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鮮花推薦的
①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安妮鮮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vdZ0_ZoWiqJiHBFTmAhnzg
書名: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
作者:安妮鮮花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5
頁數:226
內容簡介: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全心奉獻給:為孩子要不要上英語班而困惑的家長、為上了英語班沒有提高而心急的家長、為找不到孩子英語啟蒙路線而發愁的家長、以及所有關注中國兒童英語教育的老師和專業人士們!
安妮是一個愛笑的8歲小女孩。自出生以來跟隨父母往返於中國和加拿大之間。從學前班(Kindergarten)開始到二年級結束,一直在溫哥華接受教育。
安妮在加拿大學習期間,安妮的爸爸媽媽零距離感受了北美幼兒英語啟蒙的教學方法和成果。他們驚奇地發現:從26個字母開始,我們的英語教學方式就有缺失——缺失的不僅僅是語音,還缺失了體系。孤立的單詞、句型、語法,沒有有效體系的支撐,是不可能形成綜合英語能力的。今天的幼兒英語啟蒙,如果繼續延續過去的老路,那麼延續的必將是新一代的啞巴英語、語法英語、翻譯英語。
意識到這一點,安妮的爸爸媽媽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認識和感悟與大家分享,所以開始在新浪博客上進行記錄。博文陸續發表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語國家的博友紛紛對博文內容發表意見及看法,原來,這些國家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加拿大孩子學習英語的理念和方法非常一致。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就是將博客文章體系化之後的成果。書中以安妮在加拿大的學習經歷為主線,以安妮學校教育採用的自然拼讀法為基本線索,通過對第一手英語教學資料的解析,將國外英語啟蒙的次序、體系全面系統地展現出來。對照這一體系和次序,原來一些孤立的問題變得立體起來,中式英語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也更清晰地呈現出來。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國外孩子學英語和中國孩子不一樣,那套東西再好也不適合中國孩子。但是,《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把國外的英語啟蒙體系和國內孩子的實際結合起來,為中國孩子學習英語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為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畫出了完整的路線圖。
語言是有規律的,兒童成長也是有規律的。尊重語言學以及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用母語的方式,用中文學習的模式來思考和解決英語啟蒙中的問題,通過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輸入,從聽力辨音能力和情境對應能力兩個基本點入手,建造第二母語的游泳池。而這個游泳池的關鍵,是科學體系的建立。有了這樣的體系,孩子最終獲得的將是活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綜合提升。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出版前半年多的時間里,作者全家已經從加拿大回到了中國。安妮的弟弟小寶也在國內繼續著他的英語啟蒙路。這段時間內,國內幾千名為孩子英語學習而困惑的媽媽們得到了作者的具體指導,北美英語啟蒙的科學方法和國內孩子具體實際接軌這一問題取得了非常實質性的進展。針對這些媽媽們的問題解答在書中也有詳細地分析和記錄。
