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春波鮮花
1. 煙台哪有送花的花店啊
南洪街有了春波鮮花,開了很多年,一直在她家買,花樣數很多。
2. 煙台三站附近有鮮花店沒
煙台春波鮮花禮儀,電話400-626-8016
3. 煙台福山的八景有什麼
福山八景,最早見於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福山縣志》,分別是之罘朝日、仙峰夜月、磁山瀑布、煙台海市、長堤新柳、古寺奇泉、峆煙雲、石門春波。
自金劉豫設福山縣以來,歷代沿革,煙台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則是近代才出現的,並在最初也是由福山縣管理,福山縣域基本涵蓋了今日煙台市區,因此其「福山八景」也就代表了煙台市區八景。「福山八景」見諸於文獻記載,最早出現在編纂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的《福山縣志》,它們分別是:之(芝)罘朝日、仙峰夜月、磁山瀑布、煙台海市、長堤新柳、古寺奇泉、峆山盧煙雲、石門春波,並在縣志卷首繪有圖畫。後代方誌中也多有記述,雖偶有差別,但大體一致。如在此後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福山縣志》,以及民國七年(1918)所修《福山縣志稿》中,所列「福山八景」與康熙朝《福山縣志》除個別字詞外,幾乎完全相同。
「福山八景」的名稱出現後,立即成為當地文人墨客詞賦歌詠的重要內容,同時,通過他們的詞賦歌詠,進一步促使了「福山八景」的廣為宣傳。其中,特別有三位福山當地文人,對這「八景」分別都進行了賦詩描述。他們是:
蕭文蔚,字不著,號綱庵,福山人,是康熙版《福山縣志》的纂修者之一,他曾以《之罘八景》為總名每一景賦詩一首,其詩收入康熙版《福山縣志》卷十二《人物》條本人小傳之下。范模山,福山人,生卒年月不詳,清末民初時人,現存世有《囂囂山房詩集》,此文集刊印於民國十六年(1927),由當時的煙台誠文信代印,他也以「福山八景」為總題,各賦詩一首,其詩現存於其《囂囂山房詩集》中。謝乃實,字華函,號峆山盧山人,福山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著有《峆山盧山人詩集》,現存世有乾隆年間刻本。謝乃實曾任江蘇睢寧縣、湖南興寧縣知縣,後辭官歸家。他對「福山八景」亦賦詩八首詠之,這八首詩除收錄於其詩集外,還見收錄於乾隆二十七年重修版《福山縣志》中。在下面對「福山八景」的介紹中,將在具體每一景中分別介紹他們的詩作。
之罘朝日:就是在芝罘島觀日出。芝罘島是中國最大的陸連島,《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曾分別在26年(前221)、29年(前218)、37年(前210)三臨芝罘島,刻石記功。此後,西漢武帝也曾於太始三年(前98)巡海登臨此島。其上有芝罘山,這裏海闊天空,孤峰卓筆,海環四面,群巒戴螺,峭壁削成,下臨汪洋,煙水蒼茫,波濤千頃,招招舟子,泛波其上,東方海天,一覽無余。當朝陽從萬頃波濤中噴薄而出,天、海、島、礁盡染亮彩,氣象壯觀之極,的確是觀日出的絕好之處。在秦始皇第二次登臨芝罘島時,其刻石中就記載:「逮於海隅,遂登之罘,昭臨朝陽。」康熙《福山縣志》中也記載此處「觀日出較他處倍勝」。
芝罘朝日
蕭文蔚《罘頂朝日》:「出雲才見升紅日,日麗雲溶成彩霧。獻頌何須擎石榴,任抽海外峰為筆。」
謝乃實《罘頂朝日》:「蒼波忽涌碧芙蓉,半夜鳴雞紫霧重。飛谷仙雲依藻景,扶桑羲馭駕驪龍。晴光欲遍三千界,曙色先浮萬丈峰。海納山容清旭地,普天瞻就屬堯封。」
范模山《芝罘日出》:「一望直向東,天光未白,海色先紅。扶桑古鏡,湧出匣中。無浪無風,滿眼雲物皆掃凈。飽看勝境,端屬齊康公。」
