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畫法

花卉畫法

發布時間: 2020-12-31 18:52:43

『壹』 各種花卉,,花朵的色彩,水粉畫法

畫出優秀的水粉畫及花卉要注意一下幾點:
1-調色
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准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水粉畫顏色濕時深,干後淺,干濕變化明顯。水粉畫經典《天河白馬》如果調色時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經畫了較厚的色層,再著色作畫,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強的紙,顏料的干濕變化就更顯著。這使水粉畫調色不容易做出正確的估計。造成色彩銜接、覆蓋和修改上的困難。這是水粉畫的一個明顯特色和難點。初學時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入手時要先畫重顏色。一般來說,趁畫面濕時,顏色濕與濕比,一口氣畫完,色彩關系易於掌握。如果在一色已乾的情況下再銜接、覆蓋顏色,就要注意顏色的干濕變化。
2-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畫中雖然不及水彩畫中那樣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視的。水主要是起稀釋、媒介的作用。調水粉畫作品欣賞色、用筆和色層薄變化,都與水的使用,有密切關系。《水粉畫》(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般來說,適當地用水可以使畫面有流暢、滋潤、渾厚的效果。過多的用水則會減少色度,引起水漬、污點和水色淤積。而用水不足又會使顏色乾枯、粘厚,難於用筆。通常用水以能流暢地用筆、蓋住底色,為宜。在畫暗處、虛處和遠處,一般可適當地多用水,以增強其虛遠和透明感。從作畫步驟來說。在鋪大調子時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層較薄,便於再往上著色。在作畫過程中,水太臟了要及時換。尤其是畫色彩鮮明的部位,調色用水要潔凈。
3-用筆
由於各種類型的筆都可以用來作水粉畫,因此水粉畫的用筆技巧是異常豐富的。並且是在借鑒油畫。國畫和水彩畫筆法的過程中,不斷加以發展的。水粉畫中常見的筆法。
「平筆法」——筆跡隱蔽。畫面色層平整;
「散除法」——筆跡顯露,但色層厚薄變化不顯著;
「厚除法」——色層錯綜重疊,用色較厚、厚薄相間;
「點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間、初覺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筆觸(色點)塑造形象。(這種筆法用得較少,較難掌握,初學時不宜過早效仿)

4-銜接
水粉畫由於顏色幹得較快、干濕變化顯著,又加之用水,顏色會在畫面上流動,滲化和容易產生水漬,因此熟練地掌握好銜接技巧,對於畫好水粉畫關系很大。水粉畫的銜接主要可以分為濕接、干接和壓接這三種方法。
所謂濕接,是鄰接的色塊趁前一塊色尚未乾時接上第二、三塊顏色。或是兩塊相鄰的顏色碰接上。或是一塊顏色中趁濕點入其它顏色,讓其滲化。再或在筆頭的不同部位分別蘸上幾種不同的顏色,畫到紙上時利用筆肚的水分,讓其自然化接。
所謂干接,就是鄰接的色塊在前一塊顏色已經幹了的時候,再接上第二、三塊顏色。
所謂壓接,就是相鄰的色塊(形體的轉折或不同的物物體),前一塊色畫得稍大於應有的形,第二、三個色塊成一種節奏感。要防止缺乏整體處理意圖的凌亂用筆。接上去時,是壓放在前一塊色上,壓出前一塊色應有的形。進行壓接時,要注意顏色(壓接上去的顏色)的蓋色力和粘著性,一般來說壓上去的這塊色要比已畫的色塊稍厚一些。
5-覆蓋
所謂覆蓋,就是在已畫的色層上再畫上一層或數層顏色。覆蓋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使畫面色層水粉畫作品欣賞重疊,厚薄有變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種技法;二是一種修改方法。水粉畫顏色的蓋色力是比較強的,但又各有差異,加上作畫時調用清水,覆蓋時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蓋的色層)泛起,產生水漬,造成色彩污濁。有時又故意用很薄的顏色覆蓋,讓底層色透露出來。這些具體效果都不容易估計,所以要掌握好覆蓋技巧也並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著色
6-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體本身所呈現的固有的色彩。對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確的把握物體的色相。
水粉畫由於固有色在一個物體中佔有的面積最大,所以,對它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講,物體呈現固有色最明顯的地方是受光面與背光面之間的中間部分,也就是素描調子中的灰部,我們稱之為半調子或中間色彩。因為在這個范圍內,物體受外部條件色彩的影響較少,它的變化主要是明度變化和色相本身的變化,它的飽和度,也往往最高。
(1 )起稿開始象畫素描一樣,先用鉛筆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損壞紙面,影響著色效果。接著用顏色定稿,根據靜物的色調,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色線可略重一點,並可用定稿
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為下一步的著色作鋪墊。造型能力強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線起稿,不示明暗,直接著色。
(2 )鋪大色調定稿之後,迅速地觀察一下整體色調和大色塊關系,做到胸有成竹,盡快地薄塗。此刻不要考慮形體與筆觸,根據新鮮的色彩印象大膽揮灑,造成畫面的色彩環境。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後,就急於具體刻劃。應進一步調整大色塊的關系,使色彩之間的關系和總的色調,與實際感覺相吻合。
(3 )具體塑造在大關系比較正確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具體塑造,從畫面主體物著手,逐個完成。集中畫一件物體干濕變化易於掌握,也易於塑造其受光與背光不同面的色彩變化。此時眼睛要隨時環掃周圍,從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顧此失彼。要看該物體與背景和春他物體的關系,掌握分寸,細節可留下一步刻劃。這一遍色用色要適當加厚,底色的正確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畫面的色彩層次。
(4 )細節刻劃對瑣碎多餘的細節固然可省略,但對表現物象特徵與質感的重要細節應加強刻劃,畫龍點睛。細節要綜合到整體之中。最後的筆觸最為重要,它將不被覆蓋而顯露給欣賞者。
(5 )調整、完成畫室外一幅靜物寫生,作為基本練習一般以八小時為宜,力求深刻准確。熟練之後三、四個小時也可以表現得比較充分。作畫時間較長,眼睛容易疲勞,色感容易減弱,具體刻劃又容易忘記整體。在寫生接近完成的時候,恢復一下第一印象,檢查一下畫面:在深入刻劃時是否有些地方破壞了整體,局部和細節的色彩有沒有「跳出」畫面,還有沒有其他毛病。檢查後,調整、修改、加工。錯誤之處,如畫得太厚,要洗掉再畫,直至完成。水粉畫中乾和濕的技法應控制到什麼程度?有哪些應用范圍?水粉畫運用的干濕技法,主要指調色時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7-著色方法
水粉畫顏色有較強覆蓋能力,但也不能毫無顧及地隨便亂塗,它有自己一定的著色方法和步驟。

8-干濕技法
干畫法
干畫法:就是說水少粉多的意思,這種畫法多採用擠干筆頭所含水分,調色時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顏料成一種膏糊狀,先深後淺,從大面到細部,一遍遍地覆蓋和深入,越畫越充分,並隨著由深到淺的進展,不斷調入更多的白粉來提亮畫面。干畫法運筆比較澀滯,而且呈枯乾狀,但比較具體和結實,便於表現肯定而明確的形體與色彩,如物體凹凸分明處,畫中主體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細節刻畫。這種畫法非常注重落筆,力求觀察准確,下筆肯定,每一筆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體與色彩關系。干畫法也有它的缺點,畫面過多的採用此法,加上運用技巧不當,會造成畫面乾枯和呆板。但干畫法的色彩干後變化小,對於練習色彩收效較大,也容易掌握。
濕畫法
水粉畫作品欣賞濕畫法:此法與干畫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畫及國畫潑墨的技法,也最能發揮水粉畫運用「水」的好處,用水分稀釋顏料渲染而成。濕畫法也可以利用紙和顏色的透明來求得像水彩那樣的明快與清爽。但它所採用的濕技法比畫水彩要求更高,由於水粉顏料顆粒粗,就要求濕畫時必須看準畫面,濕畫部位一次渲染成功,過多的塗抹或多遍塗抹必然造成畫麵灰而膩。但這種畫法運筆流暢自如,效果滋潤柔和,特別適於畫結構鬆散的物體和虛淡的背景以及物體含糊不清的暗面。如發揮得當,它能表現出一種渾然一體和痛快淋漓的生動韻味。它的色彩藉助水的流動與相互滲透,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為製造這種濕效果,不但顏料要加水稀釋,畫紙也要根據局部和整體的需要用水打濕,以此保證濕的時間和色彩銜接自然。有關濕畫法的控制及實際操作運用,上述畫法步驟中已講得很多,不再一一細述。

