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鮮花滿語

鮮花滿語

發布時間: 2024-12-21 14:26:21

『壹』 八旗迎風花招展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和花朵隨風飄揚。

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結伴而行的狩獵活動因人數增多而需統一指揮,其指揮者稱為牛錄額真,這個多人集體即稱為牛錄。女真人在對外防禦與征伐過程中採取了以牛錄額真統領牛錄的組織形式,從而牛錄組織具有了軍事職能。

為便於統一指揮大規模的圍獵或作戰,需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以旗幟為標志作導引而不使方位錯亂。旗幟在滿語中稱為「固山」,因而這個高於牛錄的最大的單位即稱為固山,漢語稱「旗」。

(1)鮮花滿語擴展閱讀:

重點詞語:迎風招展

[成語解釋]招展:飄動,搖動。形容旗子等隨風飄揚。

[典故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只見五顏六色的旗子,迎風招展,挖雲鑲邊的號褂,映日爭輝。」

[近義詞]隨風飄揚、迎風飄揚

[反義詞]偃旗息鼓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近代

『貳』 江寧織造和曹雪芹家族有何關系

繁華著錦,鍾鳴鼎食,終化為黃粱一夢,大雪滿地。



清初,順治二年(1645年),金陵繁華之地,秦淮河岸,一個專門織造御用和官用布匹的官辦織局——江寧織造局成立。

直到光緒三十年(1904)撤銷時,江寧織造局已有260年的歷史,歷經數任官長,在這其中,任職最久、名氣最大、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當屬織造世家曹璽、曹寅、曹顒祖孫三代。

曹璽是曹雪芹的曾祖父,在康熙二年(1663年)蒙受皇恩始任江寧織造這一職位,掌管江寧織造局二十二年,直到康熙二十三年去世方止。

其人深得乾隆皇帝器重,被稱為「是朕藎臣, 能為朕惠此一方人者也」。「藎臣」指的是忠心耿耿之臣,如此稱贊,足見曹璽在乾隆心中的分量。

曹璽死後,其子曹寅被康熙任命「 協理江寧織造」事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曹寅被調回北京內務府,擢為慎刑司郎中(內務府公檢司法官),5年後又以廣儲司郎中兼佐領出任蘇州織造,。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曹寅正式任江寧織造,直到康熙五十一(1712年)年病逝,在任20年,深得皇恩眷顧。

曹寅之後,其子曹顒恩蔭繼任,卻不幸早逝。後在康熙親自授意下,由曹寅弟曹荃之四子曹頫接補江寧織造。

一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被抄家為止,曹家祖孫三代4人, 總計接掌江寧織造達66年之久。

不僅如此,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起,曹寅與蘇州織造李煦又奉旨輪管兩淮鹽務,康熙6次南巡的後4次,也是由曹、李二人共同負責江南地區按駕事宜,並且皆以江寧織造府邸為行宮。

當時,曹家備受康熙帝的信任與恩寵,就像是《紅樓夢》里前期的榮寧二府一般,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好一派錦衣富貴、鍾鳴鼎食的氣象。

那麼究竟為何曹家可以如此「專差久任」,把住江寧織造這么一大塊肥缺長達數十年呢?



清朝時,江寧織造與蘇州織造、杭州織造並稱江南三織造,它們的主要職能是為朝廷提供服御賞賚之用。

《欽定大清會典》 記載了三織造的具體分工:

「凡大紅蟒緞、大紅緞、片金、折纓等項,派江寧織造承辦。仿絲績、杭綢等項由杭州織造承辦。毛青布等項,每年需用三萬匹內,蘇州織造承辦;需用至四五萬匹則分江寧等處織辦」。

三織造並非清朝獨創,明代便有。明朝時,三織造由中央派遣織造太監管轄,但卻導致很多弊病,織造太監們因「腹削民力,抑且以『欽差』橫行,作惡地方」而成為一大弊政。

以此為鑒,清朝建立後,統治者一改前朝舊制。

順治三年(1646年),朝廷「罷織造太監」,但織造局仍舊保存,而其隸屬皆歸工部,為清廷製作用以辨別身份地位的「冠服」。

順治十八年(1661年),織造局改屬內務府。

康熙二年(1663年),織造局成為內務府專差,並規定官員「不必限年更代」,也就是任期不限。

此時三織造多由內務府郎中等中層官員擔任,且無一例外均來自內務府包衣三旗,即「各省鹽政織造關差皆系內府世仆」。

包衣全稱包衣阿哈,滿語音譯詞,意思是「家僕」,存在於八旗滿洲之中,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內務府管轄,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則服侍下五旗的王公貴族。

