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產業案例

花卉產業案例

發布時間: 2023-06-04 11:16:05

『壹』 4個國內外鄉村旅遊經典案例,總結13條運營經驗

幾年過來,休閑農業和鄉村 旅遊 的發展態勢依舊強勁,《關於進一步促進 旅遊 投資和消費》政策指出,至2020年我國鄉村 旅遊 模範村達到6000個,休閑農業和農村 旅遊 特色村10萬個以上,農家樂300萬家,帶動5000萬個農民參與鄉村 旅遊 發展。

下面為大家介紹4個分別來自中國寶島台灣、法國、美國、日本的鄉村 旅遊 經典案例。



01

台灣桃米生態村

台灣桃米村經過「921」大地震後,變成了一個傳統農業沒落、人口外流、垃圾叢生的「桃米坑」,經過桃米里政府、學界、 社會 組織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商討,確定以「生態桃米村」為方向開展災後重建。

成功實現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桃米村因此徹底「大翻身」,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桃米生態村已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為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鄉村 旅遊 於一體的鄉土生態典範。

桃米生態村的經驗,可以總結為2點:

(1)把挖掘獨有的生態資源作為開發生態 旅遊 的根本。桃米村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台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台灣143種蜻蜓,在桃米就發現49種。

然而,一開始村民們對發展以青蛙為主題的生態村並不以為然,甚至有些抵觸。為此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面向村民開設了系列生態課程,培養了眾多「生態講解員」,介紹青蛙的保育知識,正是通過大量的培訓課,村民們慢慢轉變觀念。

(2)打造獨有的生態IP「青蛙共和國」並帶動衍生產業發展。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青蛙設計成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

同時,鼓勵村民動手,用紙、布、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這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區。桃米生態村為此提煉了獨有的文化IP——「青蛙共和國」,在桃米社區,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騰,並通過濕地公園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

為了進一步延伸產業的發展,台灣2014年以桃米為原型,以青蛙家族尋找桃花源為故事,採用3D電影技術,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記》。由此,桃米社區的產業由青蛙觀光、生態、 旅遊 ,走向了影視媒體,產業鏈條因此不斷延伸,進一步擴大了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

現在的桃米村五分之一的村民經營生態 旅遊 產業,而其他村民經營的傳統農業,也因生態 旅遊 的帶動而升值,這里一流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桃米文化、吸引著城裡人來這里觀光、度假、休閑。據不完全統計,生態 旅遊 產業每年可以為這個1200多人口的村莊帶來近3000萬元的收入。


02

法國格拉斯小鎮

法國格拉斯小鎮是鮮花產業+浪漫的勝地,因小說《香水》而得名的法國的香水之都——格拉斯,亦是浪漫優雅、愜意慵懶的代名詞。大量遊客及香水愛好者奔赴而來,不足50平方公里的小鎮,每年接待 旅遊 人數達200多萬。

這里香水產業發達,有花宮娜最古老的香水加工廠, 還有香奈兒、莫利納爾、嘉利瑪等知名香水加工廠,也是法國香水的重要產地和原料供應地。

豐富的節事活動與中世紀老建築,洋溢著古典主義的法式風格。3月按摩節、法國芳香療法展覽;4月 健康 節、維努西亞美容沙龍;5月國際玫瑰展覽;6月國家音樂節;7月魅力吉他節、劇院季節;8月茉莉節;9月格拉斯生態節;10月家畜國際展覽會;12月聖誕節、新年活動。

格拉斯城市外圍的河谷邊散落著許多花田,花期各有不同,使小鎮四季皆能觀賞到美麗的鮮花,成為香氣襲人的花園城市。原產地購物體驗,特殊定製服務,為格拉斯打造深度香水體驗路線奠定了基礎。香水博物館和香水工廠把格拉斯打造成真正的香水體驗中心。

格拉斯小鎮的經驗,可以總結為4點:

(1)專注研發。格拉斯目前已成為全球高 科技 香水研發中心,產出法國2/3天然aromas。法國55%的芳香工業都在格拉斯,與香水產業關聯公司共有70家,年產值達7.3億歐元。

(2)全球產業。香水產業造就直接工作崗位3800個,間接崗位13000個,約占格拉斯總人口的1/3;市場份額上佔全球香水工業總產值的8%,其中70%產品出口全球,佔全球香水出口量的38%。

(3)深耕芳香品牌。依託於當地的農庄、農業資源,專注於芳香萃取技術,大力發展芳香產業,把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相結合,匯聚整個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從而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協同效應,共同形成一個互補性極強的生態群落,形成產業高地,聞名世界。

(4)原產地形象打造。引入國際知名企業LVMH、Dior、Chanel等為其國際形象背書,將區域品牌與產品品牌相結合,從而形成強有力的原產地形象。


03

美國納帕谷

納帕谷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以北80公里,是美國第一個躋身於世界級的葡萄酒產地。它由8個小鎮組成,是一塊35英里長、5英里寬的狹長區域,風景優美,氣候宜人。

納帕谷從19世紀中期開始傳統的葡萄種植和釀酒,如今已成為一個以葡萄酒文化、庄園文化聞名,包含品酒、餐飲、 養生 、運動、婚禮、會議、購物及各類 娛樂 設施的綜合性鄉村休閑文旅小鎮集群,每年接待世界各地的遊客達500萬人次, 旅遊 經濟收益超過6億美元,為當地直接創造2萬多個工作機會。

納帕谷的經驗,可以總結為4點:

(1)注重科學應用和產學研合作。這一階段的發展關鍵在於對品牌的保護和產品質量的保證:納帕的葡萄酒生產本身注重 科技 應用和產學研合作。農業技術全美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剛好位於納帕谷附近,眾多龍頭企業充分利用了這一資源,與該校展開了長期合作,在葡萄種植和釀酒方面得到了前沿科學技術的助力,納帕也成為該校畢業生重要的實踐地點和就職場所。