『貳』 怎樣畫水彩畫-(8)靜物-水彩花卉的畫法

靜物畫,是指以表現現實生活中靜止物象為內容的繪畫。凡具有審美價值的、靜止的物象都可以作為靜物畫的描繪對象。對靜物的描繪可作為獨立的畫科進行教學和創作,也可以成為繪畫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還可以作為造型基礎訓練的重要手段。由於靜物的造型往往比較單純,靜止不動,置於室內,受光狀況常較穩定,可根據畫者的需要和能力組合描繪,對培養觀察、分析對象的能力和提高繪畫技能是條有效途徑。因此,中外均採取靜物寫生形式進行繪畫基本功訓練。對於初學者,這種形式尤為適宜。 水彩花卉的畫法 花,色彩艷麗,形態多姿,為人們所喜愛,為畫家所描繪。畫家描繪花的美姿,不但可以美化生活,振奮精神,而且可以借花的美質表現一種精神和品格,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然而,由於花的種類繁多,形狀、色彩、姿態各異,加之其質地柔軟、透明、鮮嫩,更增加了表現的難度。畫花卉是繪畫基礎訓練中較難的課題。 花有數千種,各有特色,不能一一談及。但從其外形分析,不外乎有大花和小花、單瓣和復瓣的差異。結合《丁香和波斯菊》一畫談花的畫法,就可側重介紹中小型花和單瓣花的畫法,並推及大花和復瓣花頭的畫法,有舉一反三之助。下面具體談談《丁香和波斯菊》一畫的繪制過程。 設置:丁香花小而碎,多個花頭長在一起,近似串串葡萄,姿態多樣,色彩優美,為了豐富畫面,則又尋來幾枝波斯菊,插入玻璃瓶置於丁香花的偏後部位,桌面仍感空虛,便隨意撒放了幾個花瓣。兩瓶花安放好後,作者對花的主次、疏密和不同朝向進行了調整,形成了淺灰色背景托深色花,深色花襯淺色花的狀況。這樣,一個主次分明、層次清楚、疏密適當、統一而有變化的靜物設置就顯現出來了。 構圖:根據整個靜物的組合狀況,採用了橫幅構圖。勾畫輪廓時研究了整個靜物的外形變化和留空狀況,使其既不擁擠又不空虛,外形具有節奏變化。為了表現花和葉的生動姿態和組合狀況,對花和葉的大小、疏密、前後、隱顯以及俯、仰、向、背進行了認真觀察和勾畫,主要花勾畫細致,輔助的花和葉僅勾畫其外形。這樣在勾稿時就分清了主次,給著色用筆留下了創造的餘地。 著色:著色前對整個靜物的色彩組合狀況進行了觀察,對著色方法和程序亦作了分析和安排。這組靜物比較明亮,黃灰色環境包圍著紫色和紅色兩組花束,紫、紅兩色花束又襯托著明亮的淺色花頭,色彩艷麗、層次分明、主題十分突出。著色以干濕畫法相結合,從淺到深較為適宜。根據這種分析,塗繪大調子時,從淺色花頭和水罐畫起,僅畫出淺淡的基色;然後將紙染濕,用大筆接畫背景並力求一次畫准;在背景未乾時就重疊模糊而虛遠的花和葉,井逐步畫向較清晰的及至玻璃瓶和桌子。主要花頭和前突的部分物象,等大體色干後用干後重疊法再進行加工。這幅畫朝前的淺色花頭是重點描繪對象,丁香花小而碎,加工時未一一刻畫,主要是畫出花頭組合的大的形體、色彩、明暗和層次,在其基礎上僅對個別突出花頭進行加工;波斯菊是單瓣花頭,視其單薄但有體積,描繪時我抓住它俯、仰、向、背的不同朝向,花瓣起伏及其轉折的表現,其體積狀況就顯現出來。 花難畫主要有兩方面難題:一方面是因為花的種類繁多,形色多樣,俯、仰、向、背更是變化復雜;另一方面是花束組合,外形起伏多變,花葉四散難以表現。描繪花主要在於先畫好花頭的形體起伏和明暗色彩變化,以體現其基本形體特徵和色彩,在此基礎上再抓住個別突出花瓣深入描繪,以表現其個別特徵和生動姿態;表現花的組合,首先要把握花束組合大的外形變化,然後再分組描繪其內部起伏,並靠虛實和不同朝向體現其花葉四散的整體形態,這是畫花的基本方法。總之,畫花要研究其自然生長規律,並遵照藝術規律去概括處理,任何復雜的花束都能真實、生動和藝術地表現出來。

『叄』 雁子怎麼抓·

國畫的花鳥畫基本畫法

花卉的觀察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 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了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 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乾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 一 ) 花朵:花朵經常是畫面的主題, 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花瓣有單瓣與重瓣 ( 復瓣 ) 之 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 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單瓣,大部 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 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長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 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 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花萼亦因花的種類而異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絲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長 在一長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長,山茶萼像魚鱗等。
( 二 ) 葉:單葉植物從枝或莖長葉時,葉序有對生互生 輪生叢生等,復葉植物有的成羽狀掌狀鳥足狀,有的是二重復 葉,形式更為復雜,必先了解其生長的規律,才不致在繁雜中 發生錯誤,葉有葉柄與葉脈,形狀有尖圓長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莖枝: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幹挺 硬,有些相當粗狀,草本的莖大都較嫩,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 的蔓延,有的還長有須狀的攀緣莖。

花卉的寫生
各種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較清新,生氣勃勃,是寫生的好 時間,寫生是為創作收集素材,如果是為了工筆畫的需要,就 必須作細致的描寫,有時我們在畫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寫生收集素材的時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側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葉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 花蕾,也要有將綻的大花蕾。葉子也是如此,除了成葉外也要 有嫩葉及嫩芽,並注意陰陽向背,大小穿插。枝幹也要有主幹 、支幹之分,以及在在畫面上的姿態和疏密。以上這些都是我 們在針對目的寫生收集素材時,首先要注意到的問題。
雖然花鳥畫不像山水畫常有移動視點的表現法,通常視 角比較穩定,但我們觀察時可運用移動視點的方法,選取最美 角度寫生,並注意花、枝、葉的大小比例。畫花朵可從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畫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擴展,花瓣 太復雜的可進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畫葉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葉序、結構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與疏密、前後葉 的變化,最後畫枝幹,大幹還要畫出皮紋,如梅花的大幹要蒼 老、皮紋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橫皴,松干皮要 鱗皴,紫薇花干皮較光滑等不同種類的枝幹特點。
花卉的寫生,宜從折枝花卉開始,折取花葉易於入畫的一 枝,插於花瓶中詳細觀察,花蕊被遮蓋的也可撥開,研究細部 結構。對於簡單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選取整株花的一角來嘗試 或全株花的寫生,由於枝葉復雜,須選擇適當的角度,並做大 幅度的刪減或調整。總之花卉的寫生並不是畫植物的插圖或說明圖,需主觀的取捨與美化,並強調意趣的表現。
鳥類的觀察
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 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 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
(一)涉禽: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 例如鶴、鸛、鷺鷥等。
(二)游禽:喜歡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腳短,趾間有蹼,多 捕食魚蝦和小蟲。例如海鷗、野鴨、鴛鴦、雁、信天翁 等。
(三)猛禽:雙翅強而有力,嘴形如勾,腳夷尖銳,性情猛悍 ,專門捕食小動物。例如鷹、鷲、鶚、隼等。

(四)攀禽:多數上嘴鉤形,下嘴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 夷攀抓在樹幹上。例如鸚鵡、啄木鳥等。
(五)鳴禽:喜歡鳴叫,一般小鳥多屬此類。
例如維、鶯、畫 眉、伯勞、黃鸝、八哥等。
(六)雉禽:屬於棲地類禽鳥,身體較大毛色美麗,尾長,嘴 形與雞類似,多生長於山林矮木叢中。例如雉雞、錦雞 、長尾雉、孔雀等。禽鳥是卵生,故其身體(不包括頭 、頸、腳、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 ,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微,一般而言 ,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長而尾短,山禽(鳴禽、 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極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 蟲,嘴長者食熊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椎形。能長 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 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此外如頭形、眼精的顏色及 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須把握其特微。
鳥類遍體生長羽毛,細密的綿羽有保溫的作用,此外也有 半綿羽,以及許多形狀不清楚,層次繁多而疊列成一大片的感 覺。另一種是羽片形狀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詳細的 名稱,應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狀及其疊列的關系,以求 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與秩序。
此外尚須明白禽鳥的雌雄,禽與獸絕大部份都是雄的較美 ,少數雌雄的羽毛一樣,但是雌鳥總比雄鳥略小,鳥的翼及尾 ,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鳥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鳥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鳥類的喜、怒、哀、驚,表現在翼、尾及 姿態上,亦有不同。
鳥類的寫生
鳥類除了結構復雜外,又活潑善動,要以真鳥直接寫生, 對初學者是一大挑戰,剛開始不妨寫生鳥類標本。畫標本的優 點是可以從各角度詳細的觀察細節,甚至重要羽毛的數目也可 慢慢的數清楚,尤其是畫工筆翎毛,標本的觀察助益頗大。然 而畫標本的缺點是容易畫出動態生硬呆板,甚至形狀比例失真 的作品。標本雖從真鳥剝制而成,但經人工填塞棉花於體內, 容易變形,鳥的眼珠亦不依類別的不同而變化,通常裝上統一 的人工替品。張開的翼及腳都家鐵絲支撐重量並維持形態,往 往因為製作者疏於觀察及技巧不足,而使關節變化失真,生硬 挺直,或重心不穩,羽毛凌亂等缺點。初學者了解這些極可能 發生的症狀之後,不妨比較鳥類的參考書籍圖片,或前往鳥店 、動物園甚至野外觀察,並可藉照相機的功能,凝固瞬間的動 作,作為寫生的輔助參考資料。
作過鳥類標本觀察之後,即可嘗試籠中鳥的寫生。最好到 鳥店選購一種平時熟悉而溫 馴的小鳥, 最好價格不要太高, 又容易飼養者,作為寫生的對象。首先要觀察其各種動態,如 踏枝、啄飲、搜翎、欲升、欲降、鳴啼、縮頸、飛翔..,等不 同的動作,並將其特徵記憶下來。寫生之前不妨仔細的觀察, 並發現它最常重復出現的動作,或持續最久的型態作為寫生的 選擇,以鉛筆或毛筆做速寫,鳥的姿態改變時不妨依記憶修補 ,或等待其出現相同動態時,再迅速掌握,如做詳細的描繪較 費時,需耐心的畫畫停停,分幾次描繪完畢,而創作時最好也 能經常觀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鳥的神態。
籠中鳥的行為動作與在大自然中的秦鳥略有不同,就如同 在監獄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動作有別一樣,為了表現『 好鳥枝頭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種鳥的生活環境與棲 息之態,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實地的觀察,配合望遠鏡賞鳥更佳 。每一種鳥的習性與姿態不盡相同。如燕子與鴿子是不站在樹 枝上的,鶴與鷺鷥是拳一足而睡,烏鴉與喜鵲的動態絕不相同 若不仔細觀察,張冠李戴,舊部合乎物態,物理與物情。此外 鳥類棲宿或非翔時,頭必迎風、如背著風、羽毛必定掀起來, 這也應該注意到的現象。
速寫時可先畫出鳥的主要形體(蛋型)在根據頭部的動態 (如伸頭、縮頸、扭轉等)添加頭部(頭部大致也成蛋形), 再添加翅、尾與足部。爪在平地時需踏的穩,在枝上需抓的緊 。非翔實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不可兩者同時伸展。最重 要得是身體要有重心,型態力求生動活潑,才能表現出生命力。

