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甸插花
1. 頓氏家族簡介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族姬弱的封國頓子國,屬於以國名為氏。西周初期,姬姓周族有王裔名弱,受封於頓(今河南商水),建立頓子國,也稱弱頓子。到了西周末期, 頓國為媯姓的 陳國所逼,被迫南遷至今河南項城西南一帶,因而又稱為南頓國。古頓國,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後,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小諸侯國之一。按照周王朝的封建官制,「王者之制祿者,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頓國國君在史籍中被稱作「頓子」,顯示頓為第四等的子爵小國,按周制,方圓五十里而已。頓國爵低疆狹,民寡勢弱,文獻記載簡約,考古資料非常有限。
周敬王姬丐(姬匄)二十四年(楚昭王熊壬二十年,公元前496年),頓國的國君准備事奉晉國,於是便背叛了楚國,並和陳國斷敏亂絕了友好關系。楚國便在陳國的幫助下發兵滅掉了頓國,使其納入了楚國版圖。這在史籍《春秋·定公十四年》中有記載:「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二月辛巳」,即夏歷2月23日。在史籍《左傳·定公十四年》中記載:「頓子牂欲事晉,背楚而絕陳好。二月,楚滅頓,滅胡」。頓國自此並入楚地。顯然,南頓國(頓子國)最後的確是被楚國所滅亡的,但時間是在河南省項城市 *** 所說周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29年)的一百三十四年後的周敬王姬丐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頓國從公元前1046年建立,經歷了比較穩定的西周時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開始,在陳、楚、魯、宋、晉等大國爭霸中原的夾縫中艱難生存,或失或續,到公元前496年終為強楚所滅,總共存在了五百五十來年。頓國的存續冒頓簡介,是西周至春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變幻。
到了先秦末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頓國故地設置了南頓郡。到了漢朝時期冒頓簡介,漢高祖劉邦將其改置為南頓縣。而亡國後的南頓國(頓子國)王室子孫和國民們,多有以故國名稱為姓氏者,即稱頓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頓氏正宗。該支頓氏正確讀音作dùn(ㄉㄨㄣˋ)。
第二個淵源
源於 ***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不過, *** 頓氏起源於何時、何地,史無記載。有人聲稱是匈奴的分支高車族的後裔,唐、宋、元時期歸附 *** 教,將以其先祖冒頓單於之名漢化的頓氏帶入後來的 *** 。
第三個淵源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冒頓單於,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冒頓單於,公元前?~前174年待考,全名為攣鞮·冒頓,是頭曼單於之子,他是秦末漢初時期著名的匈奴族首領,在位時間從公元前209~前174年為期三十六年。冒頓,正確讀音作mò dú(ㄇㄛˋ ㄉㄨㄛˊ),其姓攣鞮讀音作luān dī(ㄌㄨㄢ ㄉㄧ),是匈奴部落聯盟的首領稱號。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殺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於而自立,是北方少數民族中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統帥。漢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冒頓單於去世,其子攣鞮·稽粥即位,號曰老上單於。冒頓單於是匈奴民族心目中無比崇尚的英雄,是他將整個匈奴民族引向全盛時代,因此在冒頓單於的後裔子孫以及後世的匈奴民族中,皆有以冒頓單於之名漢化為姓氏,冒氏、頓氏是非常普遍的用姓,後逐漸融入漢族、蒙古族、回紇族等民族中,世代相傳至今。
要注意的是:該支冒氏正確讀音作mò(ㄇㄛˋ),不可讀作mào(ㄇㄠˋ)。而頓氏正確讀音作dú(ㄉㄨㄛˊ),能否讀作dùn(ㄉㄨㄣˋ),還有待更嚴謹的姓氏學家、音韻學家、歷史學家們研究。
第四個鄭拿燃淵源
源於器物,出自蒙古民族樂器名稱冒頓潮爾,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冒頓潮爾,是蒙古民族喜愛的一種胡笳,是木管、三孔、吹管樂器。「冒頓」, 漢義「木頭」;「潮爾」,就是這種胡笳樂器的真正名稱。「喊虛潮爾」,實際上是古匈奴語,漢語譯為「笳」字。在典籍《爾雅·釋樂》中記述:「大管名」笄音正是潮爾。這種潮爾的吹奏方法十分特殊。它以竹或木為管,兩端均無簧舌而空,吹奏時既不似簫,亦不似笛,而是將管頭含唇內抵上齒,由吹奏者喉部發出低音,通過這種冒頓潮爾吹出美妙動聽的旋律,聽來使人產生一種悲戚蒼涼之感。由於吹奏冒頓潮爾時需要喉唇並用、吟吹結合,因此這種吹奏之法不經長期習練是不易掌握的。如今,內蒙古喀喇沁旗一帶著名的「橫胡笳」,就是在古老的冒頓潮爾上進行改進,於一端加上了一個能振動發聲的銅質簧片,並且把管身加長,兩端鑲以牛角,吹奏時兩手斜橫而持,省力而音色依然悲愴、蒼涼、雄渾、悠揚,優美之極。
宋、元、明時期,人們將能夠吹奏冒頓潮爾的蒙古藝人就稱作「冒頓潮爾」,非常受蒙古族同胞的喜愛和尊敬,不論走到哪裡,都受到人們的歡迎,因此有操持該職業者即以其為姓氏,稱冒頓潮爾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冒氏、頓氏、潮氏、爾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
