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三之插花的藝術
⑴ 插花藝術的特點有哪些
現代插花藝術特點
一、主題內容的廣泛性
在傳統插花中,人們往往認為插花這種藝術形式是為了在室內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而出現的,故插花作品意在表現自然植物景觀,其他方面涉及較少。而現代自由式插花僅把植物材料作為藝術創作的元素,表現內容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可以作為插花的創作主題,如生命情感、空間展現、宇宙萬物等等。這類作品因內涵深刻、新穎倍受人們青睞。
二、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的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使得各種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傳統的講究意境美的東方插花藝術和崇尚理性、裝飾美的西方插花藝術相互取長補短,在保留各自優點的基礎上,出現了各個花型的現代應用型,使得傳統花型煥發出新的活力。
三、造型的多樣性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插花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追求自由、抽象的藝術風格,古典插花所認為的不能更改的「花型」被一些前衛插花人士所突破,出現了外型自由的抽象插花,造型種類豐富。
四、形式和手法的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個時期因文化及其它藝術的影響,插花藝術涌現出不同風格的作品,發展到現在,有圓形風格、花園風格、線條風格、歐式風格、日式風格、實驗派風格等等形式。設計的方法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如鋪陳、構架、捆綁、組群、編織等等。
⑵ 插花藝術的表現手法和其他分類
插花藝術,即指把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插花藝術的表現手法和其他分類,希望能幫到你。
(一)插花藝術的表現手法
1、造型諧音式插花
以作品的裝飾性為目的,追求花材造型裝飾效果的一種插花表現手法。表現形式以花材為素材,純作藝術裝飾美的造型,只注重花材形、色的組合與運用,起源唐、宋,盛行於清。如“前程萬里”、“百年好合”、“萬事如意”等作品選用具有特別象徵意義的植物和非植物性材料進行造型,表示祝福、祝賀等某些有特殊意義的感情寄託。
2、寫意式插花
注重神態的表現和作者情趣的抒發,表達作者的意境,採用借物寓意,寄情於花材的神采、風韻及象徵意義來傳遞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側重內涵表達,構思嚴謹,同時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感傾訴或冥想,選擇花材比較自由,如兩岸一家親等。
3、寫景式插花
借用花材,真實地表現大自然景觀美的一種插花表現形式,即所謂寫景式插花(如火把節),也叫盆景式插花,其萌芽於漢代,初現於唐代,盛行於清代。主要特點是以盤花式樣,通過盆景手法
石、湖水以及原野的自然美景、層次,來展現自然界的萬物景觀。如荷塘情趣,著力表現花草樹木、作物自然生長的姿態、神韻,講求它們的形、色之美。
(二)插花藝術的分類
1、自由插花
按藝術手法不同可以採用禮儀插花的技巧和優點,不拘形式地進行插花。用寫景式、盆景式、寫意式、抽象式等裝飾性強的插花手法均可。
2、藝術插花
藝術插花是用於美化環境,供藝術欣賞,活躍文化生活而採用的插花。這類插花的選材、構思、造型、布局等方面要有較高的創意,花材選用廣泛,無論乾花、鮮花都可以,但要強調各種花材的色調和姿態,要有神韻之美,主張以精取勝,主題突出,充滿詩情畫意,還要符合構圖法則,造型可以不拘形式,自由活潑,多姿多態,並能充分表現作者的感情與意圖,這是藝術插花的特點,也最能引起品賞者與創作者的思想共鳴,是一種最有魅力的插花。
3、禮儀插花
禮儀插花是用於各種慶典、會議、迎來送往、婚喪、嫁娶、探親、訪友等社交禮儀活動的插花。其目的是增進友誼,表達敬意,烘托氣氛或增添喜氣等。這類插花整齊、簡潔,花色鮮艷、明快,花材較多,給人以熱烈、輕松之感,一般採用鮮花作花材,花插得緊密,花朵不宜過小。
(三)插花藝術的風格
1、西方式插花(歐美)
西方式插花起源於古埃及,原是用自然的、簡單的花束來均勻地插滿容器成密集的大花束,初步形成了造型簡單、規整,花朵勻稱豐滿,色彩艷麗,形態直立的西方大堆頭式風格的插花。到18—19世紀,興起花卉裝飾作品,也具有體量大、容器大的特點,後也吸取了東方式的插花藝術手法,在插花時,不僅用材種類豐富,用量大,各種幾何圖形既勻稱、豐滿又對稱,充分體現了形態美、色彩美和線條美(直立、斜出、下垂、彎曲的線條),且線條流暢、活潑、豐滿的造型。花材主從分明,顯得繁而不雜、多而不亂。
2、東方式插花
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東方式插花有三大特點:①講究排列及整體的協調;②追求多層次的美感;①注重插花作品的神韻及意境美。在各個朝代有其不同的審美情趣,隋唐時代講究在容器下置一精美的幾座,幾座的作品後靠有名人字畫,形成繪畫、插花合為一體的風格,顯得高雅、脫俗或富麗華貴。古人欣賞時,邊飲美酒,邊聽音樂,即興賦詩、作對,融插花藝術、生活與娛樂為一體,達到多層次、多趣味的美的享受。到五代時,則由酒賞發展成香賞,把插花作品欣賞與焚香結合在一起。明代時是把插花與品茗結合,高雅獨特。
東方式插花用花不多,但注重個性的充分發揮和“空白”的想像效應,同時對花材的大小、開度、花姿處理得當,能使作品活潑有致,別有風韻。
(四)插花藝術的造型形式
1、對稱式
要求花多,形狀整齊,結構緊湊,豐滿。可插成各種幾何圖形,如球狀、橢圓形、倒T形、塔形、三角形。插這種類型的花,要求大小適中,花形整齊,結構緊湊,造型豐滿,表現雍容華貴、端莊典雅風格,具有熱烈奔放和喜悅、歡慶的氣氛。
2、水平式
主要花枝在容器中,向兩側橫向平伸或橫向微傾插入,兩側花枝可等長對稱,也可不等長對稱。
3、下垂式
主要花枝向下懸垂插入容器中,猶如懸崖、峭壁或瀑布一瀉千里之勢,更具生命和動態之美,也似輕紗飄柔、柳絲搖曳,具有柔美、優雅之態,許多具有細柔枝條及蔓生、半蔓生植物都宜用這種形式,如柳條、連翹、迎春、綉線菊、長春藤等。
4、傾斜式
主要將花枝向外傾斜插入容器中,表現一種動態美感,比較活潑生動,宜多選用線狀花材並具自然彎曲或傾斜生長的枝條,如杜鵑、山茶、梅花等許多木本花枝都適合插成此類型。
5、不對稱式
該組合圖形(如L形等),用花相對少些,選用花材面廣,疏密有致,以表現植物自然生長的線條美、姿態美、顏色美,搭配艷麗、別致、生動、活潑。
⑶ 關於插花藝術
