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澇花卉
㈠ 臘梅的養殖方法,耐旱怕澇 切忌積水
在百花凋謝的冬天,還有哪些花會盛開呢?也許有些人會說是臘梅,答對了!臘梅主要是在冬天盛開的花,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種花木,花中四君子之一。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接下來我為大家詳細介紹臘梅的養殖方法。
臘梅的養殖方法(基本知識):
最佳繁殖時間:一般在春、夏、秋三季都可進行。
最佳生長土壤: 盆栽種植臘梅,應選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
生長濕度要求:蠟梅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
最佳生長溫度: 臘梅適宜生長溫度14 -28℃,但需要0-1O℃的溫度才能正常開花。冬季應將植株置於溫室中,保持室溫5-10℃,並放在背風處。開花期,要放在無日光直射的明亮處,氣溫不可過高,最好能保持4-8℃,不可超過20℃,否則花朵會很快凋謝。
最佳生長光照:生長期要處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每天植株至少要接受4小時以上的直射陽光。
養殖臘梅的注意事項:
施撒肥料: 臘梅屬喜肥花卉,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臘梅施肥以磷、鉀為主,氮肥少施,磷、鉀、氮大體比例是2:1:0.5。這樣施肥臘梅開的花大、花多而且香濃。
澆水要點:臘梅特性是耐旱怕澇,如水分過高,土壤過於潮濕,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盆栽以臘梅應保持土壤偏干為宜,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三伏天」高溫季節要多澆水,保持植株正常生長,使花芽正常發育。
修剪要領:臘梅發枝力強,素有「臘梅不缺枝」的諺語,通過適期修剪使其萌發更多的強壯花枝條,使其多開花。—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
盆土更換: 對於盆栽臘梅建議每2-3年換盆一次,並且要經常翻盆,蠟梅盆景宜隔1~2年翻一次盆,時間以冬末春初花謝後為好。翻盆前可先摘去已萌發的芽,約經5天後,隱芽萌動膨大時再移植。翻盆時去掉三分之一的舊土,剪去爛根、枯根,修除過長的老根。換以凍酥的塘泥土或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摻拌適量的礱糠灰和沙土。
繁殖要點: 臘梅繁殖常用 播種 、 分株 、 壓條 、 嫁接 四種方法。
1、 播種法 ;臘梅播種多用於砧木的繁殖及新品種的選育。但近年來實生臘梅苗,也較多地直接用於園林栽植。6-7月間,臘梅果外殼由綠轉黃、內部種子呈棕黑色時,即可採收。取出種子,陰干後貯藏,翌年3月下旬播種於苗床。1年生苗高達20厘米左右,培養年即能開花。近年多在夏天采種後即播,新種子出苗快,冬季要覆蓋防凍。播前種子需用濕水浸種催芽24小時。
2、 分株法 ;分株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進行,將臘梅掘出,拌去根上泥土,用利刀或枝剪分開成若干小株,每小株需有主枝1-2根,並將其留10厘米短截,然後栽種。到秋季,施1次薄肥,當年即可開花。分株繁殖雖然方法簡便,但是繁殖系數低。
3、 壓條法 ;壓條可分普通壓條,堆土壓條和空壓條等,於5-6月梅雨季節,以礱糠灰作介質,進行空中壓條,並及時盆栽或地植,當年就能開花。
4、 嫁接法 ;嫁接是臘梅的主要繁殖育苗方法,一般用於繁殖優良品種。嫁接所用的砧木可用狗牙蠟梅的分株苗或品種較差的實生苗,下面我舉了三種常見的嫁接方法 :
(1) 切接 :在2~3月時,當蠟梅葉芽萌發到麥粒大小時進行,過早或過晚均難成活,最佳的嫁接時間僅有1周左右。為了延長嫁接時間,可將部分蠟梅母株枝條上的葉芽抹掉,待新芽長至小米粒大小時,進行切接,或先剪取未能及時嫁接的穗枝,放在冰箱里或埋入濕沙中貯藏,以延長發芽期,從而延長嫁接時間。
(2) 靠接 :春、夏、秋季均可進行,尤以5~7月為最好。由於蠟梅的枝條脆,易斷,靠接時要非常小心。一般以狗牙梅作為砧木,切口長6~15厘米,接穗和砧木切口基本一致,對准形成層,捆紮後用細泥土封住。1個月後傷口癒合,砧木分3次分割,每周割除1/3,以保證成活。
(3) 芽接 :可在4~11月期間進行,選取狗牙梅的實生苗作砧木,要選當年生的優良品種的臘梅枝條作插穗,以枝梢葉片放開為准。選取帶木柄的腋芽,長2厘米,寬1厘米,深達木質部切下,含在口內待接。削去砧木下部的一個腋芽,將嫁接芽接入砧木的芽槽里,用薄膜帶捆紮,7~10天傷口即可癒合。
病蟲防治:
1、臘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
