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滿溪花藝
1. 關於花藝匠心的詩句,唐詩宋詞都可以
成都匠心花藝有限公司是2014-05-05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小科甲巷
2. 花藝的簡介
花卉藝術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藉助於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關於插花藝術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並不統一,是有待繼續查證和探討的問題。
在人類文化發展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但由於它的創作和欣賞都屬即時性的,在攝影和錄像等技術發明之前,只是短暫的藝術表現,所以傳世作品極少,對其始源的考證,只能藉助於地下出土文物或各類史料支言片語的記載。加之過去極少有人進行考證,故今天要得出確切的結論是有困難的。這里只把幾種有關起源的論說作一簡介,以供參考。目前,關於插花藝術起源的論述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來說,另一方面是從插花藝術的起源地來說。 這方面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源自供花,另一種則源自民間風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這是目前較流行的說法。根據有兩點,一是來自日本插花界的觀點,二是從佛經中論證。
1、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許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學習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廣之,流傳著插花源於佛教供花的起源論說。
2、從史書和佛經中引證。目前許多書籍都引用《南史》中關於盤花的段節,認為是最早的記載《南史》的南朝齊武帝諸子中,有關晉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媛嘗病危,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競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這段蓮花供佛的記載,被人認為是插花源於佛教胡文證。
3、另外,佛經中也確有供花的條文。佛經和《魏書》中都有「花供養」的記載。《修行本起經》講述了一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成佛時與花有關的故事。《魏書·釋老志》中有:「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分碎……稱為『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華、致敬意。」東晉僧人法顯著《佛國記》也提及,所到之處,都有以花供養者。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種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二)、源於民間風俗
這是從廣義的范疇來定義插花,認為插原始形式是從不使從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身(頭)上的花。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物,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很早就與花為伴。
花使人產生信賴、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溝通,人們把花(葉)作為護身符,戴在身上,是可以驅魔祛邪,得以平安。後逐漸展為一種裝飾,表現自己的美麗迷人,互相贈送以示愛慕和思念。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雖然其中滲有一些迷信色彩,但非因某一種宗教而起,只是人們對冥冥宇宙的不解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如在中國,遠在佛教傳入之前,民間就有用祭祀和贈花的風俗。最早的傳說是《山海經》稱:東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壘捉鬼的故事。黃帝立大桃人於門戶,畫二人象與虎、葦索以御鬼,後人皆仿之。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詩經》是記載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時期的民間詩集。在《詩經·鄭風·〈溱(洧)〉》中有男女手持蘭花到溱河洧水去祭祀、嬉戲的記載,臨別時還互贈芍葯。這種大型的宗教活動形式集春遊、男女擇偶為一體,都是以花為媒介.類似的情形,《詩經·陳風·》也有記載,如「視爾如,貽我握椒」。
意即我看你像錦葵花般美麗,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這些都可視為插花(廣義)的一種原始形式。稍後,屈原的《楚辭·九歌》有:「瑤席兮玉,盍將把兮瓊芳」。盍是合之意,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鮮花,這不已接近插花的形式嗎?《楚辭·山鬼》是以披花帶綠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思:「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思美人》中雖是屈原借題發揮,但也說明當時的人早已有折枝花卉進行玩賞的風氣。「(孽)大薄之芳兮,搴長洲之宿莽,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又如晉人陸凱的梅花詩:「折花逢驛使,寄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將友人相贈的花枝,插於盛水器皿中,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正是插花藝術的起源。而這些都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已有的。佛教傳入中國較晚,據史料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始聞有浮屠之教(即佛屠),至東漢,天竺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應漢使者的邀請(公元)67年來到洛陽,明帝為他們建築了白馬寺,請他們翻譯經典,才開始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而當時,儒家學說仍占統治地位,佛教的影響並不大。三國時期魏開創了清談學的風氣,學又佔了統治地位。西晉佛教依附學,還不能獨立發展。東晉,佛教的社會地位影響超過了玄學。到了南北朝,佛教才大為流行。後來又消沉了一段,到隋朝時才正式盛行全國。所以,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不能說是源自佛教供花,佛教供花只是插花中一種形式而已。 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