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插花藝術是勞動人民長期與自然親近所形成的。人們先出於愛美,折取野花裝點鬢發,裝飾居穴,所謂「菊花須插滿頭歸」,「插了梅花便過年」,便是這一情景的寫照。這是插花藝術的雛形。後來才漸漸發展到以鮮花和果品供神。以下是詳細資料及其他補充:插花(flower arrangement)chā huā起源於佛教中的供花。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門藝術,同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一樣,均屬於造型藝術的范疇。簡言之,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故稱其為插花藝術。插花看似簡單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卻並非易事。因為它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溶生活、知識、藝術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國內外插花界的朋友們都認為,插花是用心來創作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在我國插花曲歷史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已為人們曰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一般看來並不起眼的綠葉,一個花蕾,甚至路邊的野花野草常見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秀作品來。使觀賞者在心靈上產失共鳴的是創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產生共鳴那麼這件作品也就失擊了觀賞價值。具體地說、即插花作品在視覺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種感觀和情感上的自然反應,如果未能立刻產生反應,那麼擺在眼前的這些花材將無法吸引觀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觀賞者情感產生反應的要素有三點:一是創意[或稱立意)、指的是表達什麼主題,應選什公花材;二是構思(或稱構圖),指的是這些花材怎樣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與創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機配合,作品便會給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要有一個與之相協調的環境,插花作品與環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裝飾需依環境及場合的性質而定,不同場合和對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會商廈、酒樓開業,以及宴會廳等隆重場合的喜慶用花,花材色彩要鮮艷奪目,花形碩大,以展示熱鬧、有氣派:反之,哀悼場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凈如白色、黃色花材,籍以寄託哀思。應用插花來烘托氣氛、渲染環境,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
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插花,顧名思義,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溶生活、知識、藝術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 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復,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匯,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中國式插花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 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 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 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日本式插花 西元六世紀時,日本天皇派特使(相當與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國做文化交流親善訪問,他回日本時帶了很多中國的字畫、雕刻、文學、戲劇還有園藝及供佛的瓶花等。 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頂法寺,日本第一個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從此日本有了插花學校的興起。名稱叫做[池坊]乃源於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現在的負責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專永先生。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前2000年時尼羅河文化時期。從古希臘直到羅馬後期,經歷了中世紀的文化停止時期,十四至十六世紀才奠定了現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礎。 西洋插花與中國式和日式插花相比較強調實用和設計理念,一般較能融入生活之中,達到日常生活的裝飾效果。
⑷ 什麼是插花為什麼稱它是一種藝術
顧名思義,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巾。所插的花材,或杖、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定的創作法則,插成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種主題,傳遞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日,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門藝術,同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樣,均屬於造型藝術的范疇。
簡言之,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故稱其為插花藝術。
插花看似簡單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件好的作品卻並非易事。因為它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溶生活、知訓、藝術為體的種藝術創作活動。國內外插花界的朋友們都認為,插花是用心來創作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
⑸ 插花藝術基本技巧
插花藝術基本技巧
進行插花創作時,除了要巧於立意構思之外,還必須掌握把主題思想形象化的理論,對於插花藝術,你們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就來跟著我一起看看關於插花藝術基本技巧的知識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哦!