白描畫法
白描畫法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 、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譬如兩幅最早的戰國楚墓出土的 帛畫,即以白描法表現,我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 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
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 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 以所表現對象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 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稍粗稍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 ,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乾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 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鬆而柔軟的感覺。
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尤其在白描畫中,線條的優劣是一 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白描畫運筆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 和速度要均勻,鉤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 涵蓄在內,不宜顯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筆墨,不耐久看。鋒芒 過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現出一種霸悍的氣象,有時尚可減低 某些花卉、禽鳥的美感,故白描畫的線條要「寓剛建於婀娜中。
此外運筆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滯,務必要有「無往 不回」之意,腕力氣力一定要送到頭,止筆向上提時,也不可 輕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據吳學讓教授提供的示範 有三種主要的線條,一為起筆停筆(一字描),適於畫葉梗、 竹乾等。二為釘頭鼠尾描,適於畫葉筋、葉片等。三為連續弧 線描,適於畫花瓣。下圖是禽鳥的局部畫法示範,畫鳥的順序 是先畫嘴的當中一長筆,再畫上顎和下顎各一筆,再依次畫眼 圈、點眼、頭額、背、翼、胸、腹、腿、爪、補尾。畫細毛的 線條落筆與收筆較輕,中段略粗,若落筆太重,不易表現出羽 毛的質感。
雙鉤填彩畫法
雙鉤填彩畫法是用線條鉤描物象後在填色的畫法,又稱鉤 勒填彩法或雙鉤設色法,是從白描的基礎上染色彩而成。它的起源甚早,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已見此種畫法,五代 畫家黃筌是雙鉤填彩法的代表性畫家,其線條纖細,賦色艷麗 ,是北宋院畫花鳥畫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雙鉤填 彩法,但風格野逸,較注重線條的趣味及墨韻,後世的花鳥畫 家 ,用筆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黃筌,並兼取兩家的神似逸 韻。

畫雙鉤填彩法應選擇熟紙 (紙) 或絹,先用墨線雙鉤白 描後,准備兩只羊毫筆作渲染,一隻蘸色,一隻沾清水,要先 練習一手執兩只筆,並能靈活交換。設色時顏色要淡,應多染 幾次,將花、葉內側( 或中央 )的顏色以清水筆推染至邊緣 ,清水筆內的含水量要適當,水太多會留有痕跡,太乾則渲染 不開。渲染完後,如原來的墨線已經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鉤一次,鉤一次,稱為「勒」,同時也可從畫紙背後托染,使 畫面的花葉顏色更加濃厚、均勻。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 後染:先將花朵的顏色最淡的顏色 底(既平塗打 底)再用其他顏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紅色、淺黃色的 可花先用白粉 底,在用淺綠、洋紅、藤黃等色分染。 葉子可先用草綠 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後 :紫紅色或深紅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 墨)自內側向外分染後,再 紅色,染葉也可先用花青 (或淡墨)分染後,再 草綠。
(三)接染畫法:譬如粉紅色的荷花瓣,尖紅,根部稍帶淡綠 色,可先用白粉 底再用洋紅由尖向內分染,並立即用 淡綠色由內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蟲蝕的 破葉,亦可用接染法。
於禽鳥的賦采法略有不同,下圖為吳學讓教授的示範,首 先白描後以淡墨分染,然後以顏色第二次分染,乾後第三次鋪 色,接著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鋪色 梳毛(絲毛)是化翎毛( 或畜牲)所常用,為了強調羽毛松軟而細密的感覺,梳羽毛法 的原則是淡色羽毛用深色梳,深色羽毛用淡色梳。
沒骨畫法

沒骨畫法是不用墨線鉤勒、直接以色彩繪畫物像的畫法。 沒骨畫法相傳為北宋徐崇嗣所創,此後畫者極少,清初的惲壽平是復興此畫法的大師,影響近代甚大。
沒骨畫法也以使用熟紙較恰當,因不用墨線,故以留白的 「水線」來曲分前後葉或花瓣與花瓣之間的關系,有以白當黑 的味道。沒骨畫法也可細分為幾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較工細如 雙鉤蠆填彩法,只是略去雙鉤的墨線,靠色彩的層層加染而成。
第二種畫法略為疏放稍帶寫意的筆意,直接以色彩點染,一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類似的色彩 點染局部,類似破墨因為使用熟紙,故產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帶斑駁的色彩變化。

一般而言,白描畫法、雙鉤填彩畫法與沒骨畫法機皆屬於工筆畫法的范疇,應注意其形態的完整與結構的清楚,初學者在畫前可先鉤 一張同尺寸的速寫稿,置於畫紙下,則構圖、形狀有個依據, 能專注色彩與運筆的趣味,無論以那一種發方法畫花、葉,色 彩皆要有濃淡的變化,一隻筆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後染」的方法,追情求更豐富的色彩變化,但設色不宜太濃 艷,總以淡雅為尚。染完色彩,等待乾後再鉤勒葉筋、絲花或 加畫花蕊,增補細部。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 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 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 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 出淋 痛快的大寫意,如下圖是徐渭所畫的「牡丹蕉石圖」。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 濃、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圖版是吳學讓教授以寫意畫法示範的紫藤,先以雙鉤畫法了解其結構。用寫意畫法現紫藤花,先以羊毫筆沾白粉,筆尖蘸花青,再蘸洋紅後以側鋒點垛,即畫出有濃淡與色彩變 化的花瓣,補小化瓣後,換草綠色畫細梗、點花蒂,並以黃粉 點花蕊。此外葉子的結構、葉序,穿藤法,亦應注意。
總之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 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須先在 工筆畫法中多下工夫,多觀察寫生,才能發揮筆簡而意足的特點。
國畫的畜獸畫基本技法

畜獸又稱走獸是中國畫中較難表現得好的一門,宋朝沙門 德洪即指出:「畫工能為神鬼之狀,使人動心駭目者,以其無 常形,無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為貴。惟犬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晝者難工,世之人見其似,則莫不貴之。」由此可 見畜獸有常形,即每一種動物都有一定的體型、比例與動態, 稍不謹慎,觀察得不夠仔細,即容易流為笑柄。常畫的畜獸有 馬、牛、虎、獅、鹿、羊、猿猴、貓、犬、狸、兔、馱、騾以 及象徵權勢的龍等,每一種走獸各有不同的特徵與習性,作畫 前必先詳細的觀察與寫生。
畜獸的觀察與寫生

我國古代畫家即非常重視觀察,譬如擅長畫獐猿的北宋畫家易元吉,曾游荊、湖間,深入山區,觀察野獸的動靜游息之態,故其走獸畫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經過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馬,必終日觀察,無暇與客人交談,故能畫出馬的特徵,黃山谷在其詩中即稱贊道:「李侯晝骨亦晝肉,下筆生馬如破竹 。」據說元代畫馬名家趙雍曾經據壯學馬滾塵狀,其母管夫人 自窗中窺看,正見一匹滾塵馬,故趙雍晝馬,能得其性情。可見古代成就高的晝家都很重視觀察,甚至親身模仿其動作,以求生動的表現畜獸的特徵與神趣。

蘇東坡的題跋中曾經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處士一日正在曝曬其書畫,有一牧童看見其中一軸戴嵩晝的鬥牛圖,拍手大笑說:「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牧童經常與牛生活在一起,發現到牛在角斗時, 牛尾是緊夾在兩股間,而唐朝畫牛名家戴嵩的觀察還欠周到,以致造成錯誤,是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中國畫一向提倡「形神兼備·以形寫神」,畫畜獸也不例外,觀察入微,掌握神態,才能將其畫活。走獸雖然同樣具備 五官、四肢,但其傳情表達的能力,卻不如人類豐富,然而我 們也不能忽視其細膩的動態和神情,每一種動物都有獨特的表 達喜怒哀樂的方式。此外動物也有許多特別的習慣和動態,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隨意的轉向各個方向,如收聽器般,能覺察極輕微的聲音;貓、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隨著自然光線的變幻而開合,猶如照像機的光圈原理;動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調節各種姿態,這些特點都應注意到。

畫貓耍表現出乖巧靈俐的特色,同屬貓科的虎則要表現出威嚴勇猛的感覺;畫驢要畫出傻氣和滑稽的味道,同屬奇蹄科的馬,就要晝出神駿豪邁的性格,每一種動物的性格,在作晝前必先稍加研究。

寫生時對動物解剖學應有了解,至少必先觀察其骨骼與肌 肉的關系,古人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是指一般人往往過 分去描寫搶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對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寫是累積創作素材和捕捉生動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過觀察與默畫相結合的方法,把生動的形象勾出,並不是看 一筆畫一筆,對於晝動態的畜獸,應掌握神態,尤其耍注意從 一個動態過渡到另一個動態的瞬間,只用寥寥幾筆,就要准確的表現出畜獸的特點,其動勢要靠線條不同方向的對比和組合來表現。茲以擅長走獸畫的梁中銘教授平日寫生的素描稿為例 ,配上攸以水墨表現的猴子冊頁,可以發現勤於觀察寫生,助益頗大。

寫意晝法

以寫意法畫畜獸,早在漢代壁晝及魏晉磚畫中即可見到略 為豪放的表現法,五代石恪的畫中亦可見具有禪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較盛行寫意的畫法,如沈周的寫生冊頁中亦有走獸, 郭詡的「牛背橫笛圖」墨色的乾濕濃淡變化生動,並以破筆枯 墨掃出牛毛,意趣橫生。近代的畜獸畫家,多以寫意法表現, 如徐悲鴻的「雙馬圖」,結合西洋畫的明暗觀念與正確的解剖 學知識,表現出天馬行空的賓士氣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現出 兇悍威嚴的氣勢,齊白石與李可染的牛,都有獨特的個性。

寫意畫法是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出豐富的內容,並能喚起 觀賞者的想像力與感染力,故以寫意法畫畜獸,對其細節須加 以簡化或省略,譬如繁瑣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傳神之 處可以誇張。至於配景的處理,必須根據各類走獸不同的習性 和生活環境來安排,譬如熱帶地區生長的走獸,就不宜配寒帶 的植物。牛、馬等走獸,可以不靠景物襯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點染些草色,如徐悲鴻的馬,多以留白的方式,讓觀 賞者自由聯想。

虎的寫意畫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態,赭石調藤黃畫虎身,再以稍濃的 墨畫斑紋,白粉染嘴、前胸等,並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鋒絲細毛後,蘸老虎的寫意畫法示範濃墨畫眼、耳並重鉤斑紋 ,第二次染白粉及濃墨絲細毛,白粉畫虎須,最後補景完成。 畫時大致全體同時進行,層層加重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歷史發展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岩、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台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范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西方美術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爭的深入,改革中國畫成為新的時代潮流。以留學日本、歐美的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倡導將西方美術的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的創作觀念與傳統的中國畫相融合,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中國畫的新路子,使傳統的中國畫煥發了新的生機。其中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將日本畫法與傳統的撞水、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了一種雄勁奔放、具有時代感的新風格。徐悲鴻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融入傳統的筆墨之中,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性。林風眠則調和中西,並汲取民間美術的質朴與剛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穎的獨特風格。另外,陳之佛將中外裝飾藝術中的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張大千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某些手法,創出潑彩畫法;李可染受西方畫寫生的啟發,直接對景寫生對景創作;吳冠中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觀念等表現中國畫傳統的詩情與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畫由過去士大夫和貴族娛樂自賞的貴族藝術轉向為「民眾的藝術」,由過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使中國畫在題材內容上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畫家們將視角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

20世紀20~30年代,畫家們對中國 畫的革新與發展,展開了論爭。如康有為提出「以復古為革新」、「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的主張;徐悲鴻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劉海粟提出要「發展東方固有的美術,研究西方藝術的精英」;林風眠主張「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特質和意義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紓則反對革新,號召人們鄙棄「外洋新學」,唯以「古意為宗」;金城則極力主張:「宣聖明訓,不率不忘,衍由舊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們圍繞著素描是否可作為中國畫造型的基礎,以及如何看待筆墨技巧、看待各種新國畫等問題展開了一場討論。80年代中期,又圍繞著在改革、開放和現代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如何革新中國畫以適應時代的審美需要的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造型特徵和表現方法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

『肆』 關於國畫的一些專業知識!

