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藝市場
❶ 日本花道各主要流派使用的花器有什麼區別和使用偏好
原則上,任何物品都可以作為花器。銅或陶花瓶、瓷器、及竹子的一部分,甚至是干葫蘆都可以。但是,花器不僅僅只是用來插花,它也是花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使用闊而淺的碗狀花器(水盤),則應該巧妙的利用水的特性-水的反射性和陰涼的視覺印象- 水的特性對花道作品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花道中常採用不銹鋼、玻璃和其他各種材料製成的花器。若使用透明的玻璃花瓶,則在布置時要注意花器內可見部分的排列。無論使用何種花器,花材的根部都要保持潔凈和並攏。若用的是高花瓶,還要避免花材塞滿花器口。
草月流派
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小原流派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
未生流派
未生派將儒家的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池坊花派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
古流派
古流興起於江戶中期,插花風格深受中國宋代文人插花的影響 ,以及後期,受中國儒家思想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它除以儒家的倫理學為其哲學基礎外,還以禪宗佛教學為其指導.它跟其他所有流派一樣以其少,巧,美來表達人和自然的千變萬化.儒家學說認為,一條線是象徵性的,兩條線是和諧,三條線表現完美.這導致插花的構圖基礎是不對稱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個花枝代表天地人三個方面。
❷ 哪個國家的花藝最棒啊,是日本嗎
花藝沒有國界的,花藝起源於佛教供花。東方式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沒有最棒,各有所長而已!
❸ 日本插花有哪些花型
插花是日本傳統的「花道」藝術。西方插花強調花的數量和色彩,而日本插花強調的是花、枝、莖、葉綜合的自然造型美及時間、季節和時代特徵的體現,具有東方的靜謐、淡泊、抒情、含蓄的傳統風格。
日本人認為:在大自然中生長的植物,更能體現適時的自然生態美。因此,他們選用的插花材料,都採用野外生長的天然樹葉,喬木、灌木枝條和草花,而極少用暖房中嬌貴的花朵。同時,日本人都視盛開的花和葉為即將凋謝的象徵,所以,只在表現「過去」主題的插花中,與莢果、干葉一起選用。要表現「現在」主題,他們通常選用半開的花和完整的葉,而葉芽漸展的花葉枝條,總是倍受日本人偏愛。他們認為這不僅能展現出植物生長莖絡的線條美,而且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活力感,是「未來」題材必不可少的插花材料。
插花藝術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每逢國定假日,日本都有規定的插花表演。大多數家庭的慶祝活動,也有相應的插花造型。歡度新年總是用松和白菊插花,過少女節用盛開的桃花,兒童節用鳶尾等等。而不同的季節,也有不同的造型:
強烈的曲線造型———春天;豐滿奔放的造型———夏天;稀疏的造型———秋天;休止沉靜的造型———冬天。
❹ 花卉行業的現狀和機會
一、花卉行業競爭格局
從國際競爭格局看,一是花卉行業歷經多年發展,行業格局基本定型,荷蘭、日本、德國等花卉產業發達國家不斷向種子、種苗、種球和新品種研發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上游集中。二是花卉生產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隨著發達國家土地、勞動力等生產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花卉生產正在由歐美等發達國家向勞動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三是發達國家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費需求,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花卉消費潛力巨大。
從國內布局看,我國花卉行業中地區、規模和技術水平也分化嚴重。江蘇、浙江、廣東、雲南等地整體行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發展較好,東北、西北相對滯後。從花卉品種看,形成了以雲南、遼寧、廣東等省為主的鮮切花產區,以廣東、福建、雲南等省為主的盆栽植物產區,以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安徽等省為主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等省為主的盆景產區,以上海、雲南、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花卉種苗產區,以遼寧、雲南、福建等省為主的花卉種球產區,以內蒙古、甘肅、山西等省(區)為主的花卉種子產區,以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東、重慶、廣西、安徽等省(區、市)為主的食用葯用花卉產區,以黑龍江、雲南、新疆等省(區)為主的工業及其他用途花卉產區,以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設施花卉產區。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花卉行業現狀調查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二、花卉園藝行業發展前景