進行插花創作時,除了要巧於立意構思之外,還必須掌握把主題思想形象化的理論,也就是以「形、色」達「意」,以「形、色」傳「神」的理論,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通稱構圖原理或法則。它要求插花創作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多樣與統一
這是插花構圖最基本的原理。「多樣」是指插花作品各個組成部分的多樣變化,包括花材的種類、體量、姿態、色彩、質地、高矮、數量、寓意等;還包括容器、幾架和配件的形制、色彩、大小、紋飾、質地等;還有陳設環境的性質、明暗、大小、色彩等。這些為插花創作提供了極其富於變化的客觀條件。只有在以上各方面具有豐富多樣的變化,才能使插花作品生動感人,富有活力。
構圖中的「統一」,是指插花作品中那些極富變化的組成部分,經過選擇、藝術加工、精心組合和插作,使之達到和諧統一,使各個組成部分相互協調,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組成有組織、有呼應、有韻律感的有機整體,形成優美的插花作品。初學插花的人,容易犯「貪多求全」的毛病,常將各色各類的花材,統統插在作品裡,惟恐插得不夠「全」、不夠「多」。這樣的作品,鬆散無序,五色雜陳,亂無章法,只求「多樣」,不顧「統一」,因而它不能給人以美感。但是,如果相反,只注意「統一」,缺乏樣變化,就會使作品呆板平淡,缺乏活力,索然無味。怎樣使二者適度地結合起來,就是擺在插花作者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首先,要在多樣中求統一,若作品中各個組成部分過分多樣,就要採用減少造型變化,減少花材種類或色彩,運用組合、搭配、呼應、對比等方法,使之調和統一起來。其次,在統一中求多樣,若作品各個組成部分缺少變化,就要採取加大造型變化,增加花材種類或色彩,運用組合、搭配、呼應、增強對比等方法,使其生動多樣起來。
主要與次要
這是藝術創作的主要法則之一。插花作品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組成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插花作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插花作品中又不是同等重要的,存在著主與從、重點和一般、核心和外圍的差異。通常花材的構圖中是最主要的;容器、幾架和配件等起襯托作用;適宜的陳設環境,可以使插花作品的主題和意境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現。下面以插花中最基本的三主枝構圖為例對此加以說明。一般第一主枝體量最大,姿態最優美,色彩最鮮明,是構圖的中心,最能體現作品的主題和意境,是作品造型的依據,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第二主枝和第三主枝的體量,順次較第一主枝為小,輔助第一主枝形成為各種基本構圖形式。以上三者是插花作品的主體。為使構圖更加豐滿和完善,常添加部分花枝和襯葉(統稱從枝)。在進行插花構圖時,要做到主體突出,主從分明,即應以第一主枝為中心,其他主枝和從枝的高低、左右、前後位置,姿態和疏密程度,要巧妙安排,像眾星捧月一樣,才能產生主次分明、變化豐富的優秀作品。如插花作品「壯志凌雲」,以一枝鶴望蘭垂直挺立為第一主枝,後側襯以散尾葵葉,為打破花材直立的線條和水盤水平線條相交的僵硬感,並起一定的遮掩作用,前面基部配以略呈拱曲的金心吊蘭葉,使主體更加挺拔瀟灑,造型越發豐滿活潑。容器是黑色的大水盤,背景為紅色。這樣,作品就像一隻彩色的仙鶴,在滿天紅霞中迎風翱翔,直上雲霄,其主題得以完滿的表現,儼若志士暮年,猶拼搏不止,確是「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容器、幾架和配件等,主要起襯托主體的作用,但是,在插花中絕不是無足輕重的,有時甚至起畫龍點睛的突出作用。例如插花作品「古韻」,三枝虯曲有致的松枝,構成俯仰錯落、動勢呼應、力度強勁的造型,襯以幾朵大小姿態各異、疏落有序的粉紅色菊花,形成極具動感的構圖;在瓶口附近,添加幾枝山茶,其墨綠色光亮的葉片,把處於視覺中心部位的菊花,點染得越發嬌艷,充滿青春勃發的朝氣;容器選用藍色金邊的景泰藍大花瓶,放在矮幾上,旁加古琴的造型;作品背後掛有 「古琴落俗韻,久園有好音」的字幅,點明主題。