源於職業,出自滿族社會職業撒頓,屬於以職業稱謂漢化為氏。
撒頓,滿語為san,本義為「親家」,後成為專職從事說媒者的稱呼,就如同漢族中的「紅娘」、「媒婆」等。後有人以其家族職業為漢化姓氏者,稱撒氏、頓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八十位,以項城、漠南、漠北為郡望。
今北京市,天津市薊縣,河南省的漯河市原匯區、郾城縣,山東省的濟南市、青島市、平度市、泰安市、菏澤市牡丹區、德州市平原縣、禹城縣、棗庄市台兒庄區、東明市,河北省的秦皇島市、保定市博野縣、廊坊市、高碑店市、遵化市、豐潤縣、玉田縣,山西省的太原市、大同市、陽泉市,甘肅省的酒泉市,安徽省的宿州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嫩江縣、蘭西縣,吉林省的長春市、白城市、樺甸市、梨樹縣,遼寧省的鞍山市,河南省的鄭州市、新鄭市、許昌市、開封市、濮陽市、漯河市源匯區、郾城縣、平頂山市郟縣、洛陽市、周口市、盧氏縣、遂平縣、長垣縣、息縣,江蘇省的徐州市沛縣,江西省的南昌縣,湖北省的武漢市武昌區、荊州市江陵市、黃岡市浠水縣、張家界市、公安縣、潛江市、石首縣、宜昌市、建始縣,湖南省的衡陽市、懷化市漵浦縣、芷江縣、常德市石門縣、慈利縣,甘肅省的天水市,廣東省的江門市、深圳市、惠州市,陝西省的三原縣,新疆 *** 爾自治區昌吉市,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等地,均有頓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項城郡:在周初年為項子國,是西周初期封疆劃界分封的子爵,也是封國而治的地方行政單位或行政區劃之一,為周天子附庸國。到東周春秋時期,仍為項子國。東周戰國時期,楚滅魯,項地即改屬於楚國。楚襄王時,將楚都由郢徙於陳,以項為別都(即陪都)。秦始皇並兼六國,統一中國後,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改陳地為潁川郡,以陳為縣。項地歸屬於潁川郡,只有項地名而無項郡或項縣名。秦末楚漢相爭之後,楚敗漢勝,漢高祖在項地設置項縣,屬汝南郡。到東漢時,沿襲西漢的地方行政區劃而無變更,仍為項縣,屬汝南郡。三國時期,仍為項縣,在曹魏統轄境域之內。項縣隸屬陳國。晉代行郡國制。項縣名稱未變,西晉時先屬陳國,後改屬梁國。南北朝時,戰爭頻繁,東討西伐,南征北戰,潁、淮流域歸屬時變,項縣隸屬州郡亦時變,縣名稱亦有變化。南朝劉宋時曾改項縣為項城縣,增一「城」字,屬於豫州陳郡。北朝北魏、北齊、北周均稱項縣,北魏時項縣隸屬陳郡,北齊時項縣改屬信州。南朝齊、梁也都仍稱項縣,梁時項縣屬因殷州。北朝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在項縣僑立的秣陵縣隸屬北丹陽郡,項縣仍隸屬陳郡。隋朝統一中國後,確定為項城縣。五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金代時,項城縣隸屬河南府陳州。元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明代時,項城縣隸屬開封府陳州。清代,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陳州府,疆域無大變化,但與西鄰各縣有插花地。中華民國時,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時淮陽淪陷,一九四五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至項城項城縣縣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解放戰爭後期曾先後建立沈項臨縣和沈項淮縣,隸屬豫東行署。解放戰爭後,結合土地改革和建立地方民主政權,與四鄰各縣進行邊境調整,從根本上解決了與鄰縣間的插花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3年底,項城縣城由老縣城遷至水寨鎮。1949~1953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專員公署。1953年至1958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商丘專員公署。1959年至1961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開封專員公署。1962年至1965年項城縣隸屬河南商丘專員公署。1965年至2000年項城縣(市)隸屬河南省周口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6月,周口撤地設市,項城隸屬於周口市。
漠 北:在歷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動中心。從秦朝末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起至清朝統稱「漠北「。漢朝時期所稱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帶,因其大部分位於長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稱漠北,比照現在的政區,主要分布在蒙古國(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貝加爾湖流域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為界,東大致到克魯倫河,西以杭愛山,阿爾泰山一線。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88年),出於主動打擊匈奴的需要, *** 才第一次深入到陰山以北的大沙漠中。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權多建庭於漠北,這樣與南面的農居民族政權隔了一個大漠,有利於揚長避短。但像匈奴和突厥自身分裂後,南匈奴和東突厥都曾在一段時間內建庭於漠南,對漢族政權保持忠誠,然而其內心還是念念不忘重返漠北。
