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鮮花
Ⅰ 日本花道的花道歷史
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變化明顯,為花草生長提供了優惠的條件。春、夏、秋、冬都有大量應季的鮮花開放,為美麗的大自然增輝。對於日本人來說,在用鮮花裝飾室內的習慣養成之前,他們就已同鮮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時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日本人的祖先對充滿生命力的花兒抱有一種恐懼感。似乎花兒是神靈的再現。對花兒的這種認識至今仍反映在日本的祭祀儀式當中。如日本大神神社的鎮花祭、京都今宮神社的安息祭就屬於這一類。人們相信櫻花是神的意志的表現,所以創造了諸如上面提到的民間祭祀。
人類本身具備美的意識,花兒的嬌美,使人們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審美的一面。利用花兒的美麗裝飾環境。花兒成為欣賞的對象。
佛教經典中有不少關於供花的記述。供花包括撒花、花蔓、玷花。撒花是印度人迎送客人時的禮俗。花蔓用於頭發裝飾及脖頸裝飾。傳說釋迦牟尼就是玷蓮花傳授佛教真諦的,可見佛教與花兒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已經十分密切了。供花成為建立功德的表現。衣械(將花卉插在寶瓶內)、寶瓶花(只插蓮花等花枝)等插花法同佛教一道、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最初只是在寺院內流傳。隨著凈土信仰的出現,供花的習俗也傳入民間。可同時體現過去(結果實)、現在(開花)、未來(蓓蕾)的蓮花成為供花的主要材料。鮮花除了作為神聖的供花以外,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欣賞之物。
日本室町時代至戰國時代,以裝飾壁畫、書院、擱板為主的鮮花稱為「掛花」。這些鮮花均擺放在日本人認為十分神聖的地方。一瓶鮮花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再現了大自然的風情,因此,陰陽和季節的感覺十分重要。日本天應年間,專應(人名)將插花的構想具體化。專應的後代專榮在整理茶花構成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真、副、副請、真隱、見越、流枝、前置即「七種工具插花法」。日本天正年間至元和年間一直很有名氣的第一代專好及寬永年間十分活躍的第二代專好又使插花枝藝有了很大的發展,技法更加復雜。在七種工具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扣、侗作、大葉、後圍、木留、草留、會釋。第二代專好強調立花的基礎為「真」。以「副」和「請」求對稱。以「流枝」和「扣」求均衡。以「見越」和「前置」求遠近。由於插花技藝的進步,使插出的鮮花比真花的姿態更富有變化,出於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專好父子的插花技法經後人整理、發展,正式稱「立花」。 日本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和古老的農業生活方式為日本花道的發展提供了背景舞台。在六世紀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靈供花的風俗,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供花由三支花干以一種簡單,對稱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復雜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 這種細膩的藝術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術技巧,並在高高的銅花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代表著「天」或是「真理」 的主幹通常先是非對稱的伸向左或右方,然後彎曲著回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和裝飾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幹則從中心(整個花束的虛擬球心)伸出。作為一個整體,立花作品的整體造型即為整個宇宙的縮影。立花的重要特徵 - 非對稱性、象徵性和空間深度 - 對於以後日本花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茶花」(chabana)則與「立花」 截然不同,它起源於十六世紀茶道(chanoyu)的一部分。「茶花」只需要一個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在「茶花」的基礎上,誕生了一種新的自發的造型即投入花(nageire)。投入花 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的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 「立花」和「投入花」對花道在其後的發展做了有些相反的限定:「立花」強調精細的技術方法、宏大的規模、象徵主義和固定的風格; 「投入花」的特點則是自發性、簡單性、暗示性以及對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這兩種迥然不同的造型之間的矛盾將導致日本花道藝術中更多的革新。
在江戶時代(1600-1868年),日本國泰民安,經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曾經僅僅限於佛教弟子、貴族和王族成員的日本花道藝術,逐漸地在日本武士階層、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婦女在內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這一時期,「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而一種被稱為seika或shoka(「生花」, 都用同樣的漢字書寫)的更為簡單的造型出現了,並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雖然還是有點正式,但是已經在不對稱的三角形的基礎上,使用了三枝結構。 盡管許多新的流派創造了形態各異的造型,但是,其中傳統的三枝幹結構形式,逐漸被認為分別代表了「天(ten)」、「地(chi)」、「人(jin)」。 這種結構上的變化漸漸成為所有花道教學中的基礎,甚至在眾多的現代花道流派中也是這樣。
