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鮮花獻佛圖片

鮮花獻佛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2-11 14:12:56

1. 百合花供佛是什麼意思--

百合供佛花香禪意
香花迎、香花請,香花供佛,佛佑眾生

2. 借花獻佛

借花獻佛,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典故之一
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所以,不管種什麼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佛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渾身臟兮兮的,卻捧著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說:「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說:「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裡是很窮沒錯,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誠心,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脫了貧窮,從此大家過著幸福的日子。
在佛本生故事中記載曾有一位名為善慧的婆羅門弟子,在參訪至蓮花城途中,聽說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善慧於是想以鮮花來供養燃燈佛,但是國王已先一步將城中所有鮮花都收納齊集供養燃燈佛。
正當善慧尋遍全城也不得鮮花之際,在井邊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優 羅花的瓶子,善慧於是至心誠懇的求她將花賣給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誠心所感,婢女答應給他五朵,另外兩朵則托善慧幫她拿去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聖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善慧為了得到花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在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也為善慧授記,告訴他在無量劫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
在佛教各種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來供奉也是最具意義的,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以花果時饈等物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典故之二
從前有一菩薩,生於缽摩國,當時他是一位外道的修行者,名字叫儒童。儒童跟著老師學習天文,飽讀眾書,不管是聽到的、或見到的都能馬上融會貫通;個性又真實孝順,國人非常嘉許他。
一天,老師對儒童說:「你學道各方面都具備了,何不開始游歷他方去教化人呢?」儒童回答:「弟子宿生貧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老師,不敢離開;而母親又生重病無法醫療,只有靠行乞取葯物。」老師說:「你真是孝順啊!」
儒童頂禮而退後,開始周遊近國,一天見到有五百位外道修行者,集合於講堂准備一高座。高座者一旦升坐,眾人便開始問難,凡是學問淵博,不被考倒的,就贈予他女人及銀錢五百。儒童看他們個個智慧淺薄,連問難都不太會問,便向大眾說:「我也是修行人,可以加入你們的討論嗎?」大眾答應後,儒童便升上高座,並對大眾的問難,都能對答如流,所說的道法深遠而廣泛。於是,大眾便異口同聲地說:「您的道行高明,可以當我們大眾的老師了!」
此時,儒童卻下座頂禮辭退。大眾又不約而同地說:「您雖然智慧高人,卻是異國之人,恐怕不能接受我們國家的女人,全部換成金錢送給您好了。」
儒童便回答:「真正有修行的人,是看他的德行;而我所修的更是無欲之道,以道傳神,以德授聖,神聖相傳,綿延不朽,如此才是真正的繼承者。如果你們破壞修道的根本,將來便無後繼之人。」儒童說完即行離開,在場的五百位修道人都感到羞恥。
原本被當做贈物的女人,此時開口說了話:「那位清高的知識,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正仁君子啊!」於是女人馬上撩起衣服,徒步四處找尋那位心目中的君子。一路來到了缽摩國,卻已經精疲力竭、腳足長瘡,便在路旁休息。
就在這個時候,缽摩國國王制勝在巡視國界,遇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疲憊不堪的女人,便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在路邊?」女人向制勝王報告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國王聽後便喜歡、稱贊她的志趣,同時又可憐她流落他鄉,便想認她做乾女兒,帶她一起回宮。
女人便說道:「我們來自不同的姓氏,我怎麼可以白吃白住呢?如果國王您可以給我一份差事做,在下就可以跟著大王您回去。」制勝王說:「那好,你就專門採花來給我裝飾好了。」女人便恭敬從命的跟著大王一起到宮中,每天采名貴的花供大王使用。
其後,儒童回到了缽摩國,卻見到路人們不是在忙著填平路面、就是在打掃臟亂,疑惑的他便問路人:「今日國家裡是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嗎?」路人們歡喜地回答道:「是啊!定光如來將來我國教化大眾,所以舉國上下無不歡欣。」儒童聽了,便心生歡喜寂然入定,保持心凈無垢,知道了佛陀即將到來,於是向路前的採花女子,乞得了五朵鮮花。而此時全國上至國王、王後,下至什民百姓,大家也都排班在道路的兩邊,儒童更也取得小小一塊地方,親自排班恭迎佛的到來。
突然,有一喊道:「前方有一條小溪,水流湍急,土石正流得不停呢!」儒童說道:「我若以神通之力,一下子就可填平,但是,大眾要知道,真正的供養應該身體力行、親自去作,才是最殊勝的供養。」便決定不使用神通力,而親自搬石運土填平溪流。
就在大眾齊心協力地填土時,佛陀到了,而眼前的地有一些卻還沒有填平!眼見路面潮濕,儒童便解下身上的鹿皮衣蓋在濕地上,並用五朵鮮花撒在佛身上供養佛,花絮飄落在空中,佛陀便告訴他:「經過九十一劫,你當成佛,號為能仁如來,所住世界顛倒,父子互相仇恨,國王不勤政不愛民,你得在那裡濟拔眾生,到時候得度者將難以算計。」
儒童聽了心生歡喜,跳躍虛空,離地七仞再從空中而下,用自己的頭發鋪地,讓世尊踏過。
世尊經過之後,便告訴諸比丘:「我並沒有踏過的這塊土,因為它是授記之處,至尊無上,只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應該在此處建造寶剎,其中功德同於授記。」此時,諸天人也都齊聲贊同說道:「我們一定會在此地蓋寶剎。」當時,就有一位長者之子,叫做賢乾,馬上就以一根木柴,插在地上說道:「我已蓋了寶剎!」諸天人便歡喜贊言:「雖是凡夫平民之子,卻有著聖人之智慧啊!」賢乾於是取出寶物,就地建設寶剎,頂禮說道:「今天承佛陀教化,在此立寶剎,會有什麼樣的福德呢?」世尊便慈悲地說:「當儒童成佛時,你就會被授記了。」
此時,佛陀便告訴鶖鷺子:「儒童就是我的前身,而賣花女則是現在的俱夷,長者子賢乾即是座中的非羅夷。」非羅夷一聽,立刻頂禮佛足,佛便為他授記:「後當成佛,名為快見。」
佛說此經已,諸四眾弟子,天人龍鬼,無不歡喜,頂禮佛足。

