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開封花卉節

開封花卉節

發布時間: 2023-05-30 00:03:55

A. 開封菊花節10月什麼時候開始園博園+萬歲山+小宋城美食

河南是個花城,一年有三大花事非常有名。按照時間順序,4月初到5月份是洛陽牡丹花揚名,哪枝4月中旬到5月中旬則是南陽月季爭頭,在少花的時節里,金秋開封的李咐敏菊花則是名滿天下。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

每年10月18日~11月18日

主要賞花地點:龍亭公園、清明上河園等

開封菊花展活動內容:(門票+開幕式)

http://www.k1u.com/trip/52567.html

開封菊花觀賞位置:

龍亭和鐵塔,御街和午朝門

開封園博園菊花

預計國慶前後綻放

菊花種植布局依託園博園自然優美的風光進行設計,在主場館樓頂分片種植黃、紅、紫的「國慶菊」,花開時頗為壯觀。在兒童樂園、黃石人家、大門入口處種植大片金黃色的「國慶菊」,放眼望去,彷彿置身菊花的海洋。從潛江園至出口沿線,在展園里種植「切花菊」,造型獨特、花色多樣的「切花菊」

「國慶菊」花期為今年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而「切花菊」綻放時間為10月初至月底,菊花佔地面積共計1.5萬平方米。

萬歲山菊花文化節

開封菊展的重要主會場之一,萬歲山?大宋武俠城

20餘主題展台,10餘位國家級菊藝大師每人將攜帶100餘種國內珍稀菊花品種參展,特別是中國菊藝大師鄭波、古國琴老師親身培育的600餘個珍稀菊種、8000餘盆造型,讓所有到來的遊客不枉此行。

地址:開封市龍亭區東京大道

重陽節孟津專場

賞花優惠門票:

老人的福利60歲以上重陽節免票。

開封美食篇

開封特色小吃——小宋城

逛吃游小宋城,
位簡圓於河南省開封市大梁路西段,由原"東京藝術中心"改造而成,主要經營開封特色小吃及全國各地風味,擁有大小店鋪和攤位100多個,展現了開封的飲食文化。

B.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的菊花文化節介紹

根據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的審議意見,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同意將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至此,「中國開封菊花花會」這一沿用了29年的名字將退出歷史舞台。那麼,我市將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現實需要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道功代表市政府向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所作的《關於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的報告》中,對更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全面介紹。
1983年,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命名「菊花」為開封市市花,並確定每年10月至11月舉辦「中國開封菊花花會」。29年來,中國開封菊擾羨花花會經歷了規模由小到大、檔次由低到高的發展歷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菊會越辦越好,名氣越來越大,遊客越來越多,效益也越來越好,成為我市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和招商引資、文化旅遊發展的平台。2009年,中國開封菊花花會被中國節慶年會評為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的30個節慶」之一,2011年又獲得「中國節慶產業金手指獎·十大品牌節慶」的殊榮,標志著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以其獨有的特色、宏大的規模、旺盛的生命力躋身全國眾多節會的第一方陣。
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作為我國節慶活動中的知名品牌,在擴大開放與交流、推動開封經濟振興、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中央關於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我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步伐的加快,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也需要與時俱進,承載更多的內容,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名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國家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緩肢拍。市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文化軟實力,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發展戰略。中國開封菊花花會作為實施這一發展戰略的強勁動力,作為凸顯我市宋都文化、菊花文化的平台和展示文化產業發展成果的重要載體,更名將更有利於搶抓新一輪經濟增飢渣長的發展機遇,更有利於傳承和發揚我市優秀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更有利於提升我市的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更名是承載內涵的需要。隨著開封知名度和菊會美譽度的不斷增強,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所承載的經貿、旅遊、文化活動的成分逐年遞增。《菊譜》的成功編纂出版和再版修編、菊花宴菊花茶的研發成功、第二屆國際菊花研討會等一系列具有國內外影響的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不斷充實著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文化內涵。特別是作為三十而立大慶之年的中國開封第30屆菊花花會,除國際、國家級的菊花主題活動外,還要舉辦開幕式大型文藝晚會、全國菊花商品藝術品展示交易大會、全國攝影展、全國詠菊詩歌大獎賽、我與菊會30年徵文、菊會30年暨開封發展成果圖片展、「菊花宴」(電視)烹飪大賽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中國開封菊花花會」這一名稱已越來越難以承載菊花文化的豐富內涵。
更名更是開封節慶活動轉型發展的需要。我市作為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唯一一座中國菊花名城,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更名,是開封重大節慶活動實現轉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將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更名為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實現菊花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將有助於增強開封文化的影響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為開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C. 花朝節歷史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以夏歷二月初二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以二月十五為花朝,據說這是與八月十五中秋節相應,稱"花朝"對"月夕"。此外,還有一些地區以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這種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花朝節在公歷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節氣“驚蟄”到“春分”之間。此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綻或盛開,定其中一天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當的。世界上像中國那樣定出花的節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見中華民族對花的熱愛有悠久傳統。“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這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夜間在花樹枝梢上張掛“花神燈”,燈火與紅花綠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叢中,賞花談情;文人墨客觸景生情,吟詩作畫……對於各地花匠或花卉愛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藝的好時節。

