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藝主題
㈠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式插花
(一)起源
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起源。隋唐時期花卉藝術興盛。中國佛教禮儀中的插畫,是日本花藝起源的最初研究對象。後來,除了宗教活動之外,插花藝術的發展也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門在社會各階層廣泛流傳的特殊藝術。中國傳統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達。不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類的情感,每一種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徵意義,從而表達了人們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滿了中國的詩歌和繪畫。
中日插花的區別
從中日插花的整體結構來看,雖然插花的骨架布局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都源於中國最早的景觀審美意識,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這是東方獨特的自然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一致。
㈡ 常見的插花類型有哪些
常見的插花類型有哪些
插花藝術,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下面我整理了常見的插花類型,供大家參閱。
插花類型
一.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禮儀插花是指用於社交禮儀,喜慶婚喪等場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傳達友情、親情、愛情,可以表達歡迎、敬重、致慶、慰問、哀悼等,形勢常常較為固定和簡單。
藝術插花是指不特別的要求具備社交禮儀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來供藝術欣賞和美化裝飾環境的一類插花。
二.根據藝術風格可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
東方式插花有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中國式插花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特質
自然之真:依花草樹木之自然生態,掌握季節之變化。
人文之善:經濟效用、敦睦人倫、花卉德性(花文化)。
宗教之聖: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對花之崇拜。
藝術之美:花材藝術、花卉藝術、整合藝術。
類型
園花:種在花園中,考慮植物藝術的生長姿態。
盆栽:種於盆、缽中,根部尚存可與花卉搭配。
秉花:把花當飾品,講究衣飾和花卉之搭配。
佩花:將花插在頭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飾之關系。
籃花:插置於籃中,注意花和花籃的親托效果。
瓶花:折花置於水盤或花瓶中,較具時代意義,是世界花藝中主要的一類,有盤花、瓶花。
果供(供花):以果實為主,極富教化和藝術。
日本式插花
西元六世紀時,推古天 皇派特使(相當與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女未子到中國做文化交流親善訪問,他回日本時帶了很多中國的字畫、雕刻、文學、戲劇還有園藝及供佛的瓶花等。小野女未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頂法寺,日本第一個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從此日本有了插花學校的興起。名稱叫做「池坊」,乃源於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現在的負責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專永先生。
要旨
奉獻:有如大自然界將花和樹最美的一面無私地獻給人類。
耐性:把一枝一花放在最適當的地方,需要寧靜的心。
精力:收集花材處理枝、莖、葉均需要充沛的精神。
專註:要拋開繁瑣,才能真正創造完美的作品,所謂精神所至,金石為開。
智慧:自我訓練到花、人成為一體,達到純靜的程度,日本的花藝依不同的插花理念發展出相當多的插花流派,如松圓流、日新流、小原流、嵯峨流等各自擁有一片天地與西洋花藝完全不同的插花風格,可以說是花藝界里具有影響力之藝術。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也稱歐式插花,它的特點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塊面和群體的藝術魅力,作品簡潔、大方、凝練,構圖多以對稱式、均齊式出現,色彩艷麗濃厚,花材種類多,用量大,表現出熱情奔放、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風格。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2000年時尼羅河文化時期。從古希臘直到羅馬後期,經歷了中世紀的文化停止時期,十四至十六世紀才奠定了現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礎。
西洋式插花區分為兩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形式即為(傳統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線條為原則;非形式即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講形式,配合現代設計,強調色彩,傳統式適合特殊社交場合,自由式適合於日常家居擺設。
;㈢ 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有什麼區別
表現力極強是東方插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而起該藝術形式經過了長時間的錘煉和鍛版造,文化底蘊及其深厚,權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豐富的插花藝術生活,而且,日本的插花在世界上也是遠近聞名的,而且,日本花藝流派極多,更是以花道命名。
東方式插花分為中國式和日本式插花兩種,其發源為中國佛教的供花,後流傳於日本,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東方插花中兩種分支的藝術形式。中國式插花自清末期戰亂開始,藝術形式進入停滯、倒退的階段,直至新中國成立,社會經濟復甦後,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才使得中國式插花再次煥發生機。
日本式式插花講究「師法自然」,雖插花技藝為人所用,但造型多追求構圖完美、線條流暢、抽象概括、底蘊深厚、不含匠氣,突出其萬法自然的意味。故而欣賞東方式插花,多能感悟生命與自然的美好,激發人們對「生」的思考,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
㈣ 日本花道的五種基本花型及其特點
日本花道的五種基本花型及其特點
日本花道最古老,最大的流派有池坊花道會,其代表花型有「立華」「生花」「自由花」,其次為小源流,其代表花型有盛花和投入花;草月流也是主要流派,其不同點是主張插花材料的多樣性。下面我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日本花道的五種基本花型及其特點吧!
