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諸城鮮花代送

諸城鮮花代送

發布時間: 2025-01-24 15:39:13

㈠ 夏日芒花寄寓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感情

1.蘇軾離別的詩句有哪些 宋代蘇軾離別詩詞: 臨江仙 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前 通:樽)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拼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浣溪沙 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江城子 別徐州 天涯流落思無窮。 既相逢,卻匆匆。 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余如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2.蘇軾思念家鄉的詩句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試著登上超然台遠遠眺望,護城河內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滿城處處春花明艷,迷迷濛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千家萬戶皆緩基看不真切。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通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 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瓏,以詩為詞,獨樹一幟,連珠妙語似隨意而出,清新自然,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1)諸城鮮花代送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紀年錄:「乙卯,於超然台作望江南。」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擾陵謹「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詞。 賞析: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開篇交待時間後即宕筆抒懷寫景。「試上超然台上,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三句,寫登高望遠,春水半壕滿城花團錦簇。 春末的美景在超然台上一覽無余,極目盡處煙雨濛濛籠罩著散散落落的人家。「暗」字形成了色彩上的強烈對比,把春日裡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詩酒趁年華」,與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燒酒享樂相比,「詩酒趁年華」展現了作者火焰一般人生熱情,種種苦難在這火焰下都將被融化。 「趁」字呼應「春未了」,趁春還在年華尚青把酒吟詩莫讓年華虛度!舊台翻新以「超然」命名,作者登此台果然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汪鎮,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3.關於回到家鄉捨不得離開的詩句有哪些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2、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譯文: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4、客中作 唐代: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 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 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5、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4.蘇軾的懷念家鄉的詩 望江南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登上超然台遠眺,春色尚未褪盡,和風習習,吹起柳絲千條細,這一灣護城河水繞了半座城,滿城內皆是春花燦爛,迷迷濛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寒食之後,春意是該減了,酒醒後,面對這許許多多的無力與責任。 春未暮,風中的細柳依然搖擺生姿。登臨超然台遠眺,看見滿池春水,滿城鮮花,千家萬戶被蒙蒙煙雨籠罩。 寒食已過,想起家鄉,酒後心情憂郁。為了擺脫這濃濃的思鄉之情,且生火煮茶。品嘗著春天新採的茶葉,作詩自娛,不要辜負了這春天的好時光。 5.蘇軾的詩詞思念親人思念故鄉的詩句 詞·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 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⑦嬋娟:月色美好。 【品評】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 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護定篙剮蕻溉戈稅恭粳問》,起得奇逸。 唐人稱李白為「謫仙」, 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 引著他。 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 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 上宮闕。 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下片懷人。 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 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 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 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 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 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 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 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 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 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 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 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 6.蘇軾寫「離別」的詩有哪些 蘇軾寫有關「離別」的詩有如下: 陽關曲·中秋月 江神子·恨別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原文】 1.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江神子·恨別 宋代: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摧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版本一)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版本二) 3.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宋代: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4.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 宋代:蘇軾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畫堂新構近孤山。曲欄干,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5.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宋代: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7.蘇軾和李清照有關離別的詩句 江城子 別徐州 (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 既相逢,卻匆匆。 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余如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蘇軾【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汲江煎茶 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版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李清照) 尋尋覓覓權,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8.誰知道蘇東坡想戀家鄉的古詩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sushiyjiu/ssyj_1.htm /sushiyjiu/sswj/sswj_ML.htm

㈡ 山東十大特產

山東十大特產

到山東旅遊的你們,知道山東的十大特產有哪些嗎?如下是旅遊網為大家整理的山東十大特產,希望能幫助到你。

1、東阿阿膠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聖葯”。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有關阿膠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距今約有二千年。書中寫道:阿膠“生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珂。”可見阿膠最初是用牛皮熬制的。傳至唐代,人們發現用驢皮熬的阿膠,葯用功效更好,便將牛皮改為驢皮,並沿用至今。生產阿膠主要原料是驢皮,配以冰糖、紹酒、豆油等十幾種輔料,用東阿特有的含多種礦物質的井水、採取傳統的製作工藝熬制而成。它生產周期長,工藝要求嚴格,要經過選料、洗凈、化皮、提煉、切削、涼曬等十幾道工序,方可完成。現代科學化驗分析,阿膠內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十九種氨基酸。因此,阿膠亦被現代人們用作滋補佳品。創制出黃明膠、鹿角膠、龜板膠、狗骨膠等新產品,特別是阿膠補漿,阿膠酒和阿膠參茸精。……

