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文人插花

文人插花

發布時間: 2021-01-02 03:07:07

⑴ 東晉都有哪些名人

東晉的名人有:

1、陶淵明——東晉詩人

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

2、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字逸少,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他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3、謝安——東晉著名政治家

謝安,字安石,別名謝太傅,東晉著名政治家、名士。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

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

4、劉伶——魏晉時期名士

劉伶,字伯倫,別名醉侯、酒仙,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他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徵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後卒。劉伶現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 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也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嚮往,後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5、王導——東晉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王導,字茂弘,別名王丞相,東晉政治家、書法家,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邪王氏」,東晉建立後,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亂」時,又受元帝遺詔輔立晉明帝,其後進位太保。明帝駕崩後,王導與外戚庾亮等共同輔政。庾亮不聽王導等人的勸諫,執意征歷陽太守蘇峻入京,致使其舉兵反叛。「蘇峻之亂」平定後,王導駁斥眾人企圖遷都的念頭,穩定局勢。此後聯合太尉郗鑒繼續執政,雖與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頗重,但終無大亂。

6、祖逖——東晉著名軍事家

祖逖,字士稚,別名祖豫州,東晉著名軍事家。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

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

7、陶侃——東晉名將

陶侃,字士行,別名陶公,東晉時期名將,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陶侃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

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劉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

⑵ 宋代四藝受什麼影響

點茶、焚香、掛畫、插花:宋代生活中的「四藝」茶 詩情花意。





四藝,通常指內中國文人所推容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即琴、棋、書、畫,又稱為「文人四藝」,或「秀才四藝」。「琴」指的是彈琴(多指古琴)、「棋」指的是弈棋(多指圍棋和中國象棋)、「書」指的是書法、「畫」指的是繪畫。


扎、糊、繪、放:中國風箏技藝中的「四藝」說風箏。

說、學、逗、唱:相聲中的「四藝」。

點茶、焚香、掛畫、插花:宋代生活中的「四藝」茶 詩情花意-中華插花展。

算術、幾何、音樂、天文學:畢達哥拉斯把這四門學科作為「四藝」(Quadrivium),另外加上文法、邏輯和修辭學三門,構成「七藝」,是歐洲中世紀教育的必修七門課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學派。

⑶ 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愛什麼這四件事

古代君子有四雅: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掛畫則重在「境」之美。
四雅之一:焚香|香事
焚香是指人們將從動物和植物中獲取的天然香料進行加工,使其成為各種不同的香型,並在不同的場合焚熏,以獲得嗅覺上的美好享受。焚香一開始就從人們的生理需求迅速與精神需求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盛唐時期,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及富裕人家就經常在聚會時,爭奇斗香,使熏香成為一種藝術,與茶文化一起發展起來。至宋,我國的焚香藝術,與點茶、插花、掛畫一起,被作為文人「四藝」。古人對焚香的要求是無煙卻香味低回悠長,書齋庭院里,千古文人佳客夢,紅袖添香夜讀書。香氣悠然里,或抱膝觀書,或對坐清談,都是古典中國雋永的意象。
四雅之二:品茗|茶事
茶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茶被發現及飲用以來,都被歷代文人雅士所追捧。三五好友,聚於高山流水之間,品茗談志,盡顯中國文人之風。古人煮茶講究火候。水煮得嫩、老與適中,加茶的時間與方法,煮茶的方式與「湯花」的好壞多少,其關鍵都看會不會掌握湯候。《茶經》中說:「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五三煮」)。
四雅之三:插花|花事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
四雅之四:掛畫|畫事
焚香重嗅覺之美,品茶重味覺之美,插花重觸覺之美,而掛畫則重視覺之美,四藝合一展現宋代文人雅士風雅,韻味的生活美學。「掛畫」最早掛於茶會座位旁,內容是關於茶的知識,演變至宋代,掛畫改以詩、詞、字、畫的卷軸為主,當時文人雅士講究掛畫的內容和展示的形式,作為平時家居鑒賞或雅集活動共賞的重要活動。