(2)控制葡萄產量保證產品質量。納帕酒商有意控制葡萄的產量以保證產品質量。規定產區內每英畝的葡萄產量不能超過4噸,納帕60%的酒庄年產量低於5000箱(1箱12瓶),遠低於周邊葡萄酒產區。如今,納帕谷的葡萄酒產量僅占整個加州葡萄酒產量的4%,產值卻佔到了三分之一。

(3)立法保護品牌防止品牌濫用。納帕的品牌在當地企業的倡議下得到了國家立法的保護。為了防止納帕谷的名字被那些不用納帕葡萄釀造的酒商所濫用,2000年,納帕谷成功倡議美國國家立法規定,正式實施AVA(美國葡萄酒產地制度),規定凡使用納帕谷品牌的酒,具備的基本條件是所用葡萄必須產自納帕谷。由於品牌的保護和彰顯,納帕紅酒身價倍增。

(4)積極參加葡萄酒評鑒大會。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納帕谷積極參加葡萄酒評鑒大會,終於在1976年,納帕谷的赤霞珠和霞多麗擊敗著名的法國波爾多名庄,在巴黎葡萄酒評鑒大會「盲品」中,雙雙獲得首獎,從此納帕谷紅酒被一致公認為全球特級葡萄酒品牌。


04

日本富田農場

日本北海道的富田農場位於富良野地區,為北海道最先驅的花田之一。農場規劃12公頃,是一個私家農場。目前已成為富良野地區,甚至是整個北海道最著名的花卉農場。園內種植也由昔日以熏衣草為主,變成有多達一百五十種花卉,從每年4月花季開始,直至10月中旬,遊人絡繹不絕。農場內建有設施,製作各類花卉成品。由於花田的面積廣闊,顏色鮮艷,近年成為北海道的 旅遊 熱點。

富田農場的經驗,可以總結為:

(1)以花卉觀光為主,延伸花卉產業鏈從花卉種植、花期觀光到加工製作花卉相關產品,如乾花、精油、香水、香皂、香草冰激凌等這一系列產業鏈,豐富園區 旅遊 產品內涵的同時充分挖掘園區花卉產業效益。

(2)花期交錯,內外結合根據每種花的花期不同,不同時間觀賞不同的花卉,變相延長了花期觀賞的時間;溫室與露天相結合,填補花期外的產品空白。

(3)免費 旅遊 觀光,帶動購物消費依託規模化產業形成的大地景觀,發展產業觀光 旅遊 ,營業時間內免費入園,通過加工、銷售與種植花卉相關的產品盈利,如薰衣草香皂、花卉手工製品、薰衣草精油、香水等。完善的農場規劃,豐富的配套設施提供豐富的購物、休閑、展示的設施,方便購物消費;配有觀光小火車,帶遊客穿梭花海。

『貳』 鬱金香泡沫的經典案例

1636年荷蘭的鬱金香投機是有據可查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泡沫經濟案例。每年春季,人們都可以在花園中見到美麗嬌艷的鬱金香。可是卻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鬱金香花居然給歐洲經濟帶來一場軒然大波。
有人考證說,鬱金香的原產地是中國。據說在很久以前,騎在駱駝背上的商人們通過絲綢之路把鬱金香帶到了土耳其。根據文獻記載,鬱金香在16世紀中葉從土耳 其傳入奧地利,然後從這里逐步傳向西歐。當時,荷蘭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以其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荷蘭很快就成了鬱金香的主要栽培國之一。
1630 年前後,荷蘭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鬱金香品種,其顏色和花型都深受人們的歡迎。典雅高貴的鬱金香新品種很快就風靡了歐洲上層社會。在禮服上別一枝鬱金香成 為最時髦的服飾。貴夫人在晚禮服上佩戴鬱金香珍品成為顯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王室貴族以及達官富豪們紛紛趨之如鶩,爭相購買最稀有的鬱金香品種。特別是在法國盛行的奢侈之風把鬱金香的價格逐漸抬高起來。在1635年秋季,名貴品種鬱金香的價格節節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鬱金香花莖的價錢相當於110盎司的 黃金。
到1634年以後鬱金香的市場需求量逐漸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後,不僅珍貴品種的價格被抬高,幾乎所有的鬱金香的價格都飛 漲不已。在表A-1中給出了在1637年1月2日和2月5日以及1739年荷蘭市場上鬱金香的價格。從表中的數據可見,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期間內,鬱金香的 價格被抬高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鬱金香花達到了空前絕後的輝煌。好景不長,鬱金香泡沫只維持了一個冬天,在開春之前,鬱金香泡沫崩潰了。鬱金香市場一片 混亂,價格急劇下降。1739年的數據顯示出,有些品種鬱金香的價格狂跌到最高價位的0.005%。在西方流行的花卉品種很多,例如玫瑰、菊花等,為什麼 惟獨鬱金香會引起這樣大的金融風暴呢?

『叄』 有哪些鄉村振興案例

鄉村振興案例可以看下鄉伴文旅旗下的佛山裡水理想村,是他們根據當地特色打造的項目。當地過去的花卉產業處於產業鏈上游,附加值並不高,且當地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並未得到完全的利用。鄉伴將當地的花卉產業與第三產業進行結合,提高了花卉產業的附加值,為當地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鄉伴還對當地的龍舟文化、私塾文化進行發掘,發展鄉村旅遊業,幫助當地完成了資源轉化。這種鄉村改造方式是我眼中比較成熟可行的方式,鄉伴旗下的許多項目都可以成為鄉村振興案例。