日本插花在日本稱為花道。在漫長的歷史階段,日本插花藝術得到蓬勃發展,形成了許多的流派。每種流派都其代表花型。最古老,最大的流派有池坊花道會,其代表花型有「立華」「生花」「自由花」,其次為小源流,其代表花型有盛花和投入花;草月流也是主要流派,其不同點是主張插花材料的多樣性,因此,其花型多為構思新穎,活潑多變的自由花。五種基本花型中以「立華」和生花最富有日本花道的特點。
「立華」 意思為豎立的花,它的真正意境是表現自然山水之趣,為日本插花的元祖,起源於16世紀。其傳統花型一般由7-9枝花材構成,以松,檜,柏為主要的花材,左右對稱而豎立,構圖嚴謹。各花枝有自已的長度,位置和伸展方向,基部必須豎直插在一起,位於容器中間。此種花型過於復雜嚴謹,適合於古色古香的環境下擺放,現代插花較少應用。
「生花」 意思為生長的花,起源於18世紀。花以真,副,體三主枝構成不等邊三角型。真代表天,副代表人,體代表地,天地調和而孕育生命。池坊生花按三主枝的角度不同,把花型分成「真,行,草」三種。「真」取立姿,表達端正,凈肅的美態,花器採用細口或寸筒型,適於插曲線少的草木,其彎曲度一般不超出花器之外。「草」取潦草形態,表達自由,奔放的美感,或橫展或下垂,表現特殊的生長姿態。「行」取「真」和「草」的中間態,表達舒暢,快暢的美感,極似中國書法的精妙變幻。生花的最大特點是花材少而精,構圖簡潔,運用流動的線條,精美的花器來表現花材生長的自然美。手法也應注意花材基部仍須豎直插在一起,位於容器的中間。
「盛花」 意思為盛放在淺盆的花,起源於19世紀後葉,由小源流創建。盛花的特點是把花插在水盤或廣口花器內,在顯現量感和色彩美的同時,主要表現自然的景觀美。盛花插制時,還要注意整體的緊湊感,在水際和插口處要作適當的裝飾。
「投入花」 投入花產生於17世紀中葉的江戶時代。投入花是將草木插入高型花器,一般用長瓶,長壺為花器。投入花以表現枝形,花莖的線條美為主,展現花木風情。投入花不用劍山固定花材,用花枝撐在瓶口,將花直接靠在花器內壁或底部使之穩定。因此,花材固定有一定難度,所以要特別注意花材與花器的平衡。
「自由花」 自由花於1926年由草月流創建,又稱前衛花。自由花突破了傳統的插花形式,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創造更為自由。其花材可以任意使用,不僅有自然材料,也可以用植物以外的裝飾性材料;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受傳統花型束縛,其作品常強調美的誇張,因此,常用抽象的,富於想像的手法自由創作,達到作者想要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日本花道池坊流的代表花型:立華
立華是池坊流的代表花型,意思為豎立著的花。真正意境是表現自然山水之野趣。一般由7-9枝花材構成,以松、檜、柏為主要花材,左右對稱而豎立,構圖嚴謹。注意花材基部須豎直插在一起,位於容器中間。
池坊插花中最古老、最主要的花型。立華起初是書院壁龕的裝飾花, 是池坊專慶在室町時代創造的, 伴隨壁龕的出現而存在至今。進入平安時代後, 貴族們在寢殿造宅邸中把花草插入瓶中賞玩。相繼的濂倉、室町時代時, 出現了新的住宅形式——— 書院造, 設有壁龕、交錯格板的格櫥, 而作為壁龕裝飾的插花也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5] 。在江戶時代前期, 不僅在官宦、武士中, 而且在商人階層中也得到普及。在空前的盛況中,「立華正風體」的形式得以完善, 並被確立下來。此後, 立華成為了日本最主要的插花形式, 至今建立了悠久傳統。
立華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華, 是從草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式, 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 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立華的構成復雜嚴謹, 各枝條的位置和伸展方向都有一定的順序, 不可以前後倒置, 一般由真、副、受、正真、見越、胴、控、流、前置等9 個主枝和後圍、木留、草留3 種補枝組成, 大型創作還有大葉、草道等, 其構成「立華」的7 ~9 個基本部分組合起來的花型圖, 就要在一個花瓶里把許多互相對立而又相輔相成的材料配置好, 以表現自然景色之美。
根據真枝的形態, 立華有3 種形式: 真枝垂直水際上方的稱為直真、真枝彎曲者稱為徐真、如分作兩株同插於一盤中的則稱為雙株立華。
池坊插花恪守日本留花藝術傳統, 以「立花」( 「立華」)為主, 枝條數目奇不取偶, 一般9 條枝條最為常見, 這9 條枝條各安排在上、中、下段, 形成特異的格調, 插時各枝有一定的順序和位置, 不能前後倒置, 總體成垂直並稍成圓柱型, 插花構圖著眼點在於線條的構成, 講這線條美。