2、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又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是著名的德州三寶(扒雞、西瓜、金絲棗)之一。德州扒雞是漢族傳統名吃,魯菜經典。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德州扒雞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帝後及皇族們享用。德州扒雞,始於清朝,傳於民國,盛於當今,是享譽中外的歷史名吃,悠悠三百春秋,經過十幾代扒雞藝人艱辛的經營發展,至今由地方名產成為獨樹一幟的中華名吃,在色、香、味、形、質、養和包裝諸方面更臻完美盛名天下,被譽為“神州一奇”、“中華第一雞”。德州扒雞的特點是:形色兼優、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鮮奇滋補。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卧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十分美觀。雞源的選擇至關重要,德州市四效的農家雞為最佳來源。在製作上,選雞考究,工藝嚴謹,配料科學,加工精細,火上功夫,武文有行。名曰扒雞,扒,乃文火燜煮時,用經年循環老湯,配以砂仁,丁香,玉果……

3、蒼山大蒜

蒼山大蒜,亦稱葫或葫蒜。據東漢崔實著《東觀漢記》載:“李恂,為兗州刺史,所種小麥、葫蒜,悉付從事,無所留”。由此知之,那時大蒜便在山東安家落戶。 大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葯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談及大蒜時說:“北方食肉面尤不可無”。大蒜具有降低胃內亞硝酸鹽和抗腫瘤作用,倉山大蒜的這種作用更為突出,該縣居民普遍有常年生食大蒜佐餐的習慣,除此之外,在收獲大蒜的季節,蒜薹、蒜苗、新鮮大蒜成為家家戶戶的主要蔬菜。據山東省醫學院科研所對山東省胃癌低發區的現場調查,發現倉山縣是長江以北10萬人口以上的縣中胃癌死亡率最抵的縣。 倉山大蒜的成分優於他地大蒜成分的原因在於:倉山蒜區的土壤含較高的有機質,氮磷鉀偏高;蒜區的井水多為偏鹼水井,部分井水近似一級肥水;倉山大蒜在品質上除了具有香、辣、粘、濃、美味等特點外,其17中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外地大蒜。 倉山大蒜外貿出口已有20多年歷史,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

4、煙台蘋果

蘋果之鄉 煙台:煙台市是我國蘋果種植最早的地區,也是蘋果栽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地區。煙台蘋果,品種優良,風味獨具,很受人們喜愛,被譽為膠東水果家族的“皇後”。煙台蘋果甜脆可口,富於營養,除了含有豐富的糖外,還含有蘋果酸、胡蘿卜素、抗壞血酸以及鈣、鐵、鋅等多種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所以,它倍受營養學家的青睞煙台 蘋果現有100多個品種,其中紅富士、青香蕉、紅香蕉、紅星、金帥、國光最負盛名。紅富士果型碩大,濃紅如塗,郁香四溢,甜脆爽口;青香蕉呈淡綠色,含糖率極高,香甜如飴;紅香蕉色美肉細,惹人喜愛;金帥果質金黃,清脆可口,是中秋應時佳品;國光則肉質脆,甜酸可口,更兼有耐貯藏的特點......這各具特色的煙台蘋果,不僅為國內南北各地人們所歡迎,而且遠銷國外。煙台蘋果的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煙台)煙台蘋果以其個大形正,色澤鮮艷,光潔度好,酸甜適中,香脆可口而著稱,芝罘區作為煙台……

5、樂陵金絲小棗

樂陵小棗,亦稱金絲小棗。樂陵地處黃河下游華北平原,是棗的原產地之一。其栽培歷史,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青州有樂氏棗,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樂陵金絲小棗品質優異,掰開半乾的小棗,可清晰地看到由果膠質和糖組成的縷縷金絲粘連於果肉之間,拉長1-2寸不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金絲小棗因此而得名。樂陵小棗因此而得名。樂陵棗有金絲小棗、無核小棗、長紅棗、圓鈴棗、馬鈴棗、酸棗、鈴棗、婆棗、梨棗、干川棗、躺棗、木棗、磨盤棗、龍爪棗、凍棗等23個品種。其中金絲小棗佔80%以上,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本區出口的王牌產品之一,遠銷28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多達500餘噸。樂陵小棗還可製成棗切糕、棗粽子、棗豆蜜、棗糕點及醉棗、酥棗、牙棗、棗茶、阿膠蜜棗、烏棗、蜜棗等20多種食品。其中阿膠蜜棗具有滋補生血、營養神經等功能。無核小棗又名“虛心棗……