3. 借花獻佛花是什麼意思

「借花獻佛」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禮俗,意思是在重要的場合或者敬賓來訪時,把新鮮的花朵插在花瓶里獻給客人或者主人作為禮物。在文化交流中,把鮮花作為禮物送給別人不僅僅是表達敬意,更是充分彰顯自己的禮貌和修養。在現代社會,這種傳統的推廣和演變,不僅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積淀和傳承,也全面展示了國人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水平,可以說是一種傳統與時代的完美結合。
在實際生活中,「借花獻佛」不僅有禮儀性質,更有一種精神內涵,彰顯了人類最純潔的情感和價值觀念。借花獻佛的做法不僅僅是為了表現出對客人的尊重和禮貌,更是表達出人們對生命以及萬物的敬畏和熱愛。而且,在日常文化的實踐中,也能夠讓我們更加的清醒,更加地懂得什麼是珍惜,什麼是單純,什麼是真實,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和升華。
在現代的社會背景下,「借花獻佛」的含義和意義不僅止於禮節和文化交流,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傳承和文化價值的傳承。它不僅代表著我們民族獨有的文化品味和修養,更是一種繼承先輩遺志和美好追求的文化責任和擔當。同時,借花獻佛也是我們建設美好家園的一個具體體現,我們應該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傳承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把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實踐之中。

熱點內容
世界上第一朵花圖片 發布:2025-02-11 20:35:29 瀏覽:888
盆栽用蒜頭水 發布:2025-02-11 20:18:45 瀏覽:976
牡丹亭壁紙 發布:2025-02-11 20:07:55 瀏覽:390
小葉梔子花怎麼過冬 發布:2025-02-11 20:03:04 瀏覽:589
鮮花火車站 發布:2025-02-11 20:02:55 瀏覽:914
茶花老巷 發布:2025-02-11 20:00:29 瀏覽:600
新昌杜鵑花 發布:2025-02-11 20:00:17 瀏覽:107
紫羅蘭種子1克質量 發布:2025-02-11 19:45:55 瀏覽:920
索隆情人節 發布:2025-02-11 19:44:19 瀏覽:963
舞蹈梅花搖 發布:2025-02-11 19:39:38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