池坊流昔日只作為一種供花的樣式, 現今已成為插花藝術的一大流派, 並在形式上有了不少的改進。在池坊中, 立華是最主要的花型, 意為豎立著的花,具有超凡脫俗、嚴肅華貴的氣質和造型, 以一種抽象性的意念, 模仿自然山水, 通過枝條的空間伸展, 充分體現大自然的韻律美。池坊的立華是在花瓶上再現高高聳立的群山和寬廣遼闊的原野, 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競相爭芳, 一派和諧的風景,體現這種情趣。
現代立華——— 立花新風體
立花新風體, 是在保持池坊傳統立花所擁有的美感和造型的同時, 為適應現代社會趨勢而創作的一種插花方式。隨著現代居住空間的變化, 特別是在公寓、大廈等密集型住宅裡面, 沒有壁龕的家庭很常見。兼有裝飾插花、待客、鑒賞場所功能的壁龕發生結構變化時, 為使插花能夠適應現代居住環境, 池坊提出使用洋花新的進口材料, 創作了現代立華、生活中的立華。在2000 年, 由當代家元專永宗匠發表而誕生的「立華新風體」, 為具有古老傳統的插花形式——— 立華注入了新的生命, 其最主要表現在傳統美感與傳統結構式樣兩個方面:
一是傳統的美感。用心觀察花草樹木, 通曉植物自然生長規律, 在形態上重視山野水邊自然生長的花草樹木的美好姿態。
二是傳統結構式樣。立花中各種花材各得其所、共同生存、由小見大, 以瞬間印象象徵永恆的方式來表現大自然的真諦。花草樹木通過不斷地生長達到均衡。製作時在保持花材自身自然形態的同時表現出整體的和諧, 將各種花材各自獨特的特點組合在一起, 觀看時會發現這種組合中的各自特性相互並存產生的刺激或共鳴。為了把形態多種多樣、風格不同的各種花材融合在一個統一的作品中, 製作前必須充分了解其在自然中產生的動感, 及植物由此而顯示的獨特姿態。
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草月流
1927年,被日本花道界稱為花道「畢加索」的草月流創始人河原蒼風,以強烈的革新意識沖破插花界的清規戒律,號召插花者在掌握了基本傳統插花造型的基礎上,擺脫花型的束縛,尊重自身個性和內心感受,進行大膽地自由創作。他的這一舉措,使流行於貴族階層、代表著身份和修養的插花迅速融入了市民生活,草月流也成為今天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
草月流自從日本傳統花道中脫穎而出,一直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它引領時代潮流,洋溢著清新前衛的氣息。草月流的宗旨是:「隨時、隨地、無論是誰,無論為誰、無論用什麼素材,都可分享」。草月流作品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常常可見一些出乎意料而千變萬化的異質素材,石頭、鐵藝、紙張、繩子、泥土,甚至各種塑料製品,這些不包含在傳統插花范圍內的材料,都可用來做插花,而作品造型更是不拘一格,大的可達兩層樓高,小的則適合裝飾居室,它真正讓插花無所不用,無所不在。
2001年,草月流第四代家元(掌門人)河原茜繼任以後,立志「讓更多的人感受插花的魅力」,大力推進草月插花走進社會生活,把草月流的花插到了各種類型的建築空間及露天廣場;將作品廣泛應用於裝飾商場、古典與現代風格的舞台等。她還開創性地將插花表演與音樂、舞蹈、書法結合,配以舞台燈光特效,推出綜合性舞台節目,並在全國各地巡演,足見她不懈追求新穎插花模式的激情。
日本花道古流的代表花型:生花
古流生花: 富士山
花材: 龍柏
花器: 鏤空銅花瓶、木花台
生花是古流的代表花型,也稱格花。意思為生長的花。花以真、副、體三主枝構成不等邊三角形。真代表天,副代表人,體代表地,天地調和而孕育生命。生花的最大特點是花材少而精,構圖簡潔,運用流動的線條、精美的花器表再現花材生長的自然美。注意花材基部仍須豎直插在一起,位於容器中間。
古流是江戶時代(17世紀)中期新興的插花流派。當時儒家思想盛行,講究陰陽五行學說,以天地人來表現倫理教義。這種思想也反映到插花的格式中,謂之「生花」或「格花」。古流造型講究格律,並使用古典花器,一般是專用的竹花器或銅花器,並配有專門的花台。古流的最高花型是「生花」,一般採用單一的自然花材,以綠色的松、葉和簡單的枝條為主,造型規則嚴謹,突出古典雅緻和格律之美。
古流中又有許多不同的派別,如尚山古流,古流松應會等等。
生花是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現方法,使用的是鮮花。江戶時代中期,作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經誕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處在於茶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其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莊是生花的特徵。