6、章丘大蔥

產於章丘縣,素有“蔥中之王”的美稱。大蔥營養豐富,富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硫、磷、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有特殊的香味和辛辣味。常食大蔥,能增食慾,健脾胃。大蔥還具有較強的殺菌功效,也是一種良好的發汗劑。章丘大蔥蔥白肥大,細嫩多汁,於淡辣味中略帶清甜,生吃、涼拌最佳,熟食、調味、和餡也好,且耐久藏,堪稱蔥中珍品。大蔥是山東人最喜愛的常備蔬菜之一。大蔥蘸醬就面餅,是地道的山東風味,尤為廣大群眾所喜食。大蔥又是某些山東名菜的'主要佐品,象烤鴨、鍋燒肘子、清炸大腸、炸脂蓋等都以大蔥調味;蔥燒海參、蔥燒蹄筋、蔥燒肉、蔥扒魚唇等名菜則以章丘大蔥為主料;還有蔥油泥、蔥椒泥、蔥油、蔥椒紹酒等用蔥製成的調味品。人們常說,如言山東菜,菜菜不離蔥。章丘大蔥的最大特點是“大”。它長勢強,不分櫱,植株直立高大,主要品種為“大梧桐”。典型大梧桐株高可達175厘米,蔥白直徑6.7厘米,長度可達70厘米,單株重可達1500克。……

7、平陰玫瑰

玫瑰花,薔薇科,落葉灌木,夏季開花,“香膩馥郁,愈干愈烈”。我國各地園林和私家多有散種,但種植成片者不多。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的平陰縣,卻有大片種植,成為全國有名的“玫瑰之鄉”。平陰縣北依黃河,北部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適於栽培玫瑰。平陰栽培玫瑰,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有關史料考證:從明朝起,平陰就開始栽玫瑰花,並用玫瑰花釀制“玫瑰酒”。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前後,平陰玫瑰花盛極一時,北京、天津、濟南、徐州等地的客商遠道而來,競相爭購,每年可收鮮花15萬余公斤。目前,平陰玫瑰栽培面積,達到1.4萬畝,分布於8個鄉鎮、72個自然村,年產鮮花30多萬公斤。平陰玫瑰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具有花大、色艷、香氣純正、濃郁豐滿的特點,在國內外久負盛譽。近年來,從“玫瑰之邦”保加利亞等國引進6個玫瑰品種,以及國內各地的不同品種,還選育出了許多新的玫瑰品種,有的已在國內幾個城市園林進行推廣,在玫瑰……

8、陳集山葯

2009年11月16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9年第105號公告,批准了“陳集山葯”專用標志的使用申請,並確定“定陶縣綠博源陳集山葯專業合作社”為第一批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在相關產品上使用專用標志的企業,獲得保護,並依法接受監督。山東省定陶縣陳集山葯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獨特的山葯文化,山葯種植已有2400餘年歷史,目前已成為菏澤市的一大特色產業,被評為“菏澤十大名吃”,成為當地群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陳集山葯兩個品種:西施種子、雞皮糙。其生產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口感集“面、甜、香、綿、爽”於一體,葯用保健價值上乘。2008年被國家認定為:(陳集山葯原產地)。陳集山葯保護范圍為山東省定陶縣陳集鎮現轄行政區域。……

9、諸城綠茶

地域范圍 “諸城綠茶”山東省諸城市特產,中國國家。有中國“最北端茗茶”之譽,其品牌“穎青綠茶”被中國農業部認定為國家有機食品,同時,諸城綠茶榮獲中國馳名商標1件,山東省著名商標3件。 特定品質 諸城綠茶葉片肥厚嫩綠,含多種微量元素,湯色綠、栗香高、滋味濃、耐沖泡。 文化典故 山東諸城的茶葉的歷史始於元代,是經長期栽培和選育的諸城市地方茶葉品種。“諸城綠茶”主產於諸城市桃林鎮,1956年南茶北引獲得成功,成為生長在最北方的茶葉。2010年桃林鎮茶園面積已發展到1萬多畝,茶葉種植專業村70多個,年產干茶2600噸,茶農年畝收入10000多元,茶葉產業已發展成為當地的一項特色產業,從業人員5500多人。 諸城綠茶保護產地范圍為山東省諸城市桃林鄉、皇華鎮、林家村鎮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0、膠州大白菜