⑷ 焚香品茗掛畫插花 文人雅士有誰

原文
焚香
中國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凈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健身的習俗。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隻香幾,上置三足香爐,皇帝升殿時,爐內焚起檀香,致金鑾殿內香煙繚繞,香氣四溢,使人精神振奮。
古時的諸葛孔明,彈琴時不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興。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時焚香,也是為了創造一種幽靜風雅的氛圍。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觀書時,齋中常要焚香。他在詩中寫道:「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更十分青睞焚香靜坐和修身養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購買十多斤檀香,並建一「息軒」,常在軒中焚香靜坐。他題詩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見焚香靜坐的養生健體之功。
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也十分尊崇焚香作畫的神奇作用。他說:「觀畫,在香霧飄動中可以達到入神境界;作畫,我也於香霧中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寫意而能傳神。」
在家中經常焚香,可以醒腦清神,去濁存清,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且有延年益壽之功。
品茗
飲茶,雅稱品茗,是一種源自中國廣州的粵式飲食,而後在廣東乃至世界各地傳播,成為廣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香港,飲茶一開始是叫做「上茶樓」或者「上酒樓」,後來就叫了「去飲茶」,慢慢「飲茶」就變成了上茶樓喝茶吃點心的代名詞。飲茶主要包括了喝茶和吃點心,而點心中數蝦餃和叉燒包在早期較為廣受歡迎,故此粵語內形容飲茶為「一盅兩件」(一盅茶+兩件點心),而且在某些語境下它還表示「最低消費」的意思。飲茶在香港及廣東一帶非常流行,近年更流傳到中國其他省份及世界各地,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粵菜之一。在外國,飲茶差不多是點心的同義詞。飲茶的茶樓在歐美被稱為「Dim Sum House」(中譯:點心屋)。澳紐索性把飲茶的地方同樣稱呼為「飲茶」,而日常交談亦會說「Let's go to Yum Cha」(中譯:我們去飲茶吧)。
掛畫
裝飾畫(Decorative Painting)是一種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帛畫藝術,並不強調很高的藝術性,但非常講究與環境的協調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藝術類型作品。一般分為具象題材、意象題材、抽象題材和綜合題材等等。
更確切的起源是戰國時期的帛畫藝術。洞窟壁畫、墓室壁畫、宮殿裝飾壁畫藝術對當今裝飾畫的影響也非常大。
插花
在我國插花的歷史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已為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一般看來並不起眼的綠葉一個花蕾,甚至路邊的野花野草常見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秀作品來。使觀賞者在心靈上產失共鳴的是創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產生共鳴那麼這件作品也就失擊了觀賞價值。具體地說、即插花作品在視覺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種感觀和情感上的自然反應,如果未能立刻產生反應,那麼擺在眼前的這些花材將無法吸引觀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觀賞者情感產生反應的要素有三點:一是創意或稱立意、指的是表達什麼主題,應選什公花材;二是構思(或稱構圖),指的是這些花材怎樣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與創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機配合,作品便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要有一個與之相協調的環境,插花作品與環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裝飾需依環境及場合的性質而定,不同場合和對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會商廈、酒樓開業,以及宴會廳等隆重場合的喜慶用花,花材色彩要鮮艷奪目,花形碩大,以展示熱鬧、有氣派:反之,哀悼場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凈如白色、黃色花材,籍以寄託哀思。應用插花來烘托氣氛、渲染環境,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⑸ 自古文人「四大雅事」知多少

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為四藝。

⑹ 西方插花種類的典型代表有什麼 (文人花,花束瓶插,桌花,花束)多選題

應該是:花束瓶插。

⑺ 中國所有節日及習俗

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自漢以後基本定型,有一定增減,民國以後,由於正式西化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民間仍然堅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數。直至文革,政府更削減了宣傳除春節以外的傳統節日,即使對於春節,也被宣傳成「過革命化的春節」。改革開放以後,民間開始慶祝一些傳統節日,報刊上也相應作了些介紹宣傳。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間慶祝的傳統節日大約占傳統節日的三分之一。傳統節日里包含了許多民俗文化和傳統人文觀念,以及宗教因素,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生活,有一定的意義,下面羅列主要傳統節日,以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一。正月拜年正月,又稱元旦,或稱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月起始的一天。《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因此,正月是從自有歷法以後,上古就有的節日。正月有很多習俗,如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這項風俗至今還保持,飲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體活動現已廢棄,包括漢晉時期,如周處在《風土記》里所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政府在正月要舉行大朝會,皇帝和百官要舉行大型團拜活動,並宴請各國使節,特別重視對遼、高麗使團的賜宴待遇。此項活動保留至今。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法定保留的傳統節日僅有正月,但改名為「春節」,並將元旦放在西歷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間都更重視春節,人民共和國政府法定春節放假四日,但目前許多私人企業都不同程度將春節做了適當延長,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內,延長至元月十五。二。立春祭農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間,這是古代傳統的祭農節日,按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祭農本在四月間開展,漢