生花,是由天、地、人三才所構成,「天」最高,且富領導作用,居中央位置,稱為「真」。「地」安定、有力、居低位置,稱為「受」或「留」。「人」表現動態,居天地之間,位居中段,稱為「流」。古流生花基礎形態是真、受、流三枝,加上真前、留,而成五枝的型態。
日本花道草月流的代表花型:自由花
自由花,草月流創建。意思為如草之親切、月之明亮。又稱前衛花。突破傳統的形式,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創造更為自由。常強調美的誇張,用抽象、富於想像的手法自由創作,達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其花材可以任意使用,不僅有自然材料,也可以用植物以外的裝飾性材料;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受傳統花型束縛。
自由花是從"盛花投入"派生出來的現代花形,所以自由花也可說是現代的"盛花投入"。自由花沒有立花和生花在花材等方面的種種制約。各流派只要合乎本派的基本型,可以自由地大膽創新,它的特點除了色彩本位與自然本位外也很注意造型,是這三者結合起來的的有現代化感覺的花形。
在形態上它可以是直態,也可以是斜態或垂態。吊在檐前或天花板上的"吊花"或掛在壁上或柱上的"掛花"都屬於自由花。自由花不僅花器多種多樣,花材上也引進了人工的物質。如在花中配上金銀的紙捻或金屬物。有時還人工使某種花材脫色。
「自由花」長於個性和表達,因此更適合於當代環境和趣味。「自由花」粗略地可以分成自然主義、抽象派等風格,但都尊重各種原材料的美和基本特性,以新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特定的效果和情緒。因而,它所具有的創造性是無窮無盡的。同時也體現了社會的發展為插花藝術如何表現本時代的精神帶來了新的課題。
草月流是近世新流派,不局限於花卉與植物等素材。初代敕使河原蒼風(1900~1979)誕生在花道世家,是花道家勅使河原久次的長子,幼小時便受到插花的指導,表現出卓越的天賦受到各方注目,對於父親傳統插花形態保有疑問,隨後1927年春,打出教授「盛花」的看板,創立了「草月流」。
花道——日本插花藝術的藝術風格
1、崇尚自然
日本傳統插花崇尚自然美,其歷來出現的各種插花形式,如其代表性的立華、生花、自由花等形式,其主流都是表現自然的。並以是否自然為其品評標准。這與中國傳統插花是一脈相承的。
2、注重嚴格的形式
日本傳統插花注重嚴格的形式,特別是一些代表性形式,如立華、生花、新風體等,其每一形式都有具體的花枝數、每一花枝都有自己的名稱,都有在造型中所起作用的明確規定,使用什麼花材,是草本的還是木本的、在花器中插作的位置和順序、花枝的長短、插置角度和朝向等,都有嚴格的界定,不容絲毫違反。不同的古典流派,它的代表性插花形式都有區別。
3、全民普及,插花進入千家萬戶
日本舉國上下皆愛插花,插花可以陶冶性情、培養審美能力、豐富生活情趣、美化生活環境,成為日本的「國藝」,據說日本喜愛插花的人口達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每一家庭一進門的玄關處,都有放置插花的部位,常是家庭主婦表現插花才華的主要場所,經常都要保持優美清新的外貌。因此,插花成為女孩子出嫁前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藝,就像中國過去少女出嫁前必須學會女工一樣。如果插花技藝出眾,會受到夫家的寵愛,相反若插花不好,也會受到輕視,認為缺乏教養,丟了夫家的臉面。所以,在日本的城市中到處都有家政學校傳授插花。
4、插花流派眾多,各具特色
日本插花的發展形成眾多的流派,號稱有三千多個,這是插花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百花齊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階層人們的不同審美需求,推動插花藝術向前發展。日本傳統插花的開創者是池坊流,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稱為「日本插花的本源」,有500多年的歷史,許多流派都是從池坊流演化出來的,現有會員達100多萬人。現任家元是池坊45世華宗匠池坊專永。其他的主要傳統流派有未生流、嵯峨御流、古流、宏道流等。這些日本傳統插花流派為適應人們現代生活的需要,也都有現代插花的形式出現。
5、技藝精湛,干凈利落
日本傳統插花插作技藝精湛,造型准確,一絲不苟,不落人為加工的痕跡。每一傳統造型對花材的種類、長短、插作順序、在花器中的位置、方向角度、都有不容擅動的規格要求,對插作技藝提出要求極高。如沈復在《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提出的「起把宜緊」,「瓶口宜清」的瓶花插作原則,在日本傳統插花中,得到靈活運用,並且作到了極致,在作品基部,都形成一個長約10cm的圓柱狀的水際,造型彷彿從花器中怒起,乾乾凈凈,利利落落,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其技藝之精湛令人贊嘆。同時也有些許千篇一律,不夠自然的感受。