我國是花的國度。純好歷它的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至於“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於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並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

晉人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一書:“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游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做搜農歷二月十五,這一點在明人田汝成所撰的《熙朝樂事》一書中有明確的記載:“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

花朝節在全國盛行,據傳始於武則天執政時期(公元690-705年)。武則天嗜花成癖,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流行花朝節活動。在那時,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佳節。但到了宋代,花朝節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據《廣群芳譜·天時譜二》引《誠齋詩話》:“東京(即今開封)二月十二曰花朝,為撲蝶會。”又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可見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我國南北氣候條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幾天為節日是合理的。

花朝節至遲在唐代即已形成,因為在唐代的詩文及史籍中,關於花朝的記載已很是常見,如司空圖的“傷懷同客處,病眼卻花朝”(《早春》)、盧綸的“虛空聞偈夜,清凈雨花朝”(《題念濟寺暈上人院》)。而在成書於後晉出帝開運二年(公元945年)的《舊唐書》的《羅威傳》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這樣的文字記載。民間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節這天曾親自於御花園中主持過“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則天在自己執政期間(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節這一天,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花糕賞賜給群臣。在那時,人們把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歲時節日。

“花朝節”的節期因時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如《提要錄》一書說:“唐以二月十五為花朝。”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而清人汪灝在《廣群芳譜·天時譜二》中引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誠齋詩話》雲:“東京(今河南開封)二月十二日花朝,為撲蝶會。”至於以二月初二為花朝節的記載亦見於《廣群芳譜》一書,該書襪游《天時譜二》篇引《翰墨記》雲:“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此外,舊時浙江紹興、河南光山還有以二月二為小花朝節、二月十五為大花朝節的民間習俗,如清光緒《光山縣志》雲:“二月二日,俗雲‘小花朝’,十五日雲‘大花朝’。”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清人蔡雲的這首《詠花朝》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而吳自枚在《夢梁錄·二月望》中對當時杭州一帶的花朝節盛況作了更為詳細的描述,此處不再詳引。在花朝節這天,人們除了要遊玩賞花、撲蝶挑菜、官府出郊勸農之外,舊時一些地方在花朝節這天還有女子剪綵花插頭的習俗,如明馬中錫《宣府志》載:“花朝節,城中婦女剪綵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到了清代,花朝節又有“賞紅”之俗,清顧祿《清嘉錄·二月》“百花生日”條亦言:“(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粘花枝上,謂之賞紅。”清人張春華在其《滬城歲事衢歌》一詩中亦雲:“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綵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

花朝節在唐宋時在宮廷、民間流傳甚廣,到了明、清時期,花朝節仍為文人雅士們時常提及,如明末文學家袁宏道在其《滿井游記》一文中即有“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這樣的文字,乾隆年間的進士洪亮吉在其《花朝日阻風江口望採石太白樓,咫尺不得上》一詩中亦有“今朝花朝無一花,今夕月夕亦無月”這樣的詩句。不知什麼原因,這一傳統節日後來卻日漸消亡了。目前,花朝節僅存在於我國廣西寧明、龍州一帶壯族人民的生活中。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舊街鎮的花朝節雖盛行八百餘年而至今不衰,但早已失去了舊時的詩意,而演變成一個商賈雲集,影響遠及鄂、豫、皖三省十幾個市縣的大型農貿交流會了。除此之外,花朝節已鮮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了。

D. 花朝節的來歷及意義 花朝節的來歷和意義是什麼

1、中國是花的國度。它的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至於「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於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並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