『肆』 荷蘭的花卉產業為什麼這么發達優勢體現在哪些地方

荷蘭的花卉產業為什麼這么發達?優勢體現在哪些地方?
今天在知乎日報上看到這個話題,仔細看了答案不是很滿意,覺得可以做些補充。之前學過Michael Porter的微觀競爭經濟學,有個案例就是關於荷蘭花卉產業,去荷蘭的拍賣市場實地參觀交流過,行業內的人也認識幾個。翻了下之前的筆記,這里共享下。文章由HBS的案例總結而來,較長,可選擇性閱讀。
1.荷蘭概況
荷蘭是北海邊的一個小國,人口大概1700萬,與德國和比利時接壤。荷蘭在國際貿易方面有很悠久的歷史。截至2009年,荷蘭是世界上第22大的經濟體,人均GDP全球第9,達到$41,367。荷蘭的物流網路非常發達。就業市場受教育水平很高,大概33%的人有高等教育學歷。荷蘭對於國際企業的稅收有特別優惠,較歐洲平均水平要低,荷蘭的企業監管標准在世界上非常領先。在荷蘭做貿易非常容易,她是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和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成員國。荷蘭第三產業佔比GDP 73%,主要集中在物流,商業服務,銀行和保險等。石油和天然氣在2008年荷蘭出口額佔比9.4%,荷蘭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和歐洲第二大的出口商。鹿特丹是非常重要的國際石油轉運中心。荷蘭是傳統農業國家,農業貢獻了 2%的GDP和3%的就業,但在總出口額中佔比17%。
2.花卉產業
在鮮花交易市場的鮮花已經被採摘過,很容易腐爛,保鮮期為5-8天,主要交易的花卉有玫瑰(rose),康乃馨(carnations)和菊花(chrysanthemums)。花卉經過精心培育,以提高其品質,各種經過多代選擇的花卉能很好的滿足不同客戶群的需求。每個鮮花工廠的生命周期大概是3年,而每種花的成長周期則各不相同。鮮花的收割,評級和包裝一般都是手工完成。一旦經過採摘,鮮花非常容易腐爛。鮮花在運輸過程中有盒子保護,有各種不同尺寸的盒子能保證鮮花在運輸過程中不至於損傷,此外,高度發達的物流系統能控制運輸時的溫度,讓鮮花經過拍賣行,倉庫,零售商或者超市最終呈現到消費者面前時依然光鮮亮麗。
消費者購買鮮花用於做禮物,婚禮/喪禮等特殊場合,也作為室內裝飾或者公眾場合的修飾。鮮花價格根據其稀缺程度、質量和季節波動很大,富裕的國家人均鮮花花費很高,荷蘭在這項上排名第三,僅次於挪威和瑞士。50%以上的鮮花通過花店售出,雖然目前互聯網只佔鮮花銷售的1%,但是發展迅猛,潛力巨大。
全球主要花卉生產國有荷蘭、哥倫比亞和美國。而主要的出口商則是荷蘭、哥倫比亞、厄瓜多和肯亞。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鮮花進口國,其次是英國、美國、荷蘭和法國。荷蘭通過拍賣會的形式大量進口鮮花再出口到歐洲或者世界其它國家。
3.荷蘭花卉產業集群
提到荷蘭鮮花就不得不提到鬱金香,這種花在1570年從土耳其進口到荷蘭,在1610到1637年間繁榮的鬱金香泡沫中,牛頓作為接盤俠損失慘重。早期荷蘭的鮮花主要出口到德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兩個鮮花交易市場(Bloemenlust and Centrale Aalsmeerse Veiling) 在1912年由鮮花種植商和中間交易商集資建成。隨著歐洲整體的經濟狀況提升,鮮花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到在20世紀60年代,荷蘭拍賣的鮮花經由卡車運送到歐洲各國,各個歐洲主要的鮮花出口商紛紛開始在荷蘭建立機構,截至2009年,KLM(荷蘭皇家航空)每天運送超過 10,000磅鮮花到美國。
早在20世紀50年代,荷蘭就開始在鮮花種植上和其它國家建立聯系。在鮮花的生產和創新上荷蘭人一直處在領先地位,如特別的物流管理和鮮花運輸(1972),人工照明(1978),溫室氣候控制(1983),機械種植和收割(1985)。
荷蘭的鮮花,包含再出口的話,在2009年佔到全球鮮花出口額的60%和歐洲的66%。超過90%的鮮花被出口到德國,法國,丹麥,芬蘭等國家。相對來說,在有自己鮮花生產的國家,如西班牙和義大利,荷蘭鮮花在當地的市場份額較低,分別只有20%和29%。荷蘭產的鬱金香和集合花佔到全球出口額的100%,而玫瑰也佔到24%。
3.1 鮮花種植商
截至2007年,荷蘭有大概3,770名鮮花種植商,他們能提供不同品種、質量和價格的鮮花。這些種植商們聯合起來整合鮮花的市場營銷和銷售,從2003年到2007,荷蘭鮮花的產值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達到56億歐元。
大部分鮮花種植商都是荷蘭鮮花協會(Dutch Flower Council)會員和荷蘭鮮花種植研究協會(Dutch Flower Grower』s Research Groups)的成員。荷蘭政府也積極參與到鮮花種植的環境保護工作中,以維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供應商
荷蘭是世界上鮮花花種培育和供應的領導者,也是世界級鮮花培育組織的集散中心,在這里各種新品種被源源不斷地培育出來。
3.3 拍賣行
Plantion和FloraHolland拍賣行交易超過20,000個品類的鮮花,而且每天有1,200到1,500個新品類被引進進來。荷蘭鮮花拍賣的交易量每年增長迅速,相應的拍賣基礎設施也在不斷投資建設中。
鮮花拍賣行是一個讓批發和零售商集中購買鮮花的市場,在這里鮮花被大量打包出售並重新分裝給零售商或者終端客戶。大量的鮮花包裝好後被集中運送到拍賣中心,通過機器自動分裝,然後打包成小的包裝用於展示和拍賣。
據估計大概80%的荷蘭鮮花是通過拍賣形式賣出,而在荷蘭鮮花拍賣會中賣的的鮮花佔全球鮮花交易的40%。
代表兩大拍賣行的是荷蘭鮮花拍賣協會(The Dutch Association of Flower Auctions)。該協會為鮮花行業知識共享、供應鏈合作、市場交流、政策法規影響等方面提供平台。
3.4 物流
鮮花經過銷售後會被運送到目的地。截至2008年,荷蘭有693家鮮花出口公司,物流費用佔到鮮花拍賣價格的20%。鮮花運送到目的地後會被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以保證產品質量和環境安全。
3.5 研發
Wageningen的國際植物研究中心是一個在鮮花培育和生物種植方面享有盛名的研究機構,能為荷蘭的鮮花產業提供很好的創新支持。
4. 競爭對手
截至2009年,有超過10個國家每年鮮花出口額超過1億美金。哥倫比亞,厄瓜多和肯亞是西半球崛起的三個鮮花供應商。而中國生產和消費鮮花的能力也與日俱增,有望成為這個市場上的有力競爭者。
哥倫比亞是全球第二大的鮮花生產商,僅次於荷蘭,其主要市場是美國。哥倫比亞出口的鮮花中物流費用佔到最終鮮花價格的75%到80%。
在1998到2008年間,厄瓜多每年鮮花出口額已13%的速度增長,達到了5.66億美金,其主要出口國家有三個:美國 (72%), 俄羅斯 (10%)以及荷蘭(6.7%)。同哥倫比亞一樣,厄瓜多的鮮花物流費用也佔到70%到85%之間。這點同荷蘭經營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的物流運輸網路無法相比。
截至2008年,70%的肯亞鮮花生產企業為荷蘭種植商所有,而鮮花產業是肯亞第三大外匯來源,僅次於旅遊業和茶業。肯亞的鮮花被運送到歐洲,通過荷蘭的拍賣網路賣往世界各地。聯同荷蘭農業部,Wageningen大學和肯亞農業部早在1994年就建立了學生交換項目。
盡管現在中國鮮花只佔到全球1%出口額,但是增長迅速,中國生產的鮮花90%流向了北京和上海。據統計,早在2007年,中國就擁有全球最大的鮮花種植基地,佔地72,700公頃的溫室和 224,600公頃室外種植地。昆明的鮮花市場和荷蘭的拍賣行也有過合作。
未來挑戰
荷蘭鮮花市場面臨價格上升和環境方面的挑戰。在2006到2008年間,天然氣的價格漲了一倍,而這個是荷蘭鮮花產業一個重要的供應。
此外,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客戶只希望使用部分拍賣行的系統而非整套服務,如物流系統服務。荷蘭外的一些批發零售商也開始越過拍賣行,直接和鮮花種植商接觸,越來越多的交易在網上發生。
荷蘭鮮花產業下一步應該走向何處?是更關注於產業的增值服務:如物流支持和品種培育,還是進行本土生產以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呢?
參考資料:
The Dutch Flower Cluster (NOVEMBER 15, 2013), MICHAEL E. PORTER, JORGE RAMIREZ-VALLEJO, FRED VAN EENENNAA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來源:知乎www.hu.com