;㈤ 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和操作要訣
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和操作要訣
東方插花藝術選用的花材簡練,不以量取勝,而以姿和質取勝。不僅著力表現花朵的美,並且十分重視枝、葉和果實的簡潔優美的圖形。作品形體小巧玲瓏,色彩樸素淡雅,主題思想豐富多彩,意境含蓄深遠,耐人尋味和遐想,這一特點更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特長。造型無風格化,不拘泥於一定的格式,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獨有的特色,它深深地影響著東方插花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尤其對日本古典插花藝術風格的影響更大。日本民族在學習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原理、手法的同時,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培育和發展了具有本國特點的插花藝術——日本花道。構圖嚴謹,形式風格化成為它獨有的特點,也是不同於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風格的最主要的一點。概括起來講,東方式插花藝術,特別是傳統的東方式插花藝術,以秀麗多姿、清雅絕俗著稱於世。
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
①流行於亞洲等國度,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國家。
②用花種類多,每種素材的用花數量少,花枝疏朗。所取素材廣泛豐富,無論花朵花序、枝條葉片、果實果序,都可以作為素材使用,但是作品中每種素材的用花量相對比較少。在素材的'插制中,以掩映疏落有致見長(圖1-2)。
③作品輪廓自然清新,不求固定形式。在構圖上崇尚自然,採用不對稱式構圖法則,講究畫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虛實相間,俯仰相應,顧盼相呼。作品素材豐富,借素材和獨特的造型設計,來表達一種外在與內涵的統一美。以線條造型為主,追求線條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態,因材取勢,抒發情感 ,表達意境(圖1-3)。
④色彩淡雅脫俗,清麗絕倫。由於作品稟賦東方傳統藝術的精華,色彩以清淡、素雅、單純為主,提倡用色的輕描淡寫。避免重彩華麗的插花色彩處理(圖1-4)。
⑤作品表達一種含蓄的意境美,創意一種思想與精神內涵;作品意境含蓄婉轉,清麗高雅。注重意境和內涵思想的表達,體現東方繪畫「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的構思特點,使得插花作品不僅僅具有裝飾的效果,而且達到了「形神兼備」藝術境界(圖1-4)。
⑥作品的風格以清雅絕倫、超凡脫俗見長。注重花材所表達的內容美、意境美。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表現詩情畫意,這是傳統插花藝術的精華所在(圖1-5)。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製作要訣
①花枝和花器尺寸比例要適當。在製作篇有具體說明和規定。
②花葉宜斜不宜直。花與葉的姿態,總宜傾斜,而不能直立。至於斜度怎樣才算理想,則要看具體花器大小、形式而定。
③章法宜疏不宜密。插花,多少都該表現畫意,章法決不可太密。密則有窒息不通風的感覺,疏則花葉容易表現美態。
④花枝主次應分明。在剪花枝時,要選一枝具最佳觀賞效果的花枝作為主枝,其餘的作副枝和陪襯枝,以補充主枝的不足,使其更見充實,使構圖取得平衡效果。
⑤花朵分配要均勻。無論主花或賓花應考慮互相呼應,花朵分布勻稱。主枝、副枝和陪襯枝的搭配要適當,並構成一個整體。
;㈥ 世界著名的花藝流派有哪些
世界著名花藝主要有八大流派:
1.法式自然系花藝流派
2.英式花藝流派
3.德式架松花藝流派
4.美式花藝流派
5.日式花藝流派
6.中式插花
7.韓式茶插花
8.泰式插花
㈦ 花藝的流派
花藝抄流派: 花藝流派繁多,按區域劃分,有歐洲花藝,日本花藝,西方現代花藝,中國傳統花藝等。