這一時期花道的另一重大發展,是一種新的排列方法,即「文人花」的出現(bunjin-bana), 這種樣式的花道主要為了表現當時中國學者和畫家的情調。 它對從「茶花」中發展出來的「投入花」造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於文人花道傳遞的是個人的情感,這種排列方法不可避免的具有非正統性、隨意性。這種隨意性與茶室的嚴謹性和「立花」或「生花」的正規性有著很大的區別。由於供花起源於中國,這就為日本花道增加了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文學韻味。 明治時代初期(1868-1912年),日本面向西方敞開了國門。這種門戶開放給日本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花道藝術方面,由小原流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盛花」(moribana,字面意思是堆積花)給這門藝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
伴隨著許多現代化流派的出現,花道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 草月流的創立者勒使河原蒼風(1900-1979年),提倡花道作為一門現代藝術應該鼓勵自由、創新的表達方式。戰後期間,許多先鋒派作品(前衛生花)吸收了抽象雕刻和超現實主義方法,擴大了作品的規模和使用材料的范圍,這就大大加強了花道的表現力。另外,傳統流派,例如:池坊流在保持自己經典造型以及對「立花」和「生花」做了現代改進的基礎上,在課程安排上增加了更多新的花道手段,包括「盛花」等。日本當代的花道舞台由三個著名的流派所佔有:池坊流、 小原流和草月流,每一派都擁有超過百萬的弟子。除了這三個流派,日本還有成千個大大小小的花道流派。其中較大的流派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分會和學習團體。1956年, 代表各花道、各流派的利益的組織-花道國際-在日本東京成立,這一組織的成立促進了花道藝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
在日本,花道藝術已經成為許多不屬於任何特定流派的普通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種花道造型裝點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時刻和節日中,人們則採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達了美好的願望。在新年,代表永恆的長青松,尤其受到插花者的歡迎,並且通常和竹子搭配使用,表達了人們青春常駐的美好祝願;杏花則適合送與受尊敬的老人;三月三日,為日本傳統的偶人節(「雛祭」 ),也被稱為女孩節,人們常把桃花和傳統的木偶搭配在一起展示,表示內心的祝願;在兒童節(五月五日)的花道造型中,多用蝴蝶花代表男性力量;七月七日,星星節的造型「棚機」是用竹子作為裝飾的一部分;九月,人們集會賞月(「月」 )時,用南美洲草來做花道造型,代表了蕭瑟的秋天。
Ⅱ 插花藝術|各個時期的主流花型
花道的歷史其實就是「型」的歷史,以室町時代的「直立花」為起點,花型的改變經歷了江戶時代前半期的「立花」,後半期的「生花」,明治時代的「盛花」,昭和時代的「自由花」,二戰後的「造型花」……每個時代都創造了各種新的花型。
雖然順應時代的要求誕生了多種嶄新的花型,但是花道家們並沒有拋棄舊的花型,都完整地保存並傳承下來。那麼,讓我們沿著時間的長河,追溯一下各個時代主流的花型。
▲ 直立花: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花型
▲ 時間:室町時代
▲ 主要用途:和式會客間裝飾物
▲ 表現特點:中心位置垂直豎立一根枝條,稱為「真」,然後在其周圍添加應季的花草作為輔助,這些輔助稱為「下草」
『仙伝抄』中的直立插花
背景: 在直立花之前,插花的風格偏重於自然風。保持植物原本的自然形態,隨意投入花器之中,自然隨性是當時的主流。進入室町時代後,在和式風格室內裝飾的擔當者中,出現了專門對花藝設計表現出特殊才能的群體,他們確立了花的構成論,最大限度表現自然花卉的個性,在選定的花器中將自然之美重新組合構架,形成了系統的理論。插花由無規則的自由表現演變為按照統一規定設計組合的形式。
代表人物: 建構了東山文化的將軍足利義政,作為強大的後援支持了當時的文化發展。當時活躍的花道家,有池坊專應(1482-1543)和擁有阿彌稱號的文阿彌。這兩位名人一直作為競爭對手被人們比較評論。池坊專應偏重於對達官顯貴展示花藝,並且將自己獨特的花藝理論宣傳推廣,著有《池坊專應口傳》等影響深遠的著作。而文阿彌的花作偏重於當時的世俗風氣,表現出的意境是將自然完整地再現於花器之中。
▲ 立花:大名官邸與書院插花
▲ 時間:江戶時代
▲ 主要特點:豪華、繁復、華麗
立花図屏風(江戸時代)
背景: 室町時代的直立花雖然只是和式房間裝飾的一個構成要素,但在當時,插花已經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受到大眾的鑒賞品評。通過增加花材的數量和種類,逐步形成了大型花作的創作,於是誕生了與大名官邸書院相得益彰的富麗花型「立花」。發展:起初僅僅在直立花中起輔助作用的「下草」,花材種類逐漸多樣化,形成了立花「心、副、請、正心、見越、流枝、前置」這七個特有的構成要素,也成為「七道具」。因為每根枝條都有各自的含義作用,於是形成了「役枝」這個概念。之後,在江戶時代後半期,誕生了在大型的枝幹上嵌入枝條的手法,稱為「胴作」。原有的七種基本部分之上加入「控」和「胴」的製作手法,發展成為表現形式更加充實豐富的「九道具」。
大致而言,立花是一個圓形的設計。在中心位置固定好「心」,然後從中心向前後左右分化出分枝,向周圍延伸擴展。但是,花材伸入水面之下的根部到顯露於水面之上的特定高度的枝條都要求筆直挺立,需要去掉多餘的枝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雖然立花通常使用體型較高的瓶狀花器,但也會使用廣口、上端為水盤設計的特殊花器。在水盤中鋪滿砂礫之後創作的立花成為「砂物」,砂物也屬於立花的一種表現形式。
池坊550年祭復原的《前田邸大砂物》
代表人物: 為了支持立花的創作,後水尾天皇(1596-1680)在皇宮中頻繁舉辦立花展會。這一時期令人矚目的花道家有立花高手二代池坊專好(1570-1658),創作了當時堪稱巨型「砂物」的大住院以信(1607-1696),以及不拘泥於固定形式,追求立花自由創作的富春軒仙溪等。代表書籍:在元祿期(1688-1704),立花逐漸在富裕的市民階層流行開來。民間出版的以《立花大全》(1683)為代表的含有大量圖片的書籍,促進了立花的普及。立花在當時還成為成年男子的必修品味課程。
▲ 生花
▲ 時間:江戶時代後半期
▲ 特點:簡潔、以儒學思想為理論基礎,發展出「天、地、人」為基本元素的花型
『古代生花図巻』
生花図屏風江戸時代初期の作品蒼風のコレクションの一つ