曹家祖上便是內務府上三旗的世代包衣。到了曹璽父子這一代,曹家地位陡然提升。

曹璽是內務府正白旗旗鼓佐領下包衣,其妻孫氏為康熙皇帝的保姆,其子曹寅幼時是康熙的伴讀。

這一潛在的關系是康熙年間曹氏一族能久享繁華的根本所在。

江寧織造官位階不高,是內務府的中級官員,但除了上述織造經營的份內職務外,還可以依仗皇權特命,兼任關差及鹽政等職。

如江寧織造曾兼理龍江關差,蘇州織造兼管滸墅關,杭州織造兼管北薪關,曹寅亦曾多次兼巡鹽政。

關稅收益自不必多說,鹽業更是中國古代政府收入的大項。

織造處每年有戶部撥放的俸銀、辦公銀、養廉銀、買辦銀等各種固定經費,又有關稅、鹽業等灰色斂財途徑。不僅如此,織造官們還通過與內廷皇室的關系,經營人參、銅、糧食等特權交易,賺得盆滿缽滿,富庶流金。

然而如此漁利侵吞、中飽私囊,朝廷不可能不知,然而卻對此始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因為這些利用特權聚斂的財富大部分還是服務於皇家本身。例如曹家罄其所有、奢華糜費的多次接駕,各織造經常不斷的珍玩貢進等等。

《紅樓夢》里趙嬤嬤對江南甄家接駕奢糜鋪張發出感嘆,一語道破玄機:「不過是拿著皇帝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



除了替皇帝收斂財物,以曹家為代表的江南織造官員,還肩負著另一項特殊任務。

康熙初年,密折制度還未興起,對於身在北京城的統治者來說,遠離京畿的江南不僅是經濟重地,又是局勢復雜的政治要沖。

他們除了通過正式的官方統治機構實施其統治政策外,也需要通過一些特殊可靠的途徑來了解江南的民情風氣,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以更好的鞏固統治。

這時候,用類似曹家父子那樣的包衣「為一人之耳目之官」,可以獲取信息,實現對江南地區的有效掌控。

從康熙、雍正帝與曹家父子、李熙的往還奏摺中可以看到各種通報天氣農情、市況糧價的「晴雨錄」,還夾有各種民間傳聞信息、文人士子言行等等,詳細而准確。

除了記錄消息,網羅招攬江南名士也是這一類織造官員的任務。

比如曹璽文化修養深厚,便利用自己的學識與江南士子結交,後贈送古玩名畫加以籠絡。曹寅、李熙等人也曾為網羅名士而進行《全唐詩》、《佩文韻府》的刊刻。

這樣的做法雖別有用心,但對穩定清前期的江南局勢,消除滿漢民族間的隔閡,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以江寧織造為代表的三織造,最終成為維系全國思想最活躍、經濟最富庶的江南與清廷之間的重要紐帶。

基於政治、經濟等多種原因,江寧織造雖只是內務府各部門職官中的普通官缺,但卻為皇帝欽派專差。

更為重要的是,江寧織造往往與關差、鹽稅等政府經濟命脈部門具有密切的聯系,且被視為皇帝的耳目。

因此,其地位隨著統治者的需要而發生變化,到乾隆時期,其實際地位幾乎可與一品督府和巡撫平起平坐。

究其原因,織造官員的升遷罰,是取決於皇帝的個人意志。從某種程度上說,以江寧織造為首的江南三織造,可以視為封建皇權在地方的延伸。

正因如此,曹氏家族榮辱興衰只在皇帝一念之間,一代盛世豪門終逃不脫衰敗的凄涼下場——曹頫獲罪免職,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寂寥而終。

正應了是《紅樓夢》里的那句話:「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叄』 清皇宮妃子福晉頭上的花有什麼講究

