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屯桂花街花藝
1. 去沈陽蘇家屯桂花街金寶花園酒店怎麼走
1、首先在當地打開網路地圖,在網路地圖點擊右上角搜索。
2、其次在右上角搜索中輸入沈陽蘇家屯桂花街金寶花園酒店。
3、最後根據網路地圖導航提示走即可。
2. 關於蘇家屯城鎮基礎建設的問題
蘇桃現代物流集散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蘇桃路西延線項目
沈蘇大街綠化工程
迎春街水系景觀改造工程
拆遷項目11個,拆遷面積7.43 萬平方米。
投資4800萬元,對城區11條主要街路進行全面整修
沈陽五洲城項目
渾河商務城相關項目
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建設
民用航空、光電信息、動漫、自動識別、農產品深加工等環城高新技術產業帶和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建設
完成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
加大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投入
實施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工程
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
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
建設農村客運站和候車廊
綠色村莊建設
佟溝和陳相的北部地區實施村屯改造
沙河新興產業園建設
雪松經濟開發區建設
推進紅塔集團30萬標箱煙草、華潤雪花100萬千升啤酒、沈陽財富興園·國際企業公園等一批至關重要的工業項目建設
(一)以「雙核」建設為重點,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
高標准建設渾河商務城。一是推進沈陽國際展覽中心提升辦展水平。奧園國際新城、恆大名都、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等重點項目一期工程竣工。實施「休閑軸」和展覽中心周邊土地拆遷整理,積極引進大型會展、國際商務、五星級酒店和城市綜合體,加快建設東北知名的國際會展商務中心。二是推進國葯物流、中郵物流等項目投入運營,沈陽五洲國際商貿城一期工程主體竣工,中儲運東北區域物流中心等一批簽約項目開工,加快建設東北知名的物流商貿中心。
高起點打造臨空國際城。以佟溝和陳相的北部地區為主要空間,大力發展總部基地、文化創意、高檔商貿等新興產業,打造與渾河商務城同等重要的核心發展區。重點實施村屯改造,促進浙江綠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南院區等優勢項目加快建設。推進沈陽「十二運」馬術運動中心項目早日開工,大力發展馬術運動產業,積極創建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沈陽經濟區旅遊綜合服務中心、沈南第一黨支部紀念館竣工使用,建設一批精品農家樂,加快建設東北知名的旅遊休閑中心。
(二)以「三大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物流配套加工業
2011年,發展物流配套加工業要以大項目為引領,著力推進沈陽金屬新材料產業園、沙河新興產業園、雪松經濟開發區等三大園區建設,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0億元,增長18.2%。
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集中精力推進紅塔集團30萬標箱煙草、華潤雪花100萬千升啤酒、沈陽財富興園·國際企業公園等一批至關重要的工業項目建設,力爭盡快建成投產,為全區財政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沈陽金屬新材料產業園,重點推進中鋁沈加廠搬遷改造、中意集團櫥櫃電器項目建設,力爭年內主體竣工。促進電力電器產業集群總產值增長20%以上,努力打造產值500億元、稅收50億元以上的東北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
沙河新興產業園,重點做好4平方公里物流及配套加工園和4平方公里現代工業園的控詳規劃。圍繞機場路物流集聚區發展,積極引進臨空型現代物流以及以物流配套加工為主體的新興工業產業,重點推進中鹽集團、宜佳購物等項目開工建設,著力打造低碳綠色新興產業示範園。
雪松經濟開發區,重點做好園區調整申報工作,擴大發展空間。推進沈陽電纜南廠區戰略重組,努力打造產值10億元的東北電纜產業園。推進科金特材等項目竣工投產,海帝升機械、交通運輸設備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
(三)以「做精一產」為導向,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大力優化產業結構。以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經營為目標,中西部以發展葡萄、蔬菜、花卉為主,東部以發展林果旅遊產業為方向,全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6000畝、溫室大棚2500棟、高附加值特色種植面積1萬畝,形成富民小區50個、養殖小區20個。申請綠色認證5個,新創知名農產品品牌3個。做好國家糧油創高產示範基地和水稻精確栽培示範區建設,提升我區糧食單產水平。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中糧集團30萬噸大米深加工、遼寧宏洲食品、台灣農民創業園、農業部秸稈綜合利用試驗示範基地、十里河花卉貿易基地等項目建設,全年新發展投資500萬元以上農事龍頭企業30家,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企業10家。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新建紅菱、姚千兩個農業綜合市場。
加快農業標准化步伐。結合「十二運」農副產品供給需要,加快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農業綜合執法,確保農產品投入、產出各環節的質量安全。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農田水利灌排渠系建設工程,切實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推進河道治理工程、防洪工程、農機能源和新農村項目建設。
加強永樂農業經濟區建設。擴大農業經濟區區域范圍,以葡萄為特色的主導產業要上規模、上水平,爭取全省乃至全國領先。加大綠化、路網、排水等基礎設施投入,核心區建設要上新台階,新農村建設要有新突破。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建設工作,培育發展各類新型農業合作組織22個、協會12個。逐步規范農業機械化服務市場,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實施農業信息「一點通」試點工程,擴大渾河農業信息網的覆蓋范圍,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
穩步推進農村改革。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確保各項補貼及時到位。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發揮土地仲裁庭作用,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加大設施農業保險投入,擴大保險范圍。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開展清債化債工作,增強村級財力。推進水利系統水行政改革、糧食系統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永樂農業經濟區體制改革。