背景: 到了江戶時代後半期,引領時代進步的不再是特權階級而是富裕的市民階層,他們成為新興文化的重要推手。復雜的立花難以為大眾所廣泛接受,為了順應市民階層的審美,誕生了僅由三根役枝構成了簡潔花型。生花的特點:在當時,這種新的花型被稱為「生花」(讀作IKEBANA),而之後「IKEBANA」這個詞演變為日本插花藝術的總稱。由此可見,這種「生花」得到了空前的推廣和普及。為了區別於日本插花藝術總稱,江戶時代後半期,在特指花型的場合中,雖然仍寫作「生花」,但一般讀為「SEIKA」或「SYOUKA」。與「立花」一般製作成圓形不同,生花一般製作成豎著分割的半圓形。與「立花」相同,三根枝條的根部要除去多餘的枝葉,將它們固定在一起,立於水際之上。但是,與立花筆直向上的插法不同,生花的主枝向左或右傾斜30°,這是生花的一大特徵。
生花的組成: 雖然生花的重要構成要素都是三根高度不同的役枝,但是因為各流派的手法相異,三根枝條的具體叫法是不同的。以高低為序,池坊稱為「真、副、體」,古流稱為「真、流、受」,未生流稱為「體、用、留」,遠州流稱為「真、行、留」等等。然而,這里只是單純的稱呼上的不同,在它們的含義中都能捕捉到與「天、地、人」相對應的意味。三根枝條的長度比例,在各個流派的具體實踐中也是有差別的。
左:池坊生花,右:龍生派生花
▲ 盛花:新興植物的運用
▲ 時間: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
▲ 特點:扁平的廣口水盤中製作,如在水中盛放,花腳在水平方向平鋪開
背景: 隨著明治時代的文化開放,西洋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以及文化風俗大量傳入日本,花藝設計也受到西方的影響,西洋的園藝植物逐漸流入日本,得到了廣泛的栽培。以往日本的花道作品都是把枝當做中心的,所以花型多用綿長、彎曲的枝條。而西洋的園藝植物相比長度較短,過於筆直、缺乏變化,顯得較為單調。如何將外來的植物更有效地運用於花道作品中成為一個課題。於是利用西洋花材在廣口水盤中創作鮮花的嶄新花型---盛花應運而生。
▲ 自由花:運用植物的藝術
▲ 時間:昭和初期(1926年昭和元年)
▲ 特點:抽象、自由、以強調創作思想為核心
背景: 與大正民主運動相呼應,美術界也掀起了追求自由、個性的風潮。在這一歷史洪流中,從大正時代開始一直到昭和初期,強調創作思想的「自由花」出現並開始流行。發展:當時的花道家們從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等抽象派畫家、藝術大師們的理論和抽象繪畫手法中汲取精華,確立了如點、線、面三要素的構成設計理論。也就是從這個時代起,乾燥花素材,經過人工加工過的特殊素材,植物以外的各種奇異素材開始大量使用在花藝創作上。
左為插花作品,右為美國抽象派畫家Jackson Pollock作品
自由花是以抽象、自由的造型設計為特徵,是使用植物素材的另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同於立花、生花,需要役枝來決定花型的方向;自由花更注重的是創作者本人的個性。
「自由花」,不是任意而為、毫無章法的無流派產物,它是一種新的花型,需要從專門的花藝教室習得。
▲ 造型花:前衛插花
▲ 時間:大正時代末期
▲ 特點:雕塑藝術,使用金屬、石頭、玻璃等大膽元素
敕使河原蒼風 「古事記連作鳥髪(とりかみ)」
背景: 大正時代末期在美術界興起的前衛美術運動也同樣席捲了花道界,對過度囿於古典型式、缺乏獨創性、陷入形式主義、定格化的花道提出了質疑。昭和五年(1930),由庭園設計師、評論家重森三玲,刺史河原蒼風(草月流初代家元)等提出了「新型花道宣言」,倡導傳統花道的解體。花道藝術近代化的這股洪流與戰後前衛插花藝術相交融,積極地使用金屬、石頭等大膽的元素,並且能看到不使用花器的空間造型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不使用鮮花僅使用石膏塗抹枯枝為素材的作品,甚至有拋棄植物素材,利用鐵製品構架的作品登場。「這還能稱之為花道嗎?」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日本前衛插花藝術家中川幸夫以及作品,請點擊鏈接)發展:前衛插花藝術運動結束於超越現實的「造型花」。「造型花」雖然處於「自由花」延長線的位置上,但更准確地說,「自由花」是抽象的繪畫,「造型花」是雕塑藝術。現在,前衛插花運動已經告一段落,更傾向於對古典進行重新評價和繼承。
2019年6月草月流宮城県支部展「花迴廊」(家元出品)
花道的舞台藝術:家元いけばなLIVE IN 高崎(2014年)
花道作品的「型」,經歷了直立的「立花」,傾斜的「生花」,水平方向發展的「盛花」,以及重視創作者個性的「自由花」以及前衛插花運動中的雕塑藝術「造型花」這一發展過程。綜上所述,各個時代產生的花道之型,無不是當時的主流文化思想及世界觀的體現。
未生流作品
時代的變遷,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及審美的變化等,都在促進花道的不斷發展與前進,我們希望在之後的分享之路上,向大家介紹花道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希望更多喜愛花道的朋友與我們互動,提供斑斕的想法,攜手相勉。
Ⅲ 日本花道文化習俗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花道還是一種技藝,可用來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最後花道是一種易於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淺出的文化活動。 插花並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輪向日葵等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一種幽雅、返樸歸真的氛圍。另外插花的優劣還取決於插花的形態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現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薔薇花象徵美麗與純潔,百合花代表聖潔與純真。梅花象徵高潔與堅毅,蘭花高雅,被譽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華貴,杜鵑花婀娜多姿,桃花嫵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徵高尚品德。而熱愛大自然的日本人最愛的還是櫻花,因為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徵。編輯本段花道內涵