仙峰夜月:仙峰是指今福山區東南居於內外夾河之間祝聖山的一座小山峰,據康熙《福山縣志》卷一《山川志》載:「祝聖山,又名芝陽山,在縣東南二里許,三峰橫亘,峙兩河,中央山之陽一峰,下有洞,廣丈余,懸崖峭壁,古木陰歙,為馬丹陽藏修處,圖刻尚存。東一峰,特聳出,丹陽築堵以居,題曰升仙峰。」在其附近,有道教祝聖道院,又曰芝陽洞,雖創始無考,但在元、明、清三代都有重修,至清康熙時,有三清殿五間,真武雷神殿三間,據康熙版《福山縣志》卷二《寺觀志》記載,該道院「頗為恢闊」。元代翰林侍讀學士張起岩《祝聖道院記》亦載:「福山縣治東南二里而近有山,曰芝山,拔起平地,聳立直上,曰升仙峰。峰西崗阜隆起,曰祝聖山。山腹各有石洞,中可容十數人,勝國大定間,丹陽馬真君築環堵居西洞,且大書題東西峰名,石刻宛在。」該文收錄於康熙版《福山縣志》卷十一《文翰志》中。煙台牟平的昆嵛山是元代全真教的發源地,馬鈺就是牟平人,全真七子之一,並創全真教遇仙派,晚年定居福山、棲霞,在這兩地留有他的大量事跡和傳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因為馬鈺和他所創立的全真教遇仙派,小小的升仙峰也沾上了不少仙氣,料想在月圓之夜,雲淡天高,月色如水,憑吊仙蹤,滌盪塵心,正是全真教修煉所謂「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氣」的好時候。
蕭文蔚《仙峰夜月》:「壁削藤疏新掛月,松陰篩滿朝真闕。白雲常願入山來,恐掩清光須暫歇。」
謝乃實《仙峰夜月》:「雲峰縹緲傍山城,夜夜松枝掛月明。霞落碧空秋欲盡,霜寒素影雁初驚。凄清崖谷鳴丹葉,寂寞煙扉種玉榮。一自吹笙人去後,山風猶作步虛聲。」
范模山《仙宮夜月》:「頭上天非遙,人登絕頂,月徹通宵。一塵不染,萬綠俱消。山門寂寥,村市樓閣都了了。本地風光,何必廿四橋。」
磁山瀑布:磁山位於今福山區西北與蓬萊市交界處,因盛產磁石得名。山脈呈南北走向,南北長5千米,東西寬3千米,主峰海拔528.9米,山峰疊聳雄峻,峰石壑峭如削。萬曆版《福山縣志》卷一《山川志》載:「磁山在西北50里,上有石門,下有洞口,懸崖聳出,飛瀑如簾。秦始皇東游,禪為陰主雲。」康熙版《福山縣志》卷一《山川志》亦載:「磁山,在縣西北50里,產磁石故名。縣龍祖山也。壘聳三峰,岩岩雄峻,其東峰石壁,峭立如削,上瀑布如簾,下有石洞,洞可容百餘人,迤西有石,澤水碧色,味如醴甚,旱澇不溢不減,亦堪輿家所稱養陰者。」磁山瀑布故此得名。今日因環境變化,這一勝景早已不存。
蕭文蔚《磁山瀑布》:「借作廬山誇瀑布,櫻桃澗半煙含樹。洞中誰讀法華經,響亂何知山雨暮。」
謝乃實《磁山瀑布》:「萬仞嵯峨插碧空,山腰飛瀑隱仙宮。岩前噴薄珠簾霧,洞里凄清白練風。泉落月明僧扣磐,雨余山晚壁騰虹。深秋煙樹尋歸路,亂澗潺湲瀉綠叢。」
范模山《峙山瀑布》:「拔地聳高巔,上吸大海,下仰飛泉。慣溷雨灑,最忌風牽。形勢天然,晝夜不舍如批練。磷磷白石,終古刷新鮮。」
煙台海市:此處煙台,就是指煙台山,海市,則是指海市蜃樓。煙台山是一座與芝罘島相對的海濱小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侵擾,在此山修築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煙台名稱即來源於此。眾所周知,蓬萊閣曾以海市蜃樓而聞名天下,海市蜃樓的成因非常復雜,這與蓬萊閣突兀海中,與長山列島遙相對應的特殊地理因素有密切關系,有些人就認為,所謂蓬萊閣的海市蜃樓,其實就是在特定季節、特定氣象條件下對面長山列島的變形。而煙台山的地理位置,與蓬萊閣也極其相似,對面的芝罘島雖然是陸連島,但也長長深入海中,與煙台山正好遙對。在歷史上,煙台山海域一定也是多次發生過海市蜃樓現象,光緒七年《重修登州府志》卷三《山川志》就記載,煙台山附近,「春夏有海市」,所以才有「不須航海問蓬萊」之說。其實,海市蜃樓這一現象,在膠東半島的許多地方都出現過,從歷史文獻來看,牟平、榮成、文登等地也出現過這一現象。
蕭文蔚《煙台海市》:「陽主洞東驚海市,仙樓十二煙中紫。莫從湮際憶君房,縱有船歸人不是。」