漠 南:主要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匈奴的發祥地就在漠南的陰山(今內蒙古鄂爾多斯)。
堂號
項城堂:以望立堂。
字輩排行
湖北武昌、江陵、公安、潛江、石首、宜昌、荊門、湖南芷江、石門、慈利、懷化頓氏字輩:「岱泰昭慶象煥然祖德新耀宗儒道顯獻瑞玉書陳延祚惟天錫業光景運申大昌其嗣胤之子作朝賓」。
湖北浠水頓氏字輩:「有陽欽廷應啟龠建書乃光世德文武周全作扶萬國仁良忠厚智信恭儉寬慈蓉敏大治維則」。
河南息縣頓氏字輩:從文德安邦國詩書紹聖賢有為開大業忠孝本家傳。
吉林樺甸頓氏字輩:「溫良恭謙讓……」
安徽宿州、河南周口頓氏字輩:「明成紀廣中永士保國宏」。
歷史名人
頓肅
頓 肅:(生卒年待考),魏郡人。為邵陽長。
頓琦
頓 琦:(生卒年待考),廣州人。著名西漢孝子。據《廣州先賢傳》記載:頓琦至孝,母喪感慕,哀聲不絕,飛鳧白鳩廬側,見人即去,見琦而留。
頓起
頓 起:(生卒年待考),蔡州人。宋朝泰州通判。
頓欽
頓 欽:(生卒年待考),明洪武年間舉人.
頓銳
頓 銳:(生卒年待考),字叔養,號鷗汀;涿州人(今河北涿州)。著名明朝學者。明正德年間進士。著有《鷗汀集》十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 銀杏 裸子植物
好長的題目啊,這是要問的什麼呢
3. 關於民族風俗的作文
正月初一為春節,舊稱元旦。是日,人們早起,著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辭舊迎新。謂穿未下過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腳輕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詞先開門,放炮仗於門口,稱「開門炮」。開門炮一般放三個,要「帶四放三」,留一個作「備炮」,寧波話「備炮」出典於此。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啞炮,則示為不吉,要馬上就說:「哦,吹吹響,今年會發財。」並立即補放一個。
大族、大戶人家供奉祖先遺容畫像於祠堂或中堂(堂前間),一般懸五代之內的祖宗像,稱為「供幀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繪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義。有的宗祠族規,男子l6歲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內。由輪著當辦者分發麻餅陪侍(亦稱吉餅)一雙或碗兩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長,稱「拜歲」。除夕夜巳分「壓歲錢」,用紅紙包起來壓在幼者枕頭底下,故謂「壓歲」。
是日,早上吃湯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這天習俗最大特點是讓家裡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讓家庭主婦休息,不掃地、不乞火(不向別人點火、點香煙)、不殺侍則牲、不動刀剪、不倒馬桶、不洗滌衣服,也不打罵孩子、不講不吉利的話。早晨見面忌說「早」字,謂說了要招來今歲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馬上說:「哦,元寶一跌。」此晚,未昏蘆談吵即眠,不點燈火,謂點燈將招來今歲蚊蠅多。睡前,放「關門炮」。晚上不出門,俗稱過「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遲的到十五,各家出門走親戚「拜歲」,一般先至親後遠親,少拜長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為重,互相款待酒席,稱「歲飯」、「歲酒」。 初五,為財神日,經商人家最重此日,「請財神」後才開門營業,稱「開市」。信佛者,有的於初七夜走七座橋,且不走回頭路,初八拜八個寺院,俗稱「走七橋」、「拜八寺」。
其間,民間娛樂活動有舞龍燈、跑馬燈、大頭和尚等。與別地稍異者有「佯掃地」,即乞丐(此時稱「發財人」)背負筐,手握綴有紅球的掃帚,佯作掃地狀,口唱俚歌:「撩起金絲帚,瑞格(象聲)一把掃。掃到東,老闆屋裡有青龍,青龍盤米缸,黃龍盤谷倉;掃到南,老闆屋裡發大財,大元寶使籮抬,小元寶使船載。」
建國後,賀年等習俗不變,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機關團體舉行團拜,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慰問老幹部、老工人、老教師、老科技人員、敬老院老人和春節期間堅持生產、工作的職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4. 回民死後用白布包裹全身嗎
回民死後是用白布包裹全身的。
回民喪葬程序
1、清水洗
先用葯皂擦洗,再用清水沖,從頭到腳用新毛巾、腳布洗滌,要求干凈。
2、白布包
洗畢,給死者穿著衣服,男性著衣3件,女性著衣5件(加胸圍、蓋2件),再將死者抬入在約8尺長,6尺寬的白卧單上,蓋上約8尺長的白色棉布(名皮納罩)然後用大白卧單將遺體包裹起來抬進搭卜(系6塊木板組成運屍木匣),抬到悼念廳,請舉行「贊禮」,禮畢將死者送往墓地。
3、土裡埋
在地面挖一長方形深坑(長不超過2米,寬不超過1米),並做一個土枕前沿。死者入土時,先將塔卜罩子取下,再將塔卜抬近坑旁,把四周圍的木板撤去,遺體入在坑內接觸地面,再用三根圓木蓋在坑上,加土堆成墳墓,墓前豎碑,一般面向西方。
(4)樺甸插花擴展閱讀
回族的日常習俗
回族在飲食習慣、服飾裝飾、誕生命名、成年儀式、婚姻和喪葬、節日等習俗上,都有濃厚的伊斯蘭教色彩。
1、食物禁忌
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煙、不飲酒,但特別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