這就使整個作品富於韻律感,雄渾古雅,至尊至榮,又透出一派昂揚向上的青春朝氣,使人聯想到中華古老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同時古樹綻春蕾,象徵中華古老文明正湧起新潮,洶涌澎湃,奔騰向前。在這件作品裡,容器、幾架和配件(古琴造型和字幅),各起著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藍色金邊的景泰藍大花瓶,富麗堂皇,莊重有力,使作品充滿尊榮華美的氣勢;字幅點明了主題,又成為作品的良好襯景,形成古樸典雅的藝術氛圍;古琴造型,也是表現主題不可缺少的部分,與字幅互為因果,相互聯系;矮幾將大花瓶墊起,使整個作品益顯其氣勢宏大,形古而意新;同時,放置的古琴,好像正奏出一陣陣激越悠長的樂音,向人們訴說中華古老文化輝煌燦爛的篇章。這里以花材構圖為中心,容器、幾架、配件,融為一體,都為表現主題、深化主題作出了貢獻,使主題和意境得到淋漓盡致的刻畫和發揮。
在禮儀插花中,也要主次分明,花材造型在作品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其他如容器、裝飾物、配件等則處於從屬地位。作品的造型最能表現主題,是為應用的需要服務的。在花材造型中,視覺中心是重點裝飾的部位。從色彩構圖上講,視覺中心是主色的位置,常是大片深色中的淺色;或大片淺色中的深色;或大片調和色中的對比色。賓色要輔助主色,不可喧賓奪主。動勢與均衡
動勢與均衡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中國插花藝術的基本構圖形式是不對稱式構圖,其形態特點是花材在容器中前後、左右、上下的數量、形態、種類和色彩常是不完全相同的,構圖的感覺重心是偏向一邊的。由於花材的俯仰、顧盼、高低、曲直、疏密、大小、深淺、斜垂、張弛等變化,從而產生一定的動勢。即所謂「因情立體,即體成勢」,「形生勢成」。就是說根據立意構思,確定造型,有造型就有一定的動勢,有動勢,作品才有勃勃生機,動勢是作品生動感人的源泉之一。如前述作品「古韻」,三枝主枝大開大合,大起大落,動勢呼應,極見功力。取勢要大膽,敢於突破均衡,敢於另闢蹊徑,尋求新的平衡。否則縮手縮腳,亦步亦趨,只能產生平庸的作品。當然,不是說動勢越大越好,動勢一定要在能夠取得均衡的范圍之內。影響動勢與均衡,影響作品穩定感的主要因素是重量感,作品各個組成部分的重量感是通過它們的色彩、體量、形態、質地等表現出來的。人們感覺色彩濃艷或灰暗、形態粗壯、體量大等重量感就大;數量少、質地光滑、薄軟等重量感就小。在插花創作時,為保持作品的穩定感和均衡感,要將感覺重心放在作品的下部,做到「上輕下重」、「上散下聚」、「上不下大」。所謂「上輕下重」,就是把重量感小的花材放在作品的外圍;把重量感大的花材放於作品基部。「上散下聚」,即作品外圍的花材分布較疏散;作品中間和基部的花材較密集。「上小下大」,即把較小、較細碎、色彩較淺的花材放於作品周邊;把體量較大、色彩濃艷的花材放於作品基部等。
在禮儀插花中,構圖多為規則對稱的幾何形狀,好像不存在動勢與均衡的問題了。實則不然。首先,在造型中花材的插置也是遵循上輕下重、上散下聚、上小下大的原則,以保持作品的穩定感,其感覺重心也是放在作品的下部。實際上感覺重心在作品下部,其動勢是向下的,也是一種動勢,不過是最具穩定感的動勢。其次,色彩構圖、濃淡分布不均,也會有重量感的偏移,產生一定的動勢。尤其色彩構圖若採用不同色彩斑狀混交的方式(即在作品中用幾種色彩構圖)時,不同色彩、不同深淺色塊的組合,就會形成重量感的偏重偏輕,產生大小不同的動勢。其三,禮儀插花也有不對稱式的構圖形式,如新月形、L形、對角線形、S形等,自然有明顯的動勢均衡問題存在。
變化與韻律插花作品中各組成部分各有豐富多樣的變化,這在「多樣與統一」一節中已有介紹。豐富的變化是作品生動感人的源泉之一,所以人們在插花創作中,力求使作品各組成部分有多樣的變化。但是應當看到只是變化豐富,不見得作品就生動感人,處理不好,還容易導致畫面割裂、紛雜無序等精心搭配、組織與藝術處理,使高低、動靜、疏密、虛實、明暗、深淺、大小等諸多變化因素,形成有組織、有秩序、有韻律、有節奏感的優美構圖,才能激起人們的'共鳴,使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可見韻律是一種有規律的變化,如同四季交替,晝夜往復,又像植物從發芽、生長、開花、結實到死亡過程的循環,也同人的心臟跳動一樣,韻律感給人一種和諧自然的美感。但是,缺乏變化的韻律,像人的心臟正常跳動一樣,只是等時間、等強度地一味跳下去,會使人感到單調乏味。因此,只有富於變化的韻律,才是引人入勝、生動感人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插花創作中,對插花的各個組成部分,運用連續變化、間隔變化、交替變化、逐漸變化等變化形式,進行精心布局,使作品的構圖起伏俯仰得體,參差錯落有致,疏密聚散適宜,虛實明暗相濟。正像作曲家創作樂曲一樣,插花作品的諸多變化因素,如同高低長短不同的音符,經過作曲家潛心創作,注入作曲家濃烈的情感,才能譜成優美動聽的樂曲,時而雄渾澎湃,時而輕柔委婉,時而開闊豪邁,時而幽喑斷續,以多變的迷人旋律,撥動欣賞者的心弦,猶如插上遐想的翅膀,在意境美的廣闊天地里翱翔。