「生花」(Ikebana)這個詞通常被翻譯為「日本花道藝術」,但是花道中使用的材料卻包括樹枝、葡萄藤、樹葉、草、漿果、水果、種子和花,當然也包括乾枯的植物。事實上,任何自然的物質都可能被使用。當代花道之中,甚至玻璃、金屬和塑料都被人們使用。作為日本的一種傳統藝術,花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象徵語言和裝飾概念;在花道中使用自然的、生命短暫的花卉和枝幹使得時間維度成為創造活動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花道的實踐中,材料之間的關系、排列和布置的風格、容器的大小、形狀、質地、容量和顏色、展示的地點和場合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在500年的歷史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不同形式的花道藝術,從家庭里不起眼的點綴,直到浩大的景觀和足以占據整個展覽大廳的創新的雕刻作品。當代日本花道,一方面表現形式多樣;另一方面人們還在繼續研究,使用傳統的形式。另外,花道被當作針對四季的變遷、時間和變化進行冥思的一種形式。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與生老病死的自然周期的緊密關聯,使得花道具備了深刻的精神內涵。編輯本段花道歷史
來源
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變化明顯,為花草生長提供了優惠的條件。春、夏、秋、冬都有大量應季的鮮花開放,為美麗的大自然增輝。對於日本人來說,在用鮮花裝飾室內的習慣養成之前,他們就已同鮮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時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日本人的祖先對充滿生命力的花兒抱有一種恐懼感。似乎花兒是神靈的再現。對花兒的這種認識至今仍反映在日本的祭祀儀式當中。如日本大神神社的鎮花祭、京都今宮神社的安息祭就屬於這一類。人們相信櫻花是神的意志的表現,所以創造了諸如上面提到的民間祭祀。 人類本身具備美的意識,花兒的嬌美,使人們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審美的一面。利用花兒的美麗裝飾環境。花兒成為欣賞的對象。 佛教經典中有不少關於供花的記述。供花包括撒花、花蔓、玷花。撒花是印度人迎送 客人時的禮俗。花蔓用於頭發裝飾及脖頸裝飾。傳說釋迦牟尼就是玷蓮花傳授佛教真諦的,可見佛教與花兒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已經十分密切了。供花成為建立功德的表現。衣械(將花卉插在寶瓶內)、寶瓶花(只插蓮花等花枝)等插花法同佛教一道、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最初只是在寺院內流傳。隨著凈土信仰的出現,供花的習俗也傳入民間。可同時體現過去(結果實)、現在(開花)、未來(蓓蕾)的蓮花成為供花的主要材料。鮮花除了作為神聖的供花以外,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欣賞之物。 日本室町時代至戰國時代,以裝飾壁畫、書院、擱板為主的鮮花稱為「掛花」。這些鮮花均擺放在日本人認為十分神聖的地方。一瓶鮮花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再現了大自然的風情,因此,陰陽和季節的感覺十分重要。日本天應年間,專應(人名)將插花的構想具體化。專應的後代專榮在整理茶花構成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真、副、副請、真隱、見越、流枝、前置即「七種工具插花法」。日本天正年間至元和年間一直很有名氣的第一代專好及寬永年間十分活躍的第二代專好又使插花枝藝有了很大的發展,技法更加復雜。在七種工具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扣、侗作、大葉、後圍、木留、草留、會釋。第二代專好強調立花的基礎為「真」。以「副」和「請」求對稱。以「流枝」和「扣」求均衡。以「見越」和「前置」求遠近。由於插花技藝的進步,使插出的鮮花比真花的姿態更富有變化,出於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專好父子的插花技法經後人整理、發展,正式稱「立花」。
發展
日本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和古老的農業生活方式為日本花道的發展提供了背景舞台。在六世紀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靈供花的風俗,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供花由三支花干以一種簡單,對稱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復雜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 這種細膩的藝術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術技巧,並在高高的銅花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代表著「天」或是「真理」 的主幹通常先是非對稱的伸向左或右方,然後彎曲著回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和裝飾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幹則從中心(整個花束的虛擬球心)伸出。作為一個整體,立花作品的整體造型即為整個宇宙的縮影。立花的重要特徵 - 非對稱性、象徵性和空間深度 - 對於以後日本花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茶花」(chabana)則與「立花」 截然不同,它起源於十六世紀茶道(chanoyu)的一部分。「茶花」只需要一個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在「茶花」的基礎上,誕生了一種新的自發的造型即投入花(nageire)。投入花 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的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 「立花」和「投入花」對花道在其後的發展做了有些相反的限定:「立花」強調精細的技術方法、宏大的規模、象徵主義和固定的風格; 「投入花」的特點則是自發性、簡單性、暗示性以及對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這兩種迥然不同的造型之間的矛盾將導致日本花道藝術中更多的革新。 