蓮花、啞口背風、小唱班等。羅漢班組班前,設「大頭」主事。主事者以此為榮,率先出資串聯村眾,叫做「穿鼻」,然後設飯菜聚會,籌資聘請教練,事成後再次設食慶賀。廟會的那一天,迎案到場,好幾個村都要獻演,高潮時,一天有四五十丈「打羅漢」隊伍,各村各顯絕技,異彩紛呈,蔚為壯觀。
這是相沿成習的民間娛樂健身活動,是農民自己的盛大節日。其中不少優秀傳統節目保留至今,成為民間藝術瑰寶。
此外,縉雲的歌舞、音樂會、夜總會、民俗表演及卡拉OK活動等等,都是多姿多彩,為人們的夜生活平添無窮的樂趣。
三 土特產

朋友們,我們縉雲的土特產十分豐富,主要有蕃蒔片、縉雲土面、黃花菜、高山茭白、高山蘿卜、高山辣椒、十月酒,還有石雕、香菇、茶葉、麻鴨等。
1、蕃蒔片:古時縉雲人被稱為「縉雲蕃蒔」,其原因有二:一是指縉雲人敦厚老實,二是指縉雲縣是產蕃蒔大縣。蕃蒔片由薯塊經挑選、清洗、去皮、切片、煮撈、曬干而成。藏品柔軟透亮,鬆脆香甜可口。上等品為8×16厘米左右,長方形,經剪切翻成各種吉祥特有花樣,經炸制後極具觀賞、食用特色,作為迎送貴賓之用。
2、黃花菜:俗稱金針。縉雲黃花菜栽培歷史在600年以上,黃花菜乾品為淡黃色或金黃色條狀,有光澤、肉質豐厚,營養豐富,含18種氨基酸。據《本草綱目》記載,黃花菜有安神健胃、解熱鎮痛、利尿消腫等效用,是家庭食用佳品。
3、縉雲索麵:也叫縉雲土面,選用當地特種麥粉、食用鹽、天然泉水,沿用傳統手工藝製作,沒有任何添加劑。為民間傳統特產中的珍品。縉雲人每逢走親訪友,都用索麵相贈;慶賀生日用索麵開宴,來表示長壽;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吃索麵蛋,來求得新年吉利、好運富裕。
4、高山茭白:高山茭白肉質松軟,質地嫩白,味道鮮美適口,營養豐富,含糖類約4%、蛋白質約1.5%,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作為一種「無公害」綠色食品暢銷省內外大中城市。
5、高山蘿卜:高山蘿卜是根菜類的主要品種,含有糖分、維生素及無機鹽,特別是含有澱粉分解酶,能促進人的食慾和消化。這種蘿卜具有肉質細嫩、含水豐富、不易空心、表皮光滑等特點。
6、高山辣椒:屬茄科蔬菜,其果實未熟時為綠色,成熟後為紅色,果實中含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特別是維生素C居蔬菜首位。我縣產的辣椒,辣味中等,果皮軟,適合熟食、腌制或加工成辣椒粉。每一克辣椒中含鐵約97.5毫克、含鈣約353毫克,多種成分均高於其它同類蔬菜。
7、十月酒:縉雲人有自釀土酒的傳統,每家每戶都選在農歷十月釀制,所以又叫十月酒。十月酒,口感香,味甜,且有強身健體的功效。縉雲人招待朋友、客人都用十月酒。如果把酒加微熱再配以姜絲、紅糖,喝後可通筋、活血、養神、去寒,縉雲人生孩子,都要喝十月酒。

