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插花花
Ⅰ 中式插花作品名稱和寓意
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視為清凈高潔,稱為凈友,常用於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國色天香,稱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顯貴的象徵,是唐代宮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
桂花,是官運亨通、文思長進和中秋團圓的象徵;竹,是虛心和忠誠的象徵;松,是威嚴與長壽的象徵等等。另外,一些品高韻勝的花材組合一起,或根據它們的習性、或按照它們的名稱的諧音,賦予一定的寓意。如玉蘭、海棠、牡丹組合一起,名為「玉堂富貴」。
松、竹、梅,名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等。民間還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習俗,這些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傳統插花作品在花材自然美的基礎上又被賦予更多精神上的意義,從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使作品更充滿了詩情畫意的魅力。
Ⅱ 中式式插花的基本造型
中式式插花的基本造型
插花藝術是以切花花材為主要素材,通過藝術構思和適當地剪切整理以及擺插,表現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那麼中式式插花的基本造型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1. 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現剛勁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態,給人以端莊穩重的藝術美。宜平視觀賞。
2. 傾斜型
將主要花枝向外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彎曲或傾斜生長的枝條,表現其生動活潑、富有動態的美感。宜平視觀賞。總體輪廓應呈傾斜的長方形,即橫向尺寸大於高度,才能顯示出傾斜之美。
3. 平展型
平展型是將主要花枝橫向斜伸或平伸於容器中,著重表現其橫斜的'線條美或橫向展開的色帶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 左右,基本上與花器成水準狀造型。
4. 下垂型
將主要花枝向下懸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韌易彎曲的植物,表現其修長飄逸、彎曲流暢的線條美,畫面生動而富裝飾性。
5. 合並花型(組景式插花)
合並花型是將兩種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組合為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造型作品。
6. 寫景式插花
寫景式插花是在盆內的方寸之間表現自然景色的一種插花形式。
Ⅲ .中國古典插花有哪些類型
中國古來代插花的形式源,多從主題思想表現和意境方面進行分類。主要有:
1、園花:種在花園中,考慮植物藝術的生長姿態。
2、盆栽:種於盆、缽中,根部尚存可與花卉搭配。
3、秉花:把花當飾品,講究衣飾和花卉之搭配。
4、佩花:將花插在頭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飾之關系。
5、籃花:插置於籃中,注意花和花籃的親托效果。
6、瓶花:折花置於水盤或花瓶中,較具時代意義,是世界花藝中主要的一類,有盤花、瓶花。
7、果供(供花):以果實為主,極富教化和藝術。
東方式插花是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插花,與西方插花的追求幾何造型不同,東方插花更重視線條與造型的靈動美感。
直立型、傾斜型、平出型、平鋪型、倒掛型及綜合型都是東方式插花的基本花型。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Ⅳ 中國傳統插花的六大基礎花期是
一·盤花