在江戶時代(1600-1868年),日本國泰民安,經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曾經僅僅限於佛教弟子、貴族和王族成員的日本花道藝術,逐漸地在日本武士階層、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婦女在內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這一時期,「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而一種被稱為seika或shoka(「生花」, 都用同樣的漢字書寫)的更為簡單的造型出現了,並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雖然還是有點正式,但是已經在不對稱的三角形的基礎上,使用了三枝結構。 盡管許多新的流派創造了形態各異的造型,但是,其中傳統的三枝幹結構形式,逐漸被認為分別代表了「天(ten)」、「地(chi)」、「人(jin)」。 這種結構上的變化漸漸成為所有花道教學中的基礎,甚至在眾多的現代花道流派中也是這樣。 這一時期花道的另一重大發展,是一種新的排列方法,即「文人花」的出現(bunjin-bana), 這種樣式的花道主要為了表現當時中國學者和畫家的情調。 它對從「茶花」中發展出來的「投入花」造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於文人花道傳遞的是個人的情感,這種排列方法不可避免的具有非正統性、隨意性。這種隨意性與茶室的嚴謹性和「立花」或「生花」的正規性有著很大的區別。由於供花起源於中國,這就為日本花道增加了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文學韻味。
現代花道
花道比賽
明治時代初期(1868-1912年),日本面向西方敞開了國門。這種門戶開放給日本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花道藝術方面,由小原流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盛花」(moribana,字面意思是堆積花)給這門藝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在以前的所有傳統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從花器的同一點伸出,而小原則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支撐物,因而可以在「水盤」(suiban,一種闊而淺的花器)的更為廣大的范圍內排列剪枝。這種方法使得與傳統造型不相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樣也促成了景觀造型(shakei)的出現。景觀造型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方式,而不是象徵的手法描述了自然美。此段時期,另一位採用了「盛花」造型的重要的改革者是阿立曙(1887-1969年),他將他的造型描述為僅僅具有 「裝飾性」。 伴隨著許多現代化流派的出現,花道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 草月流的創立者勒使河原蒼風(1900-1979年),提倡花道作為一門現代藝術應該鼓勵自由、創新的表達方式。戰後期間,許多先鋒派作品(前衛生花)吸收了抽象雕刻和超現實主義方法,擴大了作品的規模和使用材料的范圍,這就大大加強了花道的表現力。另外,傳統流派,例如:池坊流在保持自己經典造型以及對「立花」和「生花」做了現代改進的基礎上,在課程安排上增加了更多新的花道手段,包括「盛花」等。日本當代的花道舞台由三個著名的流派所佔有:池坊流、 小原流和草月流,每一派都擁有超過百萬的弟子。除了這三個流派,日本還有成千個大大小小的花道流派。其中較大的流派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分會和學習團體。1956年, 代表各花道、各流派的利益的組織-花道國際-在日本東京成立,這一組織的成立促進了花道藝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 在日本,花道藝術已經成為許多不屬於任何特定流派的普通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種花道造型裝點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時刻和節日中,人們則採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達了美好的願望。在新年,代表永恆的長青松,尤其受到插花者的歡迎,並且通常和竹子搭配使用,表達了人們青春常駐的美好祝願;杏花則適合送與受尊敬的老人;三月三日,為日本傳統的偶人節(「雛祭」 ),也被稱為女孩節,人們常把桃花和傳統的木偶搭配在一起展示,表示內心的祝願;在兒童節(五月五日)的花道造型中,多用蝴蝶花代表男性力量;七月七日,星星節的造型「棚機」是用竹子作為裝飾的一部分;九月,人們集會賞月(「月」 )時,用南美洲草來做花道造型,代表了蕭瑟的秋天。
藝術形式
立花
(たちばな)是書院壁龕的裝飾花,它起源於佛教的供花。供花由三枝花干以一種簡單 、對稱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室町時代,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復雜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它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這種的細膩的藝術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術技巧,並在高高的銅花瓶中得到充分展示。代表著「天」或是「真理」的主幹通常先是非對稱的伸向左方或右方,然後彎曲著回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和裝飾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幹則從中心(整個花束的虛擬球心)伸出。作為一個整體,立花作品德整體造型即為整個宇宙的縮影。所以,立花的重要特徵是非對稱性、象徵性和空間的深度性。它強調精細的技術方法、宏大的規模、象徵主義和固定的風格。立花是花道的核心,它對於以後日本花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花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1600~1868年),整個日本國泰民安,經濟穩步發展。曾經僅僅限於佛教弟子、貴族和王室成員中流傳的日本花道藝術,逐漸地在日本武士、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婦女在內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這一時期,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這時,一種被稱為「生花」的造型開始出現,並且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所謂生花,就是使鮮花保持生命力的一種表現方法。生花使用的全部是鮮花。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生花與盛花、投入花不同之處在於生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正是生花的特徵。
