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臨夏州鮮花

臨夏州鮮花

發布時間: 2025-01-08 22:37:54

㈠ 介紹牡丹

牡丹花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現在這一地區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牡丹以洛陽、菏澤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葯是蓄根草本,花型、葉片非常相似,牡丹於5月初開花,芍葯花期要晚一些,這是它們的主要區別。芍葯原產於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一帶,更耐寒。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葯是同一個詞。 中文名稱: 牡丹 別稱: 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葯、百雨金、洛陽花、富貴花等 二名法: Paeonia suffruticos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 芍葯科 Paeoniaceae 屬: 芍葯屬 Paeonia 種: 牡丹 P. suffruticosa 目錄[隱藏] 產地習性一、土壤 二、澆水 三、施肥 四、溫度 五、光照 六、栽培技術 七、常見病害 【國內主要產地】 【重要栽培基地】 形態特徵一、株型 二、根 三、芽 四、分枝 五、葉 六、葉柄 七、花 八、果實種籽 價值用途 主要品種品種識別 牡丹花系 牡丹文化牡丹傳說 牡丹詩詞 牡丹歷史 國外牡丹 牡丹和芍葯的區別 產地習性 一、土壤 二、澆水 三、施肥 四、溫度 五、光照 六、栽培技術 七、常見病害 【國內主要產地】 【重要栽培基地】 形態特徵 一、株型 二、根 三、芽 四、分枝 五、葉 六、葉柄 七、花 八、果實種籽 價值用途 主要品種 品種識別 牡丹花系 牡丹文化 牡丹傳說 牡丹詩詞 牡丹歷史 國外牡丹 牡丹和芍葯的區別 [編輯本段]產地習性 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牡丹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陰,亦少不耐陽。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採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葯同屬芍葯屬,又多選用芍葯作為砧木。[4] 一、土壤 1、土質:牡丹適宜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壤土。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養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鹼土。 二、澆水 諺語說、俗語說:「牡丹宜干不宜濕。」牡丹是深根性肉質根,怕長期積水,平時澆水不宜多,要適當偏干。 三、施肥 諺語說、俗語說:「清牡丹","濁芍葯」。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餅肥或糞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為好,即開花前半個月澆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肥水;開花後半個月施一次復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開花。 四、溫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溫。華東及中部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氣溫到4℃時花芽開始逐漸膨大。適宜溫度:16~20℃,低於16℃不開花。夏季高溫時,植物呈半休眠狀態。 五、光照 諺語、俗語說:「陰茶花,陽牡丹。」牡丹喜陽,但不喜歡曬。地栽時,需選地勢較高的朝東向陽處,盆栽應置於陽光充足的東向陽台,如放南陽台或屋頂平台,西邊要設法遮蔭。 六、栽培技術 1.栽植 選擇向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上質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股盆栽較少。 2.光照與溫度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 -20℃,但花前必須經過1 -10℃的低溫處理2 -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征其安全越冬。開春後視土壤干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大開好。第2次為花後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鬆土。 4.整形修剪 花謝後及時摘花、剪枝,根據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條擴展和根櫱發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5.花期控制 盆栽牡丹可通過冬季催花處理而春節開花,方法是春節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牡丹品種(如趙粉、洛陽紅、盛丹爐、、葛金紫、珠砂壘、大子胡紅、墨魁、烏龍捧盛等)帶土起出,盡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3天後上盆,並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餘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後,正常管理。春節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溫室內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後,逐漸加溫至25-30℃,夜溫不低於15℃,如此春節可見花。 七、常見病害 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1)葉斑病:也稱紅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病菌主要浸染葉片,也浸染新枝。