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發撐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將頭發分兩縷纏繞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飾物
簪子是滿族婦女梳各種發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通常滿族婦女喜歡在發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比如人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們,使用製作發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與珍珠相提並論的還有金、玉等為上乘材料,另外鍍金、銀或銅制,也有寶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種簪環首飾,裝飾在發髻之上,這若是同進關以後相比,就顯得簡單得多了。進關以後,由於受到漢族婦女頭飾的影響,滿族婦女,特別是宮廷貴婦的簪環首飾,就越發的講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為其母辦六十大壽時,在恭進的壽禮中,僅各種簪子的名稱就讓人瞠目結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勝簪、景福長綿簪、日永琴書簪、日月升恆萬壽簪、仁風普扇簪、萬年吉慶簪、方壺集瑞邊花(鬢花)、瑤池清供邊花、西池獻壽簪、萬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雲擁福簪、綠雪含芳簪……等等。這些發簪無論在用料上,還是在製作上,無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從清代後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發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發髻梳理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現故宮內珍藏的多幅宮廷寫實畫,都有後妃戴簪的描繪。從圖上看,她們有的將簪戴在發髻正中,有的斜插在發髻的根部。後妃們頭上戴滿了珠寶首飾,發簪卻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後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寶為質地,製作工藝上亦十分講究,往往是用一整塊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頭和針梃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如北京故宮珍藏的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一塊純凈的羊脂白玉製成的,簪梃即是壽字的最後一筆。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盤腸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飾中之佳作。此外還有金質的福在眼前管、喜鵲登梅簪、五蝠捧壽簪等以雕刻精細、玲瓏剔透而受到矚目。還有金質底上鑲嵌各種珍珠寶石的頭簪,多是簪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麗華貴之感。隨著清代後妃發式逐步加寬加大,簪飾的形制也逐步朝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是簪頭逐漸變小,如疙瘩針、耳挖勺、老鴉瓢等;另一種是簪飾越來越大,不僅適合滿族婦女梳兩把頭覆蓋面大的特點,還逐漸演變成頭花、扁方等大首飾。
頭簪作為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發髻的作用,簪頭製成的寓意吉語還有托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後妃遺留下的簪飾來說,形式之多,花樣之廣是前代各個時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寶館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報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頭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約五厘米長,看上去就像一頑童在作舞蹈狀。在畸形珠左邊飾一藍寶石雕琢的寶瓶,瓶口插幾枝細細的紅珊瑚枝襯托著一個「安」字。頑童背後一柄金如意柄,將其與寶瓶連為一體,並將金累絲靈芝如意頭露在頑童右側。從頑童裝飾看是個男孩。整個如意連在一起便稱.之為「童子報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講究「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皇帝的妻妾當然是以皇帝為綱,要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壽多子孫」,以使皇家血脈旺盛,帝王基業萬古千秋地傳承到永遠,這只頭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實並非那麽稱心如意.
滿族婦女最偏愛的頭花當屬絨花,尤其是在女兒出嫁時,頭上必須戴紅色絨花,圖火紅吉利,據說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因此,便有戴絨花即為榮華富貴之意。在滿族婦女中,只要條件允許,不僅婚禮喜慶日時要戴絨花,而且一年四季都願意頭戴絨花,求諧音吉祥。尤其到應時節序戴應季絨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陽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陽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蘆陽生……。清宮後妃們的頭花,還有大批的絨花、絹花、綾花流存於世,這些花色彩協調,暈色層次豐富,堪稱「亂真」之花。據說唐代楊貴妃鬢角有一顆黑痣,常將大朵鮮花戴在鬢邊用以掩飾。因鮮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製鮮花顏色做絹花。此工藝不斷發展,越制越精。清代遺留下來的絨、絹、綾、綢等質地的頭花有白、粉、桃紅三暈色的牡丹花,淺黃、中黃、深黃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間的梅花等等,歷時百年不久,仍鮮艷悅人。
釵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盤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釵有雙梃或三梃的,較之簪對於發髻的固定更為牢固-_-些。古老的釵與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釵頭針梃自然連接…處。如漢代流行的玉燕釵就是其中的一例。相傳漢武帝建造招靈閣時,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釵。武帝把玉釵賜給一位趙姓寵姬。幾十年後,漢昭帝繼承帝位,後宮女子時興戴釵,苦於沒有理想的式樣,到處尋找。一次,宮女們看到這支玉釵無雕無飾,樣子普通,就想把它毀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開釵盒時,只見一支飛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飛,尾巴呈叉形的美麗形象,使宮中女子深受啟發,於是紛紛以飛燕為式製造頭釵。燕子的尾巴插在發髻上十分適宜,因此取名為玉燕釵。隨著頭釵的廣泛使用,各種質地、各種造型的頭釵不斷出現。最常見的是鳳頭釵,它的製作就由釵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而成。現在北京的故宮尚存有清代後妃戴過的釵,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釵頭上裝飾極美,一類是光素釵頭無裝飾。
流蘇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首飾,其造型近似簪頭,但在簪頭的頂端垂下幾排珠穗,隨人行動,搖曳不停,與古代八大類首飾中的步搖極為相像。步搖首飾始見漢代,最初只流行於漢代宮廷與貴族女人頭上。何為步搖?「步搖者,貫以黃金珠玉,由釵垂下,步則搖之之意。」步搖屬於漢代禮制首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東珠耳環:耳環為黃金托,每隻嵌有三顆東珠。清代後妃戴耳環有等級,穿朝服皇後要戴鑲有三顆東珠的,妃嬪戴一對珍珠,平時隨意。