將構圖法則運用於插花創作實踐中,關鍵是要調整好多樣與統一、主要與次要、動勢與均衡、對比與調和、變化與韻律等一對對矛盾。其中,多樣、主體、動勢、對比與變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插花作品生動感人的源泉。但是,不可過分,一旦超出適宜的范圍,就會破壞了統一、均衡、調和與韻律等有秩序的美感,導致作品的失敗。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必然是構圖原理中,兩組對立統一方面和諧一致的產物。因此,在進行插花構圖時,當多樣、主體、動勢、對比和變化等方面過強時,就要運用呼應、襯托、聯絡、藏露、剪裁、增刪等藝術手法,強調其統一、輔體、均衡、調和和韻律等方面;反之,就要加強多樣、主體、動勢、對比和變化等方面,以形成既形象鮮明又協調統一的優美構圖。可見熟練掌握構圖原理,是學習插花必須具有的基本功,要長期深入地琢磨,反復在實踐中應用,逐漸掌握其精髓,插花水平必有明顯長進。在此基礎上,還要學會靈活運用,做到「知法又不為法所拘」,達到「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境地。這里所說的法,就是構圖原理。熟練、靈活運用構圖原理,表面上看似乎無「法」,其實處處符合法的規范,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程度,這樣才能揮灑自如地創作出上乘作品,登上形式美的最高殿堂。
在插花藝術構圖中,還需要特別注意,造型必須順乎植物自然生長的習性和姿態。如鳶尾的亭亭玉立,梅花的橫斜疏影,垂柳的搖曳下垂等,這是它們的自然風姿。反之,若在構圖中強使梅花搖曳下垂,垂柳挺拔直立,鳶尾疏影橫斜,就會給人矯揉造作、人工斧鑿的感受,失去自然美感,造成作品的失敗。
擴展:
日式插花技巧
日常的生活插花,主要著重於點綴室內,烘托氣氛,注重形式美的裝飾,不必拘泥於一定要插出含有思想深度和無限意境的高標準的藝術插花。一般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 位置得當應盡量利用室內的無效空間。如死角、周邊以及平時閑置的器物表面如電冰箱等擺設插花。一般來說,擺設不宜放在居室中間,以免限制室內的活動范圍和遮擋視線。由於插花已切離植株,易凋萎,故最好放置在陰涼,但又不影響觀瞻處。還應避免置於陽光直射的地方,和散發熱量的家電附近,以及一切熱源處。
2. 大小相宜插花的大小要與放置的環境尺度相稱。小房間不宜放置大型的插花。花材的大小粗細與放置的環境也應相稱。卧室不宜用大型枝葉插制的作品。因葉型巨大,而顯得生硬、單調。應用小葉、柔軟、淡色的花材以求輕松、舒適,以利消除緊張和疲勞。
3. 簡潔協調一般家庭的每個房間,以點綴一、二件插花作品為宜。作品的外形宜簡潔統一,切忌繁復。最為重要的是,插花作品的總體色調,必須與牆面、地面、傢具等周圍的環境因素相協調。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開、含苞、待放代表事物過去、現在、將來。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若常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從事插花藝術的表達,大家會自然直接體會到園藝家對植物本性認識以至尊重的境界。
中國文人插花對日本插花影響很大。特別是在明朝的《瓶史》一書傳到日本之後。許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發展了許多插花流派,小原流就是其個的一個。同時,日本插花對藝術的內在思想採用中國儒家思想。例如,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創辦於明治時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於寫實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思想。