希望作者朴實的記錄、科學的分析,能夠引起大家對兒童英語學習更深層次的思考。英語啟蒙,不僅僅要考慮孩子會了多少單詞、多少句型,更要考量的,是體系的完整和方法的科學,最終實現綜合英語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的提高。相信《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能為那些困惑的家長和英語專業人士打開一扇窗,共同為兒童英語教育的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② 如何使用《語感啟蒙》資料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部分連載
作者:安妮鮮花 (
點擊查看作者博客)出版:外研社
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英語資源的選擇最關鍵的不是哪套資源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資源提供的時機和資源使用的方法問題。每一種資源都有它的功能,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把各種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立體使用,才能點燃孩子的興趣,進而形成綜合的能力和後勁。
其實,資源真正的價值在於是否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只要能讓小朋友感興趣的都是好資源。當然說到英語資源,那原汁原味又是一個前提。不管是視聽資料還是書籍,都是如此。在原汁原味的、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資源裡面,孩子自己喜歡的就是好資源。
比如我在博文中說到《語感啟蒙》好,很多人就說是不是只能用它來進行英語啟蒙。當然不是這樣,很多沒聽過看過這套資源的孩子英語也不錯啊。我推薦它,僅僅是因為它符合原汁原味的標准,又有情境對應,並且我家孩子喜歡。
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語感啟蒙》這套資源符合啟蒙階段孩子的心理,通俗簡單,非常多的孩子看到之後都喜歡。但是你要是說,我就用它了,我要讓孩子把這裡面的歌都學會,要求孩子跟著唱,那可能非但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還會讓孩子害怕和逃避。
同樣這套資源,也可能有的孩子不喜歡。有些孩子不喜歡裡面的歌曲,因為他過去從來沒聽過英語語音的東西,中文又很強勢,所以不習慣英文的東西。如果孩子不喜歡,那還要不要聽呢?我認為,不能強迫孩子。只能發現、引導孩子的興趣,不能因為大人認為東西有用而要求孩子必須去做。孩子不喜歡的話,一方面繼續去尋找別的資源,另外一方面就是創造環境一點一點引入,幫助孩子由熟悉到接受。很多孩子,尤其是大孩子,開始時排斥某種英語資源,經過逐步引入後,一般一個月左右都能慢慢接受並喜歡上它。
有人說,不提倡聽歌,因為聽歌以後沒法開口說話,而動畫片則能通過復述練口語。我也贊成看動畫片,但是,動畫片和兒歌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兒歌的韻律節奏訓練和動畫片是有區別的。而且,兒歌一般更簡單,它的韻律節奏往往能讓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英語。同時,兒歌中的音樂本身就符合孩子的特點。從小聽歌聽音樂的孩子樂感會更好,以後學習樂器也會更容易。這一點在安妮身上得到了證實。
動畫片的精髓在於它的情境對應,這一點和原版書一樣,可以構成孩子的口語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什麼很多孩子上外教課口語還不靈?很大原因在於看的東西太少。當然,因為動畫片對視力的影響以及孩子被動吸收的特點,我也不建議多看。目前有一種提取音頻的軟體,可以把動畫片中的音頻提取出來,這樣,孩子可以在看過幾遍動畫片之後就開始只聽音頻,對聽力訓練的效果更好。在聽音頻的過程中,孩子的腦子里還會有畫面浮現,能很好地起到情境對應的作用。
對於小孩子,尤其是一歲左右的孩子,因為聽力辨音能力強,所以兒歌中的語音他們很容易就能吸收,即使是語速很快的兒歌或者是新聞、脫口秀這類節目,也都能成為孩子的語音積累。有了這樣的積累之後,三歲左右開始看動畫片就會容易很多。對於有些大孩子,從小沒有英語的語音積累,在中文強勢的情況下,又不願意聽英語兒歌,則可以用動畫片來提高他的興趣。
兒歌也好動畫片也好,都要以興趣為前提。孩子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才會有最好的吸收。在這一點上,我們要相信孩子內在的能力。我們所給的一切資源,都是為了滿足他們內在的需要;只有內在的需要得到滿足,外在的資源才能內化成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要放棄自己的功利心,才能點燃孩子的興趣,並且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內驅力。英語資源本身的趣味性應該足以讓孩子愛上它。對這樣的資源,如果你的孩子不但不愛反而覺得是負擔的話,那就不是資源的問題,也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成人的目標和方法有問題。
