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病害
㈠ 怎麼防治花卉常見病害呢
很多花友們都會經常的逛一下花卉市場,基本上每次逛一次花卉市場都會搬回家幾盆花卉植物,但是經常剛剛買回來的植物,剛剛養護沒多久看著植物的葉片就開始發黃且毫無生機,就覺得可能覺得別人欺騙了,其實也有可能會是因為植物滋生害蟲了。
1、生理病害。因環境條件不適應所產生的病還叫生理病害。這種由肥分失調,土壤酸鹼度,水分失調,溫度失調,光照失調等原因引起的生理病害,只要我們根據傷害的類型及時進行改善栽培管理,一般都會復壯。這種傷害一般不傳染,但會影響成長。㈡ 花卉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病蟲害是花卉栽培中難免的問題,可能會造成栽植徹底失敗。病蟲害的防治是花卉栽培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從加強栽培管理,提高花卉本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入手,應及時發現並立即採取措施。 花卉的病害,一般由病菌寄生引起。如果場地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周圍干凈,病菌就不容易侵害。如果花卉一旦得病,應立即隔離栽培並噴施農葯。有時為防止病害蔓延,應將病株或發病枝葉立即焚燒。
花卉常見病害有以下幾種:
⑴白粉病:一般發生在梅雨季節,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白色斑點,以後逐漸布滿整個葉片,葉片最終變為灰色。通過改善通風光照和排水,清晨噴曬硫磺粉等綜合措施就可以防治該病。
⑵潰瘍病:發病時,葉片上出現圓形赤褐色斑點,枝條呈淡色,久病後葉落。施肥過多,枝葉徒長,容易引起此病。如發病,可噴灑0.4~0.2%硫酸亞鐵溶液或波爾多液,應注意合理施肥,加強通風透氣。
⑶炭疽病:發生初期,葉上呈現水漬狀綠色小點,後逐漸擴展為褐色圓形病斑。防治方法為,噴射多菌靈溶液,改善通風透光狀況。
⑷白絹病:此病發生時,在植株的莖部基部或根部出現白色絹絲裝菌絲,葉片自下而上逐漸枯萎,甚至全部枯死,氣溫過高、空氣過潮、土壤漬水,易得此病。應改善溫濕狀況、控制澆水,隔離病株,用石灰粉可防此病。
⑸猝倒病:發病時,幼苗基部開始出現水漬狀斑塊,後變為黃褐色,因為病變部位收縮而突然倒苗,傳染迅速。應控制水分,加強通氣,焚燒病株和土壤,可撒石灰防護。
花卉最常見的蟲害有:
⑴蚜蟲:個體很小,成群寄生於葉片及新梢上, 吸其汁液,並分泌一種毒液,使葉片萎縮,落蕾落花,乃至植株死亡。可人工捕殺、或噴酒600倍樂果溶液,或用煙蒂侵水噴酒。
⑵蚧殼蟲:有很多種,密生在莖葉上吸取養分和汁液,使被害部位枯黃。可用橡皮擦蘸水清除或噴灑600 倍樂果溶液。
⑶金龜子:幼蟲於土中蛀食根部,成蟲則咬食葉片,影響花卉生長和美觀。可用800倍敵百蟲溶液噴殺。冬季應深耕土壤,凍死幼蟲,清除雜草。
⑷地蠶:白天潛伏土中,夜間出來,食花卉根部或幼嫩的莖干,使植株枯亡。可人工捕殺或撒六六六粉於土中。 其他還有菊虎、盡蠖、青蟲、毛蟲等害蟲,防治方法與上述相似,一般使用敵百蟲、敵敵畏、樂果,稀釋 600-2000倍後使用,選擇晴天傍晚噴葯較好。也可以用 「以蟲治蟲」的辦法防治某些害蟲,如七星瓢早、異色瓢早均可捕食蚜蟲及蚧殼蟲。
㈢ 常見花卉病害有哪些
(1)真菌病害。真菌病害的病症常見有白粉、銹粉、霉層、煤污等,這些病症分回別與病原生物種類答為害的特有症狀相對應,如白粉病、銹病、霜霉病、煤污病等。真菌病害的病狀常見有變色、腐爛、猝倒、立枯、穿孔、潰瘍、葉斑、萎蔫、畸形等。
(2)細菌病害。細菌病害的病症常僅見白色或黃色的溢膿。乾燥後呈灰白色薄膜,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許多細菌從病組織中溢出,並可看到顫動的小點。細菌病害的病狀,多數為急性壞死,一般發病初期多有水漬狀斑、腐爛斑點、枯焦、萎蔫等。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病狀主要有花葉、枯斑、環斑、叢枝、矮化、畸形等。花葉是病毒病常見的症狀,葉片色澤深淺不均出現花斑。但病毒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狀有時難以區分,這時可藉助傳染性實驗鑒別。
