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門鮮花
⑴ 西安市東郊有哪些花卉市場
1.西安市長樂園藝花卉博覽園 (主營范圍:花鳥魚蟲、古玩字畫、禮品鮮花、食品工藝品、奇石根雕、娛樂、美食)
地址:長樂公園東門外(長樂公園和韓森冢之間。預計明年6月營業 )。
2.西光花卉市場(主營范圍花卉,綠植,魚蟲鳥於一體),坐公交在萬壽路下。
3.西安世園花卉交易中心(幸福南路等駕坡東月路路口600米)。坐607路、717路、933路,世園花卉交易中心下。
⑵ 京 城 花 事
眾人皆知老北京人四大玩兒:花鳥魚蟲。京城人養花的愛好久來有之,並早有花匠這個職業,稱其為花兒把式,被冠以這個名號的人必然是懂花兒又會養花兒的人。過去闊氣一些的深宅大院里有自己花房,或是花棚,主人會聘專門的花匠來養護花草。
花匠通常買花的去處名為「花兒市」。花兒市大街可以說是從崇文門外大街一直至原東便門南的白石橋大街,約有兩千餘米。這一片在元代時水草風貌、景色旖旎,到了明代形成了花市大街。它的原名為皇木廠大街或神木廠大街,因明代初期曾在此處坊巷東面存放築建紫禁城的皇家木料而得名。到清代,改名為花兒市大街。後至民國改地名為「花市大街」,但因為老北京人講話帶著兒化音,所以常聽來還是「花兒市大街」。
花市大街不是整條街都賣花,賣花的場所主要集中在西花市西口路的黃家店胡同。穿過狹長的小徑可見一廣場,花農們從花鄉運來的鮮花會在這里銷售。這里賣花的氛圍感染了周邊的居民住戶,他們也都喜歡養植各種鮮花異草,並常擺在門邊供來往之人品賞。
花市大街每逢趕集的日子最是熱鬧,常有年輕人來買些心儀的花卉送給家裡的老人。老北京有個規矩禮節,就是年輕人回家探望父母時,除了手裡拎著點心匣子,通常還得有盆花。那時不論是在幽靜的深宅大院還是群居的大雜院里,家家戶戶都會養些花。有條件的院子里會栽石榴、文竹,局促些的地方養月季、茉莉和梔子花。講究的人不僅在意花的品種色彩,亦注重花盆的大小、格調和材質。生活簡朴一些的人家,用過的或是多餘的花盆往往也不捨得扔掉,就摞在門外的牆根下面。這情景在老北京大雜院里是常見的。
老北京人不僅喜歡自己種花養花,也喜歡四處賞花。上到皇宮貴胄下到百姓走卒,無不有踏青賞花的愛好。宮里的人賞花可到御花園,園內盆花樁景散落其間,步步皆景美不勝收。歷史上的乾隆帝是喜花之人,據說位於御花園東南角的絳雪軒之名為乾隆所賜。那時的乾隆皇帝常到絳雪軒觀花吟詩,行風雅之事。當時軒前有海棠樹五株,每當花瓣飄落時,宛若紅色雪花漫天縈舞。乾隆見此景欣然作詩:絳雪百年軒,五株峙禁園,並賜名此軒為「絳雪軒」。據說御花園不僅春天有花可賞,冬日亦可飽眼福。這是因為慈禧喜歡花卉,經常給花兒把式出難題,要在冬天看月季花兒。為了滿足慈禧的心願,京南花鄉的花農就發明了暖房,以確保四季有花開、有花賞。當時的軒前有琉璃花壇,內栽有極為罕見的太平花,是晚清時西太後命人從河南移來栽種於此的。
御花園之景雖美,普通百姓人家是近前不得。老北京又沒有街行樹,街道上沒有花兒可以看。到了春天,花除了開在皇家園林,便是開在寺廟和四合院里。過去老北京有個順口溜: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寧寺的芍葯、法源寺的丁香。每逢開春,普通的百姓人家都會去這四座古老的寺廟賞花。
先講崇效寺,寺廟是唐代名剎,位於崇效胡同內。這里在清代初期是以棗花盛名,後以丁香花著稱。後又從山東曹州移來牡丹花,尤以綠、墨牡丹聞名京城。
再說花之寺,它的由來是一個歷史上的誤解。最早提到「花之寺」的是清初詩人周亮工,有詩題為《過東莞,武、劉二孝廉載酒談花之寺,為沂之勝境,同楚中劉公蕃賦》。詩文中所提及的東莞非今日珠江三角洲的東莞,而是今日沂河上游的沂南縣,花之寺就在沂南縣境內。為什麼會有京城花之寺的傳聞呢?這與揚州八怪中的羅聘有很大的關系。羅聘是乾嘉間著名畫家,字兩峰。他在京城賣畫時曾蝸居於右安門外的三官廟。羅聘自稱前生在花之寺出家,因而自號「花之寺僧」。他的好友曾燠出資修葺了三官廟,並為其書「花之寺」一匾,京城的「花之寺」之名便由此而來。
花之寺以海棠、芍葯最為著名,據說早先在這里種下海棠的人是嘉慶年間的大臣董誥。震鈞《天咫偶聞》卷九所描繪花之寺的盛景可讓今人垂涎三尺地感受一番:壁懸賓谷先生詩幀,花木盈庭,大有蔥倩之致。寺以南皆花田也,毎晨負擔入城,賣花聲里,春事翩躚。大都以此間為托根之所,而以芍葯為尤盛。十錢可得數花,短幾長瓶,春色如海矣。殆謂寺內以海棠勝,寺外以花田勝,尤以芍葯為勝。周壽昌《花之寺看海棠》則是描繪寺內海棠的佳作:花之寺裏海棠樹,老佛坐看三百年。虯舞槎枒俯髙閣,燕翻紅紫爛諸天。偶因微雨破春寂,便放東風入酒顛。滿眼芳菲感禪悅,卻聽笙磬咽流泉。