2、出現害蟲可用50{bf}的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採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如果少量的可人工捕殺。
臘梅的土培和水培養殖:
臘梅土培:地栽臘梅管理比較容易,一年在9月、3月各施肥一次即可。臘梅如果如果生長在粘重土壤地區,可以全年不澆水,但仍能開花結實。盆栽臘梅管理就要精細一些,要用肥沃的輕壤土,平時盆土可以稍幹些,秋天可以施干餅肥。早春7-10天可澆一次水,雨季可以不澆水,一般每年施肥一次即可。每隔2-3年換一次盆,然後剪去老根,培以新培養土,可促使開化繁茂。
臘梅水培:臘梅也可以水培,首先要選擇好的容器,一般一透明的玻璃容器為主,而且要三五天換次水,營養液也要定時補充,空氣、陽光和溫度等條件要控制好。但臘梅水培存活率比較低,建議還是土培比較好。
養殖臘梅的心得:
1、在家裡盆栽臘梅是不錯的選擇不但美化環境,而且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
2、臘梅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其性溫,味甘、微苦,具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功效。
3、蠟梅不僅是觀賞花木,其花含有芳樟醇、龍腦、桉葉素、蒎烯、倍半萜醇等多種芳香物,是制高級花茶的香花之一。
㈡ 這種花叫什麼花
木槿(重瓣花)
別稱: 無窮花,沙漠玫瑰
科: 錦葵科
屬: 木槿屬
花語:「堅韌、質朴、永恆、美麗」,還因此被評為韓國國花。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幹直立,樹皮灰白色。小枝幼時密生絨毛,後漸脫落。單葉厘米,互生,菱狀卵形,長3~6厘米端部3裂,邊緣有鈍齒基部楔形,端部常或缺刻,有明顯的三主脈。花單生葉腋,單瓣或重瓣,萼片外側密生星狀柔毛,有淡紫、紅、白、粉等顏色,朝開暮落。蒴果卵厘米,密生星圓形,直徑約1.5厘米,密生星狀絨毛;內含種子多數,種子扁平,黑褐色 。花期6~10月,果實成熟期9~11月。
㈢ 養紫荊花需要注意什麼
洋紫荊的養殖注意事項
修剪
在洋紫荊開花後可以進行修剪,剪掉那些徒長枝,病枝、弱枝,保留開花的老枝。夏季可以摘心,促進花枝的生長,使樹冠豐滿。
翻盆
洋紫荊一般每2-3年翻盆一次,一般是在秋季進行。在秋季可以結合翻盆,修剪根部,並更換培養土。
病蟲害防治
洋紫荊會有角斑病,煙煤病等病害和蚜蟲,大蓑蛾等害蟲的侵害。
㈣ 花卉地涌金蓮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介紹
地涌金蓮的養殖方法
1、土壤
地涌金蓮喜歡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土壤透氣性和排水性越好越利於植株生長,可以選用腐葉土、園土、河沙,按照5:3:2的比例混合均勻作為培養土。
2、光照
地涌金蓮適合養殖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如果盆栽室內養殖的話,需要放在陽台或者窗邊向陽處,室外養殖夏季需要遮蔭,避免強光直射灼傷葉片和植株。
3、溫度
地涌金蓮不耐寒,適合在溫暖的地方生長,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0℃-20℃,溫度低於10℃時,植株容易受到凍傷,需要移到溫暖的室內養護。
4、水肥
地涌金蓮喜濕潤、怕澇,土壤乾燥時及時澆水,澆則澆透,不能出現積水,生長期可以適量施肥,選用腐熟的農家肥薄肥勤施,避免產生肥傷,不能直接使用生肥,也不要施太多的有機復合肥。
地涌金蓮養護注意事項
地涌金蓮忌雨淋或澆水過多造成積水。地涌金蓮非常的不耐寒,在氣溫低於10度之後就應該立刻移到室內,所以緯度較高的環境並不是很適合地涌金蓮的生長。地涌金蓮不能暴曬在強烈的陽光下,所以夏季的時候記得要放到遮陰的地方。
地涌金蓮的價值。
地涌金蓮的功效與作用是收斂止血、解酒解毒。首先,地涌金蓮有一定收斂止血的作用,因此該葯物可以多用於治療女性白帶、紅崩及大腸下血等疾病。其次,地涌金蓮的莖汁有一定的解酒解毒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用於在酒後使用,或者中毒後也可外用作為止血解毒的葯物,有較好的療效。地涌金蓮原產中國雲南,是我國特產花卉,也可用作葯物進行疾病治療。
㈤ 紫薇花怎麼養
紫薇花,又叫癢癢花、蚊子花、百日紅等,紫薇花樹形優美,樹干光滑,花色艷麗,觀賞性佳,非常適合種植在庭院中。養殖方法如下:
㈥ 什麼是忌澇花卉
這是什麼野花卉? 綠植之家的回答
長春花廣泛分布在熱帶地區,性喜高溫、高濕、耐半陰,不耐嚴寒,最適宜溫度為20℃-33℃,喜陽光,忌濕怕澇,一般土壤均可栽培:-花卉,池塘邊,什麼:這是什麼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