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插花
『壹』 中國傳統插花講究哲學注意什麼
插花藝術的文學美學特質
觀賞一件插花作品,不僅是看到自然的花草,更是要體驗其中的形外之意。正如詩詞曲賦一樣,插花藝術也離不開「意境」二字,只有具備了深刻的內涵、深邃的意境,才能沖破視角的牽絆,達到形神兼備之境界。
中國古代文學講求寫意手法和中和之美,力求形神兼備,那種歷代文學家所憧憬的變化莫測、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藝術化境界,也是花藝所追求的目標。
構意。與吟詩作賦一樣,插花必須先構意,即想好了要表達的主題、感情,才能尋找表現這種意境的材料,並通過運用插花原理創造出意境深邃的作品。意境的表現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會根據花材、造型、季節和植物自然變化、色彩等來表現。如利用柳條、水仙、桃花、牡丹、迎春等春季開花的植物來表現「春」的主題。再如以兩朵月季配上獨獨一枝茶花枝,在紅與綠,明與暗,熱鬧與孤寂的對比下表現大雁南飛,怨歸遲的意境。
隨景。創造文學作品,特別是詩詞曲賦時,往往是意隨景出,因周圍環境的刺激有感而發,插花作品同樣要考慮周圍的景。具體表現在花器的選擇和擺放的環境。只有花、器、景融為一體,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意境。
插花藝術與中國古代哲學
中國哲學在中國文化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宇宙、人生、生活、價值觀念的看法都通過哲學思想來反映。可以說,哲學影響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使插花藝術這項文化具有一些哲學特性。
插花之「靜」。儒家以靜為本,以虛靜之態作為人與自然萬物溝通智慧的渠道。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審美觀就是主張「閑和、嚴靜、趣遠」的高逸境界。「靜」更是道家的重要范疇,把「靜」看成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徵,虛靜則明,明則通。「靜」在佛學思想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禪宗就是講究通過靜慮的方法來追求頓悟。這些思想無疑也影響到了插花藝術,想要創造和欣賞插花作品,必須保持內心的祥和寧靜;此外,「靜」還是一種至高的藝術境界,也是插花藝術所要表現和追求的。
插花之「樂」。鍾明善先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義》中說過,古代中國人的審美意識「是由原處的、感性的、物質生活的美感愉悅,向拓展的、理性的、精神生活的美感升華的轉變,推動這種轉變的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理趣』」。在理性的控制下尋找人生的樂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大特點。如儒家思想的樂感文化就是要找尋「活」的快樂;道家思想對人的個體生命的肯定,尋求生命存在之樂;佛教則是「大徹大悟」,盡除煩惱,到涅�彼岸,追求一種至高的快樂。中國的插花藝術,是中國「活」文化的一種代表,賞花、玩花既可以調節、豐富生活,還可以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通過與自然心靈的溝通對話來尋求內心的滿足和快樂。
插花之「雅」。「雅」是在靜與樂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氣質,所呈現的一種神韻。「雅」是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樂文化追求的也是一種「雅」。道家和佛家也講求雅,道家的「清」、佛家的「靜」,所呈現的風韻都與雅密切相連。道家的養生修煉,佛教的清心寡慾都是雅的境界。插花藝術正是形成「雅」的一種理想途徑,以花之雅來培育人之雅,人之雅寓於花之雅,人性與花性相契合,花道與人道相融匯。
『貳』 中國傳統插花的文藝復興時期
花的文藝復興時期 歷史 藝術 0 回答 7 秒鍾前
『叄』 如何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插花藝術
我國傳統的插花藝術新近入選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對於繼承和發展這一優秀的傳統藝術,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這個項目是由北京林業大學與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聯合申報的。傳統插花藝術入選市級文化遺產,專家們的心情十分復雜。在他們看來,保護這一瀕危的優秀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據現有資料考證,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它經過了漢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發展階段、隋唐的興盛期、宋代的極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後期的衰落期等各個階段發展至今。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七大價值顯著
極高的史學價值傳統插花藝術在3000多年的發展中,見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具有極高的史學與民俗研究價值。
重要的文化價值 它幾乎涵蓋了我國所有民族、人群和時代。它受儒、釋、道以及詩、書、繪畫、文學等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滋養,具有深厚的藝術底蘊、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審美情趣。
突出的藝術價值 它吸取了園林、盆景、雕塑、書法、繪畫等姐妹藝術的精華,與花材和容器完美融合,不僅僅是手工藝作品,而且是一種既有形式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的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活動,是一種自娛娛人的高雅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很好的社會價值 它不但對古代東方插花藝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注重意境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還被西方現代插花所借鑒。
