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插花
❶ 傳統古典插花與現代化插花異同點
花,顧名思義,是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 換言之,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 插花(flower arrangement)起源於佛教中的供花。所以,插花是一門藝術,同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一樣,均屬於造型藝術的范疇。 在我國插花的歷史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已為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一般看來並不起眼的綠葉,一個花蕾,甚至路邊的野花野草和常見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秀作品來。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而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插花的主要類型: 1.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2.根據藝術風格可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現代自由式插花。 東方式插花又有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西洋式插花主要區分為兩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 3.以花材性質分類:鮮花插花、乾花插花和人造花插花等。 那麼什麼是花藝呢? 花藝就是廣義的插花。更確切地講,就是用剪切下來的各種花材和其他裝飾性材料進行藝術造型的創作活動,也可稱為切花藝術造型。因此,它與插花藝術的創作原理和藝術表現手法基本相同。 花藝簡單的說就是把不同的鮮花和輔助材料進行合理的組合,使其在顏色和造型上產生一種人為的藝術美。 日本的「花道」 「花道」是日本對插花藝術的特有稱呼,實際上就是插花之意。 日本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與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即「茶道」、「書道」、「花道」等。正如我國唐宋時代盛行的「點茶」、「掛畫」、「燃香」及「插花」被稱之為「四藝」一樣。 在人們心目中,普遍存在這樣的觀念: 即學習和掌握這些技藝,不僅能獲得知識,而且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修身養性。但是,作為新時代的炎黃子孫,只限於繼承民族的傳統是不夠的,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使之發揚光大。因此,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水平,才是通往這些藝術殿堂的康莊大道。 花藝與插花之間的不同點: 1.插花必須是插在容器中,而「花藝」可用也可不用容器,可以吊掛在壁面上,或直接插制在檯面上。 2.插花必須以植物材料為素材,而「花藝」除用植物材料外,還可用許多非植物的裝飾性材料,如金屬的、玻璃的、塑料的、棉綢織品等。 3.「花藝」創作在選材、構思、造型等方面,都比插花更加廣泛自由,尤其在一些大型展覽和比賽場合,它被廣泛應用,造型趨於大型化,很有氣勢,這是插花無法與之相比的。 花藝是傳統婚禮上最隆重的組成部分,更是現代婚禮中最耀眼的裝飾元素。與華麗的婚紗和璀璨的戒指不同,它以自然柔美的姿態、奔放的熱情,演繹著每一場婚禮的盛大場面,也襯托著每一對新人的光彩奪目。它們更以自己短暫的生命,見證著每一對有情人的海誓山盟、地久天長。
❷ 中國傳統插花講究哲學注意什麼
插花藝術的文學美學特質
觀賞一件插花作品,不僅是看到自然的花草,更是要體驗其中的形外之意。正如詩詞曲賦一樣,插花藝術也離不開「意境」二字,只有具備了深刻的內涵、深邃的意境,才能沖破視角的牽絆,達到形神兼備之境界。
中國古代文學講求寫意手法和中和之美,力求形神兼備,那種歷代文學家所憧憬的變化莫測、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藝術化境界,也是花藝所追求的目標。
構意。與吟詩作賦一樣,插花必須先構意,即想好了要表達的主題、感情,才能尋找表現這種意境的材料,並通過運用插花原理創造出意境深邃的作品。意境的表現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會根據花材、造型、季節和植物自然變化、色彩等來表現。如利用柳條、水仙、桃花、牡丹、迎春等春季開花的植物來表現「春」的主題。再如以兩朵月季配上獨獨一枝茶花枝,在紅與綠,明與暗,熱鬧與孤寂的對比下表現大雁南飛,怨歸遲的意境。
隨景。創造文學作品,特別是詩詞曲賦時,往往是意隨景出,因周圍環境的刺激有感而發,插花作品同樣要考慮周圍的景。具體表現在花器的選擇和擺放的環境。只有花、器、景融為一體,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意境。
插花藝術與中國古代哲學
中國哲學在中國文化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宇宙、人生、生活、價值觀念的看法都通過哲學思想來反映。可以說,哲學影響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使插花藝術這項文化具有一些哲學特性。
插花之「靜」。儒家以靜為本,以虛靜之態作為人與自然萬物溝通智慧的渠道。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審美觀就是主張「閑和、嚴靜、趣遠」的高逸境界。「靜」更是道家的重要范疇,把「靜」看成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徵,虛靜則明,明則通。「靜」在佛學思想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禪宗就是講究通過靜慮的方法來追求頓悟。這些思想無疑也影響到了插花藝術,想要創造和欣賞插花作品,必須保持內心的祥和寧靜;此外,「靜」還是一種至高的藝術境界,也是插花藝術所要表現和追求的。
