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影響
Ⅰ 花卉對健康的影響有哪些
花卉對健康的影響有哪些?
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Ⅱ 溫度對花卉生長發育有哪些影響
各種花卉的生長發育都是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完成的,因此,溫度是直接影響花卉生長發育的最重要的外界條件之一。不同種類的花卉、不同原產地的花卉,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同一種類花卉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根據各種花卉對溫度的不同要求,一般將花卉分為耐寒性花卉、半耐寒性花卉和不耐寒性花卉。
原產於寒帶和溫帶的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抗寒力較強,一般能耐0℃以下的低溫,第二年春天重新萌發,在10℃以上開始生長,此類花卉屬於耐寒性花卉,如蜀葵、三色堇、荷蘭菊等。
原產於溫帶較暖地區的一些二年生花卉耐寒力雖較強,但在北方地區冬季需要防寒才能越冬,這些屬於半耐寒性花卉,如金盞菊、金魚草等。
不耐寒性花卉是一些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的花卉,生育期間要求15℃或18℃以上的較高的溫度,只能在溫室或無霜期內生長,此類主要是一些一年生草本花卉和溫室花卉,如一串紅、仙客來、仙人掌等;溫室花卉又分為低溫溫室花卉、中溫溫室花卉和高溫溫室花卉。
各種花卉都有其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最適溫度是指對該種花卉生長發育最快和最適宜的溫度;最高溫度是指進行生命活動的溫度上限;最低溫度是指進行生長發育的溫度下限;只有在上、下限溫度范圍內花卉才能生長。
進行花卉栽培生產首先要了解該種花卉的特性,滿足其對溫度的要求,盡量使溫度保持在最適溫度范圍內。如果溫度低於該種花卉的最低溫度,則要出現冷害、凍害,甚至死亡;如果溫度高於其最高溫度,則生長停止或死亡。
溫度對一些花卉的休眠、發芽、花芽分化、開花或花色都有很大影響,各種花卉對晝夜溫差的要求也不同。在一定的范圍內,白天氣溫高,有利於光合作用增加養分的積累,夜間溫度低則呼吸強度減弱,可減少白天光合作用產物的消耗。因此,要根據各種花卉的特性、一年四季和晝夜溫度的變化精心管理,注意調節溫度,夏季要特別注意降溫,冬季要特別注意防寒。
一般所說的溫度通常是指氣溫,人們往往只重視氣溫而忽視了土溫對花卉生長發育的影響。實際上土壤溫度對花卉的生長發育也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對種子的發芽、扦插苗的生根、根系的發育和幼苗的生長影響最大。不同花卉的種子發芽所需的最適溫度不同,不耐寒花卉種子發芽的最適土壤溫度一般在20~30℃,耐寒花卉種子發芽的最適土壤溫度一般為15~20℃。地溫比氣溫高,則利於根系的生長和扦插苗的成活,通常以地溫比氣溫高3~6℃時最為合適。在花卉生產中,人們常常用加入馬糞等釀熱物或安裝電熱線等辦法來提高地溫。
Ⅲ 溫度對花卉的影響有哪些
一切生命活動都要有一定的溫度作保障,花卉也不例外。溫度的高低,直接間接地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支配著花卉資源的分布、引種和栽培。
花卉對溫度的要求
各種花卉因產地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喜高溫的花卉,如果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死現象;喜低溫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不能充分休眠而一味消耗養分,就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據習見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分成三類。
一類是喜高溫花卉,要求白天室溫20~22℃,夜間不低於10℃。例如,一品紅、仙客來、九重葛和大多數附生蘭花等。