日本花藝代表:千景花藝(草月流)千景花物語的藝術設計總監飯冢千景老師把日本草月流花道與歐洲花藝設計結合起來,形成了個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千景花藝。
日本池坊流花藝是日本花藝的起源,是日本所有花藝流派的基礎。
西方現代花藝是技法與材料的結合。相比傳統花藝來說,現代花藝作品的造型、設計方式、花器搭配等更加靈活多變,可以說它在設計與創作方面有無限可能。
中國傳統插花是日本插花的始祖,唐朝時期中國插花開始傳向日本。
㈧ 花藝設計之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流派知識「花道」又稱「華道」,「華」乃「蓮華」之簡稱。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蓮華」,稱「供華」, 「花道」就是從「供華」演變而成。隨著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與佛教相關的儀式及裝飾美術,也同時傳入日本。將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裝飾,是日本人與生俱來 的愛好。人工制「供華」缺乏生氣,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插花技術大約始於奈良時代(西元八世紀)。但真正發展,應該是在平安時代(西元十 二世紀)。平安貴族將唐朝流行的「鬥草」技藝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藝的高低,睹輸贏。並將宋代的「鬥茶」技藝也改成日式「茶合」。
「插花」剛開始時並無章法,只是將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隨著人們不斷研究,在南北朝時代(十四世紀),出現了「立花」,就是把開著花的枝條 垂直插入花瓶內。在室町時代,「立花」技藝在貴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室町中期(一四四五年),富阿彌氏編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書 「仙傳抄」。「立花」己不再是「供華」,而成了貴族前客廳里的一種擺飾。
室町中期出現了一名花道大國手-專慶,他在頂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創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續至今。到了江戶時代,天皇更讓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會」。在僧侶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視出席該御會為無上的榮譽。
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內設置茶室,並用「投入花」裝設茶室。珠光編寫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內的插花便稱作「茶 花」。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立花」過於豪華,屬貴族的玩物,而「茶花」則較平民化。
至於現在最為人道的「生花」,卻是在江戶時代(十七世紀),受儒家思想影響才產生的。「生花」講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 土來命名花形。「生花」還採用了矯枝技術,使花草樹枝更增添了曲線美。「生花」廣受歡迎,連「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後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夫。
明治末葉到大正時代,出現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礎上,加進西洋多彩鮮艷的花草。「小原流」、「安達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生花」流派眾多,有「遠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
歷經數百年,普通的插花行為形成了一種「道」,「花道」象「劍道」「空手道」、「茶道」、「書道」、「香道」、「陶藝道」……一樣,學習技藝的同 時,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養。立花書院壁龕的裝飾花。是池坊專慶在室町時代創造的。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 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生花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現方法,使用的是鮮花。