國畫的花鳥畫基本畫法

花卉的觀察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 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了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 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乾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 一 ) 花朵:花朵經常是畫面的主題, 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花瓣有單瓣與重瓣 ( 復瓣 ) 之 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 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單瓣,大部 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 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長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 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 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花萼亦因花的種類而異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絲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長 在一長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長,山茶萼像魚鱗等。
( 二 ) 葉:單葉植物從枝或莖長葉時,葉序有對生互生 輪生叢生等,復葉植物有的成羽狀掌狀鳥足狀,有的是二重復 葉,形式更為復雜,必先了解其生長的規律,才不致在繁雜中 發生錯誤,葉有葉柄與葉脈,形狀有尖圓長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莖枝: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幹挺 硬,有些相當粗狀,草本的莖大都較嫩,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 的蔓延,有的還長有須狀的攀緣莖。

花卉的寫生
各種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較清新,生氣勃勃,是寫生的好 時間,寫生是為創作收集素材,如果是為了工筆畫的需要,就 必須作細致的描寫,有時我們在畫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寫生收集素材的時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側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葉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 花蕾,也要有將綻的大花蕾。葉子也是如此,除了成葉外也要 有嫩葉及嫩芽,並注意陰陽向背,大小穿插。枝幹也要有主幹 、支幹之分,以及在在畫面上的姿態和疏密。以上這些都是我 們在針對目的寫生收集素材時,首先要注意到的問題。
雖然花鳥畫不像山水畫常有移動視點的表現法,通常視 角比較穩定,但我們觀察時可運用移動視點的方法,選取最美 角度寫生,並注意花、枝、葉的大小比例。畫花朵可從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畫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擴展,花瓣 太復雜的可進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畫葉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葉序、結構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與疏密、前後葉 的變化,最後畫枝幹,大幹還要畫出皮紋,如梅花的大幹要蒼 老、皮紋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橫皴,松干皮要 鱗皴,紫薇花干皮較光滑等不同種類的枝幹特點。
花卉的寫生,宜從折枝花卉開始,折取花葉易於入畫的一 枝,插於花瓶中詳細觀察,花蕊被遮蓋的也可撥開,研究細部 結構。對於簡單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選取整株花的一角來嘗試 或全株花的寫生,由於枝葉復雜,須選擇適當的角度,並做大 幅度的刪減或調整。總之花卉的寫生並不是畫植物的插圖或說明圖,需主觀的取捨與美化,並強調意趣的表現。
鳥類的觀察
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 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 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
(一)涉禽: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 例如鶴、鸛、鷺鷥等。
(二)游禽:喜歡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腳短,趾間有蹼,多 捕食魚蝦和小蟲。例如海鷗、野鴨、鴛鴦、雁、信天翁 等。
(三)猛禽:雙翅強而有力,嘴形如勾,腳夷尖銳,性情猛悍 ,專門捕食小動物。例如鷹、鷲、鶚、隼等。

(四)攀禽:多數上嘴鉤形,下嘴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 夷攀抓在樹幹上。例如鸚鵡、啄木鳥等。
(五)鳴禽:喜歡鳴叫,一般小鳥多屬此類。
例如維、鶯、畫 眉、伯勞、黃鸝、八哥等。
(六)雉禽:屬於棲地類禽鳥,身體較大毛色美麗,尾長,嘴 形與雞類似,多生長於山林矮木叢中。例如雉雞、錦雞 、長尾雉、孔雀等。禽鳥是卵生,故其身體(不包括頭 、頸、腳、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 ,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微,一般而言 ,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長而尾短,山禽(鳴禽、 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極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 蟲,嘴長者食熊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椎形。能長 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 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此外如頭形、眼精的顏色及 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須把握其特微。
鳥類遍體生長羽毛,細密的綿羽有保溫的作用,此外也有 半綿羽,以及許多形狀不清楚,層次繁多而疊列成一大片的感 覺。另一種是羽片形狀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詳細的 名稱,應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狀及其疊列的關系,以求 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與秩序。
此外尚須明白禽鳥的雌雄,禽與獸絕大部份都是雄的較美 ,少數雌雄的羽毛一樣,但是雌鳥總比雄鳥略小,鳥的翼及尾 ,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鳥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鳥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鳥類的喜、怒、哀、驚,表現在翼、尾及 姿態上,亦有不同。
鳥類的寫生
鳥類除了結構復雜外,又活潑善動,要以真鳥直接寫生, 對初學者是一大挑戰,剛開始不妨寫生鳥類標本。畫標本的優 點是可以從各角度詳細的觀察細節,甚至重要羽毛的數目也可 慢慢的數清楚,尤其是畫工筆翎毛,標本的觀察助益頗大。然 而畫標本的缺點是容易畫出動態生硬呆板,甚至形狀比例失真 的作品。標本雖從真鳥剝制而成,但經人工填塞棉花於體內, 容易變形,鳥的眼珠亦不依類別的不同而變化,通常裝上統一 的人工替品。張開的翼及腳都家鐵絲支撐重量並維持形態,往 往因為製作者疏於觀察及技巧不足,而使關節變化失真,生硬 挺直,或重心不穩,羽毛凌亂等缺點。初學者了解這些極可能 發生的症狀之後,不妨比較鳥類的參考書籍圖片,或前往鳥店 、動物園甚至野外觀察,並可藉照相機的功能,凝固瞬間的動 作,作為寫生的輔助參考資料。
作過鳥類標本觀察之後,即可嘗試籠中鳥的寫生。最好到 鳥店選購一種平時熟悉而溫 馴的小鳥, 最好價格不要太高, 又容易飼養者,作為寫生的對象。首先要觀察其各種動態,如 踏枝、啄飲、搜翎、欲升、欲降、鳴啼、縮頸、飛翔..,等不 同的動作,並將其特徵記憶下來。寫生之前不妨仔細的觀察, 並發現它最常重復出現的動作,或持續最久的型態作為寫生的 選擇,以鉛筆或毛筆做速寫,鳥的姿態改變時不妨依記憶修補 ,或等待其出現相同動態時,再迅速掌握,如做詳細的描繪較 費時,需耐心的畫畫停停,分幾次描繪完畢,而創作時最好也 能經常觀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鳥的神態。
籠中鳥的行為動作與在大自然中的秦鳥略有不同,就如同 在監獄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動作有別一樣,為了表現『 好鳥枝頭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種鳥的生活環境與棲 息之態,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實地的觀察,配合望遠鏡賞鳥更佳 。每一種鳥的習性與姿態不盡相同。如燕子與鴿子是不站在樹 枝上的,鶴與鷺鷥是拳一足而睡,烏鴉與喜鵲的動態絕不相同 若不仔細觀察,張冠李戴,舊部合乎物態,物理與物情。此外 鳥類棲宿或非翔時,頭必迎風、如背著風、羽毛必定掀起來, 這也應該注意到的現象。
速寫時可先畫出鳥的主要形體(蛋型)在根據頭部的動態 (如伸頭、縮頸、扭轉等)添加頭部(頭部大致也成蛋形), 再添加翅、尾與足部。爪在平地時需踏的穩,在枝上需抓的緊 。非翔實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不可兩者同時伸展。最重 要得是身體要有重心,型態力求生動活潑,才能表現出生命力。

白描畫法
白描畫法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 、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譬如兩幅最早的戰國楚墓出土的 帛畫,即以白描法表現,我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 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
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 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 以所表現對象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 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稍粗稍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 ,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乾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 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鬆而柔軟的感覺。
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尤其在白描畫中,線條的優劣是一 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白描畫運筆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 和速度要均勻,鉤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 涵蓄在內,不宜顯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筆墨,不耐久看。鋒芒 過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現出一種霸悍的氣象,有時尚可減低 某些花卉、禽鳥的美感,故白描畫的線條要「寓剛建於婀娜中。
此外運筆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滯,務必要有「無往 不回」之意,腕力氣力一定要送到頭,止筆向上提時,也不可 輕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據吳學讓教授提供的示範 有三種主要的線條,一為起筆停筆(一字描),適於畫葉梗、 竹乾等。二為釘頭鼠尾描,適於畫葉筋、葉片等。三為連續弧 線描,適於畫花瓣。下圖是禽鳥的局部畫法示範,畫鳥的順序 是先畫嘴的當中一長筆,再畫上顎和下顎各一筆,再依次畫眼 圈、點眼、頭額、背、翼、胸、腹、腿、爪、補尾。畫細毛的 線條落筆與收筆較輕,中段略粗,若落筆太重,不易表現出羽 毛的質感。
雙鉤填彩畫法
雙鉤填彩畫法是用線條鉤描物象後在填色的畫法,又稱鉤 勒填彩法或雙鉤設色法,是從白描的基礎上染色彩而成。它的起源甚早,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已見此種畫法,五代 畫家黃筌是雙鉤填彩法的代表性畫家,其線條纖細,賦色艷麗 ,是北宋院畫花鳥畫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雙鉤填 彩法,但風格野逸,較注重線條的趣味及墨韻,後世的花鳥畫 家 ,用筆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黃筌,並兼取兩家的神似逸 韻。

