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插花
『壹』 描寫插花意境的句子 最好是突出一種『道』
奼紫嫣紅的花在纖纖素指下舒展著自己柔媚的腰肢,同是一種花,它們可以說是相同的但也回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它答們的名字,不同的是所表達的意向,顏色櫛次鄰比,你彷彿能看到倒映在陽光里的海市蜃樓,方向萬象眾千,它們彷彿各自尋覓這什麼,而它們結合在一起是一種情感,只是因為手指賦予了它們各自的靈魂,所以感情變得就厚重而獨特起來了.這也許就是道吧: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復別人做過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樣的路,堅持創新才能生道.於是插花便衍化出各種心情各種立意.
『貳』 如何對插花作品進行意境分析
插花比賽准備要開始了,怎麼辦?似乎有點兒手抖耶,那麼冷的天氣,哎╮(╯▽╰)╭
『叄』 描寫插花的詩詞有哪些
1、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宋代: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譯文
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鬱郁不歡,只能在夢里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兒與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一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讓人稱心如意。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樣快要過去了。
2、定風波·暮春漫興
宋代:辛棄疾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譯文
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春風把剩下的花瓣也給捲走了,但它還是沒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為花兒開放是由於春風的吹拂。想問一下,誰又看見春天離去了?離此而去的春天,被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碰上了。
3、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盧摯
柳蒙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媼,鬢發如絲。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譯文
柳樹萌芽,像飄浮著一層嫩綠色的輕煙。梨花似雪,參差地交雜在柳枝中間。柴門外狗兒在叫,茅屋頂上燕了呢喃。一對白發的農家老夫妻正圍著老瓦盆飲酒用飯。桑林外,一位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頭上斜插著花枝在盪鞦韆。她轉眼注視多時,大概是贊嘆我這個行路之人,坐在馬上吟哦詩篇。
4、豐樂亭游春三首
宋代:歐陽修
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譯文
頭上是暖暖的陽光和淡淡的雲朵,腳底青草茂盛主動牽惹遊人的衣襟,柳絮紛飛灑落在身上。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著一個小竹轎子半醺半醉的,頭上插滿了鮮花嘻笑歸來。
5、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
宋代:張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書。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譯文
春來春去時光如飛催人老,我怎肯輕易輸給年輕人?酒醉之後像少年一樣狂放不羈,鬍子白了根本沒有關系。
頭上插著花起身狂舞,要盡情地享受春光。讓我們舉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讓花兒笑人們不懂惜春。
『肆』 什麼是插花作品的意境
中國藝術插花的意境
插花藝術從其特點和藝術形式上通常分為東方插花藝術和西方插花藝術兩種。西方插花側重於以大量的花材插成裝飾效果好的圖案式,突出人為的理性的整齊的造型。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其風格主要以體現花材的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為主要目的,其中意境的創作是中國插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根源於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國詩、畫的文化內涵。
因此,意境的美是中國插花藝術對世界插花藝術的貢獻,也是中國插花設計創作中的難點。意境的深淺又是衡量中國插花藝術水平的最重要的標准。
一、意境的詮釋
中國藝術插花的重點就是意境的創作,按照現代《辭海》的解釋,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因此,可以將藝術插花中的意境理解為:插花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與按照主題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構成藝術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賴,缺一不可。