江戶時代中期,作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經誕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處在於茶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 的美,而是其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莊是生花的特徵。投入插花法在深深的花器里插上花枝,使其保持自然形態,就像是隨意投入似的,所以取了 這個名稱。有吊在壁龕上、掛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龕下面三種形式。盛花用水盤或籃子,將鮮花裝滿這些器具,由此而得名。明治末期,由於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築 的增加,才想出這種不限於壁龕裝飾的盛花插花法。其流派有小原流、安達式等。盛花可以說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
日本插花分為日本花道和現代花藝兩類,日本花道又可分為各個流派比較有名的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等20多個,全日本的大小流派據說了2千多個, 流派之間是不舉辦比賽的,因為沒有可比之性。代表現代花藝的是日本 花藝設計 師協會(NFD)和日本花丁間協會。現代技藝的作品則以西洋花藝為主,同時也融 合了東方插花手法,突出表現為花型條塊狀多、花型碎、色彩豐富。雖然花藝師在造型時對花器花材都做了精心的選擇和修飾,但由於手法巧妙和創意獨特,在最終 作品成型時,卻給人一種雖為人做、宛如天成之感。
參考文獻:1台灣花卉園藝月刊2林圓觀 1992 四季壓花3林輝慶 1988 花卉欣賞栽培
㈨ 日本插花有哪些花型
插花是日本傳統的「花道」藝術。西方插花強調花的數量和色彩,而日本插花強調的是花、枝、莖、葉綜合的自然造型美及時間、季節和時代特徵的體現,具有東方的靜謐、淡泊、抒情、含蓄的傳統風格。
日本人認為:在大自然中生長的植物,更能體現適時的自然生態美。因此,他們選用的插花材料,都採用野外生長的天然樹葉,喬木、灌木枝條和草花,而極少用暖房中嬌貴的花朵。同時,日本人都視盛開的花和葉為即將凋謝的象徵,所以,只在表現「過去」主題的插花中,與莢果、干葉一起選用。要表現「現在」主題,他們通常選用半開的花和完整的葉,而葉芽漸展的花葉枝條,總是倍受日本人偏愛。他們認為這不僅能展現出植物生長莖絡的線條美,而且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活力感,是「未來」題材必不可少的插花材料。
插花藝術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每逢國定假日,日本都有規定的插花表演。大多數家庭的慶祝活動,也有相應的插花造型。歡度新年總是用松和白菊插花,過少女節用盛開的桃花,兒童節用鳶尾等等。而不同的季節,也有不同的造型:
強烈的曲線造型———春天;豐滿奔放的造型———夏天;稀疏的造型———秋天;休止沉靜的造型———冬天。
㈩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日式插花的總體構造之後,其實會發現盡管在細分到各類花型的骨架布局會有不同,但事實上二者均源於最早的中國山水審美意識,其立意布局等大都借鑒於中國山水畫、書法的構造布局技法及傳統的儒家哲理,重視插花花枝的姿態及神韻,造型注重線條、瀟灑自然,多為不對稱的均衡構圖,清閑淡雅,超凡脫俗。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是重合的。所以說區別的話,個人認為其是在本質上並與特別明顯的區別的,但要說的話日本花道到今天是遠比中國的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在最早的花道形式上有傳承又不斷在創新,並且融入了日本精緻、凝練、簡潔干凈的氣質。另外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且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並且在傳統的插花方面,關於最早期的中式插花的許多重要部分其實是已經遺失或處於碎片化的狀態,還處考古文物及現存史籍的整理歸類,整理歷代插花資料與圖片、系統梳理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