投入花
投入花是一種自發的造型。這種插花法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地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吊在壁龕上、掛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龕下面。投入花的特點是強調自發性、簡單性、暗示性以及對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
盛花
盛花是將花材用一個針狀的架子(劍山)排列在一個淺盆中,粗壯的枝幹要呈對角線斜著剪下,使枝乾的末端縱向分裂,這樣便可很容易地插入到針狀支撐物中。而花和其他比較柔軟的材料最好是水平剪下,然後將它們垂直插入針狀物中,再向前或後彎曲成所需要的角度。盛花是由小原流派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字面意思是堆積花。盛花給花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在以前的所有傳統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從花器的同一點伸出,而小原則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支撐物,因而可以在更為廣大的范圍內排列剪枝。這種方法使得與傳統造型不相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樣也促成了景觀造型的出現。景觀造型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方式,而不是象徵的手法描述自然美。明治末期,由於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築的增加,才出現這種不限於壁龕裝飾的盛花插花法。可以說盛花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編輯本段方法技巧
選擇合適的花材
插花中使用的植物必須有足夠的水分才能維持盡可能長時間的新鮮。要保持植物的新鮮需要採用多種技巧。這些技術包括:對花莖根部進行擠、煮、燒等處理,或是使用各種化學試
花材
劑。但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水中剪掉花莖的根部(「水切」mizugiri),然後立即使用。為了恢復已枯萎的花朵和葉子的活力,可以在水中將它們剪切下,在水中浸泡30分鍾以上。 當代的花道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盛花」(moribana)和「投入花」(nageire)。 「盛花」是將花材用一個針狀的架子(「劍山」kenzan)排列在一個淺盆中;「投入花」則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將花材排列在深瓶。 使用劍山時,粗壯的枝要呈對角線斜著剪下,使枝的末端縱向分裂,這樣便可以很容易的插入到針狀支撐物中。 而花和其他比較柔軟的材料最好是水平剪下,然後將它們垂直插入針狀物中,再向前或後彎曲成所需要的角度。對於比劍山上面的針還要細的花材,如草,常在材料的末端縛上同種或不同的其他材料以增大根部的半徑。 為了將花材排列於高瓶中,針對許多種材料都需要採用彎曲(折留oridome)的辦法。 莖干靠瓶口,彎曲部分置於花瓶當中、貼靠瓶的內壁,根部則或許伸到瓶底。粗枝乾的花材多採用自我支撐的方法(kiridome):將花枝根部斜著剪下,直接插入花瓶中緊貼瓶子內壁。橫插的方法(橫割留voko-waridome)則是將花枝的根部水平剪開,將支撐物呈直角插入。橫插植物應該穩穩當當地緊緊貼容器內壁。 為了使用豎式的支撐物(立割留tate-waridome),要使莖乾的根部縱向裂開,以確保支撐物可以牢固的支撐住莖乾的末端。 被支撐的莖乾的底部應該可以接觸到花器的內表面或是底部。
選擇合適的花器
原則上,任何物品都可以作為花器。銅或陶花瓶、瓷器、及竹子的一部分,甚至是干葫蘆都可以。但是,花器不僅僅只是用來插花,它也是花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使用闊而淺的碗狀花器(水盤),則應該巧妙的利用水的特性-水的反射性和陰涼的視覺印象- 水的特性對花道作品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花道中常採用不銹鋼、玻璃和其他各種材料製成的花器。若使用透明的玻璃花瓶,則在布置時要注意花器內可見部分的排列。無論使用何種花器,花材的根部都要保持潔凈和並攏。若用的是高花瓶,還要避免花材塞滿花器口。
突出自然美
任何一門藝術的精通都需要經過技術精湛的老師的長期指導,但是所有老師對於花道藝術的學習都積累了一些共同的認識和體會。首先,在做任何作品的起始階段,插花者都必須了解每一種植物在自然狀態下是什麼樣子。 一旦植物被剪下,離開自然(溫室)生長環境後,它們就成為具有個性的花道創作的材料。在選擇花材時,要著重於花材的整體樣子,而不要注重它那些迷惑人的細節。例如,在挑選山茶花時,最重要的是整枝,尤其是葉子,而不是花朵。因為如果花朵的位置不和諧,可以剪下,將它粘到更合適的位置。 對花枝彎曲加工不僅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曲線輪廓,而且這個辦法也可以使彎曲的花枝直挺。 在做整體造型時, 除去一些不必要的細節乃是一個關鍵的技能,修剪的目的是強調整體的線條美。除去櫻枝、李枝和桃枝上多餘的花朵不僅可以使作品的線條突出,還能突出其他花朵的美。 所有的自然材料都可以當作作品中的線、面、色和塊來使用。例如,大的葉子葉面很大,但也可以在作品中作輪廓使用、表現為線條。花材中每一隻花朵都具有「面孔」,是朝著一定方向開放的。所以,在花朵的處理中,插花者必須考慮到在整個作品中,花朵是面向前、作為側影還要躲避觀賞者。插花時,花朵與葉子搭配在一起,但是蝴蝶花和水仙花的葉子則常與主莖分開來使用、置於另外一個更為惹人喜歡的位置,這樣與花朵搭配在一起,可以使整個作品看上去更加「自然」,並且作為作品的元素起到更為有效的作用。
幾大流派
掛花、吊花瓶插花