謝乃實《煙台海市》:「東風閑上海邊台,台上煙霏夕不開。忽訝煙村浮海上,哪知台閣逐峰來。波濤掩映仙靈宅,霧影參差碧樹堆。對久翻疑台亦幻,不須航海問蓬萊。」
范模山《煙台煙市》:「瞬息起樓台,人物活見,城池倒栽。眼花繚亂,心思悶猜。霎時天開,瞞人幻象今安在?可笑坡翁,祈禱在蓬萊。」
長堤新柳:長堤,是指今內夾河東河堤。光緒七年《增修登州府志》卷三《風景志》載「長堤新柳」條時注雲:「即城東兩堤……(清陽河)俗稱夾河,東岸有石堤,為乾隆元年知縣程大模築,號程公堤,一名東堤。又城東南有堤為明知縣段堅築,後千戶王鈺植柳數千株,號王公堤,一名南堤。又明知縣郭玉築東岸,插柳於上,俗呼為楊柳岸。」康熙《福山縣志》卷一《山川志》載:「清陽河,在縣東十餘步,發源於棲霞翠屏山,東由義井南繞水都,復轉而北直流於海……堤在城東南,自青龍山經城東面北至邑厲壇,竟三里,高一丈二尺,闊一丈,知縣段堅所築。千戶王鈺載柳樹千株於堤外,於是城垣居田賴以安固,人號王公堤。」段堅,《明史》卷281《廉吏傳》有載:「字可大,蘭州人。早歲受書,即有志聖賢。舉於鄉,入國子監。景泰元年,上書請悉征還四方監軍,罷天下佛老宮。疏奏,不行。五年成進士,授福山知縣。刊布小學,俾士民講誦。俗素陋,至是一變,村落皆有弦誦聲。成化初,賜敕旌異,超擢萊州知府。期年,化大行。以憂去,服除,改知南陽。召州縣學官,具告以古人為學之指,使轉相勸誘。創志學書院,聚秀民講說《五經》要義,及濂、洛諸儒遺書。建節義祠,祀古今烈女。訟獄徭賦,務底於平。居數年,大治,引疾去。士民號泣送者,逾境不絕。及聞其卒,立祠,春秋祀之。」康熙《福山縣志》卷四《名宦志》也載:「段堅,陝西蘭州人,天順三年由進士任本縣知縣,六事克修,百廢俱舉,一時士民居然有禮讓之風,擢晉萊州府知府。」記載內容基本相同。此後,歷代重修《福山縣志》,都將段堅收入《名宦志》中。關於王鈺,康熙《福山縣志》卷四《職官志》也載:「王海,直隸蘇州人,永樂間備御中前所,王鈺,海之子,景泰六年襲。」所謂「備御中前所」就是「備御中前千戶所」的簡稱,王鈺,就是明朝設在福山的備御中前千戶所千戶。根據明代地方軍事制度,千戶所分守御、備御、軍民三種,明洪武四年,分萊州衛右千戶所設福山千戶所,以福山縣城為所城,至洪武十年,撤萊州衛右千戶所,調登州衛中前千戶所於此,設正、副千戶5員領之。據康熙《福山縣志》記載,郭玉直隸吳橋人,明成化十年至成化十五年(1474-1479),任福山知縣。由此來看,段堅、王鈺、郭玉,都是明代中期福山的地方官員,在任期間,為民造福,人民用「長堤新柳」作為「八景」之一來紀念他們。
蕭文蔚《新柳長堤》:「不讓蘇公萬柳堤,金梭亂擲是黃鸝。更余林外春波皺,一片沙明白鷺棲。」
謝乃實《長堤新柳》:「城邊春曉繞芳叢,萬柳堤中一路通。籠岸已驚溪盡綠,隔條忽訝杏偏紅。波光搖盪輕鷗鳴,樹影參差夕照中。隊隊黃鸝歌不盡,似將謝雪詠東風。」
范模山《長堤新柳》:「散布到南堤,風從面過,樹與肩齊。白魚輕躍,黃鶯亂啼。踏遍東西,雲木沈沈春鎖住。張緒少年,常為此棲棲。」
古寺奇泉:奇泉,據明萬曆《福山縣志》卷一《山川志》記載:「在縣西六里,水從石孔湧出,冬溫夏冷,故曰奇泉。」奇泉寺,則是奇泉附近的一座古寺。萬曆《福山縣志》卷二《寺觀志》記載:「奇泉寺,在縣西六里,永樂十六年僧智慶建。隆慶二年僧照悅重建,萬曆二年僧義學增修石橋,四十年更修方丈橋,西有泉數處,流十餘步而混壞無窮,故名奇泉,遂題名奇水庵雲。」康熙《福山縣志》亦載:「在縣西北六里,邑令段堅額曰奇泉庵,創建莫考。明永樂十四年僧知慶、宜德元年僧明進相繼重修。山門外有橋,橋下有水泉,涌地出,味甘冬溫,屢屢如珠,潺湲曲折而下。綠樹蔥蔚,鍾聲出幽谷間……崇禎十六年,僧行�"捐資鳩工重修大殿及東西配殿、方丈齊堂、兩廂山門一切鼎新。」由此來看,寺因泉名,雖創建莫考,但至明代依然多次修葺,香火鼎盛。
蕭文蔚《古寺奇泉》:「寶積休誇卓錫泉,石根流出自天然。憑橋午坐疏林里,幾度宮商到耳邊。」
謝乃實《古寺奇泉》:「晴花不斷招提境,一水長流積翠間。樹老枝疏白象古,錫飛珠涌玉龍間。香凝衣露春方曉,風落石泉韻不慳。尋得遠公相對飲,時來橋畔聽潺湲。」