使用淺盤插花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盤的形狀以圓、橢圓為主,代表著圓滿、團圓的涵義,使人們最容易在賞花的同時親近水,最適宜夏季與寫景式的插花。
二·瓶花
瓶花是中國傳統插花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更能體現東方式插花風格的插花形式。瓶花能充分表達花材的線條美,尤其使木本花材的線條和姿容更富美感,更有高雅之氣。瓶花的應用范圍很廣,可擺放於廳堂、茶室、書齋展廳等,在我國有平安吉祥之意。
三·缸花
由於缸形多矮壯、穩重,適合配置碩大、鮮艷的花材,如牡丹、芍葯、菊花、山茶等,以表現豪華、端莊、隆重之華美。插作時留出三分之一內壁及水面空間,以避免整體的繁雜、臃腫感。
四·碗花
其特點為口寬底尖,插作以花插固定花枝,直接由中心點出枝,花腳緊密成把,整體高潔端莊,輕巧利落,多在寺廟插花中用,置於禪房或佛像前,極富宗教色彩。
五·筒花
傳統筒花構圖不拘形式,筒花特色是能充分表現線條美,插作時,花枝或曲或斜或倒掛,它們與花組合成立體、多維的造型架構,更增加了花型意蘊。筒花花材以枝條曲折、花色淡雅為佳。
六·籃花
俗稱花籃,使用各種籃子作為花器插花,插作時強調籃把與籃沿在構圖中的運用,充分顯現籃把的框景作用和籃沿流暢的弧線之美。巧妙運用虛與實、露與藏的對比關系處理花與器的結合。
Ⅳ 中式插花有哪些特點
1、用花量少
以線狀花材(枝材)為主,追求線條美,用色清雅由於受古代書畫的影響,傳統插花根植於詩、畫、園林,以直覺思維為主,求善達意。
以自然的線條造型為主,即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姿態,通過各種曲線、直線的組合,表現詩畫意境。因此,線狀花材(枝材)是中國傳統插花的造型框架。線條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形神,有柔美、剛勁、纖細、粗獷、秀麗、蒼老。
2、注重意境
正如中國繪畫藝術中的「意在筆先、畫盡意在」,中國傳統插花同樣具有這一藝術特色,它是作者主觀心意與客觀景物相融合的藝術作品,是將意與境、形與神、景與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插花的藝術作品由立意與立形兩個方面組成。
中國式插花的基本要素
1、插花花材
自然界中能用於插花花材的種類繁多,不論是草本、木本,不論是人工栽培還是野生,不論是有生命還是無生命,只要具有觀賞價值,無毒,無特殊氣味,不易枯焉,能應用在插花製品中素材的統稱為插花花材。
2、插花花材的分類
根據花材的外形可分為線狀花材、團狀花材、特殊形態花材、散狀花材、葉材等,它們在中國傳統插花中作用各不相同。
3、插花中線狀花材(枝材)形態外形呈長條狀和線狀,構成插花造型基本輪廓的框架。
有的是花序呈長條狀,如唐菖蒲、蛇鞭菊、金魚草等。有的枝幹呈長條狀,如銀芽柳、竹、梅花等。有的枝葉和花簇生成整體的長條狀,如天門冬、常青藤等。
Ⅵ 心象花~中式傳統插花四大類型之三
中式插花以基本型插作展示,用之傳播及認識中華插花藝術的根本精神所在,使用的花材則盡量比照古法,也用些許外來新花材,使之兼具古典與現代生活精神,體會中華花藝的審美興味。
心象花
【以抒發個人情緒的抽象表現】
心象花,盛行於元及清代。反映個人主觀心境及志趣,強調花材個別特有的意向、神態,利用花材的象徵意義及不同的搭配手法,以情或美為出發點表現出感情及浪漫,可傳情達意,寄憂舒懷。文人插花大多屬於此類。
心象表現是以「情」為出發點,注重個人內在的冥想。以自身感覺意象的經驗再現為基礎,是故包含了復雜的心靈作用,反對因襲,而嚮往新奇。
心象花是作者思想或感情抽象概念的具體化呈現,以個人主觀意念為主,重視人生美,強調花材個別特有的意向或意念。在造形方面,為了強有力地表現其「充滿生命」的心象意志,大多追求單純活潑,明確有力的線形,並盡量避開令人炫目繚亂的效果。
Ⅶ 理念花~中式傳統插花四大類型之二
中式插花以基本型插作展示,用之傳播及認識中華插花藝術的根本精神所在,使用的花材則盡量比照古法,也用些許外來新花材,使之兼具古典與現代生活精神,體會中華花藝的審美興味。
理念花
【以理為表,以意為衷。】
理念花,盛行於明清兩代,由宋之理學發展而出,因而命名。強調哲學,以倫理為主,注重理性,內容重於形式,為大眾社會而插,與古典派有相似之處,以「善」為出發點,是有秩序、重視社會美,結構講求「清、疏」。一般以瓶插或碗插居多。
宋明兩代受理學發達的影響,以理念花最為盛行,常用品格高及有美好吉祥象徵意義的花材插作,如松、竹、梅、蘭、菊等,表現理性之美,為插作者對社會的期許或理想美的表現。
傳播中華傳統插花文化!