日本室町時期的掛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師傅中風行一時。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元祿時代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種花道流派。提倡盡量保存花的自然樣式。隨著花道藝術的興起,茶室內也講究用鮮花裝飾。多裝飾茶室服務的投入花強調花枝彎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錢,所以很快在中、下層町民中間普及開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
投入花
日本明和、安永年間以投入花為基礎,相繼涌現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種流儀花。根據它的流儀和理論,起名為生花(把帶枝的花藝術地插在瓶里或盤里的一種插花藝術),亦稱正花、活花。生花技術講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態,強調體、用、留、真、副、體的調和,體現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調和的思想。由於以上原因,插花時花形整體必須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池坊花
十五世紀由立花名家專慶創造的池坊花是當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頂法寺),當年六角堂內的許多僧人都擅長專慶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詞。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別是戰後建立了池坊學園。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養花道人材。與此同時,也開展對花道理論、技藝的研究。
未生流派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戶初期由未生齋一莆(1761-1824)創立的另一個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發展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於花道知識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內又相繼出現了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會、真養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雲派、都未生派、洛陽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將儒家的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小原流派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小原插花術的誕生是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學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試一直受到正統派的指責。雲心不同於其他流派逐個收弟子學藝,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進行集體教授。這種教學法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創舉。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義插花術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愛。
草月流派
由使節河原蒼風(1900- )創立的草月流派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樣。使節河原蒼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傳統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處理素材的新理論。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日本文化很流行嗎?
Ⅳ 關於德國人愛鮮花的資料
德國人愛花,可與丹麥人媲美。
不僅僅是德國人,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喜歡在窗外專種種花、或是放一些觀葉屬盆景。窗上掛著白色的蕾絲窗簾,你可以透過蕾絲看到屋內的風景:修剪很好的觀葉植物和各種應季盆花。這對路人來說,是很養眼的。
很多人喜歡在戶外開辟出一塊小地,種種花,或是擺上幾盆盆栽,也是非常愜意的一種享受。
我也想讓路人路過我家時有同樣的感覺,於是在三樓的陽台上放了個大的木製花盆,裡面種的是紅艷艷的天竺葵。
玄關前的陽台也並排放了三個木製盆栽,同樣種了鮮艷的天竺葵,還有常春藤。
天竺葵非常抗寒,只需要定期修剪一下,或是澆澆水就可以了。不費事,不嬌氣,非常適合種植在戶外,但卻能給您帶來一年的好心情。
屋內的窗邊放盆開著小白花的植物,與窗外的天竺葵交相輝映,非常具有立體的美感。
Ⅳ 哪個人知道關於德國人愛花的資料急~~~~!答出來的給高分!~~~
德國人關於鮮花的網站的特點,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鮮花網站戰後民生凋敝,城市滿目瘡痍。人們只能用大片的植物掩蓋城市鮮花保鮮研究,也藉此來撫慰心靈的創傷。戰後重建,經濟沖上關於鮮花的網站道後,各種網上花店的實施方案問題接踵而來。很多網上花店的實施方案靈苦悶,無處派遣,於是養花種草就更進一步的傳播開來了。這種奇特的現象,造就了德國無論大小城市都有連片的綠茵長春圈樓
電話
花店,家家都花草漳州快遞送花的景象。初來乍到的外國人看後都長春圈樓
電話
花店並贊賞不已,但關於鮮花的網站的德國人都知道,這滿目繁盛背後的辛酸與無奈。說到底,深層次講,是一個倔強民族的社會心理問題。。
德國人愛花,可與丹麥人媲美。
不僅僅是德國人,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喜歡在窗外鮮花網站花、或是放一些觀葉盆景。窗上關於鮮花的網站白色的蕾絲窗簾,你可以透過蕾絲看到屋內的風景:修剪很好的觀葉植物和各種應季盆花。這對路人來說,是很養眼的。
邯鄲鮮花店人喜歡在戶外開辟出一塊小地,種種花,或是擺上幾盆盆栽,也是非常愜意的一種享受。
我也想讓路人路過我家時有同樣的感覺,於是在三樓的陽台上放了個大的阿勒泰
送花花盆,裡面種的是紅艷艷的天竺葵。
玄關前的陽台也並排放了三個木製盆栽,同樣種了鮮艷的天竺葵,還有常春藤。
天竺葵非常抗寒,只需要定期修剪一下,或是澆澆水就可以了。不費事,不嬌氣,非常適合種植在戶外,但卻能給您帶來一年的好心情。
屋內的窗邊放盆開著小白花的植物,與窗外的天竺葵交相輝映,非常具有立體的美感。
喜歡,和愛都是一種感覺,然後變成了講究,慢慢就形成這樣拉!