日式插花教程:花材的選擇及加工處理。可選用的花材非常廣泛,凡花、葉、莖、果等的色彩和姿態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均可切取作插花素材。花枝時以選花朵只有七八成綻開,上面還有著含苞待放花蕾的最為理想。先將入選花枝上的殘葉、小枝、刺等剪去,修剪時應注意「順應自然」的原則,盡是保留素材本身的優美天然姿態,切忌修剪過多。然後再根據構圖要求,將花枝剪成長短、粗細、曲度等不同的素材,並將花枝基部切成斜口。
日式插花教程:花材的定植。將加工好的花材插在花瓶或其他容器中。花瓶等容器的高度要與花枝高度相協調。一般花枝高度是花瓶的1.5-2倍。花枝太長則重心不穩,使人有頭重腳輕之感;花枝矮小,配以高大花瓶,顯得很不雅觀。插花時一般選花大色艷的花卉作主枝,將其先插進容器內作為骨架,然後再將花朵較小的花材及觀葉植物作為輔助材料和配葉插入瓶內。
日式插花教程:高低錯落,即花枝的位置要高低、前後錯開,不要插在同一水平線上,也不要使花枝按等角形排列,否則就會顯得呆板,缺乏藝術性。
日式插花教程:仰俯呼應,即上下左右的花枝都要圍繞主枝相互呼應,使花枝之間保持整體性及均衡性。
日式插花教程:疏密有致,即花和葉不要等距離排列,而要有疏有密。
日式插花教程:虛實結合,即花為實,葉為虛,插花作品要有花有葉。
日式插花教程:上國統區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
日式插花教程:上散下聚,即基部花枝聚集,上部疏散。
韓式插花技巧
需要的材料:
花材、花器、花泥、劍山、利刀、剪刀、金屬絲、噴霧器。
具體的操作步驟教程:
1、花器中放好花泥,並在適當位置插好主枝,主枝高度應在瓶高的1.5倍。
2、據造型插主枝花,定出整個插花的最高點,也就是視覺焦點。
3、配置小花,用來補色。
4、用葉子勾勒出線條。
5、如果花器清秀,插花不宜太過臃腫。
6、餐桌用花,花器不應太高,花體四周要均勻。從任何一個角度看,插花造型都相同,使每一位客人都感到自己處於主賓的位置上。花的選擇以香味淡雅為佳,如百合、石竹、孔雀草、葚蕨等。
7、書房用花不宜選用花朵過大的花,可選用南天竹、常春藤、綠籮等觀葉植物,給人清新悅目、輕松愉悅之感。
8、客廳是家人團聚和接待親朋好友的地方,因此選用圓肚形花瓶,給人沉穩大方之感。以鶴望蘭、百合為主花,表達了主人的熱情與好客。拂郎使整體造型更加舒展,點綴其間的蛇根菊、洋蘭增添了歡快、美好的氣氛。
注意事項:
1、採花時間:以晨露未乾,太陽剛出來為最好,傍晚亦佳。此時空氣濕度大,易蒸發。白天採花則要將花枝立即插入水中,如果路程遠,還要先將花枝放在陰冷處,等冷卻後方可攜帶。
2、剪切方法:應將花莖浸在水中,將原切口之上3厘米左右剪掉,利用新的切口充分吸收水分。在水中剪切是為了防止花枝導管被空氣柱阻止而吸不上水。剪切時枝莖傾斜面積更大些,這樣花朵能吸收更多水分。含水多少是決定切花壽命的關鍵。木質枝莖如桃花、梅花、杜鵑等除斜切枝莖外,還要用破裂花的枝角,或在末端割去7—10寸的表皮,使它增加吸水面積。
3、整理方法:將花枝浸入水中的葉片去掉。因為葉片浸在水中極易腐爛,從而加快有害微生物的繁衍,破壞水質。
4、水的選用:插花的水要選用溫度較低的干凈泉水或自來水,有條件的最好選用保鮮液。如果用自來水,則要將其存放1、2日,待其鹽分沉澱後方可使用。蒸餾水是絕對不能用來插花的。
5、花器選擇:花器品種繁多,容器中水的面積與空氣接觸的面
西式插花的技巧
1.團體捆紮法
有些野生草花,花色艷麗動人,但花卻很小,一、二枝花卉體現不出美,好的效果往往要在集中起來才能顯露。因此,在插花時可將花卉握成—團,用繩索或金屬絲扎住,然後插入。
2.花插座連體法
花插座的大小是有限的,有時為了製作大型的插花,單靠一隻花插座是不夠的。為了多插花,可以用幾只花插放在一起,並用幾段小樹枝橫連釘牢。
3.花插倒扣法
在使用木本花卉插花時,難免會碰到花枝重,花插座輕,造成倒伏現象。此時,可以在花插座的一邊再倒扣上一隻花插座,以增加重力。4.金屬絲環繞糾纏法:為了支撐某些花枝和克服花卉形態上的缺陷,可以對花卉進行羅旋狀攀扎造型。用硬度足以使枝條彎曲成形的金屬絲環繞糾纏枝上,按照自己的構思進行彎曲.但金屬絲不能太粗,也不能影響插花的觀賞效果。有必要時,可以在金屬絲上包一層綠棉紙,或者塗上綠色油漆。用這種方法可以使花枝的彎曲變化自如,為所欲為。此法合用於對柔軟的花枝作處理。