第二類是喜低溫越冬花卉,要求越冬溫度不低於0~5℃即可。一般長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蘭、蕙蘭、八仙花、杜鵑花、桅子花、蘇鐵等。北方室內種植。
最後一類是介於前二類之間的中溫花卉。北方種植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不低於7~10℃,經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在廣東、廣西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如白蘭花、茉莉花、木蘭、扶桑、大部分仙人掌類植物、秋海棠類、仙客來、大岩桐、荷包花等。
除此之外,任何一種花卉在生長的各個階段對溫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種子發芽時對溫度的要求不高,但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培育健壯的幼苗,通常在播種後需保持較高的溫度。若播種後長期處於低溫、泥土過濕的環境中,不但阻止種子發芽速度,而且容易使種子霉爛。
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花卉播種和扦插育苗均需在25℃以上,溫度過低,生長明顯受到抑制。
原產高原及地中海地區的花卉,如大麗花、倒掛金鍾、各類報春花,在生長期間喜涼爽,不適應高溫、濕熱的條件。到了夏季,倒掛金鍾、報春花、仙客來便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
大多數溫室花卉在花期要求溫度較高,例如茉莉花、白蘭花等只在炎熱的夏季開放;冬季則需要室內溫度在28℃以上才可開花。但是,在花卉中也有許多例外,如墨蘭、寒蘭在春節開花;杜鵑花、山茶花的多數品種,花期也是在比較涼爽的春天。另外,多數花卉在開花期間對低溫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短時間的低溫便可能造成大量花蕾受害。
一般情況下,花卉在休眠期不宜溫度過高,如球根、球莖、鱗莖花卉,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花葉芋、馬蹄蓮、仙客來、綉球百合等這些種類的花卉需在低溫條件下完成休眠及球根的發育,這樣可以降低在貯藏期間的養分消耗。
土壤溫度
土壤的主要熱量來源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所以土壤溫度也就有日變化和年變化。
對於土壤的表層,在一天中,清晨日出前溫度最低,日出後溫度升高,到午後1時左右,達到一天中的最高溫度,然後溫度逐漸下降,到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又達最低溫度。一年中,就月平均溫度來說,土壤表層的最高溫度在7~8月,最低溫度在1~2月。花卉生產主要根據年溫度變化來合理安排,採取有利的升溫降溫措施。
一年中,早春的土壤溫度低,此時,播種繁殖要掌握土溫的變化,如過低,種子便膨脹不發芽。塊根類的花卉催芽繁殖要通過提高土溫,使塊根萌發的芽快且量多。最適合根生長的溫度是比地上氣溫低3~5℃,所以在早春植物根活動早,樹液也流動早,對植物的嫁接、扦插、壓條提高成活率非常有利。根在適宜溫度中,能較好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若土溫過低,植物就會因吸收不足而出現生長不良現象。
夏季氣溫較高,土壤溫度自然也就隨之升高。此時一些不耐高溫花卉,如仙客來、倒掛金鍾等就要通過調整疏鬆的培養土或泥瓦盆的通透作用降底土溫,使根系呼吸及一切生理作用都近乎正常,才能安全度夏。
溫度的高低對花卉肥料的分解及養分的吸收都有一定的影響。通常,溫度低,肥料分解慢,花卉吸收養分少;隨著溫度上升,肥料分解加速,容易被花卉吸收。
花卉是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的,養分吸收多少與呼吸作用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溫度增加,花卉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也增加,同時施肥數量和次數也應該隨之增加。