『伍』 農村創業項目在家開廠

農村創業項目在家開廠

在家開工廠是農村創業的好項目。那麼開些什麼樣的工廠比較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農村創業項目在家開廠,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編制製品加工廠

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棒皮、桑柳條等自然資源,組織剩餘勞力,編織門簾、坐墊、床墊、茶盤等手工藝品、小生活用品,是國內外市場的搶手貨,能夠小本換大利。以下是一個成功案例,僅供參考:

「俺在金梅工藝品廠編織紙繩草帽、餐墊等,忙活一天至少能收入40多元,比在家閑著沒事干強多了。」紅花鎮孫塘村計生模範戶蔣秀霞如是 說。像蔣大姐這樣茶餘飯後編織草帽創收的中青年婦女,在該村不下60人。編織草帽是孫塘村農村媳婦的拿手絕活,通過鎮村計劃生育協會組織牽頭,這一手絕活 成了農家婦女的創收致富「新門路」。

近幾年,孫塘村很多的農村家庭丈夫在外地務工,這些「留守家庭」婦女就從事草帽、餐墊等工藝品編織增收致富。過去,該村好多中青年婦女 閑來無事,串門子、拉家常,有的甚至染上了打牌賭博的惡習,造成家庭不和。看到這些情況,村計生協會籌資30餘萬元,創辦了「金梅工藝品編織廠」,想辦法 把村上閑散婦女組織起來做工藝品編織活,自此,「金梅工藝品編織廠」成了該村「留守家庭」婦女致富創收的好去處,家庭主婦周懷鳳、謝亞偉、謝春菊等一年編 織紙繩草帽、餐墊等工藝品的收入就達1.5萬多元,成為村裡草帽編織能手、致富女強人。

二、豆製品加工廠

豆製品是人們每天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投資3萬元,租一間30平米的門面房,購置相應的設備。要求原料衛生,製作環境好,實行陽光操作。

利用大豆加工水豆腐、豆腐絲、豆腐皮、豆腐乾、臭豆腐、豆腐乳等,也可用綠豆加工粉條、粉皮、粉絲、綠豆糕等。豆製品加工投資少,技術簡單,一學就會,豆渣還能養豬和喂牛。

以下是一個成功案例,僅供參考:

忻州市禹王豆製品加工廠就是在結合當地傳統製作風味與現代先進的生產工藝中發展壯大起來的豆製品生產加工廠。

1995年的西張鄉還沒有誕生出這個企業,當時的張建峰還是以小作坊的形式生產加工豆腐乾。2005年張建峰在多年的小作坊生產經營的基礎上, 建成了自己的工廠並在2008年5月份正式投產。經過多年的經營發展,今日的忻州市禹王豆製品加工廠在一片大好形勢下欣欣向榮,蓬勃奮進。今年的張建峰正 在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和技術的帶動,作為一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張建峰深知這一點。所以在今年的擴建 進程中,他投資250萬元從中國最大的豆製品機械廠定製現代先進的設備。新的廠房設備預計在今年年底可以投產。屆時忻州市禹王豆製品加工廠佔地規模將達到 4000餘平米,新進設備又將極大地提高豆製品的產量,一個嶄新的豆製品廠將要出現在世人的面前。新的禹王豆製品廠不僅給張建峰個人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 風景,而且解決了村裡更多人的就業問題,同時還帶動了東張村及周邊農村的種植業和運輸業,極大地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水生花卉的栽培

水生花卉的盆花市場隨著人們精神追求的提高正逐漸形成,園林工程的園林造景和水體綠化對水生花卉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所以此項目有一定 的市場前景。另外水生花卉喜光,喜溫,耐濕,病蟲害少,繁殖系數高,栽培管理粗放,栽培工作量小,生產成本低,管理簡單,一次引種當年就能見效,適合女性 創業。

以下是一個成功案例,僅供參考:

用水生花卉來改善河道水質和美化環境的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抓住這個商機,寶坻區口東鎮西李各庄村的村民孫德鴻靠著種植水生花卉成功緻富。

記者一走進孫德鴻的種植園內,就看到大片奼紫嫣紅的荷花、千姿百態的千屈菜,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水生花卉品種。孫德鴻告訴記者,他最初是因為特別喜歡荷花才開始種植水生花卉的,平時自己也喜歡研究種植技術,培育新品種,這里既是他的種植園也是他的實驗室,「業余我也搞點科研,有的東西快瀕臨滅絕了,像大蘆、澤蘭等等好多呢,十幾個品種,我都把他們保護起來,這樣有一百四十多個品種,有銷量的有市場需求的是40多個品種吧。」

經過多年種植經驗的積累,孫德鴻已經成了水生花卉種植的專家,周邊市場也都認可了他種植的花卉,今年市區幾個公園就在他這里定了100 多萬元的水生花卉。雖然市場拓寬了,但是僅靠自己種植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因此,孫德鴻又成立了一個水生花卉種植的專業合作社,帶著周邊村裡的村民共 同種植水生花卉。

四、農產品加工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在農產品深加工上卻較落後,農產品深加工占農產品總產量的不到12%。以玉米為例,美國深加工玉米佔到玉米加工量的20%以上,品種超過2000個,而我國玉米深加工量不足玉米總產量的9%,品種只有100多種。

以玉米加工舉例:目前玉米加工主要是酒精、澱粉、飼料等,現在都處在產能過剩階段,而且吉林省糧食轉化率僅在38%左右,其中玉米轉化 率在42%左右(不包括飼料加工)。據專家測算,價值1元的初級農產品,經加工轉化後,在美國可增值3.72元,日本為2.20元,我國只有0.38元, 吉林省為0.5元。

有資料顯示:玉米經過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經過三次加工,可增值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目前,發達國家已有玉米深加工產品近3000種,吉林省不到20種,大部分還只是深加工的初級產品或二級產品。

1月18日,代縣金九州農產品公司員工正為水果玉米檢驗裝箱。代縣採取「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套種苦菜、水果玉米、小白菜3000餘畝,使1000多農戶增收致富。

五、花卉育苗

花卉苗木產業是一項新興的產業,是近幾年林農產業結構調整中最為活躍的產業,也是城鄉綠化美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高效生態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特別是一些名貴花卉如月季、蘭花、牡丹、臘梅等,投放不高,技術並不復雜,種植效益卻不低。在農村可用充分利用現有田地和人力,收入不菲。

以下是一個成功案例,僅供參考:

放棄打工回鄉種植高端花卉

「這些年,我一直在廣東、深圳等城市裡打工,過著背井離鄉的生活,那種滋味只有我自個兒知道」,26歲的湖北大冶大箕鋪鎮小箕鋪村85後小伙李細文說,其實,他一直想帶著老婆回鄉自主創業,但苦於一直沒找到什麼好的致富路子,回鄉的念頭他只是想想而已,也不敢「輕舉妄動」。

李名付與李細文是同一個灣子的人,他們兒時更是一對要好的夥伴。這些年,李名付一直在大冶的花卉市場搞鮮花批發生意——按季節不同,從雲南昆明、北京等地空運回來一些銷量好的花卉,再賣給大冶的一些花店老闆,賺點兒中間差價。

「以前6塊錢買來的花,我倒一手最多賺2塊。現在只要種個幾毛錢的苗子,等長成型了再賣能凈賺5元。何樂而不為?」今年春節,李名付打電話給李細文,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我當時就心動了,決定回鄉跟他一起搞花卉種植。」李細文回憶道,今年3月份,他投資了40多萬元來打造他的`花卉基地。他選擇鑫東生態 園旁邊的一片荒蕪多年的、20多畝的田地,按一年400元/畝的價格從村民手裡流轉過來,接著還搭建了45個鋼 架大棚。5月份開始,陸續種植了非洲菊、百合、黃英、玫瑰等4種高端花卉、幾十個品種。

雖說李細文從小喜愛養花種草,但對於種植花卉大棚來說,他還是個「門外漢」。「當時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大棚該咋蓋。」李細文說,就這么學著把大棚建起來了,可農戶們的大棚是用來種菜的,種花還待考究。於是,他的大棚不但沒保本,還倒貼了好幾萬元。

除了大棚蓋得有些偏差,在選購花苗及後期養護上,也讓李細文頭痛不已。「香水百合市場價格貴,但也是最不好養的。當初,由於對它的生活 習性不了解,我一個大棚里的百合根系開始腐爛,最後只得將腐爛的花苗全部扔掉。」李細文說,有了那次沉痛教訓後,他對那些花卉的種植知識進行了一次系統的 「惡補」,他從整地、施肥、移栽開始學起,了解到各種花卉的生長不同特性,掌握了給花施肥、打葯、噴水等技術。現在談起他的養花經,他已是一個行家了。

