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和鮮花
⑴ 這張照片叫什麼名字或者那部電影有這個畫面
這張照片,是法國著名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的作品。這張照片是和他的經典大作《槍炮與鮮花》同時拍攝的,是1967年華盛頓脊則反戰遊行的另一張記錄。逗蘆
⑵ 槍炮與鮮花為什麼經典
有個性
在眾多重金屬搖滾樂迷心中,槍炮與玫瑰(Guns&Roses)永遠都是那樣的狂放不羈和激情四射,盡管他們到處惹是生非,有著極壞的名聲。
⑶ 找一副畫 一個女孩在一把槍上面放了一朵花 關於嬉皮士的 反戰題材 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上也看見過~~
法國著名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的名作《槍炮與鮮花》。
網址和圖片都很容易被和諧吞掉。
網上一搜就有
望採納,謝謝
⑷ 有誰能夠給出《槍炮與鮮花》這幅照片中女孩的詳細資料
這是17歲女孩簡·羅斯(Jan Rose Kasmir)用鮮花對抗槍炮的經典時刻。
別問我她詳細的資料,想必你也知道,她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馬克·呂布的這攝影作品。
可以了解下這次事件的歷史背景了:
1967年10月21日,數千名示威群眾呼喊著口號向五角大樓沖去,使得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反對越南戰爭的和平集會變成了暴力沖突。成千上萬的示威群眾從美國各地湧向首都華盛頓,在林肯紀念碑前集合。他們高舉著「立即撤回軍隊」「廢除徵兵制度」「我們不去越南(打仗)」等標語牌。下午,舉行有10多萬示威群眾參加的大會,強烈譴責約翰遜政府執行的侵越戰爭,譴責徵兵制度。
會後示威者高唱反戰歌,高呼反對侵略戰爭的口號,向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進發。示威群眾包圍了國防部大樓,並向大樓沖擊。他們與手持各種武器的軍警發生了沖突,部分群眾還沖進了五角大樓,在走廊里和軍警進行搏鬥。保衛五角大樓的士兵和聯邦執法人員都裝備了步槍和刺刀,他們組成警戒線防止示威者的沖擊。而示威者仍勇敢地沖擊著警戒線,警戒人員迫不得已使用警棍和槍托擊打示威者。遊行示威活動中有數百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說家梅勒和集會組織者——全國反對越戰、結束越戰組委會主席德林傑。入夜大規模暴力活動漸漸平息下來,只有數百人在重要地點舉行抗議。
在這次反戰大遊行中,時年17歲,被寄養在馬里蘭的女孩簡·羅斯出現了,她剛剛從大巴上下車就走進抗議的隊伍中,最後直面荷槍實彈的軍警。
她認為雖然軍隊是戰爭機器,但是士兵們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她試圖勸說士兵放棄戰爭主張,後來,她手持鮮花站在全副武裝的軍警面前的歷史瞬間被馬克·呂布定格下來。
哦,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了,,,如果你真想查這女孩的資料,那最近比較有影響的就是在華盛頓反戰遊行後36年之後,2003年2月15日的倫敦,簡參加了倫敦的反對伊拉克戰爭的遊行。她站在自己當年的照片之下,再次主張她的反戰和渴望和平的立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遊行中,馬克呂布就在她旁邊。
⑸ 求評論:馬克呂布的經典作品《槍炮與鮮花》(1967)
戰爭與和平
——《槍炮與鮮花》圖片分析
這是一幅紀實類攝影作品。
在《槍炮與鮮花》中,一個少女舉著一朵小花面對著一群手持來復槍的美軍士兵,少女要在那些士兵面前溫柔的親吻那朵花。在這之中,最吸引人的是那朵花。
馬克·呂布通過《槍炮與鮮花》向每一位觀賞者表達著一種對於戰爭的控訴,在他看來軍隊是戰爭機器,但是士兵們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這是一種對於渴望和平的表現。
馬克·呂布使用中景拍攝《槍炮與鮮花》。完美的向人們展現了當時的環境,表現出少女在手持來復槍的美軍士兵面前親吻鮮花的情景。花朵是柔弱的,是美麗的,當面臨著戰爭之時,一切又顯得那樣美好與脆弱。每位觀賞者能看出攝影師馬克·呂布所希望表達的一種對於戰爭的唾棄,表達出對於和平的渴望與嚮往。
《槍炮與鮮花》中使用了小景深的手法。虛化了後景的士兵與其他遊行示威的人群,使前景的女孩與士兵的對視更加清晰。形成一定的視覺沖突,使觀賞者的目光更好的聚集在鮮花與槍炮之上,更好的表現女孩對於和平的嚮往,反映出馬克·呂布對於戰爭的控訴以及對於和平的嚮往與渴望。
採用逆光拍攝《槍炮與鮮花》,很好的展現了他們的輪廓,使士兵、來復槍、女孩、鮮花都有一層光環,表達出一種和平是美好的意思。反映出當時美國社會因戰爭而動盪不安,以及美國人民對於和平的渴望,更好的反映了和平的美好。
在《槍炮與鮮花》中使用九宮格式構圖,把鮮花和來復槍放在兩個黃金分割點上,更好的突出鮮花和來復槍,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和平與戰爭形成對比,表現馬克·呂布對於戰爭的厭惡以及對於和平的嚮往。
攝影師馬克·呂布通過《槍炮與鮮花》向人們表達著他對於戰爭與和平的看法,不論何時,何處,何人都應該是盼望著和平而不是戰爭。
求好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