5.金屬絲穿心法
有些花的花柄中央是空的,如金盞菊、芹菜花和扶郎花等,可以選擇粗細適中的金屬絲,從切口處插-進去,也可以從花蕊的中央插入。這種方法不會影響花枝的外觀,又能使花枝彎曲自如,但非中空的花枝,如香石竹、菊花等,不能採用此法。在金屬絲穿心過程中,假如遇到花枝上部、近花朵的部門很難穿過期,應根據詳細情況,或適可而止,不完全穿透花枝,或作部門穿心和部門環繞糾纏處理。
6.鑲楔造型法
對於粗硬的木本花卉,為了達到天然彎曲的美感,又不露人工的痕跡,可用三角形楔木,鑲進要造型的枝體切口內。楔木要求採用同種植物材料.粗細大小也要基本相同。這樣製成的花校造型柔美,隨合人意,一般很丟臉出馬腳,而且還不會影響枝體吸收水分。
7.切口彎技法
木本花技所需彎曲角度不大.亦可用剪刀作斜向切割花莖,切口深度不宜超過花莖直徑的2/3,然後用雙手緊握切口兩側,慢慢彎曲枝條。假如枝條的韌性較強,可以在切口內鑲入小木片。
8.卷葉法
有一些花卉如箬葉、書帶草等,通過捲曲可以改變原形。方法是取一張葉片攤平,用一根細棍將葉片由葉尖處向葉梗捲去,抽出細棍,用於反復搓揉,直到放開手,葉片仍具有一定的捲曲為止。如果要表現螺旋狀,可以將葉片斜向卷,定型後就呈螺旋狀。
9.圈葉法
有葉柄和葉面柔軟的葉子,如箬葉、姜花等葉,可以取一張葉片作彎曲,並在葉尖處扎一小孔,然後將葉柄穿入其間。圓圈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擴大或縮小。處理時需要防止葉片的撕裂。
;⑹ 插花藝術txt全集下載
插花藝術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封面:
插花是版用心來創作花型權,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封底:
插花藝術不僅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而且大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情感生活,是情感交流的綠色使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幾支花朵,一叢碧葉,插入器具之中,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一個竹籃,幾束繁花,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頓生喜慶氛圍;寥寥花枝,用綵帶紮成一束,猶如一支迎賓曲。這無盡的美感,都來自一種清新、高雅、有生命力的插花藝術。
插花藝術作為一種裝飾時尚,不僅能美化室內環境,還能使我們享受到盎然的自然美。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的改善和對藝術美的追求,插花已從藝術殿堂走進了尋常百姓之家,並逐步成為千家萬戶裝點居室、美化家庭的一股新潮。
花的裝飾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以植物之天韻,融雕塑之形和繪畫之神,抒發人們的詩情畫意。創作者借景抒情,化情入景;觀賞者觀賞入情,以達情景交融之意境。花的造型藝術是一種高雅的藝術,……
⑺ 論插花的藝術金銀花講的什麼
金銀花插花技術以及注意事項。《論插花磨游譽的藝術》主要記述了插花的技巧和磨雀方法論插花的藝瞎段術,插花的歷史悠久,起源於古希臘,已有千百年的歷史。
⑻ 插花藝術知多少
插花藝術知多少
插花(floarr),亦可稱為插花藝術(ikebana),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1.插花藝術的定義
插花藝術是以切花花材為主要素材,通過藝術構思和剪裁整形與擺插來表現自然美與生活美的一門造型藝術。
2.插花藝術的范疇
狹義的范疇:僅指使用器皿插作切花花材的擺設花。
廣義的范疇:凡利用鮮切花花材造型,具有裝飾效果或欣賞性的作品,都可稱為插花藝術。既包括使用器皿的擺設花,也包括不用器皿的擺設花,還包括花束等。
3.插花藝術的特點
(1)時間性強 由於花材不帶根,吸收水分養分受到限制,水養時間短暫,少則1-2天,多則10天或半月,因此,插花作品供創作和欣賞的時間較短,要求創作者與欣賞者都要有時間觀念,創作者要把花材開放的最佳狀態展示給觀眾,而欣賞者應在展覽的前三天前去參觀欣賞。
(2)隨意性強 插花作品在選用花材和容器方面非常隨意和廣泛,可隨陳設場合及創作需要靈活選用;作品的構思、造型可簡可繁,可任由作者發揮;作品的陳設及更換上也都較靈活隨意。