畫雙鉤填彩法應選擇熟紙 (紙) 或絹,先用墨線雙鉤白 描後,准備兩只羊毫筆作渲染,一隻蘸色,一隻沾清水,要先 練習一手執兩只筆,並能靈活交換。設色時顏色要淡,應多染 幾次,將花、葉內側( 或中央 )的顏色以清水筆推染至邊緣 ,清水筆內的含水量要適當,水太多會留有痕跡,太乾則渲染 不開。渲染完後,如原來的墨線已經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鉤一次,鉤一次,稱為「勒」,同時也可從畫紙背後托染,使 畫面的花葉顏色更加濃厚、均勻。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 後染:先將花朵的顏色最淡的顏色 底(既平塗打 底)再用其他顏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紅色、淺黃色的 可花先用白粉 底,在用淺綠、洋紅、藤黃等色分染。 葉子可先用草綠 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後 :紫紅色或深紅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 墨)自內側向外分染後,再 紅色,染葉也可先用花青 (或淡墨)分染後,再 草綠。
(三)接染畫法:譬如粉紅色的荷花瓣,尖紅,根部稍帶淡綠 色,可先用白粉 底再用洋紅由尖向內分染,並立即用 淡綠色由內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蟲蝕的 破葉,亦可用接染法。
於禽鳥的賦采法略有不同,下圖為吳學讓教授的示範,首 先白描後以淡墨分染,然後以顏色第二次分染,乾後第三次鋪 色,接著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鋪色 梳毛(絲毛)是化翎毛( 或畜牲)所常用,為了強調羽毛松軟而細密的感覺,梳羽毛法 的原則是淡色羽毛用深色梳,深色羽毛用淡色梳。
沒骨畫法

沒骨畫法是不用墨線鉤勒、直接以色彩繪畫物像的畫法。 沒骨畫法相傳為北宋徐崇嗣所創,此後畫者極少,清初的惲壽平是復興此畫法的大師,影響近代甚大。
沒骨畫法也以使用熟紙較恰當,因不用墨線,故以留白的 「水線」來曲分前後葉或花瓣與花瓣之間的關系,有以白當黑 的味道。沒骨畫法也可細分為幾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較工細如 雙鉤蠆填彩法,只是略去雙鉤的墨線,靠色彩的層層加染而成。
第二種畫法略為疏放稍帶寫意的筆意,直接以色彩點染,一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類似的色彩 點染局部,類似破墨因為使用熟紙,故產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帶斑駁的色彩變化。

一般而言,白描畫法、雙鉤填彩畫法與沒骨畫法機皆屬於工筆畫法的范疇,應注意其形態的完整與結構的清楚,初學者在畫前可先鉤 一張同尺寸的速寫稿,置於畫紙下,則構圖、形狀有個依據, 能專注色彩與運筆的趣味,無論以那一種發方法畫花、葉,色 彩皆要有濃淡的變化,一隻筆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後染」的方法,追情求更豐富的色彩變化,但設色不宜太濃 艷,總以淡雅為尚。染完色彩,等待乾後再鉤勒葉筋、絲花或 加畫花蕊,增補細部。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 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 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 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 出淋 痛快的大寫意,如下圖是徐渭所畫的「牡丹蕉石圖」。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 濃、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圖版是吳學讓教授以寫意畫法示範的紫藤,先以雙鉤畫法了解其結構。用寫意畫法現紫藤花,先以羊毫筆沾白粉,筆尖蘸花青,再蘸洋紅後以側鋒點垛,即畫出有濃淡與色彩變 化的花瓣,補小化瓣後,換草綠色畫細梗、點花蒂,並以黃粉 點花蕊。此外葉子的結構、葉序,穿藤法,亦應注意。
總之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 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須先在 工筆畫法中多下工夫,多觀察寫生,才能發揮筆簡而意足的特點。
國畫的畜獸畫基本技法

畜獸又稱走獸是中國畫中較難表現得好的一門,宋朝沙門 德洪即指出:「畫工能為神鬼之狀,使人動心駭目者,以其無 常形,無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為貴。惟犬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晝者難工,世之人見其似,則莫不貴之。」由此可 見畜獸有常形,即每一種動物都有一定的體型、比例與動態, 稍不謹慎,觀察得不夠仔細,即容易流為笑柄。常畫的畜獸有 馬、牛、虎、獅、鹿、羊、猿猴、貓、犬、狸、兔、馱、騾以 及象徵權勢的龍等,每一種走獸各有不同的特徵與習性,作畫 前必先詳細的觀察與寫生。
畜獸的觀察與寫生

我國古代畫家即非常重視觀察,譬如擅長畫獐猿的北宋畫家易元吉,曾游荊、湖間,深入山區,觀察野獸的動靜游息之態,故其走獸畫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經過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馬,必終日觀察,無暇與客人交談,故能畫出馬的特徵,黃山谷在其詩中即稱贊道:「李侯晝骨亦晝肉,下筆生馬如破竹 。」據說元代畫馬名家趙雍曾經據壯學馬滾塵狀,其母管夫人 自窗中窺看,正見一匹滾塵馬,故趙雍晝馬,能得其性情。可見古代成就高的晝家都很重視觀察,甚至親身模仿其動作,以求生動的表現畜獸的特徵與神趣。

蘇東坡的題跋中曾經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處士一日正在曝曬其書畫,有一牧童看見其中一軸戴嵩晝的鬥牛圖,拍手大笑說:「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牧童經常與牛生活在一起,發現到牛在角斗時, 牛尾是緊夾在兩股間,而唐朝畫牛名家戴嵩的觀察還欠周到,以致造成錯誤,是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中國畫一向提倡「形神兼備·以形寫神」,畫畜獸也不例外,觀察入微,掌握神態,才能將其畫活。走獸雖然同樣具備 五官、四肢,但其傳情表達的能力,卻不如人類豐富,然而我 們也不能忽視其細膩的動態和神情,每一種動物都有獨特的表 達喜怒哀樂的方式。此外動物也有許多特別的習慣和動態,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隨意的轉向各個方向,如收聽器般,能覺察極輕微的聲音;貓、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隨著自然光線的變幻而開合,猶如照像機的光圈原理;動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調節各種姿態,這些特點都應注意到。

畫貓耍表現出乖巧靈俐的特色,同屬貓科的虎則要表現出威嚴勇猛的感覺;畫驢要畫出傻氣和滑稽的味道,同屬奇蹄科的馬,就要晝出神駿豪邁的性格,每一種動物的性格,在作晝前必先稍加研究。

寫生時對動物解剖學應有了解,至少必先觀察其骨骼與肌 肉的關系,古人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是指一般人往往過 分去描寫搶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對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寫是累積創作素材和捕捉生動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過觀察與默畫相結合的方法,把生動的形象勾出,並不是看 一筆畫一筆,對於晝動態的畜獸,應掌握神態,尤其耍注意從 一個動態過渡到另一個動態的瞬間,只用寥寥幾筆,就要准確的表現出畜獸的特點,其動勢要靠線條不同方向的對比和組合來表現。茲以擅長走獸畫的梁中銘教授平日寫生的素描稿為例 ,配上攸以水墨表現的猴子冊頁,可以發現勤於觀察寫生,助益頗大。

寫意晝法

以寫意法畫畜獸,早在漢代壁晝及魏晉磚畫中即可見到略 為豪放的表現法,五代石恪的畫中亦可見具有禪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較盛行寫意的畫法,如沈周的寫生冊頁中亦有走獸, 郭詡的「牛背橫笛圖」墨色的乾濕濃淡變化生動,並以破筆枯 墨掃出牛毛,意趣橫生。近代的畜獸畫家,多以寫意法表現, 如徐悲鴻的「雙馬圖」,結合西洋畫的明暗觀念與正確的解剖 學知識,表現出天馬行空的賓士氣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現出 兇悍威嚴的氣勢,齊白石與李可染的牛,都有獨特的個性。

寫意畫法是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出豐富的內容,並能喚起 觀賞者的想像力與感染力,故以寫意法畫畜獸,對其細節須加 以簡化或省略,譬如繁瑣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傳神之 處可以誇張。至於配景的處理,必須根據各類走獸不同的習性 和生活環境來安排,譬如熱帶地區生長的走獸,就不宜配寒帶 的植物。牛、馬等走獸,可以不靠景物襯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點染些草色,如徐悲鴻的馬,多以留白的方式,讓觀 賞者自由聯想。

虎的寫意畫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態,赭石調藤黃畫虎身,再以稍濃的 墨畫斑紋,白粉染嘴、前胸等,並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鋒絲細毛後,蘸老虎的寫意畫法示範濃墨畫眼、耳並重鉤斑紋 ,第二次染白粉及濃墨絲細毛,白粉畫虎須,最後補景完成。 畫時大致全體同時進行,層層加重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歷史發展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台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范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西方美術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爭的深入,改革中國畫成為新的時代潮流。以留學日本、歐美的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倡導將西方美術的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的創作觀念與傳統的中國畫相融合,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中國畫的新路子,使傳統的中國畫煥發了新的生機。其中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將日本畫法與傳統的撞水、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了一種雄勁奔放、具有時代感的新風格。徐悲鴻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融入傳統的筆墨之中,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性。林風眠則調和中西,並汲取民間美術的質朴與剛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穎的獨特風格。另外,陳之佛將中外裝飾藝術中的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張大千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某些手法,創出潑彩畫法;李可染受西方畫寫生的啟發,直接對景寫生對景創作;吳冠中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觀念等表現中國畫傳統的詩情與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畫由過去士大夫和貴族娛樂自賞的貴族藝術轉向為「民眾的藝術」,由過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使中國畫在題材內容上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畫家們將視角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

20世紀20~30年代,畫家們對中國 畫的革新與發展,展開了論爭。如康有為提出「以復古為革新」、「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的主張;徐悲鴻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劉海粟提出要「發展東方固有的美術,研究西方藝術的精英」;林風眠主張「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特質和意義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紓則反對革新,號召人們鄙棄「外洋新學」,唯以「古意為宗」;金城則極力主張:「宣聖明訓,不率不忘,衍由舊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們圍繞著素描是否可作為中國畫造型的基礎,以及如何看待筆墨技巧、看待各種新國畫等問題展開了一場討論。80年代中期,又圍繞著在改革、開放和現代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如何革新中國畫以適應時代的審美需要的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造型特徵和表現方法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在

『伍』 賈寶珉、阮克敏、史如源、郭書仁這四位畫家的作品市場價格如何,是否有收藏價值。謝謝

津沽花鳥四名士——賈寶珉史如源阮克敏郭書仁畫印象
天津小寫意花鳥畫代不乏人,不僅富有傳統,而且頗有新意。如果說,在目前老一輩的小寫意花鳥畫的領軍人物是孫其峰、溥佐和蕭朗等人,那麼下一輩的花鳥畫家成長出來一批。這些是天津美術界的驕傲所在,也是天津花鳥畫走向全國的希望所在。本月18日,著名花鳥畫家賈寶珉、史如源、阮克敏、郭書仁四人聯袂在天津美術出版社展館舉辦畫展,給花鳥畫壇吹入一股清新之風。