(四)充分發揮臨空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堅定不移地實施全員招商和「飛地」招商。一是要把招商引資指標落實到位,招商中心、17個街道辦事處以及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都要主動地承擔招商引資任務。二是要把「雙核」等重點地區作為項目落地的公共載體,使「飛地」招商項目有明確的落地空間。三是要加強招商引資隊伍建設,把招商中心、17個街道辦事處建設成為招商引資的先鋒隊和主力軍,努力開創招商引資工作的新局面。
堅定不移地落實招商引資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我們要把這些政策切實落到實處,堅決予以兌現,重獎招商引資「第一人」,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和獎勵。
堅定不移地引進重大項目。堅持招商選資和效益第一的原則,緊盯世界500強、中央直屬、行業龍頭等大企業、大集團,著力引進綜合實力強、牽動作用大、稅收貢獻高的重大項目。重點引進金科、中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博巍超級計算機、正泰智能電器等新興工業項目,確保全年新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
堅定不移地解決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一是要解決項目建設用地問題。大力實施10個自然村屯的整體改造和荒廢地的開發整治,進一步增強自我造地能力,同時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二是要解決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積極推進城投公司、雪松投資公司向經濟實體公司轉變,努力突破融資瓶頸。三是要解決項目建設的基礎設施問題。實施臨空國際城以及「十二運」沈陽馬術運動中心等重點項目配套工程;做好全域電力規劃,改造5條66千伏高壓線,力爭增容10萬千伏安;擴建增容西部水源,實施蘇東水源地大夥房引水工程,力爭日供水能力新增11萬噸以上。
(五)以迎接「十二運」為契機,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區
大力實施「綠化家園」三年造林規劃。從2011年開始,我區將實施三年的綠化造林工程,實現綠化全覆蓋,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十二運」。2011年,城區植樹8萬株以上,農村完成造林2.3萬畝以上。其中,投資4800萬元,實施機場路兩側各寬43米、總面積44.7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化工程。投資2300萬元,實施迎春湖水系和沙柳路兩側綠化工程,對人民廣場等5塊綠地提升改造,對學校、小區、企事業單位實施增綠補綠。
完善城鄉交通路網。機場路西延線、沈本產業大道力爭年內建成通車,加快東部旅遊產業大道、金錢松路、丁香街南延、桂花街南延、迎春街南延、三環四環等重點道路的拆動遷和工程建設工作,促進沈蘇西線改造列入市建設計劃,推進「一軸」地區道路與渾南新區對接,積極爭取沈丹高速公路增設佟溝出口,完成城區新客運站建設。
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鞏固「四大戰役」成果,完成城區28條道路維修改造。投資5000萬元,實施150萬平方米老舊棄住宅小區環境整治工程。做強數字化城管,開創城市現代化管理的新局面。加大交通設施投入和整治力度,促進交通管理再上新台階。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推進城區污水處理廠和金山熱電「上大壓小」供熱工程穩定運行,建成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加強農村12個污水處理設施維護管理,確保良好運行。強化28個重點污染源監管,全年減排化學需氧量100噸以上、二氧化硫600噸以上,確保生態區建設通過國家驗收。
(六)高度關注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著力實施好民生工程。加大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步伐,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整合醫療救助政策,開始實施城鄉大病救助,努力解決群眾因病返貧和無力救治的問題;由財政列支,綜合實施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不讓一個大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大力普及學前教育,加快公辦幼兒園和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步伐,破解幼兒入園難的問題;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讓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改擴建雪松體育場為全民健身中心,從明年開始,力爭每年建設或改造一個休閑娛樂廣場,滿足群眾的健身需求;加大社區投入,進一步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增加社區工作經費,提高社區幹部的生活待遇;著力解決中斷繳費人員的參保接續問題,努力實現城鄉各類經濟組織及從業人員養老保險的全覆蓋,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努力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扎實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創新體系,培育一批技術創新平台和企業研發機構,提升我區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教育強區工作。啟動金寶小學、碧桂園中學、特殊教育學校、職教中心實訓基地建設,完成新教師學校建設,創建1所標准化高中,為5所學校新建塑膠操場。落實醫改工作。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逐步為參合農民建立健康檔案。完善基本葯物制度改革,切實減輕居民醫療負擔。開展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葯工作示範單位創建工作。推進區、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繼續實施國家3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加強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以迎接「十二運」為主題,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推進全國文化先進區創建工作。抓好「十二運」備用場館建設,新建1個體育館。爭創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和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