范模山《奇泉梨花》:「跳出天地間,世外桃源,福地琅嬛。哀家雖老,修飾自嫻。雪白容顏,隔斷紅塵少人見。溶溶月上,一磬定空山。」
峆山盧煙雲:峆山盧,是指峆山盧山,位於現福山區和棲霞市交界處。萬曆《福山縣志》卷一《山川志》載:「峆山盧山,在縣南五十里,形勢嵯峨,草木暢茂,巔有靈泉,山陰有峆山盧寺。」萬曆《福山縣志》卷二《寺觀志》亦載:「在縣東南四十里,元大德五年僧明朗建,萬曆三十一年僧照圓重修。」康熙《福山縣志》卷二《寺觀志》也載,在此後的明崇禎年間、清順治三年、順治七年都有重修。清末民初福山詩人范模山在其《囂囂山房詩集》卷四《峆山盧山》詩題曰:「縣東南四十五里,即峆山盧山,山多蠣房,海水結聚而成,上有寺,縣景中之一謂峆山盧煙雲也。」並賦詩:「峆山盧寶寺幾多年,殿壁生煙雲雨天。石痴半山多古蠣,何時滄海變桑田。」料想當時山崗水氣與古寺上空繚繞的香煙混為一體,雲霧飄渺之時,廟宇亭閣點綴著山巔峰谷,使遊人有身臨仙境之感。
蕭文蔚《峆山盧煙雲》:「列岫如屏橫抹運,山僧雲內誦經文。泉奔亂澗遮難斷,響間疏鍾隔樹聞。」
謝乃實《峆山盧煙雲》:「山勢嶙峋列翠屏,嵐光層疊倚天青。煙開萬里晴霞落,雲合千村晝雨冥。靉�"靈岩雷劈壁,空濛古寺怪聽經。筠床晚對清吟發,欲向山庭一勒銘。」
范模山《峆山盧煙雲》:「雲氣出山門,生自虛壁,布滿荒村。蓬蓬勃勃,塔頂直奔。水浸山根,每到雨時礎先潤。天地之氣,癩蛙何能噴?」
石門春波:石門是指在芝罘島的後山腳下,一個很深的礁洞。據康熙《福山縣志》卷一《山川志》載:「(芝罘島)其東數小山,或岩石,或崗阜棋布。浮水面直接崆峒島,其西有遷喬谷,其西男有巉岩相對,上有橫木,曰石門,潮水出入其間。」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里奇岩峭壁,險徑危石,在冬去春來之際,北風強勁,以致急浪驚濤,撲洞而來,前浪未出,後浪又來,以致洞口處激流騰旋,濤聲如雷,立高崖上俯視,令人目眩,驚心動魄。若親臨其境,其必令觀者不勝驚駭,嘆為觀止。
蕭文蔚《石門春波》:「水剪春紋湃碧波,潮來瀲灧結青螺。石門敞對桃花岸,一任魚龍鼓浪過。」
謝乃實《石門春波》:「石門夏載未曾經,鑿自禺強役巨靈。雪涌連山朝日浴,漁歌鼓枻夜龍聽。蒼茫曙色函丹水,繚繞雲紋映畫屏。三月桃花開遠岸,鵬搏水擊陟南溟。」
范模山《石門春波》:「搭伴石門過,一聲欸乃,萬頃平和。紋皴似縐,色碧如螺。飛鳥臨波,春水船如天上坐。北管誰掌,石公與石婆?」
4. 煙台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蓬萊閣旅遊景區
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蓬萊城北瀕海的丹崖山巔,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與彌陀寺、龍王殿、子孫殿、天後宮、三清殿、呂祖殿等構成古建築群。丹崖拔海而起,通體赭紅,蓬萊閣與浩茫的碧海相映,時有雲霧繚繞,傳說八仙過海的故事就出自於此。主要景觀有「仙閣凌空」、「海市蜃樓」、「獅洞煙雲」、「漁梁歌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萬里澄波」、「萬斛珠璣」、「銅井金波」、「漏天滴潤」等十大勝景。蓬萊水城位於蓬萊市區西北丹崖山東側。宋朝在此建刀魚寨,明朝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總面積27萬平方米,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負山控海,形勢險峻,設有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燈塔、城牆、敵台、炮台、護城河等海港建築和防禦性建築,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登萊巡撫袁可立曾在此訓練水軍,抗擊倭寇,蓬萊水城由此而揚名海內外。