由於分散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飲茶習俗,北方回族地區有罐罐茶;雲南回族中有烤茶;湖南回族中有擂茶。蓋碗茶是西北回族的一種特殊嗜好。最有代表性的是「八寶蓋碗茶」,即蓋碗內泡有茶葉、冰糖、枸杞、核桃仁、芝麻、紅棗、桂圓、磨虛葡萄乾(或蘋果乾)等。
2、服飾衣著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頭飾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服飾。因伊斯蘭教尚白色,因此回族視白色為最潔局游鬧凈、最喜悅的顏色。在衣、冠顏色上以白、綠、黑色為主。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回回帽」或「禮拜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六角尖頂帽,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滿拉和篤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則喜愛戴纏頭。
3、起經命
根據宗教規定,回族嬰兒誕生的當天或三天之內,必須請一位阿訇給嬰兒舉行命名禮,即起經命,也叫回回名。命名禮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門檻里,阿訇站在門口或門檻外,先對著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宣禮詞)。再對著小孩的左耳念「殺麥體」,即教民匯聚到清真寺後准備禮拜的招呼詞。
爾後,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氣或輕輕咬一下,是女孩則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氣。其意思是把一個新生兒,由清真寺之外呼喚到清真寺之內,一生下來就要成為一個當然的穆斯林。儀式後,便從回教眾多的先賢中選出一個美名,告訴家裡人。
這天,有條件的要宰羊,一般的也要炸油香、撒子、花花等,請阿訇,送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以示慶賀。命名禮結束後,要用紅棗、白糖、紅糖、冰糖水等甜東西給小孩兒開口。
4、婚禮習俗
各地回族婚禮形式多種多樣。比較一致的程序是請媒人提親、說色倆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親)、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鬧洞房、擺針線、回門等。婚禮時,男女各家還要擺宴席,招待賓客。當
新娘子入了洞房,送親客人進屋後,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請阿訇給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設一張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證婚人和父母親,地下鋪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聽阿訇的教誨和宣讀《古蘭經》有關片斷,再用漢語作一番解釋。
5、亡人紀念
回族忌說「死」,將「逝世」一般稱為「無常」,有些地方稱「歸真」或「毛提」。「歸真」是回族群眾對篤信宗教和宗教職業人員以及宗教上層人士的稱法。葬桐罩禮要經過停屍、善面、備殮、凈身、下葬、紀念亡人等程序。其中殯禮(站者那則)是回族喪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凡參加殯禮的人必須洗大凈,殯禮的領導者,一般都是由本坊清真寺里的教長擔任,也有的根據亡人的遺囑來確定,不論輩分、地位,只要懂伊斯蘭教規,在群眾中有較高的威信即可。一般根據亡人無常時間的長短來採取不同規模和方式的紀念活動。
5. 幼兒園大班教案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前評析】
在「我的中國人」這個主題的區域活動中有一個「小茶館」的游戲,幼兒對泡茶很感興趣,常常爭著去玩,對於我們放進去的材料,如玫瑰花、菊花等也會覺得很新鮮,他們會問我:這些東西怎麼也能泡茶喝?喝了這個有什麼用?而我泡茶的時候也經常會放一些具有保健之類的東西,孩子們也經常會好奇地過來看看我的杯子裡面到底是什麼。在我們認識的很多植物、果實和茶葉中,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泡製保健茶。保健茶不但具有增進身體健康的療效,而且比較可口,目前已經成為許多幼兒家庭中的常見飲品,因此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觀察、製作保健陪輪茶,及通過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互相合作,來了解一下保健茶到底由哪些材料配製,並且引導幼兒了解他人的健康狀況,針對不同需要,配製相應保健茶,更能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與夥伴說一說自己收集的茶,初步了解茶的種類。
2、初步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3、通過幼兒自製保健茶,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准備】
若干保健茶製作原料、幼兒收集的茶資料、杯子、筷子、食品袋、熱水、材料表格、筆、古箏音樂帶。
【活動過程實錄】
(一)引入茶主題: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我們一起向客人問個好吧。平時家裡來客人時爸爸媽媽是怎樣招待客人的?