插花人人可為,而作品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在我們所能欣賞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讓人看了印象深刻,流連忘返;而有的作品卻不能給人留下印象。有的作品自然朴實,簡單、素雅,卻能讓人有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雖然五彩繽紛,卻引不起人們的興趣,也即意境的差別所為。
一件優秀的插花作品,必須有創新的造型。正如香港著名插花藝術家鍾玉冰所說的插一盆好看的花並不難,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將一些沒有艷麗色彩或特殊形態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則須花更多心思。
做到這一點還只能算插花造型的優秀設計,更深層次的的美是在作品的主題引導下讓人產生與作者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甚至受到啟迪,產生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兩者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
正如《瓶史》中論及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不能解,劃然示我意象之表也,就是對藝術插花中意境的最好的詮釋了。
二、意境的形成
古人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愛之越深。因此,研究中國藝術插花中意境的形成,除了了解其文化根基外,必須了解其誕生的歷史,才能更好地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插花較早的國家之一,六朝時的史書已有關於佛前供花的記載,也是中國最早的插花記錄,在隨後的歷史長河中,插花隨著時代的變遷形成了不同的類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民間插花,之後的宮廷插花及文人插花。
其中,文人插花以其深刻的含義,結合清雅優美的線條造型,確立了它在中國插花藝術中的主導地位,並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
文人插花不單把花材看成是表現形式美的要素,而是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讓花成為表達情感意趣的傳遞者。插花作品也不僅是一件裝飾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自由充沛的心源和外界接觸時突然的領悟。
中國歷史上許多的詩人、畫家都涉獵過插花領域,如南齊的畫家謝赫、唐代詩人李白,宋代詩人楊萬里、陸游,明代造園家計成等都留下有關的詩句、繪畫及理論著作。
對東方插花形成作出傑出貢獻的、有名的插花專著《瓶花三說》《瓶花譜》《瓶史》則分別由明代的戲曲家高濂、畫家張謙德和文學家袁宏道完成,書中對花的含義、花的養護、插花的造型、手法都有詳細的說明,並由此奠定了中國插花早期較系統的理論基礎。
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介入,中國插花一開始即按詩、書、畫的創作原則行事,並刻意追求詩情畫意般的藝術境界。
三、意境的創作
意境,是藝術家審美的再現,是與生活形象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達無限而深遠的內涵。有景外之景,意外之意。插花創作被稱之為藝術創作,就是因為作品內涵之深遠,意境之深邃。
中國的藝術插花崇尚自然、師法自然並高於自然,善於利用自然花材的美來娛人、感人。不僅重視花材的形態美和色彩美,而且更注重所表達的內容美,即意境美。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耐人尋味和遐想。
中國文學中直接與花有關的內容很豐富,古人常賦予花一定的精神含義。如用菊花臨秋獨放、梅花傲雪凌霜怒放,象徵著毫無畏懼的品格;蘭花高潔幽香,是淡泊名利的君子之花,象徵名士的高風亮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純潔無邪;松柏挺拔堅強,代表一種堅貞不屈、頑強向上的精神;報春花、迎春花寓意春色滿園,春光明媚;君子蘭代表君子之交,友誼萬古長青等等。
如將梅、竹、菊、蘭組合用到插花中藉以表達內心不畏嚴寒、高風亮節、潔身自好的感情,是古代文人非常喜好的。現代人賦予花的一定的語言,通過合理組合或諧音表達意境,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中國民俗常喜歡吉祥,花意常伴吉利,如用百合寓意百年好和、萬事如意;水仙為水中仙子,神聖高潔;桃花預示好運將至,有大展宏圖之意;大麗花是大吉大利、大喜之兆的含義;萬壽菊象徵健康長壽;常春藤寓意白頭到老;勿忘我乃花中情種;萬年青比擬青春常駐;富貴竹為大富大、貴好運不斷等等。
藝術的境界在於美,所以中國藝術插花創作時,在確定了創作方向後,插出美的造型才能體現出美,表達出完美的意境。
創作者在確定了創作方向後基本上應對將要完成作品的造型的雛形在頭腦中有個初步的形象,此時可再經過細致的形象思維,運用繪畫原理在大腦中構圖,調整出花材最佳的比例、位置。最後定形整個作品的細部,然後可將具體的造型,以白描的方式畫到紙上,也可直接插做。