花之寺自清朝中後期至民國成了文人雅士酬唱匯集的場所,到了民國中後期漸漸敗落,現在已是盪然無存。在民國十四年冬,《現代評論》雜志刊登凌叔華小說《花之寺》,其中描述了花之寺敗落的景象:磚鋪的院子,磚縫里滿生亂草,正殿兩旁的藏經閣已經被人抽去閣頂上許多瓦片,醬紅牆的灰已成片的掉下了。院內人影都沒有一個,花樹也沒有,只有牆腳下一株被人砍去大幹只留一根小乾的海棠,高高的發了二三剪長枝,伸出牆頭,迎著日光開幾球粉紅的花。今人讀起這些文字不禁有些凄涼蕭瑟之感。
天寧寺不同於花之寺,寺廟至今保存完好。它位於廣安門外北面,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原名光林寺。從明朝末年開始,天寧寺逐漸成為京城賞花的好去處。到了清代,寺中設有花圃,種有芍葯和桂花,亦有荷花、菊花。
令人遺憾的是,如今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寧寺的芍葯皆已不可追,只剩法源寺的丁香可賞。法源寺位於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段東側,始建於唐。清朝時,雍正帝賜名法源寺,是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清代康、乾之後,法源寺漸以繁茂的花草樹木名冠京華。乾隆曾在此栽植兩棵西府海棠,當時便以海棠最盛。待到同治、光緒之後,直至1949年前,以丁香稱雄京城。寺內前庭後院皆植丁香,被稱為「香雪海」,法源寺因此又得名「香剎」。猶在四五月花事盛時,院中淡紫、淡碧的香霧營造出寧靜馥郁的氛圍,活現了「禪房花木深」的名句。法源寺的丁香曾與崇效寺的牡丹、恭王府的海棠並稱為京畿三大花事,是京城人喜愛流連之地,歷史上的林則徐、紀曉嵐、龔自珍等名人皆在此留下過足跡和詩篇。就連印度詩聖泰戈爾,也在徐志摩的陪同下來法源寺觀賞過丁香。
如今的法源寺還保留著數株珍貴的丁香樹,除了有紫丁香和白丁香,還有南洋馬魯古所生的丁香,其花為四瓣,盛開時花緣顏色更深,有欲滴之勢,實為罕見。遊人若是置身其中,品清茶、聞花香,聽遠處隱約梵音悠揚,更覺得古寺悠遠嚴深。
老北京賞花除了上述四家寺廟,還有其它寺廟,比如早春賞玉蘭就有大覺寺、潭柘寺和頤和園。大覺寺的玉蘭是明朝已有,歷史久遠為京城之首;潭柘寺的玉蘭一株雙色,號稱「二喬」,亦讓人遐想。
講到老北京的花事,舊京遺存的花神廟是必然要提及。花神意為花之神,關於其最早的記述出現在唐天寶年間,傳說中有牡丹花仙戲於花朵叢中。京城名聲最大的花神廟是豐台區花鄉的西花神廟和東花神廟。西花神廟亦稱西廟,建於明代萬曆年,是花農們祭祀花神的場所,也是豐台各處花行同業公會的會址和會館。東花神廟俗稱東廟,亦建於明代,是花農祈求豐收的場所。
除上述所言,舊京遺存的花神廟還有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慈濟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現已無存的花神廟,還有陶然亭公園湖心島錦秋墩頂上的花仙祠,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頤和園里也有花神廟,坐落於蘇州街北側、妙覺寺的東側,是目前京城唯一保存完整的專供花神的廟宇。此廟始建於光緒十四年,1900年寺廟遭八國聯軍破壞,於1990年復建。
談及以上種種,憶京城花事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遺存,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珍惜並體會稍縱即逝的美好。令人喜之的是,當下的京城人喜花養花之趣興然不減,且可賞花之處遍布京城之地,已不獨是紫禁城御花園、寺廟或是某個園子。如今的人們多是步出居所便可聞得花香,這已然是很幸福的事了。
⑶ 2023北京賞花最佳時間
在北京的不少時間裡面都可以看到鮮花,目前也到了賞花的最佳時間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了今年北京賞花的最佳時間,詳情見下文,感興趣的朋友們快去遊玩吧!