2、教師:平時你的家裡都喝過什麼茶?把你收集來的茶講給身邊的小朋友聽。
3、教師:茶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文化,延續至今已由上千年了,它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有著許多保健作用,前不久我們也認識了一些製作保健茶的材料,你們還記得有哪些?它們有些什麼保健作用?
(二)幼兒觀察保健茶原料,並認識一些原料
1、自由觀察各種保健茶的材料,並說說材料的保健作用。
2、了解一下配製保健茶的常識。
(三)幼兒自製保健茶
1、教師:你們知道這么多製作保健茶的原料,真不簡單,都成了小小保健師了,現在我要請小保健師們幫忙了,我最近總是頭暈,渾身無力,面色蒼白,喉嚨干啞,火氣很大。請你們給我配製一種適合我的保健茶。
2、教師演示自製保健茶過程
3、師:你們真聰明,都會針對不同的情況,為每個人泡製特別的保健茶。現在老師很想看你們真的來泡一杯保健茶,你們想不想自己親手來泡呢?
4、教師發下表格、水筆,並提出要求。
5、幼兒選取材料,為客人老師泡製保健茶。
6、讓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為客人老師泡製了什麼保健茶?為什麼這樣配製?
(四)幼兒為家人泡製保健蘆橋信茶,激發他們關心他人的情感。
1、教師:除了客人老師,你們還想為誰泡製保健茶?為什麼?
2、教師:老師有個問題了,我們在這里泡好茶,回家都冷了,而且一路上灰塵進去,都很不衛生,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3、教師分發封口袋。
4、幼兒動手配製保健茶,並互相介紹。
(五)延伸活動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配製了一包保健茶,有的是送給爺爺奶奶的,希望他們健康長壽,有的是送給爸爸媽媽的,希望他們身體更健康,你們真是一群會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現在請你們把保健茶小心地放進好,帶回家,送給你想送的人。(作者: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樺甸市實驗幼兒園 小二班董力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逛超市活動中復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
2.並初步感知錢幣的換算關系。
3.能將自己的活動過程清楚正確地填寫在表格中,初消念步感知用表格的好處。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場景布置:
①銀行,分有四個窗口,分別巾上1元、2元、5元、10元標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別貼上以1—9不同價格的標簽。
2.錢幣: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鉛筆、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取款
1.師:今天我們一起去逛超市,那買東西時需要什麼?(錢)那去哪兒拿錢呢?(銀行)
2.(引導幼兒觀察銀行取款處)師:銀行開設了四個窗口,你發現窗口上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表示這個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認識紀錄單,並學習填寫。
師:你去銀行拿錢先要填單子,你要拿多少錢,就填在單子上,在這張單子上,我們填在哪兒?(在工標記處)
師:否則這么多人取錢會把錢取光的,那後邊的人就沒有錢取了,所以銀行有規定,每人最多隻能拿10元錢。你想拿多少錢呢?
4.請幼兒示範填單子。
(1)請一幼兒把想取的錢數填在單子上,例:取9元錢。
(2)師:怎樣才能取到9元錢呢?該怎樣拿?請一幼兒示範,師生共同檢查。例:分別取了5元、2元、2元。
(3)學習記錄取的錢幣面額。
師:他是怎麼取的呢?誰來幫他記下來?(請一幼兒示範記在啟示單上)。
5.引導幼兒相互檢查。
師:取好錢後可請朋友幫你看看取得錢和你想取的錢是否一樣。
6.幼兒取錢,教師注意幫助幼兒檢查。
(二)逛超市
師:拿了錢我們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購物要求。師:這么多東西,每樣東西多少錢呢?我們可以看什麼?(標簽)
今天我們每人只能買一樣東西。出門時,請在自動交款處按商品價格交款、找錢。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並交款付錢。
3.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三)記帳
1.師:今天我們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你們記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錢?買了多少錢的東西?還剩下多少錢嗎?(請個別幼兒說說)可時間一長,就容易忘記,那怎麼辦呢?(記下來)
2.引導幼兒學習在記錄單上記錄。
師:那我們記在哪兒呢?(記錄單上)。買多少錢的東西可記在哪一格?(「超市」格下)還剩多少錢記在哪兒?(「錢」下)邊上的「?」表示你是怎麼算的?把方法寫下來,誰會記?(請一幼兒示範記錄,全班檢查)
3.幼兒當自己今日購物的賬記下來,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看記錄單相互介紹自己購物情況,請個別幼兒在集中介紹。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會用加減運算本領取錢、購物,還會用記錄單記錄記下自己購物的情況,真能幹,那你覺得用記錄單記錄這種方法好嗎?為什麼(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後我們還可以設計更多的更好的表格來幫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紹給爸爸媽媽或小朋友。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孩子有了足夠的自由空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購買,積極性特別高,同伴間也有了足夠的交流,孩子將這次活動的經驗同以往相比,歸納總結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購物,對以後的的良好購物習慣鋪好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去安全的地方游泳沒有危險,反之有危險。
2、培養幼兒的公德意識和良好的公共禮儀行為。
3、激發了幼兒對游泳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准備:
禁止游泳的標志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老師:在上節課中,我們也學會了很多種游泳知識,那麼今天老師要問的時候應該到哪裡去游呢?