藝術插花一般只是作者藝術修養的凝聚和反映,所以創作的內容方向,不需要過多考慮環境和用途,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現什麼,能夠表現什麼,能夠表現得多深,從而決定所能創作作品的意境的深淺。
所以對於有一定插花技藝的創作者而言,創作方向的准確定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最終決定作者是否能創作出意境奇、高、遠作品的重要的一步。
根據中國藝術插花意境的內涵,創作方向的確定可以主要從文學所包含的內容里、現實中的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里及構成插花的花材、器具等方面考慮,通過對它們的運用或從中得到的啟發激發創作的靈感。
(4)意境插花擴展閱讀
藝術造詣
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復,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
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匯,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插花
『伍』 描寫插花意境的句子
奼紫嫣紅的花在纖纖素指下舒展著自己柔媚的腰肢,同是一種花,它們可版以說是相同的權但也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它們的名字,不同的是所表達的意向,顏色櫛次鄰比,你彷彿能看到倒映在陽光里的海市蜃樓,方向萬象眾千,它們彷彿各自尋覓這什麼,而它們結合在一起是一種情感,只是因為手指賦予了它們各自的靈魂,所以感情變得就厚重而獨特起來了。這也許就是道吧: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復別人做過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樣的路,堅持創新才能生道。於是插花便衍化出各種心情各種立意。
『陸』 文人插花和才藝插花的區別 意境又是什麼
根據目前考證,關於中國插花起源問題,有兩種看法:其一是認為起源於六朝時期版。其權二是認為中國插花起源當推漢朝。
我國古代插花,曾經有過昌盛發達時期和卓越燦爛的成就,至今在世界插花藝苑中仍具巨大的影響。追溯我國古代插花藝術的發展,大體可劃分為六個時期:
(1)六朝以前(即公元220年以前),為插花萌芽階段。
(2)六朝時期(即公元220-581年),為插花初級階段。
(3)隋、唐、五代時期(公元581-960年),為插花普及、發展、興旺階段。
(4)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為插花繁榮昌盛階段。
(5)明至清末時期(公元1368-1911年),為插花成熟、完善的鼎盛階段。
(6)清代以後為我國插花藝術的停滯衰退階段。
『柒』 中國傳統插花講究哲學注意什麼
插花藝術的文學美學特質
觀賞一件插花作品,不僅是看到自然的花草,更是要體驗其中的形外之意。正如詩詞曲賦一樣,插花藝術也離不開「意境」二字,只有具備了深刻的內涵、深邃的意境,才能沖破視角的牽絆,達到形神兼備之境界。
中國古代文學講求寫意手法和中和之美,力求形神兼備,那種歷代文學家所憧憬的變化莫測、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藝術化境界,也是花藝所追求的目標。
構意。與吟詩作賦一樣,插花必須先構意,即想好了要表達的主題、感情,才能尋找表現這種意境的材料,並通過運用插花原理創造出意境深邃的作品。意境的表現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會根據花材、造型、季節和植物自然變化、色彩等來表現。如利用柳條、水仙、桃花、牡丹、迎春等春季開花的植物來表現「春」的主題。再如以兩朵月季配上獨獨一枝茶花枝,在紅與綠,明與暗,熱鬧與孤寂的對比下表現大雁南飛,怨歸遲的意境。
隨景。創造文學作品,特別是詩詞曲賦時,往往是意隨景出,因周圍環境的刺激有感而發,插花作品同樣要考慮周圍的景。具體表現在花器的選擇和擺放的環境。只有花、器、景融為一體,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意境。
插花藝術與中國古代哲學
中國哲學在中國文化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宇宙、人生、生活、價值觀念的看法都通過哲學思想來反映。可以說,哲學影響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使插花藝術這項文化具有一些哲學特性。
插花之「靜」。儒家以靜為本,以虛靜之態作為人與自然萬物溝通智慧的渠道。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審美觀就是主張「閑和、嚴靜、趣遠」的高逸境界。「靜」更是道家的重要范疇,把「靜」看成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徵,虛靜則明,明則通。「靜」在佛學思想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禪宗就是講究通過靜慮的方法來追求頓悟。這些思想無疑也影響到了插花藝術,想要創造和欣賞插花作品,必須保持內心的祥和寧靜;此外,「靜」還是一種至高的藝術境界,也是插花藝術所要表現和追求的。