2、晉人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一書:「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游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農歷二月十五。南宋梁元帝有花朝詩雲:「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張正見花朝詩雲:「詰曉三春暮,新雨百花朝」;唐代詩人方干詩雲:「花朝連郭霧,雪夜隔湖鏡」。對於花朝節的歌詠,在古代詩人們的筆下是很多的。花朝風俗,各地不一。東北是要為花神設置神位,用素饌祭之。開封是舉行民間的「撲蝶會」,優勝者可獲大獎,《誠齋詩話》載:「二月十二日曰花朝,為撲蝶會」。在洛陽,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市井百姓,在花朝節這一天都要到龍門石窟等處遊玩,挑食野菜,品嘗時鮮。商丘人更注重天象與豐收的關系,是以花朝日之陰晴,占卜全年小麥與果菜的豐收。在蘇州,人們要在虎丘花神廟前宰殺牲畜,祭祀花神,恭祝仙誕。在節慶中,一般都有酒食宴樂助興。明清時的北京,花農一般多住在右安門外南邊草橋和豐台一帶。據明人劉侗《帝京景略》載:「右安門外南十里橋,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為業。都人賣花擔,每辰千百,散入都門、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春老而牡丹、而芍葯、而孿枝……」清初馮勛《六街花市》也說「豐台種花人,都中目為花兒匠。

3、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車載雜花,至槐樹斜街市之。」這些描述記載了舊時北京地區種花業及花卉商業的一些情況。在花朝節這天,北京的「幽人雅士,賦詩唱和,並出郊外各名園賞花。」據說,當年清宮的「花朝宴」最為講究,太監們在頤和園中用紅、黃綢條裝扮牡丹花叢,以使滿園春色,霞光飛揚,慈禧太後一邊品嘗著花卉做的點心,一邊觀看《花神慶壽》的喜劇。在北京豐台區還有一座花神廟,此廟坐落在豐台鎮東紀家廟村北,是春天祭祀花神的場所,同時也是豐台地區各花行會的會址。據說,這座花神廟始建於明朝,廟門上方曾懸有「古跡花神廟」的牌匾,廟內前殿有花王及諸路花神的牌位。傳說洛陽牡丹等十二位花神因得罪了玉皇大帝,被打入凡間,花神們便來到京城南郊大地使得,豐台一帶開滿各種鮮花。人們為感謝花神對人間的恩賜,於是京都各花行集資建造了這座花神廟。在花卉中,牡丹、芍葯素有花王之稱。在歷史上,北京的牡丹也是很有名的,而北京的牡丹又以豐台花鄉的為最佳。優良名品有「官錦紅」、「梨花雪」、「白玉帶」等不下數十種。

4、花朝節至遲在唐代即已形成,因為在唐代的詩文及史籍中,關於花朝的記載已很是常見,如司空圖的「傷懷同客處,病眼卻花朝」(《早春》)、盧綸的「虛空聞偈夜,清凈雨花朝」(《題念濟寺暈上人院》)。而在成書於後晉出帝開運二年(公元945年)的《舊唐書》的《羅威傳》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這樣的文字記載。民間傳說,唐太宗在花朝節這天曾親自於御花園中主持過「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則天在自己執政期間(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節這一天,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花糕賞賜給群臣。在那時,人們把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歲時節日。「花朝節」的節期因時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如《提要錄》一書說:「唐以二月十五為花朝。」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而清人汪灝在《廣群芳譜·天時譜二》中引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誠齋詩話》雲:「東京(今河南開封)二月十二日花朝,為撲蝶會。」至於以二月初二為花朝節的記載亦見於《廣群芳譜》一書,該書《天時譜二》篇引《翰墨記》雲:「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此外,舊時浙江紹興、河南光山還有以二月二為小花朝節、二月十五為大花朝節的民間習俗,如清光緒《光山縣志》雲:「二月二日,俗雲『小花朝』,十五日雲『大花朝』。」