(二)關鍵步驟。
1請幼兒談論:在哪裡游泳是安全的?在哪裡游泳是危險的?(到有救生員的游泳館才安全,不能到每人管的河裡、池塘、有禁止游泳標志的地方游泳。)
2、「朗格小朋友都去游泳,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老師講故事游泳一、游泳二。
3、提問:
(1)故事中的陶陶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
(2)請告訴老師你人文陶陶和家家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呢?為什麼?
(3)天熱了,如果你先更有用的話,你會怎麼做呢?
小網路: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產生向上漂浮,憑借浮力通過肢體有規律的運動,使身體在水中有規律運動的技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慣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
2、學習正確書寫數字6。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
2、難點:學慣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
活動准備:
六面小旗,兩團橡皮泥,每人一套1—6的數字卡片,筆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把6面小旗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數。
1、出示6面小旗和兩團橡皮泥,把這6面小旗插在兩團橡皮泥上,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請幼兒個別演示,並根據分成的兩個部分數量,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然後教師指兩團橡皮泥上的小旗,讓幼兒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可以用數字幾和幾來表示,全體小朋友找出相應的數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分合式。
2、教師把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合起來,幾面和幾面合起來是6面?
3、教師把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交換位置,並寫出分合式,請幼兒找一找,兩個分合式什麼地方相同和不同。
小結:分成的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4、同上形式,練習其他幾種分的方法。
二、練習6的組成和書寫數字6。
活動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於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於是在選材後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游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動中時刻遵循著這個原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數學活動:小熊看戲
活動目標:
1、熟悉五以內的數字,能按數目由少到多地排列物體。
2、願意做小劇院的志願者,為大家服務,安排座位。
活動准備:
1、把活動室一角布置成一個小舞台,觀眾席上備小椅子12張(其中三張椅子貼紅標記,四張椅子貼黃標記,五張椅子貼藍標記),不需要排好。
2、戲票12張(其中紅點卡1—3當做紅票,黃點卡1—4當做黃票,藍點卡1—5當作藍票)。
3、小劇院志願者胸牌5—6個,演出頭飾及服裝。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小劇院的游戲主題。
教師:小朋友最快樂的節日是六一節,怎麼才能把我們學會的節目表演給大家看?(建議幼兒開小劇院)。
2、介紹小劇院,安排觀眾席,討論參加游戲的規則及角色職責。
(1) 領幼兒參觀小劇院場地,介紹舞台和觀眾席的地點。
(2) 請幼兒把貼好顏色標記的小椅子搬過來,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安排小劇院的座位?(引導幼兒先將具有一樣顏色標記的椅子歸類,再根據每一種顏色椅子的多少,從少到多排成三橫排)。
(3) A討論:小劇院需要幾個志願者?(建議每次5—6人)
志願者要負責做一些什麼事情?(教師可以採取咨詢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志願者的工作:負責給觀眾售票,協助觀眾找座位,還要能為觀眾表演節目。例如教師問:我想來看節目向誰買票?買了票我不知道做哪裡怎麼辦?誰來給我們表演?)
B出示戲票,告訴幼兒每種顏色的票要對應相應顏色標記的椅子,然後提問:紅顏色的票坐第幾排?黃票和藍票呢?
C這里紅顏色的票有三張,其中有一個點的紅票坐第一排的哪一張椅子?有兩個點的紅票坐哪一張椅子?
D如果你來當小劇院的志願者,你會演什麼節目?