翡翠手串:由十八顆翠珠,兩顆碧璽珠穿成,與碧璽佛頭相連,下穿鑽石,紅寶石,珍珠、結牌等裝飾物。手串可以戴在手腕上,也可掛在衣襟的紐扣上

翡翠手鐲

清宮後妃戴的扁方質地有金、銀、玉、翠、玳瑁、伽楠香、檀香木、珍珠、寶石等。其製做精細為天下罕見。如金縲絲加點翠、銀鑲嵌寶石、金鏨花、玉雕刻多種多樣。在扁方僅一寸寬的狹面上,能製做出花鳥魚蟲、亭台樓閣、瓜果文字等維妙維肖的精美圖案

點翠頭花

花上的藍色的底子的工藝叫「點翠」,就是將翠鳥的羽毛用特殊的膠粘劑貼在金屬上,製成的各種首飾器物,古代雲南等地每年都要向宮廷朝貢幾百對翠鳥皮,用此羽毛來製作各種頭飾、風景掛屏、盆景的花葉等點綴之物。翠羽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鳥羽的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於變化,生動活潑的

清代滿族婦女的扁方與漢代長簪有類似作用,且尺寸相同。只是使用對象不同罷了。由此可推斷,扁方可能由長簪演變而來的。但是扁方也有尺寸小的,如遇到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頭上插一個3寸左右的骨小扁方。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插一白銀或白銅小扁方,以示區別。

清宮頭花,將寶石做成的花辨、花蕊的底部鑽上孔,穿細銅絲,繞成彈性很大的彈簧,輕輕一動,擅擺不停。使飛禽的眼睛、觸角,植物的須葉、枝杈形象逼真,維妙維肖。戴在女性頭上無疑增加了幾分嬌態美姿。

頭花是清宮後妃的主要首飾,多以珠寶鑲嵌而成。後妃喜戴頭花,因花朵大、覆蓋面大,戴在「兩把頭」正中,顯得富麗堂皇。頭花有美飾發髻的用意,亦有顯示身份、地位的意思。在慈禧的許多畫像、照片中,都能見到她發髻高聳,頭戴大朵頭花的形象。慈禧不但喜歡珠寶頭花,還喜戴大朵絨花。這是因為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戴絨花即有榮華富貴的意思。清宮後妃一年四季都戴絨頭花,以求吉祥。

發簪,最精美的有翠嵌珠寶頭簪、銀嵌翠蝴、蝶簪、銀鍍金嵌珠寶點翠花簪、銅鍍金點翠珠寶簪等。發簪製作過程十分復雜:先用金銀製成特定形體的簪架,簪架周圍高出一圈,中間凹陷的部分粘貼羽毛,它是用翠烏藍,紫色羽毛絨古稱「點翠」,再配上一圈「金邊」,嵌翡翠、珍珠、碧璽、珊瑚、寶石等珍貴材料,再飾以美滿的吉祥圖案的