有媽媽說,為什麼別人推薦的資源我家孩子不喜歡?這和孩子的發育程度以及敏感期等都有直接關系。所以說,不存在適合所有人的資源。資源選擇的標准,一個是主題符合孩子的興趣,一個是難度符合孩子的水平。有些東西,主題合適,但是難度稍大,孩子就看不下去。所以一般我選擇資源的時候,都是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態,選擇十倍於孩子需要的資源提供給他。這些資源,一般有10%—20%孩子會反復使用,另外一些看似沒用,但是孩子只要看過一遍,甚至只開了個頭,過一段時間都可能自己拿出來反復去看,這時候這些資源又變成了另外的10%。
回想安妮和小寶看DVD的過程,從來都是他們自己選擇。從一歲多開始,我們家DVD的遙控器就大權旁落了,我們要管的僅僅是整體的時間控制問題。安妮開始的時候,拿回來好多張光碟,她會一張一張地看。不喜歡的,看個頭可能就不再理會了;發現一個喜歡的,別的就都被冷落了。記得那時候看《語感啟蒙》,她自己就能看明白DVD上顯示的序號,然後每次拿出來光碟就會直接按到那個序號,把自己想要的歌曲找出來。像這種精聽的光碟,常常是一個晚上就聽這一首歌。
有些資源,可能我們大人覺得挺難,比如「ThomasandFriends」系列動畫片,小寶也是一歲多就開始看。當時我覺得他根本聽不懂,可他就是喜歡看。實際上,他是喜歡其中的人物。後來,我們又給他借了同系列的書,買了同系列的拼圖,還買了三十多個火車頭和軌道。所以,等到他開始准備自主閱讀的時候,第一個選擇的系列書就是托馬斯系列。這套書他跟著安妮的音頻聽了十幾本。很快,這十幾本他就能自己指讀了——這個和中文一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閱讀,而是背下來的讀。從讀出來到自己拿著火車頭背台詞講故事,小寶的英語上了一個新台階。這也就是立體使用資源的方法。立體使用資源會讓孩子的興趣更大,重復性更強,知識的內化也更容易。
關於精聽精讀和泛聽泛讀的關系問題,有些媽媽很糾結,總想自己去幫助孩子選擇。其實,孩子對資源的選擇,一定是和他的認知能力相適應的,尊重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內在規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去選擇,這些都是內在建構的過程。而建構就是能力形成的過程,是發展後勁的過程。大人的干涉只能破壞孩子正常的成長過程,這就好比孩子現在還沒准備好走,你一定要他走;而等他已經能跑了,你又限制他跑一個道理。
有的家長說,孩子為什麼總是翻來覆去聽那一首或幾首歌。這么簡單的東西,都會了還翻來覆去地聽,不是浪費時間嘛!這其實也是建構的需要。只有這樣的重復達到一定程度,這個層面的東西才真正內化到了他的心裡。此後,還需要有同樣難度的資料來進行鞏固。當這些東西達到一定的量之後,才會從量變到質變,上升到下一個層次。所謂螺旋式上升也就是這樣來的。
安妮聽《語感啟蒙》聽了兩年,小寶過去看「Leapfrog」(美國的英語教學產品,Phonics的系列動畫片)馬馬虎虎,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每天都要看,每天要重復幾次。從開始的專心看,到現在的跟著重復,這也是他開始准備自主閱讀的標志。
說到泛聽,也不等於不加選擇地把資源一股腦地都扔給孩子。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貼近孩子生活經歷的資源往往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泛聽的東西可以給出一個區間,上下之間有一個跨度。然後孩子自己去決定選擇低的還是高的。每過一段時間,媽媽都要對這些資源進行調整,及時更新補充新的資源。
③ 掌握這些秘訣,爸媽英語不行,也能培養出「英文牛娃」
叮當3歲了,從4.5個月開始聽英文兒歌,到後面跟唱兒歌,讀英文繪本,看英文動畫,上嘰里呱啦的萌芽課程,3歲前的英語啟蒙告一段落。
我覺得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目前的學習情況,以及3歲後的英語啟蒙方向了。
於是,最近把市面上熱門的英語啟蒙指導書又看了一遍,整理了一些讀書筆記,對一些重要觀點進行了梳理總結,尋找一些啟發吧。
整理的書籍有:
文章比較長,各家觀點有分有合,查閱不便請先 收藏 ,再慢慢研究吧!