3、指導玩小劇院游戲。
(1) 提問:誰願意來玩小劇院游戲?(如果報名者很多,可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輪流玩,並確定第一批參加劇院游戲的志願者5—6名,其他幼兒可先做觀眾或先玩其他游戲)
(2) 給每個小劇院志願者發2—3張戲票,讓他們掛上胸牌,鼓勵他們把戲票賣出去,然後帶著觀眾到劇院並為他們找到座位(如果觀眾已自己坐了下來,志願者們則要一一檢查觀眾是否找對了座位)。
(3) 協助志願者安排節目並支持每個志願者順利演出。
(演出結束後,志願者將戲票收回,志願者換人,游戲重新開始)
活動延伸:
在活動結束後,可另外提供體驗數序的相關活動或層次活動供幼兒操作練習,如「按數序插珠」、「按數序排列紐扣」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名稱:圖書區
活動目標:
1、通過區域活動發展幼兒動手動腦及口語表達能力。
2、在區域活動中發展幼兒的交往 合作 溝通能力。
3、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4、在活動中幼兒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
5、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指導語言區的幼兒閱讀講述,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和好朋友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活動准備
1.完善各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布置。
2.區域活動卡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二. 教師講解各活動區域的活動內容。交待活動要求,幼兒自由活動。
(1)圖書區:將幼兒用書放置其中,供幼兒反復閱讀、講述。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和好朋友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2) 美術區:幼兒嘗試用橡皮泥和插接等方法製作毛筆。
(3) 建構區:用各種積木拼各種不同的造型。
(4) 生活區:練習扣鈕扣。
(5)益智區:練習拼圖。
三、教師巡迴指導,要求幼兒安靜有序地進行活動。
重點指導圖書區的幼兒閱讀講述,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和好朋友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1、表揚活動中表現好的幼兒,指出活動中幼兒出現的不良習慣。
2、指導幼兒收拾好活動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找春天的活動,使幼兒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徵。知道春天到來時,花草,樹木,小動物,河水等的變化。
2、培養幼兒的想像創造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審美塑美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愛幼兒園、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4、知道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並能為創造更美的自然環境多出一份力。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重點:
使幼兒了解掌握春天裡動植物及氣候的主要特徵,了解人們在春天裡的活
動,培養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環保行為。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正確地進行區域操作活動。
活動准備:
1、大卡紙一張,泡沫板一塊。
2、春天貼絨圖片若干。
3、區域操作材料:水彩筆,皺紋紙,各色卡紙,固體膠,膠帶紙,雙面膠, 廢舊掛歷紙、 、枯樹枝等。
4、預先教會歌曲《春天在哪裡》,春天課件一盤。
活動過程:
一、以「青蛙」媽媽邀請小朋友作客導入課題。
「青蛙」媽媽: 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溫暖的春天來到,我家的大地上發生了許多變化,已經是一派新氣象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我家看看呢?
二、「青蛙」媽媽帶領幼兒參觀----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徵。
1.「青蛙」媽媽:小朋友你們看,去年我冬眠的時候,那邊草地上是一片枯黃,現在我們小朋友看看是什麼顏色呢?對了,小草長的碧綠的。我們可以在上面做游戲了。那邊粉紅的,黃色的花我們認識嗎? (桃花,迎春花)哦,柳樹也長出碧綠的嫩芽了。快來看,池塘里我的寶寶正向你們打招呼呢?(小蝌蚪)………
2、師:「青蛙」媽媽帶領小朋友看的都是春天的樣子,你們可要看仔細了,記住春天的主要特徵。
3、幼兒參觀,教師從旁做適當的講解。並拍下幼兒的活動過程。
三、游戲——找春天。
1、師:小朋友們,春天美不美?老師悄悄告訴你,春天也來到了我們班。春天到底在那裡呢?請小朋友們分組在教室里找一找,將你找到的春天貼到這塊泡沫板上來,讓蒼涼的冬天變成美麗的春天,好不好?
2、幼兒分組找春天,邊找邊唱歌曲《春天在哪裡》。
找到春天的圖片後貼到相應的位置上,然後回位,換別人來找。其他的孩子在座位上邊唱邊表演《春天在哪裡》。
四、總結春季主要特徵,加深孩子的印象,並教育幼兒要熱愛大自然,
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並能為創造更美的自然環境多出一份力。(播放課件)
師:春天真美啊!我們看看其它地方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指到什麼物體,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
1、介紹春天的花園。。有些什麼花?我們應該怎樣愛惜花朵?如何使花園更美麗?
2、春天的小河怎麼樣?怎樣愛護水資源,使小動物們生活得更好?怎樣
愛護小蝌蚪和小青蛙?
3、春天的山林又是什麼樣兒的?樹有什麼用處?如何使樹木更茂盛?
4、春天的田野都有些什麼東西?
5、春天裡的小動物怎麼樣了?我們怎樣愛護它們?
6、春天裡氣候是怎樣的?
7、春天裡人們都幹些什麼?教育幼兒要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幼兒自由討論)
五、引導幼兒以多種形式展示春天的美麗。
1、師:小朋友們將春天說得這么美,春姑娘很開心,可她說,她不能總
在大班,她還要去打扮整個幼兒園呢!春姑娘請能乾的小朋友們幫她設計一幅幼兒園內的春景圖,你們會嗎?