八仙過海風景區
國家AAAAA級景區。八仙過海景區又名八仙渡、八仙過海口,與三仙山風景區一起成為國家AAAAA級景區。坐落在山東蓬萊市北黃海之濱,與丹崖山、蓬萊閣、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游覽面積5.5萬平方米,主要景點近40處。周圍海域天高水闊,景色壯觀。春夏之交,常有海市、海滋出現,奇景虛幻縹緲,美不勝收。
三仙山風景區
國家AAAAA級景區。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溫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處集旅遊觀光與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更是山東半島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整個景區由和氣大殿、小怡和園、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藝術博物館、蓬萊歷史文化集錦、玉佛寺、萬方安和、歌舞大劇院等景觀組成。與景區配套的還有古典建築風格的五星級三仙山大酒店、溫泉洗浴等休閑度假設施。
南山旅遊風景區
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跡,千年古剎,可謂聖地重光,更添新顏。古建築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構造,古樸典雅,迤邐壯觀,氣勢宏偉。景區內還建有景色怡人,極具挑戰的綠草如茵的27道南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球場,與整個風景區配套建設的南山康樂宮、南山賓館、南山文化會議中心,南山莊園葡萄酒堡等,形成了功能齊全的度假休閑、旅遊觀光、餐館娛樂,會議接待服務體系。[23]
養馬島旅遊度假區
國家4A級景區,地處煙台東30公里處,總面積13.82平方公里。據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途經此地,見島上水草茂盛,群馬奔騰,視為寶地,便指令在此養馬,專供皇家御用。養馬島因此得名。島內東側另有小島,狀若巨象飲水,故亦名象島。海島呈東北西南走向,地勢南緩北峭, 島前海面寬闊,風平浪靜,島後群礁嶙峋,驚濤拍岸;東端碧水金沙,優良浴場。1984年,養馬島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區,1991年又被國家定為84個旅遊景點之一。1995年1月被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國家4A級景區,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是由南洋富商張弼士先生於1892年在煙台投資創辦,清朝重臣李鴻章簽發執照。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重醴泉」。1915年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1987年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命名為亞洲唯一的「國際葡 萄、葡萄酒城」。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廳,展示了中國民族釀酒工業的百年輝煌歷史。