插花之「樂」。鍾明善先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義》中說過,古代中國人的審美意識「是由原處的、感性的、物質生活的美感愉悅,向拓展的、理性的、精神生活的美感升華的轉變,推動這種轉變的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理趣』」。在理性的控制下尋找人生的樂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大特點。如儒家思想的樂感文化就是要找尋「活」的快樂;道家思想對人的個體生命的肯定,尋求生命存在之樂;佛教則是「大徹大悟」,盡除煩惱,到涅�彼岸,追求一種至高的快樂。中國的插花藝術,是中國「活」文化的一種代表,賞花、玩花既可以調節、豐富生活,還可以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通過與自然心靈的溝通對話來尋求內心的滿足和快樂。
插花之「雅」。「雅」是在靜與樂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氣質,所呈現的一種神韻。「雅」是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樂文化追求的也是一種「雅」。道家和佛家也講求雅,道家的「清」、佛家的「靜」,所呈現的風韻都與雅密切相連。道家的養生修煉,佛教的清心寡慾都是雅的境界。插花藝術正是形成「雅」的一種理想途徑,以花之雅來培育人之雅,人之雅寓於花之雅,人性與花性相契合,花道與人道相融匯。
『捌』 描寫插花的詩詞
1、插花臨水為誰制容
宋
朱熹
《九曲棹歌》
2、醉里插花花莫笑
宋
李清照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3、插花還起舞
宋
張元干
《菩薩蠻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書》
4、插花走馬醉千鍾
宋
辛棄疾
《定風波 暮春漫興》
5、插花勸酒鹽橋館
宋
張先
《木蘭花/玉樓春》
6、插花歸
宋
黃裳
《驀山溪·春前信息》
7、千騎插花秋色暮
宋
黃庭堅
《定風波·自斷此生休問天》
8、莫笑插花和事老
宋
黃庭堅
《南鄉子·未報賈船回》
9、雲鬢插花新
宋
晁端禮
《菩薩蠻·遠山眉映橫波臉》
10、插花歸去莫匆匆
宋
趙令畤
《鷓鴣天·麝發雕爐小袖籠》
11、沈醉插花
宋
晁補之
《江神子/江城子》
12、插花走馬
宋
毛滂
《驀山溪·梅花初謝》
13、插花人好手纖纖
宋
葛勝仲
《浣溪沙》
14、應有海棠、猶記插花人
宋
葉夢得
《虞美人·平波漲綠春堤滿》
15、不管插花歸去
宋
朱敦儒
《水調歌頭·當年五陵下》
『玖』 藝術插花常見的意境表達方式有哪些
一、階梯式
好似一階一階的樓梯,每一朵花之間有距離,但不一定等距離,只要有一階一階的感覺即可,以點狀的花材較適合。
二、重疊式
只要形狀表面是平面的葉或花,都可以用此技巧表現。
三、堆積式
堆積的特色是花材多或顏色多;有規則的起伏形狀好似一波波的海浪;花梗短,花與花之間沒有空隙;使用花材則以點狀、塊狀為佳。
四、焦點式
焦點是作品裡最明顯突出的點,從正面或側面看都極醒目。單面花形才有焦點,以形狀特殊、色彩、花朵較大者為佳;如果花朵小則量須多,才能形成焦點。
五、組群式
此種技巧適用於各種花形,只要將同種類同色系的花材,分組(2枝以上)、分區(一個區可有兩種以上不同的組群表現),但每一組之間需有距離。
(9)意境插花擴展閱讀: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傳統插花的意境美起源於中國悠久的古文化,在傳統文化中,中國哲學思想實質上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綜合體。儒家重人倫、輕功利。道家的「依乎天地,因其自然「」自然無為」、追求虛靜,逃避現實。佛教追求「清凈無為」「,虛心去欲」的境界。這在花文化中也起主導作用。
傳統插花講究花的形色香德,以花的生長習性或特點寓意人的品性。既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最終這種蘊含文化底蘊的插花形式以其無限深遠的內涵,結合輕描淡抹清雅脫俗的線條造型,逐步確立了它在中國插花藝術中的主導地位,並逐漸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
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
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
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拾』 描寫插花意境的句子
描寫「插花」的句子:
1. 月季花的花瓣姿態萬千。有的藏而不露,想睡眠中的專嬰兒;有的半開半屬合,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迎風吐艷,就像牡丹的「縮小版」。而有的凋謝了,但花芯卻像軍人一般挺立枝頭。月季的花芯綴滿了黃色的小顆粒,著幽雅的香氣就是從這兒散發出來的,只要聞上一聞,便能心曠神怡。遠遠望去,一朵朵月季花就像是一群孩童正摟著媽媽的脖子撒嬌呢。
2. 春風微盪之中,那花瓣像銀色的霜花,像透明的玉屑.像水洗的胭脂。
3. 太陽花只有在見到太陽時才開花,每天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時,太陽花們就爭先恐後地張開塔門的一張張笑臉。微風吹去,太陽花「搖頭晃腦」似乎在念詩,又似乎向行人點頭。太陽花的花骨朵兒是紅色的,形狀有黃豆般的大小,和其它的花骨朵不同,短短的、圓圓的,看上去非常可愛。
4. 面對那樣的艷麗和芬芳。我摸了一下它的花瓣,光滑柔嫩,花枝絢麗多彩、亭亭玉立,紅的似火,粉的如霞,一朵朵挺立在綠色的枝葉上,任陽光在絢麗的花朵上撫過,這時候,在我的眼裡,月季花就像一個穿著紅色衣裙的小泵娘,在綠葉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