2、教師介紹預先准備的區域材料,帶領幼兒欣賞成品,簡要介紹製作方
法。
3、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選活動區,進行區域活動。
4,活動中放《春天多美麗》歌曲。幼兒可邊做邊唱。
六、區域活動內容。
1、製作柳樹。
材料准備:枯樹枝、皺紋紙條、閃光紙剪成的柳葉若干,固體膠幾支,膠
帶紙一卷。
能力培養:培養孩子做事的耐心和細心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教育幼兒熱愛
自然、為自然環境多添一份綠。
2、製作迎春花和桃花。
材料准備:撿拾的樹枝、枝條若干、黃色和粉紅色花瓣、小綠葉、雙面膠、
膠帶紙等若干。
能力培養:培養孩子做事的耐心和細心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環
保意識。
3、自由繪畫春天物品。
材料准備:繪畫材料自備。
能力培養: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和想像創造力。
4、製作插花材料。
材料准備:廢舊掛歷紙、用過的插花海綿泥塊等。
能力培養:學慣用廢舊掛歷紙製作花瓶、用用過的插花海綿泥塊進行插花
活動,培養幼兒創造自然美的能力。
活動後序:
活動一開始,即引孩子入境,使孩子產生探索的慾望。活動中採用孩子感興趣的錄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知識教育。接著,發動孩子自由尋找春天、介紹春天、設計春天,培養了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以至用,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
練習使用量詞,學說短句:「這是一X(量詞)XX(名詞)
活動准備:
准備錄音機、磁帶(錄有好聽的音樂和怪誕的笑聲),實物卡片,可翻動的記分牌。
活動前帶領幼兒從活動室走到戶外草坪上,一邊觀看一邊說:「這是一X(量詞)XX(名詞)。」(如:「這是一本書。」「這是一張椅子。」……)自由活動時,請同伴互相談談,家裡什麼物品可以用「一X(量詞)XX(名詞)」來說。
指導要點:
集體游戲:以擊鼓傳花的形式確定一名幼兒,由他從老師手中任意抽出一張事物卡片,後說出這一實物的名稱,另一幼兒答出正確的量詞。(如:「這是雨傘。」「這是一把雨傘。」)大家評判:說對的,請他聽一聽好聽的音樂;不對的,聽聽惹人發笑的聲音。
分組比賽:每兩組一對,輪流出題答題(如:「這里有皮球。」「這里有一個皮球。」)答對的,得一分。最後得分多的一組獲勝。
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要注意提醒幼兒使用適當的量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初步認識相反的概念。
2、 通過動作和表情表現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3、 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像力。
4、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准備:
故事《吉吉和磨磨》、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1、 教師運用故事圖卡講述故事《吉吉和磨磨》注意根據故事情節加快和放慢語速,並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表現兩個主人翁不同的生活特點,讓幼兒感受快慢節奏。
2、 提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吉吉的說話的特點是什麼?磨磨說話的特點呢?故事中吉吉和磨磨做的那些事是相反的?(如吉吉說話快,磨磨說話慢等)
3、故事表演:請幼兒模仿故事中人物的特點。
4、和幼兒討論:除了快和慢以外,生活中還有什麼相反的現象?可以用什麼詞語來表達?(多和少、大和小、長和短、粗和細)(長尾巴、短尾巴,高個子、矮個子,大西瓜、小草莓,多一些、少一點,)
5、 相反詞游戲:
運用拍手打節拍的方式與幼兒玩問答游戲。(可以先從大和小的事物開始,讓幼兒熟悉玩法,如大公雞和小公雞,大門牙和小門牙。當幼兒熟悉玩法後,再換為長短、高矮、胖瘦等相反詞。)教師可視具體情況改變打節拍的方式,如用腳踏地、用手拍膝等。
吉吉和磨磨
吉吉是個小兔子,磨磨是個小烏龜。吉吉說話好快好快,磨磨說話呢,好慢,好慢。磨磨說一句話的時間,吉吉可以講完一個故事。但是,他們說話都很清楚。
吉吉喜歡長得很快很快的花,磨磨喜歡長得很慢很慢的花。吉吉種的花開了又謝了,磨磨種的花才剛剛要開呢!但是,他們的花都非常好看。
吉吉看書好快好快,磨磨看書呢,好慢,好慢。吉吉一本接一本的看了好多書,磨磨才仔仔細細的看完一本書。但是,他們都學到了許多東西。
吉吉打鼓咚咚咚咚,磨磨打鼓咚—咚---咚----咚。吉吉敲三角鐵叮叮叮叮,磨磨敲三角鐵叮----叮----叮-----叮。這樣的音樂不合拍,吉吉和磨磨都不喜歡聽。
怎麼辦呢?他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叮叮咚!叮叮咚!叮叮咚!叮叮叮咚!叮叮叮咚!叮叮叮咚!吉吉和磨磨知道了,這樣合奏起來真好聽!
從此以後,吉吉和磨磨學會了同心協力做一件事情。他們一起參加「兩人三腳」的賽跑。一、二,一、二,吉吉跑得稍微慢一點,磨磨跑得稍微快一點,他們還得了第一名!
吉吉很快,磨磨很慢,可是,吉吉和磨磨是很好的朋友。
活動反思:
在《吉吉和磨磨》活動中,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通過圖片的觀察、故事的講述,孩子感知了故事中蘊含的相反關系,從而對「相反」概念有了更深的認識。在玩 「相反詞配對」游戲時,我讓幼兒在相關物品、生活中找找、說說反義詞,並通過一系列的游戲,讓幼兒知道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相反的現象。但整個活動動得太少。在一點就是前期的准備不充分,故事不夠熟悉,所以在講第一遍的時候漏掉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