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雙陽
Ⅰ 清明掃墓鮮花
清明掃墓帶幾支鮮花? 10分 一般是單數為主,數量多少可自由選擇。顏色以黃白色菊花為主,一般的城市墓地附近都有賣的
清明節掃墓為什麼帶花 菊花在中國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頗重。早在東周,即有「九月榮菊」的記載,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他在離騷中揮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東風」。而真正菊文化的創始人是晉代陶淵明,這位「菊友」與菊花朝夕相伴以至於住處也「秋菊盈園」,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來無人能及。唐代的孟浩然描繪了「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鄉村賞菊之境;其同時代黃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成為今人的談資。到了宋代則是「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的重陽盛景。明代詩人李夢陽「只今秋色里,忍為菊花來」和清乾隆帝的「楓葉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見明清時菊風益盛。在《紅樓夢》中的眾首菊詩,更是牽腸之筆。
在這些菊花的篇章中,並沒有絲毫與哀悼有關的筆墨。
菊花的哀悼含義來自國外
很少有人意識到,用菊花掃墓如同用玫瑰表達愛情一樣,其實主要是「西俗東漸」的結果;而更少會有人知道,菊花是從中國遍及世界的。
歐洲的詞典上出現「菊花」一詞,大約是17世紀末荷蘭人在經商時將其從我國引入之後,18世紀菊花傳入法國,而後19世紀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歐洲,菊花栽種得最多之處是墓地,因為歐洲的傳統文化認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話,此花是萬萬不可攜帶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稱。可見其在西方的地位。
又有消息報道,中國的菊花大量出口至東鄰日本,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一海相隔之遙,搭上這些保藏運輸的高昂費用,居然也能獲利頗豐;這是由於日本對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國內供不應求。在日本,即使是一個普通人離世,也常常要用到兩三萬枝菊花;更何況一個墓地每年對菊花的需求量。
在國外是如此;而在菊花的故鄉中國,它為什麼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含義呢?
「儒文化」和「重陽節」詮釋菊花內涵
與國外迥異,菊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層含義,一是高尚的氣節;二是吉祥長壽。
和道家的「師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講究的是「比德」,主觀地以自然山水來對應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風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開盡更無花」的氣度被賦予了堅貞不屈的高潔情操。另外,菊花開放在九月,「九」是單位數中最大的數,被稱做「至數」、「陽數」,因而菊花與九九雙陽相疊的重陽一樣,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採菊東籬下」是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見南山」也照應了「壽比南山」之意。
可見,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贊賞活者;而今則是用其悼念故人。
清明節掃墓獻鮮花是什麼意義 為了表達對春天萬物復甦,
生命循環的美好期待,
古時人們常把嬌柔的柳枝和明媚的桃花結合在一起用於掃墓。
到了現代社會,菊花、康乃馨因為香味素雅、顏色素凈而備受大眾青睞。
為什麼現在清明掃墓越來越多人用鮮花掃墓 文明,,與時俱進!,,緬懷親人,表達敬意就好!
清明節掃墓用花有什麼講究嗎? 1 、一般來說,白花的花表示哀悼,選擇白菊花、白百合、馬蹄蓮等用於掃墓是比較合適的。而白玫瑰、梔子花或素色的花則象徵著惋惜和懷念。還有的人偏愛蓬萊松、唐菖蒲、排草等樸素、堅韌的植物。黃色的花也能表示哀輓,其中黃菊花的使用最為普遍。
2、 也可根據逝者的年齡和生前喜好,選擇花卉種類,選擇勿忘我、黃玫瑰、紅玫瑰、天堂鳥等花。
3、 如果是悼念古稀的年長者,可適當增加紅色,粉色鮮花的比例,這些溫暖的顏色更能體現後輩綿綿的思念之情。最好不要用帶有濃郁香氣的鮮艷顏色的花,以免給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清明掃墓用幾支花 白色或黃色的菊花,數量的並不重要,只要你有心,就算帶一朵,親人也會高興的。
清明節掃墓放的鮮花居然復活了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 清明節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清明給母親上墳獻鮮花好還是紙花好 現在都時興用鮮花祭奠親人,還是用鮮花吧,時尚又親切。
清明節掃墓應該用什麼花 這和大殮時選花大致相同。
堅持傳統的:
白、黃色的菊花、百合花,滿天星等素雅為主。
與時俱進的:
各色的花卉,只要不帶貶義的均可以採用。長壽、壽終正寢的可以獻上五彩繽紛的花朵,康乃馨。玫瑰,百合,扶郎、非洲菊等,表示他(她)或他(她)們精彩的人生;首次對早年夭折或意外的逝者祭掃,一般以傳統的黑鬱金香,白、黃的菊花、百合為主,表示祭掃者的無限哀思,以後的祭掃則不再受限。畢竟逝者已遠去,活人還須調整心緒,繼續人生。
以上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是約定俗成罷了。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