(4)生理病害。生理性病害的病狀常表現為葉尖、葉緣變褐焦枯,葉片變色、黃化、落葉、落花、落果等。這種病害用顯微鏡檢查受害組織無任何病原生物,因此是非侵染性的。這類病害常與溫度、水分、肥料、營養元素、土壤酸鹼度等有密切關系。
㈣ 花卉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有哪些
花卉的細菌性病害種類不如真菌的多,它們為害花卉後形成的典型特徵主要的有葉斑、穿孔、腐爛、枯萎及畸形(見彩圖54、55)。
彩圖54
彩圖55
其病原菌在病部的表現特徵也不如真菌那樣明顯,肉眼惟一能看到的是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生出的黏稠狀透明黏液(亦稱菌膿),黏液乾燥後形成塊狀物。
葉斑一般表現為急性壞死,呈水漬狀,病斑周圍有一個黃色暈圈,如菊花、秋海棠等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葉斑病和真菌性葉斑病有時難以區分,尤其在發病前期,菌體還未聚集到患病組織的表面,用常規的方法診斷難以進行,但我們可根據細菌病的一些特殊症狀進行確診,如細菌性葉斑病是有半透明狀壞死斑,周圍有黃色或紫色的暈圈,部分伴隨著穿孔、瘡痂等現象。
細菌性腐爛在花卉中發生較多,往往發生在球莖、根莖上,引起腐爛,如君子蘭細菌性軟腐病、鳶尾細菌性軟腐病、紫羅蘭細菌性腐爛病等。這類病害發生後,往往有一種惡臭味,且伴有患病組織黏稠的現象。
枯萎是花卉根系被破壞或維管束被破壞,而導致吸收和運輸水分的能力下降,因此表現缺水枯萎的特徵。細菌為害花卉,可使維管束壞死,不能運輸水分,如菊花細菌性枯萎病、香石竹細菌性枯萎病等。將發病的根系拔起,用刀切開根,會發現維管束變褐色壞死。但有的真菌也可引起這種特徵的病害,如香石竹鐮刀菌枯萎病。區別它們的辦法是:將病根洗凈後,用刀切斷,放置在一個盛清水的透明杯子里,過一會兒,細菌引起的枯萎病的病根切口地方就會冒出一些黏稠狀物。
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措施。細菌性病害一般為害較弱的植株,且從花卉傷口進入花卉體內,因此避免傷口、及時護理傷口和採用其他合理的管理措施都能提高花卉的抗病能力。對帶病的種子、苗木、花卉應加強檢查,防止栽培帶病植株。對於已發病的花卉要注意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尤其是在發病前期,應及時清除,以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擴散。二是噴施葯劑。用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34%綠乳銅500倍液,或7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脂酮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或5%防細菌粉塵劑1千克,噴灑。
㈤ 花卉感染細菌病害,怎麼辦
花卉細菌病害有多種,感染了細菌病害後決不能盲目地亂處理、亂投葯。我們可以根據花卉所表現的症狀,先診斷花卉感染的是何種細菌病害,了解引起該病的原因,然後採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下面以常見的細菌軟腐病為例介紹一下。
一、症狀
軟腐病菌主要危害根和地下莖,如塊根、球莖、鱗莖等營養繁殖器官。在貯藏這些營養繁殖器官時,患病的器官在乾燥條件下呈干縮粉狀,在濕度大的情況下,則成為一團由松軟外殼包裹的腐臭漿狀物,其中充滿了細菌。在花卉生長過程中,植株受到侵染,則表現為葉尖變黃,逐漸枯萎,隨後沿地平線處枯落,導致花卉死亡。
二、病因
該細菌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7℃~30℃。它能在水中自由游動,從塊根、球莖等的傷口侵入,在寄主組織內繁殖,分泌毒素使寄主細胞壞死,從中吸取養分並不斷向四周擴展,同時該細菌還分泌溶解酶,使組織整體腐爛。在貯藏球莖、塊根時,如通風不良、高溫高濕,該病菌就大量繁殖,造成危害。在種植此類花卉時,天氣潮濕、土壤水分多、氣溫又高,都有利於該病菌繁殖、傳播和侵入,根莖出現腐爛,造成花卉枯死。
三、防治方法
生長期發現病葉要及時去除,根莖感染較輕的部位,可用刀片削去,刀片每次都要用70%酒精(或5%石炭酸或0.1%高錳酸鉀)消毒,以防傳染。感病嚴重的根莖即淘汰燒毀。盆栽的盆和土,要進行消毒或更換新盆及土。為了防止該病發生,播種前要嚴格挑選鱗莖、塊根等種植材料,經切除病塊的材料,可用農用鏈黴素350~700單位/毫升浸30~60分鍾進行消毒,盆栽時要用消毒土或新土。