插花之「樂」。鍾明善先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義》中說過,古代中國人的審美意識「是由原處的、感性的、物質生活的美感愉悅,向拓展的、理性的、精神生活的美感升華的轉變,推動這種轉變的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理趣』」。在理性的控制下尋找人生的樂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大特點。如儒家思想的樂感文化就是要找尋「活」的快樂;道家思想對人的個體生命的肯定,尋求生命存在之樂;佛教則是「大徹大悟」,盡除煩惱,到涅�彼岸,追求一種至高的快樂。中國的插花藝術,是中國「活」文化的一種代表,賞花、玩花既可以調節、豐富生活,還可以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通過與自然心靈的溝通對話來尋求內心的滿足和快樂。
插花之「雅」。「雅」是在靜與樂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氣質,所呈現的一種神韻。「雅」是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樂文化追求的也是一種「雅」。道家和佛家也講求雅,道家的「清」、佛家的「靜」,所呈現的風韻都與雅密切相連。道家的養生修煉,佛教的清心寡慾都是雅的境界。插花藝術正是形成「雅」的一種理想途徑,以花之雅來培育人之雅,人之雅寓於花之雅,人性與花性相契合,花道與人道相融匯。
❸ 想知道大家對中國傳統插花有多少了解
中國傳統插花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 線條造型
中國插花藝術以自然式線條型為主,可以說線為中國插花造型之骨。線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線條表現不同形神,有的柔美,有的 剛勁;有的纖細,有的粗曠;有的秀雅,有的蒼古。插花藝術利用自 然界千姿百態的花木枝葉,通過其線條長短,粗細,曲直頓挫,強弱相柔,虛實疏密,勾畫出不同造型,塑造出了一幅幅多姿多態的藝術 插花作品。
2. 講究意境
插花要講究意境,如同中國畫使人看了 「畫盡意在」。它是作者 主觀意志與客觀境物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即通過作者想像、聯想和幻 想來完成形象思維過程。所以,藝術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簡單重復, 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將意與境、形與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藝術作品由立意和立形兩個方面組成。
誠然,藝術插花的創作活動,由於受到空間范圍和自然材料的局限,在意境表達上不能像繪畫那樣豐富、自如。同時,在插花藝術構思立意中,同樣也採用了中國畫借物寓意的手法,如以松表現高潔、 長青、剛強等題材;以竹表現剛直、清高、平安等題材;以梅表現堅骨、孤傲、迎春等題材;以荷表現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等題材•,以蘭 表現脫俗清雅、與世無爭等題材。
3. 崇尚自然
中國插花以自然式為主。在藝術手段上,以裝飾美反映自然美,即按照植物生長的自然姿態,通過曲、直線條的組合,表現詩情畫 意,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各種花木雖然經過剪裁加工和藝術裝 飾,仍不失其自然風姿。
由於中國式插花講究自然,因此構圖上多數採用不對稱均衡手法,避免機械對稱。植物材料注意表現單體姿態,即每朵花、每根枝 條、每張葉片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因此,對中國插花而言,在一 件作品中,植物品種、用材數量、色彩變化均宜少不宜多。中國插花在取材上,花、枝、葉、果、藤等均可使用;就花而言,未綻的花 蕾、半開的花苞、盛開的花朵並用,以此來表現植物生命過程的 變化。
❹ 中國傳統插花里最能代表傳統插花水平的是哪類
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插花抄水平的是意境類。
講究意境插花要講究意境,如同中國畫使人看了「畫盡意在」。
它是作者主觀意志與客觀境物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即通過作者想像、聯想和幻想來完成形象思維過程。所以,藝術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簡單重復,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將意與境、形與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
❺ 傳統東方式插花特點
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法則:
東方人性情穩重內向、委婉含蓄,藝術境界寓意隱含,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故在插花的創創作理念與法則上,其特點與風格可以用真、善、美、聖這四個字來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傳統的東方民族酷愛自然、崇尚自然,對自然之美最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點,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長的花木為表現的物象,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這是中國國畫和插花藝術的理論基礎。即所表現的景觀需符合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不能含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正如袁宏道在書中所論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使觀者疑叢花生於碗底方妙」的境界。這樣,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思考其美之所在與其美之精華,並融入個人的情感與審美,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和表現,使作品展現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靈的感染力,這是傳統東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傳統的東方插花又被稱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而儒家美學思想是以「善」為宗旨,所以中國人的審美觀也以「善」為核心,在這種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對花卉也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含義,講求材必有義,義必吉祥,如生活中人們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以此象徵傲雪凌霜、不畏嚴寒的品格,取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脫俗。用玉蘭、海棠、牡丹、桂花來襯托「玉堂富貴」,用象徵、寓意、諧音的技巧,營造一種含蓄和諧的氛圍,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並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