文插花書刊中有這種提法,其根據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發現有插花圖案的壁畫。文物的證據是無可否認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蓮瓶壁畫,並在墓中發現有鮮花隨葬,這可謂是世界最早製作的「乾燥花」了。據說古埃及人把蓮花看做愛西斯神,並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這些都足以說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鮮花祭祀的儀式。 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繼創立的幾何學,對西歐的建築和藝術風格都極有影響,而西方傳統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種幾何圖形為主的大堆頭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樣的對稱、均衡和重量感,可見藝術風格的一致性。所以說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據的,起碼可說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源自中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束)的風俗,而且玩賞花木的風氣甚濃。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墓道壁畫中有一方幾上盛有六枝紅花的圓盆,過去人們對插花意識淡薄,曾認為是盆景,但現在看來,甚似插花。這和北周時庚信的一首杏花詩極其相似。詩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前,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盪江湖,寄情花草,與山水花草為友,他們不僅賞花,還有探花、採花的逍遙游。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上說:「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於焉消遙、聊以娛情」。東晉的陶淵明有詩:「秋菊有佳色,損露掇其英,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採花、折枝的興致歷久不衰,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正因中國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國的插花藝術既具自然寫真的風格又具濃郁的文人氣息,融詩、書、畫、花於一體,不拘一格,謙灑自如。這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因此也滲透著不少這種特色。此外,中國人很早就研究延長切花花材壽命的方法,對花枝插置的布局,與花器和周圍環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專學。高濂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還有羅虯的《花九錫》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說是最早的插花專著。所以說,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3. 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花藝」,是花卉藝術的簡稱。花藝指通過一定技術手法,花材的排列組合讓花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表現一種思想,體現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欣賞者解讀與感悟。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種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插花源於古代漢族民間的愛花、種花、賞花、摘花、贈花、佩花、簪花。
「花道」,指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花道的由來可以從觀賞及宗教兩方面看。據文獻,平安時代就有室內擺設櫻花的記載。到了十四世紀室町時代的前期還有舉行花會的記載。花會是由公卿貴族,僧侶等分成兩組將自己的插花擺出,評定優劣,進行比賽的一種娛樂性聚會。
簡單來講:插花和花道都屬於花藝,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插花重於形,花道重於心。
4. 花藝師,想提高自己的花藝設計水平,請問學習手繪有
因為學會了花藝手繪的話可以更快速地表現出你腦海中的景象,正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版嘛,比如一些權比較知名的學校像SikaStone,還會教一些婚禮宴會花藝的設計,更離不開手繪了。建議到專門做永生花花藝的培訓機構學習。如還有其他問題,也可提出與之共同探討。
5. 花藝師插花去哪裡學比較好
花藝師插花可以去花店學習。
插畫形式
一、階梯式;好似一階一階的樓梯,每一朵花之間有距離,但不一定等距離,只要有一階一階的感覺即可,以點狀的花材較適合。如:玫瑰、康乃磬、菊花、耳朵火鶴、鬱金香……等都可。可在底部做階梯的插法, 也可挑高插成一 組。每組至少要2朵以上組成,且盛開的置於最低,較小含苞的插在上頭。
二、重疊式;只要形狀表面是平面的葉或花,都可以用此技巧表現。如:銀河葉、本瓜葉、電信蘭葉、笑蓉葉、太陽花、向日葵、切片的玉米……等都可重疊,每片空隙較小。它的插法通常是置於最底部覆蓋花泥,或者單獨表現葉片重疊的美。插時應注意葉片面積大的重疊面積也大,面積小的重疊面積也小。
三、堆積式;堆積的特色是花材多或顏色多;有規則的起伏形狀好似一波波的海浪;花梗短,花與花之間沒有空隙;使用花材則以點狀、塊狀為佳。如:玫瑰、康乃磬、星辰花、孔雀花、菊花、苔草……甚至石頭 皆可,適合作底部顏色的表現。