作者: 中國台灣 廖彩杏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自己的孩子
丨 作者介紹
廖彩杏,龍鳳胎媽媽,台灣中正大學兒童語文發展碩士,曾任英文老師。英語專業出身,無留學背景。
有了孩子後開始全職,直到孩子大了才開始出書、講學。她的專長是兒童語言學發展、兒童文學,為孩子挑選合適的有聲書。
丨 內容特色
本書主要介紹自己的啟蒙經驗,詳細介紹了100本有聲書書單以及52周播放記錄表。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安妮鮮花認為「英語啟蒙的問題絕不僅僅是英語本身的問題,更是綜合 育兒 理念的問題。在孩子的英語啟蒙路上, 第一環境需要家庭來營造 ,站在孩子的身後, 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資源,點燃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
她秉持「 不必先認單字、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文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 」的「四不一沒有」原則,透過「 定時定量英文輸入 」的簡易行動方案。
1.為什麼要對孩子做「英語啟蒙」
廖彩杏認為, 孩子天生就是語言家 。在啟蒙的時候掌握MM法則,即材料Materials和方法Methods,學習之路可以事半功倍。
「幼兒一開始是由耳朵來學習」的,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流暢,在於成長階段是否大量接收到了 咬字清晰且有內涵的語言輸入 。
廖彩杏相信透過耳朵所接受「知識真、故事善、文字美」的英語刺激,才是培養孩子扎實能力的基礎。
事實上,廖彩杏的雙胞胎女兒也是從5歲開始才聽了第一本有聲英文書的。
2.父母英語口語不行會影響孩子嗎?
廖彩杏介紹自己雖然的外文系畢業的,但和很多媽媽一樣,在家庭中主要的溝通方式依然是中文。
廖彩杏認為 女兒的英文發音 之所以能清晰標准、語調流暢自然,完全與母親的英語口說能力無關,而 是拜有聲書所賜 。
3.究竟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廖彩杏推崇用有聲書來做英語啟蒙的敲門磚,主張閱讀英文原版繪本,不翻譯,聽原文,100本書單,全部有音頻,其中很多有JY配套音頻。
有聲書閱讀要把握三點:
書中附有做專門的播放計劃的一張表格,確保有效重復,做到循序漸進、持續播放。
100本英文有聲書單中包括: 包括鵝媽媽童謠押韻、蘇斯博士的故事與兒歌、以26個字母為主題的ABC字母書、適合兒童閱讀的科學有聲書等。
書中還有針對家長的疑慮,根據實際播放經驗,與兒女、學生聆聽有聲書的各種反應,以貼近家長需求的形式,找出解決之道。
按照廖彩杏的建議,父母只需三步驟: 准備有聲書、按下播放鍵、畫個小勾勾,如此按表實行、順序播放,一天三次、每次10-30分鍾。
只要一年時間的灌溉,孩子的英文種子就能萌芽,自然而然愛上英文,說上一口字正腔圓的好英文。
作者: 汪培珽
出版社: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自己的孩子
丨 作者介紹
汪培珽,2個孩子的媽媽。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在銀行工作9年後,辭職成為全職媽媽。非專業出身,有留學背景。
主要著作:《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丨 內容特色
本書主要介紹自己給孩子講英文故事經驗+私房英文書單。
書中就父母對英語學習最想知道的問題進行了集中的梳理,幫助家長就孩子的英語學習理念和方法理清了思路,並給出了最為親切和實用的答案。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汪培珽相信即使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只要持續地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聽懂英文,並從中累積語感和閱讀基礎,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汪培珽認為,如果准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在某種語言環境里,就會自然習得這種語言。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汪培珽特別強調,家裡的日常對話只有中文,孩子從未被教過任何英文發音。 她是把故事書當牛奶,「喂」給孩子聽。
從大女兒在襁褓里開始,一直是自己念英文故事,大約在孩子4歲的時候,開始加上英文故事書的原版錄音帶,變成 「媽媽念」加上孩子自己聽。