四位畫家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美術教育第一線的教授,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從藝經歷。這是藝術人生的一筆財富。這些年來,他們四人一直沒離講台,一直帶領學生游歷山川大壑寫生,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繪畫功底。

正因為如此,他們四人有了又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著述頗豐。他們把理論實踐相結合,出版了大量理論技法方面的書籍。如賈寶珉一人就有二十餘冊書出版,像《花卉畫法》等三冊書以中、英和中英文對照三種版本向世界發行,引起很大的反響。

在藝術上四人雖然有著共同的師承,但在花鳥畫風格上各自有異。像史如源,他的花鳥畫擅紛繁,在他的畫中喜將長枝亂條繁葉茂草鋪滿畫面,豐盈滿目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細讀畫面,感到紛繁之下飽含一種韻致,韻致之外別有另番規整,潤涵中的老辣之氣,靈巧里的樸拙之象,使之畫趣盎然。

阮克敏時有工筆花鳥畫出於腕下,然更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寫意畫。在畫面上他更注重於「寫」。簡約是「寫」的絕佳表現形式,蔓長葉稀,紙大筆簡,最終要求的是畫的靈勁,在這一點上阮克敏筆到意到,恰到好處。再有就是,他的工筆花鳥靈透而不板滯,時有異於他人的畫面出現,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四人中郭書仁最年輕,所以每次四人展都「叨陪末座」。但是,他的畫有著活潑的生命氣韻,淡雅的色彩、沖和的筆墨、生動的造型,都使得畫面典雅清逸而又不失厚重。另外,深厚的書法功底使之有了展示書藝的空間,像一幅荷花中,大半被秀逸且剛勁的長跋占滿,透出濃濃的書卷氣。

以上真可謂:津沽花鳥四名士,清雅繁簡旨趣多。

『陸』 水粉 風景 花卉 的畫法

花的畫法示例

不同花有不同的畫法。為了初學者便於理解,現將各種畫法與表現效果的關系舉例說明如下:

陽光下的白玫瑰。白花雖不像紅花、黃花那樣艷麗,然而她有最豐富的色彩變化,光照、投影、反光、透光交熾輝映,色彩淡雅明麗,在暗色背景的襯托之下更顯得艷麗無瑕——這就是這張畫的表現意圖。其畫法步驟是這樣進行

①起好大體輪廓後,首先塗上暗色的背景,留出花的部位。這時白花不畫自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色彩關系。

②根據半球體結構受光、背光的色彩轉化規律,概括地區分出總的體面關系。一方面是為了表現花的基本體積與結構,同時也藉此在強烈的黑白對比中尋求中間色調的變化,加強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聯系,使之融為一體。要注意的問題,一是要敢於把白花的暗部畫重,與背景相接應;同時又要充分體現花的透明感。二是抓住幾個對表現體積與動態有決定性作用的典型花瓣,准確、肯定的畫出其基本形,而對一般花瓣暫不必一一描繪。

③調整一下整體關系,進一步充實亮部、灰部、暗部的形體結構和色彩變化,描繪重點花瓣的細節,使畫面臻於完善。

含苞的牡丹花開始同前。此花的球體特徵更加明顯,所以先按圓球體畫出主要部分,然後再在圓球的上部由外及里或由里及外依次畫出各層之間重疊花瓣。

姚黃牡丹。這種牡丹是由多瓣聚集而成,根部的大瓣如同托盤,頂部的許多小瓣聚成球體。由於花瓣薄而透明,花瓣的深層輝映著暖色的透光效果,色彩艷度超過受光部位。表現這種繁多的花瓣時,不必一一細描,強調總體感覺。把握基本的色彩關系和虛實變化,除了幾個大瓣和處於明暗交界處的幾個小瓣作具體處理外,大部分的花瓣都不太強調它們的邊沿輪廓,只要依據花瓣的形狀和方向在調色和用筆上略加變化就足夠了。這樣由於花瓣明暗變化減弱反而增強了透明感。在處理暗部的花瓣時,先用底子的暗色畫入,然後再用比此底子亮些的粉質灰色壓出邊緣,有意識地讓底色部分透出,這樣更顯得飽含水分、輕薄透明。

球形的菊花花瓣細碎繁多,一一勾畫必顯瑣碎,只塗大色塊、缺乏必要的細節又不像菊花,其關鍵是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統一。此畫的方法是:先從整體關系入手,畫出球體的基本體積,然後在大面的亮面上加上一些花瓣突起後暗部長投影的小暗面;在大面的暗部——主要是明暗交替或反光部位畫出若干受到光照的亮色花瓣。當然要注意區別各個細節的明暗虛實,可隨著體積的轉化改變用筆的方法,使小瓣的感覺似有若無,在重點地方仔細畫一下結構變化,以實帶虛、虛實相宜,各種點之間呼應起來,使畫面豐富、充實、和諧、統一。

逆光的月季花。強光照射下的花朵固然明快、鮮亮,然而背光處或陰影中的花朵也另有一番情趣:柔和、素雅,在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調中,有著含蓄、微妙的冷暖對比。為了襯托花的嫵媚、潔凈,在背景上運用了粗糙的肌理變化。畫花時,則用筆輕柔,色中飽含水分,中心部分一氣呵成,趁濕點上花蕊,使之融為一體,然後,再重點修飾一下花瓣邊緣的轉折與前後層次,使之豐富起來。

3.花卉寫生的構圖

花卉之美不僅在於花朵有艷麗的色彩、誘人的芳香,而且花與枝、葉的自然和諧更有天然之趣,處理好枝、葉及整個情勢、動態,也是花卉寫生的一個課題。有些花卉實際開花很一般或不常開花,如竹子、文竹、松樹盆景等,在花卉中屬於觀葉植物,足見畫好枝葉的重要性,描繪庭院花卉一角,這是極普通的一角,粗壯的仙人球開出潔白秀麗的小花,旁邊的蘭葉以婀娜多姿的曲線與仙人球垂直的花莖相映成趣,構成了輕音樂般的詩情畫趣。畫幅採用了中性灰調,在低純度的色彩烘托下,白花蕊部的淡淡的黃綠色才顯得鮮嫩清秀,富有生機。整個畫面的情調與構圖中的點、線、面的配置,光影、色調的處理是分不開的。環境襯託了花的艷美,花朵也點綴了環境的幽雅。

在花圃寫生,重要的在於選擇和組織。不僅要選擇典型的花朵,還要盡可能有相應理想的背景。花朵的向背、聚散,枝葉的動勢,都是構圖中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生長的花叢間很難找到一個現成而又完美的構圖,大多數情況下,還要根據畫面的需求進行再加工,或選取這—株上的葉,那一株上的花;或加強某一部分削弱某一部分,只要安排合理,是有助於畫面表現的。

有條件時也可以進行插花寫生,將採集好的花朵進行選擇搭配,置於瓶中,對花形大小、光照、顏色、疏密集散等都可進行人工調配,這樣將更有利於對花型的結構及表現方法作認真的研究。插花是一種藝術,也是繪畫中人們喜聞樂見的描繪題材。

作品欣賞:

關於繪畫風景的一些總結

1晨,早晨在太陽未出之前,大地剛從黑暗中醒來,由於露水和霧氣較重,整個對象顯得較為偏冷,朦朧。太陽出來以後,景物的受光部分偏淺的玫瑰色、淡黃一類的暖色,背光部分相對偏紫,藍綠一類冷色。
2傍晚,夕陽西下,全部的山川河流被抹上一層金黃,景物的受光部分為淡的橘紅,橘黃色,天空則常呈現亮的黃紫灰、黃綠灰一類的補色,落日後,所有景物逐漸變成紫青色,藍黑色,直至夜幕降臨。
3晴天,陽光的映射下,景物的形體和輪廓變的清楚、明確。光線越強,物體的反光越明顯。早、中、晚的陽光是有差別的,清晨的陽光在上午10點左右,與下午4點以後的陽光偏暖,中午呈亮白色,反光強烈。影子偏藍紫色,色調主要傾向是黃白色或亮黃色。
4陰天,由於陰天沒有陽光的照射,光源呈散射光,景物的受光面偏銀灰、藍灰一類的冷色,而背光與立面色度較重,多呈紫褐、褐綠、赭綠等一類暖色,反光不明顯。
5雪景,地面,樹林,山嶺上的雪色彩特別亮,天空往往處於中間色階,如有陽光時雪的受光亮而暖,投影由於受天光影響帶一點蘭色,畫雪時,盡量畫出它的體積感和松軟性。
其他地方色彩注意事項:
山,遠山要畫的概括,簡練,中,近要依據山的起伏,形態等特點畫。畫山時要注意符合自然規律,注意裁減和取捨。有陽光照射時山一般是受光暖,背光冷。
石,要注意表現體積的感覺,受光面呈亮的冷色,背光成赭褐,紫褐等一類的暖色。
樹,樹的色彩主要以普藍、群青、橘黃、淡黃調出各異的綠。受光面以粉綠,紫羅蘭,鈷藍。湖藍與其他顏色調和後所組成。
水,一般要表現靜態水和動態水,可以依靠筆觸的不同來區別。水往往受天光的影響,波浪暗部色彩偏暖,上午或下午陽光側射時,水面傾向較深的藍紫色,中午偏藍灰色。
天,天空不要畫的平塗一樣,應該有變化,要表現出高深的空間感,有時上部顏色深,下部顏色淺,有時上部顏色淺,下部顏色深,不能平塗成一樣,但差別不是太大。
雲,畫雲時要注意表現雲與天空的關系,雲有厚、薄、大、小、虛、實之分。
房,在畫房屋時,要注意房屋的比例結構和透視關系,以及整體的協調關系。
總之,在畫景物時盡量顏色不要太單一,不如樹是綠的,不要平塗成一樣,樹有受光和背光,受光面可能是黃綠,背光可能是綠里有藍紫的深色,還有介於受光和背光的固有色,是樹的本色,從這些再細分,樹的枝杈呀,有的地方的葉子稀少有的繁茂,色彩盡量在不脫離主色調綠的基礎上豐富一些,比如粉綠,淡綠,黃綠,青色,土黃,翠綠,藍紫色,等等。
最後,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事物的投影,就是影子,在一副畫面里是非常重要的,有時畫面有些飄的感覺,加上深色的投影就可以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縱深感。
我再介紹一點我上學時學的,任何事物都有亮部,暗部,明暗交界線,反光和投影。抓住這這幾點再注意色彩的運用就可以畫出好的風景畫了。
物體在光線照射下的規律:
亮部色=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
中間色=固有色+光源色
暗部色=固有色+環境色