膠州種植大白菜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膠州大白菜的特點是個大幫薄、卷心緊、纖維少、汁白味甜,營養豐富,生食爽口,熱食味腴。膠州大白菜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號稱“膠白”。這種菜耐儲藏、易保管,是青島城鄉人民冬春季主要食用的蔬菜。( 青島)膠州大白菜產於山東省膠州市南三里河村。它栽培歷史悠久,具有其它地區大白菜所不具備的“外葉淡綠、纖維細嫩、美味可口、生熟食即可”的明顯特徵,是馳名中外的地方特產。 為滿足國內外遊客來膠州經貿洽談、旅遊、觀光、考察的需求,膠州市旅遊局在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研製開發了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膠州大白菜旅遊紀念藝術佳品,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地域范圍膠州大白菜是山東地理標志品牌產品,在本市的三里河、膠河、墨水河、膠萊河、大沽河、洋河兩岸廣為種植,面積6萬畝左右。 特定品質“膠州大白菜”以其品質優良而著稱,具有“幫嫩薄、汁乳白、味鮮美、纖維細、營養好”等優點,……

;

㈢ 乞巧是什麼意思

乞巧節,就是古代的七夕節,古代女性在這一天向上天乞討巧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乞巧節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傳統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乞巧,是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中國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在漢朝,婦女把一種小型蜘蛛(古稱果子)放在一個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巧拙之徵。到唐朝時,則將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時期,則視水中針影占拙巧。細長則巧,散則拙。

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州、鄒城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羊皮扇鼓舞

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北端的西和縣,有著悠久的歷史。七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積淀,使西和縣積累了一大批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乞巧、山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動,鄉土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傳承多年,久盛不衰,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乞巧風俗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春倌「說春」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從每年農歷六月三十晚上開始,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晚上,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民俗活動之一。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每一環節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儀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詞、曲譜、舞蹈形式以及與農耕文明相關的崇拜儀式,還有與生活相關的紡織女工、服飾、道具、供果製作等。其活動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國絕無僅有。

浙江習俗

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還有說法為中午捕蜘蛛)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習俗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福建習俗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拓展資料:應節食品

巧果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或是用麵粉製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後稱「巧果」。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巧果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晚上還會在打掃干凈的庭院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㈣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

習俗活動:

穿針乞巧: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蘭夜鬥巧:據說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

七夕節的習俗和來歷

習俗美食:

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五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江米條: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㈤ 韓國的民族習俗

韓國是單一的民族朝鮮族,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1/3。

韓國人講究禮貌,待客熱情。見面時,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飲料或大麥茶招待客人,有時候還加上適量的糖和淡奶。這些茶點客人必須接受。

韓國人初次見面時,經常交換名片。韓國很多人養成了通報姓氏習慣,並和「先生」等敬稱聯用。韓國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韓國人業務洽談,往往在旅館的咖啡室或附近類似的地方舉行。大多數辦公室都有一套會客用的舒適的傢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關系之前,舉止合乎禮儀是至關重要的。韓國人注重服飾,男子穿西服、系領帶。

如果邀請去韓國人家裡做客,按習慣要帶一束鮮花或一份小禮物,用雙手奉上。不要當著贈送者的面把禮物打開。進到室內,要把鞋子脫掉留在門口。

韓國的農歷節日和我國差不多,也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韓國人以米飯為主食,早餐也習慣吃米飯,不吃粥。還喜歡吃辣椒、泡菜,吃燒烤的時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調味品。湯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時候湯里放豬肉、牛肉、狗肉、雞肉燒煮,有時候也簡單地倒些醬油、加點豆芽。韓國人還對邊吃飯邊談話非常反感。

韓國人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場所不大聲說笑。特別是女性在笑的時候還用手帕捂著嘴,防止出聲失禮。在韓國,婦女十分尊重男子,雙方見面的時候,女性總會先向男性行鞠躬禮、致意問候。男女同座的時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韓國人對「4」非常反感。許多樓房的編號嚴忌出現「4」字;醫院,軍隊絕不用「4」字編號。韓國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時候,主人總是以1、3、5、7的數字單位來敬酒、敬茶、布菜,並忌諱力用雙數停杯罷盞。

熱點內容
茶花同科 發布:2025-01-24 19:07:18 瀏覽:409
櫻花樹長霉 發布:2025-01-24 19:02:17 瀏覽:30
盆栽蔬菜市場圖片 發布:2025-01-24 18:36:04 瀏覽:73
梅花花語 發布:2025-01-24 18:34:38 瀏覽:846
假如我是一朵花詩 發布:2025-01-24 18:21:02 瀏覽:362
新鮮花生發芽能吃嗎 發布:2025-01-24 18:13:32 瀏覽:854
台灣山水盆景 發布:2025-01-24 18:02:40 瀏覽:630
七夕專場活動推薦 發布:2025-01-24 17:38:09 瀏覽:773
紫羅蘭插支 發布:2025-01-24 17:32:49 瀏覽:329
maki情人節女僕鞋子 發布:2025-01-24 17:14:12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