3.究竟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書中汪培珽詳盡地介紹了「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實際步驟和注意事項,並提供私房英文書單,推薦了0到2、3、4、5歲這四個階段書單。(但是只有書名,沒有配所推薦書籍的封面。)
4.如何為孩子講英文故事:
A.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英文完全照書念,中文翻譯要自然、口語化,不用拘泥於逐句翻譯。 一英一中念完3次,以後只念英文。
B. 除非孩子問問題,否則不必加中文解釋。年紀小的孩子,可以試試不要翻譯,直接讀英文。
C . 翻譯次數可以視孩子反應增減 。當你發現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試試不動聲色地將翻譯抽掉,只念英文。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時候了。
d. 進階之後,翻譯要力求清楚有趣。避免故事加深難度之後,如果翻譯工作沒做好,可能會讓孩子因為聽懂而失去興趣。記住「每本英文故事書只要能順利地念完第一次,以後再念它就不是問題了。」
e. 每本念熟了,再加下一本。
汪培珽認同有聲故事書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法寶,但她認為先讓孩子熟悉並喜歡上這個故事後,再讓孩子聽配套音頻,與廖彩杏略有不同。
作者: 安妮鮮花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自己的孩子
丨 作者介紹
安妮鮮花本名鄭獻民,中國政法大學學士,律師。非英語專業出身,無留學背景,但有海外生活經歷。
回國後和丈夫一起創辦安妮英語俱樂部,致力於搭建兒童英語啟蒙的交流平台。
丨 內容特色
介紹自己孩子的英語學習經驗+自然拼讀相關內容涉及最多最全+英語學習免費資源匯總。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安妮鮮花從普通家長的視角,以自己的孩子安妮八年來在中加兩國的英語啟蒙的親身經歷為線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鮮活生動的範例,揭示在西方國家中小學教學中非常流行的自然拼讀法,闡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體系和層次,讓人讀後感覺茅塞頓開。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安妮鮮花認為,「人的辨音能力真的是嬰兒期最強、以後逐年減弱,那麼從出生以後就開始進行語音信號輸入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應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為孩子的大腦中存儲了大量正確的英語語音,以後再聽到的時候,就更容易接受和識別。」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安妮鮮花認為,「媽媽英語不好寶寶照樣行」
她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啞巴英語過來的,雖然都曾考過幾級證書,但是就像有人說的,能把26個字母的音都發準的人都不多,包括我自己在內。其實, 英語不好的媽媽,只要方法對頭,揚長避短,寶寶的英語照樣行。 」
3.究竟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她認為: 「英語啟蒙的問題絕不僅僅是英語本身的問題,更是綜合 育兒 理念的問題。在孩子的英語啟蒙路上,第一環境需要家庭來營造,站在孩子的身後,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資源,點燃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
本書的啟蒙總路線:
2歲以前: 花大力氣在聽力輸入上,培養整體的語感、韻律節奏感。
2-4歲: 繼續聽力輸入,同時加強情境對應的訓練,通過動畫片、原版書來建立對應模式,以繪本為主,輔以孩子喜歡的分級讀物。
在音頻運用方面:對於小寶寶,要給予大量的語音信號,強化聽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繪本音頻和兒歌歌曲一起播放,作為原版繪本親子共讀的預熱。
4歲以上的孩子: 4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4歲以上的孩子,在學習自然拼讀的同時,仍要加大自主閱讀的閱讀量。
如果4歲以上的孩子英語學習才剛剛起步,則可以幾步同時進行,按照原本繪本親子閱讀三步曲,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先加大聽力輸入,同時培養英語閱讀興趣,然後開始自然拼讀學習,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4.如何做親子閱讀
安妮鮮花認為大人發音不準,可以迴避和學習,同時贊同可以用母語解釋。
5.如何有效運用音頻