三、藝術之「美」
插花創作中的藝術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如梅花因其橫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態美,雅而不艷、幽香遠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嚴寒的內涵美而成為傳統藝術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虛實結合、剛柔相濟、氣脈相連。如「畫苑布置為妙」,「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創意追求統一和諧的色彩效果,力求艷而不俗、雅而不淡,據環境與創作的需要,色彩或絢麗、或素雅,使人的視覺感受明快而亮麗,清新而自然。
傳統的藝術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規則化,在情勢上任由發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外形輪廓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為主題服務是造型創作的源泉。
對花明志、借花舒懷,創作具有詩情畫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藝術插花創作的宗旨。將花的形體美與人的構思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作品神形兼備,具有內涵美、神韻美,這是東方插花藝術所獨具的藝術美。
整體藝術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創作環節之間、各創作要素之間、作品與環境之間的有機配合所產生的綜合藝術效果。即通過插花創作,同時創作一個高雅、浪漫、和諧的環境空間,產生一種環境藝術美。這是藝術插花的最終目的。
四、「聖」潔之尊
藝術是神聖的,藝術創作亦是神聖的,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聖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聖感,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
綜上所述,東方人採用寫實、寫意或二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花卉的姿態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種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藝術美。她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過程。
❻ 中國古代插花做什麼
在古時的中國,插花是用來禮佛的,其後經僧侶傳至日本後更被發揚光大,應用到不同階層的不同角落。遠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花藝已經十分流行,在當時的社會里,花藝的工作者,幾乎全部都是男性。時移世易,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較多,不過花藝工作者當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國際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藝設計師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觀光,遇到一個穿著傳統禮服的年邁老伯,不吸煙,不喝酒,他說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會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來頭的花道老前輩。如果視花藝為一種學問或藝術,花藝的作品視為一件作品,的確是適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藝,和茶道一樣,也是沒落於本土,興盛於他鄉的傳統藝術之一。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於魏晉南北朝小有氣象,此時,這項藝術還多是「借花獻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窯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唐宋以後,插花漸盛。唐人羅虯在《花九錫》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後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如果說唐代插花還僅僅是宮廷和寺廟的高雅藝術,到了宋代,插花藝術在民間已經蔚然成風。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專著問世,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有《瓶史》,此書曾1696年被譯為日文,對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被日本插花藝術家們奉若圭臬,被推崇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插花描繪得淋漓盡致。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有:鄺璠著的《便民國纂》中的「養花法」,陳淏子著的《花鏡》中的「養花插瓶法」和「香壚花瓶」.