㈥ 什麼是花卉病害
花卉的病害分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版起的,如真菌、細菌、病毒、權類菌質體、線蟲等。其中以真菌引起的病害最多。這些病害能傳染稱為侵染性病害。如月季白粉病、蘭花炭疽病、仙客來灰霉病等。非侵染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不能傳染,是由環境條件、營養因素造成的,如溫度過高、過低,水分過多、過少,光照過強、過弱,肥料過多或不足,土壤酸鹼度不適宜,有毒氣體、農葯使用不當等引起的生理障害。
㈦ 花卉常見的真菌性病害有哪些
真菌病害是花卉發生最多的常見病害,約占花卉病害的90%左右。常見的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葉斑病等。
(1)白粉病。
白粉病是花卉最常見的病害,多發生於月季、菊花、大麗花、瓜葉菊、非洲菊等。主要為害嫩葉、嫩芽、嫩梢、花蕾和花梗。發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以後逐漸變成白色粉狀物,後期病斑變成灰色。病害常造成花卉植株矮小,嫩梢彎曲,花少而小或不能開放,葉片凹凸不平,嚴重時葉片捲曲、乾枯,甚至整株死亡(見彩圖49)。
彩圖49
(2)炭疽病。
多發生於蘭花、君子蘭、仙客來、雞冠花等。主要為害葉片,也侵染莖、嫩梢、花蕾、果實等部分。初期從葉尖和葉邊緣開始發病,在葉面上出現近圓形病斑,病斑邊緣多呈紫褐色,中央為淡褐色或灰白色,後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點,呈輪紋狀排列,嚴重時可造成葉片枯死(見彩圖50)。
彩圖50
(3)灰霉病。
灰霉病多發生於仙客來、大麗花、瓜葉菊、非洲菊、月季、翠菊、唐菖蒲、杜鵑、一品紅、百合等,主要為害葉、莖、花和果實等部位。一般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色茸毛狀物,嚴重時整株死亡(見彩圖51)。
彩圖51
(4)葉斑病。
葉斑病是由於花卉受到不同的病菌侵染後,引起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而表現出的斑點症狀。常見的有角斑、條斑、圓斑、灰斑、黑斑、褐斑等,其中發病較多、為害嚴重的是真菌性葉斑病,其主要分為黑斑病和褐斑病。黑斑病主要為害美人蕉、月季等,發病後葉片上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的黑色、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嚴重時葉片變黃、脫落。褐斑病主要為害一品紅、杜鵑、月季、菊花、非洲菊、雞冠花等。發病後葉片上出現圓形或近圓形黑褐色、褐色病斑,嚴重時可造成大量焦葉(見彩圖52、53)。
彩圖52
彩圖53
防治方法:①花卉生長期間,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5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②及時剪除病枝、病葉,集中銷毀。冬春季徹底清除枯枝落葉。③注意通風透光,合理澆水與施肥,提高抗病力。④在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用70%五氯硝基苯與80%代森鋅等量混勻,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葯8~10克。
㈧ 怎樣防治花卉病害
1.嚴格遵守植物檢疫規定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花卉進出口商貿及版種質資源交換利用等日權趨頻繁。引種、運出、調進的花卉種子、插條、球根、苗木,必須嚴格檢查。必須嚴格遵守植物檢疫規定,發現檢疫對象,絕對禁止引進或輸出,從源頭上杜絕病害蔓延。
2.加強栽培管理
充分利用各種保護設施,創造有利於花卉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促使花卉植株生長健壯,減少病原生物發生和傳播的機會,不但可以降低侵染性病害的發生的幾率,更能杜絕生理障害。
3.選用抗病品種
鮮切花和草本花卉種類繁多,品種也很多,其中不乏抗病品種,在引種栽培時,應盡量選用抗病品種。