「今年9月份開始,我種植的花卉已陸續上市了。」李細文告訴記者,他種植的那四種花卉,現在不但銷往大冶、黃石的花卉市場,其中像西伯 利亞、索邦兩個品種的百合目前是市場上最主要的,銷路最好的品種,已經銷到武漢花卉市場去了。「九、十月的銷售額在1萬元以上,11月份由於百合的上市, 其銷售額達到了兩萬元。初步估算,只要管理得好,年收入十幾萬元沒問題。」

六、糕點加工

在農村開設小糕點加工加工製作中低檔大眾糕點,如麵包、蛋糕、餅干、麻花、桃酥等,在鄉村大有市場,每天加工30公斤面的糕點,可零售兼批發,定能經營火紅。

以下是一個成功案例,僅供參考:

「俺做的糕點顏色鮮,味道好,花樣多,香味純正,剛出車間就被客戶搶光了。」8月23日上午,在駐馬店市驛城區建業市場內,見到了素有「糕點大王」之稱的退伍士兵郭冶偉,他高興地向筆者介紹他與糕點的不解之緣。

1999年12月,郭冶偉從濟南的軍區某部物資供應基地退伍返鄉。面臨就業形勢的壓力,這個倔強的小夥子放棄了到縣食品公司上班的機會,一心想著把祖輩傳下來的糕點製作手藝變成創業致富的「金鑰匙」。

隨後,一向好學的郭冶偉拜訪了村裡的老糕點師傅,又到市區知名品牌的蛋糕房做學徒,虛心學習技藝,潛心鑽研相關技術。經過了幾個月的專業培訓,他又專程到鄭州、武漢、漯河和駐馬店等地做糕點市場考察,准確進行市場分析認證後,他和妻子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2000年5月,為了找門面,郭冶偉跑遍了縣城裡的大街小巷,仔細查看要出租的每一個店面,接連幾天蹲點,對地理位置、人流量等進行詳細了解, 最後終於選定了一個比較滿意的門面。將門面簡單裝修後,郭冶偉買了個電烤箱、和面機,小店就開業了。僅僅半年時間,他就憑著價格和質量優勢贏得了客戶的信 任,著實讓他嘗到了創業後收獲第一桶金的喜悅與興奮。

如今,郭冶偉憑著執著的性格已開發出「龍鳳點心」、「一口酥」、「四喜餅」和「蜜金棍」等30多種換代糕點,產品已銷售到南陽、鄭州、武漢等周 邊地區,每年生產銷售量突破6萬斤,創收10多萬元,成為當地退伍軍人創業致富的模範。在他的帶動下,村裡已有20多戶到南京、上海、寧波等地做起了糕點 加工生意,去年僅糕點製作銷售一項戶均收入增加2萬多元。

七、有機肥料加工廠

自然肥是農家有機肥的統稱,自然肥除了提高質量外,還要針對市場需求「綠色化」,這是市場對農產品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自然肥產業也是城市垃圾的最終歸宿,自然肥生產完全可以人工化、工廠化、產業化。

以下是一個成功案例,僅供參考:

寶坻區大鍾庄鎮楊木庄村的王如洲抓住有機肥深加工的廣闊市場,開拓出了自己的致富新路。

十幾年前,王如洲養了十萬只雞,每年產生的雞糞就有兩千噸,王如洲說,如何處理好這些雞糞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王如洲:「這個畜禽糞便在冬天還好處理,因為可以運輸,不過『五一』以後,雞喝水多了,雞糞變稀,再加上雨水多,那真是污水橫流、蠅蛆遍地,沒法處理。」

莊稼人出身的王如洲想到農業種植離不開肥料,如果把這些雞糞利用起來,沒准還是一條致富的新路子。這時,天津農科院正好有一套從日本進口的肥料加工生產線,雙方一拍即合,生產線拉到了王如洲的養殖場。可是這套生產線不符合本地實際,試生產並沒有成功。但是王如洲沒有灰心,自己投資對生產線進行了升級改造。

經過幾個月的反復試驗,他的第一批二百多噸有機肥料銷往海南,並且一炮打響。為了增加市場份額,王如洲成立了洲潮生物有機肥研究所,聘請專業人 員進行研製開發。他們利用日光溫室採暖、生物菌劑發酵、機械自動翻倒等現代化生產工藝生產出的精品有機肥,已經成功申報國家專利,並榮獲農業部「豐收獎」 一等獎,而且還注冊了洲潮牌商標。王如洲說,現在他的有機肥料已經銷往全國各地,用於園林綠化、花卉果樹種植、設施農業生產等多個領域,年產值達到五百萬 元。王如洲: 「生產線由原來的一條發展到現在的十條,產量在十萬噸左右,銷往全國十幾個省市和地區。」

八、辣椒加工廠

辣椒是「健胃劑」。可加工製成泡紅椒、紅辣椒、辣椒醬、芝麻辣醬、豆瓣辣椒醬、辣椒油、辣椒面等,這些也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辣椒加工的十六種方法

一、豆瓣辣醬:稱取鮮辣椒10公斤、豆瓣醬10公斤、鹽500克。將辣椒洗凈、去柄、切碎,入缸加鹽與豆瓣醬攪勻,每天翻動1-2次,經15天後即成。其成色鮮辣可口。

二、辣椒油:選擇鮮紅的干辣椒為原料,去掉果把和籽,用水洗凈,瀝干後備用。按干辣椒和油1:10的比例取油放入鍋內、加熱,待油冒濃煙時將鍋從火上撤離,約涼3分鍾左右,將瀝干水的干辣椒倒入鍋內,用筷子翻動,使其受熱均勻,等油涼後,撈出辣椒,即可得辣椒油。