頭簪的原意是連綴,因戴冠於發要用工具,以後就把這種工具稱為簪了。簪後來又變為婦女頭上的裝飾品。貴族婦女「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驅,喜以滿頭珠翠為榮耀

晚清又風行頭套式的大拉翅:形似扇面的硬殼,高約一尺余,裡面用鐵絲按照頭圍大小做一圓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邊包上青緞和青絨布,做成一個固定的純裝飾性大兩把頭。用時戴在頭上,不用時摘下擱置一邊。既能美飾頭發,又摘戴自如。大拉翅取代了用發架梳的兩把頭,據說是慈禧的獨創發明。慈禧名為太後,實為女皇,她所處地位與清代的太後皇後都不同。加之她奢侈無度、生活靡費。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標准。

金鑲珠寶松鼠簪,簪金質,兩端各嵌飾紅寶石1粒,較粗的一端鏨雕出松鼠和樹枝的形狀,並嵌碧璽1粒、珍珠2粒.此金簪造型簡潔,構思巧妙,在清宮金鑲寶石簪中屬於較為簡潔的一種。

金鑲紅寶石耳環,金質耳環上鑲紅寶石,珍珠,翡翠,水鑽等,是清宮內務府從京城首飾店購入內廷的。

玉佩,《禮記》上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用玉比喻君子品德。玉佩是古代貴族男女人人都有的裝飾品。

累絲金鳳,鳳身以金絲製成,頭尾點翠並鑲紅寶石、貓眼和珍珠,鳳嘴銜珍珠,珊瑚流蘇和紅寶石墜角(點翠和流蘇等皆已脫落)。

金鑲東珠耳墜,一副6隻,戴時皇後左右各3隻,妃各2隻的

清朝:

清代後妃綢綉朝袍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穿朝袍時必須與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清末宣統淑妃文秀大婚用金黃地綢綉朝袍。

清代後妃金龍朝袍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穿朝袍時必須與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清代乾隆皇後所穿的明黃緞綉五彩雲金龍朝袍。

清代吉服褂
清代吉服褂樣式與龍褂相同,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口平直的長袍。根據人物的身份的不同,所綉圖案不同。如鎮國公夫人、民公夫人、輔國公夫人、郡主至三品夫人的吉服褂,均綉花卉八團,為石青色。本圖為清代孔子67代衍聖公夫人張氏畫像,穿八團花卉吉服褂

清乾隆皇後朝褂
清代後妃服飾 清代乾隆皇後朝褂,樣式為對襟、圓領、無袖、開氣,通身綉金立龍紋,但紋樣有幾種不同樣式,本圖朝褂紋樣為自上而下分四層以金錦沿邊分隔,上層兩肩前後各綉立龍一條,2層、3層、4層前後各綉立龍10條、12條、16條,總計78條,上層有珊瑚扣5粒。朝褂領後均垂有明黃色絛,絛上綴有珠寶。朝褂穿在朝袍外面。此圖為清乾隆皇後朝褂。