2月底—4月
梅花花語:堅強、忠貞、高雅
卧佛寺
卧佛寺一直是北京地區賞蠟梅的勝地。蠟梅在北京地區的開花時間一般是在早春,為了能延長蠟梅的觀賞期,讓廣大市民在初冬時節就能欣賞到蠟梅盛開的景緻,北京植物園專門從南方引入了這兩株早花蠟梅品種。這兩株蠟梅經過技術人員的引種馴化工作,已經完全適應了北京的氣候。
6月,妙峰山的玫瑰進入怒放的時節,漫山遍野的玫瑰樹呈梯田形疊嶂,放眼望去一片片粉紫色的山丘連綿延伸向遠方,甚是壯觀,更不用說清風徐來帶來淡淡花香更是愜意。
在這花海中「折得玫瑰花一朵,憑君簪向鳳凰釵」是件多麼浪漫的事。不僅如此,妙峰山的玫瑰還勝在其特有的用途上,這里的玫瑰可提取玫瑰精油,花蕾可做茶飲,花瓣做成玫瑰食品,品嘗過後唇齒留香。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澗溝村
門票:40元/人。
自駕:阜石路高架橋→石擔路→109國道→按標識行駛即到。
公交:乘坐892路公交車至澗溝村,步行即到。
草甸
百花山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北京西部,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境內。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溫帶次生林。
保護區植物有140科485屬1100餘種(含變種等)。其中,特有植物有百花山花楸、百花山柴胡、百花山葡萄、百花山鵝觀草、百花山毛苔草,共5種;列入國際瀕臨絕種動植物貿易公約(CITEC公約)附錄保護的蘭科植物有凹舌蘭、珊瑚蘭、紫斑杓蘭、大花杓蘭、小花火燒蘭等1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紫椴、黃檗。
地址: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北京西部,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境內
門票:40元/人。
公交:乘892路公交車到達百花山(黃塔張家鋪方向)。每天早9:00和下午4:30共兩趟。
自駕:走109國道是從門頭溝方向進入景區,到達的地點就是張家鋪。
⑷ 在古代有沒賣花、種花的地方
古代可以在花市賣花、抄種花,以花市火神廟為例:
崇文門外西花市大街火神廟,正名火德真君廟。建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為神木廠悟元觀下院。清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
清代舊歷每月逢四(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廟會(1922年以後改用陽歷逢四)。後來火神廟香火斷絕,廟會遂演變為純商業性的集市。但火神廟仍一直是花市集的中心。
花市集的花有二,一是假花;另一為鮮花。花市集乃是由於假花而得名。後來發展為紙花、綾絹花、緞花、絨花,形成一種專門行業。
(4)崇文門鮮花擴展閱讀
種花賣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的南漢時期,當時的廣州南郊庄頭村已有許多花農,他們每天一早就摘鮮花裝在竹藍里,坐船進城賣。他們穿街過巷,邊走邊喊:「有花賣咯,有鮮花賣咯!」
廣州人買了鮮花就插在花瓶里或放在碟里擺在廳堂的神台上,鮮花襯著點燃的檀香,敬拜觀音菩薩。
花農們每天一早送花上門,就好像現在送鮮奶上門一樣,必不可少。
到了明代,廣州老城七個城門下逐漸形成了花墟(花市),花卉交易盛行,花農往往運來大批花卉,供城裡花店采購銷售。廣州人賣花、買花、愛花便成了一年從頭到尾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