我國發展花卉園藝產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資源、消費、就業、生產力和花文化等方面。
1、花卉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我國花卉種質資源豐富,是很多名貴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資源寶庫,擁有高等植物近3萬種,居世界第三位,僅蘭科植物就有180餘屬1,200餘種,其中特有種達500種左右。在兩千多年的花卉栽培過程中,我國培育出了數千個花卉品種。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狀與競爭力的花卉新品種。
2、國內花卉消費潛力巨大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城市群的興起,城市園林建設對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鄉居民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花卉需求日趨多樣化,為花卉消費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據統計,世界人均盆花和鮮切花年消費額約20美元,而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僅0.5美元,市場潛力很大。
3、生產力提升空間很大
據統計,2010年丹麥、加拿大、荷蘭、瑞士、芬蘭等國的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平均產值超過50萬歐元,而我國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產值不到3萬歐元,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非設施栽培產品產值提升空間更大。
4、解決社會就業優勢明顯
花卉產業是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部門多、領域廣、鏈條長,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花卉種植可以有效吸納大量勞動力,花卉加工、營銷服務等可以有效提供就業機會。
5、中國花文化基礎深厚花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被融進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與花卉相關的文化現象和以花卉為中心的文化體系,形成了中國花文化,在人們生活、工作和節慶中得到廣泛普及。中國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❺ 日本插花的發展歷史
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一貫來往密切,自隋唐時代,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後,插花即在,在日本生根、發芽,逐漸成長,但自隋唐時代,吸收了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則繼續逐漸發展。直到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後,走向西方,風靡世界。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風格和形式都留有佛教插花藝術的影跡。這除了由於地理和民族血統相近的自然因素外,還與其國策有關。日本曾於17世紀(163年)頒布一項「鎖國令」,既禁止本國人出海,也禁止西方人到日本貿易、傳教。為防止西歐殖民主義的滲透,一直鎖國200多年。這就造成日本長期的封閉狀態,使其文化意識中具有濃重的中國色調。插花也不例外,以至許多插花的概念和術語都與此有關。日本的插花也曾經歷大起大落,低潮時也瀕臨絕境,但卻仍能較快地起死回生,不斷走向高峰,這確實值得我國插花界借鑒,為便於了解日本的插花藝術,現把日本插花的興衰分為幾個階段,並把左右其發展方向的主要流派做一簡述。 戰後日本淪為戰敗國,插花更無人問津。但是,美國駐軍開進日本,卻奇跡地給了日本插花起死回生的轉機,並從此走向世界。也使「草月流」從此興旺發展起來。1945年,麥克阿瑟的太太和駐軍的夫人小姐們想學習插花,草月流的勒使河原氏被選作講師,這就給了草月流發展的時機。1946年,草月流和小原流合作,在東京的廢墟上開辦了戰後第一次展覽會,恰好給當時精神處於極度虛脫的日本人帶來精神食糧,有如打了一劑強心劑。展覽會盛況空前,從此,插花開始了新的轉折。1952-1953年各流派都掀起了大改革風潮,失散的又重新組合,插花又活躍起來。這時,人民生活也開始穩定,插花教室的招牌四處林立,插花成了生活藝術,更是女子必修的科目。乍時欣欣向榮。
在日本花道走出國門的同時,自稱為鮮花王國的日本對歐式的桌上花都相當陌生,封閉在祖傳絕學的花卉世界中,部分日本花商對歐式的花束、頭飾、胸花、桌面花等大開眼界,原來傳統的花道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追求,從而拚命地吸取西洋花的設計技法並加強花材的引進。從1950年開始,日本開始和外國進行花藝設計上的交流,將世界各地的技術、資料公開,吸引了部分喜新的日本人,至1965-1970間,花藝設計在日本盛行起來。
❻ 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有什麼區別
表現力極強是東方插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而起該藝術形式經過了長時間的錘煉專和鍛造,文化底蘊屬及其深厚,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豐富的插花藝術生活,而且,日本的插花在世界上也是遠近聞名的,而且,日本花藝流派極多,更是以花道命名。