因為花能讓人更熱愛生活。。感覺是對潛意識的影響非常大。
Ⅵ 十種招鬼的花 嬌艷過人卻寓意不佳(彼岸花罌粟皆榜上有名)
花給很多人留下的印象都是十分美好的,它們顏色鮮艷、形態各異,有的甚至萬里飄香。在特殊節日時送花可以表達人們的感情。而在家中養幾盆鮮花不僅可以寄託情思、美化環境,還可以調整心情。但是有幾種花雖然樣式美麗,但卻寓意不佳。下面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十種招鬼的花。
1、彼岸花
關於十種招鬼的花,彼岸花就是其中一種。花鮮紅色;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長約3厘米,寬約05厘米,強度皺縮和反卷;花被簡綠色,長約05厘米;雄蕊顯著伸出於花被外,比花被長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許多人都知道彼岸花是地獄的代表花卉,傳說死後走黃泉路的時候會看到彼岸花。所以在家裡不要養護彼岸花,以免招來鬼魂或者是鬼差。
2、荼蘼
荼蘼,又名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泡的變種。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小枝圓柱形,具柔毛或近無毛,常有淺黃色腺點,疏生較直立皮刺。小葉5-7枚,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重瓣,芳香,花常1-2朵,頂生或腋生;直徑3-5厘米;花萼外被柔毛和腺點;萼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長尾尖,花後常反折;花瓣長卵形,白色,基部具爪,長於萼片。果實卵球形,紅色,有光澤,無毛;核有深窩孔。花期6-7月。
3、罌粟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被炮火轟炸過的戰場上開滿了紅罌粟,來自加拿大的軍醫官約翰·麥克雷在佛蘭德斯戰場上寫下一首名詩《在佛蘭德斯戰場》。之後紅罌粟成為一戰停戰日的紀念花,歐美國家一直保持和延用這種花紀念陣亡將士的習慣。
4、海棠花
海棠花還有一種稱呼叫做“斷腸花”,這和它的典故有關,說是一位痴情女子為等待心愛的郎君而死,最後化為了海棠花,由於相思斷腸所以也被叫做斷腸花,所以海棠花是一種不吉利的花朵。
5、黑法師
黑法師株型優美,黑紫色的葉生於枝頭,神秘而高貴,葉片呈蓮座狀排列,酷似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在各種觀賞植物中獨樹一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黑法師的花語是詛咒,它擁有一種詭異的力量,能夠召喚地獄的惡鬼。
6、梅花
梅花陰涼,會使得家中女子受其影響,女性變得多愁善感,陰氣過剩。而家裡的男主人的陽氣漸弱,也會經常有爛桃花纏身,久而久之不僅僅會陰陽乾坤倒置,還會給夫妻製造矛盾,甚至會給家中招來鬼怪。
7、虞美人
相傳虞姬死後的墓上長出了一種草,似美人翩翩起舞,嬌媚可愛。民間傳說這是虞姬精誠所化,於是就把這種草稱為“虞美人草”,其花稱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鮮艷的紅色,據說就是虞姬飛濺的鮮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後仍在,她變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這段時間開花。
8、綠蘿
綠蘿,屬於麒麟葉屬植物,大型常綠藤本,生長於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在雨林的岩石和樹幹上,其纏繞性強,氣根發達,可以水培種植。民間一直有著“一個綠蘿七個鬼”的說法,綠蘿是一種有邪氣的植物。長期擺放在家中會招來小鬼,是家裡人變得疾病纏身,甚至影響家中的財運。
9、黑玫瑰
薔薇科家族成員的月季花,黑玫瑰個性獨特,頗受年輕人的喜愛。初看它並不顯眼,但細細品味才發現她黑得神秘美麗。黑玫瑰是愛恨交加的,因為它不止象徵著神秘,希望和熱情,它還象徵著死亡和壞消息。因此,盡管黑玫瑰十分珍貴,但是並不建議贈送給女友,除非你是要詛咒自己的愛情。
10、曇花
曇花,附生肉質灌木,高2~6米,老莖圓柱狀,木質化。分枝多數,葉狀側扁,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波狀或具深圓齒,基部急尖、短漸尖或漸狹成柄狀,深綠色,無毛,中肋粗大,老株分枝產生氣根。一般的花都會在白天開花,但是曇花卻不一樣,這也說明了曇花是一種陰氣非常重的植物,據說在曇花開花的一瞬間可能會招來鬼魂,所以曇花雖然非常的美好,但是民間栽種的人反而很少。
看完以上這十種招鬼的花,大家有沒有比對一下看一看自己的家中是否有這些品種呢?很多朋友在買花時都只關注花是否漂亮,以及花的顏色和氣味。但是,養花的講究並不少,有些品種的花容易生蟲,有些品種的花會與人爭奪氧氣等。總而言之,大家在養花之前最好做足功課或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