除此之外,傳統插花藝術的實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也十分顯著。
傳統插花藝術 -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特色鮮明 專家告訴我們,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不同於現代西方插花。與現代西方插花相比,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徵。這主要表現在7個方面:
一是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不刻意改變其天然姿態,而是順乎花枝的自然之勢,「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二是追求花材的意趣美,講求以花傳情;三是善用木本花材,以線造型;四是採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五是賦予花材豐富的內涵與象徵性,寄託情思;六是注重將花材與花器、幾架、配件以及作品環境的統一,體現整體和諧美;七是兼顧中國人的獨特賞花方式,分曲賞、酒賞、香賞、譚賞、琴賞和茗賞等。
傳統插花藝術 -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臨近瀕危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但如今說到東方式插花,世人只知道日本花道。實際上日本插花緣於我國隋唐時期,在各個發展階段受到中國插花藝術的不同影響。自20世紀以來,日本將插花作為國粹極力提倡,其文化影響力遍及世界各地。西方以及日、韓等憑借經濟強勢搶佔了插花藝術的話語權,甚至操縱了世俗的審美觀。相形之下,我國作為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傳統插花藝術卻幾近斷流。
由於國人對傳統插花藝術缺乏了解,專業研究人員匱乏,研究資金短缺以及深入資源普查、挖掘難度大等原因,使得傳統插花藝術還未真正進入大眾生活之中。大陸研究發展傳統插花藝術的學術組織只有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一家。系統梳理與傳承、保護傳統插花藝術這一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遺產,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據了解,1987年北京林業大學王蓮英教授、秦魁傑教授牽頭成立了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一直致力於傳統插花藝術的研究、保護和傳承。20年來,在挽救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這一瑰寶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專家們編輯出版了<中國插花>、《傳統插花藝術》和《中國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賞析》等書籍;挖掘、整理了歷代插花藝術圖片百餘幅;培訓了兩期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學員共40餘人;3次在全國插花大賽上專門設立傳統插花藝術形式的作品展覽,並以圖片展的形式展示了3000多年的歷史進程;連續4年舉辦牡丹專題的傳統插花藝術展覽;多次舉辦傳統插花藝術專題報告會,還在港澳地區和日韓等國進行專題講座和插花表演。
資深插花藝術家王蓮英教授、秦魁傑教授是我國傳統插花藝術研究、保護和傳承的帶頭人。他們發表了大量論著,王教授作為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在對傳統插花歷史、理論與技藝進行挖掘與整理的同時,極力弘揚與傳承,並帶領多名研究生對傳統插花藝術理論與技藝進行研究。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入選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據悉,北京林業大學已提交了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論證報告,詳細制定了從2008年到2012保護的五年計劃。領軍人物王教授等寄希望於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得到國人的關注與政府的支持。
『肆』 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有什麼區別
表現力極強是東方插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而起該藝術形式經過了長時間的錘煉和鍛版造,文化底蘊及其深厚,權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豐富的插花藝術生活,而且,日本的插花在世界上也是遠近聞名的,而且,日本花藝流派極多,更是以花道命名。
東方式插花分為中國式和日本式插花兩種,其發源為中國佛教的供花,後流傳於日本,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東方插花中兩種分支的藝術形式。中國式插花自清末期戰亂開始,藝術形式進入停滯、倒退的階段,直至新中國成立,社會經濟復甦後,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才使得中國式插花再次煥發生機。
日本式式插花講究「師法自然」,雖插花技藝為人所用,但造型多追求構圖完美、線條流暢、抽象概括、底蘊深厚、不含匠氣,突出其萬法自然的意味。故而欣賞東方式插花,多能感悟生命與自然的美好,激發人們對「生」的思考,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
『伍』 想知道大家對中國傳統插花有多少了解
中國傳統插花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 線條造型
中國插花藝術以自然式線條型為主,可以說線為中國插花造型之骨。線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線條表現不同形神,有的柔美,有的 剛勁;有的纖細,有的粗曠;有的秀雅,有的蒼古。插花藝術利用自 然界千姿百態的花木枝葉,通過其線條長短,粗細,曲直頓挫,強弱相柔,虛實疏密,勾畫出不同造型,塑造出了一幅幅多姿多態的藝術 插花作品。