E. 花朝節是哪一天

花朝節農歷幾月,花朝節是什麼時候 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

花朝節是哪一天? 農歷二月十五,花朝節。
花朝的節物風俗
1 祝神廟會
傳說花神專管植物的春長夏養,所以,祀奉她的就不僅僅限於花農了,還包括耕種莊稼果蔬的農人。長江三角洲一帶多有花神廟,舊時吳越花農家還常供奉著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聚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東北一帶還講究用素饌來供奉。有的地方還要演戲娛神,通常是由十二伶優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詩,也可以看出人們對花神的感情。人們紛至沓來,就此形成廟會。這天夜裡,要提舉各種形狀的「花神燈」,在花神廟附近巡遊,以延伸娛神活動。
2 游春撲蝶
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縱觀二三月間的傳統佳節會發現,這一時期會有一系列游春的節日――春節拉開了迎春的序幕,花朝節前後構成游春的 *** 。撰有名劇《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寫有竹枝詞形容花朝踏青歸來的盛況:「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穗雀虧闕掩斜陽。雕鞍綉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
宋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流行「撲蝶會」,是當時民間頗有趣味的游藝活動。
3 種花挑菜
這一天,各地還有栽花種樹的習俗,有點今天植樹節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薺菜正是鮮嫩的時候。「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4 曬種祈豐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類種子,據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預卜的方法很簡單:是日忌雨,晴則帶來百物豐熟的吉兆。
5 製作花糕
唐代的節日文化與飲食文化都十分發達。據傳武則天嗜花,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這種糕有著花猜神瓣的馥郁和穀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宮廷坊上一時分外流行。

花朝節是哪一天 花朝節又稱「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補充回答: 花朝節,簡稱花朝,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等。節期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以夏歷二月初二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以二月十五為花朝,據說這是與八月十五中秋節相應,稱花朝對月夕。此外,還有一些地區以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這種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二月歲嘩仲春,正值芳菲盛開、綠枝紅葩的時節,為花朝節的活動提供了繁麗豐碩的天然背景。這一天花販在出售蒔花時,照例用紅布條或紅紙束縛花枝,許多養花人家亦將彩帛紅紙等懸掛在花枝上,謂之賞紅或護花。詩雲:春到花朝碧染叢,枝梢剪綵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正是此俗的寫實。眾多的花農花販及從事其他種植業的農民,率於此日會集花神廟前,殺牲供果以祝神誕,或演戲文娛神,引得成群結隊的遊客前來觀看,形成熱鬧的廟會場景。好事者或擇園亭勝地舉辦類似今日花展的斗花會、撲蝶會,或於夜晚聚眾提燈 *** ,謂之花神燈。在廣西龍州、寧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節這天聚集平壩對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頌百花仙子的內容,迄情深意濃處,則互拋綉球,流連忘返。
傳統的花朝節如今已流變為更加絢麗奪目的時令性花市花展,群眾性的賞花風潮往往經月不退,遠遠超過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這一傳統習俗的來歷,竟是掩映迷離,令人看不清楚。
據《廣群芳譜》所引《翰墨記》、《秦中歲時記》,過花朝節的習俗在唐代已經流行於長安、洛陽等地。《博異記》、《鎮洋縣志》還為其起源提供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遠近聞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變的艷麗女子入其花園,對他說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風神)出頭阻撓,故請他幫忙解難。崔氏遵彼指教,置備彩帛,畫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說十二日)五更時分,他將彩帛懸於園中的花枝上。屆時果然狂風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護持,一朵也沒被吹落。喜愛花卉者爭相仿效,因以成俗。由於懸彩護花的時間必須安排在五更,故稱花朝。
按上述解說,花朝應屬追述崔玄微懸彩護花的紀念性節日。但是在宋元以來的一些史地風俗記載中,花朝卻是慶賀花神誕辰的祭祀性節日,就是說懸彩花枝的意義並非護花,而是祝誕。如《鑄鼎余聞》卷四引《崑山新陽合志》雲: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賞紅。《清嘉錄》雲: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蔡雲《吳Q》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清稗類鈔・時令類》中也載有慈禧太後於花朝節到頤和園剪綵系花,觀看演花神慶壽事的記述。至於花神是誰,說法不一。《花木錄》稱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月令廣義・歲令一》謂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即花神也。《夷堅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紅裳艷麗的女子。大約花神為女性形象是約定俗成的。
此外,還有人認為花朝節的由來與發展同佛教有密切關系。明田汝成《熙朝樂......>>

2015年花朝節是什麼時候 花朝節的由來和習俗 花朝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又稱花神節,或稱作「百花生日」,其時間在各朝代地區不同,中國早期有以農歷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為花朝節而種。清代以後則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與南北氣候不同有關。西南少數民族則以二月初二為花朝節。花朝節的風俗各地也有所不同,有種花、賞花等等。
明代,馬中錫《宣府志》載:「花朝節,城中婦女剪綵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節日期間,人們結伴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或護花。