三、辣椒糊:稱取紅辣椒10公斤、鹽2.5公斤。將紅辣椒去柄、洗凈,上碾碾細後入缸,每天攪拌一次,10天後(封缸貯存)即成。其產品色紅鮮艷,味辣細膩。

四、紅辣醬:稱取紅辣椒10公斤、鹽1.5公廳、花椒30克、八角50克。先將辣椒洗凈、晾乾、粉碎,再將調料粉碎,與辣椒末一並裝入缸密封,經7天後即成。

五、辣椒芝麻醬:稱取辣椒10公斤、芝麻和鹽各1公斤、五香粉300克,花椒和八角各100克。先將辣椒洗凈、粉碎,再將芝麻粉碎,與花椒、八角、五香粉及鹽一並入缸,充分拌勻後貯藏,可隨吃隨取,或上市出售。其成色香、鮮、辣俱佳。

六、醬油辣椒:稱取咸辣椒10公斤、醬油4公斤。將腌好的咸辣椒撈出,瀝凈水分,入壇,淋入醬油,2天後翻動一次,隔2-3天再倒缸一次,經7天後即成。其味鮮美,肉質脆嫩。

七、五香辣椒:稱取辣椒10公斤、鹽1公斤、五香粉100克。將辣椒洗凈,曬至半干,加入調料拌勻,入缸密封,15天後即成。

八、腌紅辣椒:稱取鮮紅辣椒10公斤,鹽2公斤,白糖500克,料酒100克。將辣椒洗凈,在開水中焯5秒迅速撈出,瀝盡水,晾曬後倒進大盆,加入鹽,白糖拌勻,腌24小時後入缸,淋入料酒,密封貯藏,約60天後即成。其肉質脆嫩,味香醇,可佐餐,也可調味。

九、腌青辣椒:稱取青辣椒10公斤,鹽1.4公斤,水2.5公斤,大料25克,花椒30克,干生薑25克。將青辣椒洗凈,晾乾,扎眼,裝缸。將 花椒、大料、生薑裝入布袋,投入鹽水中煮沸3-5分鍾撈出,待鹽水冷卻後入缸,每天攪動一次,連續3-5次,約經30天後即成。其色澤綠,味咸辣。

十、酸辣椒:稱取鮮辣椒10公斤,米酒、醋精各20克。先將辣椒洗凈,用開水燙軟後撈起,濾干、裝缸。然後加入米酒、醋精及涼開水(水以高於辣椒10厘米為度),密封腌漬。約經60天後即可。其產品酸辣兼備,開胃可口。

十一、泡甜椒:稱取甜椒10公斤,涼開水3.5公斤,鹽2.6公斤。先將甜椒洗凈,晾乾,用針或竹簽扎眼,裝入盛水的泡菜壇中,蓋好蓋,在壇口水槽內注滿涼水,約經10-15天後即成。其產品脆甜開胃。

十二、泡紅椒:選擇新鮮、肉厚、無傷爛、帶柄的大紅辣椒10公斤,鹽1.5公斤,咸囟水10公斤,紅糖250克,花椒、八角各15克。一並裝入壇中密封,約經10天後即成。其產品鮮脆香甜、微辣。

十三、油紅辣椒:稱取大紅辣椒100公斤,上等醬油10公斤,白砂糖2公斤。先將辣椒洗凈,剔除蟲傷、腐爛的,將白糖調入醬油內,將辣椒放入缸 內,一層辣椒一層鹽,再將醬油從上方淋下,辣椒上方再用重物壓緊,3天後,將醬油瀝出,煮沸攤涼,連同辣椒一塊裝入壇內,一周後即可食用。

十四、醬青辣椒:選擇無蟲傷、無腐爛的青辣椒,將其洗干凈,晾乾表水。將辣椒放入缸中,一層辣椒一層鹽,最後在辣椒上方用干凈重物壓緊。用鹽量 為100公斤鮮辣椒加食鹽15公斤。腌制3天後,將鹽鹵水瀝出,煮沸後攤冷,再連同辣椒入壇內封閉,放在陰涼處,約6-10天即可食用。

十五、辣椒醬:選擇成熟、新鮮、紅色的辣椒為原料,剔除腐爛、蟲傷的辣椒。用剪刀剪去紅辣椒的果把。去把後的紅辣椒倒入清水中,用竹竿不斷攪 動,洗凈後撈出瀝干水分。瀝干後的辣椒倒入電動切碎機切碎,也可用刀剁成小片。切細的辣椒加鹽腌制,鮮椒100公斤加鹽12公斤,明礬0.1公斤,將其混 合均勻裝入泡菜壇,約10天後即可食用。另外在辣椒裡面還可加入花椒、五香粉、麻油、姜丁、味精等,其味道更加獨特。

十六、辣椒粉:先將紅尖辣椒曬干,再將曬干後的紅尖辣椒,用粉碎機或石碾軋成粉末,分袋包裝。

九、小腌菜加工廠

據市場調查,用食鹽、糖、醋腌制的黃瓜、豆角、大蒜、蘿卜、辣椒等小菜,一直走俏大中城市和鄉村市場。如能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辦個小菜腌制加工,一樣能致富奔小康。

10月17日電 重慶市銅梁區圍龍鎮龍苑村引進主城食品企業建起泡菜加工廠,專門生產老鴨湯系列湯料原料,除吸收了數十位村民在企業務工外,還帶動了村民利用冬閑田種植上 千畝蘿卜。企業與村民簽定保護價收購的協議,既解決了企業的原料來源,又保證了農產品的銷路。圖為在企業務工的村民裝運泡蘿卜外運。

十、米面加工廠

現在有些地方的農民存在著磨米磨面難的問題。有專長的農民可以開辦個米面加工,既能方便當地農民,又能利用冬春農閑致富。

浙江仙居縣白塔鎮後垟村在政府引導下,大力發展米面加工業。該村米面加工已從原先的手工製作發展為現在的機械化操作,全村年米面加工純收入達 150多萬元,僅此一項為村民人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加工米面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一項途徑。圖為3月23日,仙居縣後垟村村民在晾曬米面。華文武 攝