發病初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溫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穀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中淡、不規則的圓心環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產生墨綠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產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後,將地里的於葉掃凈,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②發病前(5月份)噴灑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一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③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2)紫紋羽病: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後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黃,鱗芽癟小;重者整個根頸和很系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9月以後,隨氣溫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②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濕度;③4-5年輪作一次;④選育抗病品種;⑤分栽時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葯液塗於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莖腐病。病原為核盤菌。發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展腐爛,出現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現病株及時挖掉並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經常見的還有炭疽病、銹病。炭疽病在葉面上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擴展後邊緣為紫褐色;銹病在葉背著生黃色孢子堆,引起葉片退綠,後期病葉上生柱狀毛發物。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櫱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幹事兒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國內主要產地】 1、山東菏澤,古稱曹州,現有全國最大的牡丹種植基地.菏澤古稱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會」之譽。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史不絕書,曹州 牡丹種植有數百年歷史。宋時牡丹以洛陽為多,自明開始,種植中心已移至曹州。發展至今,菏澤以有幾 百個品種,數千畝牡丹田,每年穀雨前後,曹州牡丹連阡接陌,艷若蒸霞,蔚為壯觀,堪稱中華之最。 菏澤是全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現有栽培面積5萬畝,九大色系,600多個品種,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菏澤牡丹雍容華貴,色艷香濃,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獨得81個獎項。 菏澤牡丹史上也稱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艷、型美、香濃而「甲海內」。菏澤牡丹的特點是枝挺拔有致,葉繁茂多姿,花雍容華貴,被譽為觀賞牡丹之上品。 菏澤牡丹的科學研究碩果累累。早在第一屆全國花革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新品種選育、牡丹大田催花技術研究、牡丹新品種第三項科研成果就獲得了國家科技術進步獎,佔全國牡丹科研獲獎數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澤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過國家級鑒定。僅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種培育、、案頭牡丹無土栽培、牡丹耐溫熱品處的篩選、鳳丹實生苗嫁接觀賞牡丹在商品化生產上的應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葯切花品種的篩選、牡丹新品種選育等七面成果通過鑒定,是通過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標志著菏澤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提高了牡丹的觀賞價值,拓寬了牡丹的種植范圍和應用范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珍貴品種快速繁育問題,開辟了牡丹進入千家萬戶的新途徑,創造了與國際花卉業接軌的條件。受到陳慕華副委員長的贊揚。 菏澤牡丹還在國內外重大花展中連連獲獎,盛譽海內外。在一、二、三、四屆全國花草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金、銀、銅獎,科技進步獎,優質展品將計26個;在三次香港國際花展中,菏澤牡丹引起轟動,奪得冠軍獎一個,一等獎三個;在法國波爾多市國際花草博覽會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博覽會上,分別奪得競賽總分銀質獎和牡丹芍葯干鮮花銀質獎。在第四屆花博會上,菏澤牡丹獨領風騷,一舉奪得唯一的一個「景點特別獎」和六個單項獎。 尤其在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枝壓群雄,一舉奪魁,共獲得了119枚牡丹單項獎中的81枚,佔68%。其中三枚大獎,菏澤「曹州牡丹園」和「喬子紅」牡丹各奪1枚;12枚金獎,菏澤牡丹「黑花魁」、「曹州紅」等摘取10枚;36枚銀獎,菏澤牡丹「胡紅」、「蘭田玉」等拿來26枚;60枚銅獎,菏澤牡丹「花二喬」、「黃花魁」等獲43枚。專家評委一致評價:「菏澤牡丹花大、色繁、開得飽滿,不愧為國色天香。」目前菏澤牡丹黑、紅、黃等九大花色1156個品種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源產地標記注冊認證。 2、河南洛陽,牡丹為我國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過程伊始就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帝國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遐邇;也以其造化鍾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公元724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帝國牡丹」。