低溫會降低營養物質的吸收,當基質溫度低於10℃時,桅子花的幼葉便會產生失綠的缺鐵症狀,如果把基質溫度提高到28~32℃,失綠症狀就會逐漸消失。可見,低溫會阻止鐵的吸收,從而使幼葉失綠黃化。高溫時,雖然呼吸作用旺盛,但消耗體內碳水化合物較多,非但影響對養分吸收,還將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對喜愛夏季涼爽、濕潤的仙客來、倒掛金鍾、大岩相等花卉,在酷熱、乾燥的夏季應採取竹簾遮蔭、花盆附近地面多淋水、中午前後用水噴霧等措施進行降溫。
對於多數花卉來說,吸收尿素和鉸態氮肥中的氮之前,必須轉化為硝態氮,這種轉化依賴於基質中的微生物。通常,這種轉化是相當快的。但在仲冬季節(指陽歷12月份),金龜魚幼苗施用鉸態氮肥可能產生氨毒。因為在溫度為9~10℃時,由魚態氮轉化到硝態氮是比較緩慢的。所以,在仲冬季節,氮肥應選用硝態氮為宜。溫度對有機化肥的分解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溫度低時,釋放的有效氮低;反之,在溫度高時,有效氮的釋放量則明顯增加。因此,有機肥料作為惟一氮源時,在冬季或基質溫度低於10℃時,香石竹常出現缺氮症狀,所以在低溫月份應選用硝態氮為--宜。
不要認為只有生長在高溫環境中的花卉需要施肥,而低溫下生長的花卉就不需要施肥。其實在低溫條件下催花的三色堇、金盞菊等花卉冬季也需施用肥水。一般情況下,冬季里的花卉生長迅速者如吊蘭、文竹、秋海棠、天竺葵、香石竹、仙客來等應多施肥,每周需澆1次肥水;生長緩慢的花卉如杜鵑、扶桑、含笑、菊花、茉莉、蘇鐵、山茶等應少施肥,可隔半月施1次肥水;生長停滯的花卉如枸杞、桂花、荷花、五針松、石榴、睡蓮等,則整個冬季都不用施肥。
溫度周期變化與花卉的適應
溫度的周期變化分為年周期和日周期變化。原產溫帶地區花卉,一般表現為春發芽,夏生長旺盛,秋季生長緩慢,冬季進入休眠。但也有些花卉在高溫季節進入半休眠狀態,如仙客來、香雪蘭、鬱金香、水仙等。這種休眠方式是植物生理功能在不利環境條件下的代謝平衡。經休眠後的花卉,在下一階段生長發育得更好。
春化現象也是花卉對溫度周期的適應,二年生花卉需在0~5℃的低溫環境中生長一段時間後才能有花芽分化;牡丹、芍葯的種子進行春播,必須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碧桃、丁香若不經過冬季的低溫,春季的花芽便不能正常開放;為使百合、鬱金香、唐菖蒲、水仙在春節開花,必須首先進行冷處理。
日溫變化是非常普遍的。白天高溫,有利於光合作用及生理作用。夜間低溫有利於積累有機物。晝夜溫差越大,球根花卉生長發育得就越好。
Ⅳ 空氣濕度對花卉有哪些影響
花卉所需要的水分,大部分來源於土壤,但是空氣濕度對花卉的生長發育也專有較大影響,這屬一點常被一些人忽視。殊不知,空氣濕度過大,易使枝葉徒長,花瓣霉爛、落花,並易引起病蟲蔓延。
開花期濕度過大,有礙開花,影響結實;空氣濕度過小,會使花期縮短,花色變淡。南花北養,如空氣長期乾燥,就會生長不良,影響開花和結果,這正是北方地區養不好南方花卉的原因之一。北方冬季氣候乾燥,室內養花如不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一些喜濕潤花卉,往往會出現葉色淡黃、葉子邊緣乾枯等現象。
根據不同花卉對空氣濕度的不同要求,可採取噴洗枝葉或罩上塑料薄膜等方法增加空氣濕度,創造適合它們生長的濕度條件。蘭花、秋海棠類、龜背竹等喜濕花卉,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不低於80%;茉莉、白蘭花、扶桑等中濕花卉,要求空氣濕度不低於60%。
Ⅳ 影響花卉生長的環境條件有哪些
花卉植抄物的生長發育是花卉生命活動中極為重要的現象。生長和發育的含義不同,一般認為生長表現為花卉植物體積的加大,而發育則表現為有順序的質變過程。任何花卉的生長和發育都與周圍環境條件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要養好花卉,必須了解和掌握各類花卉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便在栽培過程中人為地調整環境因素,為其創造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使之健月茁壯成長,花繁葉茂。