金沙灘海濱公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煙台開發區海濱,海岸線蜿蜒10公里,沙細灘平,水質清潔,素有「北方第一海灘」之稱。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
4A級景區,蓬萊海洋極地世界,是亞洲最大的海洋世界,總投資4.6億元,展示面積5.28萬平方米,這里匯集
了北極熊、白鯨、海豚、海獅、海豹等世界各地近千種海洋生物,擁有世界最大的圓柱缸、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國內最大的海龜館、鯊魚館,以及極地動物館、海底世界、水下劇場、海豹館、科普館、海豚海獅表演館等多個場館。
牟氏庄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間,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封建地主庄園。主要景觀有東忠來、西忠來、南忠來、寶善堂、日新堂、牟墨林故居、酒房、庫房、葯鋪、茶館等。共分三組,括六院,佔地20000平方米,廳堂樓廂480多間,各獨力院分別由大門、客廳、群房、樓房等構成多進院落,吸收了中國北方民俗建築的優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遊點。
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3A級景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海島地質公園。素有「海上仙山」之稱。著名景點有半月灣、九丈崖、廟島、龍爪山、寶塔礁、鳥島等。與蓬萊一起被列為蓬萊長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煙台山公園
國家3A級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北端,三面環海,亦名為"海洋島",岡巒兀立,林木蔥蘢,清秀幽雅。最高海拔43米,總面積11.6公頃。明洪武(三十一年,193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此修建狼煙墩台,又稱烽火台。煙台由此而得名。1862年煙台開埠後,英、法、日、美等16個國家曾相繼在此建造領事館、教堂和郵局。清末在墩台築航海燈塔,沿用至今,解放後山上又增建革命烈士紀念塔。山陰半腰有巨石橫卧,其型如船,下有石頭墊擱,俗稱"石船"。上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積熙七言律詩題刻,石船背面刻"造化奇觀"楷書大字。主要景點有狼煙墩台、燈塔、燕台石、石船、惹浪亭和英、美、日、法、丹麥等國領事館舊址,陳運和寫《煙台山》詩是為講述煙台一部城市史:「烽火 狼煙 含義相同的兩個字眼 當遠古跟秦皇漢武走出芝罘島」、「落腳處 墩台熊熊燃起了警覺 引一座雛形的城市降生人間」。
福建會館
又稱天後行宮,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福建船商捐資1884年始建,1906年竣工。會館結構典雅,雕飾精美,具有閩南建築的獨特風格。由山門、大殿、後殿、戲樓和東西廊廡五部分組成有。棟枋樑柱之間的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木石雕刻巧奪天工,匠心獨具,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芝罘島
橫亘於市區北部海面上,又稱芝罘山,主峰高298米,總面積10平方公里。三面環海,南面連陸,是我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主要旅遊資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灣、婆婆石、石門春波;有經海風、海浪多年侵襲形成的海蝕礁、海蝕洞;有陽主廟、射魚台。島北崖壁陡峭,怪石嶙峋,島南山坡平緩,林木蔥蘢。傳說秦始皇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留下千古遺跡。