洛陽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和眾多的品種、宏大的生產規模、豐富的野生資源、高超的栽培技藝、日臻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以及具有深邃內涵的牡丹文化,在國際園藝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陝西漢中,有牡丹園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8、四川彭州,彭州市丹景山為我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牡丹花被定為彭州市市花、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復發展,並以丹景山為發展傳統名花的基地,建設以牡丹觀賞為特色的風景區,被稱為「中國西部花山」,全山共有牡丹300餘萬株,260多個品種,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山上山下的各色牡丹次第開放,讓人驚艷。 9、陝西西安,有牡丹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終南山阿姑泉牡丹園。[3] 【重要栽培基地】 菏澤、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吳縣、江陰、南京、灌陽、上海、嘉興、寧國、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台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向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新品種大量涌現。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帝國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盡管朝代更迭,花王帝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驕傲的地位,從未動搖! 由於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可達2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台閣性花。花萼有5片。 牡丹的分辨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和復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台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2]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o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卧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葯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葯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乾枯回縮一段。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櫱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㈡ 青海花兒大全 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和產業發展

新疆幅員遼闊,佔全國六分之一版圖面積。各民族團結、進步,相互交流、融合發展,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培育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疆的「花兒」文化究其根底,實際上還是「河湟花兒」和「洮岷花兒」傳播的結果。陝、甘、寧、青等周邊地區的各民族遷徙入疆後也把「花兒」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新疆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新疆的「花兒」文化傳承、培育和衍生,與回族有著深刻的淵源。也是在回族人口聚集的地區表現盛行。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伊犁地區等回民族居多的地方,「花兒」的傳唱、創作以及由此伴生的「花兒」文化也隨之發展,彰顯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色。
一、什麼叫「花兒」?「花兒」的起源及新疆「花兒」的流傳
「花兒」之所以被稱為「花兒」,是與人們的愛情生活緊密相關。生活在西北高原的青年男女,他們經常用山歌來作為表達情意的手段,向對方傾訴自己的愛慕之情。在山歌中,男方親昵地稱女方為「花兒」,女方亦親熱地稱男方為「少年」。於是,這種用來稱呼情人的名詞,就變成這種山歌的名稱了。與「花兒」相對的詞是「少年」。這是兩個富有詩意的名稱,他們也反映出了「花兒」在內容上的基本特點。
從「花兒」的名稱和民間廣為流傳的「花兒」絕大部分是情歌這一事實來看,這種民歌大抵是最先由民間情歌開始,後來才漸漸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生活內容的。所以,我們可以認定,「花兒」的內容,在解放前的漫長歲月里,絕大部分都是傾訴普通男女之間愛情的。這些情歌是傳統「花兒」的最重要內容,也是整個「花兒」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兒」的曲調叫著「令」,「令」一般因歌唱時所加襯語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常見的「令」有「洮州令」、「蓮花令」、「河州令」、「青海大令」、「撒拉令」等。由於「花兒」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模仿性較強,演唱者的習慣加以變換,所以有的「花兒」出現變型,這也是很自然很有地方特色的。
回族人民性格粗獷、豪放,喜歡在山野之間即興高歌,創造了「花兒」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流傳在大山裡和廣闊的大地上。「花兒」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回族民歌,是回族民間文藝的寶貴遺產和精神財富。不僅為回族人民所珍愛,也為其他兄弟民族所喜歡。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許多民族的歌手都會唱「回族花兒」。
「花兒」的故鄉在甘肅臨夏、洮岷等地區。明清之際,大批回族人被迫從內地向西北邊疆遷徙,到解放前的幾百年間,內地回族又有幾次大的西遷活動。新疆回族主要是前清時期至今逐漸從西北各地分散到新疆各地,並且生了芽,開了花。新疆「花兒」的演唱者,大多是清代渭南、河湟各省區遷徙來的。他們與關內各地回族交往密切,因此不同類型的回族「花兒」在新疆互相流傳。於是這朵鮮花的種子又有了後裔。據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辦事處苗圃一村70多歲回族婦女馬永蘭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村裡來了一批自流來昌人員與她們在村上勞動時就興對唱「花兒」:
一對(兒)黃牛犁地(呢),
回頭(兒)上鞭梢子繞(呢),
想起了尕妹子回去(呢),
心裡刀子(嘛)絞(呢)。
東山(呢)打一個梅花鹿,
西山(呢)打一個野狐;
你回去給你的姐姐說,
我想給你當一個姐夫呢!