2. 講究意境
插花要講究意境,如同中國畫使人看了 「畫盡意在」。它是作者 主觀意志與客觀境物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即通過作者想像、聯想和幻 想來完成形象思維過程。所以,藝術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簡單重復, 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將意與境、形與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藝術作品由立意和立形兩個方面組成。
誠然,藝術插花的創作活動,由於受到空間范圍和自然材料的局限,在意境表達上不能像繪畫那樣豐富、自如。同時,在插花藝術構思立意中,同樣也採用了中國畫借物寓意的手法,如以松表現高潔、 長青、剛強等題材;以竹表現剛直、清高、平安等題材;以梅表現堅骨、孤傲、迎春等題材;以荷表現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等題材•,以蘭 表現脫俗清雅、與世無爭等題材。
3. 崇尚自然
中國插花以自然式為主。在藝術手段上,以裝飾美反映自然美,即按照植物生長的自然姿態,通過曲、直線條的組合,表現詩情畫 意,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各種花木雖然經過剪裁加工和藝術裝 飾,仍不失其自然風姿。
由於中國式插花講究自然,因此構圖上多數採用不對稱均衡手法,避免機械對稱。植物材料注意表現單體姿態,即每朵花、每根枝 條、每張葉片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因此,對中國插花而言,在一 件作品中,植物品種、用材數量、色彩變化均宜少不宜多。中國插花在取材上,花、枝、葉、果、藤等均可使用;就花而言,未綻的花 蕾、半開的花苞、盛開的花朵並用,以此來表現植物生命過程的 變化。
『陸』 中國傳統插花的最大特點
中國式插花的基本要素
1.插花花材
自然界中能用於插花花材的種類繁多,不論是草本、木本,不論是人工栽培還是野生,不論是有生命還是無生命,只要具有觀賞價值,無毒,無特殊氣味,不易枯焉,能應用在插花製品中素材的統稱為插花花材。
2.插花花材的分類 根據花材的外形可分為線狀花材、團狀花材、特殊形態花材、散狀花材、葉材等,它們在中國傳統插花中作用各不相同。
3.插花中線狀花材(枝材)形態 外形呈長條狀和線狀,構成插花造型基本輪廓的框架。有的是花序呈長條狀,如唐菖蒲、蛇鞭菊、金魚草等。有的枝幹呈長條狀,如銀芽柳、竹、梅花等。有的枝葉和花簇生成整體的長條狀,如天門冬、常青藤等。
線狀花材(枝材)在傳統插花的表現特點
1.用花量少,以線狀花材(枝材)為主,追求線條美,用色清雅由於受古代書畫的影響,傳統插花根植於詩、畫、園林,以直覺思維為主,求善達意。以自然的線條造型為主,即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姿態,通過各種曲線、直線的組合,表現詩畫意境。因此,線狀花材(枝材)是中國傳統插花的造型框架。線條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形神,有柔美、剛勁、纖細、粗獷、秀麗、 蒼老。通過線狀花材(枝材)勾畫並塑造出多姿多態的插花藝術作品,能較好的體現出中國插花詩情花意。
2.注重意境 正如中國繪畫藝術中的「意在筆先、畫盡意在」,中國傳統插花同樣具有這一藝術特色,它是作者主觀心意與客觀景物相融合的藝術作品,是將意與境、形與神、景與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插花的藝術作品由立意與立形兩個方面組成。
3. 注重容器 道具和環境的配合插花容器是傳統插花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容器的質地、形狀、色彩可以選擇,從而為插花藝術創造了更豐富多變的條件。中國傳統插花必須講究整體效果(如生活四藝——插花、掛畫、點茶、燃香)。古人要求花、器、幾架三位一體。
中國傳統插花中花材的整理與加工
在中國傳統插花中,線性花材(枝材)插製作品主要表現作品的意境美、自然美。為了表現中國式插花框架富於變化,符合作品設計要求,線性花材(枝材)在自然界生長不可能完全符合設計要求,這就要將線性花材(枝材)進行人工處理加工。在整理加工時,要盡量符合植物生長規律,人為加工不留痕跡,枝材要去掉平行枝、重疊枝、交叉枝、殘枝、病蟲枝或葉片,使線性枝條更美觀,保持花材幹凈整潔美觀。
加工方法如下:
1.彎曲法 對於比較粗大的木本枝條來說,枝節和芽的部位以及交叉點處都易折斷,故應避開。加工時可在需要彎曲地方的背面先刻1~2個V字口,深度視枝的大小,並嵌入小楔子使之彎曲。
2.折枝法 一般可用雙手握住插花的木本花枝,大拇指頂著要彎的部位稍朝反向用力折,當枝條發出折動的聲音時即可,並用與枝條同色的膠帶捆紮,切不可把枝條折斷。
3.纏繞法 對於枝條既粗又較軟的花材,可根據枝條的粗細選用不同型號的鐵絲進行纏繞,纏繞後雙手握住,用拇指進行按壓使之彎曲,並用與枝條同色的膠帶或葉片掩蓋鐵絲的痕跡。
4.按摩法 軟枝較易彎曲,只要用雙手大拇指放在需要彎曲處、慢慢揉動枝條即可;也可在彎曲部位進行火烤,然後放入水中冷卻。
『柒』 中國傳統插花里最能代表傳統插花水平的是哪類
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插花抄水平的是意境類。
講究意境插花要講究意境,如同中國畫使人看了「畫盡意在」。
它是作者主觀意志與客觀境物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即通過作者想像、聯想和幻想來完成形象思維過程。所以,藝術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簡單重復,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將意與境、形與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
『捌』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定義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內具備有端莊典雅的造容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
2008年6月7日,傳統插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玖』 中國傳統插花「起把宜緊,瓶口宜清」是什麼意思
無論五到七朵還是三四十朵,必從瓶口作一從怒發豎起,以叢不散漫、不相互擠壓、專不靠瓶口為最屬好,這是所謂「起把宜緊」。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