『柒』 求素描寫生花卉(盆栽)的詳細畫法

一來網,教育欄目,有很多高清靜物風景素描的教學視頻,你可以看看,看完要給我高分奧

『捌』 素描花卉畫法

整幅圖都來是花卉?無論怎樣,你自先定出整幅畫得最高點、最低點,再把花最高最低點及花的形狀、位置、大小確定下來(用長線,基本畫成框),在修改成花的形狀(也要注意透視原理哦)。在根據明暗關系作排線。(亮面也要排線哦,排得淡一點,排半組或一個方向就可以了),暗的地方加黑點,在每朵花的後面排些背景 (不要太多,也不要太規則,而且要排得淡,比亮面深些,背景的排線和該花形狀有一點像,是有點點像哦),這樣就可以畫出立體感了。最好去買本摹本來參考總會捂出些的。

『玖』 近現代國畫的介紹

國畫的花鳥畫基本畫法

花卉的觀察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 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了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 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乾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 一 ) 花朵:花朵經常是畫面的主題, 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花瓣有單瓣與重瓣 ( 復瓣 ) 之 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 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單瓣,大部 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 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長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 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 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花萼亦因花的種類而異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絲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長 在一長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長,山茶萼像魚鱗等。
( 二 ) 葉:單葉植物從枝或莖長葉時,葉序有對生互生 輪生叢生等,復葉植物有的成羽狀掌狀鳥足狀,有的是二重復 葉,形式更為復雜,必先了解其生長的規律,才不致在繁雜中 發生錯誤,葉有葉柄與葉脈,形狀有尖圓長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莖枝: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幹挺 硬,有些相當粗狀,草本的莖大都較嫩,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 的蔓延,有的還長有須狀的攀緣莖。

花卉的寫生
各種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較清新,生氣勃勃,是寫生的好 時間,寫生是為創作收集素材,如果是為了工筆畫的需要,就 必須作細致的描寫,有時我們在畫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寫生收集素材的時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側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葉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 花蕾,也要有將綻的大花蕾。葉子也是如此,除了成葉外也要 有嫩葉及嫩芽,並注意陰陽向背,大小穿插。枝幹也要有主幹 、支幹之分,以及在在畫面上的姿態和疏密。以上這些都是我 們在針對目的寫生收集素材時,首先要注意到的問題。
雖然花鳥畫不像山水畫常有移動視點的表現法,通常視 角比較穩定,但我們觀察時可運用移動視點的方法,選取最美 角度寫生,並注意花、枝、葉的大小比例。畫花朵可從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畫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擴展,花瓣 太復雜的可進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畫葉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葉序、結構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與疏密、前後葉 的變化,最後畫枝幹,大幹還要畫出皮紋,如梅花的大幹要蒼 老、皮紋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橫皴,松干皮要 鱗皴,紫薇花干皮較光滑等不同種類的枝幹特點。
花卉的寫生,宜從折枝花卉開始,折取花葉易於入畫的一 枝,插於花瓶中詳細觀察,花蕊被遮蓋的也可撥開,研究細部 結構。對於簡單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選取整株花的一角來嘗試 或全株花的寫生,由於枝葉復雜,須選擇適當的角度,並做大 幅度的刪減或調整。總之花卉的寫生並不是畫植物的插圖或說明圖,需主觀的取捨與美化,並強調意趣的表現。
鳥類的觀察
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 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 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
(一)涉禽: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 例如鶴、鸛、鷺鷥等。
(二)游禽:喜歡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腳短,趾間有蹼,多 捕食魚蝦和小蟲。例如海鷗、野鴨、鴛鴦、雁、信天翁 等。
(三)猛禽:雙翅強而有力,嘴形如勾,腳夷尖銳,性情猛悍 ,專門捕食小動物。例如鷹、鷲、鶚、隼等。

(四)攀禽:多數上嘴鉤形,下嘴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 夷攀抓在樹幹上。例如鸚鵡、啄木鳥等。
(五)鳴禽:喜歡鳴叫,一般小鳥多屬此類。
例如維、鶯、畫 眉、伯勞、黃鸝、八哥等。
(六)雉禽:屬於棲地類禽鳥,身體較大毛色美麗,尾長,嘴 形與雞類似,多生長於山林矮木叢中。例如雉雞、錦雞 、長尾雉、孔雀等。禽鳥是卵生,故其身體(不包括頭 、頸、腳、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 ,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微,一般而言 ,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長而尾短,山禽(鳴禽、 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極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 蟲,嘴長者食熊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椎形。能長 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 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此外如頭形、眼精的顏色及 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須把握其特微。
鳥類遍體生長羽毛,細密的綿羽有保溫的作用,此外也有 半綿羽,以及許多形狀不清楚,層次繁多而疊列成一大片的感 覺。另一種是羽片形狀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詳細的 名稱,應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狀及其疊列的關系,以求 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與秩序。
此外尚須明白禽鳥的雌雄,禽與獸絕大部份都是雄的較美 ,少數雌雄的羽毛一樣,但是雌鳥總比雄鳥略小,鳥的翼及尾 ,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鳥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鳥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鳥類的喜、怒、哀、驚,表現在翼、尾及 姿態上,亦有不同。
鳥類的寫生
鳥類除了結構復雜外,又活潑善動,要以真鳥直接寫生, 對初學者是一大挑戰,剛開始不妨寫生鳥類標本。畫標本的優 點是可以從各角度詳細的觀察細節,甚至重要羽毛的數目也可 慢慢的數清楚,尤其是畫工筆翎毛,標本的觀察助益頗大。然 而畫標本的缺點是容易畫出動態生硬呆板,甚至形狀比例失真 的作品。標本雖從真鳥剝制而成,但經人工填塞棉花於體內, 容易變形,鳥的眼珠亦不依類別的不同而變化,通常裝上統一 的人工替品。張開的翼及腳都家鐵絲支撐重量並維持形態,往 往因為製作者疏於觀察及技巧不足,而使關節變化失真,生硬 挺直,或重心不穩,羽毛凌亂等缺點。初學者了解這些極可能 發生的症狀之後,不妨比較鳥類的參考書籍圖片,或前往鳥店 、動物園甚至野外觀察,並可藉照相機的功能,凝固瞬間的動 作,作為寫生的輔助參考資料。
作過鳥類標本觀察之後,即可嘗試籠中鳥的寫生。最好到 鳥店選購一種平時熟悉而溫 馴的小鳥, 最好價格不要太高, 又容易飼養者,作為寫生的對象。首先要觀察其各種動態,如 踏枝、啄飲、搜翎、欲升、欲降、鳴啼、縮頸、飛翔..,等不 同的動作,並將其特徵記憶下來。寫生之前不妨仔細的觀察, 並發現它最常重復出現的動作,或持續最久的型態作為寫生的 選擇,以鉛筆或毛筆做速寫,鳥的姿態改變時不妨依記憶修補 ,或等待其出現相同動態時,再迅速掌握,如做詳細的描繪較 費時,需耐心的畫畫停停,分幾次描繪完畢,而創作時最好也 能經常觀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鳥的神態。
籠中鳥的行為動作與在大自然中的秦鳥略有不同,就如同 在監獄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動作有別一樣,為了表現『 好鳥枝頭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種鳥的生活環境與棲 息之態,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實地的觀察,配合望遠鏡賞鳥更佳 。每一種鳥的習性與姿態不盡相同。如燕子與鴿子是不站在樹 枝上的,鶴與鷺鷥是拳一足而睡,烏鴉與喜鵲的動態絕不相同 若不仔細觀察,張冠李戴,舊部合乎物態,物理與物情。此外 鳥類棲宿或非翔時,頭必迎風、如背著風、羽毛必定掀起來, 這也應該注意到的現象。
速寫時可先畫出鳥的主要形體(蛋型)在根據頭部的動態 (如伸頭、縮頸、扭轉等)添加頭部(頭部大致也成蛋形), 再添加翅、尾與足部。爪在平地時需踏的穩,在枝上需抓的緊 。非翔實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不可兩者同時伸展。最重 要得是身體要有重心,型態力求生動活潑,才能表現出生命力。

白描畫法
白描畫法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 、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譬如兩幅最早的戰國楚墓出土的 帛畫,即以白描法表現,我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 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
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 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 以所表現對象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 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稍粗稍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 ,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乾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 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鬆而柔軟的感覺。
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尤其在白描畫中,線條的優劣是一 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白描畫運筆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 和速度要均勻,鉤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 涵蓄在內,不宜顯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筆墨,不耐久看。鋒芒 過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現出一種霸悍的氣象,有時尚可減低 某些花卉、禽鳥的美感,故白描畫的線條要「寓剛建於婀娜中。
此外運筆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滯,務必要有「無往 不回」之意,腕力氣力一定要送到頭,止筆向上提時,也不可 輕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據吳學讓教授提供的示範 有三種主要的線條,一為起筆停筆(一字描),適於畫葉梗、 竹乾等。二為釘頭鼠尾描,適於畫葉筋、葉片等。三為連續弧 線描,適於畫花瓣。下圖是禽鳥的局部畫法示範,畫鳥的順序 是先畫嘴的當中一長筆,再畫上顎和下顎各一筆,再依次畫眼 圈、點眼、頭額、背、翼、胸、腹、腿、爪、補尾。畫細毛的 線條落筆與收筆較輕,中段略粗,若落筆太重,不易表現出羽 毛的質感。
雙鉤填彩畫法
雙鉤填彩畫法是用線條鉤描物象後在填色的畫法,又稱鉤 勒填彩法或雙鉤設色法,是從白描的基礎上染色彩而成。它的起源甚早,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已見此種畫法,五代 畫家黃筌是雙鉤填彩法的代表性畫家,其線條纖細,賦色艷麗 ,是北宋院畫花鳥畫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雙鉤填 彩法,但風格野逸,較注重線條的趣味及墨韻,後世的花鳥畫 家 ,用筆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黃筌,並兼取兩家的神似逸 韻。