版權說明:文章僅為交流和學習之用,資料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若有異議請聯系我,我們將以最快的時間予以處理。
Ⅷ 寫景花~中式傳統插花四大類型之一
中式插花以基本型插作展示,用之傳播及認識中華插花藝術的根本精神所在,使用的花材則盡量比照古法,也用些許外來新花材,使之兼具古典與現代生活精神,體會中華花藝的審美興味。
寫景花
【以描寫大自然景觀為藝術表現】
寫景花,源於唐代而盛行於明末清初。明清時期盆景盛行,受其影響,仿盆景表現手法描寫自然或贊美真實景觀為目的,注重描寫對象的季節感與地域性,有以「小景寄意千里」的妙境,在指掌、分寸的小空間營造優雅的景緻。寫景花以盤花為最多。
寫景花是以表現自然為主,以描寫宇宙萬象給予人類眼睛的真實感為目的,重視自然美和現實趣味,因此形式美比內容更為重要,講求外形、色彩與光線,以「真」為出發點,有親切感。
不使用花器創作寫景花時,自由性高,自主性寬,變化性大,想像空間廣,作品更為純粹。寫景花可有七景的表現,即:居高臨下、由近窺遠、倚高垂視、闊遠孤居、幽林夾縫、前仆後繼以及左右逢源。七景連接成為一特大景,最為可觀。
傳統文化研究院~中式傳統插花。
版權說明:文章僅為交流和學習之用,資料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若有異議請聯系我,我們將以最快的時間予以處理。
Ⅸ 中國傳統插花有哪4種形式
傳統插花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
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主要流程為構思、構圖、花材與容器的選擇、花材修剪、固定、調整、陳設、賞析。其間包涵豐富的文化內涵、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中國傳統插花的顯著特點是花枝較少,選材時重視花枝的美妙姿態和精神風韻,喜用素雅高潔的花材,卻並不像西方插花那樣講究花朵一定要豐滿、碩大、色彩鮮艷。
造型時講究線條飄逸自然,構圖多為不對稱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過賓主、虛實、剛柔、疏密的對比與配合,輕描淡寫,清雅絕俗,以體現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諧美,悉心追求詩情畫意。
(9)中式插花花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期間,經歷了漢代初始期、南北朝發展期、隋唐興盛期、宋代極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後代衰落期等階段。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它早已成為民眾寄情花木、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裝點生活的重要載體。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自隋唐時期始,中國傳統插花傳入日本,對日本花道的發展影響巨大。而其追求線條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對近現代西方插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Ⅹ 第七節花藝課:中式傳統插花
你喜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知道我們一撥小夥伴喜歡插花,好友介紹了莉萍姐給我們。在一個公司一個樓層工作十幾年,因為插花的共同愛好現在才相識。莉萍姐願意跟我們分享她學到的中式插花課。
喜歡茶、插花中國傳統文化的麗萍姐,有一種東方古典氣質。那種讓人放鬆、舒服的琴棋詩書畫茶熏染的神韻,在骨子裡、精氣神里,舉手投足里,一顰一笑里。沒有半點做作,自然、嫻靜、舒服。有時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她跟周遭的雅緻意境融為一體,那時你感覺她應該是掛在牆上的仕女圖。
我獻出昨天製作的花束,大家又在院子里剪了一些枝條,這就是今天上課的花材了。中式插花講究的是花器、配飾、支架,我們帶來家中的器皿,我買了劍山給大家。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乾坤。西式插花繁復追求效果,中式插花簡練追求意境。中式插花使用的是四季應季花材,也會選擇竹、菊、桂樹、荷花等有寓意的花材。莉萍姐告訴我們一定要找到花材、葉材的向陽的一面,順勢而為,依從花枝的自然長勢,展示花枝的姿態和神韻。這樣作品會感覺積極、樂觀有精神。
中式插花的花型簡單來說 一般是 以三個主枝條骨架 (第一主枝、第一客枝、第二客枝) 然後再在各個主枝的周圍插輔助枝條來填補空間 ,最後的花型要豐滿、有層次感。
第一主枝高度一般來說是花器單位的1.5-2倍(花器單位是指花器的高度與直徑之和),盆插1.5倍瓶查2倍,第一客枝一般是主枝的1/2-3/4,第二客枝是第一客枝的1/2-3/4, 中式插花裡面一般第一主客枝多用木本枝條,第二客枝可本可草本,三枝是骨架,其次從枝補枝基本都是草本枝條,且一般不超過三個主客枝的長度,主要是陪襯作用。
主要的花型就是 直立式、傾斜式、水平式、下垂式。 我們今天採用 直立式插花:第一主枝 在花器中線左側10-15°,第一客枝與主枝同側,左前45°,第二客枝右前75°。
中式插花雖然多為正面觀,但是 三主枝骨架構建時注意要有角度,非在一個平面內偏斜,豐滿立體層次豐富為優,且骨架枝條多木本枝條,求曲不求直,花色 花材選擇上淡雅為主,一般枝葉花兼備,少純花插花。
接下來不停的把枝條、花朵換位置,左看右看,怎麼看著更美更舒服。很考驗耐心!
最後就是加水,水要沒過劍山。
大家的作品,第一次嘗試,都還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