塔山風景區
國家3A級景區,坐落於芝罘區南面的塔山山坳,有競技館、過山車、滑雪場等現代化游樂設施和太平庵、觀音峰、龍王殿、三合塔等景點。
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古稱姑余山,為道教全真派發祥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境內山勢雄偉秀拔,古樹名木繁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主要景點有主峰泰礴頂、煙霞洞、九龍池、岳姑殿、無染寺、龍泉溫泉等。
體育公園
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萊山區,總面積132.8公頃,分比賽場館、運動訓練、娛樂休閑、海上運動等五個區。
農博園
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佔地面積300畝,其中溫室建築1.5萬平米,主要內容為「珍奇果蔬、花卉世界、農科大觀、生態旅遊」。
毓璜頂公園
2A級景區,又名小蓬萊,坐落在芝罘區中心南部的毓璜頂上,一山孤出,是保留較完整的元代古建築群。因為山頂有坐玉皇廟,又稱玉皇頂.最高海拔88米,總面積8.9公頃。經明清兩代多次擴建,規模恢宏,主要建築有小蓬萊坊、玉皇廟和玉皇閣三部分,松柏掩映,殿閣儼然,清秀淡雅,風姿絕俗,可俯瞰市區,眺望大海。
東炮台海濱風景區
2A級景區,炮台為清朝所建,炮台內部的指揮所、營房等設施保存相當完好,額匾「雄風海表」四個大字為清末著名新派人物馬建忠所題。現已辟為公園。
西炮台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的通伸崗上,最高海拔106米,總面積10.7公頃,地勢突兀,巋然雄踞。因山上建有與東炮台相對峙的海防炮台,故稱西炮台。西炮台由圍牆、大小炮台、演兵場、地下指揮所、彈葯庫等組成。光緒年間就在此設立了名曰「東潘」的城堡。西炮台經歷雲屑,慘遭破壞,建國後,西炮台古跡得到了較完整的保護,後有重新得以修復。1979年這是辟為西炮台公園,西側的紀念碑是憑吊英烈進行革命教育的場所。
丁氏故宅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龍口市東萊街辦,佔地3.1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米,為清初黃縣巨富丁百萬家族所建。舊稱「丁百萬」,「丁百萬」是清末民初黃縣著名富豪。丁氏豪華宅邸規模巨大,遍及黃城區北巷、辛店、北關和十字街等處。故宅均系清代府式組群布局,具有中國北方典型的封閉式設計風格。
磁山
磁山位於煙台市區西部,因眾多的奇峰怪石、明金礦床、清泉飛瀑、歷史遺跡等自然及人文景觀,被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歷史文獻對其自然風光及人文歷史多有稱贊,其中「磁山瀑布」被譽為福山八景之一。磁山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眾多的廟宇建築遺址是磁山歷史文化的載體;由此而發生的歷史事件和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便是磁山歷史文化深邃的內涵。據介紹,磁山地質公園主要保護對象是以花崗岩奇峰為主體的山嶽景觀及其形成、發展演化過程中遺留的地質變遷形跡遺跡,金礦礦床及采礦遺跡和其附屬的自然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