對於小寶寶,要給予大量的語音信號,強化聽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繪本音頻和兒歌歌曲一起播放,作為原版繪本親子共讀的預熱;
6.自然拼讀Phonics
書中詳細講解了自然拼讀Phonics內容,提供了海量的英語學習免費資源,包括Phonics及Sight words專輯、動畫和音頻視頻綜合資源專輯、在線繪本及有聲讀物專輯等。
7.告別中式英語從娃娃抓起
書中第五章詳細介紹了 中國家庭英語啟蒙注意點 ,包括有營造家庭英語小環境、音頻是媽媽的好幫手、親子閱讀重點是情境對應、原版繪本親子閱讀三部曲、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英語啟蒙具體問題答疑等。
作者: 吳敏蘭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書中研究對象: 教育機構眾多幼兒
丨 作者介紹
吳敏蘭,2個孩子的媽媽,現任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美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
專業出身,先後在泰國、韓國,瑞典,中國台灣讀書,學過七種語言,有留學背景。
丨 內容特色
書中主要集合了其創辦的凱斯教育機構里的授課經驗,以眾多幼兒為本書研究對象,按年齡詳細123本英文繪本+每本繪本拓展延伸介紹。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Rosemary Wells曾說 ,「每天花20分鍾講故事,孩子會愛上書本、會想要 探索 這個世界,並且開始思考,同時學會擁有夢想。」
同樣的,吳敏蘭也認為 幼兒能從經驗中學習 ,進入學校之前, 孩子所有的學習經驗都來自於家庭。
她說:「幼兒時期的英語閱讀,重點在於讓孩子對英語產生好感度、喜愛閱讀,一旦建立了英語閱讀的興趣與動機,孩子日後會自發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吳敏蘭認為, 不必擔心爸媽的英語程度影響孩子的英語閱讀力。
在孩子英語學習的路上,若父母並非唯一的學習來源,而同步包括有學校老師、影視、書籍、網路等不同媒介時,家長就沒有必要為可能說錯的語法,或講到一半卡住而過度焦慮。
在日後接觸英語的過程中, 孩子依然會有各種機會有英文的刺激。 因此父母一時說錯並不要緊,其他環境提供的英語學習來源,大可彌補爸媽「英語不夠好」的缺憾。
3.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吳敏蘭支持閱讀原版繪本,但不要把孩子的閱讀全交給有聲書。英語閱讀,還需要有「文化內涵」支撐孩子的英語學習。
孩子必須透「具象」的事物和經驗,才能了解「抽象」的概念和意義,而繪本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想要孩子開口說英文,並且「言之有道」,給予大量的「養分」(繪本閱讀)是很重要的。
4.原版繪本親子共讀建議:
5.推薦123本原版繪本的原則
6.分年齡推薦,有附繪本拓展介紹資料
推薦的123本繪本,按年齡段劃分(0-6歲),同時幾乎每本推薦後面都附有配套資料,如音頻獲取鏈接、作者官網資料等。
大部分繪本後面,要有配套的親子互動小 游戲 、繪本拓展創意等。
網站www.lexile.com可以查詢繪本的閱讀分級,不過是以英文母語國家為準的,需注意考量。
作者: 蓋兆泉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丨 作者介紹
蓋兆泉,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碩士,在外研社從業17年,資深編輯,曾主編,編輯,翻譯,審核過百餘本英語教學圖書,無留學背景。
從2013年至今,主持編寫3-12歲大型英語分級讀物有多年英語教學領域的編寫出版經驗,熟悉英語教學法、各種教學理論、教材和分級讀物、中小英語教學現狀和英語培訓市場。
丨 內容特色
提出「二語習得理論」,以此勾畫出適合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路線圖,以及自己孩子啟蒙經驗,並附有分級標准,書單等。
丨 主要的啟蒙觀點
1.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蓋兆泉將英語啟蒙認為是「 英語學習的新機遇:習得時代的來臨 」。
孩子天生有很強的語言吸收能力,不管是哪種語言,只要家長能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多接觸、多聽,讓孩子將語言和圖像建立起關系來,孩子就能很快習得這種語言。
0-3歲是兒童母語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3歲開始引入英語,如果方法得當,孩子的兩種語言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2.口語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語啟蒙時發音會影響孩子嗎?