沈復著的《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以及汪灝著的《廣群勞譜》,《紅樓夢》中對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戰亂頻仍,民生凋敝,花藝自然就荒蕪了。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與西方花藝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重造型,中國重意態。中國花藝強調: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態,依據季節造型;人文之善——重視其敦睦人倫的社會效益;宗教之聖——花是有助悟道的聖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藝術之美——從選材到搭配,講究和諧、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藝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6世紀時,一位名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將很多中國傳統技藝帶回日本:字畫、雕刻、文學、戲劇、園藝……還有就是供佛的「瓶花」。從中國回來後,小野妹子開辦了日本的插花學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池坊」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四十五代。
❼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定義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內具備有端莊典雅的造容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
2008年6月7日,傳統插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❽ 中國傳統插花的最大特點
中國式插花的基本要素
1.插花花材
自然界中能用於插花花材的種類繁多,不論是草本、木本,不論是人工栽培還是野生,不論是有生命還是無生命,只要具有觀賞價值,無毒,無特殊氣味,不易枯焉,能應用在插花製品中素材的統稱為插花花材。
2.插花花材的分類 根據花材的外形可分為線狀花材、團狀花材、特殊形態花材、散狀花材、葉材等,它們在中國傳統插花中作用各不相同。
3.插花中線狀花材(枝材)形態 外形呈長條狀和線狀,構成插花造型基本輪廓的框架。有的是花序呈長條狀,如唐菖蒲、蛇鞭菊、金魚草等。有的枝幹呈長條狀,如銀芽柳、竹、梅花等。有的枝葉和花簇生成整體的長條狀,如天門冬、常青藤等。
線狀花材(枝材)在傳統插花的表現特點
1.用花量少,以線狀花材(枝材)為主,追求線條美,用色清雅由於受古代書畫的影響,傳統插花根植於詩、畫、園林,以直覺思維為主,求善達意。以自然的線條造型為主,即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姿態,通過各種曲線、直線的組合,表現詩畫意境。因此,線狀花材(枝材)是中國傳統插花的造型框架。線條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形神,有柔美、剛勁、纖細、粗獷、秀麗、 蒼老。通過線狀花材(枝材)勾畫並塑造出多姿多態的插花藝術作品,能較好的體現出中國插花詩情花意。
2.注重意境 正如中國繪畫藝術中的「意在筆先、畫盡意在」,中國傳統插花同樣具有這一藝術特色,它是作者主觀心意與客觀景物相融合的藝術作品,是將意與境、形與神、景與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插花的藝術作品由立意與立形兩個方面組成。
3. 注重容器 道具和環境的配合插花容器是傳統插花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容器的質地、形狀、色彩可以選擇,從而為插花藝術創造了更豐富多變的條件。中國傳統插花必須講究整體效果(如生活四藝——插花、掛畫、點茶、燃香)。古人要求花、器、幾架三位一體。
中國傳統插花中花材的整理與加工
在中國傳統插花中,線性花材(枝材)插製作品主要表現作品的意境美、自然美。為了表現中國式插花框架富於變化,符合作品設計要求,線性花材(枝材)在自然界生長不可能完全符合設計要求,這就要將線性花材(枝材)進行人工處理加工。在整理加工時,要盡量符合植物生長規律,人為加工不留痕跡,枝材要去掉平行枝、重疊枝、交叉枝、殘枝、病蟲枝或葉片,使線性枝條更美觀,保持花材幹凈整潔美觀。
加工方法如下:
1.彎曲法 對於比較粗大的木本枝條來說,枝節和芽的部位以及交叉點處都易折斷,故應避開。加工時可在需要彎曲地方的背面先刻1~2個V字口,深度視枝的大小,並嵌入小楔子使之彎曲。
2.折枝法 一般可用雙手握住插花的木本花枝,大拇指頂著要彎的部位稍朝反向用力折,當枝條發出折動的聲音時即可,並用與枝條同色的膠帶捆紮,切不可把枝條折斷。
3.纏繞法 對於枝條既粗又較軟的花材,可根據枝條的粗細選用不同型號的鐵絲進行纏繞,纏繞後雙手握住,用拇指進行按壓使之彎曲,並用與枝條同色的膠帶或葉片掩蓋鐵絲的痕跡。
4.按摩法 軟枝較易彎曲,只要用雙手大拇指放在需要彎曲處、慢慢揉動枝條即可;也可在彎曲部位進行火烤,然後放入水中冷卻。
❾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式插花
(一)起源
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起源。隋唐時期花卉藝術興盛。中國佛教禮儀中的插畫,是日本花藝起源的最初研究對象。後來,除了宗教活動之外,插花藝術的發展也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門在社會各階層廣泛流傳的特殊藝術。中國傳統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達。不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類的情感,每一種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徵意義,從而表達了人們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滿了中國的詩歌和繪畫。
中日插花的區別
從中日插花的整體結構來看,雖然插花的骨架布局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都源於中國最早的景觀審美意識,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這是東方獨特的自然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