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鮮花茶社

鮮花茶社

發布時間: 2024-06-30 22:35:42

Ⅰ 揚州好 古詩

朱自清有一篇散文,題目是《看花》,寫到了揚州人家是如何種花、買花、賞花的,文章的第一節即寫道:
生長在大江北岸一個城市裡,那兒的園林本是著名的,……有些愛花的人,大都只是將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擱在架上;架子橫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夠放下一個架子;架上至多擱二十多盆花罷了。有時院子里依牆築起一座「花台」,台上種一株開花的樹,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種的。但這只是普通點綴,不算是愛花。
朱自清先生是揚州人,他對家鄉的生活習俗是很了解的。在揚州人家的住宅小院里,的確如朱先生所描述的那樣,常常是築上一座花台,養上幾十盆花木。應該說,這院子里一定有一位愛花的主人,但朱先生卻說:「這只是普通點綴,不算是愛花。」
揚州真正愛花的是什麼樣子呢?真正愛花的大概就要算鄭板橋《梅庄記》里,家住於「廣陵城東二里許」的敬齋先生了,這位敬齋先生,性嗜梅,「與梅最親切,撲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補之;茸者削之」,不僅如此,這位梅痴還於霜凄月冷,冰魂雪魄之時,「徘徊其下,漏點頻催,不忍就卧,蓋念梅之寒,與同寒也。」而當室外風號雨溢,電激雷奔之際,他又「披衣而起,挑燈達旦,周遭巡視,視梅之安而後即安。」這位喜梅、嗜梅的敬齋先生,已是視梅如友,愛梅如子,相依相伴,難分彼此,這或許就是朱先生心目中的愛花人了。
當然,鄭板橋筆下的敬齋先生畢竟還是少數,但揚州人把蒔養花木視為怡情悅性之舉,倒是十有八九,幾乎家家如此。
早在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徐湛之在廣陵做南兗州刺史,他就在構築的園林里廣植花木,出現了「果竹繁盛、花木成行」的景象。到了唐代,在詩人姚合的筆下,揚州已是「園林多是宅」,在園林化的宅院里,當時的揚州人家一定是花木扶疏,景象蔥蘢。清代,揚州的繁盛,使揚州人更為講究居住環境和生活品位,花木栽植成為民居住宅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十里栽花當種田」和「有地惟栽竹,無處不養鵝」,己成為當時揚州人崇尚和追求的生活情趣。
舊時,揚州大戶人家都有花園,稍次一點的,也有花房。這些花園、花房裡一年四季都是繁花似錦、花木蔥蘢。據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當時揚州北郊的梅花嶺、傍花村及堡城、茅山、雷塘一帶皆有花院,園種戶植,接架連蔭。該書卷二中說道:
湖上園亭,皆有花園,為蒔花之地。……養花人謂之花匠,蒔養盆景,蓄短松矮楊杉柏梅柳之屬。海桐黃楊虎刺,以小為最。花則月季叢菊為最。冬於暖室烘出芍葯牡丹。以備正月園亭之用。
李斗的講述,較為精練簡略。事實上舊時花園里的花匠,每天清晨,都要把精心培育出的四時鮮花,裝盆後送到城裡主家的客廳、書房和庭院中的花架上,使得主家住宅內外,一年四季總是鮮花盛開,芬香馥郁。揚州著名的茶館富春茶社,其主人在鹽阜路上就有一處花園,富春花園的四時花卉就由花匠每天清晨准時送到主人位於得勝橋的住處,主人的住處也就叫做富春花局,現今的富春茶社就是在富春花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盆花栽植時都是用泥盆,泥盆透水透氣,有利花木生長,但用於室內陳設,就不太雅緻。於是揚州人家多備有上好的瓷盆和紫砂盆,專門用於套放泥盆。那些瓷盆有青花、有粉彩,那些紫砂盆有烏泥、有紅袍,等等。什麼盆配什麼花,都是有講究的,花匠都會依據主人的喜好合理搭配,如蘭花配紅袍,襯托出濃密的蘭葉青綠如雲;海棠配青瓷,映襯下殷紅的花瓣艷而不妖。揚州人家在客廳、書房裡又多有擱花用的幾案,這些專用的幾案稱為「花幾」,花幾多為紅木紫檀的質料,其本身就是製作精巧的工藝品。花幾有高有低,高可及肩,低僅過膝。還有更低的,是置放在書桌茶幾之上的,那就是「花托」。花卉、花盆、花幾,三者相得益彰,越發顯現出主人的情趣和雅緻。