4.物理防治
利用溫湯浸種,用45~60℃的溫水浸泡花卉種子,可殺死病原生物,利用38~40℃熱處理可鈍化病毒,利用太陽能高溫進行土壤消毒,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5.葯劑防治
選用適合葯劑,正確掌握施葯時期和技術。
㈨ 室內花卉的幾種常見病害是什麼
1.猝倒病
又稱立枯病,由絲核菌、鐮刀菌和腐黴菌引起。危害大多數盆栽花卉幼苗。在盆播花卉幼苗出土後(也有的在出土前)根莖基部呈水漬狀腐爛,幼苗倒伏。幼苗稍長大,莖基部已木質化後被感染時,死後仍然直立,所以又稱立枯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腐生。是世界性的病害,我國各地普遍發生。危害秋海棠、鳳仙等多種植物幼苗。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栽培管理,改善植物通風透光等環境條件;合理施肥,增大磷、鉀肥施用量,不偏施氮肥;注意清潔衛生,發現病株、病葉及時剪除;及時防治害蟲和有害動物。
第二,改善盆栽用土,盡量不重復使用盆栽用土。盆栽用土最好能做到高溫消毒(蒸汽)或葯物消毒。可用40%福爾馬林400倍液,升汞1000倍液消毒土壤和工具。
第三,噴灑1∶1∶100波爾多液保護,不使病害發生、發展。發病早期噴抗菌劑,如50%多菌靈、50%退菌特、65%代森鋅、75%百菌清、50%托布津等的500倍液,50%苯來特1000倍液。
2.白絹病
病原為齊整小菌核菌。發病初期莖或葉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變褐、腐爛,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呈輻射狀在根際土壤中蔓延。後期長出褐色油菜籽狀小菌核。常造成整株死亡。病菌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該病原菌喜高溫高濕,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夏季發病最重。危害君子蘭、茉莉、蘭花、仙人掌等多種溫室花卉。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及溫室內都有發生。防治方法同猝倒病。
3.白粉病
由白粉菌引起,主要發生在嫩葉片、枝條和花蕾等部位。發病部位產生白粉,最後該處長出無數黑點,染病部位變成灰色。受害嚴重時葉片皺縮變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能開花。病原菌喜潮濕、通風不良和高溫。北京地區6月份以後開始發生,7月以後葉片逐漸感染增多,7~8月為害最重。病原菌以菌絲在落葉枯枝上越冬。防治方法參看猝倒病。
4.灰霉病
由葡萄孢屬的真菌引起。常危害室內花卉的葉片、嫩枝和花。被害部位產生暗綠色、褐色和紫褐色的病斑,潮濕時病部出現灰色到土黃色霉層,嚴重時整葉、整花或整株死亡。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溫室中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植物過於擁擠、濕度過高時容易發生。常危害仙客來、天竺葵等多種室內花卉,為溫室植物常見病害。防治方法同猝倒病。
5.炭疽病
由炭疽菌屬的幾種真菌引起的。常危害花卉的葉片,也可危害莖乾的幼嫩部分。為害多種室內盆栽花卉,如天竺葵、春蘭、建蘭、墨蘭等。在蘭花上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病斑,中心部分呈淡褐色或灰白色,邊緣呈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上有黑點。如在葉基部發生,病斑大而數量多時,可能導致整枚葉片枯死。在幼芽上發生,常常整個芽腐爛。如遇潮濕天氣,病斑處產生粉紅色黏液,這是炭疽病的典型特徵。夏季多雨季節和溫室內空氣濕度高、通風差,發病嚴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和溫室內常有發生。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在華南地區分生孢子也可越冬。防治方法參閱猝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