東方式插花分為中國式和日本式插花兩種,其發源為中國佛教的供花,後流傳於日本,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東方插花中兩種分支的藝術形式。中國式插花自清末期戰亂開始,藝術形式進入停滯、倒退的階段,直至新中國成立,社會經濟復甦後,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才使得中國式插花再次煥發生機。
日本式式插花講究「師法自然」,雖插花技藝為人所用,但造型多追求構圖完美、線條流暢、抽象概括、底蘊深厚、不含匠氣,突出其萬法自然的意味。故而欣賞東方式插花,多能感悟生命與自然的美好,激發人們對「生」的思考,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
❼ 花藝設計之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流派知識「花道」又稱「華道」,「華」乃「蓮華」之簡稱。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蓮華」,稱「供華」, 「花道」就是從「供華」演變而成。隨著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與佛教相關的儀式及裝飾美術,也同時傳入日本。將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裝飾,是日本人與生俱來 的愛好。人工制「供華」缺乏生氣,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插花技術大約始於奈良時代(西元八世紀)。但真正發展,應該是在平安時代(西元十 二世紀)。平安貴族將唐朝流行的「鬥草」技藝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藝的高低,睹輸贏。並將宋代的「鬥茶」技藝也改成日式「茶合」。
「插花」剛開始時並無章法,只是將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隨著人們不斷研究,在南北朝時代(十四世紀),出現了「立花」,就是把開著花的枝條 垂直插入花瓶內。在室町時代,「立花」技藝在貴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室町中期(一四四五年),富阿彌氏編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書 「仙傳抄」。「立花」己不再是「供華」,而成了貴族前客廳里的一種擺飾。
室町中期出現了一名花道大國手-專慶,他在頂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創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續至今。到了江戶時代,天皇更讓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會」。在僧侶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視出席該御會為無上的榮譽。
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內設置茶室,並用「投入花」裝設茶室。珠光編寫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內的插花便稱作「茶 花」。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立花」過於豪華,屬貴族的玩物,而「茶花」則較平民化。
至於現在最為人道的「生花」,卻是在江戶時代(十七世紀),受儒家思想影響才產生的。「生花」講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 土來命名花形。「生花」還採用了矯枝技術,使花草樹枝更增添了曲線美。「生花」廣受歡迎,連「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後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夫。
明治末葉到大正時代,出現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礎上,加進西洋多彩鮮艷的花草。「小原流」、「安達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生花」流派眾多,有「遠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
歷經數百年,普通的插花行為形成了一種「道」,「花道」象「劍道」「空手道」、「茶道」、「書道」、「香道」、「陶藝道」……一樣,學習技藝的同 時,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養。立花書院壁龕的裝飾花。是池坊專慶在室町時代創造的。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 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生花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現方法,使用的是鮮花。