花朝節是什麼 農歷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中國古代的農耕、魚獵全靠人力完成,人數越多,才越能顯出生產力的強盛,所以在古代,人們是希望子孫繁衍,人口眾多的。關於花朝節的記載,南宋楊萬里的《誠齋詩話》謂「東京二月十二日為花朝」。

今年的「花朝節」是幾月幾日? 50分 3月10號,如果你們是2月初二花朝節的話

梁祝花朝節什麼時候開始 花朝節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是漢民族傳統節日。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舊時江南一帶以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這一天,家家祭花神,還要到花神廟去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花朝節是什麼時候?具體習俗有哪些? 花朝節又稱「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補充回答: 花朝節,簡稱花朝,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等。節期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以夏歷二月初二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以二月十五為花朝,據說這是與八月十五中秋節相應,稱花朝對月夕。此外,還有一些地區以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這種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開、綠枝紅葩的時節,為花朝節的活動提供了繁麗豐碩的天然背景。這一天花販在出售蒔花時,照例用紅布條或紅紙束縛花枝,許多養花人家亦將彩帛紅紙等懸掛在花枝上,謂之賞紅或護花。詩雲:春到花朝碧染叢,枝梢剪綵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正是此俗的寫實。眾多的花農花販及從事其他種植業的農民,率於此日會集花神廟前,殺牲供果以祝神誕,或演戲文娛神,引得成群結隊的遊客前來觀看,形成熱鬧的廟會場景。好事者或擇園亭勝地舉辦類似今日花展的斗花會、撲蝶會,或於夜晚聚眾提燈 *** ,謂之花神燈。在廣西龍州、寧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節這天聚集平壩對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頌百花仙子的內容,迄情深意濃處,則互拋綉球,流連忘返。
傳統的花朝節如今已流變為更加絢麗奪目的時令性花市花展,群眾性的賞花風潮往往經月不退,遠遠超過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這一傳統習俗的來歷,竟是掩映迷離,令人看不清楚。
據《廣群芳譜》所引《翰墨記》、《秦中歲時記》,過花朝節的習俗在唐代已經流行於長安、洛陽等地。《博異記》、《鎮洋縣志》還為其起源提供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遠近聞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變的艷麗女子入其花園,對他說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風神)出頭阻撓,故請他幫忙解難。崔氏遵彼指教,置備彩帛,畫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說十二日)五更時分,他將彩帛懸於園中的花枝上。屆時果然狂風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護持,一朵也沒被吹落。喜愛花卉者爭相仿效,因以成俗。由於懸彩護花的時間必須安排在五更,故稱&qu嘩t;花朝。
按上述解說,花朝應屬追述崔玄微懸彩護花的紀念性節日。但是在宋元以來的一些史地風俗記載中,花朝卻是慶賀花神誕辰的祭祀性節日,就是說懸彩花枝的意義並非護花,而是祝誕。如《鑄鼎余聞》卷四引《崑山新陽合志》雲: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賞紅。《清嘉錄》雲: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蔡雲《吳Q》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清稗類鈔・時令類》中也載有慈禧太後於花朝節到頤和園剪綵系花,觀看演花神慶壽事的記述。至於花神是誰,說法不一。《花木錄》稱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月令廣義・歲令一》謂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即花神也。《夷堅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紅裳艷麗的女子。大約花神為女性形象是約定俗成的。
此外,還有人認為花朝節的由來與發展同佛教有密切關......>>

請問二月花朝是哪一天 ?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節期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以夏歷二月初二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以二月十五為花朝,還有一些地區以二月十二或梗八為花朝節。這種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熱點內容
廣州鮮花價格行情 發布:2025-02-13 18:16:38 瀏覽:200
新店送盆栽 發布:2025-02-13 18:16:32 瀏覽:185
杜鵑花夏 發布:2025-02-13 18:15:47 瀏覽:35
紫羅蘭概念餐廳位置 發布:2025-02-13 18:14:37 瀏覽:787
宿州市花店 發布:2025-02-13 18:01:38 瀏覽:479
梔子花新娘 發布:2025-02-13 17:56:34 瀏覽:904
訂購鮮花奉賢 發布:2025-02-13 17:53:26 瀏覽:912
牡丹紅圖片 發布:2025-02-13 17:39:45 瀏覽:268
正宗荷花宴 發布:2025-02-13 17:37:27 瀏覽:502
南橋花卉市場 發布:2025-02-13 17:16:19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