畫雙鉤填彩法應選擇熟紙 (紙) 或絹,先用墨線雙鉤白 描後,准備兩只羊毫筆作渲染,一隻蘸色,一隻沾清水,要先 練習一手執兩只筆,並能靈活交換。設色時顏色要淡,應多染 幾次,將花、葉內側( 或中央 )的顏色以清水筆推染至邊緣 ,清水筆內的含水量要適當,水太多會留有痕跡,太乾則渲染 不開。渲染完後,如原來的墨線已經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鉤一次,鉤一次,稱為「勒」,同時也可從畫紙背後托染,使 畫面的花葉顏色更加濃厚、均勻。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 後染:先將花朵的顏色最淡的顏色 底(既平塗打 底)再用其他顏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紅色、淺黃色的 可花先用白粉 底,在用淺綠、洋紅、藤黃等色分染。 葉子可先用草綠 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後 :紫紅色或深紅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 墨)自內側向外分染後,再 紅色,染葉也可先用花青 (或淡墨)分染後,再 草綠。
(三)接染畫法:譬如粉紅色的荷花瓣,尖紅,根部稍帶淡綠 色,可先用白粉 底再用洋紅由尖向內分染,並立即用 淡綠色由內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蟲蝕的 破葉,亦可用接染法。
於禽鳥的賦采法略有不同,下圖為吳學讓教授的示範,首 先白描後以淡墨分染,然後以顏色第二次分染,乾後第三次鋪 色,接著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鋪色 梳毛(絲毛)是化翎毛( 或畜牲)所常用,為了強調羽毛松軟而細密的感覺,梳羽毛法 的原則是淡色羽毛用深色梳,深色羽毛用淡色梳。
沒骨畫法

沒骨畫法是不用墨線鉤勒、直接以色彩繪畫物像的畫法。 沒骨畫法相傳為北宋徐崇嗣所創,此後畫者極少,清初的惲壽平是復興此畫法的大師,影響近代甚大。
沒骨畫法也以使用熟紙較恰當,因不用墨線,故以留白的 「水線」來曲分前後葉或花瓣與花瓣之間的關系,有以白當黑 的味道。沒骨畫法也可細分為幾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較工細如 雙鉤蠆填彩法,只是略去雙鉤的墨線,靠色彩的層層加染而成。
第二種畫法略為疏放稍帶寫意的筆意,直接以色彩點染,一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類似的色彩 點染局部,類似破墨因為使用熟紙,故產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帶斑駁的色彩變化。

一般而言,白描畫法、雙鉤填彩畫法與沒骨畫法機皆屬於工筆畫法的范疇,應注意其形態的完整與結構的清楚,初學者在畫前可先鉤 一張同尺寸的速寫稿,置於畫紙下,則構圖、形狀有個依據, 能專注色彩與運筆的趣味,無論以那一種發方法畫花、葉,色 彩皆要有濃淡的變化,一隻筆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後染」的方法,追情求更豐富的色彩變化,但設色不宜太濃 艷,總以淡雅為尚。染完色彩,等待乾後再鉤勒葉筋、絲花或 加畫花蕊,增補細部。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 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 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 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 出淋 痛快的大寫意,如下圖是徐渭所畫的「牡丹蕉石圖」。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 濃、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圖版是吳學讓教授以寫意畫法示範的紫藤,先以雙鉤畫法了解其結構。用寫意畫法現紫藤花,先以羊毫筆沾白粉,筆尖蘸花青,再蘸洋紅後以側鋒點垛,即畫出有濃淡與色彩變 化的花瓣,補小化瓣後,換草綠色畫細梗、點花蒂,並以黃粉 點花蕊。此外葉子的結構、葉序,穿藤法,亦應注意。
總之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 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須先在 工筆畫法中多下工夫,多觀察寫生,才能發揮筆簡而意足的特點。
國畫的畜獸畫基本技法

畜獸又稱走獸是中國畫中較難表現得好的一門,宋朝沙門 德洪即指出:「畫工能為神鬼之狀,使人動心駭目者,以其無 常形,無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為貴。惟犬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晝者難工,世之人見其似,則莫不貴之。」由此可 見畜獸有常形,即每一種動物都有一定的體型、比例與動態, 稍不謹慎,觀察得不夠仔細,即容易流為笑柄。常畫的畜獸有 馬、牛、虎、獅、鹿、羊、猿猴、貓、犬、狸、兔、馱、騾以 及象徵權勢的龍等,每一種走獸各有不同的特徵與習性,作畫 前必先詳細的觀察與寫生。
畜獸的觀察與寫生

我國古代畫家即非常重視觀察,譬如擅長畫獐猿的北宋畫家易元吉,曾游荊、湖間,深入山區,觀察野獸的動靜游息之態,故其走獸畫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經過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馬,必終日觀察,無暇與客人交談,故能畫出馬的特徵,黃山谷在其詩中即稱贊道:「李侯晝骨亦晝肉,下筆生馬如破竹 。」據說元代畫馬名家趙雍曾經據壯學馬滾塵狀,其母管夫人 自窗中窺看,正見一匹滾塵馬,故趙雍晝馬,能得其性情。可見古代成就高的晝家都很重視觀察,甚至親身模仿其動作,以求生動的表現畜獸的特徵與神趣。

蘇東坡的題跋中曾經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處士一日正在曝曬其書畫,有一牧童看見其中一軸戴嵩晝的鬥牛圖,拍手大笑說:「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牧童經常與牛生活在一起,發現到牛在角斗時, 牛尾是緊夾在兩股間,而唐朝畫牛名家戴嵩的觀察還欠周到,以致造成錯誤,是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中國畫一向提倡「形神兼備·以形寫神」,畫畜獸也不例外,觀察入微,掌握神態,才能將其畫活。走獸雖然同樣具備 五官、四肢,但其傳情表達的能力,卻不如人類豐富,然而我 們也不能忽視其細膩的動態和神情,每一種動物都有獨特的表 達喜怒哀樂的方式。此外動物也有許多特別的習慣和動態,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隨意的轉向各個方向,如收聽器般,能覺察極輕微的聲音;貓、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隨著自然光線的變幻而開合,猶如照像機的光圈原理;動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調節各種姿態,這些特點都應注意到。

畫貓耍表現出乖巧靈俐的特色,同屬貓科的虎則要表現出威嚴勇猛的感覺;畫驢要畫出傻氣和滑稽的味道,同屬奇蹄科的馬,就要晝出神駿豪邁的性格,每一種動物的性格,在作晝前必先稍加研究。

寫生時對動物解剖學應有了解,至少必先觀察其骨骼與肌 肉的關系,古人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是指一般人往往過 分去描寫搶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對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寫是累積創作素材和捕捉生動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過觀察與默畫相結合的方法,把生動的形象勾出,並不是看 一筆畫一筆,對於晝動態的畜獸,應掌握神態,尤其耍注意從 一個動態過渡到另一個動態的瞬間,只用寥寥幾筆,就要准確的表現出畜獸的特點,其動勢要靠線條不同方向的對比和組合來表現。茲以擅長走獸畫的梁中銘教授平日寫生的素描稿為例 ,配上攸以水墨表現的猴子冊頁,可以發現勤於觀察寫生,助益頗大。

寫意晝法

以寫意法畫畜獸,早在漢代壁晝及魏晉磚畫中即可見到略 為豪放的表現法,五代石恪的畫中亦可見具有禪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較盛行寫意的畫法,如沈周的寫生冊頁中亦有走獸, 郭詡的「牛背橫笛圖」墨色的乾濕濃淡變化生動,並以破筆枯 墨掃出牛毛,意趣橫生。近代的畜獸畫家,多以寫意法表現, 如徐悲鴻的「雙馬圖」,結合西洋畫的明暗觀念與正確的解剖 學知識,表現出天馬行空的賓士氣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現出 兇悍威嚴的氣勢,齊白石與李可染的牛,都有獨特的個性。

寫意畫法是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出豐富的內容,並能喚起 觀賞者的想像力與感染力,故以寫意法畫畜獸,對其細節須加 以簡化或省略,譬如繁瑣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傳神之 處可以誇張。至於配景的處理,必須根據各類走獸不同的習性 和生活環境來安排,譬如熱帶地區生長的走獸,就不宜配寒帶 的植物。牛、馬等走獸,可以不靠景物襯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點染些草色,如徐悲鴻的馬,多以留白的方式,讓觀 賞者自由聯想。

虎的寫意畫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態,赭石調藤黃畫虎身,再以稍濃的 墨畫斑紋,白粉染嘴、前胸等,並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鋒絲細毛後,蘸老虎的寫意畫法示範濃墨畫眼、耳並重鉤斑紋 ,第二次染白粉及濃墨絲細毛,白粉畫虎須,最後補景完成。 畫時大致全體同時進行,層層加重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歷史發展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台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范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西方美術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爭的深入,改革中國畫成為新的時代潮流。以留學日本、歐美的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倡導將西方美術的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的創作觀念與傳統的中國畫相融合,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中國畫的新路子,使傳統的中國畫煥發了新的生機。其中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將日本畫法與傳統的撞水、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了一種雄勁奔放、具有時代感的新風格。徐悲鴻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融入傳統的筆墨之中,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性。林風眠則調和中西,並汲取民間美術的質朴與剛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穎的獨特風格。另外,陳之佛將中外裝飾藝術中的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張大千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某些手法,創出潑彩畫法;李可染受西方畫寫生的啟發,直接對景寫生對景創作;吳冠中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觀念等表現中國畫傳統的詩情與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畫由過去士大夫和貴族娛樂自賞的貴族藝術轉向為「民眾的藝術」,由過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使中國畫在題材內容上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畫家們將視角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

20世紀20~30年代,畫家們對中國 畫的革新與發展,展開了論爭。如康有為提出「以復古為革新」、「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的主張;徐悲鴻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劉海粟提出要「發展東方固有的美術,研究西方藝術的精英」;林風眠主張「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特質和意義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紓則反對革新,號召人們鄙棄「外洋新學」,唯以「古意為宗」;金城則極力主張:「宣聖明訓,不率不忘,衍由舊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們圍繞著素描是否可作為中國畫造型的基礎,以及如何看待筆墨技巧、看待各種新國畫等問題展開了一場討論。80年代中期,又圍繞著在改革、開放和現代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如何革新中國畫以適應時代的審美需要的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造型特徵和表現方法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

熱點內容
半身海棠 發布:2024-10-19 23:10:24 瀏覽:714
毛線鉤織康乃馨教程圖解 發布:2024-10-19 23:10:19 瀏覽:109
榆樹盆景摘葉 發布:2024-10-19 22:59:40 瀏覽:787
默血蘭花 發布:2024-10-19 22:59:38 瀏覽:281
卧鹿梅花鹿 發布:2024-10-19 22:55:40 瀏覽:109
只留一朵 發布:2024-10-19 22:53:15 瀏覽:926
香水百合過敏症狀 發布:2024-10-19 22:50:20 瀏覽:687
淘寶皇冠花店 發布:2024-10-19 22:45:26 瀏覽:786
大堂盆栽 發布:2024-10-19 22:08:56 瀏覽:299
圈柏盆栽 發布:2024-10-19 21:58:59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