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花者鮮花團購
⑴ 如何加入拾花者平台
可以聯系身邊的拾花者團長或朋友。拾花者是一個有團隊的團購鮮花平台,都是在朋友的分享下做團長,鮮花都是雲南總部發出。
⑵ 拾花者,帶給你的不僅是鮮花,還是美好的生活
從前花是禮物,現在花是生活。
決定做鮮花團購是在去年秋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一個招募貼,朋友分享了做鮮花團購帶來的各種收獲,重點是「從前花是禮物,現在花是生活」,這句話我非常認可,沒有過多猶豫,我便私信他,加入了「拾花者」的陣營。
「拾花者」是一個在全國各大小城鎮組織鮮花團購的一個團隊,公司化運營,總部和基地設在雲南昆明。我加入時團隊里有300人,現在已經超過500人在他們當地組織團購,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支鮮花通過「拾花者」的雙手,傳遞給每一位愛花之人和品位家庭,他們以花為引,傳遞美好。
如今,鮮花已經成為不少家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帶一束花回家,細心布置,精心養護,出門上班前看一眼,能量滿滿,下班進門後看一眼,心情美美。有時候,出門兩三天,朋友都不一定會惦記著,可能總惦記家裡的花,其實這就是家庭插花的魅力所在,你親手培育的花,就像你家的一份子,每次看見它,心情都是好的,生活都是明媚的。
前幾天,我終於邁出鮮花團購第一步,也不少打擾身邊的和微信圈裡的朋友,我想大家都不是太介意的,一方面關系處得都不錯,另一方面這是一份傳遞美好的事業。有朋友對此並不看好,包括我媳婦,他們一致認為,鮮花是奢侈品、是禮品,不是小年輕談戀愛烘托氣氛,也不是過節過生日作為禮物,誰會要呢?然而,或許你並沒有發現,很多事物都在悄悄發生著變化,很多原先你認為是奢侈品的東西,如今都成了家裡的必備品,鮮花也是。在很多家庭里,養育鮮花,已經是一個家庭的習慣。要說鮮花是奢侈品,我也同意,不過用「輕奢品」這個詞,更加確切些。
據我所知,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鮮花早就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必備品了,捧一束花回家,早就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我們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鮮花市場的繁榮,但人們的消費意識還是沒有改變,很多人認為,那個東西不能吃、不能用,拿回家少則三四天,多則十天半個月就會枯萎,正如我一位同事所說,那是在浪費錢。我並不反駁他的觀點,但是,一個東西不能吃、不能用,並不代表它沒有意義,如同鮮花,帶給你的美好,帶給你好心情,帶給你家庭愉快的氛圍,肯定是花錢也買不到的。可能有些事情只有自己親身體會了,才會了解它的意義所在吧。
見我在朋友圈裡分享鮮花,組織團購,有朋友問我是不是要開花店?其實開一個花店,是很多愛花之人的夢想之一,尤其是女孩子的夢想鏈侍之一。我家5歲的寶寶前一陣子突然問我:「爸爸,你啥時候開個花店呀?我長大了想開個花店。」當時,我並沒有開始做鮮花團購,在她的再三懇求下,我們去花卉市場給她買了兩盆花,回來高興地都睡不著覺。我想,我做的這份事業,或許是孩子的夢想呢,雖然她現在並不是很清楚夢想是什麼。
作為愛花之人,我有時候也會光顧一些花店,可總體感覺並不是太理想。有些花店裡的花,在商品展示架上擺得滿滿當當、整整齊齊,顯得過於商品化,完全抹殺它本應具有的自然美。有些花店裡會給人介紹已經完全開放的花,比其他鮮花看起來更吸引人,可是拿回家後,要不了兩三天就會枯萎;很多花店,主打鮮花禮品,將鮮花包裝得嚴嚴實實,紙張、薄膜、彩粉等等一些其他裝飾品,顯得很沒有必要。
當大量的低端花店充斥著市場的時候,大眾的審美就會被迫拉低,把鮮花一直當做包裝過的禮品來銷售的時候,大眾對於鮮花的認識,就會僅僅停留在禮品的層面。然而,鮮花最終還是要回歸家庭,成為家庭攔擾生活的必需品。
一些發達國家對於鮮花的理念是比我們更加趨於自然。比如在歐洲,對於鮮花的包裝,簡喚旦通常只有運輸包裝,花卉進入零售環節後,就不再需要包裝了,消費者購買鮮花時直接捆紮,回家後插在瓶中即可。但是在我們國家,花束的包裝明顯要比歐洲「發達」很多,精美的包裝能帶來高附加值同時,也拉高了鮮花的價格。過度的包裝不光是環保問題,鮮花被層層的包裝紙遮住的不僅僅是讓你無法欣賞的自然美、和無法辨別的新鮮度,它還是阻止鮮花進入平常老百姓家的「攔路虎」。
其實有時候,你拒絕鮮花,並不是因為鮮花不夠美麗,也不是因為花開即敗的惆悵,而是我們還沒有轉變對於鮮花的認知,沒有發自內心真正的熱愛,沒有真正嚮往美好的生活。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樣是我們拾花者奮斗的目標。
讓花以它最自然的姿態進入你的手中,沒有過度包裝、沒有其他附加,你拿到的只是花——最自然、最鮮活的花。
讓愛花的你,從拿到它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心疼它,親手將它放入深水喚醒,親手給它剪枝、插瓶,悉心照料,精心呵護,讓它成為你的作品,成為你的念想,成為你家庭的一份子,成為你幸福生活的點綴,成為你美好心情的源頭。
對待鮮花的態度,其實也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它本身就是美好的,你愛上它,沒錯!
愛上生活,愛上鮮花,這可能就是我能帶給你的所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