清代後妃龍褂

清代後妃服飾 清代龍褂,樣式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端平直的長袍。龍褂只能為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嬪服用。皇後龍褂紋飾,據文獻記載有兩種類型,北京故宮所藏實物,則有三種類型,均為石青色:第一種飾五爪龍八團,兩肩、前胸後背各一團為正龍,前後襟行龍各兩團,下幅八寶、壽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紋,袖端各兩條行龍及水浪紋。第二種只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及袖端不施紋樣。第三種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加水浪江涯、壽山、立水紋。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龍褂與此相同。嬪所穿龍褂,兩肩前後正龍各一條,襟變四龍。此圖為清代光緒皇後石青緞地五彩綉緝米珠雲龍八團,有水龍褂,即為第一種。
【朝冠】
朝冠是皇後在朝祭時所戴之冠。
皇後所戴朝冠(包括太皇太後、皇太後)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檐,上綴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之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各九,貓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零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色絛二,末綴寶石,青緞帶。
皇貴妃、貴妃所戴朝冠,其質與皇後朝冠相同。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朱帷。其冠頂、朱緯等之飾,亦與皇後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東珠、珍珠各四;末亦綴珊瑚。冠後護領與皇後朝冠相同。
貴妃之冠服袍及垂絛,皆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朝冠,頂為二層,貫東珠各一,皆以金鳳,飾東珠九,珍珠十七,上銜貓睛石。朱緯上周綴金鳳五,飾東珠七,珍珠二十一;後金翟一,飾物與貴妃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為珍珠一百八十八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冠後護領亦與貴妃相同。
嬪之朝冠,頂為二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飾東珠九,珍珠十七,上銜砢子。朱緯上周綴金翟五,飾東珠五,珍珠十九。後金翟一,飾珍珠十六,翟尾垂珠,為珍珠一百七十二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與妃之朝冠制同。
【吉服冠】
皇後吉服冠,薰貂為之,上綴朱緯,不綴鳳翟,頂用東珠。
皇貴妃、貴妃吉服冠,均與皇後服制同。
妃之吉服冠,冠頂用碧琧弘(王旁),余制同貴妃吉冠。
嬪之吉服冠,與妃之冠制同。
【朝褂】朝褂、朝袍和朝裙為皇後朝祭時所穿禮服。皇後朝服有緞、紗、夾、單,俱依時令更替。
皇後朝褂是皇後在朝祭之時套在朝袍外的禮褂。朝褂制三,皆為石青色,片金緣。其一,綉文為前後立龍各二,下通襞積,四層相間,上為正龍各四,下為萬福、萬壽之文。其二,綉文為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綉文前後為立龍各二,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領後皆垂明黃色絛,其飾之珠寶無定。
皇貴妃之朝褂均與皇後制同。
貴妃之朝褂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相同。
妃、嬪之制同貴妃。
【朝袍】
皇後朝袍是皇後在朝祭之時所穿禮袍。朝袍之制三,皆為明黃色。其一,披領及袖皆石青色,片金加貂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為金龍九,間以五色雲。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其二,披領及袖皆石青色,夏用片金緣,冬用片金加海龍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為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領袖片金加海龍緣,夏用片金緣。中無襞積,後開裾。余俱如貂緣朝袍之制。領後垂明黃絛,飾珠寶。
皇貴妃之朝袍均與皇後制同。
貴妃之朝袍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同。
妃之朝袍制同貴妃。
嬪之朝袍用香色,其制亦與妃同。
【朝裙】朝裙是穿在朝袍裡面的禮裙。
皇後朝裙冬用片金加海龍緣,上用紅織金壽字緞,下用石青行龍妝緞,皆用正幅,有襞積。夏朝裙用片金緣。
皇貴妃之朝裙,均與皇後服制同。
妃之朝裙,均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朝裙,皆同妃制。
【龍褂】皇後龍褂為皇後吉服褂。龍褂有綿、夾、紗、裘,均依時令更替。
皇後龍褂之制有二:皆為石青色。其一為綉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綉正龍各一團,襟綉行龍四團。下幅八寶立水。袖端行龍各二;其二為下幅及袖端無章采,余與其一制同。
皇貴妃龍褂與皇後服制同。
貴妃龍褂以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龍褂,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龍褂,綉文兩肩前後為正龍各一,襟為夔龍四,余亦同妃制。
【龍袍】
清代皇後龍袍之制有三,皆為明黃色,領袖為石青色。其一為綉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福壽文彩惟宜;下幅八寶立水,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左右開裾。其二為綉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行龍四,下幅八寶立水。其三為下幅不施章采,余與第一種相同。
皇貴妃龍袍與皇後服制同。
貴妃龍袍亦與皇後服制同,惟用金黃色。
妃之龍袍與貴妃之制同。
嬪之龍袍用香色,余制亦與妃同。
【采帨】
皇後采帨為綠色,綉文為「五穀豐登」。佩箴管等,絛為明黃色。
皇貴妃之采帨與皇後制同。
貴妃采帨,絛為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采帨,綉文為「雲芝瑞草」,余亦同貴妃制。
嬪之采帨不綉花文,余同妃制。
【金約】
皇後佩金約:鏤金雲十三,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八,末綴珊瑚。
皇貴妃金約,鏤金雲十二,飾東珠各一,間以珊瑚,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共珍珠二百零四顆,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
貴妃與皇貴妃制同。
妃之金約,鏤金雲十一,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九十七顆,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
嬪之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七十七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余與妃制相同。
【耳飾】
皇後耳飾為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一等珍珠各二。
皇貴妃耳飾用三等東珠,余同皇後。貴妃制同。
妃之耳飾用三等東珠,余皆同貴妃服制。
嬪之耳飾用四等東珠,余皆同妃服制。
【領約】
皇後領約,鏤金,飾東珠十一,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綠松石各二。
皇貴妃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
貴妃之領約,垂絛為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嬪之領約,皆同貴妃制。
【朝珠】
皇後朝服所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適宜。皇後吉服所配朝珠一盤,珍寶隨所御。絛為明黃色。
皇貴妃朝服所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絛明黃色。
貴妃朝服所配朝珠,絛為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朝珠,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朝珠三盤,一盤為珊瑚,兩盤為蜜珀。吉服朝珠一盤。絛用金黃色。
大約就這些了!