四、焦點;焦點是作品裡最明顯突出的點,從正面或側面看都極醒目。單面花形才有焦點,以形狀特殊、色彩、花朵較大者為佳;如果花朵小則量須多,才能形成焦點。如:香水百合、姬百合、孤挺花、天堂鳥、鶴蕉、 夢幻蕉、蝴蝶蘭……等,都可作為焦點花材。
五、組群式;此種技巧適用於各種花形,只要將同種類同色系的花材,分組(2枝以上)、分區(一個區可有兩種以上不同的組群表現),但每一組之間需有距離。花的長度可高可低,視造型而定,以點狀或線狀花材 較適合。如:玫瑰、康乃馨、太陽花、火鶴、綉線、天鵝絨、夜來香等均可。
六、群聚式;3朵以上的花或葉,以綁、捆的技巧集合成一束,表現出花梗集中所形成的強而有力的線條,和花朵的團狀之美。以花朵呈點狀或霧狀且花梗挺直的花材較適合。如:玫瑰、康乃磬、太陽花、向日葵、金彗星、蘆筍草……等皆是。
七、平鋪式;「平鋪」就如字面所示,它所表現出來的是「平」的,沒有任何的高低層次,所以它是底部覆蓋海綿的技巧之一。為求變化,可使用各種不同的花材,只要看起來是一個平面即可。
基本造型
1.水平型.設計重心強調橫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兩端則為優雅的曲線設計.其造型最大特點是能從任何角度欣賞.多用於餐桌,茶幾,會議桌陳設.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
,外形簡潔,安定,給人以均衡,穩定,簡潔,莊重的感覺.多作典禮,開業,饋贈花籃等用.若在大型文藝會演及其他隆重場合應用,亦顯豪華氣派.
3.L型.將兩面垂直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狀態.宜陳設在室內轉角靠牆處.L型對於一些穗狀花序的構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於轉角處,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給人以開闊向上的感覺.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變化,在中心呈放射形,並構成扇面形狀.適宜於陳設在空間較大之處.
5.倒T字型.整個設計重點成倒T字型的構成.縱線及左右橫線的比例為2:1,給人以現代感.適合裝飾於左右有小空間的環境中.
6.垂直型.整體形態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給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覺.適合陳設於高而窄的空間.
7.橢圓形.優雅豪華的造型.採用大量的花材,集團式插法,對結構,對比要求比較低,呈自然的圓潤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於教堂或典禮儀式等空間位置較大的場合.
8.傾斜型.外形是不等邊三角形.主枝的長短視情況而定,整個構圖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點.多用於線狀花材,可有效的表達舒展,自然的美感.
6. 花藝,插花和花道之間的區別
「花藝來」,是花卉藝術的自簡稱。花藝指通過一定技術手法,花材的排列組合讓花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表現一種思想,體現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欣賞者解讀與感悟。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種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插花源於古代漢族民間的愛花、種花、賞花、摘花、贈花、佩花、簪花。
「花道」,指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花道的由來可以從觀賞及宗教兩方面看。據文獻,平安時代就有室內擺設櫻花的記載。到了十四世紀室町時代的前期還有舉行花會的記載。花會是由公卿貴族,僧侶等分成兩組將自己的插花擺出,評定優劣,進行比賽的一種娛樂性聚會。
7. 急急急~~~~~~~~描述花藝的古詩詞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內然《春曉》)容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8. 插花花藝中主群、平行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組群,平行
組群式插花適用於各種花形,只要將同種類同色系的花材,回分組(2枝以答上)、分區(一個區可有 兩種以上不同的組群表現),但每一組之間需有距離。花的長度可高可低,視造型而定,以點狀或線狀花材 較適合。如:玫瑰、康乃馨、太陽花、火鶴、綉線、天鵝絨、夜來香……均可。
花圈就是最典形的組群式插花
9. 關於插花的詩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時過花枝空,人老酒戶衰。
出自:陸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時候你不插,有酒的時候你不喝,等到時間過了花謝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出自:辛棄疾《定風波·暮春漫興》
意思是:
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出自: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著一個小竹轎子半醺半醉的,頭上插滿了鮮花嘻笑歸來。
四、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出自:盧摯《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譯文:
桑林外,一位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頭上斜插著花枝在盪鞦韆。她轉眼注視多時,大概是贊嘆我這個行路之人,坐在馬上吟哦詩篇。
五、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張元干《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
譯文:
頭上插著花起身狂舞,要盡情地享受春光。讓我們舉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讓花兒笑人們不懂惜春。
10. 描寫插花的詩句
插花吟
邵雍
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經兩世太平日,眼見四朝全盛時。
況復筋骸粗康健,那堪時節正芳菲。
酒涵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