從以上這些「花兒」的內容看,大都歌唱了普通男女青年純潔的愛情生活,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抒發了對新疆這片熱土的愛戀之情,外來人員和本土居民一樣深深眷戀著新疆。
「花兒」由於流行地區的不同,其風格、結構形式和唱法也不大相同。大致說來,可分為兩派:一是以臨夏地區「花兒」為代表的臨夏「花兒」,一是以臨潭(即洮州)、岷縣地區「花兒」為代表的洮岷「花兒」。除此之外,還有河州(也叫河湟)、青海、東鄉、保安等類型。新疆回族「花兒」主要為河湟「花兒」類型。
新中國成立後,受盡苦難的回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花兒」的內容與時俱進,它幾乎完全由情歌翻轉過來,變成了對新社會新生活的頌歌,人們用「花兒」的形式來歌頌黨和毛主席,歌頌各項政策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表達他們對新社會的熱愛,表達勤勞勇敢的回族人民在建設家鄉、奔向未來的昂揚鬥志和喜悅心情;歌唱社會日新月異,各方面的巨大變化,表達人們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嚮往。回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是一個具有悠久愛國主義傳統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民族,他們勤勞勇敢,富於開拓進取精神,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新生活,勤於耕耘和勞作,勇於探索和開發,善於學習和創造,從而為家鄉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新「花兒」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幅新生活、新思想、新風貌的畫卷。
「山花開不敗,心花萬年香」。在新疆旅行,人們會經常聽到這么一句深情的話。心花,就是從心裡綻放的花,指的就是本地一種聲調高亢悠揚、情感深沉凝重的山歌——新疆回族「花兒」。
二、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之我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花兒」文化非常重視,特別是昌吉、焉耆等地對「花兒」文化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傳承發展的項目。為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生存培育了基礎,尤其是昌吉市在「十一五」期間定位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打出了五張城市名片——宜居之城、休閑之都、名吃之鄉、「花兒」之地、觀音故里。「花兒」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為新疆「花兒」文化傳承培育的發展注入活力。伊犁地區、昌吉州、巴州等地每年都要舉辦形式各異的「花兒」文化藝術節慶、演出等。新疆各民族都像喜歡「十二木卡姆」一樣情有獨鍾地喜歡「花兒」文化。但是從本人歷年到青海、寧夏、甘肅等地考察和參加西北十二省(區)、西北五省(區)「花兒」會的經歷來分析,我認為,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和發展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普及與創新
「花兒」是民間文藝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民間文化的一種載體。保護、傳承、創新「花兒」對於我們弘揚民族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疆這個多民族共同融合的環境里,「花兒」的積淀作用充分體現了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所形成的一種向心力。因此,一是要抓住群眾性的特點,做好普及推廣、保護和傳承。「花兒」唱在老百姓的口中,留芳在群眾的心中。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農牧區和回民族聚居區,人民對「花兒」文化的需求很迫切,不管怎樣傳遞、延續、創造都離不開自發的、散發泥土芳香的醇厚質朴的語言和銘刻人心的旋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到青海參加「花兒」會,四面八方的群眾像春潮湧動匯集在花兒演唱會場。有一次我去青海互助縣丹麻鎮參加「花兒」會,更讓我驚嘆的是每條鄉間小道上都是往演出會場上趕路的群眾,都是自發、自覺、自願來聽,來唱「花兒」的。真是一片「花兒」的海洋。

熱點內容
花卉干 發布:2025-01-09 14:35:47 瀏覽:620
插花傢具 發布:2025-01-09 14:34:30 瀏覽:886
一朵旗艦店呢 發布:2025-01-09 14:30:06 瀏覽:393
100層情人節第12關 發布:2025-01-09 14:29:56 瀏覽:688
紫羅蘭鞋包 發布:2025-01-09 14:18:55 瀏覽:130
總統套房康乃馨解析 發布:2025-01-09 14:10:05 瀏覽:272
櫻花洗面奶 發布:2025-01-09 13:51:35 瀏覽:86
線御廷蘭花 發布:2025-01-09 13:49:59 瀏覽:282
荷花茯磚 發布:2025-01-09 13:48:46 瀏覽:123
祝願七夕節 發布:2025-01-09 13:44:11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