『肆』 清朝格格嬪妃頭上戴的花非常漂亮,她們戴花時有什麼講究嗎

頭上戴的頭花,其實是從簪發展而來的,由花和針梃兩部分組成。沒有針梃那花用膠水粘頭發上啊!滿族婦女一開始的發型大部分是軟翅頭,這個時候插些簪子什麼的就足夠裝飾了。

但是隨著發型的變化,發式就越來越寬,變成兩把頭,最後再上架子,變成大拉翅!這樣頭發面積空前擴大,小小的簪子插上面就顯得太寒磣,頭花就應運而生了,因為頭花覆蓋面積大。

後來隨著清朝的建立,滿族婦女插的頭花也不再流行鮮花了,而是選用一些極精緻的珠翠來做頭花,用金銀打底,顯得很是富華奢侈。這個時候女人們頭上戴著這些美飾,雖然也有裝扮的成分,但更多了一些炫耀在裡面。

到了清朝晚期,國力日衰,格格們再也拿不出那麼多錢打造奢華的頭花了。為了節約開支,她們把昔日的純金變成鍍金、包金,珠寶大花變成了絨花、絹花,甚至紙花、通草花,就連羽毛點翠的頭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

(4)鮮花滿語擴展閱讀:

滿族婦女最偏愛的頭花當屬絨花,尤其是在女兒出嫁時,頭上必須戴紅色絨花,圖火紅吉利,據說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因此,便有戴絨花即為榮華富貴之意。

在滿族婦女中,只要條件允許,不僅婚禮喜慶日時要戴絨花,而且一年四季都願意頭戴絨花,求諧音吉祥。尤其到應時節序戴應季絨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陽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陽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蘆陽生……。

清宮後妃們的頭花,還有大批的絨花、絹花、綾花流存於世,這些花色彩協調,暈色層次豐富,堪稱「亂真」之花。據說唐代楊貴妃鬢角有一顆黑痣,常將大朵鮮花戴在鬢邊用以掩飾。因鮮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製鮮花顏色做絹花。此工藝不斷發展,越制越精。

清代遺留下來的絨、絹、綾、綢等質地的頭花有白、粉、桃紅三暈色的牡丹花,淺黃、中黃、深黃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間的梅花等等,歷時百年不久,仍鮮艷悅人。

參考資料:頭花-網路

熱點內容
南瓜情人節 發布:2024-12-21 16:49:37 瀏覽:76
鬱金香在北方能種植嗎 發布:2024-12-21 16:49:02 瀏覽:164
花店裝修費 發布:2024-12-21 16:39:40 瀏覽:613
轉讓鮮花 發布:2024-12-21 16:35:45 瀏覽:138
貴州樹蘭蘭花 發布:2024-12-21 16:34:02 瀏覽:1000
花一朵開出浪漫的顏色 發布:2024-12-21 16:32:17 瀏覽:546
天津梅花生物 發布:2024-12-21 16:29:27 瀏覽:304
花卉還是花水 發布:2024-12-21 16:28:30 瀏覽:272
cf野玫瑰 發布:2024-12-21 16:25:49 瀏覽:488
蘇州鮮花訂購 發布:2024-12-21 16:21:28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