四 地方風味

縉雲的風味小吃花樣繁多,品種齊全。最常見的有餛飩(面餃)、油條(天羅絲)、包子、豆漿、燒餅、麻糍、敲肉羹、豆腐丸等。我主要給大家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小吃:
1、麻糍,民間特色小吃。入夏後新糯米上市,把糯米蒸熟後,在石臼中打爛成餅,然後摘成小塊,裡面裹上紅糖,外面擦一層熟糯米粉,以不見糖為合格。每到集市,古樹下、柳亭邊,都有人在叫賣。入冬後,可把糯米做成薄餅,用平鍋熱烤,加入紅糖,潤甜香糯,很受人們青睞。
2、縉雲燒餅,也叫桶餅。製作方法是先拌和麵粉、搓揉、擀薄、塗油。先把麵粉擀薄成捲筒樣子、摘成小段,然後用手掌壓扁,裡面放入乾菜和鮮肉餡,擀成餅後,外面塗上薯粉糖油,最後貼在桶爐內壁烤熟。這種餅既酥又鮮,滿口生香。
3、敲肉羹:民間的傳統小吃。它的做法是:先把豬後腿精肉細細地切,拌上山粉,放到砧板上,再用刀背把肉敲細,鍋內同時燒沸鮮湯汁,然後將肉下鍋,熟了後勾芡成羹。這種羹滑、爽、鮮、嫩,四味俱全,人人喜歡。
4、豆腐丸:民間的傳統小吃。它的做法是:將兩勺已搗碎的豆腐舀到碗中,加入肉末攪拌均勻,再用手搖碗,使碗中的豆腐肉末滾成圓球狀。而後,放入開水鍋中,燒煮片刻撈出,再放入另一肉骨頭湯鍋中繼續燉。也怪,豆腐丸無論怎麼燉就是不會散。花一元錢,就能吃上4個豆腐丸,豆腐鮮嫩,湯味香醇。
5、千層糕:又稱早米糕。壺鎮一帶稱糖餳。將米磨成漿,在蒸籠內蒸熟一層,再添一層,這樣多達十來層,厚地象糖糕一樣。出鍋後,分劃成菱形小塊,就可以享用了。如果加青菜炒制或油煎味道就更佳。剝片曬干,油炸成酥,稱為糖餳松,節日作果點食用,香脆爽口。
6、清明餜:採用青蓬洗凈,沸水煮浸,去其苦味,細剁,拌入米粉,搓揉分團,以豆腐、筍絲、豬肉等為餡,墊上果葉蒸炊,清香異常,是清明時節祭祖必備的食品。在3月至5月期間,縉雲的酒店、餐館及市場均有供應,深受市民與遊客的喜愛。

五 地方名菜
朋友們,我們縉雲可以說是一個品嘗美食的天堂,不僅有品種豐富的風味小吃,還有原料新鮮、做法講究的各式菜餚。
1、紅燒溪魚:主料是產自好溪的野生五彩魚,特點是色澤紅亮,魚肉鮮嫩。
2、菜乾豆腐:也叫婆媳豆腐,主料是農民自己曬制的霉乾菜和鹽鹵豆腐,一般用慢火燉制,特點是豆腐有咬勁,爽口入味。以前在農村是作為婦女養月子的滋補菜。
3、縉雲麻鴨:主料是縉雲老麻鴨一隻,取小竹筍若干,放入煲中燉爛。特點是鮮美、清口。
4、飄香童鴨:也叫椒鹽童鴨,主料是剛孵出的雄性乳鴨若干只,放入新鮮的菜油中炸烤。特點是又香又酥。
5、縉雲土雞:主料是農家飼養雞一隻,加上嫩姜若干,一並燉制,既純香又滋補。
6、農家土面: 主料是土索麵、小青菜、油渣,特點是湯清味鮮、色澤鮮艷,土索麵不易漲糊。
7、黃花菜扣肉:主料是黃花菜、五花肉,特點是色澤紅亮、香味濃郁,肉質酥爛而不油膩。
8、蜜汁薯條:主料是紅薯條若干,油炸熟後加蜂蜜攪拌。特點是香酥、味甜。
9、酸菜豆:主料是自製的鹹菜和毛豆,特點是色澤鮮亮、清爽開胃。

2. 緙欎簯澹墮晣闉鐐甯傚満鍦ㄥ摢閲屼簡

緙欎簯鍘垮6闀囬晣綰㈣繍鐑熻姳搴椼傜紮浜戝幙澹墮晣闀囩孩榪愮儫鑺卞簵錛屾垚絝嬩簬2012騫達紝浣嶄簬嫻欐睙鐪佷附姘村競錛屾槸涓瀹朵互浠庝簨闆跺敭錛屾壒鍙戜負涓葷殑浼佷笟銆備紒涓氭敞鍐岃祫鏈0.001涓囦漢姘戝竵銆

熱點內容
VR左右屏電影資源 發布:2024-06-30 23:04:34 瀏覽:147
茶花上出現網 發布:2024-06-30 22:53:12 瀏覽:413
日本娘們日本電影 發布:2024-06-30 22:38:08 瀏覽:536
春日鮮花圖片 發布:2024-06-30 22:37:53 瀏覽:211
鮮花茶社 發布:2024-06-30 22:35:42 瀏覽:59
玫瑰發芽 發布:2024-06-30 22:30:33 瀏覽:495
我與綠植方案 發布:2024-06-30 22:25:42 瀏覽:767
盲山完整版海外視頻 時長 發布:2024-06-30 22:21:23 瀏覽:469
西蘭花高壓鍋 發布:2024-06-30 22:19:54 瀏覽:1
十足鮮花 發布:2024-06-30 22:14:44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