蓋兆泉認為「家長英語不行,也不用氣餒,可以用動畫片、讀物音頻、點讀筆、教學軟體、學習網站等多媒體的方式,補充創建一個良好的聽力環境。
英語不太靈的媽媽,如果懂英語教學中規律性的東西,不走彎路,藉助外部資源,也一樣能培養英語牛孩。」
3.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蓋兆泉提出 「二語習得理論」 ,即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認為「習得」才是最適合兒童學習英語的方法。
書中總結出非常清晰的英語學習路線圖——從3歲到12歲,持續10年,分4個階段。
蓋兆泉認為,3、4歲是中國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理想模型。從3歲開始引入英語,如果方法得當,孩子的兩種語言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她認為 3歲是一個英語啟蒙比較理想的起點。
中國兒童二語習得路線圖
啟蒙階段:3-5歲,先聽說
啟蒙階段,有條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外語幼兒園。沒有條件的就 多聽 , 聽多了再「說」。
啟蒙階段家長引導很重要, 家長的熱情是孩子學英語的第一動力。家長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讓孩子在多種多樣的立體環境中,吸收語言。
和孩子說日常用語,做 游戲 ;
給孩子看原版動畫片和Flash故事;
聽歌唱歌;
讀分級讀物給孩子聽;
放錄音聽,讓孩子看著圖畫書聽。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只要求孩子注意理解「意義」,建立英語聲音和實物具象之間的聯系,而不用注意文字。
聽到一定程度(兒童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1年),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簡單的輸出。
掃盲階段:6歲,學習自然拼讀,家長高度參與,把孩子領進閱讀世界。
全面發展階段:7-9歲,閱讀、拼寫、語法和寫作。
提高階段:10-12歲,學科英語與學術英語。
4.支持達一定程度後報相應的英語補習班。
如果孩子在家中積累了1000聽力詞彙量後,可以考慮在5歲給孩子報「外教口語班」。
6歲聽力詞彙量達3000,可以報自然拼讀班。
7歲開始給孩子報班,系統學習一套教材,逐步學習英語的語法知識,培養閱讀寫作能力。
5.不支持用原版繪本作為啟蒙讀物,而支持分級閱讀讀物。
蓋兆泉認為,繪本是母語讀物,是英美國家為本國孩子編的讀物,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因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在生活中已有大量的聽力輸入,繪本的編寫主要注重的是故事好、圖畫美、文字美。
繪本不具有體系性 ,本與本之間無難度上的可以區分, 做不到循序漸進 。
中國孩子在英語啟蒙階段,最關鍵內容是常用詞彙、短語和句子的聽力輸入。而繪本的用詞是非控制的,經常出現「非常用詞」。 用繪本來進行英語啟蒙,是有難度的不合適的。
6.在青春期前學外語,都有一定優勢。
關於大孩子(8-12歲)學習建議,可以根據路線圖,補上聽的環節,將閱讀的介入快一些等。
1.英譯啟蒙勢在必行,且越早越好, 0-3歲是兒童母語發展的黃金時期。
2.父母英語不好,口語差,日常交流少,不影響孩子英語學習。
堅持閱讀英文原版繪本,分級閱讀;
利用動畫片、讀物音頻、點讀筆等做聽力補充即可。
3.小童讀英語繪本不翻譯,大童開始讀英文繪本可以翻譯中文 ,後期再酌情減少直至全部英文。
4.啟蒙路線:
5.最佳啟蒙時間:
英語啟蒙最好的開始是出生,
其次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