農村村開廠很常見,競爭少,掙錢多!現在農村辦廠項目多不勝數,大多都是本小利大,穩賺不賠的項目,不過小本辦廠項目需要考察當地的天時地利,做好市場銷售,確保辦廠的萬無一失。

;

『陸』 十九大之後好的鄉村振興案例有哪些

要談起鄉村振興,可謂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之一,我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目標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畢竟農業振興是我國的根本,在按著十九大戰略發展建設中,我挑選了一些好的案例分享給你,可以再找一下相關資料看一下!這里說的就是鄉伴文旅集團的一些項目了!如:佛山裡水理想村,是他們根據當地特色打造的項目。當地過去的花卉產業處於產業鏈上游,附加值並不高,且當地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並未得到完全的利用,鄉伴將當地的花卉產業與第三產業進行結合,提高了花卉產業的附加值,為當地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還有鄉伴·蘇家理想村,鄉伴將若干品牌的民宿集中布置形成了民宿聚落的結構,各類業態之間充分互動,不會給人一種過度商業化的感覺。在當地住了幾天,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的奶奶家,但多了很多的樂趣。鄉伴蘇家理想村可以說是我眼中最佳的民宿聚落結合鄉村振興案例。

『柒』 什麼情況下溫室花卉種植可獲得保險賠償

在試點期間,這一保險業務卻遭冷遇。以漳州為例,盡管當地對該政策進行廣泛的宣傳與推介,但截至目前,3個試點中僅有一例投保案例。去年,龍海安排10萬元的財政預算用於該項目,但由於落實難,今年這筆預算已大大減少。對此,胡益芬並不感到意外。早在保險方案出台之前,省林業廳曾牽頭召集當地十數家花卉企業,召開座談會。「當時,大多數花卉經營者表示,能接受的保費標准大概為每畝千元。」胡益芬說。但最終出台的保險方案,並非業者預期。以漳浦的主導花卉產業蝴蝶蘭為例,胡益芬算了一筆賬,每畝蝴蝶蘭的綜合保費平均為5000元以上,其中省級財政與縣級財政分別給予20%與10%的補貼。這就意味著,種植戶得支付每畝三四千元保費。這樣的成本不可謂不高。「2014年以後,蝴蝶蘭價格一路走低,行情最差時每株成品花只能賣15元左右,與高峰時相比幾乎遭遇腰斬。」胡益芬表示,對大部分處於虧損邊緣的蝴蝶蘭種植戶而言,數千元的保費難以承擔。另一方面,近年來,為抵禦風險,當地花卉種植戶大多在硬體方面加大投入。「溫室大棚普遍能抵禦11級以上的台風,不少大棚也抬高地勢,減少水患帶來的危害。」胡益芬稱,種植戶投保的動力普遍不足。而對保險公司而言,開展花卉政策性保險業務,面臨不少操作難題。「考慮到成本以及土地流轉問題,不少在龍海的花卉經營者,到平和、南靖等鄰縣開辟基地,赴外省的也不在少數。」中國人財保險龍海支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作為政策性保險,花卉保險依賴當地財政補貼,但跨行政區域的銜接機制並未建立。因此,有意投保的企業往往因為注冊地與生產基地分離,難以受惠。對價值較高的花卉,花卉保險政策也難以有效提供保障。「不少高優品種,單價動輒數萬元,以兜底保本為主的政策性保險,無法按實際價值予以保障。」花卉保險如何擺脫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業者建議,適度提高財政補貼力度。浙江義烏便較早推出政策性苗木花卉保險。其方案是,保費個人自負40%,政府補助60%。朱松棋認為,如果財政對保費的補貼能達50%以上,種植戶的投保熱情或將提高。但財政補貼力度,僅僅是影響花卉保險推廣成效的一個因素。保險機構的觀點是,應針對不同地域及不同花卉品種,推出更細分的險種。「不同的花卉品種,對不同的災害的承受能力不同,不同地域潛在的風險類型也不同,難以適用全省統一的保險方案,也不利於保險公司核算風險、成本,釐定保險費率。」中國人財保險龍海支公司相關負責人建議,省市應對各地花卉產業進行全面調研,了解各地經營風險與需求,積累相關數據,並以此為依據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性保險方案。花卉保險的保障范圍,也不應局限於種植環節。甘亞海以漳州水仙花產業為例說:「在種植過程中,水仙花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並不高,在儲存、運輸等環節的潛在風險反而更大。」他認為,政策性保險可擴大保險范圍,出台一籃子保險方案,將花卉生產經營中的各環節都列入投保范圍。種植戶對花卉保險不感興趣,還源於產業規模化程度不足。對規模化企業而言,他們風險意識較強,承受保險成本的能力也相對較高。但目前,分散經營依然是我省花卉產業的主流形態。因此,引導適度規模化經營,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才能與金融保險業互饋互補,真正推動花卉產業行穩致遠。

熱點內容
棣花看荷花 發布:2025-02-12 18:48:07 瀏覽:37
球根海棠球 發布:2025-02-12 18:42:16 瀏覽:729
十八的姑娘一朵交宜舞 發布:2025-02-12 18:38:50 瀏覽:841
濟南盆景市場 發布:2025-02-12 18:38:05 瀏覽:82
情人節19年下一次2033年 發布:2025-02-12 18:37:26 瀏覽:287
書畫作品牡丹 發布:2025-02-12 18:37:17 瀏覽:238
紅色鬱金香花語 發布:2025-02-12 18:35:00 瀏覽:678
鳳羽湖荷花 發布:2025-02-12 18:28:30 瀏覽:869
情人節中餐食譜 發布:2025-02-12 18:22:55 瀏覽:577
四字的鮮花 發布:2025-02-12 18:21:57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