⑻ 家裡適合養什麼花

1、富貴竹

富貴竹又稱「萬年竹」、「萬年青」,是廣受歡迎的「搖錢樹」,在家裡養富貴竹象徵招財。

2、水仙

水仙,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多是水培,財星屬土,水能生財,故最收招之效。放在空間內還能夠被當成是一個天然的加濕器。水仙有一股獨一無二的香味。

能夠為室內帶來淡淡的香味。具有清潔功能。如果家中空氣污濁,水仙就能夠起到凈化作用。可以吸收家裡放出的噪音,吸收家裡放出的廢氣,釋放出清新的空氣。起到一個化煞的效果。

3、君子蘭

黃金葛、文竹、綠蘿等。卧室追求寧靜舒適的氛圍,擺放的植物一定要以有助於休息和睡眠質量為宜,應以中小盆或吊盆植物為主。在寬敞的卧室,可以考慮選擇大型盆栽,如君子蘭、黃金葛、文竹、綠蘿等植物,都有利於放鬆神經,並能增進夫妻感情。

4、金桔

金桔,屬金柑。常綠灌木。桔」與「吉」同音,桔為吉,金為財。金桔象徵吉祥如意、寓意金玉滿堂、又有招財進寶的意思,金燦燦的金桔擺在家中能夠呈現一片吉祥景象。寓意著財源滾滾、大吉大利。

在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過新年時,幾乎家家戶戶大門、陽台上至少要擺兩盆以上金桔,以此來催旺運勢,求個吉利,金桔雖不是花草,但是小型的盆栽和花一樣具有觀賞性。

5、菊花

在家中養菊花有延年益壽,增加福分的象徵,有助於氣場磁場的室內裝修風水學關鍵詞。但要注意的是:長命菊、大波斯菊都適合放在家中,但要注意陽光,蟲害也要留意。

⑼ 文人插花和才藝插花的區別 意境又是什麼

根據目前考證,關於中國插花起源問題,有兩種看法:其一是認為起源於六朝時期版。其權二是認為中國插花起源當推漢朝。
我國古代插花,曾經有過昌盛發達時期和卓越燦爛的成就,至今在世界插花藝苑中仍具巨大的影響。追溯我國古代插花藝術的發展,大體可劃分為六個時期:
(1)六朝以前(即公元220年以前),為插花萌芽階段。
(2)六朝時期(即公元220-581年),為插花初級階段。
(3)隋、唐、五代時期(公元581-960年),為插花普及、發展、興旺階段。
(4)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為插花繁榮昌盛階段。
(5)明至清末時期(公元1368-1911年),為插花成熟、完善的鼎盛階段。
(6)清代以後為我國插花藝術的停滯衰退階段。

熱點內容
梅花豬排是 發布:2024-10-22 12:17:46 瀏覽:393
盆景的詞 發布:2024-10-22 12:08:00 瀏覽:439
小茶花官網 發布:2024-10-22 11:54:37 瀏覽:475
gucci錢包花卉 發布:2024-10-22 11:50:54 瀏覽:142
情人節評論別人 發布:2024-10-22 11:49:42 瀏覽:826
紅木桌子中間是噴泉怎麼設計插花 發布:2024-10-22 11:49:23 瀏覽:601
黑口果盆栽 發布:2024-10-22 11:47:50 瀏覽:132
櫻花黃瓜軟體 發布:2024-10-22 11:47:49 瀏覽:605
一朵屁 發布:2024-10-22 11:47:12 瀏覽:180
自然風鮮花 發布:2024-10-22 11:46:2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