(3)裝飾性強 插花作品集眾花之美而造型,隨環境變化而陳設,藝術感染力強,在裝飾上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4)充滿生命活力 插花以鮮活的植物材料為素材,將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活中的美,藝術地再現於人們面前,作品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這是插花藝術的最大特徵。盡管近代新潮插花允許使用一些非植物材料,但其只能作附屬物。
插花藝術分類
(一)按藝術風格分
1.傳統東方式插花
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以線條造型為主,注重自然典雅,構圖活潑多變,講究情趣和意境,重寫意,用色淡雅,插花用材多以木本花材為主,不求量多色重,但求韻致與雅趣。
2.傳統西方式插花
以美國、法國和荷蘭等歐美國家為代表。其特點是色彩濃烈,以幾何圖形構圖,講究對稱和平衡,注重整體的色塊藝術效果,富於裝飾性。用材多以草本花材為主,花朵豐腴,色彩鮮艷,用花較多。
3.現代式插花
揉和了東西方插花藝術的特點,既有優美的線條,也有明快艷麗的色彩和較為規則的圖案。更滲入了現代人的意識,追求變異,不受拘束,自由發揮。追求造型美,既具裝飾性,也有一些抽象的意念。
(二)按使用目的分
1.禮儀插花 用於各種慶典儀式、迎來送往、婚喪嫁娶、探親訪友等社交禮儀活動中的插花叫禮儀插花。
2.藝術插花 用於美化、裝飾環境或陳設在各種展覽會上供藝術欣賞的插花叫藝術插花。
(三)按藝術表現手法分
1.寫實的手法
以現實具體的植物形態、自然景色、動物或其他物體的特徵作原型進行藝術再現。用寫實手法插花的形式有自然式、寫景式和象形式三種。、
自然式:主要表現花材的自然形態,根據所用主要花材形態不同有分直立型、傾斜型和下垂型。
寫景式:模仿自然景色,將自然景觀濃縮於盆中的插花形式。
象形式:模仿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態而進行的插花創作。
2.寫意的手法
是東方式插花所特有的手法。利用花材的諧音、品格或形態等各種屬性,來表達某種意念、情趣或哲理,寓意於花。配以貼切的命名,使觀賞者產生共鳴,隨著作者進入一個特定的意境,繼續尋思、品味。古代的理念花、格花、心象花及現代的命題插花都屬此類。
3.抽象的手法
不以具體的事物為依據,也不受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約束,只把花材作為造型要素中的點、線、面和色彩因素來進行造型。可分為理性抽象和感性抽象。
理性抽象:強調理性,不表達情感,純裝飾性插花。用抽象的數學和幾何方法進行構圖設計,以人工美取勝,具有一種對稱、均衡的圖案美,注重量感、質感和色彩。
感性抽象:不受任何約束,無固定形式,可任由作者靈感的發揮來創作,隨意性強,變異性較大。
(四)按插花器皿分
1.瓶花:使用高身的花器,如陶瓷類花瓶、玻璃類花瓶等來進行創作的插花形式,日本也稱為投入花。
2.盤花:使用淺身闊口的容器進行創作的插花形式。因象盛放著的花一般,故日本稱之為盛花。
3.缽花:缽可以看作是介於瓶與盤之間的一類花器。使用缽為容器進行的插花即為缽花。
4.籃花:使用籃子為容器進行的插花為籃花獲叫花籃。
5.壁掛式插花:把花吊於棟梁或掛於窗壁稱為吊花或掛花。
6.敷花:不用器皿,直接把花敷放於桌面上稱敷花。多用於宴會餐桌等的擺設。
(五)按裝飾部位分
1.桌擺花:擺放於桌子、檯面等部位的插花稱為桌擺花或擺設花。又可分為廳堂花、書房花、佛前供花、茶幾花等。
2.服飾花:用於裝飾人體的插花稱為服飾花。又有頭花、胸花、肩花、手腕花、花環等類型。
(六)按花材性質分
1.鮮花插花
指利用鮮切花進行的插花。最具插花藝術的典型特點,既具有自然花材的形態之美,又充滿了真實的生命活力,藝術感染力最強。適於多種場合,特別是盛大而隆重的場合或重要的慶典活動,必須用鮮花插花,以烘托氣氛。其缺點是水養時間短,且暗光下效果不好,不宜使用。
2.乾花插花
利用乾花花材進行的插花。乾花既不失植物自然形態之美,又可隨意染色。插作後經久耐用,管理方便,且不受採光限制,暗光下也可用。一般多用於走廊、底樓、無採光大廳、燈光暗的餐廳以及樓梯平台角落,咖啡廳、酒吧間等光纖較暗處也常用其裝飾。其缺點是怕潮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