江戶時代中期,作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經誕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處在於茶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 的美,而是其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莊是生花的特徵。投入插花法在深深的花器里插上花枝,使其保持自然形態,就像是隨意投入似的,所以取了 這個名稱。有吊在壁龕上、掛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龕下面三種形式。盛花用水盤或籃子,將鮮花裝滿這些器具,由此而得名。明治末期,由於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築 的增加,才想出這種不限於壁龕裝飾的盛花插花法。其流派有小原流、安達式等。盛花可以說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
日本插花分為日本花道和現代花藝兩類,日本花道又可分為各個流派比較有名的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等20多個,全日本的大小流派據說了2千多個, 流派之間是不舉辦比賽的,因為沒有可比之性。代表現代花藝的是日本 花藝設計 師協會(NFD)和日本花丁間協會。現代技藝的作品則以西洋花藝為主,同時也融 合了東方插花手法,突出表現為花型條塊狀多、花型碎、色彩豐富。雖然花藝師在造型時對花器花材都做了精心的選擇和修飾,但由於手法巧妙和創意獨特,在最終 作品成型時,卻給人一種雖為人做、宛如天成之感。
參考文獻:1台灣花卉園藝月刊2林圓觀 1992 四季壓花3林輝慶 1988 花卉欣賞栽培
❽ 日本插花的花道流派
日本插花的流派眾多,號稱有三幹流之多。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興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藝術,把無生命的東西賦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獨創精神,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代表流派
池坊流:華道創始;
小原流,以色彩與寫景的表現為重心;
草月流:近世新流派,不限於花卉與植物等素材都古流雅流山村御流光風流伊勢草木藤野流。
A、池坊流插花池坊流是日本最為古老的插花流派,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它恪守日本插花藝術傳統,以「立花」(「立華」)為主,枝條數目取奇不取偶,一般以九條枝條最為常見,這九條枝條各安排在上、中、下段,形成特異的格調,插時各枝有一定的順序和位置,不能前後倒置,總體成垂直並稍成圓柱型。它的插花構圖著眼點在於線條的構成,講究線條美。池坊流昔日只作為一種供花的式樣,現今已成為插花藝術的一個大流派,並在形式上有了不少的改進。
B、小原流插花小原流插花是以色彩插花和寫景插花為主。在色彩插花當中,又分為寫實與非寫實兩種。寫實手法注重插花材料的季節性,形式上有較嚴密的約束,而非寫實手法則不同,它並不受花材季節的限制,除了植物本身外,一些非植物的東西也可以配合使用,這也是一種自由式的插法。以色彩插花為主的作品,不管在什麼場合都強調色彩美。寫景插花則表現了插花者在描寫風景方面的主觀願望,常常以石頭、花、青苔來表現。一個插花作品有遠、中、近景,在淺盤中,創造了「集自然與藝術於一體,縮崇山峻嶺於咫尺之間」的境界。小原流的表現手法是以「盛花」為主,即是把花「盛」於淺水盤中,表現出面的擴展。「盛花」的出現,打破了以立花於瓶中及投花於瓶中的傳統插法。
C、草月流插花草月流插花,著意於使插花藝術和當前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反應新生活為主,崇尚自然,各類花材與表現手法兼收並蓄。在花材的使用方面,除了生花外,還配以乾燥的、染色的、枯萎的植物,甚至剝了皮的樹頭等,常以此描寫一個變化多端,五彩繽紛的世界,所強調的美,使誇張的,富於想像的,它不是簡單的模擬自然,而是追求自然中所難尋的美。所插的花,在多變中保持平衡,在多向中保持統一。一般以三個主枝為構圖中心,每一主枝取一個方向,其他的花材作為從枝襯托整個作品蘊藏著豐富的想像和無窮的變化,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
❾ 國蘭在國外有市場嗎
國蘭欣賞作為東方文化的精髓,在國外流行只有日本和韓國這兩個與中國東方文化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國家。
在日本,相傳在秦始皇時代由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到當時的日本列島尋找長生不老葯時就攜有春蘭。因此,當今日本人所說的東洋蘭實際上都是由我國傳入的中國蘭花衍生而產生,並非日本人認為的「國粹」。盡管如此,日本人愛蘭和養蘭也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因此國蘭在日本大行其道,除了日本的本土品種外,還引入了不少來自中國的春蘭、蕙蘭、寒蘭、蓮瓣蘭、春劍、建蘭和墨蘭的花藝和葉藝的品種,從而形成了一個中國原產國蘭品種的大市場。很多傳統品種乃至新優品種被日本人買走,經過幾十年的培植後育成了許多變異品種,並且用日本的名字命名,部分還返銷我國。
韓國人酷愛中國蘭花,將國蘭視為高尚的觀賞植物,常用來作為家居擺設、辦公室裝飾等消費產品,當盆蘭擺殘後就會買回新的取而代之。因此,韓國是國蘭巨大的消費市場。一些價廉物美的大眾化品種主要由中國進口,如墨蘭的『企黑』、『白墨』、『銀邊』,春蘭、春劍、寒蘭的山采普通品種,建蘭的『小桃紅』、『鐵骨素』、『永福素』和『天香素』等。這些來自中國的蘭花已佔據了韓國的大眾化商品國蘭市場,並由此彌補了韓國國蘭資源貧乏枯竭而無資源利用的困局。
除了日韓兩個大市外,一些華人聚居的歐美國家,也有部分市場可以發掘。這些華僑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愛好,常喜歡栽種國蘭。因此,在唐人街的一些花店里不時會有來自我國或日本的春蘭、墨蘭或建蘭的葉藝和花藝品種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