影響花卉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主要包括祜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氣、肥料等。在上述環境條件中,不管哪個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影響花卉的生長和發育,這些環境條件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在分析花卉植物生長發育狀況或制定花卉栽培措施時,必須綜合地進行考慮各個習境條件對花卉的影響,才能達到科學養花的目的。
Ⅵ 光照對花卉的生長發育有哪些影響
光對花卉生育抄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光襲質、光強和光周期的變化,使花卉的形態結構、生長發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發生變化。花卉長期生活在一定的光照環境里,形成了不同的生態習性。
陽光中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可見光和紫外線、紅外線,是花卉進行生命活動所吸收的主要光線。不同的光譜成分對花卉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吸收得最多的是對光合作用有效的紅、橙光;青、藍、紫光和紫外線是花卉色素形成的主要光能,紫外線還有抑制花卉莖伸長的作用;紅外線有促進花卉莖伸長的作用。因此,冬季在室內養花時由於紫外線受玻璃窗的阻擋進到室內的數量減少,而紅外線透入室內較多,因而就會出現同一種花卉與露地栽培相比,室內培養時常易出現葉色變淡、枝條伸長、花色不艷等現象。
光譜成分隨季節、天氣以及室內外環境而變化,故養花時應注意因時因地調節光照的直射、漫射及長短、強弱,以滿足花卉生長發育的需要。
Ⅶ 光照對花卉的影響
光照強度對花卉生長發育及形態結構的建成具有重要作用。其能促進細胞的增大和專分化,影響細胞的分屬裂和伸長,花卉體積的增長,重量的增加以及開花等。不同種類的花卉來自不同的地理緯度、海拔高度,因而對光強的要求差別很大。根據花卉對光照強度的不同要求,一般將花卉分為四類:①強陰性花卉。如蕨類、天南星科花卉等,忌陽光直射,在任何季節、場地養護,都需要遮陽,其蔭蔽度一般為80%左右。若置於強光下則枝葉枯黃,生長停滯,嚴重時整株死亡。②陰性花卉。如文竹、杜鵑、四季秋海棠等,一般要求蔭蔽度為50%左右。③中性花卉。如白蘭、扶桑、茉莉等,在通常情況下需要充足的光照,但在北方炎夏日照強烈季節,中午前後略加遮陽則生長更加良好。④陽性花卉。如石榴、月季和一二年生草花、仙人掌類以及多數水生花卉等。這類花卉在蔭蔽環境里生長不良,常表現為枝幹細、節間長、葉色淡,並易遭病蟲侵害。
在光照達到花卉生理需要時,適時、適度地調節光照,能促使花卉枝繁葉茂,並能保持清新艷麗。
Ⅷ 空氣濕度對花卉有什麼影響
空氣濕度過大抄,易使枝襲葉徒長,花瓣霉爛、落花,並引起病蟲蔓延。開花期濕度過大則會影響花卉開花、結實。空氣濕度過低,花期縮短,花色變淡,一些喜濕潤的花卉,還會出現葉色淡黃、葉子邊緣乾枯等現象。可採取噴水或罩塑料薄膜等方法增加空氣濕度,創造適合花卉生長的濕度條件。
Ⅸ 有哪些因素影響花卉生長發育
1、溫度對花卉生長發育的影響
(1) 溫度影響花卉種子萌發
(2) 溫度影響花芽分化及成花
(3)溫度影響花卉的生長和休眠光照強度
Ⅹ 水分對花卉的生長有什麼影響
水是花卉生長繁衍的必需條件。它對花卉的生長發育影響極大。因為內水分吸收超過消耗,花容卉體內水分過多,則植株特長細弱,抗寒力下降,抗逆性減弱。如果長期水分過多,就會造成爛根、落葉,甚至死亡。水分吸收少於消耗,由於缺水,花卉呈蔫現象,嚴重缺水就會使花卉枯死。花卉品種繁多,需水量也各有差異,就是同一種花卉,在其生長的不同時期,需水量也不盡相同。按照花卉對水分需求的不同,大體可將花卉分為旱生、水生和中生3類:
(1)旱生花卉。如梅花、紫薇、西府海棠、蜀葵、南天竹等和多肉花卉均較耐旱。
(2)水生花卉。如荷花、睡蓮、菖蒲、水竹等。
(3)中生花卉。在濕潤的土壤中能良好生長的花卉。絕大多數花卉都屬於這一類型,如玉蘭、白蘭、臘梅、桃花、山茶、紫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