當然,有花匠專門送花上門,那已不是尋常人家了。但普通民眾也有自己特有的賞花樂趣。有條件的,在天井裡築一花台,矮矮的一圍短牆,也會用小瓦和旺磚拼搭出或圓或弧,或方或角的幾何圖形,形似大戶人家的花窗。若是無處築台,有人家就會在窗下搭架,花架形似階梯,層層置放花盆,佔地不大,但卻錯落有致,頗具匠心。花台上泥土不多,但很肥沃。所植的花木也不多,也不會太名貴,常見的有秋海棠、玉簪花、炮杖紅、鳳仙花、天竹、菊花、臘梅等,但在主人的蒔養下,這些四時花木也不負主人的一片照料之情,倒比那些名花佳卉,更顯得枝葉扶疏,繁茂一片。其實,普通人家賞花比大戶人家更多一層樂趣。大戶人家賞花,是花匠蒔養好了的,賞花人全然不知花木的榮枯盛衰、四時更替。普通人家是自己動手,雖有泥土之污、修剪之勞,但勞作後的欣賞,更為親切,更為悅目。
揚州人喜愛在家中庭院里賞花,更喜愛到郊外野地賞花。揚州人歷來有郊外賞花的習俗,《揚州畫舫錄》卷十一載:「畫舫有市有會,春為梅花桃花二市;夏為牡丹芍葯荷花三市;秋為桂花芙蓉二市。」其實,秋天還有菊花一市,冬日還有臘梅一市,李斗大概是漏記了。揚州人到郊外賞花,有兩種花最引人注目,這就是芍葯和瓊花。
芍葯、瓊花早在宋代就已遐邇聞名。歐陽修官揚州時,曾建亭作詩:
瓊花芍葯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
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
關於揚州的芍葯,當時有「洛陽牡丹,揚州芍葯」之說。蔡京在揚州任太守期間,每年在芍葯開放之際,要採摘芍葯花十萬余枝,舉辦「萬花會」。可見揚州的芍葯是如何的繁盛。故而在宋代,劉攽、王觀、孔武仲先後三人都為揚州的芍葯寫過《芍葯譜》。
關於揚州的瓊花,最早的記載見諸北宋王禹偁的《瓊花詩》二首,詩前的小序說:「揚州後土廟有花一株,潔白可愛,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木也。俗謂之瓊花。」此後,揚州的瓊花作為揚州獨有的稀世名花,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這些文人除了留下若干詩篇外,專門做文作記的就有:宋代杜游的《瓊花記》、張昌的《瓊花賦》、鄭興裔的《瓊花辨》,明代楊端的《瓊花譜》,清代俞曲園的《瓊花小錄》等。八十年代,瓊花被定為揚州市花。近來又修復了瓊花觀。煙花三月賞瓊花,已成為揚州人的一件賞心樂事。
揚州人愛花也愛盆景。揚州盆景相傳始於唐代,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演變,成為我國五大流派之一,被世人稱之為「揚派盆景」。揚派盆景的藝術特色集中體現在「雲片」式的樹樁盆景上,這種盆景是自幼培育,精扎細剪而成,主幹盤旋虯曲,枝葉層次分明,在「一寸三彎」中顯示出工穩平整,在「樹無寸直」中表現出精細奇巧,尤為適宜室內點綴和庭院裝飾。
八十年代以來,揚州每年的金秋十月都要舉辦花市,數十家苗圃花苑,競相展示自己的奇花異卉。花市一連數日,天天人流如潮。愛花者常常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交流栽培花草的經驗,謂之「讀花經」,這成為現代揚州人賞花的新的一景。
揚州人領略花的趣味,不單是眼觀花的形色,也喜愛鼻聞花的清香。特別是便於佩戴和攜帶的香花,揚州人尤為喜愛,由此,揚州便有以賣香花為業的人。朱自清在《看花》中寫道:
夏天的早晨,我們那地方有鄉下的姑娘在各處街巷,沿門叫著,「賣梔子花來。」梔子花不是什麼高品,但我喜歡那白而暈黃的顏色和那肥肥的個兒,正和那些賣花的姑娘有著相似的韻味。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樂意的。我這樣便愛起花來了。
由朱自清的梔子花,揚州人自然會聯想到與之同類的珠蘭花、茉莉花,也會聯想到揚州人倍感親切的揚州民歌《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民歌是借採摘茉莉花來表現男女的思慕之情。這也可算是揚州人的別一樣的賞花吧?

熱點內容
杜鵑花做顏料 發布:2024-07-02 20:38:55 瀏覽:632
七夕紙盒 發布:2024-07-02 20:38:02 瀏覽:715
蘭花爛心怎麼補救 發布:2024-07-02 20:38:00 瀏覽:302
緬珀紫羅蘭價格 發布:2024-07-02 20:36:14 瀏覽:709
熒光植物盆栽 發布:2024-07-02 20:30:37 瀏覽:172
七夕節快板 發布:2024-07-02 20:30:25 瀏覽:662
中國蘭花基地 發布:2024-07-02 20:24:02 瀏覽:767
路邊紫色蘭花 發布:2024-07-02 20:19:14 瀏覽:637
深圳送鮮花 發布:2024-07-02 20:10:38 瀏覽:868
情人節聚會圖片 發布:2024-07-02 19:57:51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